① 求有關冉閔的史料
一)有關冉閔的前言
冉閔,為漢族的存在作出突出貢獻。但在學生正規歷史教科書上沒有的人,甚至很多歷史系的大學生都不知道,除非對這段歷史特別喜愛。
先看看韓國民族英雄----張保皋!(至今被韓國學生穿在身上,過目不忘)
「去年7月,我到北京旅遊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好多好多的韓國學生都清一色穿著白色的T恤衫,秩序井然的走著,上面寫著漢字和朝鮮字,背面漢字是『張保皋後人』!我不知道這個張保皋到底是何許人也,只覺得很感動,一個人能在死後這樣被後人懷念,真的很難得!回來以後我就翻看有關張保皋的資料,終於知道這個張保皋的來歷!
弓福又名弓巴,漢名張保皋。年輕時曾渡海到唐朝投軍,在徐州為武寧軍小將。據杜牧《張保皋、鄭年傳》記載:「張保皋、鄭年者,自其國來徐州,為軍中小將。保皋年三十,鄭年少十歲,兄呼保皋,俱善斗戰,騎而揮槍,其本國與徐州無有能敵者。」當時,唐朝登萊沿海奴婢買賣中有大量的新羅人被賣為奴。弓福在獲悉這一情況後,從唐朝離職回國,上謁新羅哀庄王曰:「遍中國以新羅人為奴婢,願得鎮清海,使賊不得掠人西去。」於是哀庄王任命弓福為清海鎮大使,率領萬餘人的軍隊在此布防。從此,販賣新羅人口的活動在弓福的打擊和唐政府的多次禁令下銷聲匿跡了。弓福還通過從事與日本和唐朝的海上貿易大發其財,仗著自己兵強馬壯、財政富裕起了干涉朝政的野心。他幫神武王登基,後來他企圖立自己的女兒為文聖王妃,被拒絕後保皋於846年起兵作亂,這就是朝鮮歷史有名的「弓福之亂」,武州有一個名叫閻長的人在一次飲宴,趁保皋酒醉,拔劍斬之。把弓福人頭拿去文給了文聖王,文聖王為了免除後患,於851年將清海鎮廢鎮。
張保皋有不少缺點的,甚至起兵造反,但韓國人民還能寬容他,被韓國人視為其民族英雄,因為他結束了朝鮮沿海一個地方人口被掠賣到唐的歷史。山東榮成的赤山法華院修建有張保皋紀念塔,韓國金詠三總統親自來為其題詞,並書寫「張保皋紀念塔」。
1991年4月,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世界韓民族合會長崔珉子女士光臨此院,回國後,籌資10萬美金,於1993年11月來赤山法華院東南山修建了張保皋紀念塔。赤山法華院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每至春季,山上的映山紅以及桃花、梨花、院中的月季花、櫻花,爭相開放,景象頗為壯觀迷人。來此觀光旅遊的韓國人絡繹不絕,韓國不少民間組織和個人來此紛紛捐資立碑以示對張保皋的懷念。」!
「弓福之亂」的造反者張保皋,至今被韓國人民和總統視為民族英雄,韓國人沒有因為他造過反污辱他,因為他對韓國人民有功,他在中國呆過的地方每年都有哪么多韓國人來懷念他。如果張保皋是中國人,就他的哪么些「缺點」,就足以給人批的體無完夫,打入十八層地獄。
五胡亂華,漢人傳奇英雄冉閔,勝過所有古西臘神話人物。卻沒有得到歷史應有的評價。當時正如古書所描繪「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漢人冉閔忍辱二十年得機起兵造反,力圖匡復華夏,滅胡無數,血洗親人之仇,亡國之恨!及至群胡圍攻。首戰,冉閔以五千漢家子,大破胡騎七萬。次戰,漢騎一千,敗其三萬。再戰,誅胡軍三十萬,凡此十數戰,項羽再世鏖兵金匱,校戰玉堂也不復如此矣。漢家軍威振於北朝,冉閔立我漢家精神,不復為任人屠割之羔羊。
在中國,沒有任何「缺點」,幾乎「完美」的岳飛,文飛祥都可輕易取消「民族英雄」稱號。如果岳飛沒有內部阻撓,成功「收復中原」,同樣要殺很多胡人。他也會背上「種族屠殺」的罪名。
時過一千六百多年,冉閔的豪壯語任激動人心:
「諸胡亂我中國,也已數十年,今我與諸君盡誅天下胡族,共雪我中原百姓血海深仇。」 ——大會英,致書各地。
閔遣使臨江告晉曰:「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朝廷不答。
「天下大亂,你們這些凶禽一樣,人面獸心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乃是堂堂中華英雄!」——被俘拒降。
冉閔死,遏陘山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天以不雨以示大哀無淚。天地大慟無非屈聖賢辱,千年不得昭雪。連上蒼都知道冉閔的冤屈,上天都感動了。
二)不什麼不能讓冉閔升為民族英雄?
日本有史料他叫梁閔而不是冉閔,應是北朝的人寫的。與中國唐朝編著的晉書有所差異。不討論是梁閔還是冉閔的問題,他到底姓什麼也無從考證,畢竟歷史已經過去了一千幾百年。因此我在有關他的帖中一律以冉閔為准。
中國有關史料有《晉書》百三十卷,傳為唐臣房喬所著,獨宣武二帝紀,與陸機王羲之傳論,出自唐太宗手筆。晉書盡管對後來稱帝的冉閔有些微詞但無惡意詆毀。
在這之前的《十六國春秋》《涑水通鑒》《紫陽綱目》等等和日本國的有關史料,與《晉書》相出入者,亦不勝舉焉。但史學界一般以唐朝編著的《晉書》為主。從這些書中看到的冉閔完全是一位英武非常的英雄。
清朝在修史時對這些歷書就作了大量的刪改,使中國古籍殘缺不全,破壞很嚴重。修《四庫全書》刪除、改動了很多中國古代英烈抗擊五胡、金、元、清的寶貴史料。《資質通鑒》很多地方沒有可信度。 相反部分在日本朝鮮保存下來。
中華民國十三年,浙江據說是旗人後代的蔡東藩作了一部小說,叫《兩晉演義》。因為是虛構小說,並未講求歷史真實。書中傳揚所謂正統觀念,美化胡族統治者,有因果報應等封建思想,及較多不切實際自相矛盾的情節描寫。該書對一些不合乎他個人觀念接受的人物極度醜化。而這些內容是他引為根據的《晉書》根本沒有的。他的小說中強烈指責冉閔所謂「弒君奪位」,不奉東晉為正統。將十一二歲親人死盡後忍辱負重二十載,最終手刃仇敵,為所有親人和天下漢人報仇雪國仇家恨的英雄人物冉閔,寫成好殺成性的屠夫。
五胡亂華時,北方義軍乞活軍中有一員勇冠三軍的虎將冉譫,他就是冉閔的父親。後來陳午弟陳川帶主力投降羯趙帝國,以東晉將領自居的冉譫和一些人繼續戰斗,冉譫用幾百漢騎將上萬羯軍搞的昏頭轉向,石勒下令擒住這個人。冉譫因寡不敵眾,受了重傷,被羯兵用網網住抓回來獻給石勒,年僅十一二歲的冉閔也連同父親一道被俘。冉閔年紀雖小,但已聰明懂事,智勇雙全。據說石勒一看到他就很喜歡。
羯主石勒本想將冉譫收為已用,叫醫生給他治傷,但淪為階下囚的冉譫,因傷勢過重沒幾天就去世了。這時小冉閔親人都已死於戰亂,相依為命的父親又去世,使他成為沒有父母的孤兒;由於仇人的強大冉閔只有將仇恨深埋心底,強忍內心悲痛討石勒歡心。羯主石勒欣賞勇冠三軍的冉譫,加之冉閔聰明伶俐,石勒將小冉閔認作干孫子,為他改名叫石閔,並一手將他帶大。羯趙後來的變態暴君石虎是石勒的兒子(一說是侄子,還有說是石勒與他嬸子生的),因此推來冉閔算石虎的干兒子。冉閔「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策,驍猛多力,攻戰無前。」成為後趙的一員大將。
認冉閔為干孫子的石勒沒有想到二十年後,這個十一二歲時由他帶大的小孩。會有一天復姓冉閔,利用漢人對入塞胡族的仇恨,滅絕整個的羯民族,把他的兒子兒孫殘忍的殺的乾乾凈凈,一個都不留。
冉閔號召天下漢人掃清中原,消滅大量胡族。在被群胡絕對優勢兵力圍攻下,創造一個又一個以少勝多的真實神話。比如在與鮮卑的戰斗中,冉閔以七多人的步兵千加約二千人的騎兵對十餘萬鮮卑騎兵十二戰十二捷。(中國史書為十戰十捷,中國史學界關與他的兵力問題一說為七千漢軍,一說為一萬漢軍。基本是步軍。)
冉閔一生未和南方東晉打仗,即使冉閔被侵入中原的各胡軍隊圍攻時,他在遙遠的北方與各胡聯軍拚命,攻襄國的戰爭一度失利傳聞他死了。南方東晉無恥的進攻他後方,以招降或武力方式向北推進,山東河南很多人以為他死了歸順了東晉 。即使這樣,終其一生他也未向東晉開戰。
《十六國春秋》《晉書》《涑水通鑒》 《兩晉演義》中:
〈閔乃語眾道:「我等本是晉人,今晉室猶存,願與諸君奉表迎晉天子還都洛陽,各分封牧守公侯,諸君以為何如?」晉使轉報晉廷,廷議以閔亦亂賊,置諸不睬。〉
〈閔臨江傳語晉使道:「胡賊亂我中原,已數十年,今我已誅胡首,只有餘黨未平,江東若能共討,可即發兵前來。」晉廷亦置諸不睬。〉
〈尚書胡睦進言道:「陛下聖德應天,宜登大位,晉氏衰微,遠竄江表,豈尚能總馭英雄,混一四海么?」〉
那時腐敗的東晉情況怎樣:
〈晉征西大將軍桓溫,因石氏亂亡,已屢請經略中原,輒不見報。〉
〈桓溫聞浩擅權,很是動忿,一時無詞劾浩,只把北伐為名,呈入一篇表文,略稱:「朝廷養寇,統為庸臣所誤。」〉〈浩在內掯住溫表,不使批答,溫竟率眾數萬,順流東下,屯兵武昌,隱有入清君側的寓意。廷臣聞報,相率駭愕。〉
等恆溫真正爭取到北伐時,冉魏已亡。漢人在此後三百年再無能力光復中原。古代史學家評價:〈冉閔乘石氏之敝,起滅石氏,掃盡羯胡,僭帝號,復原姓,其志不忘晉,臨江呼助,設晉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亞。〉
如果東晉不是偏安江南,有開明的國君,即時調用想規復中原的恆溫北伐接應,或西進關中(冉閔曾請東晉發兵接應起兵響應他的關中百姓),中國有望早日結束這之後三百年頻繁混戰。冉閔死後,恆溫北伐,他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南軍,即使是精銳的北府軍,面對北方胡騎主力也不堪一擊。
三)漢人的地獄
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同時又禁止漢人稱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稱「國人」,違者斬。他的開國漢人大臣,來朝見他時,因身上值錢東西和衣服被胡人搶了,勒問他出了什麼事,大臣正在氣頭上,說胡人搶了他,而忘了說國人。才發覺說錯了話,趕緊向石勒賠罪,勒赦勉了他。可以想像一般漢人當時的處境。
由於聽信巫師之言,石勒對漢人
其子(一說為侄,一說為與其嬸所生)石虎更加變本加厲百倍。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慾,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發男女十六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
石虎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四十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
修林苑甲兵,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
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污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
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
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
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傍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石虎將邯鄲(一說臨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
~~~~~~~~~~~~~~~~~~~~~~~~~~~~~~~~~~~~~~~~~~~~~~~~~~~~~~~~~~~~~~~~~~~~~~~~~~~~~~
住在「富麗唐皇」宮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
四)威震中原
公元348年, 此時的石虎以病入膏荒的,中原廣為流傳著西楚霸王轉世的傳說。石虎以為是指已被除去的梁輯,西域天竺高僧佛圖澄吟唱道「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石虎聽罷,立掘殿下石看,果然棘草蔓生。佛圖澄嘆道: 「災星將至!」 冉閔字棘奴,勇悍善戰,此時正在北方防制鮮卑。
② 關於冉閔的資料,,,,
冉閔(322?-352),也有文獻記為「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建立冉魏政權。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他是拯救了漢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戰中,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352年,冉閔為慕容儁所執後斬於遏陘山,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謚號。 世人只知冉閔殺胡令,而不知其為何殺胡?做為唯一活躍在中原北方保護漢族,免遭異族屠殺的悲情英雄,論其勇能以其一己之力。扭轉自黃帝創立的華夏漢人為五胡屠宰滅絕,是謂鐵血英雄。能以一已之力以少勝多10戰10勝驅逐五胡返回故土保障了晉朝之後中國同少數民族200多年民族的和平和融合史。有資格稱之謂軍事家,能夠成立冉魏政權臣子百姓能夠紛紛感召在其賬下效死力,即使其死後仍能為其而1700年來仍為後世所紀念稱之謂政治家,當之無愧!能夠將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普通老百姓訓練成精旅。並在哪個時期騎兵稱霸的時代以步兵力敵五胡。將士用命百姓愛戴是謂統帥。而其兵敗之根源是以為百姓爭糧隻身統1W步兵力在無援兵力情況下拒前燕慕容恪20萬戰敗,並不能掩蓋其統帥的能力。《晉書》對其評述「善謀策,(不是有勇無謀的蠻夫)勇力絕人,攻戰無前」,每次臨戰沖鋒在前,騎朱龍馬(難得一見的千里馬),他左手使雙刃長矛(兩頭施刃,鋒利無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連鉤戟。其勇猛令五胡軍隊無人能擋,每戰殺敵無數。如《後趙錄九·石虎傳》載:三個胡酋趁冉閔率大軍進攻其它胡酋的機會,率騎七萬襲擊鄴城,冉閔得知後,急率一千餘騎兵回來救援,剛好與胡騎在鄴城北面相遇,冉閔一馬當先,所部千餘騎都跟著奮勇沖殺。閔執兩刃矛,馳騎擊之,皆應鋒摧潰。《十六國春秋》《冊府元龜》等載:匈奴劉顯在冉閔攻襄國之後,帥眾十萬攻鄴(《晉書》記載:「石琨及張舉、王朗率眾七萬伐鄴」),閔率數千騎出戰,冉閔大敗劉顯,斬萬人,冉閔帶軍追殺,再戰,斬三萬餘人。 《十六國春秋輯補》載:「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雙刃矛也稱兩刃矛,「兩頭施刃」,鋒利快捷,最為冉閔常用。 他在眾胡聯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圍攻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跡,與鮮卑的決戰前,他以一萬漢軍敵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捷。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於十餘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餘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一說朱龍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資治通鑒》、《二石傳》原文「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晉書》中的《石季龍載記》(鮮卑前燕官文獻,後被收入《十六國春秋》)記載為「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死後被其對手追封為「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閔支持發動政變推翻石世。起初,石遵答應立冉閔為皇儲,後來卻立石衍為皇儲,引發冉閔的不滿。孟准等人勸石遵誅殺冉閔,石遵便與其兄石鑒及母親鄭櫻桃商議,鄭櫻桃認為石遵之所以能夠即位,冉閔有功勞,不可殺他。會後,石鑒將此事密報冉閔。冉閔遂聯合漢族將領李農和王基推翻並誅殺鄭櫻桃與石遵,改立石鑒。冉閔被任命為大將軍,並掌控大權。石鑒即位後,胡漢兩族間的矛盾逐步走向激化,胡人不斷掀起暴動和兵變。350年,石鑒欲殺冉閔,事敗後反為冉閔和李農所殺。冉閔殺石鑒之前,發布了「殺胡令」和「討胡檄文」致書各地,從而引爆了漢族人民積壓了近半個世紀的國仇家恨,點燃了漢族人民的復仇反抗怒火,冉閔宣布:「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於是漢族人民對胡人進行空前規模的民族復仇,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史載當時的全國各地方的漢族人民「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頭發略有發黃者亦有半數被殺,史載僅鄴城即有二十餘萬人被殺。其後建立魏國,依然建都於鄴城(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鄴城遺址,見圖1),改年號永興。冉閔遣使臨江告東晉:「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由於冉閔已稱帝,無法得到東晉支持。 在殺胡令前夕,隨著後趙統治的逐步瓦解,胡漢兩族間矛盾開始趨於激化,而當時冉閔發動政變襲殺石遵並奪取了政權,改立石鑒,並立即對後趙朝廷進行了重新改組,清洗了一批胡人官員,轉而將一批漢族官員特別是漢族知識分子安插到要害職位上:「鑒乃僭位,大赦殊死已下。以石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李農為大司馬,並錄尚書事;郎闓為司空,秦州刺史劉群為尚書左僕射,侍中盧諶為中書監。」,而胡人由於以往對漢族人太殘忍,因而非常懼怕漢人上台後會乘機報復,因而冉閔的奪權及對後趙朝廷的漢化改組,遂引起各地胡人將帥、部酋的強烈反對,這時各地胡族勢力就已經紛紛聚集重兵屯於各方重鎮,覬覦以鄴城為中心的河北河南一帶,對冉閔的根據地鄴城形成了四麵包圍之勢,大戰已經是一觸即發。 而以石祗為首的外地羯族勢力則下手更早,早在殺胡令之前,石祗羯族集團就已經與羌族氐族勢力聯合起來討伐冉閔:「時石祗在襄國,與姚弋仲、苻洪等通和,連兵檄誅閔、農」,准備進攻鄴城。鄴城內部,胡人也是不斷掀起兵變,先是「鑒使石苞及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等夜誅閔、農於琨華殿,不克,禁中擾亂。鑒恐閔為變,偽若不知者,夜斬松、才於西中華門,並誅石苞。」,接著是「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謀誅閔、農,閔、農殺之。」,再接著,胡人掀起更大規模的暴亂:「龍驤孫伏都、劉銖等結羯士三千伏於胡天,亦欲誅閔等」,這就引起了矛盾的徹底大爆發。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後續部隊)包圍。在拚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戰斗經過本文從略),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拚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作者語: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可惜上天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幹脆賜他勝利的結局。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跡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 冉閔殘酷屠殺胡人,胡人於是提前發動了蓄謀已久的軍事反撲。350年,石虎庶子石祗於襄國(今河北邢台)稱帝,胡人將官紛紛響應。350年1月,後趙汝陰王琨及張舉、王朗率軍七萬伐冉閔,冉閔率騎兵千餘與戰於城北,大破之,石琨等大敗而去;350年6月,六月,石琨又率大軍10萬進據邯鄲,後趙鎮南將軍劉國自繁陽會之,冉閔又率軍大破之,死者萬餘人,劉國還繁陽;八月,後趙張賀度、段勤、劉國、靳豚集中約30萬主力於昌城,將攻冉閔,冉閔率軍反擊,戰於蒼亭,後趙軍全軍覆滅;351年二月,石祗聯合鮮卑、羌人夾擊冉閔,冉閔因屢勝而輕敵,導致大敗,部眾大量死亡。此戰後,冉閔所據的徐州、豫州、兗州和洛陽歸降東晉,東晉勢力於是重返中國北方。冉閔繼續與胡人攻戰。期間冉閔誅殺齊王李農及其三子。351年,石祗部下劉顯在陽平之戰中為冉閔擊敗,被殺三萬餘人,被迫投降冉閔,並回軍殺死石祗,從而後趙滅亡。七月劉顯又背叛冉閔,自稱皇帝,並率軍攻冉閔,為冉閔所敗;352年正月,冉閔率領8000騎兵攻克襄國,殺劉顯,至此後趙殘余勢力基本被消滅,但前燕軍攻勢日急,前燕慕容恪率10萬騎兵進攻冉閔,追至廉台(今河北石家莊東部無極縣東北),而冉閔手下僅有8000兵,起初冉閔出擊,十戰十勝,後陷入鮮卑大軍重圍,冉閔突圍東走二十餘里,坐騎朱龍突然死亡。冉閔於是被趕上的前燕兵所俘。前燕大軍隨即進圍鄴城,鄴城守軍艱苦抵抗鮮卑軍達100多天,糧盡援絕,人相食,八月鄴城陷落,冉魏滅亡。冉閔被送於薊城(今天津市薊縣),前燕國王慕容俊企圖乘機嘲笑冉閔,道:「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大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慕容俊惱羞成怒,令人鞭之三百,「斬於遏陘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至於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謚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歲永和八年也。」(肆行勞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懼從處曰「悼」,這里的「悼」,意指「年中早夭」,表示同情、悼念,「武」為美謚,意為武勇過人,演義小說《五胡錄》則以為「武悼」是慕容氏對冉閔的惡謚,誤也,因為「肆行勞祀」是指窮奢極欲、荒淫無恥,而冉閔即便窮兵黷武,也應與「肆行勞祀」無關)。 著名史學家範文瀾《中國通史》對慕容雋致祭贈諡予冉閔一事的評價為:「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範文瀾《中國通史》) 當代權威歷史著作《魏晉南北朝史綱》一書也對冉閔作出過相對中肯的評價:「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③ 關於冉魏冉閔的簡介
冉魏 十六國時期漢族冉閔所建政權。都鄴城(見鄴)。歷二主三年,冉閔為平帝,其子冉智為惠帝。 冉閔,字永曾,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父瞻原屬乞活軍,閔為石虎養孫。改姓名石閔,是石趙統治集團中較重要的將領,以勇敢善戰著稱。349年石虎死,諸子爭立,互相殘殺,閔乘後趙政局混亂,又得大司馬李農之助,於350年正月殺石鑒,自稱皇帝,國號大魏。復姓冉氏,仍都鄴城,史稱冉魏。石鑒死後,石祇(石虎子)據襄國稱帝,聯合羌酋姚弋仲和鮮卑族前燕慕容儁,與冉閔常相攻伐。351年石祇為其部將劉顯所殺。352年閔攻破襄國,殺劉顯,消滅了後趙的殘余勢力。其時,慕容儁勢力漸盛,南下冀州,冉閔率軍抵抗,兵敗被俘,前燕軍攻入鄴城,冉魏亡。 冉閔在建立魏國的過程中對胡羯不論貴賤、男女、老少一律誅殺,共死二十餘萬人。冉魏建立後,立即與東晉政府聯系,請求派兵共同討伐胡人;又清定九流,實行九品官人法(見九品中正制),以爭取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在經濟上,開倉散糧,以求得百姓的擁護。在軍事上,竭力與後趙殘余勢力石祇、羌酋姚弋仲、前燕慕容儁爭衡。由於殘酷的民族仇殺和連綿的戰爭,加之飢饉,先前被遷到冀州、司州的胡漢各族人民數百餘萬各還本土,路上互相殺掠,飢疫死亡甚眾。冉魏轄地漸小,人口銳減,農業生產陷於停頓,於352年終為前燕所滅。 說明:冉閔對羯人報復的原因 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凶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子石虎更加殘暴。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慾,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石虎將邯鄲(一說臨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住在「富麗堂皇」宮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 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冉閔為今人所廣為知聞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他是拯救了漢族的民族英雄,亦以勇猛著稱,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冉閔使胡族大返遷,造成中原百餘萬胡人死亡達十之七八,這就變相的殺了百萬胡人.中國歷史上後來建國的十六國國家中,鮮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未被滅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這時胡人數量大減,民間漢人恢復增長。胡人見識了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不得不向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胡人則充軍打戰。這才開始了和睦共處.五胡亂華時的少數民族往往打戰不論男女老少全族皆兵。當然往後發展精兵全由男子充當。在十六國南北朝頻繁的戰爭中,胡族大量戰死,胡族彼此之間也相互滅族。民間從事農耕的漢人不斷恢復增長,北朝東西魏的戰爭使胡人人口枯竭.兩國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不足,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西涼地區的漢軍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這一時期.鮮卑國主們把公主嫁給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攏他們,漢軍的起用為後來楊堅滅胡和隋唐的建立創造外部條件。 如果沒有冉閔的「殺胡令」,沒有他號召漢人復仇,驅逐各胡出中原。以後會是什麼樣?首先胡人在中原繁殖上千萬人口後,再把南方的漢人殺絕並不是不可能的,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族也會像別外三大古國一樣被異族取代。 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只留下四五百萬,這得主要歸功於凶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 冉閔滅後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凶奴為主的胡兵。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 羯族與凶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可惜的是一支萬人的羯族部族,因為向北投降鮮卑而保留下來.後來鮮卑人幫助它們殺了冉閔,鮮卑入主中原。 正因為這樣,當冉閔首舉義旗,才會應者雲集,遠在隴西的漢民也紛紛響應!若無冉魏,已無中華至今日! 也可以說 世無冉閔,中華文明已從地球消失!!! 冉閔:字永曾。?~公元三五二年。冉魏平帝武悼天王。石虎義孫,英猛善戰,曾鎮壓東宮衛士組成的梁犢起義。後趙主石虎死後,漢羯兩族沖突上升,冉閔利用兩族矛盾,頒布殺胡令,大殺胡羯。次年,奪取羯趙政權,盡滅石氏,自立為帝,與諸勢力混戰,屢戰屢勝,但國力大損。終敗於鮮卑慕容恪的連環馬陣。被俘後對燕主措辭強硬,在龍城被斬首,據說當年龍城大旱,周圍草木皆枯,燕主慕容儁只得遣使祭祀,謚為武悼天王,據說當日即下大雪。
④ 歷史上的冉閔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冉閔,可以稱得上是漢族的「民族英雄」。
「五胡亂華」的時代,是中國漢族備受壓抑的時代。特別是在在中國的北方,漢族生存空間急劇縮小,人民命如草芥,人口大幅減少。
這離不開西晉「八王之亂」、周邊少數民族內遷、戰亂不休的背景。漢族與少數民族此消彼長,或許可以稱得上是「民族融合」吧,但是對於漢族而言,其過程是相當慘烈痛苦的。
據說,冉閔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
冉閔是中國古代漢族亂世求生、絕地反擊的一個代表人物,也展現了極端環境下人類的原始野性。
在那種環境下,冉閔的出現與爭議,後人或許不應該以後人的評判標准去看待其中的是非曲直,更不應該對歷史人物過度苛責。
能夠真實地記錄歷史、還原歷史,才能以史為鑒,這也是對後代負責的態度。
⑤ 歷史上的冉閔
《十六國春秋》《冊府元龜》等載:匈奴劉顯在冉閔攻襄國之後,帥眾十萬攻鄴(《晉書》記載:「石琨及張舉、王朗率眾七萬伐鄴」),閔率數千騎出戰,冉閔大敗劉顯,斬萬人,冉閔帶軍追殺,再戰,斬三萬餘人。《十六國春秋輯補》載:「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雙刃矛也稱兩刃矛,「兩頭施刃」,鋒利快捷,最為冉閔常用。他在眾胡聯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圍攻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跡,與鮮卑的決戰前,他以一萬漢軍敵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捷。 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於十餘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餘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一說朱龍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 《資治通鑒》、《二石傳》載: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 《晉書·石季龍載記》載「閔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 範文瀾史學家範文瀾《中國通史》對慕容雋致祭贈謚予冉閔一事的評價為:「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謚,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範文瀾在當代權威歷史著作《魏晉南北朝史綱》一書也對冉閔作出過相對中肯的評價:「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 在《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四節《十六國大亂》中評價:「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斗爭的極端尖銳。」 呂思勉史學家呂思勉在《兩晉南北朝史》中評價:「冉閔之百戰百勝,頗似項籍、孫策」,與石氏餘孽角逐,未必會遽敗,而慕容氏加入這場與它本不相關的戰爭,挾其方興之勢,其氣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閔)所遭之不幸也」。 後人有詩惜冉閔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滅羯建新邦;朱龍一蹶神矛折,遏陘山前吊夕陽。」 史又言「閔至自蒼亭,行飲至之禮, 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學後門,多蒙顯進,於時翕然,方之為魏晉之初」。可見閔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敵,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⑥ 歷史上的冉閔有什麼成就
冉閔果斷敏銳,以勇猛著稱。出仕後趙,授游擊將軍,封修成侯。數從征伐,屢立戰功。石虎死後,擁立石鑒,然後屠胡滅石。永興元年(350年),即位稱帝,建立冉魏。
永興三年(352年),兵敗突圍不遂,為前燕君主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追謚武悼天王。冉閔後人冉華(染華)的墓誌銘則稱冉閔為「平帝」。
(6)冉閔的歷史小知識是什麼擴展閱讀:
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
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斗爭的極端尖銳。至於冉閔以區區之力馳騁中原,而東晉又只作壁上觀,是以亡不旋踵,只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