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夏的相關知識
立夏,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中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立夏」代表天氣轉暖溫度升高,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同時雨水增多。
按氣候學的標准,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華南其餘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
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
2. 夏天生活小常識
1、 鹽茶防中暑:取茶葉3克、食鹽1克、同放杯中,用開水沖泡後飲服。鹽茶具有明目消炎、降火化痰之功效;夏天經常飲用,可有效防止中暑;同時可治感冒、咳嗽、牙痛、目赤腫痛等症。
2、 驅蚊七法:
①香水驅蚊:在床單上灑點兒香水,蚊子就不敢飛近.
②煙頭驅蚊:把香煙頭收集起來,剝去外紙取煙絲,投入廁所、下水道等蚊子易生處,可除臭驅蚊。
③清涼油驅蚊:在卧室內,放幾盒揭開蓋的清涼油,可以避免蚊子飛進室內。
④蔥蒜驅蚊:在蚊子經常出沒的地方,放一些切碎的蔥蒜,蚊子就不敢來了。
⑤桉葉油驅蚊:將桉葉油塗於暴露處的皮膚上,可有效防止被蚊子叮咬,塗一次桉葉油可以維持2~3小時。
⑥空瓶粘蚊法:取空瓶一個,裝入3~5毫升的糖水或啤酒,放在室內蚊子較多的地方,蚊子嗅到甜味或啤酒味後,會飛入瓶內難以鑽出,並一碰到糖水或啤酒就會立即被粘住。
⑦風油精水驅蚊:取風油精適量倒入盆中,加水適量,風油精浮在水面上,將風油精水盆放在室內,可以避免蚊子飛進室內。
3、 夏季高溫各種生食、熟食容易腐爛酸敗,故冰箱使用率大大上升,但是有些食物是不宜在電冰箱儲存的。
①鮮荔枝:在0度以下放一天,荔枝表皮就會變黑或者果肉變味。
②香蕉:若在12度以下的環境中儲存,會使香蕉發黑腐爛。
③黃瓜:在0度的冰箱內放上三天,黃瓜表皮會成水浸狀。用刀切開時,斷面會有膠狀透明液體流出,從而失去黃瓜特有的風味。
④西紅柿:冰凍後的西紅柿,局部或全部的果實成水浸狀、軟爛或蒂部開裂,表面有褐色圓斑,極易腐爛。
⑤火腿:若在冰箱中儲存,其中的水分極易結冰,從而促進了火腿內脂肪的氧化作用,火腿的質量就會明顯下降,使保持期限大大縮短。
⑥巧克力:夏天室內溫度和濕度比較高,這時如果把巧克力從冰箱中取出巧克力表面就會立即結霜,時間一長,巧克力就會因發潮而霉變或生蟲。
4、 巧除桃毛:夏季鮮桃大量上市,桃子果肉甘甜,是人們喜愛的夏令果品之一,但稍不注意沾上桃毛,會使人皮膚發癢。怎樣除去桃子上的細毛呢?用刷子刷,用水洗,效果都不理想。如果把一點兒食鹽放入冷開水中,桃子入水後,用手依次一抹,桃子上的一 層細毛即可徹底清除干凈。
5、 選購涼席三要素:夏季天熱人們多使用涼席,市場上銷售的席子大致有三類:竹席、草席、花色席。對這三大類席子(包括席墊)的選購方法可用三個字來概括,也即三要素,這就是看、摸、掂。
一看:即看席子的面色。竹席要略帶微青,排列整齊,條子清晰,若席面過黃,價格上要差一個檔次。新草席席面的中間部分也應略帶青色,還要注意觀察涼席的排織是否緊密。
二摸:即用水在席面上來回撫摸,以無明顯摸感的為好。
三掂:即掂席子的份量,同樣兩條席子,以手感較重的為好。
另外,新買的席子千萬不能用開水燙、泡,只能用溫水揩洗。收藏席子不能使用塑料袋,免得產生水氣,造成發霉、蟲蛀。同時席子還不能重壓、折疊。
6、 夏季治氣管炎小偏方:汽水沖雞蛋
用鮮雞蛋1個,去殼放入碗中筷子攪勻,倒入汽水至碗滿,混合均勻後直接喝下。此方具有止咳、止喘作用。有些老年人認為雞蛋是生的,汽水是涼的,怕喝下去產生腹瀉,而實際上很多服用者不但治療了咳嗽氣喘,而且胃腸還覺得特別舒服,食慾、消化都很正常。用法很簡單:每天1~2次,每次用汽水1碗,雞蛋1個
3. 關於夏天的小知識
一、每天吃高維C水果。
維生素C是「永遠的美膚聖品」,想擁有健康明亮、不易曬傷的皮膚,幾乎每個皮膚科醫生都會讓你每天吃2~3份高維C的水果,番石榴、獼猴桃、草莓、聖女西紅柿或是柑橘類都可以。
二、適量攝取黃紅色蔬果。
紅色、橘黃色蔬果及深綠色葉菜,如胡蘿卜、芒果、西紅柿、木瓜、橙子、空心菜等,都含有大量胡蘿卜素及其他植物化學物質,有助於抗氧化,增強皮膚抵抗力。「不過,這類食物不可吃得太多,否則容易讓膚色顯得『黃黃的』。」
三、經常吃豆製品。
大豆中的異黃酮是一種植物性雌激素,它也具有抗氧化能力,是女性維持光澤細嫩皮膚不可缺少的一類食物。大豆製品中,豆腐、豆漿(建議不放糖)是比較好的選擇,而其他加工豆製品,如豆乾及豆皮等,熱量都比一般豆腐高很多。100克傳統豆腐熱量大約50~88卡,但日式炸豆皮卻含385卡熱量,最好別多吃。
四、抓把堅果當零食。
對皮膚來說,吃進的油脂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惡魔」,關鍵看你吃的是哪種油。堅果中的植物油多半富含維生素E,能幫助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另外,如果你平時都吃白米飯、白麵包,建議舍棄它們,改吃全谷類吧!因為「吃得越粗、皮膚越細」。
五、來杯熱可可。
眾多科學研究為巧克力洗清冤屈,因為巧克力里含有多種豐富的抗氧化物,如可可多酚、類黃酮,適量攝取對皮膚有益。目前市面上可買到沒有添加糖及奶精的100%純黑可可巧克力粉,只要調和熱牛奶,加一點紅糖,就能享受一杯美味香醇的熱可可了。
六、每天兩杯茶。
美國研究指出,喝綠茶或是使用含綠茶成分的保養品,可以讓因日曬導致皮膚曬傷、鬆弛和粗糙的過氧化物減少約1/3。一般健康人喝茶養生,每天2~4杯較合適,也可將不同類的茶換著喝。
4. 立夏 知識
1.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立夏以前應插完早稻,農諺謂「春插日,夏插時」,立夏後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顯的生長劣勢。頭一天插秧時,昔日農戶全家會到秧田邊田埂上鳴放鞭炮,稱「開秧田門」。長沙鄉間插秧有互相幫工的習俗。幫工者進屋應向主人祝賀「恭喜栽米樹」,午餐主人用鹽蛋、大魚、粉蒸肉款待。插田工於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點心,叫「打腰餐」。插田高潮愛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說。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領唱...
1.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霉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霉豆腐就不會倒霉。
2.昔日長沙農家認為,立夏這天宜下雨,否則夏秋主旱。農諺謂:「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意料塘水乾涸)」。
立夏以前應插完早稻,農諺謂「春插日,夏插時」,立夏後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顯的生長劣勢。頭一天插秧時,昔日農戶全家會到秧田邊田埂上鳴放鞭炮,稱「開秧田門」。長沙鄉間插秧有互相幫工的習俗。幫工者進屋應向主人祝賀「恭喜栽米樹」,午餐主人用鹽蛋、大魚、粉蒸肉款待。插田工於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點心,叫「打腰餐」。插田高潮愛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說。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領唱,青少年婦女應和。有時兩戶人家對唱,唱詞多為提問式,俗稱「盤歌子」。如果對方對提問不能回答,獲勝的一方主人下田向領唱者敬酒慰問,群起吆喝致謝。插田收工時,戶主向幫工饋贈熟鹽蛋、炒黃豆和大塊粉蒸肉或臘肉。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3.嵊州立夏有斗蛋的風俗。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3.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面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兒備辦豬肉、豬肚、豬腰只、雞蛋面線等物送給娘家老父母食用,稱為「補夏」。籍此對父母表表孝心。
4.「立夏」這天,贛東北有吃「立夏餜」的習慣,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陽吃桂花酒一樣,從老一輩那兒流傳下來。
「立夏餜」的製作很簡單:將大米煮得半熟、搗爛、揉搓、壓成塊、切成片、用油煎炸,謂「干」;搓成似湯圓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蠶豆、小南瓜、馬鈴薯等多種春季蔬菜湯煮,謂「湯」。「干」用手抓著吃,噴香可口;「湯」則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著吃,以示豐盛,味道也是極美的。 吃「立夏餜」表示送春迎夏,喜慶春收。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進「立夏」中,品種越多越喜慶。「閑了一冬,忙了一春」,舊時得不到溫飽的農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能飽食一頓「立夏餜」,便是最大的滿足。所以無論再窮苦的人家,就是借米,這一餐「立夏餜」也是要吃的,以討個「春收富實」的年成。如今農村吃「立夏」的檔次高了,上等的白米還要加入少許的糯米,吃起來糍而不膩。若是「湯」,則必加進瘦肉、香菇、木耳、墨魚、竹筍、蝦米等。
「立夏餜」還有早、中、晚餐吃的區分。據說早吃補腦,中吃壯腰,晚吃健腿。這當然只是一種民間的說法。「吃了『立夏餜』,農家門掛鎖」。立夏時節,麥子要打場,油菜要收獲,禾苗要管理,夏茶要收摘,農家別提有多忙乎了。
5.杭俗立夏日食烏米飯和烏飯糕。
烏米飯取烏飯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說,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飯」之俗。是日,兒童少年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蠶豆、竹筍任其採掘,然後到野地里去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厭勝而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這日,杭人還必備十二種食品,有歌曰「夏餅江魚烏飯糕,酸梅蠶豆與櫻桃,臘肉燒鵝咸鴨蛋.螺螄莧萊酒釀糟。」杭俗還有立夏日吃「三燒、五臘、九時新」之說。「三燒」者,燒餅、燒鵝、燒酒(甜酒釀)。「五臘」者,黃魚、臘肉、鹽蛋、海螄、清明狗。「九時新」者,櫻桃、梅子、鰣魚、蠶豆、莧菜、黃豆筍、玫瑰花、烏飯糕、萵苣筍。此日也有「五郎八保上吳山」之諺。「五郎」謂打米郎、剃頭郎、倒馬郎(即倒馬桶出糞者)、皮郎(典當中之小郎)、箔郎 (打錫箔者);「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像像保(即陰陽生)、馬保、奶保(即以育嬰為業者)。此外.還有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鐵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銀匠、銅匠、鋸匠、篾匠、錫匠),這日也休假,多上吳山遊玩。
6.立夏日,徽州城鄉均有吃薴葉餜,雞蛋,蠶豆,豌豆及用秤「稱人」的風俗。薴葉餜用野薴葉搗汁和糯米粉加糖蒸制而成,俗謂薴葉有清涼解毒的作用,吃可以防止生癤長痱。薴葉餜又稱「立夏餜」,有「吃了立夏餜,農事急如火」之諺。吃雞蛋時,要將雞蛋從門檻上滾下,讓孩子拾起來吃,意思是孩子象蛋一樣經得起摔打,易長易胖,不「賴夏」。用嫩蠶豆或豌豆和鮮筍、肉煮糯米飯吃,謂之「嘗新」,以盼好年歲。稱人是看一過夏季後,體重增加或減少了多少,是否「夏賴」。立夏日忌諱下雨,農諺雲:「立夏晴,好年成」;「立夏落,炒破鍋」。立夏落雨,意味著整個茶季濕氣重,用手工做茶的年代,「炒水草」會給茶農增加額外負擔。
7.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8.立夏這天,揚州人有吃五香茶葉蛋、吃七家茶、不坐門檻、稱體重等預防疾病之舉。城裡人還有」立夏嘗鮮」之俗,即天天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9.溫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民間認為,立夏吃淮豆固齒,吃春筍健腳骨,吃青梅養腰,可疰夏。此時正值鰣魚上而,富者爭購,或自嘗或送入,視為海珍。普通人 家為節省多吃鰳魚。
5. 有關立夏的知識
網路——立夏
立夏節氣的由來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這個季節,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歷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准,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採取必要的增溫降濕措施,並配合葯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制。立夏前後,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拷貝了!
自己看看哈
6. 求:夏天生活小常識
夏季養生小常識
人顱內的動脈血管對疼痛是很敏感的,在高溫季節,運動勞作後頭部易出汗,這時血管擴張,如果用冷水沖洗,有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發作時會有頭發暈、眼發黑、嘔吐的現象,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顱內大出血。可見以冷抗熱的方式是不可取的。雖能解一時之急,卻並非良策。
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來除熱才是比較好的養生方法。
1、熱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臉面和軀干難免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2、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3、熱水洗腳:腳有第二心臟之稱,人的腳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
古人雲:「睡前洗腳,勝似補葯。」夏季也不例外。當時雖然感覺有點熱,但事後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
4、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絕妙良方。
另外,加強耐熱鍛煉,提高體溫調節功能,熱適應能力增強,不但可增強體質,還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熱症發生。[/font][/size][/color]
夏季養生之道
根據中醫理論,夏季屬火,而夏季的一個特殊階段稱之為「長夏」,又單屬土。夏季養生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於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 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2、立夏之後,北半球陽光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卧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卧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3、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濕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濕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豐富,可以多吃一些,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濕盛者,少吃桂圓、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又常言:「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濕,甚至令人發虛熱、頭昏」;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夏季人體陽氣浮躍於體表,隨出汗而外泄,使衛氣不足,抵抗力減低,若此時感受外風,同樣可引起風寒、風熱、暑濕等證。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種類型:風寒感冒,發熱不甚而明顯惡寒,同時鼻流清涕,噴嚏連連,此時應立即服感冒清熱沖劑2袋,一定熱服,或喝蔥白薑片紅糖水,每2-3小時再飲一次,大多症狀會明顯緩解。若體溫迅速升高,伴惡寒、咽喉不適等,多為風熱感冒,早期可以服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維C銀翹片等。若發熱伴惡心或嘔吐、腹部不適、腹瀉等,多為暑濕感冒,類似西醫胃腸型感冒,此時應及時服用藿香正氣膠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劑量,每日3-4次,同時控制飲食,煮些荷葉綠豆粥食用。
6、潮濕悶熱的氣候,使人皮膚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膚病多發的時節。注意皮膚護理,同時適當採用一些天然的草葯洗浴,則會令人度過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葉浴,將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煮10-15分鍾,再倒入浴盆內即可,能消除皮膚痤瘡、癤腫、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預防濕疹痱子。
多喝姜湯對付「空調病」!
夏季有什麼方法對付的「空調病」呢?也許你不會想到,最簡便有效的東西竟然是我們廚房裡常用的生薑。
北京中醫葯大學中醫營養學副教授周儉告訴記者:適量喝姜湯不僅能預防「空調病」,而且對吹空調受涼引起的一些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由於吹空調而引發的疾病症狀主要有三種。
腹痛胃痛:很多人晚上睡覺喜歡開著空調,空調的涼氣再加上涼席,真可謂涼快!可是早晨起床胃部和腹部開始疼痛,伴有大便溏瀉的症狀,原來是昨天晚上著了涼。這個時候喝一些姜湯,能驅散脾胃中的寒氣,效果非常好。而對一些平常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喝點姜棗湯(即姜和大棗熬的湯),有暖胃養胃的作用。周教授表示:因為生薑側重是補暖,大棗側重是補益,二者搭配服用可以和胃降逆止嘔,對治療由寒涼引起的胃病非常有效。
四肢酸痛:空調房裡呆久了,四肢關節和腰部最容易受風寒的侵襲,導致酸痛,這個時候,可以煮一些濃濃的熱姜湯,用毛巾浸水熱敷患處。如果症狀嚴重,可以先內服一些姜湯,同時外用熱姜湯洗手或者泡腳,這樣能達到散風趨寒、舒筋活血的作用,最大程度上的緩解疼痛。
傷風感冒:外面酷暑難耐,室內涼風習習,長時間吹空調加之室內外溫差過大,很容易引起風寒感冒。主要體現在惡寒、頭疼、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這個時候喝上一碗姜湯,你會發現感冒症狀好了許多。
雖然說姜湯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但喝法還是有很多講究的,對於不同情況周教授提出了不同的建議:
如果想預防「空調病」,可以在上班之前帶一些生薑絲,用生薑絲泡水喝,這樣就不用擔心「空調病」的侵襲了。喜歡喝茶的朋友可以再配一些綠茶,這樣不僅口味好,對身體也更有益處。
如果想緩解「空調病」,姜湯不可過淡也不宜太濃,一天喝一碗就可以起到作用。也可以在姜湯中加適量的紅糖,因為紅糖有補中緩肝、活血化淤、調經等作用。對於症狀嚴重一些的病人可以把姜湯當水喝。
夏天吃薑五項注意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自古以來中醫學家和民間有「生薑治百病」之說。因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揮發油;還有姜辣素、樹脂、澱粉和纖維等。所以,姜在炎熱時節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症狀;生薑還有健胃增進食慾的作用,夏令氣候炎熱,唾液、胃液的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人的食慾,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會增進食慾;生薑對胃痛亦有緩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所發生的疼痛、嘔吐、泛酸、飢餓感等用生薑50克煎水喝,可使症狀迅速消除。
夏季,細菌生長繁殖異常活躍,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腸胃炎,但是適當吃些生薑或用乾薑加茶沸水沖泡後飲之,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生薑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對沙門氏菌效果明顯。生薑還有殺滅口腔致病菌和腸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薑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療效顯著。
夏天,人們好貪涼,喜愛電扇空調對著用,很容易感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這時及時喝點薑糖水,將有助於驅逐體內風寒。中醫認為生薑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腦。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時,用薑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過來。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及胸悶惡心的病人,適當吃點生薑湯大有裨益。
姜的吃法很多,倒如,喝姜湯,吃薑粥,煮菜熱油時放點姜絲,燉肉、煎魚加薑片,制扁食、水餃餡時加點姜碎,既能使味道鮮美,又有助醒胃開脾,提神,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和有助胃腸對營養成分的吸收。不過,姜既然有葯理作用,就應該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幾個問題是應該注意的: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姜的整體功效。一般的鮮姜洗干凈後就可以切絲分片。
2.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3.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但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4.不要吃爛了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錯誤的。
5.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乾、煩渴、咽痛、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可以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求:夏天生活小常識
7. 關於夏季的知識(短一點)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近幾日,酷熱的天氣炙烤著三晉大地,省城各大醫院因中暑而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為此,本版特將如何防暑降溫的小知識奉獻給大家,但願它能為你提供一份清涼、一份舒適。 8種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下面再介紹一種豆漿:百合蓮子漿。 用料:百合10克、蓮子肉10克、銀耳10克;綠豆4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製法:將百合乾和蓮子肉用溫水浸泡至發軟;將銀耳用水發開,洗凈摘成小朵;將綠豆浸泡充分,與百合、蓮子、銀耳清洗干凈,一起放入豆漿機網罩內,杯體內注入適量清水,機器安裝到位。啟動機器,十幾分鍾後,紅棗蓮子豆漿就做好了。可根據個人喜好趁熱往杯體內調入白糖或蜂蜜攪勻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家中應備些中葯 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 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科學用「兩水」 入夏後,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幾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備的防暑應急葯品,如果兩種葯冒然替用,必將引起不良後果。 藿香正氣水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等症。中醫認為,夏季雖然氣候炎熱,但因天氣驟然變化而防禦不及時或因室內空調溫度過低等原因,均會受風寒之邪引發疾病。而內傷濕滯,則是指人體因受暑濕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脹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症狀。夏季陰雨天氣較多,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當濕氣侵犯人體脾胃時,則影響脾胃的功能而引發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藿香正氣水可用於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腹瀉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驅風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頭暈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中醫認為,當暑熱之邪侵入人體後,上蒸清竅故有頭暈或頭痛症狀。如果暑熱兼濕,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狀,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於治療中暑,屬於暫短的急性疾病,病程僅數十分鍾或數小時,故在發病時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總之,藿香正氣水主要擅長治療夏季風寒濕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腸炎等疾病,治療范圍較廣泛,既可治療夏秋的各種感冒及胃腸炎等,亦可用於中暑而引起的胃腸不適。而十滴水僅用於中暑症,即暑熱引起的頭暈昏迷、胃腸不適等。一葯主治風寒濕之邪所致疾病,一葯主治暑熱濕之邪所致疾病,兩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應對症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