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大寒的小知識
擴展閱讀

大寒的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8-19 08:57:52

『壹』 我想一些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先謝謝了!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 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變,故二十四節氣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

從二十四節氣的字面含義來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歷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 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類作物的生長。公歷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歷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歷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歷1月5 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為什麼是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名稱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做節氣,在月中的叫做「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二十四節氣與季節、溫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聯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節的轉折點。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是表示最熱、最冷的出現時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現象;也反映氣溫下降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況和程度;驚蟄、清明、小滿、芒種是反應物侯特徵和農作物生長情況。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長期對天文、氣象、物侯進行觀測、探索、總結的結果,是我國勞動人民獨有的偉大科技成果,在我國廣大農村開展農事活動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一般更適用黃河流域一帶的農事活動。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天氣逐漸回暖,廣闊大地將呈現一片萬掏復甦的景象,這一天春季開始。
雨水: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漸增多。
驚蟄:春雷響動,驚動萬物,蟄伏地下冬眠的動物開始出土活動。
春分:分就是半,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叫春分,這一天晝夜相等。
清明:清潔明凈的意思。氣候溫暖,草木開始萌發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的意思。這一天起雨量增多,對穀物生長有利。
立夏:夏天開始,農作物漸將借溫暖的氣候而生長。
小滿:滿指飽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
芒種:芒種也為忙種,麥類等有芒的作物開始成熟收割,同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繁忙時節。
夏至:至者權也,這一夭日影短至。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氣溫將繼續升高。
小暑:暑是炎熱,小暑就是氣候炎熱而還沒有熱到極點。
大暑:炎熱到極點,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立秋:暑去涼來,秋天開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後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白露:此時因夜間較涼,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體上凝結為白色露珠,是天氣轉涼開始的意思。
秋分: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再次相等,從這一天後,北半球日短夜長。
寒露:氣溫繼續下降,入夜已寒氣襲人,露滴凝冷,是氣候將逐漸由涼變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小雪:北方開始降雪,但雪量還小,次數也不多。
大雪:雪將由小到大,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
冬至: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小寒:冷氣積久而為寒,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達極點。
大寒:天氣冷到極點,到了天寒低凍的時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貳』 誰跟我說說有關24節氣中大雪的一些知識或者典故

「大雪」表明這時降雪開始大起來了。四川盆地冬季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溫較長江中下游地區約高2℃至4℃,雨量僅佔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現在1、2月份;地面積雪三、五年難見到一次。如果能夠目睹大地白雪皚塏,綠樹披銀飾玉,常是終身難忘的趣事。「瑞雪兆豐年」,是我國廣為流傳的農諺。在北方,一層厚厚而疏鬆的積雪,象給小麥蓋禦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積雪慢慢融化後滲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農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溫度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好處。但是,在南方,雪後如逢晴夜,地面熱量散失較多,則會出現凍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損失。我省盆地平均氣溫尚多在8℃至9℃,小麥油菜仍可緩慢生長,需要加強田間管理,預防凍害。大雪期間,盆地降水多在15毫米以下,盆地西部更不足5 毫米,已是「冬干」時期。這時,盆地氣候還有多霧的特點,一般12月是霧日最多的月份。霧通常出現在夜間無雲或少雲的清晨,氣象學稱之為輻射霧。俗話:「十霧九晴」。霧多在午前消散,午後的陽光會顯得格外溫暖。

『叄』 二十四節氣知識介紹

二十四節氣知識介紹

二十四節氣知識介紹?二十四節氣在我國是一個很普及的歷法,是古人通過了解太陽運行情況進行計算時令變化的、十分獨特的歷法,那二十四節氣都是怎麼樣的呢?我給大家整理了二十四節氣知識介紹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十四節氣知識介紹1

一、二十四節氣的概述

節氣是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由於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准。所以二十四節氣是以太陽歷為依據確定的。

中國正統的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

24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二十四節氣的詳解

立春:太陽黃經為315度。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公歷2月3-5日交節。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義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太陽黃經為330°。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公歷2月18-20日交節。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太陽黃經為345°。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公歷3月05-07日交節。我國部分地區進入了春耕季節。諺語雲:「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春分:太陽黃經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公歷3月20-22日交節。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各地農諺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錢」(廣東)、「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湖北)、「春分種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安徽) 。

清明:太陽黃經為15°。天氣晴朗,草木繁茂。公歷4月04-06日交節。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穀雨:太陽黃經為30°。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公歷4月19-21日交節。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諺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立夏:太陽黃經為45°。夏季的開始。公歷5月05-07日交節。

小滿:太陽黃經為60°。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公歷5月20-22日交節。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太陽黃經為75°。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公歷6月05-07日交節。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前後,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霉,所以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也叫「霉雨」。

夏至:太陽黃經為90°。炎熱的夏天來臨。公歷6月21-22日交節。夏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黑夜開始逐漸變長。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我國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也曾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小暑:太陽黃經為105°。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公歷7月06-08日交節。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太陽黃經為120°。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公歷7月22-24日交節。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立秋:太陽黃經為135°。秋季的開始。公歷8月07-09日交節。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公歷8月22-24日交節。

白露:太陽黃經為165°。天氣轉涼,露凝而白。公歷9月07-09日交節。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秋分:太陽黃經為180°。晝夜平分。公歷9月22-24日交節。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寒露:太陽黃經為195°。露水以寒,將要結冰。公歷10月08-09日交節。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太陽黃經為210°。天氣漸冷,開始有霜。公歷10月23-24日交節。

立冬:太陽黃經為225°。冬季的開始。公歷11月7-8日交節。

小雪:太陽黃經為240°。意味開始下雪。公歷11月22-23日交節。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

大雪:太陽黃經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公歷12月6-8日交節。太陽黃經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太陽黃經為270°。寒冷的冬天來臨。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小寒:太陽黃經為285°。氣候開始寒冷。公歷1月5-7日交節。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太陽黃經為300°。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歷1月20-21日交節。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雲:「三九四九冰上走」。

二十四節氣知識介紹2

二十四節氣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氣候,把每年進行等分,每個節氣15天左右。告訴人們以歲時順序,教民耕作,不誤農時。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和含義如下:

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升。

雨水: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升,濕度增大,雨水漸多。

驚蟄: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認為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這時天氣轉暖,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華中農諺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春分:春分正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一樣長。天文學上規定春分為北半球春季的開始,我國大部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清明時節天氣漸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上升到10度以上,長江流域氣溫更高。北方草木發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綠裝。我國農諺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個節氣開始的一天是清明節,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穀雨:穀雨時氣溫、地溫都已穩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於五穀生長,故有「雨生百穀」之說。

立夏:表示春去夏來,行將進入火勢的夏天。此時萬物生長愈加旺盛,欣欣向榮。田間管理日益繁忙。農諺曰:「立夏三朝遍地鋤」。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芒種:指有芒的麥類和蠶豌豆等夏收作物,在這個節氣里即將成熟,也到了採收留種的時候。我國南方也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小暑:這時正值「三伏」的「初伏」,氣候炎熱、蒸悶。在農業生產上,多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

大暑:這時正值「中伏」,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熱時期。

立秋:我國習慣上作為秋季的開始,預示著天氣轉涼,植物結實,秋收季節即將來臨。但立秋後暑氣並未散盡,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在後頭。

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白露:天氣轉為涼爽,日夜溫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秋分:秋分與春分這一天一樣,太陽又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秋分這天處於整個秋天的中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秋天。

寒露: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明顯轉涼,早晨和夜間地冷露凝。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開始進行秋收秋種。

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表示廣大中原地區開始有霜。

立冬:為冬季開始的節氣,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時黃河流域一般開始下雪。

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此時的天氣較前更冷,降雪的次數和量也將增多。

冬至:與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時白晝最短,日照物影最長,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晝就一天天地增長了。北方民間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小寒:是一年中溫度已到嚴冬的節氣,這時正值「三九」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天寒地凍,進入嚴冬時期。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期,相對於小寒來說,標志著嚴寒的持續和加劇。《三禮義宗》曰:「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肆』 大寒的節氣特點有哪些大寒節氣的天氣如何變化


一、大寒的節氣特點大寒節氣,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詩雲"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二、大寒節氣的天氣如何變化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同時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同時這時期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相當冷時期。
本條內容來源於:建築工業出版社《家居裝修知識問答》

『伍』 冬天到了發給客戶的養生小知識有什麼

1、少吃辛辣的食物

天氣寒冷時,火鍋也就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不過,冬季本就乾燥,辛辣、上火的食物會加重冬燥,傷津耗氣。保持清淡的飲食,多吃蘿卜、蓮藕、木耳及一些時令水果有利於緩解冬燥症狀。

2、多吃花菜解冬乏

冬季人們常常感到精神不濟,身體疲乏,花菜則有抗疲勞、解冬乏的功效。花菜富含維生素B,其中維生素B1被稱為精神性維生素,對改善人體精神狀況有很大幫助;維生素B6是精神安定劑,有助於提神、緩解疲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攝入的維生素過剩也會有副作用。

(5)大寒的小知識擴展閱讀:

冬季養生法則

一、早睡晚起。冬季白天縮短,夜晚增長,應當適當延長睡眠,比其他季節早睡一兩個小時,晚起一兩個小時,尤其是老年人最好等太陽出來再起床。

二、早飯晚吃,晚飯早吃。冬天起床晚,早飯要順延,讓消化系統有時間休息;晚飯要早吃,尤其是晚上早睡覺的人,而且老年人消化系統功能衰弱,為避免晚上積食,也為了保證良好的睡眠,宜早吃。

『陸』 三月三的知識大寒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三月三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台,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三月三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歷三月三日。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壯族最古老的情人節,古代壯鄉(包括受壯文化影響的壯區各族)少年少女趕歌坡,拋綉球,「山歌傳情,綉球傳愛」。壯族人也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柒』 冬至,小寒,大寒的三候分別是什麼

1、冬至

冬至(英文: 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之日,北半球冬至一般都在西歷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華夏歷法用冬至所在月來定義十一月。

2、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每年在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這時正值「三九」前後,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大陸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1],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2]

3、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在1月19至21日之間。[1]太陽位於黃經300°。由於受到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影響,東亞地區通常是一年中的最冷時期。中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7)大寒的小知識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發展

干支歷,又稱節氣歷或中國陽歷,是一種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乾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干支歷法歷史悠久、深奧莫測,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密碼。

干支歷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其基本內容。明代著名史學家萬民英根據我國古文獻明文記載確定干支為天皇時發明。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

『捌』 小寒大寒是什麼意思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公歷1月5-7日交節。小寒,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8)大寒的小知識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發展

干支歷,又稱節氣歷或中國陽歷,是一種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乾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干支歷法歷史悠久、深奧莫測,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密碼。

干支歷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其基本內容。明代著名史學家萬民英根據我國古文獻明文記載確定干支為天皇時發明。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

『玖』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

古人根據天地運行規律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並劃分出二十四節氣。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它代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由於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一、二十四節氣的分類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分為以下24種:

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中國人熟知的「節氣歌」,暗含了二十四節氣的先後順序。

二、有關二十四節氣的小常識

1.「立春」和「大寒」

分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一個氣和最後一個節氣。

2.每一個月份都有兩個節氣,

每隔十五天一個節氣

3.春分和秋分

太陽直射赤道,

當天晝夜平分,

即當天有

12小時白晝12小時黑夜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當天北半球達到一年中

白晝最長一天,

南半球達到

黑夜最長一天;

冬至這天則正好相反,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當天北半球達到一年中

黑夜最長一天,

南半球達到

白晝最長一天

4.24節氣說法始於東周春秋戰國時期,

確立於秦漢。

5.最熱的節氣是大暑;

最冷的節氣是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