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教學系統設計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哪些
一。教學系統設計也稱作教學設計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設計等。各類型教案的主要內容及其功能 1.新授課教案主要內容是提出新課的教學目標,把握傳授新知識的深度、廣度、重點、難點。其主要任務是完成新知識的傳授。 2.復習課教案主要內容是提出復習的范圍和要求。主要任務是幫助、引導學生鞏固掌握已有的知識,並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 3.實驗課教案主要內容是提出培養技能技巧的具體內容、要求。主要任務是完成教師的示範性操作、實驗原理的講解,指導學生獨立進行實驗,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學科實驗操作方法。 4.檢查課教案主要內容是提出檢查(即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具體目標和要求。主要任務是檢查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利於下階段制定針對性極強且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 5.詳細教案主要內容是課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具(包括學具)、教學過程(包括反饋檢測題等)、板書內容、補充教材、教材前後知識點的銜接、當今科技動態等,側重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其主要任務是:(1)教師完成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把握;(2)通過多年的備課、搜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不斷地補充同一問題的新知識、新進展,同時完成教師的知識更新和完善。 6.表格式教案這類教案多適用於有經驗的老教師。主要內容有課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具(包括學具)、教學程序(所有教具的操作順序、教學方法的具體操作過程,學法指導的具體操作過程)、板書設計,側重教法、學法的具體操作。主要任務是:(1)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引導學生學會應掌握的知識,並學會學習的方法(即學法);(2)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並且不斷更新、完善。 7.課堂實錄教案多採用優質課評選、公開課等。它是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的產物,是教師課堂具體實施教學過程的安排表或實錄。主要內容有:課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具(及學具)、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側重於教學過程的具體安排。其中導言、知識的過渡、重點的教法、難點的學法指導、教具的選擇和使用等將體現教師的教學特色、教改意識和教改的具體做法。主要任務是:(1)為各級領導、各類教師聽課、評課提供參考資料;(2)為教師互相學習、交流經驗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提供學習的材料。
2. 什麼是系統教學
教學系統(Instructional System)是教育系統的子系統,是指為了實現某種教學目的、由各教學要素有機結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學功能的整體。
3. 教學方法有哪些基本類型
教學方法的基本類型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參觀教學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
4. 教學系統的含義
教學系統是教育系統的子系統,是指為了實現某種教學目的、由各教學要素有機結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學功能的整體。
5. 教學系統設計是什麼
為達到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實現一定的教育、教學功能的各種教育、教學組織形式就是一個教育系統或教學系統。
例如,學校是一個教育系統,當它處於社會環境之中時,又是社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社會向學校教育提出所需人才的要求,提供教育資源(如教職員、教材、設備、設施等),輸送學生等,而學校系統則通過各類教育工作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學校系統是通過人才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或社會進步是否提出新要求的反饋信息來進行調整,以保持在社會系統中的動態穩定。
學是可以很隨意的發生,不一定是有預謀的。
教則是有目的的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導致學。
設計是為實現某一目的所進行的決策活動。設計注重的是規劃和組織。設計的本質在於決策、問題求解和創造。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師發現了某學生的期望和現在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然後他會給該學生提供一個很好膽激冊刻夭灸差熏倡抹的sultion(解決方案),幫助該學生能夠達到目標。
6. 教學系統設計的作品目錄
第1章 教學系統設計概論
1.1 教學系統設計概述
1.1.1 教學系統設計的含義
1.1.2 教學系統設計的由來和發展歷程
1.1.3 教學系統設計的特點
1.1.4 教學系統設計的意義
1.2 教學系統設計的學科性質和應用范圍
1.2.1 教學系統設計的學科性質
1.2.2 教學系統設計的應用范圍
1.2.3 教學系統設計的不同層次
1.3 教學系統設計的理論基礎
1.3.1 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
1.3.2 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1.3.3 系統方法與教學設計
1.3.4 傳播理論與教學設計
1.4.教學系統設計理論
1.4.1 國外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研究
1.4.2 國內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研究
1.5 教學系統設計的過程模式
1.5.1 教學設計模式的含義及功能
1.5.2 幾種主要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1.5.3 教學系統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
1.6 主導一主體教學設計
1.6.1 主導一主體教學設計的學與教理論基礎
1.6.2 主導一主體教學設計的過程模式
學習活動建議
自我評價
學習資源
第2章 教學目標分析
2.1 教學目標概述
2.1.1 教學目標的含義
2.1.2 教學目標的功能
2.1.3 教學目標分類理論
2.2 教學目標的分析與闡明
2.2.1 教學目標分析概述
2.2.2 教學目標分析的方法
2.2.3 教學目標闡明的方法
2.2.4 教學目標分析與編寫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3 教學目標設計案例分析
2.3.1 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編寫案例
2.3.2 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編寫案例
2.3.3 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編寫案例
學習活動建議
自我評價
學習資源
第3章 學習者特徵分析
3.1 學習者起點能力分析
3.1.1 學習者的認知能力特徵分析
3.1.2 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分析
3.1.3 學習者特定的知識和能力基礎特徵分析
3.2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風格分析
3.2.1 學習者的學習態度
3.2.2 學習動機分析
3.2.3 學習風格分析
3.3 成人學習者的特點
3.4 網路環境下的學習者特徵分析
3.4.1 學習者一般特徵分析
3.4.2 網路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起始能力分析
3.4.3 學習風格特徵及其與網路學習環境的適應性
3.5 學習者特徵分析實例
學習活動建議
自我評價
學習資源
第4章 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
4.1 相關概念
4.1.1 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
4.1.2 三個概念的聯系與區別
4.2 典型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和策略
4.2.1 接受學習模式與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4.2.2 五環節教學模式」
4.2.3 九段教學策略
4.2.4 掌握學習模式,
4.2.5 情境一陶冶教學策略
4.2.6 示範一模仿教學策略一
4.3 典型的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與策略
4.3.1 發現學習模式「
4.3.2支架式教學策略
4.3.3 拋錨式教學策略
4.3.4 隨機進入教學策略
4.3.5 啟發式教學策略
4.3.6 自我反饋教學策略
4.3.7 基於Internet的探究式學習策略
4.4 典型的協作學習策略
4.4.1 協作學習的概念
4.4.2 常用的協作學習策略
4.4.3 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
4.5 研究性學習設計
4.5.1 研究性學習的含義及特點
4.5.2 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步驟
4.5.3 研究性學習的相關案例
4.6 教學活動設計
4.6.1 教學活動設計的內容和方法
4.6.2 教學活動設計的注意事項
4.7 教學模式與策略選擇和設計的案例分析
4.7.1 語文學科的設計實例——恐龍的滅絕
4.7.2 數學學科的設計實例——購物
4.7.3 英語學科的設計實例——Travel
4.7.4 其他學科設計實例——野生動植物資源與自然保護區
學習活動建議
自我評價
學習資源
第5章 學習環境設計
5.1 學習環境概述
5.1.1 關於學習環境的不同觀點
5.1.2 本書對學習環境的理解
5.2 物理學習環境設計
5.2.1 物理學習環境設計對學習的影響
5.2.2 物理學習環境設計的相關研究
5.3 教學媒體的選擇與設計
5.3.1 教學媒體概述
5.3.2 課堂教學中常用教學媒體的特性
5.3.3 教學媒體選擇的依據和方法
5.3.4 教學媒體選擇的程序
5.4 學習資源和工具的選擇、設計與開發
5.4.1 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5.4.2認知工具的選擇與提供
5.5.3 際學習環境設計
5.5.1 人際環境設計概述
5.5.2 課堂氛圍營造策略設計
5.5.3 交往動機激發策略設計
5.5.4 課堂問題行為調控策略設計
5.6 學習環境設計實例分析
5.6.1 課堂多種媒體組合的學習環境設計實例——圓的認識
5.6.2 基於Internet的學習環境設計實例——《物種起源》導言
學習活動建議
自我評價
學習資源
第6章 教學系統設計結果的評價
6.1 教學系統設計結果評價概述
6.1.1 教學評價概述
6.1.2 教學系統設計結果評價的內容
6.2 教學效果的評價
6.2.1 教學效果評價的內容和指標
6.2.2 教學效果的形成性評價設計
6.2.3 教學評價的新發展
6.3 教學系統設計方案和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評價
6.3.1 教學系統設計方案的評價
6.3.2 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評價
6.4 教學系統設計結果的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
6.4.1 教學系統設計結果的形成性評價
6.4.2 教學系統設計結果的總結性評價
6.5 教學系統設計評價案例
6.5.1 「連續退位的筆算減法」教學設計評價方案
6.5.2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方案的評價
學習活動建議
自我評價
學習資源
第7章 教學系統設計應用案例分析
7.1 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案例分析
7.1.1 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概述
7.1.2 多媒體教學課件腳本設計案例分析
7.2 網路課程設計案例分析
7.2.1 網路課程概述
7.2.2 《有機化學》網路課程設計案例概述
7.3 課堂教學案例設計分析
7.3.1 語文教學設計案例——小學語文「ai、ei、ui」的設計
7.3.2 數學教學設計案例——小學數學「網上購書」的設計
7.3.3 英語教學設計案例——小學英語「What』syourfavoritefruit?」的設計
7.4.培訓系統設計案例分析
7.4.1 師資培訓方案設計案例——某市教育局教師教育信息化網路培訓方案
7.4.2 企業培訓方案設計案例——某企業e—Learning設計方案
學習活動建議
自我評價
學習資源
第8章 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
8.1 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新發展
8.1.1 BlendedLearning與主導一主體教學設計
8.1.2 活動設計理論
8.1.3 混沌理論與教學設計
8.1.4 關系論教學設計
8.1.5 宏觀教學設計論
8.2 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新趨勢
8.2.1 教學系統設計自動化
8.2.2 從教學系統設計到績效技術
8.2.3 學科教學系統設計
8.2.4 信息化教學系統設計
學習活動建議
自我評價
學習資源
術語名詞中英文對應
參考文獻
7.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知識點匯總整理
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科目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也是我們在做題的時候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而且對於大家來說,教學原則這部分的知識點比較多,教學原則一共分為八條,個別原則比較相似,同學們在做題的時候非常容易混淆。例如「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與「直觀性教學原則」,好多同學經常搞不清楚。所以我們想要保證在考試的過程中不出現錯誤,就必須對知識點的相關內容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做題的時候需要去揣測出題人命題的思路。考試的時候這部分知識點的出題方式是主客觀題都有,所以我們是全題型備考。客觀題的出題角度有的時候給我們相應的例子或者俗語,問我們體現的是哪條原則。主觀題的角度就是給大家相應的材料,問我們材料中教師的做法遵循了或者違背了哪條原則。無論哪種出題角度,我們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下面我將對「教學原則」這部分內容進行詳細的說明。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這一原則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註:這條原則主要依據的是傳授知識和培養品德相統一的規律制定的,出例子型的單選題的時候出題人踩得角度一般是出一些名人的事跡例如:岳飛、居里夫人。例如:教師講解了居里夫人發現鐳的事跡,啟發學生向居里夫人學習勇於探索的精神,體現的就是這條原則。
2.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
註:這條原則強調教師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講與練、學與用的關系,使學生掌握比較全面的科學知識,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與技巧。例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趙括紙上談兵等。
3.直觀性教學原則
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
註:標本屬於實物直觀,地理老師講地球拿地球儀就屬於模象直觀,但是如果地理老師講地球儀拿地球儀就屬於實物直觀。誇美紐斯在《世界圖解》中將直觀性教學原則奉為金科玉律。烏申斯基指出「一般來說,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體現的也是直觀性原則。它和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區別就是看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個概念,生活中有這個概念,但是具體概念脫離實物,老師拿實物、模象、語言進行講解屬於直觀性教學原則。但是如果生活中沒有這個概念,老師藉助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就屬於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4.啟發性教學原則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
註:考試時經常出現的俗語有:「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君子之教,喻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等等。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
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循序漸進的「序」,包括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生理節律的發展之順序、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和認識活動本身的順序,是這四種順序的有機結合。
註:考試時經常出現的俗語有:「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盈科而後進」等等。
6.鞏固性教學原則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准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
註:鞏固性教學原則是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的規律制定的。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烏申斯基說:「復習是學習之母」體現的就是這條原則。
7.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
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
註:量力性教學原則量的是學生的力,依據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制定的。明清時期的教育學家王守仁的「隨人分限所及」體現的就是這條原則。
8.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註:常考的出題點有「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朱熹評價孔子「夫子施教各因其才,大有大成小有小成」等等。
雖然這個知識點內容比較多比較難,但是在考試的過程中,出題人設置的題目考的都是最基本的。這部分在近幾年出題的過程中,經常考查例子型單選題。所以大家在復習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注意基礎的定義。
8. 教育技術學內容知識體系有哪些
尹俊華先生提出,「教育技術學的內容框架可以概括為下列幾個方面:①基本概念、定義、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②教育技術和教育技術學的發展史;⑧媒體傳播教學的理論與技術;④個別化教學的理論與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術);⑤教育系統設計的理論與技術;⑥教育技術的管理(包括計算機管理教學在內);⑦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⑧教學傳播新技術、新方法。」並進一步引用了英國開放大學霍克里奇(D.Hawkridge)教授的教育技術學的基礎內容及相關知識結構圖來加以說明
9. 教學系統設計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加涅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 加涅(1965,1985)提出了一個關於知識與技能的描述性理論,認為學校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可以分為五種類型: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他又進一步根據其學習的信息加工理論提出了一個關於教學策略的描述性理論。由此觀點出發,他根據學習過程中包含有多個內部心理加工環節,從而推斷出相應教學過程應由九個教學事件構成:引起注意、告訴學習者目標、刺激對先前學習的回憶、呈現刺激材料、提供學習指導、誘導學習表現(行為)、提供反饋、評價表現、促進記憶和遷移。加涅特別指出,以上九個教學事件的展開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邏輯的順序,但也並非機械刻板、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並非在每一堂課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學事件。加涅在分析學習的條件時,根據實驗研究和經驗概括,詳盡地區分了不同學習結果對不同教學事件的要求。這就是加涅的規定性教學理論。
2.瑞奇魯斯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框架及其細化理論 瑞奇魯斯(1983)把教學理論的變數分為教學條件、教學策略和教學結果,並進一步把教學策略變數細分為教學組織策略、教學管理策略和教學傳輸策略。他還就教學內容的宏觀組織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理論,這就是教學的細化理論(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簡稱ET)。他認為這種理論綜合了布魯納的螺旋式課程序列、奧蘇貝爾的逐漸分化課程序列、加涅的分層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徑序列,是一種通用的課程序列化的理論。 瑞奇魯斯等人的細化理論(ET)和梅瑞爾(1983)的成分顯示理論(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簡稱CDT)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
3.梅瑞爾的成分顯示理論(CDT) 梅瑞爾的CDT理論主要是認知領域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對教學策略進行了較詳盡的規定。他首先提出了一個有關知識的描述性理論,認為知識由行為水平和內容類型構成了兩維分類。梅瑞爾還提出了一個有關教學策略的描述性理論,認為策略有基本呈現形式(PPF)、輔助呈現形式(SPF)和呈現之間的聯系(IDR)。基本呈現形式由講解通則、講解事例(例子)、探索通則(回憶)、探索事例(實踐)構成。輔助呈現形式(SPF)由附加的促進學習的信息構成,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記憶術和反饋;呈現之間的聯系(IDR)則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對序列、各種例子的分類序列和例子難度的范圍。對於每一個行為-內容類別,CDT都規定了PPF、SPF、IDR之間的組合,這些組合就構成了最有效的教學策略。
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是對90年代以前教學系統設計的一個總結,真正把教學系統設計的重點從教學系統設計過程模式轉移到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和教學模式上來,著眼於具體教學問題,對設計教學策略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他們首先總結並綜合運用了加涅(1965,1985)、布魯姆(1956)和安德森(1985)有關學習結果的理論。認為學習結果包括:陳述性知識、概念、規則(關系型規則、程序型規則)、問題解決、認知策略、態度和心因動作技能。同時,他們借鑒了瑞奇魯斯(1983)有關教學策略的分類框架,把教學策略分為教學組織策略、教學管理策略和教學傳輸策略。然後,對加涅的一般教學策略模型進行了擴展。在此基礎上,史密斯和雷根提出了自己的教學事件理論,認為一般教學過程包括以下15個教學事件,並由此對各種不同的學習結果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這就形成一個與加涅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相類似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框架
5、何克抗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
初步建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理論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主導一主體」教學設計模式。第一,注重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研究。第二,構建了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體系,使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和方法能夠更加深刻和貼切地反映社會轉型與技術進步所提出的實際需求。由於教學系統設計以多學科理論為基礎,與技術發展息息相關,因此,相關學科理論和技術的每一發展和變化必然對教學系統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多媒體、超媒體、人工智慧、網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所具有的多種特性適合於實現建構主義理論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同時由於建構主義主張的以學為中心、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精神的思想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及社會發展對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使建構主義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第三,提出了「主導一主體」教學設計理論。「主導一主體」教學系統設計模式是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這兩種教學系統設計相結合的產物。該模式在深入分析了以教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模式各自的優缺點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教育實際和社會對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將兩種模式取長補短,提出了在教學中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型學習環境的「雙主」教學系統設計思想,初步建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設計理論體系。
第四,注重將教學系統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6、戴爾的經驗之塔
戴爾將人們獲得的經驗分為三大類--做的經驗,觀察的經驗和抽象的經驗,並將獲得這三類經驗的方法分為十種.
"經驗之塔"理論要點
塔的底層的經驗
該經驗是直接,具體的,學習時最容易理解,也便於記憶.塔的頂層經驗最抽象,易獲得概念,便於應用.
學習方法
教育應從具體經驗入手,逐步過渡到抽象,這是較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經驗
教育不能止於直接經驗,不能過於具體化,而必須上升到理論,發展思維,形成概念.
替代經驗
位於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經驗,它能沖破時空的限制,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且易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形成科學的抽象
在學校中,應用各種教育媒體,以使教育更為具體,從而形成科學的抽象
7.結構主義心理學派 ——皮亞傑
主要觀點:
a)同化(assimilation),順應(accommodation),平衡(balance)是他提出的三個基本概念:
同化:個體感受刺激時,將它們納入到原有認知結構中的過程;
順應:有機體調節自己內部結構以適應特定刺激情境的過程;
平衡:個體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使認知發展從一個平衡狀態向另一個較高的平衡狀態過度的過程.
b)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再組織,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體的認知結構),客體的刺激只有被主體同化於認知結構中,才能引起對刺激的行
為反應.
c)學習從屬於發展(只有當兒童達到一定的認知發展階段時,他們才能通過心理運演來推斷)
d)學習是一種能動的建構
10.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系統設計和教學設計是一個概念么
教學系統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Design,簡稱ISD),也稱作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簡稱ISD)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具體而言,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