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恐龍的知料
恐龍的分類以及各種類型恐龍的介紹:
(1)雷龍:
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濕,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後也活躍於現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於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只長矛似的角,另外一隻角突起於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
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4)甲龍:
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
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犀牛。
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於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
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於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並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後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現,它們並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7 )禽龍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裡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後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岩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岩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麼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牙齒。發現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岩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裡。
晚些時候,曼特爾先生回到了家中。當夫人將新採集到的化石呈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化石牙齒,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么大、這么奇特的牙齒相似。
在隨後不久,曼特爾先生又在發現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於什麼動物,曼特爾先生把這些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請這位當時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學者給予鑒定。
說實在的,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而他讀過的所有的由前輩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和論文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這種化石。不過,居維葉還是根據他掌握的相當豐富的動物學知識做了一個判斷,他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
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鑒定非常懷疑,他認為居維葉的結論太草率了。他決定繼續考證。從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對比標本、查閱數據。
兩年後的一天,他偶然結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代蜥蜴──鬣蜥。於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果發現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並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後來,隨著發現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一員﹔它確實與鬣蜥一樣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系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系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並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
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里曾經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治病之餘,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採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岩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採集高手。
(8 )鸚鵡嘴龍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後發現的新類型的恐龍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於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
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於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像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9 )馬門溪龍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10 )雙龍
雙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徵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後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後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爬行動物。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 草食者
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B. 關於美聯儲的科普和冷知識
1、福特、大眾、通用、豐田都做過全球第一汽車製造商的位置,然後又都踉踉蹌蹌的摔下來了,世界第一汽車製造商其實是個魔咒。
2、福特GT曾經被稱為最堅固的汽車,因為在做抗壓測試的時候,把機器撐壞了。
3、smart是swatch的創始人尼古拉斯海耶克設計的,最初是和大眾合作開發、製造,在項目大半已經完成的情況下,大眾覺得smart就是個賠錢貨,很難盈利,於是無償轉讓給了swatch,賓士不信邪,推出了這款小車,之後的十幾年中,賓士smart的虧損額高達33.5億歐元。
4、BMW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曾經研發旗艦超跑M8,搭載的是邁凱輪F1上那台V12引擎,並且投入了十多億馬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5、世界上里程數最多的汽車是一部紅色沃爾沃P1800,里程數目前超過了500萬公里。接近50年來一直沒換過主人,擁有它的老頭子已經給他更換了一百多條輪胎、機濾機油無數。
6、2010年8月,北京城外的京藏高速超過12天出現嚴重擁堵現象,堵車長龍長約100公里,是時間最長的一次擁堵。
7、BMW歷史上沒有傳承下來的車型有:M1,8系。一個是超跑,一個是旗艦。
8、奇瑞創業初期,尹廠長決定自己帶人研究圖紙組裝發動機,結果廠房裡零件散落不忍直視,尹廠長下令,騎著自行車尋零件!2013年尹廠長在艾瑞澤上市後表示,奇瑞終於會造車了,那之前造的都是什麼玩意?
9、賽車都是沒有安全氣囊,因為六點式安全帶已經足夠把人綁住。
10、用星座命名的汽車有:道奇白羊座,五十鈴雙子座、福特金牛座、福特天蠍座。還有中國的長安金牛,不過除了金牛座,其他賣的都不好。
11、國的IIHS,以碰撞測試嚴格著稱的,其實該機構是美國保險業協會名下的,碰撞測試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研究和減少如何在碰撞中「保護車身安全,從而避免更多維修費用的產生」,也因為其第三方的客觀性,使得IIHS的評測結果往往和其他機構大相徑庭。
12、除了勞斯萊斯,目前仍有反向開門的還有歐寶、MINI與現代,這種開門方式被稱為自殺門。
13、大眾推出的油耗1L車,曾被國內謠傳為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車,謠傳內容包括售價僅為4000元這樣的字眼,也不想想大眾真有這么厚道么
14、戴姆勒正和比亞迪合資造騰勢汽車,合資比例50:50,同時戴姆勒也在和特斯拉干同樣的事情。
15、遇到緊急的情況假如決定朝車子行駛的方向跳出去的話,必死無疑,因為離開車子的身體會遵守「慣性法則」隨著車子的速度向前,身體會加速,然後狠狠的摔在地上,如果向後方跳的話,速度會相對抵消,著地時會減少一些撞擊力道。此外,向前跳的話,著地的時候,身體會向後仰,後腦撞到的危機性較大,死亡率亦較高。
16、安全帶是瑞典沃爾沃發明的,安全帶剋星-安全帶卡扣則是中國人發明的,中國也是世界上安全帶卡扣銷量最大的國家。按說在中國使用安全帶卡扣是違法行為。
17、開車時使用手機,事故發生率會增加30%。
18、汽車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實際上只有普通人腳掌大小,因此提高汽車操控和安全的最直接的方法是換上四條好輪胎。
19、雙龍雖然旗下的汽車種類不多,但是基本都入選過「全球最難看車型」。國內的上汽榮威W5就是雙龍的一款車型。
20、都說MINI在中國掛上了小三之車的爛名聲,這很可能是來自於男人心底的偏見與歧視,因為在中國8成的MINI車主是女性,所以中國男人開MINI會變的很娘炮。
21、保險杠的作用只是為了低速碰撞時降低維修費用。
22、同時期最頂級的超跑賓士SLR、法拉利恩佐、保時捷卡雷拉GT。SLR用的是5AT,後兩者是乾式雙離合,而用雙離合的兩哥們,大概1萬公里就要換次離合器,價格數十萬RMB。
23、瑪莎拉蒂說為了保證產品品質,每年最多隻會生產75000台瑪莎,聽起來很屌對不對?實際上瑪莎拉蒂一年只能賣出2萬台汽車。
24、三菱為中國幾乎所有民營自主品牌都供應過發動機,堪稱自主品牌發展的源動力。
25、自由光遲遲不上市就是9AT匹配問題。然後上市了後眾多媒體才發現,150km/h 才會自動掛入9檔,而中國的最高限速是120km/h。
26、2013年單車型全球銷售冠軍是福克斯,第二是卡羅拉,第三是捷達(中國獨有),五菱是中國品牌中銷量最大的車型,曾拿到下全球單月銷量冠軍。
27、韓國人並不愛韓國車,只是因過去汽車關稅太高,在關稅下調之後,歐洲汽車對韓系車形成巨大沖擊,現代起亞在本土份額連年下降。
28、二戰以後寶馬被分為兩家,西德的叫寶馬,但是不準生產汽車。東德的叫EMW,生產汽車,LOGO么,你把寶馬裡面藍天白雲的藍色換做紅色就行。後來老毛子控制的EMW實在不行,1952年位於慕尼黑的BMW終於可以生產汽車。
29、中國並不是汽車綜合關稅最高的國家,而諸如新加坡一些小國家稅率要遠超中國。
30、奧迪的新車轉向燈亮起的時候當側的日行燈會自動變暗。
C. 你們喜歡那部動畫片喜歡的原因是什麼
喜歡的動畫片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因為《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動畫電影既嚴謹按照原作,又完全顛覆原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框架靠近原作,細節上又顛覆了原作。笑點、淚點、燃點、影片節奏、分鏡、視角、動態、感情線、故事結構、人物性格設定甚至配角到路人甲都有可圈可點的好看。
尤其是形象和人物性格的設定,完全是顛覆性的好看。人物設定上,影片中會提現大小哪吒的對比,兩者差異不僅體現在前後形象的變化上,更在於其對於命運的不同態度:屈服於人們的偏見還是與命運斗爭到底。而在故事內容上,哪吒從一個順從世人偏見的「魔童」,到最後與命運頑強斗爭,自身對於命運的態度發生轉變。
被世人定義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為魔,那又如何」的態度,與命運進行著斗爭。在現實社會中,不少年輕人也在用行動去突破出身、環境的限制,成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運偏見,不斷勇敢蛻變。在哪吒身上,似乎蘊藏著每一個不屈服於命運的年輕人的身影。看完之後真的覺得收獲匪淺。
《哪吒之魔童降世》角色背景
導演餃子敲定電影里哪吒的角色形象用了兩年時間,經過了66個版本的變更,為了突出主題和打破人們的成見,符合電影「打破成見,扭轉命運」的中心思想,採用了黑眼圈的「喪萌」形象。在外形上,哪吒是人和魔的綜合體;在動作設計上,導演借鑒了李連傑主演的《黃飛鴻》系列電影,哪吒的動作參考鬼腳七,狂野熱血,窮追猛打。
哪吒的雙丸子頭造型來自1979年版《哪吒鬧海》,哪吒得到火尖槍和混天綾後的那一段舞槍是完全再現;哪吒用變身術捉弄敖丙和申公豹,靈感來自成龍的代表作《雙龍會》。
D. 恐龍得知識,急需!~~~~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之中生代的爬蟲類。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某一時期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迷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恐龍有溫馴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關於恐龍絕種的真正原因,自古以來即眾說紛雲,但都沒有一個一定的論點,因此到目前為止仍究是一個未解的謎題,在此僅將一些較為人所知的說法分述如下:
一.隕石碰撞說:
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曾撞擊地球,使得君臨地球長達一億數千萬年的恐龍絕種。此理論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路易.阿爾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學家所提出的。
這一顆巨大的隕石,直徑大約十公里。因撞擊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徑達兩百公里。因撞擊而產生的能量,若換算成黃色炸葯,則相當於一百萬億噸(megaton)。粉塵經由大氣層擴散至成層圈。導致地球持續了數個月的黑暗狀態。在這段期間中,以恐龍為首的許多生物都因之而絕種。
二.彗星碰撞說:
「彗星碰撞說」是以古生物學者——戴維•勞普以及約翰•塞普柯斯基發表的「古生物的絕種是每兩千六百萬年發生一次」論點為開端而產生的。路易•阿爾巴勒茲將這個論點及自己的理論送給天體物理學者—查理•謬拉,後來謬拉就認為是由於太陽的半星復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緣故。
三.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後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草食性恐龍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此一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終至在地球上絕跡。
四.氣候變動說:
由於板塊移動的結果,海流產生改變,更引起氣候巨幅的改變。嚴寒的氣候使植物死亡,恐龍缺乏食物而導致了滅亡。
五.火山噴火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噴火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
六.海洋潮退說:
根據巴克的說法,海洋潮退,陸地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類的生物絕種。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歐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
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問題。
七.溫血動物說:
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因為即使恐龍是溫血性,體溫仍然不高,可能和現生樹獺的體溫差不多,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同時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而它們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范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身體也就很快地變得虛弱。它們過於龐大的體驅,不能進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遭到凍死的命運。
八.自相殘殺說:
有人認為造成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它們自相殘殺的結果——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恐龍為食,肉食恐龍增加,草食恐龍自然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消失,肉食恐龍因無肉可食,就自相殘殺,最後終於同歸於盡。
九.壓迫學說:
恐龍的數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況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龍的滅絕,接著靠食用草食性恐龍為生的肉食性恐龍也因為食物的不足而跟著死亡。(疑點:何以恐龍會在歷經了長達約兩億年的生態平衡之後突然增加?為此學說成立的重要關鍵,也直接地造成了許多學者對恐龍異常增產的原因檢討。)
十.哺乳類犯人說:
在中生代後半,已有哺乳類的祖先生存。根據化石的記錄,當時的哺乳類體型甚小,數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堊紀的後期,數量才開始急速增加。推測它們屬於以昆蟲等為主食的雜食性,這些小型哺乳類發現恐龍的卵之後,即不斷取而食之。
(本人意見:真的是如此嗎?如果哺乳類戰勝了恐龍,那麼隨著哺乳類化石的增加,恐龍的化石應逐漸減少才對,但事實上並沒有出現這種化石交替的現象。在其它書的記載,哺乳類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龍的時代終了之後。而且,恐龍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間消失。因此,恐龍被哺乳類消滅之說是不能成立的。)
十一.種的老化說:
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間長達一億數千萬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終於導致絕種。
恐龍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龍,體長二十五公尺,體重達三十噸,由於體型過於龐大,使動作遲鈍而喪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龍等則因不斷巨大化的三隻角以及保護頭部的骨骼等部位異常發達,反而走向自滅之途。
(本人意見:並非所有的恐龍體型都如此龐大,也有體長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龍。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夠輕快奔跑的恐龍。但為什麼這種恐龍也同時絕種了呢?而且,異常發達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動物體內,推測能夠吸收外界的溫度,也能放出體內的熱,以調節身體的溫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我對於恐龍因種的老化而絕種的說法表示懷疑。)
十二.生物鹼學說:
這種學說認為恐龍所生存的最後時期—亦即白堊紀,開始出現顯花植物,其中某些種類含有有毒的生物鹼,恐龍因大量攝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為,哺乳類能夠藉味覺和嗅覺來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龍卻沒有這種能力。
不過,含有生物鹼的植物並非突然出現於白堊紀後期,在恐龍絕種的五百萬年前已經可以見到。此學說未說明何以恐龍在這段期間內仍能生存。
除了上述的十二種說法之外,還有「傳染病」、「來自宇宙的放射線或超新星的爆炸」「未乘上諾亞方舟」、「太陽系震動說」等較鮮為人知的說法,至於那一個才是最好的說法,全憑各人的想法,並沒有一定的對與錯,畢竟恐龍滅亡之謎還沒有真正解開呀!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
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故事
曼特爾夫人發現恐龍的故事確實很浪漫,曼特爾先生又能夠以一種嚴謹求實的態度來探索恐龍的歸屬問題,確實是邁出了人類科學地研究恐龍、認識恐龍的第一步。
但是在歷史上,人類早就發現過恐龍的化石,只不過是當時由於知識水平有限,還不能對這些化石進行正確的解釋而已。
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的晉朝時代,四川省五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英國里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部歷史小說《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最近宣布他終於發現了如下的事實:1677年,一個叫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英國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書。在這本書里,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很好的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即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系起來,但是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描繪的這塊標本已經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鑒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早出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應該是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恐龍」之名的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至於我們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採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葯,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誰能肯定,這「龍骨」之名與恐龍化石的發現就沒有聯系嗎?
最古老的爬蟲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西法尼亞紀』(31000萬年前—275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系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能始發育。爬蟲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水分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蟲類可以離開水生活。
到22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蟲類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稱爬蟲類時代。大型爬蟲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草食性的梁龍和雷龍,是最大的陸棲動物。霸王龍是肉食性恐龍。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
爬蟲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5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蟲類,曾產於中生代之陸上沼澤,中頸及尾皆長。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其中有數種好食肉,數種好食草,體概巨大,可認為陸生動物中之最大者。其體格在下等之種類,有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在高等之種類略與鳥類相似。
研究恐龍,全憑化石。古生物學家以其化石,推論其形態及習性。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皮膚光滑,有的皮膚上有鱗或骨板。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爬蟲類都是如此)。
恐龍的分類以及各種類型恐龍的介紹:
(1)雷龍:
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濕,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後也活躍於現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於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只長矛似的角,另外一隻角突起於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
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4)甲龍:
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
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犀牛。
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於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
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於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並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後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現,它們並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7 )禽龍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裡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後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岩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岩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麼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牙齒。發現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岩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裡。
晚些時候,曼特爾先生回到了家中。當夫人將新採集到的化石呈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化石牙齒,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么大、這么奇特的牙齒相似。
在隨後不久,曼特爾先生又在發現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於什麼動物,曼特爾先生把這些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請這位當時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學者給予鑒定。
說實在的,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而他讀過的所有的由前輩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和論文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這種化石。不過,居維葉還是根據他掌握的相當豐富的動物學知識做了一個判斷,他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
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鑒定非常懷疑,他認為居維葉的結論太草率了。他決定繼續考證。從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對比標本、查閱數據。
兩年後的一天,他偶然結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代蜥蜴——鬣蜥。於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果發現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並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後來,隨著發現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一員;它確實與鬣蜥一樣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系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系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並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
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曼特爾夫婦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里曾經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治病之餘,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採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岩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採集高手。
(8 )鸚鵡嘴龍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後發現的新類型的恐龍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於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
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於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像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9 )馬門溪龍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10 )雙龍
雙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徵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後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後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E. 恐龍的一些知識
恐龍
解釋一:網路上經常把像貌不好的女孩子叫「恐龍」。
解釋二:中生代的一種生物。詳細說明如下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之中生代的爬蟲類。恐龍在某一時期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迷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關於恐龍絕種的真正原因,自古以來即眾說紛雲,但都沒有一個一定的論點,因此到目前為止仍究是一個未解的謎題,在此僅將一些較為人所知的說法分述如下:
一.隕石碰撞說:
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曾撞擊地球,使得君臨地球長達一億數千萬年的恐龍絕種。此理論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路易.阿爾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學家所提出的。
這一顆巨大的隕石,直徑大約十公里。因撞擊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徑達兩百公里。因撞擊而產生的能量,若換算成黃色火葯,則相當於一百萬億噸(megaton)。粉塵經由大氣層擴散至成層圈。導致地球持續了數個月的黑暗狀態。在這段期間中,以恐龍為首的許多生物都因之而絕種。
二.彗星碰撞說:
「彗星碰撞說」是以古生物學者—— 戴維 .勞普以及約翰.塞普柯斯基發表的「古生物的絕種是每兩千六百萬年發生一次」論點為開端而產生的。路易.阿爾巴勒茲將這個論點及自己的理論送給天體物理學者 —查理.謬拉,後來謬拉就認為是由於太陽的半星復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緣故。
三.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後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草食性恐龍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此一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終至在地球上絕跡。
四.氣候變動說:
由於板塊移動的結果,海流產生改變,更引起氣候巨幅的改變。嚴寒的氣候使植物死亡,恐龍缺乏食物而導致了滅亡。
五.火山噴火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噴火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
六.海洋潮退說:
根據巴克的說法,海洋潮退,陸地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類的生物絕種。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歐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
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問題。
七.溫血動物說:
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因為即使恐龍是溫血性,體溫仍然不高,可能和現生樹獺的體溫差不多,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同時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而它們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范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身體也就很快地變得虛弱。它們過於龐大的體驅,不能進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遭到凍死的命運。
八.自相殘殺說:
有人認為造成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它們自相殘殺的結果——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恐龍為食,肉食恐龍增加,草食恐龍自然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消失,肉食恐龍因無肉可食,就自相殘殺,最後終於同歸於盡。
九.壓迫學說:
恐龍的數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況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龍的滅絕,接著靠食用草食性恐龍為生的肉食性恐龍也因為食物的不足而跟著死亡。(疑點:何以恐龍會在歷經了長達約兩億年的生態平衡之後突然增加?為此學說成立的重要關鍵,也直接地造成了許多學者對恐龍異常增產的原因檢討。)
十.哺乳類犯人說:
在中生代後半,已有哺乳類的祖先生存。根據化石的記錄,當時的哺乳類體型甚小,數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堊紀的後期,數量才開始急速增加。推測它們屬於以昆蟲等為主食的雜食性,這些小型哺乳類發現恐龍的卵之後,即不斷取而食之。
(本人意見:真的是如此嗎?如果哺乳類戰勝了恐龍,那麼隨著哺乳類化石的增加,恐龍的化石應逐漸減少才對,但事實上並沒有出現這種化石交替的現象。在其它書的記載,哺乳類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龍的時代終了之後。而且,恐龍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間消失。因此,恐龍被哺乳類消滅之說是不能成立的。)
十一.種的老化說:
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間長達一億數千萬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終於導致絕種。
恐龍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龍,體長二十五公尺,體重達三十噸,由於體型過於龐大,使動作遲鈍而喪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龍等則因不斷巨大化的三隻角以及保護頭部的骨骼等部位異常發達,反而走向自滅之途。
(本人意見:並非所有的恐龍體型都如此龐大,也有體長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龍。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夠輕快奔跑的恐龍。但為什麼這種恐龍也同時絕種了呢?而且,異常發達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動物體內,推測能夠吸收外界的溫度,也能放出體內的熱,以調節身體的溫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我對於恐龍因種的老化而絕種的說法表示懷疑。)
十二.生物鹼學說:
這種學說認為恐龍所生存的最後時期—亦即白堊紀,開始出現顯花植物,其中某些種類含有有毒的生物鹼,恐龍因大量攝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為,哺乳類能夠藉味覺和嗅覺來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龍卻沒有這種能力。
不過,含有生物鹼的植物並非突然出現於白堊紀後期,在恐龍絕種的五百萬年前已經可以見到。此學說未說明何以恐龍在這段期間內仍能生存。
除了上述的十二種說法之外,還有「傳染病」、「來自宇宙的放射線或超新星的爆炸」「未乘上諾亞方舟」、「太陽系震動說」等較鮮為人知的說法,至於那一個才是最好的說法,全憑各人的想法,並沒有一定的對與錯,畢竟恐龍滅亡之謎還沒有真正解開呀!
最古老的爬蟲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西法尼亞紀』(31000萬年前—275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系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能始發育。爬蟲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水分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蟲類可以離開水生活。
到22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蟲類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稱爬蟲類時代。大型爬蟲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草食性的梁龍和雷龍,是最大的陸棲動物。霸王龍是肉食性恐龍。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
爬蟲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5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蟲類,曾產於中生代之陸上沼澤,中頸及尾皆長。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其中有數種好食肉,數種好食草,體概巨大,可認為陸生動物中之最大者。其體格在下等之種類,有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在高等之種類略與鳥類相似。
研究恐龍,全憑化石。古生物學家以其化石,推論其形態及習性。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皮膚光滑,有的皮膚上有鱗或骨板。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爬蟲類都是如此)。
(1)雷龍:
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濕,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後也活躍於現在北美洲的平原上。
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於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
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只長矛似的角,另外一隻角突起於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
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4)甲龍:
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
(5)霸王龍:
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犀牛。
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於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
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於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並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後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現,它們並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
曼特爾夫婦
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里曾經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治病之餘,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採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岩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 「自然之友」和化石採集高手。
禽龍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裡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後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岩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岩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麼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牙齒。發現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岩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裡。
晚些時候,曼特爾先生回到了家中。當夫人將新採集到的化石呈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化石牙齒,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么大、這么奇特的牙齒相似。
在隨後不久,曼特爾先生又在發現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於什麼動物,曼特爾先生把這些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請這位當時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學者給予鑒定。
說實在的,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而他讀過的所有的由前輩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和論文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這種化石。不過,居維葉還是根據他掌握的相當豐富的動物學知識做了一個判斷,他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
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鑒定非常懷疑,他認為居維葉的結論太草率了。他決定繼續考證。從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對比標本、查閱數據。
兩年後的一天,他偶然結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代蜥蜴——鬣蜥。於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果發現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並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
後來,隨著發現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一員 ;它確實與鬣蜥一樣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系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系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並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
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
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故事
曼特爾夫人發現恐龍的故事確實很浪漫,曼特爾先生又能夠以一種嚴謹求實的態度來探索恐龍的歸屬問題,確實是邁出了人類科學地研究恐龍、認識恐龍的第一步。
但是在歷史上,人類早就發現過恐龍的化石,只不過是當時由於知識水平有限,還不能對這些化石進行正確的解釋而已。
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的晉朝時代,四川省五城縣就發現過恐龍化石。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那是恐龍的遺骸,而是把它們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
英國里丁大學的一位名叫哈士爾特德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部歷史小說《米爾根先生的妻子》中發現的線索,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最近宣布他終於發現了如下的事實:1677年,一個叫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的英國人編寫了一本關於牛津郡的自然歷史書。在這本書里,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描述了一件發現於卡羅維拉教區的一個採石場中的巨大的腿骨化石。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為這塊化石畫了一張很好的插圖,並指出這個大腿骨即不是牛的,也不是馬或大象的,而是屬於一種比它們還大的巨人的。
雖然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沒有認識到這塊化石是恐龍的,甚至也沒有把它與爬行動物聯系起來,但是他用文字記載和用插圖描繪的這塊標本已經被後來的古生物學家鑒定是一種叫做巨齒龍的恐龍的大腿骨,而這塊化石的發現比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早出145年。因此,哈士爾特德認為,普洛特-加龍省-加龍省應該是恐龍化石的第一個發現者和記錄者。
「恐龍」之名的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至於我們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採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葯,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誰能肯定,這「龍骨」之名與恐龍化石的發現就沒有聯系嗎?
鸚鵡嘴龍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後發現的新類型的恐龍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於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
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於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像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馬門溪龍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現在我們還知道,恐龍根本就不是蜥蜴。它們雖然都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在門類繁雜的爬行動物大家族中,恐龍與蜥蜴的親緣關系相差得還相當遠呢!
從靈巧的始盜龍到殘暴的霸王龍
——食肉的獸腳類恐龍
侏羅紀早期的霸主——雙 龍
1942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發現了一種體形較大的獸腳類恐龍,因為其頭頂上有一對薄薄的V字形骨質 ,科學家把它命名為雙 龍。
雙 龍
雙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徵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後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 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後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 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雙 龍與古腳類恐龍
埋藏在一起
雙 龍的後肢粗壯有力,腳上長有利爪,可以用來捕捉、撕裂獵物。2億年前左右的那段時光里,雙龍經常出沒在河流湖泊間的高地上或叢林間,追捕著各種各樣的素食動物。它們也可能喜歡孤獨地生活,有時也可能會隱蔽在不易被發覺的地方等待時機偷襲獵物,甚至它們還可能像現代的鬣狗一樣以由於各種原因死去的動物的屍體和腐肉為食。
我國在雲南省晉寧縣也發現過雙 龍的化石。
1987年8月,雲南省昆明市博物館恐龍發掘隊在晉寧縣夕陽鄉發掘出了一具屬於古腳類的雲南龍的化石。不徑而走的消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前來觀看。這里的老百姓都是彝族同胞,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恐龍。但是當他們看到一塊塊化石的時候,一些人覺得這種骨頭形狀的石頭似曾相識。有的人告訴發掘隊說,在夕陽鄉的木桿榔村的山坡上也見過這樣的石頭。
發掘隊跟隨著報信的人來到木桿榔村,那裡果然有一串恐龍的脊椎骨出露在一個小沖溝里。他們決定在這里進行發掘。幾天後,一個觸目驚心的場景出現了。原來這里竟然有兩條恐龍!而且,是兩條完整的恐龍骨架扭在一起,其中一條是古腳類恐龍,而另一條卻是食肉的雙龍,後者的大嘴正好咬在前者的尾椎骨上。科學家根據化石的這種埋藏狀況推測,這兩條恐龍的死因可能有兩種:一是它們在一場你死我活的搏鬥中兩敗俱傷而雙雙死去;再一種可能就是古腳類恐龍已經死去多日,屍體上的肉已經腐敗變質了,而飢腸轆轆的獸腳類只管填飽肚子,沒想到卻因吃了腐敗變質的古腳類恐龍肉而中毒身死。從二者平靜的姿勢來看,後一種可能性甚至更大些。
中國雙龍是侏羅紀早期最大的食肉恐龍,身長將近4米,嘴巴又尖又長。它的上顎的前部有一個裂凹,使得前上顎骨能夠活動。科學家推測,它最喜歡吃的大概是其它動物的內臟,因為它的尖嘴可以伸進動物屍體的腹腔中,而頭頂上那兩塊薄板狀的冠狀 可以在頭伸進屍體的腹腔時起到支撐腔壁的作用。
雙 龍也是環特提斯海動物群的成員之一,因此全世界發現的種類都大同小異。它們的化石在現代的南極洲也有發現,說明現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在當時可是一個溫暖的恐龍天
大絕滅
恐龍化石被發現近年了,一個個新的種類被不斷地發現,一批批科學家對它們的研究樂此不彼,一代代少年兒童和他們的家長們對這些神秘的遠古生物產生著強烈的興趣。這是為什麼呢?
中生代末大絕滅
這是因為,許許多多的恐龍與我們人類相比實在是太大了,讓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思考,它們為什麼會長那麼大呢?還因為,恐龍的種類如此繁多,樣子那麼千奇百怪,不由得使我們想知道,恐龍這個龐大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成員?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那麼多曾經浩浩盪盪、生氣勃勃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龍為什麼一個不留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沒有留下它們的後代,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個難解的謎。這個謎永遠激發著我們去探索、去求知。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滅絕的時間是在距今6500萬年前。而且在那個時候,不僅統治了地球達一億多年的各種恐龍全部絕滅了,同樣悲慘的命運還同時降臨到了地球上的陸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種其它的生物。在這次災難中絕滅的還有蛇頸龍等海洋爬行動物,有翼龍等會飛的爬行動物,有彩蜥等恐龍的陸生爬行動物親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無脊椎動物;至於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動植物,鈣質浮游有孔蟲和鈣質微型浮游植物也幾乎被一掃而光。經過這場大劫難,當時地球上大約50%的生物屬和幾乎75%的生物種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
這真是一場大絕滅、大災難。大絕滅的結果使得在距今6500萬年這個時間的前後,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巨變。這場大絕滅標志著中生代的結束,地球的地質歷史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新生代。
科學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為止可以發現的所有線索,提出了解釋這一大絕滅現象的各種理論。但是至今,關於這場大絕滅的原因仍然沒有找到一個百分之百正確的答案。
也許,這樣的答案等待著你來尋找。
以下,我們將陸續地介紹一些關於恐龍大絕滅原因的理論和學說,即向你介紹一些最基本的背景知識,也希望能夠對你發現更好的解釋提供一些啟發。
小行星撞擊理論
1980年在一個科學討論會上,美國地質學家阿爾瓦雷茨等人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形象生動地宣講了一段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烈日照耀下的熱帶灌木林中,許多不同種類和形態的恐龍平靜地像往常一樣或在湖邊漫步,或在水中覓食;在森林的邊緣,一隻剛剛孵完卵的鴨嘴龍正在蛋巢邊來回踱步;在一片開闊的原野上,一隻霸王龍正准備撲向一隻巨大的三角龍……
突然,一聲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巨響打破了這個寧靜的世界。一個直徑幾公里大的流星猛烈地撞到地球上。這一撞可不得了,相當於幾萬個原子彈威力的爆炸在頃刻間發生。這是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碰撞後產生的撞擊力可達1015噸TNT炸葯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卷著塵埃的一個巨大的蘑菇雲迅速升起,直沖天空,而後彌散開來,最後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很快,恐龍就彼此看不見了,因為黑雲遮天蔽日,白天也沒有了陽光。這種恐怖的狀況持續了一兩年。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斷了,因而大量枯萎、死亡。吃植物的素食恐龍因此相繼死去。以後,吃肉的恐龍也由於失去了食物而滅絕了。
這段故事是小行星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大絕滅學說的精華。後來不斷地被許多科學家給予支持。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地球在這個時期不僅經歷了一次較大的行星撞擊,而且還接連受到了許多次小一些、但是依然嚴重威脅生命的小行星撞擊,其中可以證實的在加勒比海和美國的衣阿華州發現的行星撞擊的痕跡。
這一假說的證據還來自於在世界各地發現的6500萬年前的沉積物中存在的一種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含有大量的銥元素,大量地存在於某些天體里,在地球上卻根本不應該存在。這層富含銥元素的地層在北美洲、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許多地區都被先後發現,在我國西藏的岡巴地區幾年前也發現了這層含銥層。
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次爆炸使所有恐龍都滅絕了。但是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只有70%的恐龍在當時滅絕,其它的一些恐龍種類則勉強地躲過了劫難,可是在隨後的幾百萬年裡又逐漸絕滅了。這後一種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6500萬年前的這次事件以後形成的地層里,仍有一些恐龍骨骼被發現。例如,美國新墨西哥洲6000萬年前上下的地層中就曾經發現了恐龍的殘骸。在阿拉斯加新生代的凍土帶里,也發現過三角龍的化石。這些現象似乎說明,在這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大爆炸以後,仍然有一些恐龍掙扎著生活了幾百萬年的時間,最後才因為不適應新的氣候和新的環境而最終相繼滅絕。
最新理論——大規模海底火山爆發
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安東尼奧-齊基基最近提出,造成恐龍大絕滅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規模的海底火山爆發。
齊基基教授認為,白堊紀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從而,影響了海水的熱平衡,並進而引起了陸地氣候的變化,因此影響了需要大量食物維生的恐龍等動物的生存。他的理由是,現代海底火山爆發對海洋和大氣產生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只是其影響程度比起6500萬年前發生的海底火山爆發的程度小多了。
齊基基教授認為,過去,科學界對海底火山爆發的情況了解得很少,現在需要對這種嚴重影響地球環境的現象進行?/ca>
F. 龍怎樣由來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作為龍的傳人,不能對中國的龍文化一無所知。不了解龍文化,就無法了解古老的中華文明。龍的原形是什麼?龍的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象與文化含意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龍在中國文化中有何影響?這些問題在遠古時代就不斷地以不同方式困擾人們,至今也未全部解決,還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這里,我們將追尋龍的蹤跡,進入遠古的歷史和龍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龍的奧秘……
龍的起源——身世之謎(一):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詩人同時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他時而低首思索,時而仰天詠嘆。在珠走玉盤級的詩句中,他把積郁在心頭的那種疑惑一瀉而出:
那遠古的初態,是誰傳告下來?
天地還未成形,憑什麼來考證?
日夜水分,一片黑暗。
有誰能分辨極限?
天氣運動,克盈無形。
如何可以識得天地?
禹用應龍。
如何溝通江海?
應龍怎樣以尾劃地?
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經歷?
日光無處不到,
燭龍如何再照?
太陽尚未升起,
神樹為何閃耀光華?
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時期的著名詩人屈原。
上面的詩句來自他的《天問》。在詩中,屈原一口氣提出了百餘個問題,從自然到社會,從歷史到傳說,他都大膽地提出了懷疑,自然,「龍」這個神物也沒逃脫他那敏銳的目光。因為傳說當年大禹治水時,曾有應龍(一種有翼的龍)以尾劃地,為禹指出疏導洪水的路線,於是才有後世江河的浩盪。
龍的起源——身世之謎(二):
在屈原的時代,對龍敢於疑問的人畢竟是少數,因為龍具有神的意象。但屈原提出的這類問題,卻一直在歷史的山谷中激起回響。當我們倘佯於九龍壁前,漫步於紫禁城中,或仁立在太和殿內時,威武神奇、神態各異的龍的形象,使人有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真像它們就要噴雲吐霧、騰空而去。但科學與理性告訴我們,龍是一種虛構的神物,它的形象是吸收了許多動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組合而成。漢代學者王充就曾指出過,龍的角像鹿,頭如駝,眼睛如兔,頸如蛇,腹似蜃,鱗如鯉,爪似鷹,掌如虎,耳朵像牛。龍的這種形象是如何形成演變和發展的?要回答這類問題,需要我們把目光移向遙遠的史前時代。
我們的先民從猿轉化為人類時,面對的是十分艱苦的自然環境。由於生產能力的低下和知識的落後,原始人類一方面要竭盡全力,從自然界中獲取賴以生存的食物和其它資源,一方面又對強大而神秘的自然界產生崇拜與敬畏,這樣便逐漸產生了原始的宗教和巫術。原始宗教認為自然萬物都是有靈的,而且冥冥之中,還有主宰自然界的「神」。這個(或多個)神掌握著宇宙間的一切權力,可以福佑人類,也可以懲罰人類。但人們可以通過巫與神相通,求得神的庇護和幫助。
在原始宗教中,對動物的崇拜是其重要的內容之一。人類最初的經濟活動是狩獵,因而動物是人類在自然界中最感興趣的對象。原始人要靠捕捉到動物果腹,還要躲避那些對自己生命構成威脅的兇猛動物的襲擊。在這個過程中,原始人對某些動物的體態,如鱷、鯢、蛇、鳥及某些昆蟲等,以及這些動物奇異的能力,如可以翱翔於天空、潛游於水底,可以無足而行,可以蟄伏而屆等,產生了崇拜和幻想。
龍的起源——身世之謎(三):
對動物的崇拜和對自然現象的崇拜,成為巫術活動中的極重要的內容。原始人類往往把狩獵的成功與失敗、是否遭到猛獸的危害與主宰自然界的神聯系起來,看作是神意志的表達,而這些動物就成了神意志的體現。由此產生了原始人的獻祭活動,即在狩獵歸來後,先要以獵獲動物的一部分祭神,對神的賜予表示感謝,然後才食用。在這種活動中,獻祭的動物就成為人與神聯系的中介,在這些動物身上表達著原始人對神的祈望和崇拜之情。當原始人類由狩獵經濟向農業與畜牧業經濟過渡後,雖然獵獲動物作為食物來源的重要性逐漸減弱,但在獻祭中以動物為祭物這一點並沒有變化,動物依然作為人神溝通的工具。
由此,獻祭的動物也逐漸神聖化。
這種獻祭活動最初可能是簡單的,但逐漸演化成一種庄嚴的儀式,並且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需要向神祈求的事項,如部族成員疾病、死亡,部族之間的沖突,狩獵、耕種採集、遷徒等等。儀式上除了以動物作為祭物外,還要使用大量的祭器和禮器。在這些祭器和禮器上,原始人類以極為虔誠的心情,繪出或刻出他們所崇敬的各種自然形象,如日、月、山、川、雲、動植物等。這些彩繪或雕刻雖然是一種摹擬,但不少摹擬,特別是對動物的摹擬進行了誇張,在誇張中體現了創造者的宗教觀念。因此,這些由摹擬而形成的圖案、飾紋或雕刻不僅與原型動物有了某種差別,而且具有了神聖的宗教含義。正是在這種具有宗教性的動物形象中,出現了最初的帶有龍特徵的動物紋飾,專家們把這種紋飾稱為原龍紋。
1987年,考古學家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的一處距今6500年左右的古墓中,發現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殼擺塑的「龍」的圖案。在甘肅也出土過繪有鯢紋的彩陶,在東北的遼河流域發現過距今5000年的玉「龍」,山西出土過帶有「蟠龍紋」的彩陶。當然,這種「龍」與今天我們見到的龍形象還有很大的差距。
龍的發展——氣象萬千(一):
龍的圖騰形象自商代形成後,隨著悠悠歲月的流轉,其形象也在變化和發展,政治的興衰、朝代的更替、人世的滄桑,歷史的一流一脈都在龍的形象塑造上刻下了或深或淺的痕跡,產生過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在商代,龍被作為一種形態怪異的神獸。它那令人可怖的、幻想的形象給人強烈的神密感和一種獰厲的美,顯示出龍有超越世間的神的權威。商代的龍主要鑄造刻飾在青銅禮器上,線條錯落凸突,深沉雄健,再加上青銅禮器那厚重沉穩的造型,使龍有一種巨大的威懾力,折射出一種無以言表的宗教理念。
商王朝在公元前11世紀被周王朝取代。周人的原始宗教中,人文的色彩較為濃烈,這是因為周伐商並推翻商王朝的理由是商王朝無德害民,周人是代表天來對商進行懲罰。因周人有「德」,得以配天,奪取了天下。周人打敗商人後,不但奪取了體現商人通天權力(實際上是統治權力)的鼎器,而且在新鑄的禮器中,突出了自己的宗教觀念。據說周人伐商之時,曾有一巨大的赤色的鳳,口銜玉硅(也有記載說是口銜丹書)落在周的社廟,代表上天降瑞應給周,所以在周代的禮器上,鳳的形象更為突出,龍的形象趨於弱化,甚至在一些圖案中,將鳳的冠狀物安到了龍的頭上,龍的體態少了那種張揚和獰厲,失去了商代龍的攝人氣勢,變得比較平和,更趨於藝術化與圖案化。
龍的發展——龍生九子:
在明代,龍還被人們附會出了一個繁盛的家庭。龍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匯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而演化為龍。然而並非所有的怪異獸像都百川歸海,納入了龍像之中,在與龍形象形成、發展的同時,一些怪異獸象也在發展,並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龍的某一種形象特徵。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聯系起來。在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為何物,並沒有確切的記載,然而這一公案卻由於「真龍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結果。據說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倉卒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又向幾名同僚詢問,糅合民間傳說,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
(蟲+八)(蟲+夏):性喜水,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
嘲風:喜好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
睚眥: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像;
贔屓: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龜;
椒圖:形狀似螺蚌,性好閉,鋪首銜環是其形象;
螭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
蒲牢: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作大鍾的鍾紐;
狻猊: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
囚牛:性喜音樂,其形為胡琴琴桿上端的刻像;
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龍的發展——飛龍在天(一):
自遠古以來,廣袤無際的天空一直是人們幻想馳騁的場所。
星河的浩瀚,明月的皎潔,朝陽的燦爛,雲霞的瑰麗,都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把天上視為人間無法比擬的美境;而斗轉星移的天象演化,冬去春來的四時變遷,電閃雷鳴、雨雪霜凍、洪水颶風乃至地震山崩、潮汐海嘯等自然現象與自然災害,又引起人們巨大的驚懼,認為上天存在著無限的權能,既可對人佑護,又可對人懲罰的神抵.這些神居住在美妙無比的仙境之中,注視著地上芸芸眾生的一舉一動,以威力來表達他們的喜怒。於是先民們產生了最初的仙及仙境的概念。按古代典籍《淮南子》、《穆天子傳》的記述,天分為三,昆侖之上有涼風之水,稱為下天,人登上可以長壽不死;再向上是中天,稱為懸圃,是無風無雨的靈界;再向上是上天,是大帝為首的諸神的居住之所。這里有春山之澤,有清水之泉,溫和無風,飛鳥翔而百獸戲。
古人對仙境的設想並不是一個模式。除了西北高聳的昆侖外,東方浩瀚的大海也同樣激發起人們的想像力。《列子》中這樣描繪:在渤海東下知幾萬億里的地方,有一條大山谷,實際上是個無底的溝壑,稱為舊墟。天地間的江河之水,全都流到這里,但壑中之水既不增,也不少。其中有5座仙山,分別是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每山高下周圍約3萬里,山頂平坦之處9000里。山與山相距7000里。山上有金石之台,禽獸個個通體潔白如雪,又有叢生的珠玉之樹,上結甘美異常的果實,吃了不老不死。仙山上所居之人非神即聖,不可勝數。一日之內即能飛翔往來。
龍的發展——龍施雨沛(一):
中國龍文化中,龍的另一項功能是司水布雨。南宋詩人陸游所作的《龍湫歌》勾畫了湫龍行雲施雨的壯觀場面:
環湫巨木老不花,淵沉千尺龍所家。
爪痕入木欲數寸,歡者心掉不敢嘩。
去年大旱綿千里,禾不立苗麥垂死。
林神社鬼無奈何,老龍欠伸徐一起。
隆隆之雷浩浩風,倒卷江水傾虛空。
鱗間出火作飛電,金蛇夜掣層雲中。
明朝父老來賽雨,大巫吹簫小巫舞。
詞門人散月娟娟,龍歸抱珠湫底眠。
龍何以被當作司雲布雨的神靈?這與龍的摹寫原型有密切的聯系,也與遠古的農業經濟息息相關。我們知道,龍雖然是由多種動物的形體結合,並經過藝術的誇張和變異而成,但這些動物大都是與水有關,如魚、鱷、鯢、蛇等,某些與龍的起源有關的自然現象,如雲、虹、閃電等,也與水或雨有密切的聯系。這樣,龍很容易被遠古的先民想像為一種下可潛於淵、上可騰於天、行有從雲雷電、可影響川澤雲雨的神獸。《易經》中就認為雲從龍,鳳從虎。東漢的學者王充說:「龍聽到雷聲而起。龍起必有雲相伴隨,夏季則多有雷雨,龍多登雲,乘雲雨而行走。」
龍有司水布雨的功能,又是神的助手,因此在上古傳說中,龍也成為神與神之間斗爭的工具。《山海經》中記載了一則黃帝與蚩尤作戰的故事,故事中說蚩尤率軍隊進攻黃帝,黃帝命令應龍在冀州之野抵抗蚩尤的進攻。應龍受命後用它司水的本領將水蓄積起來,造成缺水,以圖阻止敵人。但蚩尤請來風伯和雨神,縱風下雨。黃帝又從上天派下一名稱作魃的女神協助應龍,止住了風雨,最後將蚩尤擊敗。但應龍與魃也無法回到天上,於是地上大旱。
龍的發展——真龍天子(一):
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大詩人蘇軾被貶調湖州。貶調的原因是他不贊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調時,蘇軾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謝。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黨的御史們作了手腳,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氣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寫出了略帶牢騷的「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一句。表上後,新黨官員們馬上從中嗅出了蘇軾的不滿情緒,他們決定找一個借口,再給蘇軾一點顏色。
借口很快找到,這就是蘇軾的詩。
詩人的天性是吟頌,無論是歡樂還是憤怒,都可入詩。蘇軾的弟弟蘇轍知道乃兄的毛病,所以特意告誡他:「北客南來休問訊,西湖雖好莫吟詩。」但蘇軾還是借詩抒發胸臆,宣洩胸中的塊壘,於是被人抓到把柄。到任三個月後,即被押回烏台(即御史府,宋代糾彈百官的機構)。
令蘇拭倒霉的詩句是歌詠檜樹的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這兩句詩被人指稱為隱刺皇帝:「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於此!」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台詩案」,這不過是封建社會千百起文字獄中的一起,但原因較為特別,即因「龍」而起,文字中對「龍」的態度有了問題。因為龍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又是皇帝的代稱,皇帝是「真龍天子」。
龍文化——龍的傳說:
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龍不是被帝王們全部霸佔。在民間,龍仍然以各種方式出現。中國的各個民族幾乎都有以龍為主題的傳說和故事,人們以賽龍舟、舞龍燈來歡慶節日,以祭祀龍來祈求風調雨順,下面介紹一些龍的傳說:
天龍
烏龍
舞龍
百葉龍
龍與虎
龍的起源
九龍公道杯
龍珠
龍舟
龍王爺
雪山龍
曲阜龍圖
二郎逐蹇龍
孽龍與病龍
龍的發展——龍的影響(一):
中國龍文化,上下8000年,源遠而流長。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
詩歌是我國文學中出現最早的形式,在上古的詩歌集《詩經》中,就已有關於龍的描述:「龍旗十乘」、「龍旗陽陽」,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動中,繪有龍紋的旗幟迎風獵獵的神聖庄嚴場面。在春秋戰國時興起的楚辭中,龍也是詩人幻想詠頌的對象。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膾炙人口的《離騷》中,以熱情真摯的語句、豐彤薈蔚的修辭表現了他崇高的人格和強烈的憂國情懷。詩人講到他因不見容於楚國的群小而欲上天去求賢女、聖妃時,幻想自己也如仙人那樣駕起龍車在彩雲中遨遊:
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何離心之可用兮,吾將遠適以自疏。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紱而賓士。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大意為:
為我駕起那嬌健的飛龍,
乘上玉與象牙裝飾的車輛。
心志不一豈能共處,
我將自己離去,適彼遠方!
我的車隊有千輛,排列整齊,
隊伍威武,隆隆驅馳。
每輛車有八條蜿蜒的神龍牽曳,
車上飄動著五彩的雲旗。)
龍的發展——龍的影響(二):
在詩人的另一組詩《九歌》中,屈原將民間祀神的巫歌進行了藝術的加工,注入了自己的摯熱的情感,使詩句充滿了奇幻瑰麗的浪漫色彩和攝人魅力。詩中描寫的仙人大都有駕龍的神車,因而詩中有不少涉及龍的詩句。
漢以後,賦體流行。由於得到漢代帝主特別是漢武帝的倡導,賦體發展很快,但同時內容與風格上卻變得綺麗空虛、百般鋪陳,成了歌功頌德的文體。漢及漢之後瑞符之說大行,而瑞符又以龍為最,於是龍成了賦歌詠的主要題材。唐宋時期的賦中也不時出現所謂的「龍賦」,但大都空洞無物,有的純粹是一種阿諛。藝術上也無大可取之處。只有個別大家手筆的龍賦別有一番氣象,如白居易的《黑龍飲渭水賦》,盡管完全是詩人的想像,但給人栩栩如生、神態畢現之感,有相當的文學價值。宋王安石作《龍賦》,以龍喻人,別開生面。
在古代七言與五言詩歌中,直接詠龍的不多見。《全唐詩》僅錄唐初李硚一首:「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超。」北宋韓崎也有詠龍詩一首:「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見靈。
配乾雖有象,作解本無形。浹物周寰宇,遺功在沓冥。丹青如可狀,試下葉公庭。」這類龍詩在內容與藝術上都沒有多少可取之外。倒是一些描寫與「龍」有關的自然現象和民俗活動的詩,由於作者有細致的觀察,顯得生動、真實、細膩,有較高的藝術性。如宋歐陽修的《百子坑賽龍詩》,主要寫民間祈雨,詩人先寫降雨情形,然後寫祈雨得驗、農民萬分歡欣的場面:「明朝老農拜潭側,鼓聲坎坎鳴山隅,野巫醉飽廟門合,狼籍烏鳥爭殘余。」場景活靈活現。再如陸游的《龍掛》詩:「成都六月天大風,發屋動地氣勢雄。黑雲崔鬼行風中,凜如鬼神塞虛空。霹靂迸火射地紅,上帝有命起伏龍。龍尾不卷或天東,壯哉雨點車軸同,山摧江溢路不通,連根拔出千尺松。」龍卷風那種令人驚悸的氣勢和破壞力躍然紙上。
龍的發展——龍的影響(三):
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龍也是個重要角色。中國小說源於「志怪」與傳奇,而志怪傳奇又與古代的神話傳說有淵源的關系,因此神話中的龍也就進了小說。較早的有《搜神記》、《續玄怪錄》、《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所著的《柳毅傳書》。
小說中寫書生柳毅落第回鄉,途經涇陽遇一龍女,龍女受夫家虐待,被趕到荒野上牧羊。柳毅同情龍女,代為傳信給女父洞庭君。洞庭君之弟錢塘君性暴烈,見信大怒,徑赴徑陽,將龍女夫家人殺死,救出龍女,並要將龍女嫁給柳毅。因錢塘君言詞傲慢,柳毅拒絕。龍女愛慕柳毅,遂變幻容貌,託名盧氏女,與柳毅終成眷屬。小說想像豐富,情節曲折浪漫,對龍女與錢塘君的刻畫極為生動。這一故事廣泛流傳,以此為藍本改編的戲曲元、明、清三代皆有。明代神魔小說興盛,小說對龍的描寫及其情節多摻加了佛、道的內容,其中的龍往往是作者譴責、戲謔、嘲諷的對象。如《封神演義》中的「哪吒鬧海」、《西遊記》中的「魏徵斬徑河老龍」、「孫悟空龍宮索要如意金箍棒」等。
清代小說現實主義藝術傾向強烈,出現了《紅樓夢》這樣的鴻篇巨制,以神魔為角色的小說急劇衰落。龍遭到冷落,只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有十餘篇與龍有關。然多為掇拾鄉間市井之語,加以藝術加工,因蒲氏文筆精練生動,描寫神韻盎然,也十分精彩。
龍對中國的戲曲藝術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戲曲中,直接以龍為角色、以龍的故事為情節的並不多,僅有《柳毅傳書》、《張生煮海》和據《西遊記》改編的《陳塘關》、《絕龍嶺》、《釣魚船》等數出。但以龍為名的戲目卻不少,如《鎖五龍》、《困龍床》、《龍虎鬥》、《打龍袍》、《雙龍會》、《龍鳳呈祥》、《游龍戲鳳》等。這類戲中所以有龍字,是因為戲中的主角是有龍性的人物,多是帝王之屬。戲曲中不少名詞術語行話與龍有關,如龍套、九龍口、合龍、二龍出水、小龍吟、回龍等。京劇的臉譜有龍紋的成份,京劇的服裝(俗稱行頭)更離不開龍紋。
龍的發展——龍的影響(四):
8000年的龍文化,在中國民間也有深厚的積淀。數不清的民風與民俗及民族節日與龍有關,僅以漢族而言,正月十五元宵節,雖然節日來歷與龍無夫,但節日的慶祝則非有龍不可。上元夜必舞龍燈,要扎鱉山或草龍,上布燈燭。清人有《龍燈斗》一詩,記元宵夜舞龍燈盛況:「屈曲隨人匹練斜,春燈影里動金蛇。燭龍神物傳山海,浪說紅雲露爪牙。」二月初二為龍抬頭日,舊俗在這一天要用草灰彎彎曲曲地由門外灑到廚房內,稱為「引龍回」;小童在這一天開始入書房讀書,稱為「占鰲頭」;讀書人在這一天要理發,以取龍抬頭的吉祥之意。五月初五為端午節,這個節日或源於遠古的避邪消災的儀式(因為古人以五月為不祥之月).或源於遠古的祭龍儀式,但後來被附會成力紀念投江而死的詩人屈原。稱屈原投江後,楚國人非常悲痛,劃舟救助不及,只好向江中投祭粽子,以求水中皎龍不嚙食屈原軀體,但也有人稱屈原死後,楚人以竹簡貯粉米投入江中祭祀,但多為蚊龍所食,於是改為以棕葉包米,以五色線捆紮,據說龍懼怕這兩種物品。這就是棕子和端午系五色絲線的來歷。這些說法孰是孰非已不可考,但均與龍有關。端午賽龍舟在我國歷史可謂悠久,其起源可能與上古時人們認為神仙乘坐龍舟飛行有關。古代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唐代大規模的龍舟賽,要有幾十條龍舟參加。唐人張健封的《竟渡歌》描畫了競賽場面的精彩激烈:「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鸞,使君未出群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掉影瀚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今天的龍舟竟渡不僅成為我國南方水鄉端午節必然進行的一項慶祝活動,而巨已走向世界,成了海內外龍的傳人團結一致、共同振興中華的一項表徵。
在中國少數民族中,與龍有關的節日與民俗更是舉不勝舉。
雲南瑤族在正月初五過龍頭節,備祭品祭祀龍王。哈尼族也有類似的節日。貴州侗族在二月初二這一天要接龍,這一天全寨人要殺掉一條牛,每戶分一塊牛肉,名為「吃龍肉」,吃肉時要唱五龍歸位的酒歌,最後要將牛角埋於地下。湘、黔交界地區的苗族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過龍船節,在清水江賽龍舟,並伴有其它的慶祝活動。雲南河口的瑤族有龍母上天節和龍公上天節。鄂西土家族的六月初六日為曬龍袍節。這一天家家都要將新衣物放在太陽下曝曬,同時還要有祭祀活動,並依據這一天的陰晴來判斷下半年的雨水情況。雲南普米族每家都在深山密林處有自家的「龍潭」,到祭潭之時,每家都要到自己的龍潭邊上住三日,並搭成一個「龍塔」,作為龍神居住的宮殿,然後將祭品獻於塔前,再由巫師祈禱,求龍神福佑。儀式結束後,向龍潭投入用面和酥油製成的面人50個。我國各民族與龍有關的節日及風俗各有不同,各有特色,但又都是建立在上古時的龍能施水布雨、能福禍人間這一概念之上的,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中的同一性,個性中的共性。
龍的發展——龍的影響(五):
龍在中國文化中,幾乎無處無之。在中國的各個省區,都有與龍相關的名勝古跡或山川湖泊,每處又都有一段美妙的傳說故事。龍與不少行業也有聯系,這些行業往往以與龍有關的對聯作為行業的標志。這些對聯對仗工整、音律合諧,用語精巧,讀來妙趣橫生。這里僅舉幾例:
廣搜百代遺編,跡追虎觀;
嘉惠四方來學,價重龍門。
——書店聯
海市雲深,蚊人銜寶;
藍田玉暖,龍女量珠。
——珠寶店聯
技擅雕龍,是君子器;
功成刻鵠,有高人風。
——竹刻店聯
金匾秘書藏萬卷,
龍宮禁方有卅篇。
——醫家聯
白雪紛壇磨雀麥,
黃龍變幻化龍須。
——麵食店聯
名山藏麝友,
雅座揖龍賓。
——紙墨店聯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龍團,
——茶葉店聯
龍的發展——龍的影響(六):
龍在中國影響深遠,其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下面是選自著名龍文化研究專家、陝西龍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龐進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八千年中國龍文化》的目錄,有此可窺見一斑:
一、定義 神異動物說——鱗蟲之長說——綜合圖騰說——幻想動物說——部族徽識說——神話意象說——想像虛構說——神秘動物說——爬行動物總稱說——模糊集合說——生命符號說——幻影寄託說
二、形相 九似——龍舌如劍——須髯逆鱗——三停九似——八十一鱗——雌雄不同——頭上尺木——聞一多說——王大有說——龍形的演變——三波九折及其它——民間藝人畫龍
三、分類 蛟應虯螭——天神地伏——胎卵濕化——象馬魚蝦蟆蛇——鱷蛇魚龜獸鳥
四、家族
(一)燭龍卓龍——燭陰——鍾山石首——章尾山神——委羽山神——燭龍何照——銜燭北極——龍銜火精——北方圖騰——燭龍神話的真相——燭龍贊
(二)應龍(土龍)有翼千年——畜水——處南方——氣應冥感——導水——土龍——上龍致雨——潛潢池——見應龍篇——應龍形象的演變——應龍的特徵——崇土龍文——出頭似驢——龍媒
(三)蛟龍蛟——漁父之勇——水蟲之神——介鱗生——騰於天淵——伐蛟取鼉——畏楝葉——非池中物——龍類——
G.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詩句、察句、格言
1、本學期培養的學習習慣: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②在實踐中學會運用。2、《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詞作者是胡宏偉,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渾的氣勢,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表達了中華兒女對長江的熱愛、依戀,全詩用第二人稱,全詩的中心句是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第一小節,寫了長江的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節寫了長江的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A、課後題三: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是因為長江源遠流長,資源豐富,滋潤著、養育著兩岸的動植物。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是因為長江無私奉獻,哺育著各族兒女,胸懷寬廣,像母親般純潔、神聖。B、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是我國的第一大河,它與黃河都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C、描寫長江的詩句:①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②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③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④星垂平野闊,日涌大江流。D、描寫黃河的詩句:①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②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③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④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E、我國的名山大川: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九華山、普陀山、武夷山、黃山。3、《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准確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美麗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美麗的風光的贊美。A、《三亞落日》中依次將落日比成孩童,大紅燈籠,跳水員。B、逗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地總括全文,點明題意,是點睛之筆。C、三亞在我國海南島的最南端,屬熱帶海洋季風氣候,素有逗天然大溫室地、逗東方夏威夷地、逗天下第一灣地之稱。E、課後第3題(品味一下帶點詞在句子里所表達的情感):①真讓人擔心潔白的翅尖會被海水蘸藍了。(逗擔心地表示不放心,表現了逗白鷗地飛翔得很低,讓人覺得接觸到海面了。)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間,那盞紅燈籠會被一隻巨手提走。(逗生怕地表現了人們全神貫注地欣賞落日之美。)F、美妙絕倫:美好到了極點。碩大無朋:朋,比。大得無與倫比。 赤朱丹彤:赤,紅色;朱,大紅色;丹,一般紅色;彤,紅色。本課指程度不同的紅色。4、《煙台的海》這篇課文以生動的筆觸,描寫了煙台的海獨特的景觀: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輕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遠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煙台人的勞動與生活,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A、全文圍繞逗獨特地這個中心詞展開,行文結構:總——分——總,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順序描寫煙台的海上景觀。B、為什麼作者把煙台的海說成是逗畫地,是逗廣闊的背景地,是逗壯麗的舞台地看答:說它是一幅畫,是因為它像畫一樣美麗多姿,說它是廣闊的背景,是因為它是煙台人物質文化生活的依託,說是壯麗的舞台,是因為它為煙台人的生存、發展、創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間。C、背誦課文。D、課後習題2(體會兩個逗撲地字的細微差別):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後繼、鍥而不舍地撲向堤岸。(逗撲地讓人感到了海的壯觀景象。)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後又撲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逗撲地展現了逗微波泛起地的可愛與輕盈。)E、前赴後繼:前面的人沖上去了,後面的人緊跟上來。形容奮勇向前,連續不斷。 鍥而不舍:比喻有恆心,有毅力。5、《記金華的雙龍洞》作者是葉聖陶,是一篇游記。課文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去金華雙龍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明艷的景色,歡唱的溪流,外洞的寬敞,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內洞的逗黑、奇、大地,課文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秀麗山河的熱愛。A、葉聖陶:中國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B、課文瀏覽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另外,從課文中有關寫泉水的語句可以看出逗泉水流經的路線地也是文章的線索,泉水從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D、課後習題3①逗擠壓地逗稍微地逗准會地(採用擬人和誇張的手法突出表現了山石離逗我地很近,表現了孔隙的小、窄、低。)②逗再加上地逗即使……也……地(不僅說明石鍾乳、石筍形狀各異,更強調了它們顏色多樣,值得觀賞。)6、練習一A、擬人的修辭方法 注意點:(1)直接把一個事物當作人來寫,擬人句中不要出現逗像地、逗好像地、逗彷彿地等詞語。 (2)擬人句要寫得恰當。(3)靈活運用擬人句能夠賦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動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動有趣。 B、背誦成語。寒冬臘月 北國風光 風刀霜劍 塞外邊疆 漫天飛舞 紛紛揚揚 銀裝素裹 雪照雲光 狂風暴雨 雪上加霜 風卷殘雲 神清氣爽7、《盧溝橋烽火》這篇課文敘述了1937年7月7日逗盧溝橋事變地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愷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A、盧溝橋事變:也稱逗七七事變地。 逗九一八變事變地:1931年9月18日。B、背誦課文最後一自然段。C、課後習題2(體會帶點詞語的感情色彩):①逗偷偷地地、逗摸地揭示了日本軍隊的險惡用心及卑鄙的行徑,帶有鄙視的感情色彩。②逗悄悄地地逗進發地表現了我國守軍的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含有表揚、贊許之意。D、積累本課有關戰斗場面的成語:人仰馬翻 哭爹喊娘 鮮血四濺 狼狽而逃 鬼哭狼嚎 抱頭鼠竄E、萬籟俱寂:籟,從孔穴里發出的聲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靜,沒有一點聲音。 挑釁:借端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爭。 眾寡懸殊:眾,多。寡,少。懸殊,相差很遠。雙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來不及防備。抱頭鼠竄: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狽相。 震耳欲聾: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同仇敵愾:愾,憤恨。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夜以繼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奮。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惱羞成怒:由於羞愧怨恨出發怒。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來比喻軍容之盛,現在用來形容旺盛、熱烈或激烈。 8、《半截蠟燭》這篇課文生動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秘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鬥智斗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事,贊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A、課文以逗半截蠟燭地為敘事主線。B、課後習題2(想一想帶點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麼看):①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逗似乎地一詞准確地反映了危機的過去只是暫時的。)②……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逗似乎地逼真地反映伯諾德夫人此時緊張的心理,不能去掉。)C、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沉著冷靜、機智勇敢。9、《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動地敘述了聶榮臻將軍關心照料在戰場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並設法把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反映了聶將軍寬仁大義和中日人民濃厚的友誼。A、日本人民稱聶將軍是逗活菩薩地,是因為聶將軍無微不至地照顧兩個日本孤女。稱他是逗中日友誼的使者地,是因為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大襟懷締結了中日人民的友誼。B、課後習題2(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並聯系課文體會這段話所含的思想感情):逗殺害地是指非法殺。逗受害地是指遭到損害或殺害。逗傷害地是指使受刑損害。這句話突出表現了聶將軍的國際主義精神和至仁至義的品質。C、背誦聶將軍的兩段話。D、聶榮臻:中國無產階段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寬仁大義、胸襟寬廣、慈善心腸)E、十大元帥:朱德、葉劍英、聶榮臻、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賀龍、林彪、彭德懷、劉伯承新課 標第 一 網F、無辜:辜,罪。沒罪的意思。 至仁至義:至,最。最仁愛,最講正義。11、《三打白骨精》節選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課文通過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體現了孫悟空善於識別妖魔詭計和勇於降妖除魔的本領,贊揚了孫悟空的堅定、機智和勇敢。A、孫悟空:機智勇敢 疾惡如仇 神通廣大B、有關四大名著知識點見資料,並背誦。C、課後習題3(體會帶點詞對表現人物形象的好處):(1)逗奪地表現了八戒迫不及待、嘴饞的樣子。(2)逗閃地代表了一個敏捷、很突然的動作,一個年滿八旬的且拄著拐杖的老婦人能做出這種動作,說明她的行為與常人不同。(3)逗摔地體現了唐僧膽小及受到了嚴重的驚嚇。(4)逗笑地表現出悟空的自信與樂觀。D、描寫孫悟空本領的成語有:上天入地、刀槍不入、騰雲駕霧。描寫孫悟空品質的成語有:疾惡如仇、降妖除魔。12、A、《如夢令》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作,這首詞主要寫了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遊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藕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並背誦另一首《如夢令》)。B、《漁歌子》是唐代詞人張志和所作,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秀風光,這首詞勾勒了一幅具有濃鬱江南風味的逗垂釣圖地,塑造了一位悠閑自得的漁翁形象,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C、詞牌是填詞時用的曲調的名稱,詞牌名有:清平樂、令奴嬌、西江月、滿江紅、破陣子、虞美人、卜運算元。D、背誦古詩及詩意、帶點字詞的意思。 E、課後習題4。13、《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逗螳螂捕蟑、黃雀在後地的故事,告誡吳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並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A、逗螳螂捕蟑地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後患。也比喻一心圖謀侵害別人,卻不知有人正在算計他。B、《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的隱患,這是危險的。C、課後習題3(體會一下帶點字的意思):①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他。(這個逗地與逗生地相對,表示失去生命。)②可是吳王已經下了命令。(逗地表示不可更改。)D、乘(chéng)虛而入:趁著空虛進入。 毫不介意:一點也不在意。不堪設想:堪,能。事情的結果無法想像,會向更壞、更危險的方向發展。14、A、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愛書吧,它是你知識的源泉——高爾基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歌德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高爾基B、選擇合適的讀物是一種本領,掌握了這種本領,就能幫助你用有限的時間去讀更多的好書,去獲取更多的知識。C、無可厚非:厚,深重。非,反對,責備。沒有可過分責難的。16、《夜晚的實驗》這篇課文生動記敘了義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夜晚的實驗,終於揭開蝙蝠飛行秘密的經過。這一實驗的結果促使了人們對超聲波的研究,並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恩惠。A、課後習題2(說說下面句子中引號的用法):(1)行文中直接引用;(2)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3)特殊含義。B、課後習題3(斯帕拉捷為什麼能夠解開蝙蝠夜行的秘密看這對你有什麼啟發看):斯帕拉捷能細心觀察,大膽實驗,不怕失敗,不斷探索,最終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我的啟示是:科學的發現需要我們敏銳的觀察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恆的探索。B、四次實驗分別是: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塗滿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17、《海洋——21世紀的希望》是一篇有關海洋的說明文,文章告訴我們,海洋與人類有密切的關系,21世紀人類已迎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海洋成了人類在新世紀里的希望。A、課後習題2:課文是抓住哪些要點來說明,海洋是人類21世紀希望的看答:從五個方面,開發海洋礦產資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運動發電,淡化海水緩沖水荒,建設海底城市、開拓人類生存空間。B、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8、《學會合作》是一篇演講稿,以逗合作地為話題,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起,闡明不論從事什麼職業,不論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他人合作的道理。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能夠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須具有協作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逗學會合作地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A、文中列舉了兩個小故事:①交響樂團演奏,演奏者為了一個統一的團體目標,各盡其力,奉獻了完美和諧的音樂。②一位外國教育家在中國找了幾個小學生完成了火屋逃生的實驗。文中只舉一個事例是不夠的,因為成功的合作需要具有協作精神和自我犧牲兩個要素,只舉前一個事例只能說明協作的重要性,不能說明成功的合作還需要有逗自我犧牲精神地,而第二個事例正說明了這一點,只有兩個事例都舉,才能更好地更全面說明問題。C、顧名思義:顧,看。看到名稱萬里聯想到它的含義。20、《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篇散文,課文用了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逗我地在登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朴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達了逗我地對老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贊美。A、天游山——武夷山第一險峰。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亞熱帶林區之一。C、天游峰掃路人:豁達開朗,樂觀自信。D、氣喘吁吁:吁吁,象聲詞,形容出氣的聲音。形容呼吸急促,大聲喘氣的樣子。 望而卻步:看到了危險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入後退縮。課文形容山勢險峻,讓人害怕。炯炯有神:炯炯,形容眼睛明亮(多用於目光)。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飽滿。 21、《最大的麥穗》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散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到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弟子們挑挑揀揀,結果兩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A、理解逗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偉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的。地最大的追求: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眼前的一穗:出現在眼前的機遇和任務。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抓住眼前的利益,完成當前的任務。句意:一個人需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更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現的機遇,實實在在地完成好當前的任務,這樣就不會錯失良機,一事無成了。B、關於逗機遇地的名人名言許多人對待機會,一如孩童在海灘上那樣,他們讓小手握滿了沙子,然後讓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馬斯莫爾機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樣追求他的人。——查理艮科爾機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許多不知道他們已經碰到它。——達爾文機會來的時候像閃電一樣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爾扎克C、背誦第7自然段。22、《山谷中的謎底》是一篇散文,課文講敘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就是它的西坡長滿松、柏、柘、女貞等雜樹,東坡只有雪松,揭開這一景觀之謎的是兩個旅行者,課文通過這一奇異的景觀,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也要會學會退讓,以退為進,一樣可以更好地生存和發展。A、課後習題2①對於外界的壓力……可以……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以求反彈的機會。(無論是誰,面對困難和壓力,首先要敢於面對,要和它作斗爭,但是如果困難太大,也要學會迂迴的戰術,先作適當的讓步,找適當的機會再去戰勝,變通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種方法。)②確實,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這句話告訴我們在社會地生活和學習中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挑戰,當困難大到你不能解決時,要學會先退一步,學會暫時讓一讓,這退一步並不意味著後退、膽怯,而是為了積聚力量去解決困難,迎接新的挑戰。)C、由逗雪松的啟示地想到:以退為進;卧薪嘗膽(勾踐);忍辱負重;能屈能伸;進一步懸崖峭壁,退一步海闊天空。23、《廣玉蘭》是一篇散文,描寫了廣玉蘭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C、近義詞:凋謝——凋落 純潔——潔凈 潔白——純白D、玉琢冰雕:形容花瓣像玉石一樣細膩萬里有光澤,像冰一樣透明。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惹人喜愛:惹,招引。討人喜歡。24、《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花期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A、作者愛上夾竹桃的原因是:①夾竹桃開花時紅白相映,景物奇妙有趣。②夾竹桃花開三季,花期長,韌性可貴。③月光下的夾竹桃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作者許多的幻想。B、最後一自然段:總結全文,與前文相互呼應。E、夾竹桃:是我國各地常見的栽培觀賞植物,它的葉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其名。夾竹桃的故鄉在印度及伊朗,夾竹桃的葉面有蠟質,既有很強的耐寒能力,又能在毒氣和塵埃彌漫的惡劣環境中生長,它對粉塵、煙塵有較強的吸附力,每平方米面積能吸附灰塵5克,因而被譽為逗綠色吸塵器地,夾竹桃的葉、皮、根、花均有毒,人若誤食,會引起中毒,因此平時最好不要攀摘夾竹桃的花、枝、葉。G、參差不齊: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25、古詩兩首A、課文由兩首七言絕句組成。兩首詩均是詠物詩。B、《石灰吟》是明代詩人於謙寫的。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詩人托物言志,通過對石頭不畏逗千錘萬擊地和逗烈火焚燒地,即使逗粉骨碎身地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贊頌了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C、《墨梅》是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寫的。作者善畫梅,也喜歡詠梅,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借墨梅為喻,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詩前兩行寫實,後兩行抒情言志,說明他畫梅花不是為了讓人誇贊顏色好,只是要讓它的清香彌漫在天地之間。《石灰吟》的詩:石頭是經過多次撞擊敲打才從大山上開采出來的,它把烈火焚燒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石灰也不畏懼,要把潔白乾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墨梅》的詩: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贊梅花的顏色好看,只要留下香氣彌漫在天地之間。若等閑:好像平常的事。 清氣:清香之氣。 滿乾坤:彌漫在天地之間。E、《石灰吟》和《墨梅》這兩首詩都是托物言志,像這樣的古詩還有《竹石《雪梅》(宋盧梅坡)梅季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華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輸一段香。《梅花》(宋陳亮)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葬。《白梅》(元王冕)D:\我的文檔\飛車\錄像文件\冰川滑雪場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26、練習六①復習成語積累。②背誦《馬詩》及詩意。燕山——山名。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開似月牙。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這首詩看起來是寫馬,其實是借馬來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戴上華貴的馬籠頭,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飛快地賓士呢看顯然,這是詩人因熱切期望為國建立功業卻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感慨。27、《莫泊桑拜師》課文主要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為師,得到悉心指導的事。表現了莫泊桑對所有酷愛的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樓拜熱心提攜後輩,關心文學青年的名師風范。A、課文告訴我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仔細觀察,勤奮練習,不斷積累(視角獨特)。B、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福樓拜:循循善誘、教學有方,關心文學青年。C、莫泊桑: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被譽為逗短篇小說之王地。成名作《羊脂球》,短篇小說名篇《項鏈》《我的叔叔於勒》,長篇小說有《一生》《俊友》《溫泉》。D、福樓拜: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薩朗波》《情感教育》《聖安東尼的誘惑》,短篇小說《一顆簡單的心》。E、課後習題2(理解句意):①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這一句話語重心長,含義深刻,寫作需要持之以恆,只有持之以恆,才會具備才氣。所謂才氣,亦即寫作中表現出來的逗下筆如有神地。它是堅持不懈寫作的結果,作為青年人,可貴之處在於能去除浮躁心理,踏踏實實,堅持寫作。②對你所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福樓拜指出:要寫作,就需要仔細觀察,只有仔細觀察,才可能准確地予以反映。但是僅此還不夠,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作家,對被寫的對象,還必須注入觀察者自己獨特的思想,賦予鮮明的個性色彩,從而避免人雲亦雲,毫無個人特色的毛病。F、孜孜不倦:孜孜,努力不懈的樣子。形容勤奮得不知疲倦。 滔滔不絕:滔滔,波浪滾滾流動,連續不斷的樣子。比喻話很多,連續不斷。 直截了當:形容說話、辦事、寫文章乾脆爽快,不繞彎子。28、《理想的風箏》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作者蘇叔陽回憶了劉老師春天放風箏的情景,表現了劉老師在風箏中寄託的美好理想,永遠樂觀自信、熱愛生活的高尚人格,抒發了作者對劉老師的深深思念之情。A、劉老師:熱愛生活,樂觀自信B、課後習題2(體會帶點詞的表達效果):(1)笑過之後,每個學生心裡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逗泛地的意思是透出、冒出。同學們在笑劉老師的風趣之時,心中不由自主地產生對老師的理解與同情,感到心酸、難受。)(2)……人們的身心一齊蘇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逗浮地在此處指頭腦中自然而然涌現了某種感想。確實,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天來臨,人們的身心怎會不感到舒展與快意看)(3)他臉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逗漾地在句中指心中的快樂與甜蜜從臉上向外流溢,使人們看到一個樂觀,對生活充滿愛與追求、自強不息的人物形象。)C、課後習題3(說說省略號的不同用法):(1)……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表示內容的省略)(2)倘若不幸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不,他不會的。(表示語意轉折)(3)劉老師啊,您在哪裡看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表示語意未盡)D、理解課題逗理想的風箏地的含義。逗放飛的風箏地是劉老師熱愛生活的標志,盡管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藉助自由翱翔的風箏寄託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以逗理想的風箏地為題,更能表現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及不懈追求,他為學生樹立了榜樣,播下了一顆顆理想的種子。29、《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記,課文描述了孔子帶領弟子們到泗水河畔賞春,巧借河水誘導弟子的故事,表現了孔子對弟子的關愛及師生間真摯的情誼。A、顏回:謙遜、沉穩。 子路:豪爽、樂善。孔子: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充滿智慧。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張逗仁者愛人地、逗克己復禮地,在教育方面提出逗有教無類地、逗因材施教地等主張,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72人,曾整理過《詩》《書》《易》《禮》,編寫過《春秋》。賢弟子有:顏回、子路。C、《論語》記錄了孔子的言行有不少精闢的語句: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②默而識之,學而不言,誨人不倦。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④已所不欲,勿施於人。D、來自《論語》的成語:文質彬彬 敬而遠之 當仁不讓E、逗泗水河畔春意更濃了地這句話是對師生之間濃濃情誼的贊賞,有著深化中心的作用。F、學習本文我們懂得了做人就應該做像水一樣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H、水與真君子的相似之處: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30、《明天,我們畢業》課文通過作者對六年學習生活及成長歷程的回顧,抒發了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A、課後習題2①在我們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作者對老師的贊美、眷戀、敬愛。逗天使地是說老師可愛可敬;逗大樹地是說老師授予知識,給予庇蔭,給學生以關懷不呵護;逗海洋地是說老師心胸寬廣。)②我們要把火一樣的詩句塞在您的枕下,讓您在睡夢中也能感受到我們熾熱的心跳。(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熱愛與敬意。)③等到這些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等到……大家再來母校相聚,再來看望我們的老師,道一聲:逗老師,我們沒有辜負您的希望!地(表達了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深深眷戀,反映了同學們立志成才,回報老師的心情。)B、老師的美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辛勤的園丁 C、贊美老師的詩句:春蠶到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山高水長有時盡,唯我師恩日月長。D、贊美老師的成語:誨人不倦 廢寢忘食 埋頭苦幹 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循循善誘 教導有方
H.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預習資料
● 重點生字
浙:zhè 〔浙江〕
a.古水名,今中國錢塘江及其上流的總稱。亦稱「漸江」、「之江」、「曲江」;b.省名,位於中國東部。
筆畫數:10;部首:氵
造句:浙江是叔叔的故鄉。
羅:(羅)luó
捕鳥的網:羅網。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搜集,招致,包括:羅捕。羅致(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名,陷害無辜)。散布:羅列。過濾流質或篩細粉末用的器具:絹羅。用羅篩東西:羅面。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羅綺。羅扇。量詞,用於商業,一羅合十二打。同「腡」。姓。
筆畫數:8;部首:罒
造句:這些鳥兒自投羅網,都撞進網子里來了。
呈:chéng
顯出,露出:呈現。呈祥。恭敬地送上去:呈上。呈報。面呈。下級報告上級的文件:呈文。呈子。古同「程」,規劃、法式、標准。
筆畫數:7;部首:口
造句:隨從恭敬的把東西呈現給他的上司。
郁:(①②郁)yù
樹木叢生:郁蔥(a.青翠茂盛;b.形容很盛)。郁閉。憂愁,愁悶:郁悶。鬱悒(苦悶)。郁憤。郁怒。郁積。郁結。郁憂。抑鬱。有文彩:鬱郁(a.文彩顯著;b.香氣濃厚;c.草木茂密;d.心中苦悶)。香氣濃厚:郁烈。馥郁。姓。筆畫數:8;部首:阝
造句:由於長期的緊張工作,他患上了憂鬱症。
聚:jù
會合,集合:聚合。聚會。聚積。聚集。聚談。聚攏。聚齊。聚餐。歡聚一堂。物以類聚。凝聚。聚沙成塔。散
筆畫數:14;部首:耳
造句:這次聚會來了很多名人。
適:(適)shì
切合,相合:適當。適齡。適銷。適度(d?)(程度適當)。適應(適合客觀條件或需要)。舒服:適意。舒適。剛巧:適中。適值(恰好遇到)。適可而止。剛才,方才:適才(剛才)。適間。往,歸向:無所適從。舊稱女子出嫁:適人。
筆畫數:9;部首:辶
造句:這條裙子她穿真合適。
昏:hūn
天剛黑的時候:黃昏。昏曉(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x媙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晚上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暗而無光:昏暗。昏黑。惑亂:昏憒。昏聵。昏庸。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覺:發昏。昏厥(亦稱「暈厥」)。昏亂。古同「婚」,婚姻。晨晨
筆畫數:8;部首:日
造句:每到黃昏,爺爺奶奶都要外出散步。
稍:shāo
本義為禾末,引申為略微:稍稍。稍微。稍許。稍縱即逝。稍shào 〔稍息〕軍事或體操的口令。
筆畫數:12;部首:禾
造句:這幅畫顏色稍微有點深。
額:(額)é
人臉頭發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動物頭部大致與此相當的部位(俗稱「腦門子」):額頭。額角(ji僶)。牌匾:門額。匾額。規定數量:額數。額外。定額。余額。超額。空額。
筆畫數:15;部首:頁;
造句:這是額外的收入。
兀:wù
高而上平,形容禿山,泛指禿:兀鷲。「蜀山兀,阿房出。」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樣子;b.突然;c.昏沉無知的樣子)。突兀。中國元曲中用作發語詞:兀那。兀的(d?)(a.這,這個;b.怎麼,怎的;c.突然)。
筆畫數:3;部首:兒
造句:前面的山峰陡峭但不突兀。
臀:tún
屁股:臀部。豐臀。臀鰭。前後臀尖。
筆畫數:17;部首:月
造句:這個孩子最怕往臀上扎針。
● 重點詞語
臀部:人體後部兩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指洞頂上的石龍彎彎曲曲的樣子。
明艷:本課指明亮鮮艷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縫。本課指能通過一條小船的小洞。
時而:副詞。表示不定時地重復發生,有時候。
盤曲而上:盤曲,曲折環繞。課文指公路在山邊盤旋,繞著圈兒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勢高峻,樹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樣子。森郁,森林茂盛。
進:課文中作量詞。平房一宅內分成前後幾排,每排稱為一進。課文說內洞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即有十來排房子那麼大。
●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9個。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浙江、森郁、合適、臀部、昏暗、稍微、額角、盤曲而上、映山紅、明艷、氣勢、餘外、石筍、顏色各異。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分清課文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怎樣把游覽中的體驗寫清楚、寫具體。
4.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課文重點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游記,節選自《小記十篇》一書,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課文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金華的雙龍洞是浙江金華的名勝。因為內洞的洞頂有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所以叫「雙龍洞」。
課文是按游覽順序寫的。依次寫了「游覽的時間、地點—→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內洞—→游內洞—→出洞」六部分內容。課文在敘述雙龍洞內部情景時,主要介紹了三處景點。先簡要介紹了游覽外洞的情景;接著詳細介紹了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最後重點介紹了游內洞的情景。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金華雙龍洞的奇特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是通過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分清主次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學習課文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知道作者是怎樣按游覽順序有條理地記敘雙龍洞的,並能說出其主要內容。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於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
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井然有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兩條線索有機交融、貫穿始終。同時,作者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不失為一篇寫景佳作。
教法建議
一、課前,安排學生了解有關溶洞的知識和浙江金華雙龍洞的相關信息。
二、從整體感知入手,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游覽順序,根據游覽順序,畫一張導游圖。
三、抓住重點段落「由外洞進入內洞」,通過詞句品析、演示、復述等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四、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揣摩、體會文章內容,做到不僅讀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強閱讀體驗。
五、注意本課生字的學習。
詞語解釋
盤曲:盤旋曲折。〔例句〕這棵樹的枝幹盤曲而上,很有意思。
映山紅:杜鵑花。
明艷:明亮鮮艷。〔例句〕公園里,花紅柳綠,一片明艷。
氣勢:人或事物表現出來的力量和態勢,本課指山高大宏偉的樣子。
時而:有時候。
突兀:(山)高高聳立。
森郁:形容樹木茂盛繁密。
蜿蜒:彎彎曲曲。〔例句〕長城蜿蜒在崇山峻嶺之中。
名目:事物的名稱。
顏色各異:顏色很多,各不相同。
觀賞:觀看欣賞。〔例句〕這一天風和日麗,老師帶我們去公園觀賞牡丹花。
十來進:房屋分成幾個庭院,每個庭院稱為一進。十來進就是從前到後十來個庭院連在一起。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樣。[例句]火燒雲的形態變化多端,真好看。
近、反義詞
近義詞:彷彿——似乎寬廣——寬敞蜿蜒——曲折
明艷——明麗觀賞一一欣賞依據——根據
反義詞:蜿蜒——筆直明艷——暗淡聚集——分散
擁擠——鬆散寬廣——狹窄昏暗——明亮
寫作特點
文章緊扣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按游覽的順序寫作,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讀著文章,就好像正跟著作者游金華雙龍洞,聽他邊走邊介紹,也就清楚地知道了雙龍洞的位置和特點,兩條線索—游覽的順序及泉水流經的路線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課後題解
2.金華城→羅甸→雙龍洞口→外洞→內洞→出洞。課文主要寫了從外洞進入內洞的情景以及內洞洞頂的雙龍和石鍾乳、石筍。
3.在外洞找到泉水的來路--孔隙,孔隙可只容得下兩個人並排仰卧的小船,小船的兩頭系著繩子,由內洞的工人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繩子,船就出去),大約二、三丈的水程,就進了內洞。
先提問,再說明小船僅兩人並排仰卧,不能容第三個人,來表示小船的小。由外洞到內洞只能容一隻小船進出。不能劃槳,只能靠兩頭系繩子進出。作者這樣描述它的窄。
品讀感悟
本文的敘述條理清晰。作者觀察細致,寫出了景物的特點和自己的真實感受。文中有多處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河流的贊美之情。如「……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文章結構
課文按游覽順序,可分為六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講路上見聞。
第三段(第4自然段):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
第四段(第5自然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
第五段(第6、7自然段):介紹游覽內洞的情景。
第六段(最後一個自然段):作者乘船出洞。
難句解析
1.「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這一段有兩句話。作者抓住溪流進行觀察來具體描寫很有意思。因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從雙龍洞里流出來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雙龍洞,因此「一路迎著溪流」,這既說明了溪流與洞有直接關系,也通過一個「迎」字點明了水流的方向與作者行進的方向剛好相反。溪流聲時時變換調子,寫的是溪流,實際上說明了雙龍洞周圍的地勢環境,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最後一句就點明了雙龍洞的准確位置,同時也為作者開始參觀雙龍洞起了過渡作用。
2.「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能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這句話是作者觀看內洞以後,對內洞的石鍾乳和石筍的總體概括: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端」,項目。「變化多端」,就是變化多種多樣。「異」,不同。「顏色各異」,就是顏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種假設,說明了內洞的石鍾乳和石筍本身就絢麗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宮室、器皿後,就更加趣味無窮了。
語言積累
盤曲而上或濃或淡明艷突兀森郁
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受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在朝我擠壓過來。
閱讀提示
雙龍洞在浙江省金華市北山,是石灰岩溶洞,因有鍾乳分懸洞的兩側,蜿蜒如雙龍,故此得名。作家葉聖陶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寫下這篇文章。表達了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重點難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理清課文的條理,學習編寫課文提綱。
3.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描寫事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