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走進高校的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電力鐵塔基礎怎麼定方向 2025-01-04 09:02:06

走進高校的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8-19 05:19:57

⑴ 大學生聽講座,如何能夠「講」到「座」到

我校近期開展了諸如安全知識講座、中醫養生講座等豐富的講座類活動,內容涉及專業學術知識、心理輔導、考研考證輔導、課外知識拓展等方面。這些講座從不同方面出發,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就業都有一定幫助。但是有部分同學聽講座時陷入了兩類誤區,一類是沒有選擇性盲目跟風,聽太多講座卻不能「消化」其中精髓,最後身心疲憊卻沒有收獲;另一類是覺得老師或學校安排去聽的講座我沒有興趣,不管講座內容是什麼都在講座現場睡覺或是玩手機以消磨時光。天津、武漢等多地高校調查顯示有25%的學生認為自己去聽講座是被動的,沒有效果,60%的學生只關心名人講座而有選擇性的聽一些學術講座的只佔6%。
是什麼導致部分同學陷入聽講座的誤區呢?筆者認為陷入第一類誤區的同學主要是對自身情況不十分了解,對自己的時間也沒有合理規劃。內心比較浮躁,受「名人效應」影響只要是名人的講座就去聽,常常沒有考慮講座的內容和自身可以通過講座學到什麼而盲目跟風,在會場不知所雲,聽完後一頭霧水,花費了時間卻沒有收獲。陷入第二類誤區的同學首先是沒有體會到老師和學校的良苦用心,學校安排學生去聽一個講座必定是考慮到這個講座的內容對大學生很有意義,而不是叫學生過去湊人數,撐場面。其次是部分同學功利心太重。他們認為做兼職可以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參加比賽拿到證書可以充實自己的求職簡歷,聽講座貌似不會有太多實際的收獲。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聽講座也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吸收講師的經驗可以讓自己在以後學習和探索的途中少走彎路,對大學生學習與實踐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走入誤區,高效率的聽講座呢?首先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聽講座也是大學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可以加深對已學知識的了解,還能拓寬視野,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其次要有選擇的聽講座,結合自身實際,合理規劃。在聽講座前先查詢資料對主講師和講座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挑選自己感興趣對專業學習或能力提升有較大幫助的講座去聽。再次就是要有方法的聽講座,要對主講者懷著一顆尊敬的心,主講者能在講台上一定是在某一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要謙虛的聆聽他人的觀點。一場講座你不可能把所有講到的都記住,可以就講座的中心點做一些筆記。講座更多的是學習他人的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聽了別人的觀點還應該有自己的思考。當然講座主辦方也可以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生更了解講座內容,通過加強會場交流等方式提升學生對講座的興趣。
講座是由主講人向學員傳授某方面的知識、技巧,或改善某種能力、心態的一種半公開的學習形式。他能增加大學生人文情懷與大學校園文化內涵,塑造良好的學術氛圍。一場成功的講座不僅需要主辦方精心籌備,講師講得獨到精彩,還需要在座的各位聽眾仔細聆聽,認真思考。只有「講」到「座」到,雙方積極配合,才能讓大學里的講座達到更高的效率與水準。

⑵ 古詩詞走進高校活動的文化意義

古詩詞走進高校活動的文化意義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文化遺產,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有利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優良傳統,有利於引導高校學生全面的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沉澱,傳播中華文明,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

古詩詞篇篇經典名篇,以多樣的形式進行吟誦與演繹,有利於讓道德底蘊濡染於心,傳達對中華經典嚮往和熱愛,盡情欣賞著、享受著祖國傳統文化的經典魅力,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傳統美德。

頌傳統文化,展自我風采深遠意義,學習和繼承他們的革命精神,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有利於讓傳統文化走進大學生心靈,繼承傳統文化,接受經典熏陶,傳承光榮傳統的文雅風范,展現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風采。

⑶ 如何在高校舉辦個人學術講座

在高校舉辦學術講座,要分情況。
1、演講者是那種名人、大牌的,那個就比較簡單,你隨便給學校去個電話,那邊,馬上就會給你把所有問題處理好,你只管去講就OK。
2、要是演講者不是(1)所指的類型,那過程就要麻煩點了。首先你要去聯系高校的學工部,負責這個問題的一般都是學工部,他們要先看你的講座類型是否符合他們的要求,對他們是否有意義,只要他們審核過了後,後面的什麼宣傳的一半都是學工部組織學生會給你搞定。

我說的是我們學校的情況,僅供參考

⑷ 王淵源的相關活動

曾任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快樂學漢語》主持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英語之夜》節目主播、北京電視台《我在北京》「超級播客」、湖南衛視《勇往直前》、《漢語橋》節目嘉賓主持等;曾參加《非你莫屬》《非常6+1》、《開心辭典》、《全球連線》、《一虎一席談》、《國際雙行線》等央視及地方衛視各類節目。並多次在全國各類英語大賽中擔任主持人、嘉賓及專家評委。酷愛東方哲學、歷史和宗教,痴迷於中國文化,鍾愛《中庸》、《老子》及《笑傲江湖》。
身為資深的留學咨詢專家,王淵源曾多年應邀擔任活動主講嘉賓,王淵源以其獨特的演講風格,以及嚴謹的學術作風影響了無數學子。北美留學盛典是新航道攜手騰訊出國共同打造的大型年度留學盛會,覆蓋全國20餘所城市,百餘所知名高校。
新航道「成功之道」大型全國公益巡講是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攜手新浪教育、《大學生》雜志社、CHINA DAILY手機報等多家知名媒體共同舉辦,百所知名大學協辦的走進高校的大型巡講活動。活動以英語學習、出國留學以及人生勵志為主題,歷時7年,王淵源老師作為主講嘉賓走進了百所知名高校,舉辦近千場講座,為百萬學子奉上了知識的盛宴,指明了英語學習以及人生奮斗的新方向。

⑸ 大學里聽各種講座的意義何在哪些值得聽

好好聽了的講座絕對有用的,能夠請來做講座的肯定是一些小有名氣的人,也許你收獲的知識,也許是一種態度,沒准一句話就可以讓你豁然開朗。其實學校請外面的老師講座,主要是在於不同思想的碰撞交流,這種思想是有別於本校老師。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界和業界的很好的交流,積極的傳遞新的業界動態,讓同學能夠及時的發現不足,充實自己。只要好好聽了總能讓自己有所收獲。

⑹ 大學生如何通過大學里的各種講座吸取知識

首先你得有充足的基礎知識了,要不然各種講座聽了也是白聽,其次就是針對性的聽講座,不能全聽,要有選擇,總結講座內容,並就其中一些問題和與會者或者講座人員交流

⑺ 聽華東師范大學周念麗教授學習講座心得

周念麗教授的講座雖然時間不長,但內容豐富,周教授以大量的圖片、視頻、案例告訴家長如何培養DQ;EQ;AQ;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給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道路上指明方向。講座內容詳細,針對性強,深奧的理論知識融入具體的案例,讓專業知識也變得讓人容易接受。

講座分類

大學講座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學術類

學術類講座一般由某個院系或研究機構主辦,邀請的嘉賓多為該領域的知名專家,而講座的主題也會圍繞領域內某一具體問題進行。這類講座對該領域內的人來說,是一場學術盛宴,可是對於領域外的人來說,那可能連熱鬧都看不了。

雖然這類講座相對小眾,但正因為此,講座所談的內容相對高端,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研討價值,主講嘉賓也是該領域中的翹楚。參加這種講座,往往能體驗到思路的火花式碰撞,也能了解到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

特別是一些理科和醫科等基礎學科的講座,更是成了相關院系學生除上課和實驗之外的第三課堂。

論壇類

在大學還有一類常見的講座類型,那就是各式各樣的論壇或者研討會。這類論壇通常圍繞某一個較為寬泛的主題進行一至三日的探討,有的論壇還設有分會場,聽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議題,在分會場中「串門」。

聽這類講座彷彿像是吃自助餐一般,可自由選擇,盡情享受大學論壇所提供的資源。

由於論壇持續的時間比一般講座更長,通常都會設置中場休息時間。這時感興趣的聽眾還能有與嘉賓面對面單獨交流的機會。碰上院系或社團舉辦學術周,講座更是精彩紛呈,很多時候總讓聽眾們痛恨自己分身無術,有時候還要忍痛割愛,在不同議題的講座中作出選擇。

名人類

社會名人是公眾特別感興趣的人群,大學對這類人群也有足夠的吸引力。名人們也會到大學客串一把。怎樣才算是社會名人呢?他們當然包括各國政要、世界著名大學校長、知名科學家如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文化名人等一切具有「票房號召力」的人物。

各國政要在來華進行訪問的時候,也常會選擇前往高校,以講座的形式與學子零距離接觸。

此外,哈佛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的校長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來高校訪問時,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動作」,就是在高校舉辦一場講座,由於機會難得,這樣的講座往往讓學生和一些感興趣的社會人士踴躍參與。

國內知名企業的CEO,影視明星和著名主播等,也常常光顧高校與學子面對面。由於名人類的講座一般對聽眾的限制較少,講座主題也相對大眾,親和力較高,容易被更多人接受。也正因為名人會吸引到大規模聽眾,這類講座一般會採用提前發票的方式來限制聽眾人數。

文化類

大學內學術自由、討論開放,各類思想撞擊競發,並且匯聚了一大批知名學者,更通過名譽教授、客座教授、講座教授等方式,網羅了不少名家,他們的智慧和思想在講壇上得以展現和激發,形成了大學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大學里,只要你真的有思想,夠水平,就能得到聽眾的支持,因此,大學也成為了一些有才之士「初試啼聲」的場所。

熱點類

針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大學通常會邀請相關專家對該熱點問題進行解讀和探討,這種熱點類的講座也很受人歡迎,除了校內學生外,某些講座主題還常常引來不少社會人士的關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講座

⑻ 你知道哪些適合在校園進行的知識講座

急救講座。在遇到意外傷害時,救命的黃金時刻是發生意外後的4-6分鍾內。當有病人呼吸停止、心跳驟停,如果等待專業救援隊的到來,可能需要十幾甚至二十分鍾,許多鮮活的生命就已經錯過了救治的最佳時機,從而造成終生遺憾。因此,大家必須學會在等待專業救援的過程中,盡量挽救生命、減少損失,急救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