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1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系,「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竹書記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秋分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zhuān xū)乘龍至四海」、「帝嚳(kù)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jiāo)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的叫虯(qiú),無角的叫螭(chī)。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此,「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國的象徵!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從不願人雲亦雲,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一致,不講求原則,與別人卻不能保持融洽的關系,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其實,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都能體現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區別。「和而不同」顯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簡單來說,「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諧的共生關系,就是我們的身體由血、肉、骨頭等構成的一個整體,是1+1大於2的關系;「同而不和」是簡單的相加關系,水加上水還是水,1+1還是1,沒有提高和促進的因素在裡面。
4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史上是獨立發展的哲學類型之一。與其他類型的哲學相比,有如下特點:
①封建時代的哲學有比較充分的發展。中國哲學始於先秦,歷史悠久,與同時期世界其他地區的哲學相比,屬於少數達到較高水平的哲學形態之一。進入封建社會後,由於科學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封建統治秩序相對穩定,故中國哲學在殷周哲學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形成了歷史久遠,具有較高形態的封建社會的哲學。而同時代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哲學處於相對貧困的狀態,只是在近代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後,哲學遂逐漸發展。
②中國封建社會的哲學主要同經學相結合,而不是同神學相結合。在中國封建社會,宗教神學雖比較活躍,但未能占據統治地位。中國哲學一直以儒學為正統,儒學雖因襲了傳統的天命觀念,但著眼於現實社會,不注重彼岸世界;強調道德教育而非宗教說教。一些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思想家以「正統」自居,批判宗教神學觀點。而在西方,中世紀時神學占據了統治地位,哲學成為神學的婢女,唯物主義思想只能披上宗教外衣或以宗教異端的形式存在。
③中國傳統哲學與倫理學聯系密切,本體論、認識論同道德論相互滲透,具有濃厚的倫理色彩。在先秦時代,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等諸家都以天道觀為其倫理學說的理論依據。秦漢以後儒學被奉為正統,無論是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還是王弼的「名教出於自然」的主張,都是通過各自的本體論為儒家的綱常倫理作出論證。在宋明理學中,本體論、認識論與道德論的結合更為顯著。張載以氣為萬物本原,宣揚「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仁愛精神,二程和朱熹以理為本體,強調天理即是人倫的最高原則。在中國哲學中,認識論也往往和道德認識、道德修養相聯系。孟子的「思誠」,荀子的「虛壹而靜」,程朱的「格物致知」,陸王的「發明本心」無不既是求知方法又是道德修養方法。
④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傾向於整體性、有機性與連續性。中國哲學具有豐富的樸素辯證法的思維傳統,許多哲學家運用不同的術語表達了他們的辯證思想,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動」,《易傳》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宋明理學家提出的「一物兩體」、「分一為二,合二以一」等。他們把宇宙的演化視為一系列生成、轉化的過程,把天地、萬物、動、靜、形、神視為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矛盾統一體。
⑤中國哲學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概念范疇。中國哲學這些獨特的概念范疇如:道、氣、理、神、虛、誠、明、體、用、太極、陰陽等。凝結著中國思想家的智慧。在中國哲學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些范疇被不斷地充實、豐富,賦予新的內容,圍繞這些范疇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將中國哲學的理論思維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哲學對於人類文化的發展也作出了有益的貢獻,傳播到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朝鮮、越南及東南亞國家,並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太多了,其它的就讓別人來補充吧
2.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知識
中國傳統文化常識集錦
◆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 年齡稱謂
(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
(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 明清科舉考試(起於隋代,盛於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
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 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容:四書五經等,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 古代主要節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
(4)社日:春分前後,祭祀祈禱農事。
(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伍子胥)
(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12)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除舊迎新
◆ 古代的刑罰
(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塗墨。
(2)劓刑:割鼻子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7)大辟:砍頭
(8)炮烙:將人燒烤死
(9)車裂:又叫「五馬分屍」(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13)棄市:暴屍街頭
◆ 古代紀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紀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A、天乾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乾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周而復始。
*將公歷年換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號紀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後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可兼用,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紀年:用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 有關官職的問題
1、詞語
(1)授官:除 拜
(2)陞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等)
(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
(3)禮部(典禮科舉學校等)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
(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六部」是漢以後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
◆ 文化常識
【四書】
《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五經】
《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八股文】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六子】
《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
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書法九勢】
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竹林七賢】
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飲中八仙】
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揚州八怪】
鄭板橋、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李方鷹、羅聘
【北宋四大家】
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十三經】
《易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公羊傳》、《榖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二十四史】
《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范曄、司馬彪〗、《裴注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
《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葯〗《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沈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四大名著】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 吳承恩《西遊記》、曹雪芹《紅樓夢》
【四大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
《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
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五彩】
青、黃、赤、白、黑
【五音】
宮、商、角、址、羽
【七寶】
金、銀、琉璃、珊瑚、硨磲、珍珠、瑪瑙
【九宮】
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鍾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
【七大藝術】
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築、電影
【四大名瓷窯】
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
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四大須生】
余叔岩、馬連良、言菊朋、高慶奎
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相聲八德】
李德鍚、玉德隆、焦德海、張德全、周德山、馬德祿、劉德治、李德祥
【昭陵六駿】
什伐赤、青騅、特勤驃、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
【八個樣板戲】
《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海港》、
《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沙家浜》
【五代】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五貢】
恩貢、拔貢、歲貢、副貢、優貢
【六朝】
吳、東晉、宋、齊、梁、陳
【六家】
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
禮部、戶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歷】
《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
【六法】
規、矩、權、衡、准、繩
【六禮】
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
風、賦、比、興、雅、頌
【八旗】
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十惡】
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九流】
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四大發明】
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十大名醫】
秦越人〖戰國〗、華佗〖漢末〗、張仲景〖漢末〗、孫思邈〖唐代〗、劉河間〖金代〗、李東恆〖金代〗、張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時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中國歷史十大猛將】
項羽〖秦〗、霍去病〖西漢〗、英布〖西漢〗、呂布〖三國〗、馬超〖三國〗、
冉閔〖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齊〗、史萬歲〖隋〗、楊再興〖南宋〗、李文忠〖明〗
【隋唐名將】
〖四猛〗羅世信.來忽爾.尚師徒.辛文禮、
〖八大錘〗李元霸.裴元慶.秦用.梁士泰、
〖十三傑〗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雄闊海、伍雲召、武天錫、羅成、楊林、魏文通、楊義臣、秦用、梁士泰、秦瓊+尉遲恭
【名將十哲】
田穰苴〖春秋〗、孫武〖春秋〗、吳起〖戰國〗、樂毅〖戰國〗、
白起〖戰國〗、張良〖漢初〗、韓信〖漢初〗、諸葛亮〖三國〗、
李靖〖唐初〗、李積〖唐初〗
【三山】
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盪山
【五嶺】
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五嶽】
〖中嶽〗河南嵩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南嶽〗湖南衡山、〖北嶽〗山西恆山
【五湖】
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四海】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蜀三關】
陽平關、江關、白水關
【義陽三關】
平靖關、黃峴關、武陽關
【古代內三關】
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
【古代外三關】
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
【北京三山】
萬壽山、玉泉山、香山
【福州三山】
屏山、烏山、九仙山
【盛京三陵】
福陵、昭陵、永陵
【盤山三勝】
松、泉、石
【晉祠三絕】
聖母殿、周柏、難老泉
【雁盪三絕】
靈峰、靈岩、大龍湫
【長江三峽】
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大寧河小三峽】
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
【西江小三峽】
大鼎峽、三榕峽、羚羊峽
【岷江小三峽】
平羌峽、背城峽、犁頭峽
【嘉陵江小三峽】
瀝鼻峽、溫塘峽、觀音峽
【四大名橋】
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園】
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
靈岩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
岳陽樓〖湖南嶽陽〗、黃鶴樓〖湖北武漢〗、
滕王閣〖江西南昌〗、大觀樓〖雲南昆明〗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縣〗、陶然亭〖北京先農壇〗、
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
景德鎮〖江西〗、佛山鎮〖廣東〗、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陝西西安〗、孔廟碑林〖山東曲阜〗、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門碑林〖台灣高雄〗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
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千尋塔〖雲南大理崇聖寺〗
【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崗石窟〖山西大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
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嶽麓書院〖湖南長沙〗、
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七大藏書樓】
文淵閣〖北京〗、文源閣〖北京〗、文津閣〖承德〗、
文溯閣〖沈陽〗、 文匯閣〖揚州〗、文淙閣〖鎮江〗、文瀾閣〖杭州〗
【九大名關】
山海關〖河北〗、居庸關〖北京〗、紫荊關〖河北〗、
娘子關〖山西〗、平型關〖山西〗、雁門關〖山西〗、
嘉峪關〖甘肅〗、武勝關〖河南〗、鎮南關(今名友誼關)〖廣西〗
【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
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
【西湖十景】
三潭印月、蘇堤春曉、平湖秋月、雙峰插雲、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麴院風荷、斷橋殘雪、南屏晚鍾、雷峰夕照
【碣石十景】
碣石觀海、天柱凌雲、山岩春曉、石洞秋風、西嶂排青、
東峰聳翠、龍蝠靈壑、風翥祥巒、霞輝窣堵、仙影滄浪
【台灣十二勝】
角板山、草山北投、新店、大溪、玉山、八卦山、
虎頭牌、獅頭山、太平山、大里簡、旗山、霧社
【巫山十二奇峰】
神女、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升、起雲、飛鳳、登龍、聖泉
【五行】
金、木、水、火、土
【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三皇】
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
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
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
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勾陳上宮天後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
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龍九子】
辟璽負碑、螭吻望守、蒲牢盤鍾、狴犴守拱、睚眥化刃、饕餮潛器、鮁夏匐階、狻猊伴鼓、椒圖銜環
【過去七佛】
釋迦牟尼佛、拘那含佛、毗舍婆佛、毗婆屍佛、屍棄佛、拘樓孫佛、迦葉佛
【八菩薩】
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
靈吉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羅漢】
布袋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沉思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 歡喜羅漢、降龍羅漢、郊遊羅漢、舉缽羅漢、開心羅漢、看門羅漢、騎象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坐鹿羅漢
【十八伽藍】
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
【二十八宿】
東官蒼龍:〖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官玄武:〖斗水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狳〗
西官白虎:〖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昂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南官朱雀:〖井水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十殿閻王】
[第一殿] 秦廣王、[第二殿] 楚江王、[第三殿] 宋帝王、[第四殿] 五官王、
[第五殿] 閻羅王、[第六殿] 卞城王、[第七殿] 泰山王、[第八殿] 都市王、
[第九殿] 平等王、[第十殿] 轉輪王
【二十四諸天】
大梵天王、帝釋尊天、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
密跡金剛、大自在天、散脂大將、大辯才天、大功德天、韋陀天神、
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宮天子、月官天子、
娑竭羅龍、閻摩羅王、緊那羅、紫微大帝、東岳大帝、雷神
【易經六十四卦】
乾為天、坤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訟、地水師、 水地比、
風天小畜、天澤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謙、雷地豫、
澤雷隨、山風蠱、地澤臨、風地觀、火雷噬嗑、山火賁、山地剝、地雷復、
天雷旡妄、山天大畜、山雷頤、澤風大過、坎為水、離為火、澤山咸、雷風恆、
天山遯、雷天大壯、火地晉、地火明夷、風火家人、火澤睽、水山蹇、雷水解、山澤損、風雷益、澤天夬、天風姤、澤地萃、地風升、澤水困、水風井、
澤火革、火風鼎、震為雷、艮為山、風山漸、雷澤歸妹、雷火豐、火山旅、
巽為風、兌為澤、風水渙、水澤節、風澤中孚、雷山小過、水火既濟、火水未濟
【十八層地獄】
[第一層]泥犁地獄、[第二層]刀山地獄、[第三層]沸沙地獄、
[第四層]沸屎地獄、[第五層]黑身地獄、[第六層]火車地獄、
[第七層]鑊湯地獄、[第八層]鐵床地獄、[第九層]蓋山地獄、
[第十層]寒冰地獄、[第十一層]剝皮地獄、[第十二層]畜生獄、
[第十三層]刀兵地獄、[第十四層]鐵磨地獄、[第十五層]冰地獄、
[第十六層]鐵冊地獄、[第十七層]蛆蟲地獄、[第十八層]烊銅地獄
【五臟】
心、肝、脾、肺、腎
【六腑】
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七情】
喜、怒、哀、樂、愛、惡、欲
【人體十二臟】
心、肝、脾、肺、腎、膻中、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
【消化系統七沖門】
唇:飛門、齒:戶門、會厭:吸門、胃:賁門、太倉下口:幽門、大腸及小腸:闌門、下極:魄門
【五常】
仁、義、禮、智、信
【五倫】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
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葯婆、穩婆
【九屬】
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穀】
稻、黍、稷、麥、豆
【五香】
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茴香
【四大著名淡水魚】
松江鱸魚、黃河鯉魚、松花江鮭魚、興凱湖白魚
【四大著名海產魚】
小黃魚、大黃魚、帶魚、墨魚
【上八珍】
狸唇、駝峰、猴頭、熊掌、燕窩、鳧脯、鹿筋、黃唇蛟
【中八珍】
魚翅、銀耳、鰣魚、廣肚、果子狸、哈什螞、魚唇、裙邊
【下八珍】
海參、龍須菜、大口蘑、川竹筍、赤鱗魚、干貝、蠣黃、烏魚蛋
【中國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
【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
【五毒】
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
【七曜】
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配葯七方】
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復方
【二十四節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節氣詩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浙江)、碧螺春(江蘇)、信陽毛尖(河南)、君山銀針(湖南)、
六安瓜片(安徽)、黃山毛峰(安徽)、祁門紅茶(安徽)、 都勻毛尖(貴州)、
鐵觀音(福建)、武夷岩茶(福建)
3.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戲、周易八卦陰陽五行、中國傳統服飾等。
1、中國結
中國不同的民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服飾。從漢族服飾看,中國漢服有商周時代的服飾,秦代的服飾 ,漢代的服飾,魏晉南北朝的服飾,隋唐五代的服飾 ,宋代傳統服飾 ,明朝傳統服飾 ,等之別。它們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環境下,人們對生活,對美的種種追求嚮往。
4.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主要特徵如下: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即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即高深莫測。
4、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榮。儒家、佛家、道家長期以來支配和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
傳統文化的分類舉例:
1、中國建築:亭閣牌坊、園林與佛寺、鍾樓廟宇、亭台樓閣、民宅、佛塔。
2、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3、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小說。
4、諸子百家:道家、法家、儒家、縱橫家、陰陽家、墨家。
5、動物植物:東北虎、金錢豹、丹頂鶴、中華草龜、大熊貓、中華鱘等;:蘭花、梅花、牡丹、荷花、菊花、月季等。
(4)中華傳統文化與科學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1、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增加對歷史的了解、對文化的了解,豐富知識面。
2、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
3、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國人數千年的思想和行為演變史,以史鑒今,可以提高思想深度和廣度。
4、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5、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區分與其它文明的標志,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傳統文化
5. 中華文化傳統知識有哪些
中華文化傳統知識有哪些
1;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儒家學說
古典儒學 兩漢經學 儒道釋的交會與融通
義理之學 考據之學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學 莊子哲學 早期道教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時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國佛教
教義教規 歷史源流 教下諸宗 教外別傳 禮儀制度 藏傳佛教
·詩歌詞曲
先秦詩 兩漢魏晉 南北朝詩 唐詩 宋詩 元明清詩
·文章駢賦
散文 駢文 辭賦
·章回小說
形成與演變 流派與名著 民族風格
·書法篆刻
先秦書法 秦漢書法 魏晉南北朝書法 隋唐書法 五代兩宋書法
元明書法 清代書法 書論與欣賞
篆刻
·中國繪畫
教化人倫——人物畫 山境水情——山水畫 花鳥精神——花鳥畫
玄妙之門——繪畫理論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飾雕塑 宗廟造像 石窟造像 寺廟造像 建築雕塑
工藝雕塑
·傳統音樂
民歌 樂器和器樂 舞蹈音樂 曲藝音樂 戲曲音樂 樂論、
樂志和樂律學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樂舞 秦代百戲 隋唐樂舞 宋代隊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戲曲
戲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戲 元雜劇 明清傳奇 清代地方戲 京劇 傳統戲曲理論
·史官史學
史官史家 史書體裁 歷史思想 史學理論
·漢字的形質
漢字的基本類型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漢語方言 漢語語音 漢語詞彙 漢語語法
·書簡典籍
古籍形態 古籍整理 古典書目
·教育科舉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舉制度
·中華武術
拳術 武術器械 對練 集體項目 攻防技術
·中華氣功
淵源探蹤 歷史發展 門類劃分 研究方法 理論基礎 要領簡述
應用價值 外氣研究
·棋藝博戲 圍棋 象棋
·兵家韜略
韜略的形成與發展 韜略的理論原則 國防韜略 治軍韜略
用兵韜略
·政治謀略
政治謀略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條件及其作用 政治謀略的類型
·刑名律令 淵源與發展
理論基礎 形式特徵 主要罪名及處罰 刑罰體系主要適用原則
·中醫中葯 基礎理論 臨床基本原理 針灸學 中葯學 養生學 名醫名案
·建築園林 構造與材料 色彩與布局 傳統居住建築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築
宮殿建築 禮制與祠祀建築 陵墓建築 佛教建築傳統園林建築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銅器 瓷器 漆器 金銀器 文房四寶
·衣冠服飾
起源與初步發展 周禮縉紳與漢官威儀 從魏晉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採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簡與明代的恢復漢俗 滿漢並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飲
鬥茶品茗 瓊漿美酒 玉盤珍饌
·中國民俗
鬼神 喪葬 婚姻 宗法 節日 禁忌 相術 風水
自己選吧!
2;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大特徵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自周秦以來除個別分裂割據時期外,在大部分時間內保持著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這一政治機構。因而,在中華傳統文化這一體系之中,既有源自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作為主體,也有多樣的少數民族文化作為補充,相得益彰。中華傳統市場早在數千年前就與異國文化開始了交流。漢唐時代,中國文化是相當開放的。在許多方面,中華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猶豫地吸收外來文化因素,並加以改造,不斷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從意識形態方面看,中國接受了從印度傳來的佛教,這是世界主要文明體系之間的最大規模的交流之一。從藝術方面看,中國大量吸收了沿絲綢之路傳來的異國音樂、舞蹈,並使之中國化。「胡琴」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稱所示,它原來是外來品。從飲食、服飾、民俗等方面看,中國所吸收的異國文化內容也十分驚人。與此同時,中國也將自己的文化向外輸出,如造紙等四大發明、絲綢與瓷器等工藝製作等,都對世界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傳統文花的許多精華,如中醫、氣功、武術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視。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比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課題之一,需要加以專門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將進一步擴大,具有悠久傳統的中華文化,必將以嶄新的資態邁進未來的世界文化體系之中。
6. 中國傳統文化包括那些內容
1、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3、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4、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拓展資料:
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
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
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中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7.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有哪些
1、簡介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農家、農民起義、鋤頭;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學。
2、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
2.道家(老子、莊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愛、非攻、舉賢、節儉)
4.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5.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6.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8.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
9.小說家( 吳承恩《西遊記》、羅貫中《三國演義》、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傳》)
10.兵家(孫臏《孫臏兵法》孫武《孫子兵法》思想:強調作戰前一定要做好准備)
11.醫家(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王冰、張從正、朱震亨、李時珍、張景岳)
3、琴棋書畫
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4、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
《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5、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6、中華詩詞
古詩、律詩、絕句、近體詩、無題詩、自度曲(詞)、傳統詩詞等。
7、中國戲劇
崑曲、湘劇、京劇、豫劇、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 | 京戲臉譜。
中國傳統文化之崑曲
8、中國建築
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故宮······
9、漢字漢語
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10、傳統中醫
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11、宗教哲學
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12、民間工藝
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13、中華武術
太極拳、詠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14、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15、民風民俗
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湯圓、餃子。 中國傳統文化
16、衣冠服飾
漢服(漢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滿族)、中山裝、其他少數民族服飾、木屐、綉花鞋、翹頭履。唐裝(漢族盤領袍)、維服(維吾爾族)、綉花鞋、虎頭鞋、偽唐裝(滿族馬褂)、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絲綢。 中國漢族傳統服飾 漢服
17、四大雅戲
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18、動物植物
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19、古玩器物
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台、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20、飲食廚藝
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湯圓、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21、傳說神話
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後羿射日、嫦娥奔月、誇父逐日、精衛填海、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22、神妖鬼怪
神仙、妖怪、鬼怪、幽靈、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孟婆、奈何橋···
23、傳統音樂
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中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杜亞雄先生則將中國傳統音樂分類如下: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斯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喜迎及巡禮樂、宴樂。
「戲曲」
戲曲「四大聲腔」
四聲腔,展輝煌,對戲曲,有影響;
崑山腔,經改良,藝術上,有開創。
弋陽腔,節奏強,加滾白,調高亢;
梆子腔,聲響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黃腔,二合一,稱二黃,和西皮;
西皮剛,二黃抑,後發展,成京劇。
聲腔中以崑山腔、弋陽腔、梆子腔、皮黃腔為典型。
24、中國對聯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關於中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
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至南北朝。在中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觴。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明夷》卦「上六」)《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系辭下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則各從其類也。」(
律偶,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種詩體又稱近體詩,正式形成於唐代,但其溯源,則始於魏晉。曹魏時,李登作《聲類》十卷,呂靜作《韻集》五卷,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諸聲。另外,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創始人。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8. 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有哪些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雲山)、君山銀針(湖南嶽陽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雲山)、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都勻毛尖(貴州都勻縣)、鐵觀音(福建安溪縣)、武夷岩茶(福建崇安縣)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四大名綉:蘇綉(蘇州)、湘綉(湖南)、蜀綉(四川)、廣綉(廣東)
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雲南昆明)
中國傳統文化制度
古代主要節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
社日:春分前後,祭祀祈禱農事。
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