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師的繼續教育學時不夠怎麼辦不補上會怎麼樣
教師不參加繼續教育會繼續教育學分登記不上;教育科目在考核上不予認可;晉級評職稱時,繼續教育學分不夠,同等條件下,不予晉升職稱。但是教師不參加繼續教育活動教師資格證不會作廢。
四、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
1、教學工作所需要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術;
2、教學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及方法;
3、提高教師文化科學修養的知識;
4、發揮教師的特長,發展教師的個性等。
Ⅱ 教師出現問題一般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不知道你所說的後果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本人的,對學生當然就是心理造成傷害之類的
對教師本人一般看具體的情節,學校有相應的規章,比如一般教學事故,嚴重教學事故會影響年終考核以及業績津貼的發放、職稱的評聘,如果長期教學質量差可能會轉崗,比如由教學崗位轉為教學輔助崗位,如果有刑事犯罪或者違反國策的會開除公職,當然一般來說公立學校的教師職業是比較穩定的,教師不是說幾個學生或家長鬧鬧就可以弄掉他的編制、端掉他的飯碗,有問題盡量還是要和教師本人或者他的直管領導溝通解決,盡量不要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
Ⅲ 講座式教學的利與弊(詳細點)
利:
1、講授法有利於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講授法具有兩個特殊的優點,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師的講授能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知識變成具體形象、淺顯通俗的東西,從而排除學生對知識的神秘感和畏難情緒,使學習真正成為可能和輕松的事情
2、講授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面、深刻、准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展
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學科知識體系的一個藍本,不僅匯集著系統的學科知識,而且還蘊藏著許多其它有價值的內容,如學科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於教材的編寫要受到書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對學生來說,不僅知識本身不好讀懂,其所潛藏的內涵更是不易發現。
3、講授法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得到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
任何真正有效的講授都必定是溶進了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情感,流露出教師內心的真、善、美。所以,講授對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方法的輸出,也是內心世界的展現。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感染和熏陶著學生的心靈。可以說,它是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
弊:
1、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心理,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假知」,從而導致知識與能力的脫節
Ⅳ 教師不參加繼續教育的後果
教師不參加繼續教育可能會影響個人績效考評,年度考核,最直接的就是不能參加當年的職稱評審,如果是高級教師職稱則是五年內不能參評。
Ⅳ 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一)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三、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徐亞靈象心理健康的定義一樣,從國外到國內,心理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標准,這些標准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維持都有實際意義。現把其中的幾種我認為比較適合我們教師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介紹給老師們,老師們可以用這些標准去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也可以用之去衡量學生是否心理健康,並努力去維護自己的心理平衡,讓自己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狀態、愉快的生活和工作。把這些知識應用於教育管理學生的工作之中,對提高教育管理學生的效果,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幫助,也是非常有益的。1、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與和米特樂曼提出了十條心理健康標准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適度的估價。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9、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2、台灣心理學家黃厚堅在《青年心理健康》一書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條標准——徐亞靈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能夠把他本身的智慧和能力,從其工作中發揮出來,以獲取成就;同時他常能從工作中得到滿足之感,因此他常是樂於工作的。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樂於與人交往,而且他常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他在與人相處時,正常的態度(如尊重、信任、喜悅等)常多於反常的態度(如仇恨、嫉妒、懷疑、憎惡等)。3、心理健康者對於他本身有適當的了解,並進而能有悅納自己的態度。他願意努力發展其身心潛能;對於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無謂的怨憂。4、心理健康的人應能和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環境能正確、客觀地觀察,並且能作健全、有效的適應。他對於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能以切實的方法加以處理,而不在企圖逃避。3、我國心理學家李樹珍綜合研究各心理學家的觀點後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條標准。——徐亞靈這七條標准更適合於青少年學生的實際情況。現根據我的理解介紹給大家:1、自知——自我意識觀念明確。自我意識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特點的知覺和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體相、健康、體能、心理動機、興趣、情緒情感、能力、智力和思維等方面有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清楚地知道個人的優缺點,知道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自我意識是調整每個人行為的前提。2、自愛——正視自我,悅納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生理特點、心智能力及周圍的關系有清醒的認識,個人的理想、信念、行動上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並與社會要求相一致,既不沾沾自喜,也不自慚形穢。不論長得美醜,有無生理缺陷,有無疾病或疾病的輕重、智力水平的高低,都能接受、接納自己。不管周圍環境優劣、條件好壞,都能從實際出發,努力適應。自我接納是生活、學習安定的前提條件,一個連自己都不會接納而否定自我的人,肯定是缺乏生活的自信和動力的。3、自持——情緒穩定、樂觀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是保持樂觀向上心理、善於調節、穩定自己的情緒的人,使自己對周圍環境和現實生活有良好的適應。4、自尊——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做到尊重自己,也能做到尊重他人,他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與人友好和諧的相處。一個人際關系不好的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會遇到較多的人際沖突和矛盾,因而會給自己的心理造成許多的煩惱甚至傷害。5、自強——有理想,有生活目標心理健康的人決不會是整天無所事事,對人生無所追求,得過且過的人。他會是一個熱愛生活,並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追求人生價值和自我實現的人。並且他會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地去為實現自我目標而奮斗。6、自製——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心理健康的人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之限於社會道德范圍之內。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道德規范發生沖突時,他會約束自己服從社會規范。因為這是自覺的行為,所以他會很自然地保持心理平衡。7、自覺——努力工作和學習心理健康的人明白生活和學習應該是人生存的必然需要,是一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因此他能自覺地從事自己的學習或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美好幸福生活。4、、大學教材闡述的教師心理健康標准在網上查到某大學教材闡述的教師心理標准,具體的不知道是哪個版本的教材,但是這是我在網上查到比較全面的關於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該教材寫到:一般而言,健康的教師心理須達到如下標准和要求。1、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主要是指在教師認識過程中的智力或智力活動方面的內容。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能正確認識和對待周圍的事物和客觀環境,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保持相對平衡,並能在教育崗位上表現自己的能力,如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等。2、悅納教師職業主要是指對教師角色的認識和接納等。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該承認自己的職業身份,並愉快地接納這一職業的要求,還要了解自身作為教師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等。3、穩定積極的教育心境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能保持穩定的情緒,而且情緒反應適時、適度,情緒自控力強,能承受來自學生、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始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境。4、健全的教育意志教師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自覺性、果斷性、自製力、堅持性的意志品質。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教師的教育人際關系,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與領導的關系和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心理健康的教師一般都樂於與人交往,並能夠正確處理好各種教育人際關系。他能為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等所理解和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和諧。6、教育環境的適應與改造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對教育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判斷,能接受教育事業的各種新事物,能適應教育變革、發展的要求,並能主動迎接各種困難與挑戰。5、徐亞靈提出的教師心理健康的十條標准——徐亞靈隨著現代人生活質量的提高,生存競爭的日益加劇,心理健康對人的身體、情緒、工作和生活的重大影響越來越顯示出來,以至現在政府已經開始關注國民的心理健康問題,國家衛生部等17個部門於2008年頒布了《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08年-2015年)》,比較詳細的對國民的精神衛生問題納入政府、社區和學校的工作體系。教師的職業對象是教育和培養成長中的未成年孩子,教師不僅要讓這些孩子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良好的師德修養和健康的心理狀態給予學生在道德品質、為人處事等做人的素質上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人。心理健康在競爭日漸激烈的現代社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培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經受起競爭和挫折的考驗的一代新人,就成為了現代學校和教師的非常重要的任務。事實證明,教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不僅直接影響到其心理是否平靜、生活是否幸福,影響到教師的生活質量,而且在很大程度傷影響到教師能否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更影響到教師能否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情緒是否穩定,直接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式。尤其是教師的不良情緒可能導致沖動的教育方式,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不良後果。因此,要讓學生成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求每一個教師的人格是健全的,心理是健康的。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形成。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比其他任何一個行業都顯得重要。心理健康是指向人的意識和情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人的心理的一種持續穩定的狀態,一種個體的情緒體驗和心理感悟,所以,我從心理健康的這一特點出發,根據教師職業的特點、教師在社會、學校中所處的地位,教師在學校、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通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總結出了以下十條教師心理健康的標准。1、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教師對職業的認同感,就是教師對自身所從事的職業的認可,喜歡自己從事的工作,並能從教師職業生活中找到樂趣。沒有對自己從事的教師職業的厭惡感。心理健康的教師明確自己的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明白自己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責任,對自己選擇教師職業無怨無悔。即使自己的工作辛苦,待遇微薄,地位平常,也能平和的接受,沒有怨言。2、對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感教師對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感,指教師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不自負也不自卑,對自我的價值有客觀的評價,明白自己對他人和社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自我否定感。心理健康的教師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在培養未來一代中的價值,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沒有自怨自艾,沒有自卑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學識能教育好學生,相信自己的從事的是一種很有價值和有意義的職業。3、對心理情緒的穩定感教師對心理情緒的穩定感,是指教師的心理和情緒能夠保持平和穩定的狀態,沒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和心理沖突。心理健康的教師的心理和情緒是穩定的,即使遇到較大的挫折和心理沖突,也能冷靜的面對,通過自我心理調很快消除煩惱,緩解不良情緒,比較快的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4、對人際關系的和諧感教師對人際關系的和諧感,是指教師能夠比較好的處理好與學校領導、同事和學生的關系,即使在學校和家庭的人際關系產生大的矛盾和沖突,也能冷靜、科學的做出處理,讓自己的人際關系保持和諧。沒有長期處於因人際關系不良造成的嚴重的內心沖突和不良情緒之中。心理健康的教師能較好的處理人際關系,能以理性、寬容、平和的態度對待人際矛盾和沖突,在社會人群中有安全感。5、對競爭壓力的平和感教師對競爭壓力的平和感,是指教師能夠認識到教師的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是正常的,能夠以平和心態面對日益激烈的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沒有因為職業競爭的激烈和過大的工作壓力產生職業倦怠。心理健康的教師能用平、從容的心態去應對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他不會在面對激烈的職業競爭和沉重的工作壓力產生焦慮、煩惱和不良情緒。6、對學生的平等關愛感教師對學生的平等關愛感,是指教師對師生關系有理性客觀的認識,能夠認識到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對學生有愛心,不居高臨下的對待學生。沒有出現嚴重的對現代學生的怨天尤人和問題行為學生的厭惡感。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學生有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學生具有關愛之心,並且能夠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他們對差生沒有歧視的態度,也不會對有問題行為的學生表現出怒氣和焦躁情緒,更不會產生簡單沖動的教育行為。7、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是指教師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使命感,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白自己的工作對學生、家庭和社會具有的重大意義和價值。教師面對的是接受教育和訓練成長中的未成年學生,教師對自己工作的責任心決定著教師能否讓學生健康成長,對學生的現在和未來負責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責任感的強弱反映出教師心態是否正確的一個重要的指標。責任心不強或沒有責任心的教師本身的人生態度和心理狀態都是消極的。而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的人生態度和心理狀態都是積極的,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和自己肩負的神聖使命,對自己的工作是一定不會敷衍塞責,而是高度負責的,教育教學工作面臨再大的困難也不會退縮,努力克服困難讓自己的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盡力把科學文化知識交給學生,盡力教育學生合格做人。心理健康的對工作充滿著高度負責的精神,8、對人生態度的積極感教師對人生態度的積極感,是指教師對人生意義有積極的認識,要求自己去追求一種有價值的人生,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活動的態度也是積極的,以積極良好的狀態和高度的責任感去面對教書育人的工作。他能夠對人名義的是保持一種淡定的態度,不會為名義所束縛,並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處理人生中的矛盾和問題。心理健康的教師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態度不僅影響著自己的工作熱情和績效,而且對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度的確立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能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會對教書工作產生厭倦感,更不會產生職業倦怠。9、對家庭和生活的滿足感教師對家庭和生活的滿足感,指的是教師對自己的家庭關系和生活是滿意的,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是滿足的,對家庭和生活沒有不滿和怨言。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家庭富有高度的責任感,對老人、配偶和孩子等家庭成員充滿著關愛情感,積極為建立穩定和諧的家庭氛圍而努力。10、對人生追求的適度感教師對人生追求的適度感,是指教師對自己鎖定的人生目標切合實際,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實現抱有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態度,既不會自甘落後,也不會好高騖遠,能腳踏實地的去為實現遠大的人生目標而努力。而且對人生目標的實現抱有一種平和的態度,能實現的盡力去做,不能實現的能平和面對。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很好的把握和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能夠做到在成就面前不暈頭,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氣餒。而且會不斷調節自己的心態,不會為工作上的不如意和沒有達到自己所定的目標而焦躁不安,責備自己,與自己過不去;也不會為了實現目標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產生心理疲憊。
Ⅵ 課堂講授的優缺點有哪些
課堂講授優點:
效率較高。通過講授的方式把新知識傳達給學生,所以在很短的時間里,學生據可以接收到很多新知識,所以效率較高、容量較大以及時間較少;
成本較低。課堂講授主要是需要教師用口頭的方式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是不受設備的限制的,較為省時和省力,在運用上較為廣泛。
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的形式呈現教學目標,學生有目標,有方向。盡可能讓學生吃到有營養既好吃的數學,因此,在這一環節上下功夫備課,做到既有營養又好吃。
有利於發揮集體的作用,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激勵、相互學習;同時,學員能接受不同講授者的教導,這些講授者在思想上、業務上、經驗上、風格上都有自己的特點,促使學員能夠全面學習和發展。
對教材掌握比較好,能掌握本單元的以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
有利於發揮講授者的作用。講授者總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全班學員進行教學,它保證了每個學員在講授者直接指導下進行學習。
有利於擴大培養人才面。使學員在較短時間內學到人們長期積累的豐富的知識,是一種比較經濟、有效的教學方式。
在達標檢測上,做到習題典型化,切不可將學生放到題海打疲勞戰。
課堂講授的缺點:
教學內容通過講授的方式,從本質上來看,這種傳輸方式為單向的,而學生則缺少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去學習教學內容,而且不能及時作出反饋,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對會比較差,更不容易培養詞彙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識;
課堂講授法不能使學員直接體驗知識和技能。講授僅僅是一種語言媒介,只能促使學員想像和思考無法給學員提供最直接的感性認識,這樣有時會給學員理解知識、應用知識造成困難。
講授過於空泛,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不能有效喚起,對於學生的想像和思維的啟發是不利的,很容易陷入教學泥潭;
課堂講授法本質上是一種單向性的思想傳遞方式,這是課堂講授法最主要的缺點。學員對這種「單放機」式的講課,惟一可行的選擇要麼是仔細傾聽,要麼是置之不理或逃避。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過量地使用課堂講授,就會助長學習的被動性。
出於照顧差生的目的,重復多。沒有將差生交給優秀生,而將其攬於自己手中,加重了自己負擔。減少了優秀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自學和練習是不能被講授所替代的,所以教授過多,反而會佔用學生的練習和自學的時間,所以,教學質量會收到影響;
課堂講授難於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採用統一資料、統一要求、同一方法來授課,不能充分照顧學員的個別差異。
課堂講授的記憶效果相對不佳。由於講授缺乏感性直觀.沒有學員經驗的直接參與,故很容易忘記講授內容。而且,隨著講課時間的延長,記憶效果呈下降趨勢。
Ⅶ 教學專題講座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專題講座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專題講座的意義:專題講座它是為適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迫切需求,學校讓骨幹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自主開設專題系列講座。
教學專題講座的作用:它可以是圍繞一個專題開設一次或者幾次講座。在培訓中,學校應該注重教師對骨幹教師講座內容的消化。
可以通過討論,撰寫論文檢驗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效果。專題講座應有內容新穎,針對性強,反應及時,信息量大的特點,有助於參訓教師拓寬視野,更新充實知識,轉變觀念,啟發思考。
教學觀摩的概念:
教學觀摩。教學觀摩的具體實施者,應該是骨幹教師,通過教學觀摩,能以骨幹教師的示範起到輻射作用。因此教學觀摩,要緊緊圍繞來自本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或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產生的需求為主題,包括更新教學理念,目的與要求等。
當然,這樣的教學觀摩,不是表演課,不是展示課而是研討課,研究課。它注重的是團隊合作精神,無論是執教者還是聽課者,雖有認識上的差異,但都圍繞著主題展開研究,實踐與討論,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Ⅷ 教師師德不合格會有什麼後果
教師師德檔案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師德承諾書和師德考核記錄,每學年填報一次。其中:
個人基本信息和師德承諾書由教師本人填寫、簽名;
師德考核記錄中:學年度個人師德總結、學年度個人事項報告、學年度師德方面所獲獎勵由教師本人填寫、由相關單位或部門核實(高校由教師所在院系核實,中小學和幼兒園由所在單位核實)、由單位確定考核結果(高校由院系提出考核建議、由單位師德主管部門確定結果,中小學和幼兒園由所在單位確定結果)。
師德考核結果分為「合格」或「不合格」兩個等次。凡年度內出現違反教師法、教師師德承諾書及教師職業行為准則中有關禁令的教師,無論情節輕重,均應直接評定為「不合格」等次。教師年度師德考核結果與所在單位年度全員考核和績效掛鉤。年度師德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教師,其當年年度考核、專業技術職務考核等均直接確定為「不合格」等次,且5年內禁止參與各類評先評優、職稱晉升、評模表彰、導師遴選、出國深造等。
各年度師德考核結果確定後,由教師本人簽名確認,由單位或部門統一歸檔保存(高校由院系歸檔保存,中小學幼兒園由單位歸檔保存)。
拒絕填報、未如實填報將嚴肅處理
各高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及時安排,認真部署,確保所屬院系、學校(單位)認真做好師德檔案建立工作。
各學校(單位)要安排專門部門和專人負責師德檔案建立工作,確保應建必建、不漏一人。各高校要於每學年對全校各院系教師師德檔案建檔、考核和管理工作進行督查並做好相應記錄。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於每學年對所屬各學校、幼兒園教師師德檔案按不低於20%的比例開展抽查並做好相應記錄。
對拒絕填報或抽查發現未按規定如實填報有關內容的教師,要取消其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申報人才計劃等資格,並按照有關規定對教師本人及所在單位予以嚴肅處理。
Ⅸ 教師講課的缺點和不足
(2)教學方式較傳統,基本上還是採用教師問學生答的師生對話方式,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且問題的深刻性值得挖掘,不要讓學生一看課本就能答上來,要引發學生的思維,如可以用實例來讓學生辨別發展階段;
(3)本節課多媒體的使用作用不大有點代替板書的嫌疑;
(4)教學思路較清晰,但教學方式需改進,教學技能需進一步提高。 1
6.
(1) 教學思路清晰,教態自然;
(2)傳統式教學模式,師生活動局限於教師問、學生答的層面,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3)建議:
①應多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思維、討論、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②應讓學生朗讀這首詩,以獲得親自體驗、感受;
③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多鼓勵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
總之,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要注意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 體現。 1
7.
(1) 能立足雙基展開教學,知識點回顧較全面、詳細,能利用練習加以復習鞏固,從而夯實基礎知識;
(2)建議:
①分析講解題目時要注意思維的擴散,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加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要注意創設例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復習效率;
③要注意與「高考」接軌,培養學生應試心態與應試能力;
④注意歸納的「邏輯」性。.
(1) 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知識由淺入深:
諄諄誘導,創設情景:
引發學生思維,促進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分析例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2)教學過程邏輯性較強,教學思路嚴謹,作為一名新教師來說教學基本功較扎實;
(3)建議:
①可以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討論,適當控制教學節奏;
②創設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難度,更好訓練學生的思維;
③備課要考慮多種因素,上課要靈活(遇到例,可以讓學生討論)。.
(1) 引課能跟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培養學生 合作精神;
(2)能創設例情景,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促進師生互動,但應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動腦,訓練基本技能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教學目標能體現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4)這是一節整合課,應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實現師生互動,成果分享,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在這一點上老師還應加強;
( 5) 較成功的一節課。 20.
(1) 能利用網路優勢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2)教學設計思路清晰,但實施呈現傳統化,如能創設例情景,但沒有引發同學討論思維,課堂氛圍不夠濃厚,教學效果不佳;
(3)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問題)和總結歸納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2
1.
(1) 應教會學生如何容易處理數據,如何從數據中發現結論(規律);
Ⅹ 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危害
《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第四條應予處理的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如下:
(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及其他場合有損害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三)通過課堂、論壇、講座、信息網路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違反教學紀律,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五)歧視、侮辱學生,虐待、傷害學生。
(六)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突發事件、面臨危險時,不顧學生安危,擅離職守,自行逃離。
(七)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有任何形式的猥褻、性騷擾行為。
(八)在招生、考試、推優、保送及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九)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或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遊、娛樂休閑等活動,向學生推銷圖書報刊、教輔材料、社會保險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
(十)組織、參與有償補課,或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他人介紹生源、提供相關信息。
(十一)其他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綜上所述,教師違反職業道德主要有十種行為。
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處罰
《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第七條給予教師處理按照以下許可權決定:
(一)警告和記過處分,公辦學校教師由所在學校提出建議,學校主管教育部門決定。民辦學校教師由所在學校決定,報主管教育部門備案。
(二)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處分,由教師所在學校提出建議,學校主管教育部門決定並報同級人事部門備案。
(三)開除處分,公辦學校教師由所在學校提出建議,學校主管教育部門決定並報同級人事部門備案。民辦學校教師或者未納入人事編制管理的教師由所在學校決定並解除其聘任合同,報主管教育部門備案。
(四)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申報人才計劃等方面資格的其他處理,按照管理許可權,由教師所在學校或主管部門視其情節輕重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