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蝦米知識小課武則天
擴展閱讀
還有多少老同學 2024-11-03 02:27:32

蝦米知識小課武則天

發布時間: 2022-08-15 05:43:24

❶ 武則天的小故事(100字以內)

武則天小故事:

1、御史吃肉

武則天信仰佛教非常虔誠,稱帝後嚴禁人為殺生屠宰。有次,武則天派御史婁師德去查案。途中吃飯時,廚師上了一盤熟肉。婁師德滿心歡喜,嘴上卻問:「皇上禁止天下殺牲,這肉是哪裡來的?」廚師回道:「這只羊是被豺狼咬死的,只好做給大人吃了。」

婁師德高興的說:「這只豺可真懂事,看到我這大官吃飯就去咬羊,正好給我解饞。」一會,廚師又端來一條魚。婁師德又問魚是哪裡來的?廚師說:「這條魚也剛被豺狼咬死。」婁師德聽後訓斥他:「笨蛋,豺狼不會潛水,怎能咬死魚?應該是水獺咬的才對!」後來有人將此事舉報給武則天,婁師惶恐萬分,武則天卻一笑置之。

2、忠心石頭

武則天興周替唐,很在意天下人的議論。有次,神都洛陽的一個小官在河灘看到一塊石頭,無意間將石頭擊成兩半,發現石頭的中心是紅色的。他連忙將石頭進獻給武則天,並奉承道:「皇上造福萬民,連石頭有一顆忠於皇上的紅心。」武則天非常高興,准備賞賜他。大臣李昭德卻說:「如果這塊紅心石頭是表忠心於皇上,那其他石頭是要造反嗎?」武則天仍然賞賜了獻石的小官。

5、殺子稱帝

武則天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長子李弘為皇太子,高宗欲禪位給他,他還想娶蕭淑妃的女兒為妻。漸漸引起武則天的反感,最終以葯酒毒死李弘。李弘死後,高宗立李賢為太子。他聰明好學,在士人中很有聲望,卻引起武則天的猜疑。

她設計置死李賢,高宗求情後將其廢為庶人,流徙到2300里外的巴州,最終逼其自殺。李顯和李旦在武則天的擺弄下,都有過兩次登基的經歷,史上罕見!

❷ 關於武則天歷史小故事

武則天(公元624年---705年)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女皇帝,山西文水縣人。「則天」,是她的尊號。古時候,女孩一般是沒有名字的,即便有也不外傳。她入宮以後,唐太宗李世民給她取名叫武媚。當了女皇,她自己取名武zh*o。「zh*o」這個字是武則天新造的。讀音和意義都是和「照」字相同。她自詡非常英明,雙眼像太陽一樣照耀太空。

武則天一生,始終處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之中。在她勢掌朝政期間,能注意選拔人才,重視農業生產,曾經做過一些有益於歷史發展的事;但是她寵信酷吏,結黨營私,也干過許多不利於人民的事。

武家女入宮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hu*,原來是山西有名的木材商人,因為幫助唐高祖李淵奪取天下有功,曾做過工部尚書、荊州都督等大官。他四十七歲那年,妻子楊氏生了第二個女兒,這就是後來的武則天。過了十二年,武士hu*得病去世了。這時候的武則天,已經長得如花似玉,非常漂亮。於是,「武家出了美女」的消息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

有一天,唐太宗派傳旨宦官飛馬來到武家,當眾宣讀詔書:封武則天為才人(宮中嬪妃的一種,是最低的一級),命她即刻進宮。

楊氏聽完詔書,又驚又慌,心想:皇帝妻妾眾多,除正妻皇後以外,還有妃、嬪、婕妤、美人等級別,而才人的地位最低,如果得不到皇帝寵愛,就要在深宮內院熬一輩子。想到這里,她禁不住抱住女兒失聲痛哭道:

「兒啊,想不到你父親去世不久,家裡就飛來橫禍。你要是進了宮去,只怕我們母女再也沒有見面的日子啦!」

十四歲的武則天卻很平靜,反而笑著勸慰母親說:

「母親不必過分悲傷。依女兒看來,這不一定是件壞事呢。」

「什麼?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楊氏聽說,驚愕地瞪著淚眼問道。

「女兒此番進宮,只要事事察顏觀色,處處小心待候,就能博得皇上歡心。到那時候,不但女兒享不盡榮華富貴,還能光耀門庭,給母親臉上爭光呢!」武則天一字一句地回答,顯得很自信。

楊氏這才明白,自己的女兒是把進宮看成進身的階梯。想到女兒自小聰明過人,八面玲瓏,說不定真會得到皇上的寵愛。楊氏這才不再哭了。隔了兩天,武則天拜別了母親,高高興興地進了宮。

唐太宗召見她以後,發現這位武家女不僅長得美貌,而且彬彬有禮,落落大方;問她幾句話,還言辭委婉,對答如流。唐太宗非常高興,當即就賜給她一個名字叫「武媚」。

唐太宗比武媚大二十六歲,但是他很快就喜歡上這個聰明能乾的小姑娘了。

武媚與太子

公元643年,唐太宗年老多病,立了長子李治為太子,定下了皇位繼承人。這時候,武媚已經是快二十歲的少女了。進宮以後,她學了不少文學和歷史知識,唐太宗對她分外寵幸,就是在卧病期間,也要她日夜陪伴服待。

太子李治早就聽說武媚的名聲,常常以探望父親為理由,進宮和武媚接近。武媚明明知道太子的心意,可表面上她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

有一次,李治在唐太宗父親病床邊問候病情的時候,又偷偷向武媚擠眉弄眼。武媚依舊裝正經,不予理睬。等李治走後,她故意對貼身的宮女說道:

「太子真是一片孝心,國事再忙,總忘不了每天要來探望父皇病情。皇上把帝位傳給他,真是好眼力。」

誰知貼身宮女聽了以後,竟「撲哧」一笑說:

「虧得娘娘還是個聰明人兒,難道您還沒有識透太子的心意?他每次進宮,探望皇上的病情是假,和娘娘親近是真。」

武媚聽說,急忙喝住那宮女,心裡卻樂滋滋的。她暗自揣摩,老皇帝看來是活不長了,這天下不久就是太子的。要是能和太子相好,將來就有機會爬上去;若是得罪了他,往後休想有出頭的日子。主意拿定,武媚就不再在李治面前假裝正經,反而和他暗中眉來眼去,兩個人很快好起來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死了,太了李治當了皇帝,就是唐高宗。按當時的規矩,皇帝死了,他的一般嬪妃就不能留在宮中了。武媚因沒有生過孩子,按宮規被送到感業寺當了尼姑。

王皇後的如意算盤

唐高宗即位以後,對他的王皇後並不喜歡,卻寵愛蕭淑妃。王皇後對此十分苦惱。有一次,王皇後已經兩天沒見到唐高宗了,就把待候他的宦官召來,探聽高宗的行蹤。那個宦官支支吾吾,不肯講出實情。王皇後故意雙眼圓睜,厲聲問道:

「怎麼,當了一名內待宦官,就連皇後也不放在眼裡啦!今天不講實話,你休想活著出去!」

「小人實在不知道啊!」

「胡說!來人吶!」

「娘娘息怒,容小人講來。」

「快講,若有半句慌言,小心腦袋!」

「是!」內侍宦官應了一聲,就一五一十地說道:「這幾天皇上心緒煩悶,和大臣們議定朝政後,總要到感業寺和武媚娘娘在一起,夜深以後才回宮安寢。」

王皇後聽後又驚又喜。驚的是唐高宗竟不顧倫理道德,勾搭上了先皇的妃子;喜的是她忽然想出了一個對付蕭淑妃的法子。於是,她就主動向唐高宗建議,把武媚堂而皇之地接回宮來。唐高宗聽了,自然樂得心花怒放。他不僅親自去把比自己大四歲的武媚接進了宮,還把她封為「昭儀」。

王皇後把武昭儀接回宮來,是為了奪取皇上對蕭淑妃的寵幸,出出自己胸中的悶氣。誰知道,她自己也因此倒霉了。

武昭儀弄權

武昭儀剛回到皇宮的時候,對皇上和皇後真是百依百順,很快取得了這兩位主子的歡心。唐高宗有了武昭儀,果然把蕭淑妃冷落在一邊。王皇後見報復成功,起初心裡很高興,可是又一想,自己並沒有獲得皇上的寵幸,就又對武昭儀嫉妒起來。她想法離間高宗和武昭儀的關系。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被心計多端的武昭儀給察覺了。於是,武昭儀決定耍弄權術,除掉王皇後。

她先是對周圍宮女、宦官非常關心,得到什麼賞賜都要分給眾人一些。這樣,王皇後和蕭淑妃有什麼活動,有人就會及時向她報告,她再到皇帝那兒去告狀。漸漸地,唐高宗對王皇後和蕭淑妃越來越不喜歡。

後來,武昭儀生了個女孩兒,高宗非常疼愛。一天,武昭儀不在,王皇後來看了看女孩兒就走了。武昭儀回來後,知道王皇後來過,就心生一計。她狠狠心,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掐死了,然後又在聞訊趕來的唐高宗面前哭訴道:

「女兒剛才還好端端的,我一轉身她就斷了氣,準是有人暗中下了毒手,請皇上作主查明兇手!」

高宗生氣地對宮女喝問道:

「武娘娘離開的那會兒,誰到這里來了?」

「啟奏萬歲,皇後娘娘獨自來過這里。」宮女們齊聲回答。

「還有誰來過?」

「沒有了。」

「難道皇後會……」

「啊!準是皇後下的毒手!」武昭儀趁機大哭起來,「她見我生了孩子,早就嫉妒在心,今天終於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請皇上明斷是非。」

高宗雖然火冒三丈,因為拿不到確鑿證據,一時很難處置王皇後,卻產生了廢掉王皇後的念頭。這樣的事一多,唐高宗終於下決心廢掉了王皇後,立武昭儀為皇後。

武皇後聽政

唐高宗本來身體就不好,後來又得了風眩病,頭暈眼花,看不清東西。他就經常把朝中大事,交給武皇後替他處理。

武皇後趁機重用支持過自己的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把他們提拔到重要的崗位上來,然後,唆使他們捏造罪名,先後害死反對自己的褚遂良、長孫無忌等老臣。於是,朝中大臣站在她一邊的越來越多,政權實際上已經落入她的手中。

慢慢地,唐高宗也看出來,武皇後的勢力太大,對自己不利。他又背地裡把宰相上官儀召到宮中,商議廢掉武皇後。可武皇後不是當年的王皇後了,她的親信非常多,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她的耳朵里。武皇後先發制人,跑來質問唐高宗。唐高宗驚慌萬狀,把責任一古腦兒推到宰相上官儀身上。可憐上官儀被殺掉了,還株連了不少人。打這以後,連皇帝也管不了武皇後的事了。唐高宗每次上朝,皇後都坐在簾子後面,什麼大主意都是皇後拿。

說起武皇後執掌大權,雖然心狠手毒,可她也真有些辦法,辦了一些好事。

有一年,武皇後向唐高宗提出了十幾條治理天下的建議。她說:

「現在各地大興土木的事太多了,耗費很多的民力,應該少辦這種事,讓百姓們有時間去種好地,養好蠶,多打糧食多織布,國家才富強。」

「行啊!」唐高宗一口答應。

「還有,現在不管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作坊,盡做那些奢侈的東西,有什麼大用處呢?應該下令,不得再做這些。」

唐高宗邊聽邊點頭,說:

「我看你經常穿著舊裙子,就是為了讓大家都崇尚節儉吧?」

「是的。」

「這很好。」

「還有,我主張對百姓要講好的道德,不要動不動就動刀動槍,武力壓服,那是不能服人心的。」

「好,就照皇後說的辦。」

後來,武皇後提出的幾條都實行了。各地都鼓勵農民開荒種地,軍隊也種糧屯田。還興辦了許多水利工程。幾十年裡,農業生產一直很穩定。

女皇登基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了。誰來當皇帝呢?這只有武皇後說了才算。原來的太子是皇後的親生兒子李弘,因為和皇後不和,被她用毒酒害死了。二兒子李賢接著做了太子,也不聽她的,武皇後就把他廢了,後來又把他害死。所以,唐高宗一死,三兒子李顯即了位,是唐中宗。武則天成了太後。可唐中宗剛當了兩個月,因為惹惱了母親,也被拉下馬。四兒子李旦接著當皇帝,是唐睿宗。實際上,誰當皇帝,都得聽太後的,皇帝根本不放在她的眼裡。

武太後雖然大權在握,可她不滿足。她想當女皇帝,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高統治者。於是,她對自己的祖宗一一進行追封,建了廟宇,為她當皇帝創造條件。哪些大臣們敢反對,她就把他們降職。

有個被降職的大臣叫徐敬業,對武太後的行為非常不滿,就發動了一場武裝叛亂,召集了十幾萬人馬,向朝廷進攻,要求武太後把權力交還給皇帝。一個叫駱賓王的著名詩人也參加了這場叛亂,還寫了一篇文章,把武則天狠狠罵了一通,號召朝廷文官武將起來反對她。

武太後看了這篇罵她的文章,一點也不生氣,還笑了笑說:

「這文章寫得不錯呀,就是有許多內容不是真的。可惜寫文章這個人,當宰相的為什麼白白放過,沒有重用他呢?」

她沒有驚慌,沉著地調兵遣將,只用了四十天就把叛亂鎮壓下去了。別處幾次叛亂也都讓她收拾了。武太後能有效地控制軍隊,說明當時她的政權是鞏固的,也說明人民反對動亂。

武太後把反對她的人鎮壓下去以後,就放心大膽地要當皇帝了。公元690年,她把國號改為周,自稱聖神皇帝,成為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一個封建女皇帝。當時,她已經是66歲的老人了。後來,她就被尊稱為則天皇帝。

告密之風

武則天當了皇帝,知道那些貴族不會打心底里擁護自己,就想了很多辦法對付這些人。有一個辦法就是鼓勵告密。誰有什麼對她不滿的,被她知道了,就要治罪。她下令,凡是來告密的,由官家供給馬匹和管吃管住,如果告密屬實,可以當官;不實也不追究。就是普通種田的、打柴的人,都可以直接面見皇帝告發別人。這一來,到京城告密的人,越來越多。

武則天靠這一手雖然得到了不少情報,可也給一些壞人鑽了空子。有些靠告密升了官的人,動用酷刑對付被告發的人。說起那些刑法,讓人難以忍受。有時候把犯人的手腳捆在一根橫木上來回轉,叫「鳳凰曬翅」;有時候讓犯人雙手捧著枷跪在地上,再往枷上壘放磚,叫「仙人獻果」……這些酷刑,不知害死了多少無罪的人。

有個「請君入瓮」的成語,就是說的武則天時候的事。一個叫周興的酷吏,害了許多人,後來有人告發他謀反,武則天就讓另一個酷吏來俊臣去審問他。酷吏審問酷吏,結果怎樣呢?

來俊臣找到周興,問他:

「犯人不招供,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周興說:

「這容易。我的辦法是,准備一口大瓮,用木炭在外面加熱,把犯人放進瓮里,誰還敢不招認呢?」

「好,好極了!」來俊臣誇獎著,立刻讓人抬來一口大瓮,又對周興說,「現在有人告發你謀反,我奉旨審問你,請你鑽到瓮里去吧!」

周興聽後,嚇得抖索起來,連忙說:

「我招,我招!」

武則天重用周興、來俊臣這樣的人,使得大臣們整天戰戰兢兢,彼此見了面,都不敢多說話,生怕說錯了被人聽去向女皇告密。

心胸寬廣的女皇

武則天對反對自己的人堅決鎮壓,對那些有才能的人,也能重用。我國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在武則天那時候,有了很大發展。

武則天通過各種考試選拔人才,她自己還親自考察學生,挑選能人。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本事,都能得到重用。這樣,在她手下,就有了一大批能乾的文臣武將。武則天對他們很信任。他們的話,只要對的她都能聽,並不計較態度好壞。

有個挺有名的大臣叫狄仁傑,武則天讓他當了宰相。有一次,武則天想建造一座大佛像。錢不夠,怎麼辦呢?她就准備讓各地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出一個銅錢,作為捐款。狄仁傑知道以後,勸女皇說:

「現在有的佛寺,蓋得比宮殿還要華麗。和尚尼姑們都經常勒索百姓,比官府還厲害。很多百姓幹了一年還吃不飽,索性不幹活了,都去當和尚尼姑,到有的吃。這樣,幹活的人越來越少,白吃飯的和尚尼姑越來越多,對國家有什麼好處哇?您一向主張愛護百姓,建佛的事,就不應該做了。」

武則天聽了,很受感動,說:

「你說得對,我怎麼能不聽呢?建佛的事,就停下來吧!」

有一年三月,天氣轉暖了。可過了幾天,又下了一場大雪。有個官員認為這是瑞雪兆豐年,帶領百官向武則天慶賀,說了好些吉祥話,武則天也很高興。可其中有個叫王求禮的官不但不參加慶賀,還在一邊冷笑。武則天很奇怪,就問:

「你這是怎麼啦?」

「啟奏陛下,」王求禮說,「現在已經是春天了,萬物正在發芽生長,忽然下雪使天氣變冷,這是災害,哪裡是什麼祥兆呢?陛下萬不可聽那些奉承話。」

武則天聽了,想了想,點了點頭,說:

「還是你說得對,這場雪下得不是時候,不應該慶賀,倒應該感到不安呢!」

這樣的事,還有不少。武則天能聽取規勸,是她受到大臣們支持的重要原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作為一位女皇能夠連續執政幾十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武則天時期,政局穩定,人口增加,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

被迫讓位

公元704年,武則天,得了重病。這時候,大權掌握在她的寵臣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倆手裡。他倆日夜守候在女皇身邊,不許別人進見,連太子也不行。

朝中大臣都恨透了張易之和張昌宗,就想乘武則天病重,發動政變,除掉「二張」,恢復唐朝。

那天,大臣張柬之帶著武士護擁著太子,來到武則天住的長生殿門外。「二張」聽外面人聲嘈雜,連忙出來看,見來了這么多人,知道大事不好,剛要逃跑,張柬之一揮手,武士們上前把他們殺了,又闖進了長生殿。

武則天見來了這么多殺氣騰騰的文官武將,大吃一驚,問:

「你們要干什麼?」

大臣們七嘴八舌地說:

「張易之和張昌宗乾的壞事太多,我們已經把他倆殺死了!」

「陛下年邁有病,應該趕快讓位給太子!」

「是啊,如今人心向著大唐,陛下不要固執了!」

武則天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後,她只得答應傳位給太子李顯。李顯即位,恢復了唐的國號,他就是唐中宗。雖然唐中宗對武則天還算尊重,可武則天連病帶傷心,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不久,這位曾經威風了幾十年的女皇,孤零零地死去了。她一生活了八十二歲。

❸ 有關於武則天的知識

功績大,太宗後期逐漸怠惰,不聽人言,好大喜功,征伐不斷,國力有漸衰之勢,高宗政治水平一般且又體弱多病,武則天逐漸掌權,任用賢能,政策比較寬松合理,政治比較清明,讓唐朝保持了向上發展的態勢,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武則天執政的弊端其實不能說是猜疑和殺戮,因為這是每一個封建統治者都具有的特質,歷史上比她狠的多得是,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任用酷吏,造成官員百姓人心惶惶,錯殺許多無辜,尤其對李唐宗室過於嚴酷,造成社會不安定;二是寵幸男寵,擁有男寵不能算錯,因為她是皇帝,男人可以擁有嬪妃,女人擁有男寵也合理,但任由男寵專權,混亂朝政就是她的錯了;三是因為自己曾經出家為尼,而且為了對抗唐朝的官方意識形態——道教(李唐自稱老子後代),武則天寵佞佛教,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
但嚴格來說,她不能算是唐朝皇帝,她將國號改為了周,把都城改為了洛陽,只是因為她的王朝時間比較短,只有她一個皇帝,前後都是唐朝皇帝,因此籠統地算歸唐朝,與之相類似的還有王莽所建的新朝,一般將其歸附在西漢王朝之下。

❹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武則天的歷史功績是什麼

武則天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❺ 關於武則天的重要歷史事件有哪些

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

武則天的生平事業

武則天,名曌,山西文水人,公元六二四年(唐高祖武德七年)生於長安①,是唐高宗的皇後。高宗死,先以太後臨朝,後自己稱帝當政,改國號為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封建女皇帝。
武則天出身於一個非士族門閥的官僚地主家庭里。她的父親武士彟雖系寒門地主,但因經營木材致富,得與當時的太原留守李淵相結交。武士彟助唐起兵反隋,成了唐王朝的開國元勛,躋身於唐王朝統治階級集團,官至工部尚書、利州都督。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出身於關隴名門、軍事貴族之家,外祖父楊士達的隋朝為納言,是一個宗室宰相。武士彟與楊氏聯姻是高祖高淵做的媒人。武則天在這樣的農行環境熏陶下,從小精通文史,聰敏機智,性格倔強,善於應變,膽略過人。她十四歲的時候,唐太宗聞其美貌,召入宮,立為才人,賜號「武媚」。利用這個機緣,她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太宗李世民死後,她寄身長安感業寺為尼。高宗李治在永徽初年,趁太宗忌日到感業寺焚香和武則天相遇,彼此十分感傷,於是高宗再次召她入宮。開始,武則天利用王皇後與蕭淑妃之間爭龐的矛盾,對王皇後百般迎合,取得高宗和王皇後的寵信,進封昭儀。此後,又百般設法離間高宗與王皇後。為了取得後位,她不惜把自己親生女兒掐死,然後誣陷是王皇後所為。從此,高宗遂有廢王立武之意。
在廢立皇後問題上,宮廷大臣們的意見是有嚴重分歧的,如握有大權的國舅、太尉長孫無忌和顧命大臣褚遂良、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等都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後。於是,武同天就拉攏了一批受長孫無忌黨羽排斥的人,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勢力。中書舍人李義府,因為長孫無忌的排斥,貶官壁州司馬,詔書未到,李義府已密知,問計於同僚王德儉。王德儉告訴他。武昭儀甚承恩龐,上欲立為皇後,猶豫未決者,直恐大臣異議耳。公能建策立之,則轉禍為福,坐取富貴。這樣,李義府便上表奏請高宗廢皇後,立武昭儀為皇後。高宗賜給明珠一斗,表示贊許。武則天派人暗中慰問,秘密結納。李義府恩龐有加,很快升任中書侍郎,其他大臣如禮部尚書許敬宗、御史大夫崔義玄、中丞袁公瑜等都成了武則天的心腹。武則天有了這樣一批大臣的擁戴和支持,便加緊了爭奪後位的步伐。公元六五五年(唐高宗永徽六年)九月,高宗召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大臣入內殿,正式提出欲廢王皇後、立武則天為後的意向。長孫無忌、褚遂良當即表示堅決反對,理由是「王皇後出身名門望族,又是先帝為陛下所娶,未聞有所過失,怎能輕易廢掉」。次日又議,褚遂良提出「陛下必欲易皇後,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萬代之後,謂陛下為如何!願留三思!」這是公然揭短,怪不得武則天隔簾大聲說:「何不撲殺此獠!」只是因為褚遂良是顧命大臣,才得以倖免。許敬宗又宣言於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況天子欲立後,何豫諸人事而妄生異議乎!」為武則天立後大造輿論。高宗又徵求開國功臣李績的意見。李績回答得很圓滑:「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遂下定決心,廢去王皇後,立武則天為皇後,執掌了宮中大權。武則天先是借故杖王皇後及蕭淑妃各一百,斷去手足,投入酒瓮中,而後又斬之。繼而又把韓青謫為振州(今廣東崖縣)刺史,來濟謫為台州(浙江臨海縣)刺史,把褚遂良貶降為愛州刺史。在韓瑗、來濟貶謫以後二年,對長孫無忌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在公元六五九年(顯慶四年)四月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彰水),隔不多時,在同年七年復按謀反罪,逼長孫無忌投環自縊,其姻親大多皆謫徙,無忌黨羽或殺或流放,關隴貴族集團遭到了沉重打擊。此後,武則天在朝中執掌大權,「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高宗李治長期患風眩頭痛病,深度近視,精神衰弱,萎靡不振,所以從公元六五九年(高宗顯慶四年)起,便由武則天替他管理朝政。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反對不是名門望族出身的武則天當皇後和干預見朝政,反映了士族門閥觀念在唐朝統治者當中具有很深的影響,這一點不能不引起武則天的憂慮。武則天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籠絡人心,便以唐高宗的名義下令改編《氏族志》為《姓氏錄》。《氏族志》是唐太宗時修的,當時參與修訂的人由於受士族門閥觀念束縛,所以,象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雖是開國功臣,因曾經營木材生意,出身「寒微」,在《氏族志》里就沒有他的地位,新修的《姓氏錄》完全按唐代官品為標准劃分等級,「以後族為第一等,其餘以仕唐官品高下為准,凡九等」。又規定所有因軍功「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於是兵卒以軍功緻五品者,盡入書限」。這樣,就打破了舊的士族門第界限,凡五品以上,無論是士族與否,完全都寫進了《姓氏錄》。許多士族地主對此非常不滿,稱《姓氏錄》為「勛格」,表示鄙視,但卻得到庶族地主的支持和歡迎,從而擴大了武則天統治的社會基礎。
公元六七四年(唐高宗上元元年),武後向高宗建言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免除京畿地區徭賦);三、息兵(停止對外用兵),以道德化天下;四、禁止一切浮華巧偽的風習;五、減省功費、力役;六、廣開言路;七、杜絕誣害忠良的饞言;八、王公以下皆學習《才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十、上元以前的勛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不再復核取消;十一、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祿;十二、任事已久,才高位低的官員,得越級提撥。這些重要的政治主張,高宗都下詔施行,從而得到下層官員和庶族地主階級的擁護。
但是,貴族官僚集團對武則天是極為不滿的。公元六六四年(高宗麟德元年),官僚集團中的宰相上官儀利用高宗對武則天的某些不滿,密謀草詔廢掉武後,被武則天及時挫敗,大批官員被貶斥。結果「天下大權,悉歸中宮」,統治權完全控制在武則天手裡。繼而,貴族集團又勾結太子李賢,於公元六八O年(高宗永隆元年),潛謀發動宮廷政變,事泄失敗,李賢被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中)。公元六八三年(高宗弘道元年),高宗病逝,中宗李顯繼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後,高宗遺詔軍國大務皆聽武後裁決,武則天就以太後名義臨朝稱制。次年,廢中宗為廬陵王,另立幼子李旦為傀儡皇帝。武則天家族諸人掌握大權,「唐宗室人人自危,眾心憤惋」。六八四年(武則天光宅元年)被武則天貶黜的英公徐敬業,以擁戴廬陵王為名,在揚州聚眾十餘萬發動叛亂,要挾武則天讓位。中書令裴炎聲稱:「若太後返政,則不討自平矣」。武則天臨危不亂,採取果斷措施,將裴炎下獄處死,又派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領三十萬大軍,迅即討平了叛亂。徐敬業、裴炎反對武後比較開明的政治,企圖使歷史逆轉,因而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一觸即潰。當時的詩人陳子昂就說道:「揚州構禍,殆有五旬,而海內晏然,纖塵不動」,說明武則天統治在當時是得到人民擁護的。
公元六八八年(武則天垂拱四年)唐宗室越王李貞、琅玡王李沖父子,分別起兵,以「匡復」李唐為名,偽造皇帝璽書秘密串連絳州刺史韓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軌、邢州刺史李靈夔等宗室諸王子弟,企圖「共趣神都」,奪取政權。武則天派遣左金吾將軍丘神績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率軍討伐李沖。李沖政武水,不克,還走博州(今山東聊城),為守門者殺。丘神績未至,叛亂已平。武則天命左豹韜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岑長倩為後軍大總管率十萬大軍到豫州(今河南汝南縣)討伐李貞,「城中聞官軍至,逾城出降者四面成蹊」。李貞兵敗,全家自殺,不到二十天,這次叛亂也失敗了。
武則天多權謀,對臣僚恩威並重,軟硬兼施,她曾召集群臣說:我跟隨高宗二十餘年,你們的官爵富貴都是我給的。天下安樂,朕長養之。「及先這棄群臣,以天下托顧於朕,不愛身而愛百姓。今為戎首,皆出於將相群臣,何負聯之深也!且卿輩有受遺老臣,倔強雖過裴炎者乎?有將門貴種,能糾合亡命過徐敬業者乎!有握兵宿將,攻戰必勝過程務挺者乎?此三人得,人望也,不利於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過此三者,當即為之;不然須革心事朕,無為天下笑!」這篇講話半是恫嚇,半是誘導,群臣頓首,不敢仰視,曰:「唯太後所使!」
武則天有駕馭臣僚的能力。當她還是唐太宗的才人時,唐太宗有一匹不馴的寶馬叫獅子駒,非常暴烈,沒有人敢騎。武則天說,只要給她三件東西,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就可以制服這匹馬,「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撾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這個故事充分表現了武則天的倔強性格和剛毅氣質,她下是用制烈馬的方法來駕馭群臣的,維持了她歷時半個世紀有力的專制統治。
武則天為了人自己當皇帝掃清道路,先後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周興、來俊臣、丘神績、索元禮等一批酷史,以嚴刑峻法,實行恐怖統治。她在朝堂上設置銅匭(類似意見箱),接受告密文書。有告密者,「使至行在,雖農夫樵人皆得召見」,任何官員不得詢問,而且要用驛馬送到京城,沿途還要按五品官的伙食標准供應飯食。告密核實,封官賜祿;告實失實,並不反坐,於是告密之風大興,大批朝廷官員被索然無辜株連,朝野上下,人人自危。這正是武則天反對異已勢力的一種措施。後來武則天看到,任威刑以禁異議的目的已經達到,為了平息一些臣屬對特務政治的不滿,便轉手殺掉來俊臣、周興等酷史作替罪羊,「以雪蒼生之憤。」天授二年(六九一年)有人密告周興與丘神A通謀,武則天命來俊臣審理。來俊臣與周興方推事對食,對周興說:「囚多不承,當為何法?」周興回答說:「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砂!」俊臣乃索大瓮,火圍如興法,然後對周興說:「有內狀推兄,請兄入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手段鞏固和加強了自己的專制統治。
武則天在逐步完成了對李唐宗室大臣政治清洗的基礎上,於公元六九O年(武則天天授元年)正式改唐為周,自稱大周皇帝,又改洛陽為神都,史稱「武周」政權。
武則天做了皇帝以後,勵精圖治,為唐代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和發燕尾服,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第一、廣泛搜羅人才,不拘資歷,不問門第,任何人可以推薦人才,也可以毛遂自薦,經過考試,量才錄用,使科舉製得到進一步發展。六九O年(天授元年),武則天「策貢士於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七O二年(長安二年),又開武舉,選撥軍事人才。武則天善於選撥人才,又能委以重行,使臣屬感恩戴德樂以聽命。他前後任用的主要宰相,如李昭德、魏元忠、杜景儉、狄仁傑、姚崇、張柬之等,邊將如唐休璟、婁師德、郭元振等,都是一時人選。正如《通鑒》所說:「太後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馭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況為之用」。武則天廣開仕途,放手給人官做,同時又嚴密控制,發現不稱職者革免或殺戮,雖進退沉浮難料,但這正是武則天能維持產個世紀統治的原因之一。
第二、重視農桑,發展生產,維護均田制,抑制兼並,保護百姓財產。武則天明令規定州縣官境內:「田疇墾辟,家有餘糧」,則予以提升和獎勵;如「為政苛暴,戶口流移」,年終就要解除職務,予以懲罰。她還組織編寫了題名為《兆人本業記》的農書,頒行全國,發給各州縣來京的朝集史,對掌握農時、發展農業生產有一定參考作用。
第三、重視文化建設,親自倡導編撰重要文集。武則天在文化上做過不少工作,如她召集周思茂、范履冰、衛敬業等諸儒於內禁殿撰《玄覽》、《古今內范》各百卷,《青宮紀要》、《少陽正范》各三十卷,《維城典訓》、《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各二十卷。武則天自己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惜已經失傳了。武則天還自製《大樂》,用舞工九百人演奏。她還大膽創造了曌(照)、丙(天)、埊(地)、(日)、(月)、○(星)、(年)等數十字。
第四、鞏固了唐帝國的邊防,排除了游牧民族對中原的侵擾。武則天統治時期一度與吐蕃、突厥、契丹等少數民族的關系比較緊張,武則天採取募兵、發奴、就地組織團結兵等辦法,解決兵源,同時又大興屯田,解決糧源運輸問題。六九二年(長壽元年),武則天利用吐蕃內亂之機,命武威軍部管王孝傑進攻吐蕃,大獲全勝,恢復和重建了龜茲、於闐、疏勒、碎葉四鎮,鞏固了唐帝國西部邊防,確立了大唐帝國對天山南北的統治,重新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細亞商路,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武則天較好地處理了唐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大膽起用少數民族將領,對鞏固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的中央集權國家起了積極的作用。
總之,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功大於過的傑出女政治家。唐帝國在她統治的四、五十年間,由於實行政治改革,打擊士族豪強勢力,基本上消滅了關中軍事貴族部曲、佃客制,使庶族地主的地位得到了鞏固和上升,在封建地主階級內部爭奪財產和權力的斗爭中,以武則天為代表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勝利。武則天廣開才路,重用庶族地主知識分子,擴大了其政治統治的社會基礎;她重視農業生產,使社會經得到發展,社會秩序得到進一步安定。在唐高祖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二年),即唐太宗死後三年,全國人口380萬戶,到神龍元年(公元七O五年),全國人口已增至615萬戶,比唐初人口增加了近一倍。所以說,武則天統治時期,是唐朝極盛時期之一,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開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有這些,在客觀上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為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繁榮和發展開辟了道路。
但是,武則天的統治也造成了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武則天大量破格用人,造成職官的冗濫,使國家開支空前加大,增加人民的負擔。武則天崇信佛教,廣修寺院,「好樂真道,長生神仙」,建天樞,鑄九鼎,僅用鋼鐵就達二百餘萬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後,同士族門閥地主一起加緊掠奪農民,破壞均田,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出現了農民流亡,階級矛盾日益加深了。
七O五年,武則天已八十二歲,年老多病。她親自選撥的宰相張柬之與司刑少卿桓彥范、中台(即尚書省)右丞敬暉、內史(即中書令)崔玄暐、(相王府佐吏之一)袁恕已等密謀,以恢復李唐為號召,迫使武則天退居上陽宮(西宮)恢復中宗李顯皇位。這年十一月,武則天病逝於上陽宮,遺制說:「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與高宗李治合葬於奉天縣乾陵(今陝西乾縣)。至此,武周政權也壽終正寢了。但是武則天的事業並沒有中斷,她為唐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和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的貢獻在歷史上是肯定

❻ 武則天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要說武則天成為歷史上第1位女皇帝,對後世的影響,最淺顯的就是,她真正使女人掌權了,證明了女人的強大。因為後世的女性獨立運動什麼的,做下了鋪墊。

武則天卻不得不說是奇女子,她凌駕於所有男人之上,統治國家並對中國歷史的進程有重大影響,即便與有作為的男性君主相比也毫不遜色。真正做到了與男人平起平坐,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登臨帝位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正確選擇

❼ 武則天對當時的社會做出了什麼貢獻木有

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第一個貢獻是打擊了門 閥貴 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後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後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貴族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保 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志著關隴貴族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雖然,早在貞觀年間就提出過「勸農桑」的政策,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她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 並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萬戶進一步增加到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9.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唐代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 突 厥 攻佔了安西四鎮,吐 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東 突 厥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打退了 突 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現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民族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更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鹹得支給」。 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後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後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制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准。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涌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稱武則天當政時期為「貞觀遺風」。

❽ 武則天的全部知識

http://ke..com/view/2225.htmhttp://www.hudong.com/wiki/%E6%AD%A6%E5%88%99%E5%A4%A9

❾ 武則天的故事

武則天的故事:

根據《唐詩紀事》記載:天授二年臘月,也就是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有些大臣意圖謀反,便詐稱百花盛開,請武則天駕臨上苑賞花。

武則天開始時應允此事,但很快便察覺出異圖。她將計就計,一氣呵成了雄渾壯闊的催花詩《臘日宣詔幸上苑》。

寫完後,武則天將此作為詔書,派遣使者前往上苑宣詔,以告知花神。果不其然,臘八節凌晨,名貴花種遍布上苑,一夜之間接連開放。武則天在群臣簇擁下來到了神都苑,在看到苑裡百花盛開後,群臣驚詫萬分,無不為之折服。

(9)蝦米知識小課武則天擴展閱讀:

武周聖歷二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並親為書丹。

碑文表面記述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實則歌頌武周盛世。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

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書和草書相間,接近章草書體。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書法名家薛稷、鍾紹京之手。

歷代書法愛好者都視《升仙太子碑》為書法藝術珍品。此碑書體極草,多用側鋒,尚存一定古雅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