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雷鋒的小知識
雷鋒(1940~196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共產主義戰士。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助人無數。毛主席一句「向雷鋒同志學習」使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一部《雷鋒日記》令國人為之動容。
B. (急)關於畢達哥拉斯的五個有趣的小故事或小知識
畢達哥拉斯的五個小知識,摘自網路文庫:
傳說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他認為每一個都該懂些幾何。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勤勉的窮人,他想教他學習幾何,因此對此人建議:如果這人能學懂一個定理,那麼他就給他一塊錢幣。
這個人看在錢份上就和他學幾何了,可是過了一個時期,這學生對幾何卻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反而要求畢達哥拉斯教快一些,並且建議:如果老師多教一個定理,他就給一個錢幣。不需要多少時間,畢達哥拉斯把他以前給那學生的錢全部收回了。
他告訴人們他可以在死後不斷轉世。畢達哥拉斯宣稱,在過去的生活中,他是赫耳墨斯的兒子,除了不朽之外赫爾墨斯還給畢達哥拉斯提供了他想要的一切天賦。畢達哥拉斯要求保留他每一段人生的記憶,現在可以記住他曾經的每一世。
他曾經在特洛伊戰爭中與阿喀琉斯進行過戰斗。他曾經當過卑微的漁夫。他甚至曾經是一個和權貴上床的名妓。
不僅如此,畢達哥拉斯還聲稱他可以用新的身體來感知舊靈魂。傳說他曾經看到一條狗在街上遭到毆打,趕緊跑來阻止。「住手!別打它!」畢達哥拉斯大叫 「這是我朋友的靈魂。」他在狗的吠叫中認出了朋友的聲音。
畢氏建立畢達歌拉斯兄弟會,崇拜整數、分數為偶像,他們認為透過對數的了解,可以揭示宇宙神秘,使他們更接近神,事實是一個宗教性社團組織。
入會時需宣誓不得將數學發現公諸於世,甚至在畢氏死後,有成員因公開正12面體可由12個正五邊形構成的發現而被迫浸水致死。
他們集中注意於研究自然數和有理數,特別是完美數,它是本身正因子(除了本身之外)之和,例如:6=1+2+3、28=1+2+4+7+14。他們認為上帝因為6是完美的,因此選擇以6天創造萬物,且月亮繞行地球一周約28天。。
畢達哥拉斯有次應邀參加一位富有政要的餐會,這位主人豪華宮殿般的餐廳鋪著是正方形美麗的大理石地磚,由於大餐遲遲不上桌,這些飢腸轆轆的貴賓頗有怨言;但這位善於觀察和理解的數學家卻凝視腳下這些排列規則、美麗的方形磁磚。
其實畢達哥拉斯不光是在欣賞磁磚的美麗,而是他在想這些邊長之間的數學關系,他拿畫筆在地板上畫著比著,選了一塊磁磚以它的對角線 AB為邊畫一個正方形,他發現這個正方形面積恰好等於兩塊磁磚的面積和。他覺得很有趣,繼續研究著他的發現。
於是又用兩塊磁磚拼成的矩形之對角線作另一個正方形,他發現這個正方形之面積等於5塊磁磚的面積,也就是以兩股為邊作正方形面積之和。
至此畢達哥拉斯作了大膽的假設: 任何直角三角形,其斜邊的平方恰好等於另兩邊平方之和。那一頓飯,這位古希臘數學大師,視線都一直沒有離開地面。
他為了不傷害豆子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的教規之一是他的追隨者們永遠不能觸碰豆子。他教導說豆子會帶走一部分靈魂。他解釋說「它們會導致脹氣,當氣體出來時,會帶走人的大部分靈氣。」
不僅僅如此。據說他相信豆類包含了死者的靈魂,並告訴他的追隨者,「吃豆子等同於啃食父母的人頭。」
豆子對畢達哥拉斯派是如此神聖,以至於畢達哥拉斯願意用生命去保護它們。 據說,一個人因為看不見畢達哥拉斯感到憤怒,就把畢達哥拉斯的房子燒掉了,這時畢達哥拉斯已經危在旦夕。
他為了活下去,他只能不停的逃跑,卻在一塊豆子田之前停了下來。他宣稱,他寧可死,也不願踩一顆豆子。 最後他讓那個人割了自己喉嚨這樣豆子就能夠活下去。
拓展資料: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80年—約前500(490)年)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
畢達哥拉斯在宇宙論方面,結合了米利都學派以及自己有關數的理論。
畢達哥拉斯還在西方長期被認為是畢達哥拉斯定理(中國稱勾股定理)首先發現者。
畢達哥拉斯對數學的研究還產生了後來的理念論和共相論。
畢達哥拉斯還堅持數學論證必須從「假設」出發,開創演繹邏輯思想,對數學發展影響很大。
參考資料:網路文庫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的故事
C. 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1,零
在很早的時候,以為「1」是「數字字元表」的開始,並且它進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數字。這些數字的作用是,對那些真實存在的物體,如蘋果、香蕉、梨等進行計數。直到後來,才學會,當盒子里邊已經沒有蘋果時,如何計數里邊的蘋果數。
2,數字系統
數字系統是一種處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採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從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復雜的十進製表示方法。
3,π
π是數學中最著名的數。忘記自然界中的所有其他常數也不會忘記它,π總是出現在名單中的第一個位置。如果數字也有奧斯卡獎,那麼π肯定每年都會得獎。
π或者pi,是圓周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比值。它的值,即這兩個長度之間的比值,不取決於圓周的大小。無論圓周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恆定不變的。π產生於圓周,但是在數學中它卻無處不在,甚至涉及那些和圓周毫不相關的地方。
4,代數
代數給了一種嶄新的解決間題的方式,一種「迴旋」的演年方法。這種「迴旋」是「反向思維」的。讓我們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當給數字25加上17時,結果將是42。這是正向思維。這些數,需要做的只是把它們加起來。
但是,假如已經知道了答案42,並提出一個不同的問題,即現在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數和25相加得42。這里便需要用到反向思維。想要知道未知數x的值,它滿足等式25+x=42,然後,只需將42減去25便可知道答案。
5,函數
萊昂哈德·歐拉是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拉是第一個使用「函數」一詞來描述包含各種參數的表達式的人,例如:y = F(x),他是把微積分應用於物理學的先驅者之一。
D. 50個科學小知識
鏈接: https://pan..com/s/1RSgXkDmK-Pu7aqSE5od-zQ
stem科學
E. 幼兒科學小常識有哪些
關於幼兒的科學小常識
1、切忌過食生冷:夏季孩子出汗較多,流經胃腸的血液減少,而大量進食生冷食物,會降低胃腸道的溫度,影響胃腸對營養物的消化吸收。而且兒童胃腸道發育尚未健全,容易發生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情況,嚴重的還會引發急性胃腸炎。
2、滋補忌過膩:夏季孩子消化功能減弱,不宜進食過於滋補厚膩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影響營養消化吸收。夏季飲食宜選擇清補之品,以開胃增食、健脾助運,如白扁豆、蓮子、紅棗、鴨肉、鴿肉等。此外,夏天溫熱邪氣易侵入人體,可常給孩吃些薺茶、黃花菜、冬瓜、鯽魚等利水滲溫的食物。
3、常吃苦、酸味食物:苦味食物能刺激味蕾,在增進唾液分泌的同時,刺激胃液和膽汁的分泌,從而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對增強體質有益。含有苦味的食品以蔬菜、萵苣、生菜、芹菜。夏季小孩子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適當吃酸味食物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如番茄、檸檬、草莓、菠蘿等。
4、「對症」喝綠豆湯:孩子中暑或有火熱症時也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此時給孩子喝碗清涼的綠豆湯,不僅能爽口解渴,還可消暑益氣、清熱解毒。但綠豆的消暑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內,綠豆湯要「對症」喝。消暑綠豆湯:生綠豆加涼水煮開,旺火再煮五六分鍾即可。解毒綠豆湯:煮得酥爛的綠豆湯色澤渾濁,清暑效果差,清熱解毒功效好。
5.別讓寶寶邊看電視邊吃飯:30%2-3歲孩子的家庭有邊吃飯邊看電視的習慣。對孩子說,吃飯的過程不僅是將營養素吃進去,還是讓營養素吸收發揮至最佳狀況。而吃飯時看電視會分散精力,不利正常消化與吸收。
6.小兒發燒注意護眼:孩子高燒時體內消耗大,易造成維生素A缺乏,家長要給他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以增加眼睛的營養,如雞蛋、牛奶、胡蘿卜、魚等,並且要經常用干凈毛巾給孩子擦眼屎,以免引起角膜感染。
7.早教不可「明算帳」:42%的家長把親子閱讀等同於識字,32%認為親子閱讀就是講故事;多數家長很關注孩子有無進步。專家指出,親子閱讀重在知識與情感的潛移默化,家長不應有功利的打算,否則易引起孩子反感,適得其反。
8.游戲中提問易讓孩子分心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游戲時提問,希望他學到更多知識。其實,游戲時間應是孩子鍛煉注意力的好時機,額外的問題會加重他的負擔,導致分心。如果想促進親子關系,不妨把提問換成對他認真游戲的肯定。
9.怎樣教孩子區分物休軟硬?准備布娃娃、積木等軟硬不一的物品,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說說哪個是「軟兄弟」,哪個是「硬兄弟」,引導他區分軟硬。還可讓孩子觀察家中哪些物品是軟的、哪些是硬的,進行分類。10.2-3歲的孩子玩什麼玩具好?此期孩子走路穩,接觸的事物逐漸增多,有一定的思想和活動能力。此時可選購能走動拖拉的玩具,如塑料叮當車、拖拉輪動小鴨子、拼拆玩具,積木、拼圖板等,以提高手腦並用能力。
F. 關於端午節的小知識
農歷五月初五,也叫「端陽」、「蒲節」、「天中節」、「大長節」、「沐蘭節」、「女兒節」、「小兒節」。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艾節、端五、夏節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蛇開始活躍,鬼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特別是會給無所顧忌又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災難,必須在五月端這天集中地為孩子消災防毒,因此,人們又把五月端午節說成是「小孩節」或「娃娃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納西族、達斡爾、仫佬、羌、仡佬、錫伯族、普米、鄂溫克、裕固、鄂倫春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端午節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1、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4、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里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5、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6、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G. 關於三到六歲的孩子,哪些小常識是要知道的
三到六歲這個階段的小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強、接受程度高、好奇心強。可以說是你教他什麼他就會學什麼,是對他性格以及以後成長最重要的培養階段。以下是小編了解收集的一些關於寶寶三到六歲的小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o(^_^)o
在相處過程中需注意事項
1、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2、關心和愛撫孩子
3、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多點正確鼓勵引導
4、讓孩子感到快樂
5、給孩子留面子,不要當著其小朋友的面前訓斥孩子,這個不是只有大人才需要,小朋友也需要
6、做孩子的好朋友,多點交流,積極參與孩子的業余愛好活動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
H. 關於雷鋒的相關知識
雷鋒勤儉節約的故事
一個星期天,雷鋒的戰友王大力把所有戰士們的襪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鋒正在晾衣服時,發現自己的舊襪子不見了,他就到處尋找。
這時,王大力說:「雷鋒,你有那麼多存款,還這么捨不得買一雙襪子。你瞧,你這雙襪子穿在腳上不嫌得難受?」
雷鋒說:「只要不耽誤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說:「那你不覺得難看嗎?咱們軍人不是把襪子穿給別人看的。」這幾句話,就已經體現出了雷鋒的節約精神。
他每個月只有6元錢獎金,他卻把錢存在銀行,一年一年過去了,雷鋒把省下來的錢全都捐給災區人民,可是他自己卻捨不得買新襪子。雷鋒是多麼節約啊!
永遠做群眾的小學生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先做好群眾的「學生」,才能做好群眾的「先生」。「先生」是「學生」的發展,卻不是「學生」的終結。如果不願再以學生的姿態出現,便不能繼續再當「先生」。毛主席說: 「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毛主席說:「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他又說:「無產階級的最尖銳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個,那就是嚴肅的戰斗的科學態度。共產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
我在黨和毛主席的不斷哺育和教導下,健康地成長起來。由於政治覺悟的不斷提高,樹立了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大志,在工作和學習中取得了一點點成績,這應該歸功於黨,歸功於幫助我的同志們。我一定永遠牢記毛主席的教導,永遠做群眾的小學生!
拓展資料:
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
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5月,雷鋒作為全團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陽軍區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言。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
雷鋒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指以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它影響了後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
I. 關於心理健康的小知識有哪些
我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小知識,共勉。
1、光線昏暗的地方更容易使人增進親密感,模糊的光線更容易讓人產生幻象,男生感覺更帥了,女生感覺更漂亮了!所以,戀愛中的男女最常見的約會方式是看電影,電影院的氣氛很容易拉進兩個人心靈的距離,有利於感情的升華。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年輕人談戀愛為什麼習慣扎堆隱蔽黑暗的地方,比如晚上的小樹林。
2.不要為了錢財而犧牲健康,熬夜加班工作等,要學會量入為出,因為財務的壓力會使人衰老的速度加快!現在社會節奏加快,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個人慾望的增長,助長了工作的壓力。但是,特別是對於奮斗中的年輕人,要把生命當做投資規劃,不要浪費生命,學會珍惜,愛惜自己的生命。
3.在便利店中,銷量最好的飲料總是放在商店最裡面,目的就是為了讓客戶進店逛一圈,這樣就會購買更多的東西!同理,葯店出售的葯品,總是擺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性價比高的未必就在最顯眼地方,還需要你蹲下身子,好好的眾里尋他千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