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年級數學蘇教版下冊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的課件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第4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進一步感知100以內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4.情感目標:激活學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
多」的主觀需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它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估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等多種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教學難點
數感的培養
教學准備
多媒體
『貳』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家」的含義,萌發熱愛家園、保護地球的情感!
2、結合自己所了解的動物的「生活地區和活動范圍」等知識經驗,運用一定的形容詞進行詩句的創編,發展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准備:
鋼琴曲磁帶、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極、天空、花園等背景圖、小動物貼圖、水彩筆、詩歌欣賞用圖片、小精靈兒童網站有動物或背景和空白的圖畫紙、教師創編詩句的圖片。
『叄』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求原來有多少的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49~5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2.使學生能在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並切實解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在書面解決實際問題時,養成標注單位的習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探究
1.激趣導入:我們的好朋友一年級的小朵朵可急壞了,她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去幫幫她。
2.分析問題
(1)出示例題中第一個信息: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信息?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引導至少要23個)追問:有沒有可能是20個、15個?為什麼?在出示「還剩5個」和問題,完成的讀一讀。
(2)解釋「原來」是什麼意思(動畫演示把23個桃還給樹上)?原來樹上的桃分成了幾個部分?怎樣求原來的桃?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引導學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來)
3.解決問題
(1)指名列式計算,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3+5=28,讓學生回答23表示什麼?(生:23表示小猴采了23個桃子)貼出板書:已摘的,5表示什麼?貼出板書:剩下的,28表示什麼?貼出板書:原有的,師追問:為什麼用加法?(引導學生說出:要求原有的桃就要把已摘的桃和剩下的桃合起來)。
(2)介紹些單位名稱:多媒體出示算式,找找和黑板上的有什麼不同,生發現多了一個「個」,介紹「個」是單位名稱,引導學生在條件和問題中找一找,板書。說明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算式的後面都要加上合適的單位。
(3)介紹答:問題是什麼?怎麼回答,說明把問題中不知道的多少變成算出的得數就行了。
二、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創設情境1——智慧樂園拼圖中的問題。(出示課件)說說已知條件是什麼?猜猜毛毛蟲老師會提個什麼問題?(生自己提問)然後獨立解答。學生完成後說說你是怎樣列式計算的?為什麼這樣做?(引導說出一共的拼板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已經拼好的,另一個部分是還有的,把兩個部分合起來求出一共有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貼出板書(數量關系)提醒最後檢查一下單位,並口答。
(2)創設情境2——開心樂園中的問題。(出示課件)農場里正在收白菜呢,一起讀一讀已知條件和問題。通過江明明和小朵朵設計兩個不同的答案進行判斷,並說說為什麼,使學生明確要求原來有多少,我們不能從一共的數里去減,應該反過來思考,把已經收的和沒有收的加起來求出一共的50棵。
2.小結
提問:剛才我們解決了三道題,都用什麼方法?為什麼?(引導:都要求原來一共的數)師引導:像已摘的、已拼的、已收的這些我們可以說成是去掉數,還剩的還有的這些我們可以說成是剩下數,用去掉數+剩下數就等於原來一共的數(出示板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出示板貼)
3.鞏固提高
(1)對比練習。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中的(1),師讀題,再讓學生讀一讀,然後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為什麼?再出示(2),師讀題,說說怎樣列式計算。比較:都是求現在有多少,為什麼上面一題用加法,而下面一題卻用減法。(引導學生說的第一題要求現在有多少是一共的意思,第二題求現在又多少是現在剩下多少的意思。)說明兩道題差不多,但是方法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動腦經思考。
(2)隱藏條件練習。情境創設小朵朵編題目:______,已經吃了4個,媽媽買了多少個蘋果?根據板書對照已知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數,還少了什麼數?在圖中找出隱藏條件,然後讀一讀,列式計算並口答。(引導把去掉數和剩下數加起來等於一共數)
(3)自己編題。
A、課件出示:樹上飛走了10隻小鳥,________,樹上原來有幾只?根據板貼分別找一找有了什麼數?還少了什麼數?然後出示兩個條件:還剩10隻和又飛走了10隻,讓學生選擇並說說理由,然後列式計算。
B、____________,書架上還剩10本,原來有多少本書?自己輕聲讀一讀,說說已知什麼?還少了一個什麼數?學生討論,添加一個條件,根據學生添加的條件列式計算。
三、回顧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了什麼?(求原來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師:怎樣求這類題?(引導把原來或一共的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去掉數,另一部分是剩下數,要求原來數或者一共的數就要把去掉數和剩下數加起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忘記加上單位名稱並口答等)
教後反思: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實際上就是「求被減數」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它是求剩餘實際問題的逆思考,實質上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的求和問題,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充分理解這類題的數量關系,並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培養他們的數學思想。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得知識的巨大的推動力。本課的例題是小猴摘桃的情境,而練習題中多半是生活中的情境,教材本身就已經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並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但是為了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的興趣,我深入去了解他們,發現他們最喜歡的是一年級的小朵朵和毛毛蟲老師,於是,我就以這個為主線,通過小朵朵遇到難題,毛毛蟲老師帶他們去課外找一找,小朵朵學會了知識用一用等情境,讓學生始終處於故事情節之中,因此,學生從課的一開始到結束,始終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
2.自主探究,培養意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兒童的天性,這是探究活動的原動力。教學例題時,我讓學生猜一猜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桃子,設置疑問:「有沒有可能是20個、15個」,幫助小朵朵解釋「原來」的意思,動畫演示把摘下的桃還到樹上等,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探究意識,接下來,學生對如何求原來數進行了討論,通過交流,感悟用已摘的數加剩下的數就能求出原來的數。在說說算式中每個數的意思的時候,通過交流為什麼用加法算,使學生在相互啟發和獨立思考的過程中,一進步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後面的練習中,我更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他們自主讀題、提問題、提條件等,逐步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3.分層練習,提升思維。
快樂課堂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精心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層次性練習,讓每個學生當堂練習,檢測學習的成效。杜絕一刀切的機械練習,在多樣、多層次的練習中鞏固知識與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經驗感受。因此本課的練習形式多樣,有獨立解答、判斷對錯、選擇條件、自己獨立填條件等,從各個練習角度激發學生的思維。練習內容分三個層次:基本練習、對比練習、補充條件練習。這些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自我對話與交流的過程中,思維不斷得到提升,內心不斷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本節課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解決此類實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孩子們的興趣較高,但有一小部分性格內向,膽子較小的孩子被我忽略,沒有來得及當場糾錯,對於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解題思路還要進一步培養。另外,學生對數量關系不是很理解,如在選擇條件的時候,很多學生雖然經過了分析,但仍然選錯,在以後的課堂中,我會繼續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盡量多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均衡發展。
『肆』 蘇教版一年級下數學 期中考試到第幾單元
數學的其中考試會考到第三單元。
蘇教版一年級的數學還是比較簡單的,因此期中考試考的內容是會考到第三個單元的,但是具體還得看學校的安排,因為不同的學校安排的考試內容也會不一樣。
不管需要考到第三還是第四單元,只要讓孩子好好復習,好好准備考試就可以了,一年級的數學可以家長多輔導一下孩子。
『伍』 一年級數學下冊蘇教版《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課件
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二冊第49~50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2.利用學生已有用減法解決求一個加數的實際問題的逆思考經驗來理解用加數求被減數的道理,從而更全面的理解加法的含義;
3.能在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並能切實解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4.在書面解決實際問題時,養成標注單位名稱和口答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重點難點:藉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經驗解決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游戲,情境引入
1 師生談話: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禮物,你們想要嗎?
生:想要 !
師:開動你的小腦筋回答對了老師的問題,你就能得到這些禮物。
2 師生活動(准備9塊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師:下面老師要請小朋友在這個盒子里抓禮物。
生抓出幾塊橡皮,師告訴學生盒子還剩幾塊橡皮,(根據學生抓的數量來告知還剩的數量)師:你知道盒子里原來有多少橡皮嗎?
生:9塊 。
師追問:你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剛才小朋友抓出來了?塊,老師又告訴我們盒子里還剩?塊。把兩部分加起來就是原來盒子里的橡皮了。
3 師邊小結邊演示:要求原來有多少塊橡皮,就要把抓出來的和剩下的兩部分合起來。【板書:抓出的+剩下的=原來的】我們一起數數原來是不是9塊。師生齊數:你答對了,這個小禮物就送給你了。
4 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類實際問題。【板書: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個游戲,學生在玩中學,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准備。]
二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課件出示情境)
1 猜一猜
猴媽媽和小猴來到山下采桃子,不一會已經采了23個(出現情境圖中的一部分,其中樹上還剩的5個桃不出現,板書:已經采了23個)。請你猜一猜,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桃?為什麼?小組討論交流。
重點討論兩種情況:如果樹上的桃采完了,那麼原來是23個;如果樹上的桃還有剩餘的,那麼原來的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於23個。
[設計意圖:先出示圖的一部分,讓學生展開想像,猜一猜樹上原來的桃的個數,為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作了鋪墊。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 說一說,算一算
(1)(出示情境圖中還剩的5個桃)提問:小猴沒有采完桃子,樹上還剩幾個桃?(板書:樹上還剩5個)
題目要求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板書: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
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該怎麼算?為什麼這樣算?小組討論交流。
(2)討論後小結:樹上原來的桃的個數是總數,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採下的23個,另一部分是還剩的5個。求原來有多少個桃,就要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3)列式計算。怎樣列式?(板書:23+5=28 或5+23=28)
追問:23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28呢?
23+5=28(個)又表示什麼?(引導學生說題中的數量關系,也就是採下的個數加剩下的個數等於原來的個數)【板書:採下的+剩下的=原來的】
3、談話: 從現在起,解決實際問題時,為了清楚的表示計算結果,我們要在得數後面寫上單位名稱.並用括弧括起來.通常桃子我們都說成是一個一個的,所以桃子的單位名稱是」個」 【在28後板書(個)】
4、指導口答,談話 : 解決實際問題,在列式計算後,要口頭回答題目中的問題.題目問: 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子? 誰會回答?(先請一生回答,再集體回答)
三、 實際應用
談話: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求原來有多少,只要把採下的和剩下的這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 光碟播放,「想想做做1」
談話: 星期天早上,愛動腦筋的明明和芳芳,玩起了拼圖游戲,看了這幅圖你能說出題目中告訴我們什麼?你是怎樣找到的。
提問: 現在芳芳向我們提了個什麼問題,(集體回答)你會列式計算嗎?
學生各自列式計算,指名在班內說算式,共同訂正。
提問:這道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生答)你能口頭回答題目中的問題嗎?(生答)
2、 光碟播放,「想想做做2」
談話: 明明和芳芳是個好學的孩子,所以星期天老師要帶她們去兒童樂園玩,現在請小朋友自己看圖,先請一生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指名在班內說算式,共同訂正。指名口答。
3、 光碟播放,「想想做做3」
談話:星期天對明明來說真的是太幸福了,看,媽媽又幫他買了很多蘋果。
現在請小朋友自己看圖,先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計算
先請一生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指名在班內說算式,共同訂正。指名口答。
4、 光碟播放,「想想做做4」
談話:明明和芳芳不僅好學,還很勤勞的呢,他們又來到了花園澆花,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你們能自己看圖完成這道題嗎?(生獨立列式)
指名在班內說算式,共同訂正。指名口答。
5、(小結)提問:剛才我們解決的這四道問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指出:這幾個問題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兩個部分合起來,求出原來或一共有多少。
生舉例
四 拓展訓練
剛才小朋友們學得真不錯,你們想不想接受更難的挑戰?好,讓我們一起去「勇闖智慧島」。比比看,誰最會動腦筋!
1、先填一填,再列出算式。
(1)樹上飛走了24隻小鳥, ,樹上原來有幾只?
師:你想怎麼填?為什麼?(要求樹上原來有幾只鳥,要把飛走的和剩下的合起來)
生:還剩5隻。算式:24+5=29(只)
(2) ,圖書館還剩33本書,原來有多少本書?
師:你想怎麼填?為什麼?
生:借走6本書,算式:33+6=39(本)
[設計意圖:這一拓展練習,對學生來說,有點難度, 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教學時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五 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總結:我們學習了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就是要把已經用去的和還剩的合起來,我們用加法來計算。
(延伸)談話:向剛才解決的這些問題,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嗎?能自己編一個這樣的問題嗎?
評析:教學例題時,我注意藉助插圖,讓學生展開想像,猜猜樹上原來桃的個數,並教給學生用手勢來表示「部分」與「整體」,使學生理解原來的桃是由已採的和還剩的兩部分合並起來的,將語言和手勢配合幫助學生獲得表象,並讓學生多說「哪些信息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哪些信息是我們不知道的,要求的是什麼?」「並要求學生把了解的信息和提出的問題完整地敘述。由於這類問題敘述時是逆學生思維的,所以學生在初次敘述時往往會出問題,於是老師組織學生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辨析中,學生更明確這類問題的特徵從而突破了難點,讓學生逐步理解問題、解決問題。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尋找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說說想法,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想一想」、「為什麼」的問題貫穿始終,這樣做,不僅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而且能引導他們有條理地敘述思考過程,簡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觀點。但從課堂情況看,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比較欠缺,還有待於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陸』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詳案)
十幾減9
1—2、15—2、18—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從實際情境里理解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並能夠正確計算十幾減9。
2、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演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 使學生在獨立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正確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從實際情境里理解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
教具准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2分鍾口算:
9+7= 9+4= 9+8= 9+5=
9+1= 9+3= 9+6= 9+2=
9+0= 9+1= 3+9= 5+9=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公園里正在舉行數學游園會。小朋友們想參加嗎?我們出發吧!
師:但是必須要小朋友們合作完成一組口算題,就能參加了游園會了。
(二)復習鋪墊
各小組長組織本組學生進行口算練習。(一生一練,其餘學生用手勢反饋)
9+7= 9+4= 9+8= 9+5=
9+( )=11 9+( )=12 9+( )=15 9+( )=18
師:祝賀你們用智慧贏得參加游園會的機會。好,我們快點出發吧!
(三)加強操作,理解算理,形成演算法。
1、創設情境,引出例題。(出示掛圖)
(課件)猴老闆喊:賣桃子啦!賣桃子啦!又香又甜的桃子。快來買呀!
師:你知道了什麼?(生答:小猴在賣桃,我還知道猴子的前面有13個桃子。)
(課件)小兔走來,說:猴先生,我買9個。
師:一共13個桃子,小兔買了9個,還剩多少個?該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然後交流。
師:我們也來當一回售貨員。從13個桃子里賣出9個,可以怎麼拿?
2、加強操作、理解算理。
(1) 學生獨立操作,邊操作邊說。
(2) 組內交流。
(3) 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演示拿桃子的過程,並出示相應的計算過程,
……
師: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算出13 – 9 = 4。想表揚一下自己嗎?(生自我表揚)前面有間聰明屋正等著你們這群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呢!
(四)自選演算法,交流體會
(課件出示聰明屋裡的題目)「試一試」:12 – 9 =( ) 16 – 9 = ( )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做。能算的小朋友嘗試做,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藉助小棒擺擺,再算。做好後,任選一題跟好朋友交流演算法。接著班內交流。(自己喜歡什麼方法做就用什麼方法做。)
師:做這類題目有很多種方法。做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小朋友,願意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本領去接受智慧宮的挑戰嗎?
(五) 鞏固與拓寬
1、「想想做做」的第2題。
學生任選一題:(1)自己說說圖意;(2)想想怎麼做;(3)學生獨立做;(4)反饋。
2、「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計算;(2)反饋;(3)有什麼發現?
3、分組游戲:
(1)鑽山洞(2)螞蟻找窩
學生自由編組做自己喜歡的游戲。(教師在尊重學生的意願的前提下作適當的協調),然後展示與評價各組活動結果。
4、做「想想做做」的第5題。
(1) 學生有手勢表示得數。
(2) 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回答:這些題目都是十幾減9。(揭示並板書課題:十幾減9)
這些題目等於號後面的數正好是2、3、4……9、10。
等於號後面的數都多1。……
師:你們的發現太棒了!希望你們以後有更多更精彩的發現。
(六)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獲?
板書設計:
十幾減9
方法一:一個一個地減.
13-9=4 方法二:先減去3,再減去6.
方法三: 9加(4)等於13.
教學設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課始用「舉行數學游園會」的形式,自然地營造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樂中學,學中樂。同時,「舉行數學游園會」這一形式串聯全課,使全課有渾然一體的整體感。
練習一(1)
2—2、16—2、19—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力求能正確地算出得數。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為繼續學習十幾減8、7打好基礎。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演算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熟練十幾減9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准備:
習題中的情境圖。
教學過程:
2分鍾口算:
9+7= 9+4= 9+8= 9+5=
13-9= 14-9= 15-9= 17-9=
12-9= 16-9= 18-9= 11-9=
(一)學生操作
學生用自己喜愛的學具擺一擺「9加幾」並與同桌說一說。
師:誰來說說「9加幾」的加法怎樣算。
(二)創設情境
1、完成第1題
(1)師:天氣晴朗了,小朋友也出來踢足球了,你能看出一共有多少只足球嗎?
你還知道什麼?(指名學生說說)
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對,還剩多少個?(指名學生說說)
怎麼列式?(指名學生說說)
教師板書:14-9=( )
師:誰來說說是怎樣算的?
(2)右題同上
2、完成第2題
(1)指名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
(2)匯報交流。
(3)你是怎麼又快又對的計算的?
3、完成第3題
(1)介紹游戲「跳樹樁」規則。
(2)同桌間合作口算。
(3)抽幾道題讓學生說說計算的思路。
(4)反復進行卡片口算。
4、完成第4題
(1)要求學生2分鍾內獨立完成。
(2)匯報交流。
(三)總結全課
今天,你有什麼收獲?
六、板書設計:
練習一
各習題
七、教學後記:
教學活動中,操作與思維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導,思維是關鍵。通過「拿一拿」、「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交流。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領悟算理,「創造」出多種計算方法。
練習一(2)
3—2、17—2、20—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力求能正確地算出得數。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為繼續學習十幾減8、7打好基礎。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演算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熟練十幾減9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准備:
習題中的情境圖。
教學過程:
2分鍾口算:
9+7= 9+4= 9+8= 9+5=
13-9= 14-9= 15-9= 17-9=
12-9= 16-9= 18-9= 11-9=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做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完成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指名板演。
(2)匯報交流。
(3)你是怎麼又快又對的計算的?
(4)說一說計算順序。
2、完成第6題
(1)游戲:小青蛙過河。讓學生看圖說說題意。
(2)指導書寫格式。
(3)由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4)在全班交流答案。
3、完成第7題。
(1)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2)集體交流時說說題目所表示的意思。
(3)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指名學生說說)
(4)怎麼列式?(指名學生說說)
(5)誰來說說是怎樣算的?
4、完成第8題。
第(1)題,教師指導看圖理解題目意思,然後讓學生完成在書上,再集體讀一讀。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
(三)總結評價,
『柒』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課件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0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估計意識和合情推理能力。
3、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與同學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具准備:小豬、小猴、小貓圖片。星星等。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比一比,找生長點。
師:小朋友們,你們和同桌比過高矮嗎?
下面我們來和同桌比高矮,說說你比同桌怎樣?同桌比你怎樣?生答。
如果,老師和你比,結果怎樣?
過渡:比高矮,兩個人比較近的可以說高一些、矮一些,兩個人差得遠 可以說高得多,矮得多。比高矮,小朋友們都會,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呢?
一、復習,在○里填>、 < 、 =
45○48 98○39 47○75 100○90
過渡:比較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除了用>、<、=表示,還可以用語言來描述,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呈現問題情境。新年快到了,小動物們正忙著做星星來打扮它們的家呢!(多媒體出示畫面:三個小動物圍坐桌前,每個動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動物呢?(小猴、小豬、小貓)在黑板上貼出三個小動物的頭像。
談話:這是小豬做的星星,它做了10個。(在黑板上貼出星星並標上「10個」)
師提問:小猴做了兒個呢?提示可以先和小豬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幾個。(板書學生猜的個數如11、12、13等)小貓做了幾個呢?用剛才的方法猜猜看。(板書學生猜的個數如30、35、40等)
3.初步體會「多一些、多得多」。 啟發:看來,小猴、小貓都比小豬做的多。同樣都比小豬做的多,為什麼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幾個,而小貓卻做了三十幾個、四十幾個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匯報交流。
歸納:小猴只比小豬做的多了一點點兒,小貓比小豬做的多了很多。我們可以說「小猴比小豬做的多一些」,「小貓比小豬做的多得多」。
板書:小猴比小豬做的多一些。小貓比小豬做的多得多。
4、引出少一些 少得多
(1)我們知道小猴做的星星比小豬多一些,那麼這句話反過來怎麼說?小豬做的星星比小貓怎麼樣?
(2)板書:小豬比小猴做的少一些。小豬比小貓做的少得多
5、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 選擇一題說一說。45○48 98○39 47○75 100○90
小結:小朋友的小腦瓜真聰明!理解能力強,很會表達。知道了比較兩個數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數量的相差程度時,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表達。
二、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
1、小動物手兒真巧,一會兒做完了星星,它們又在做紙花,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小動物做的紙花吧!
課件出示:小豬:我做了32朵花。 小猴:我做了60朵花。 小貓:我做了48朵花。
(1)比一比,小豬各小貓各做了多少個? 板書:32 48
比大小。指名上台填空 >、<
(2)學小貓說:我比小豬做的多一些。想一想小豬會怎麼說?那我們可以怎麼說? 生:小豬比小貓做的少一些
(3)小猴和小豬比,它們會怎麼說?我們會怎麼說?方法同上。
2、課間休息: 欣賞一分鍾歡快的音樂
提問: 這段音樂好聽嗎?播放這首曲子用了1分鍾,我們上一節課需要多長時間?(40分鍾)誰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將這兩個時間比一比?
得出: 一節課的時間比這首曲子的時間長得多,這首曲子的時間比一節課短得多。
引導:你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時間要比一節課的時間長一些?(學生自由發言)
3、舉生活的例子。你能聯系身邊的事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嗎?
生1:我們班的男生人數比女生多些。
生2:我們學校的女老師比男老師多得多。
生3:我媽媽比我大得多
……
小朋友好厲害,除了比多少,而在現實生活中,兩個事物比較,還有比大小,比高矮、比貴得多等。
三、提升練習 ,鞏固提高。
1、說一說。
小動物們用星星、紙花把家裡打扮得漂漂亮亮。小豬、小猴、小貓都特別喜歡金魚,它們還在房間里放了金魚。小豬喜歡紅金魚48條,小猴喜歡花金魚15條,小貓喜歡黑金魚10條。(課件出示)
比一比,你能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話?
2、猜一猜。
出示小猴說:蘋果有50個。小貓神秘地說:梨的個數比蘋果少得多。小朋友,梨可能有多少個?在你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v"。學生選擇後,指名說一說理由。再問:小豬:我准備的草莓比梨多一些,猜一猜我准備了多少個梨?
3、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僅要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數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表達。
四、質疑反饋,點撥引導。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生1:「多一些」、「多得多」我覺得有點亂。
生2:「少一些「、「少得多「我也不太理解。)
五、猜數游戲,結束全課,
談話:小朋友今天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最後,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猜數游戲。好不好?介紹游戲方法:甲想好一個兩位數,讓乙猜。乙每猜一次,甲都要作出評價,如「太大了」、「再小一些」等,直至猜對。想一想,怎樣用較少的次數猜對。多媒體示範游戲。學生自由分組游戲。
課後反思:蘇霍林斯基指出,學生對課堂學習知識不感興趣,智力情感就會貧乏,就會對新知識、新事物、豐富的思想和認識的敏感性變得遲鈍,課堂學習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的游戲的鮮艷色彩,那學習就會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因此,我們的教學設計更應注意從生活和學生的角度去選擇內容、設計圖畫、編寫例題、設置練習,學生才會更深刻認識數學知識。本節課,選用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際的素材,加上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圖片,使原本枯燥的內容形象化,生活化,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孩子們真正成為這堂課的發現者,探索者。
本節課我運用了學生好奇心較強的心理,用生動的語言,很好的導入新課,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授學生認識「多一些」、「少一些」時學生都撐握得較好,但在教授「多得多」、「少得多」時,由於我問題交待得不夠清楚,使得部分學生對這兩個詞與「多一些」、「少一些」有點區分不清楚,也因而導致了在練習中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不高的後果。由於他們聲音太小,表達得不夠清楚,整節課的教學目標未能很好的完成。這些都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授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備好課是相當重要的,而備課不但要設計好整節課的教學過程,而且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備好課。在授課過程中要多訓練學生的膽量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勇敢的用清楚、響亮的聲音來回答問題。今後,我還將多訓練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清楚的表達課本的內容,從而使學生易懂、易學。
『捌』 蘇教版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在上一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並應用加法解決過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這部分教材要求繼續教學用加法計算的一些實際問題。不過這些問題的現實背景稍微復雜一些,數量關系也更加隱蔽,條件、問題的敘述順序與學生熟悉的思考路徑也不甚一致。因而,無論是理解題意,還是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都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特別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選取素材,以便於學生利用直觀情境,理解數量關系,進而正確解答。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很多練習加法的機會,而且有利於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一、通過直觀情境,發現數學問題,理解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突破了難點。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讓學生理解了「原來的小紅旗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拿走的,另一部分是剩下的。要求原來有多少,就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但是,學生對此類問題的解題思路還不太熟悉。所以,應該在此基礎上,讓每個學生都動手操作游戲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感知,鞏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如,四人小組合作玩「猜一猜」的游戲,同時說一說游戲過程:拿走了幾面後,還剩幾面,原來有多少面。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這樣做,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充滿旺盛的活力。
二、緊密聯系生活,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通過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類問題嗎?(指名說)小組成員互相說一說。
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去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力。
三、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1.「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的問題貫穿教學始終,這樣做,不僅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而且能引導他們有條理地敘述思考過程,簡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通過小組活動給每一個學生都創設了充分發表自己想法和意見的機會,使學生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里簡單的實際問題,並鍛煉了學生們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這次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學會了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想法,還學會了相互接納、贊賞與互助,並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進行批判和反思。通過學生間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們從多角度看到問題解決的途徑。長期堅持,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必將獲得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