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經濟小知識
擴展閱讀
歌詞什麼陷阱 2024-09-23 01:20:05
同學聚會短發怎麼扎頭發 2024-09-23 01:16:57

經濟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02 23:44:48

㈠ 經濟學的知識有哪些

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
中國經濟思想史
外國經濟思想史
中國經濟史
外國經濟史
西方經濟學
世界經濟
國民經濟學
財政學
金融學
工業經濟
農業經濟
商業經濟
國際貿易
運輸經濟
投資經濟
勞動經濟學
人口經濟學
會計學
統計學
企業管理
國防經濟學
技術經濟學
數量經濟學
經濟地理
旅遊經濟
消費經濟
信息經濟
商品學
城市經濟

㈡ 經濟學都有什麼必須知道的知識

心理賬戶、羊群效應、行為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㈢ 關於經濟的小知識

經濟(Economy)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簡單地說,經濟就是人們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一切物質精神資料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指一個家庭的財產管理,宏觀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在這一動態整體中,生產是基礎,消費是終點。

經濟,人有著自身的消耗需求,物質資源因而得以認知與定義,而同時,貨物有著其自身的界限與范圍,因人的需要而產生作用。這樣的一種基於人體需求而存在的時效性用途,在人的思維認知之下,而給予了它一種表面性的客觀價值,從而在人的一定的思維下被普遍接受,從而形成一種基本的思維常識。
如此,貨物得以確定規格,在人的相互認定之下繼而得以流通,人與人之間也就有了置換與交易...而同時,人有著自我意願上的偏向與取捨,這也就決定到了所需物質的每個方面...或許,這樣的一種以貨物的客觀價值為共知,以人的自我意願為前提,由此而產生的合理有序的人類活動,是為經濟。
經濟之下,由人的意願和對貨物的價值認定,而產生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則,而同時,各種各樣的意識、行為、交易的出現和發生,都在人的理解之下,或許,這樣的一片、整體的意識思維的承載,就是場,隨著人的意願而自由伸展。

㈣ 經濟學入門基本知識

微觀部分:1、消費者選擇理論:偏好、效用、優化選擇與需求、斯勒茨
基方程、跨期選擇、不確定性、消費者剩餘
2、生產者理論:技術、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線、利潤最大化
與廠商供給
3、市場結構理論:完全競爭市場、市場需求與行業供給、均
衡與效率、壟斷市場、寡頭壟斷市場、要素市場理論
4、對策論(博弈論):戰略式博弈、擴展式博弈、納什均衡、
重復博弈 5、一般均衡理論:交換經濟、生產經濟中的一般均衡、交換
經濟中的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
6、公共品、外部性和信息 宏觀部分:1、宏觀經濟指標
2、經濟增長理論:索羅增長模型、內生增長模型
3、失業、貨幣與通貨膨脹理論
4、總需求理論:總需求與總供給模型、IS-LM模型與總需求、
財政、貨幣政策與總需求
5、總供給理論:粘性工資模型、價格錯覺模型、不完全信息
模型、粘性價格模型、菲利普斯曲線與總供給
6、開放經濟:國際收支、匯率、浮動和固定匯率下小國開放
經濟、國際利差
7、宏觀經濟政策爭論、政府債務與赤字 8、基於微觀基礎的宏觀經濟分析:消費、投資、貨幣供給與
貨幣需求
9、經濟波動理論的新近發展 這些都是重點,要是一個一個給你解釋、、、不太實際

㈤ 經濟生活知識點歸納

經濟生活知識點歸納有哪些呢?

政治大題是學生們的「黑洞」,所以今天為大家總結出了常考的答題知識點歸納,,常讀,常記就能跳出黑洞!

1、影響價格的因素

(1)直接因素——供求影響價格。

(2)決定因素——價值決定價格。

①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在一般情況下兩者成正比。

②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兩者成正比。

③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這就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就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2、價格變動的影響

(熱點:高物價、高房價等 重點掌握)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①價格變動對需求的一般影響: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②不同商品對價格變動的廈應程度不同: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影響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

A.互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而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B.互補商品。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韻需求量減少;反之亦然。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價值規律的作用):

歸納到一點,就是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具體體現:①調節產量。②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3、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l)根本原因: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當前、未來、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的大小)和物價水平(物價高,消費水平低)

(3)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等。

4、我們應樹立什麼樣的消費觀?

(怎樣做理智的消費者?)

(1)量人為出,適度消費。既要反對超前消費,又要反對抑制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5、生產與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奪在和發展的基礎。

(2)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第一,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第二,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第三,消費是生產韻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第四,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6、大力發展生產力

(1)原因:

第一,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第二,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第三,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第四,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2)措施: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二,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第三,加快科技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第四,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7、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必要性和意義):

①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鄉層次的狀況。

②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③實踐證明,它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8、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

(1)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4)其他: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多渠道籌集發展資金、進行兼並和強強聯合、提高經營者素質、優化組織結構等也是影響公司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

9、公司經營不善

——企業的兼並和破產

兼並的意義:可以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實現以優帶劣的調整,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有益於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強強聯合的意義: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促進先進技術的開發,擴大市場的佔有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更有利於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破產的意義:有利於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促進企業在破產的壓力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及時淘汰落後企業,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10、勞動和就業

(熱點:就業壓力 損害勞動者權益事件 員工維權等 重點掌握 )

(1)為什麼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就業?

①我國的就業形勢嚴峻:人口多、勞動力總量大,但勞動力素質低、勞動力就業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傳遞不暢通。

②就業的意義: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實現自身的價值;創造社會財富。

(2)就業的途徑:一靠黨和國家;二靠勞動者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轉變舊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即樹立自主擇業觀、樹立競爭就業觀、樹立職業平等觀、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3)怎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①黨和政府:在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擴大就業的同時,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②企業:增強法制意識和道德意識,遵守勞動法,維櫨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③勞動者:A.自覺地履行勞動者的義務;R依法簽訂勞動合同;C.權益受損時依法維護——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D.增強權利和法律意識。

11、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

(原因)

我國之所以實行這一制度,是由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首先,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或所有制結構決定了這一分配製度(生產力水平);

其次,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決定了不可能實行單的分配形式,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再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實行按生產要紊分配,只有這樣才能實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加快經濟發展。

12、兼顧效率與公平

(熱點:分配不公 收入差距拉大 兩極分化等 重點掌握)

(1)含義:效率是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時,收入公平不等於平均主義。

(2)關系: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3)如何實現兼顧效率與公平:①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於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

13、財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辦大事:①國家支持基礎設施和工程項目的建設。②國家調控經濟,促進經濟的平穩運行。③國家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優化、科技進步與人才培養。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財政是觀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障。②財政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螢財政實現收入公平分配,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物質生活的物質保障。

14、市場配置資源

(1)市場調節。

①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市場配置資源(「無形的手」),主要是通過市場上價格、供求、競爭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來進行的;

計劃就是國家宏觀調控(「有形的手」)。必須要做封兩者相結合,國家宏觀調控要以市場調節為基礎。

多市場配置資源優點:

A.市場可以及時、准確、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

B.市場在競爭中實現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C.市揚在競爭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

③市場調節的局限性: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

15、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熱點:房地產市場調控 物價臨時干預 嚴懲哄抬物價等 重點掌握)

①原因:一方面,市場的調節作用並不是萬能的,有其弱點和缺陷,要保證社會豐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就需要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更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浹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宏觀調控職能。

②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德。

③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者各有所長、各具特色、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國家宏觀調控應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

16、科學發展觀

(1)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2)意義:

①科學發展觀是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樹立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和GDP的增加,會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

③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利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有利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

17、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應如何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熱點:經濟過熱 通貨膨脹 生態危機 氣候變暖等 重點掌握)

①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在於更好的發展。國家的發展首先 是經濟發展,我國需要長期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並現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

②具體經濟發展措施:

A.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B.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C.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D.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E.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18、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2)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①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兩極分化更加嚴重。②經濟全球化導致風險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3)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因此,發展中國家應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19、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我國必須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基本戰略。

(2)「引進來」的原因: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缺少資金和技術。對策:我們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3)「走出去」,是指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我們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交流和合作。

(4)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㈥ 有趣的經濟學小知識

經濟學十大原理
人們如何做出決策1. 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2.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3.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 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人們如何相互交易5. 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6. 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 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整體經濟如何運行8. 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9. 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0. 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經濟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它的意思是「管理一個家庭的人」。乍一看,這個來源似乎有點奇特。但事實上,家庭和經濟有著許多相同之處。
一個家庭面臨著許多決策。它必須決定哪些家庭成員去做什麼,以及作為回報每個家庭成員能得到什麼:誰做晚飯?誰洗衣服?誰在晚餐時多得到一塊甜點?誰有權選擇看什麼電視節目?簡而言之,家庭必須考慮到每個成員的能力、努力和願望,以在各個成員中配置稀缺資源。和家庭一樣,一個社會也面臨著許多決策。一個社會必須決定將要做哪些工作和誰做這些工作。社會需要一些人種糧食,另一些人做衣服,還有一些人設計電腦軟體。一旦社會分配人們(以及土地、建築物和機器)去做各種工作,它還應該分配他們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社會必須決定誰將吃魚子醬而誰將吃土豆,誰將開法拉利( F e r r a r i)跑車而誰將坐公共汽車。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關於做出決策的第一課可以歸納為一句諺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件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權衡取捨。
我們考慮一個學生必須決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經濟學;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心理學;也可以把時間分配在這兩個學科上。她把某一個小時用於學習一門課時,她就必須放棄本來可以學習另一門課的一小時。而且,對於她用於學習一門課的每一個小時,她都要放棄本來可用於睡眠、騎車、看電視或打工賺點零花錢的時間。我們還可以考慮父母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們可以購買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他們也可以為退休或孩子的大學教育儲蓄一部分收入。當他們選擇把額外的1美元用於上述用途中的一種時,他們在某種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
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權衡取捨。典型的是在「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我們把更多的錢用於國防,以保衛我們的海岸免受外國入侵(大炮)時,我們能用於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消費品(黃油)就少了。在現代社會里,同樣重要的是清潔的環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間的權衡取捨。要求企業減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產物品與勞務的成本。由於成本高,結果這些企業賺的利潤少了,支付的工資低了,收取的價格高了,或者結果是這三種結果的某種結合。因此,盡管污染管制給予我們的好處是更清潔的環境,以及由此帶來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價是企業所有者、工人和消費者的收入減少了。社會面臨的另一種權衡取捨是在效率與平等之間。效率(e f f i c i e n c y)是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的東西。平等(e q u i t y)是指將這些資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給社會成員。換句話說,效率是指經濟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這塊蛋糕。在設計政府政策的時候,這兩個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們來考慮目的在於實現更平等地分配經濟福利的政策。某些此類政策,如福利制度或失業保障,是要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另一些政策,如個人所得稅,是要求經濟上成功的人士對政府給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雖然這些政策對實現更大的平等有好處,但它以降低效率為代價。當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給窮人時,就減少了對辛勤工作的獎勵;結果,人們工作少了,生產的物品與勞務也少了。換句話說,當政府想要把經濟蛋糕切為更均等的小塊時,這塊蛋糕本身也就變小了。認識到人們面臨權衡取捨本身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們將會或應該做出什麼決策。一個學生不應該僅僅由於要增加用於學習經濟學的時間而放棄心理學的學習。社會不應該僅僅由於環境控制降低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不再保護環境,也不應該僅僅由於幫助窮人扭曲了工作激勵而忽視他們。然而,認識到生活中的權衡取捨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了他們面臨的選擇,才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1.1.2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由於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所以做出決策就要比較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的成本與收益。但在許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並不像乍看時那麼明顯。例如,考慮是否上大學的決策。利益是使知識豐富和一生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成本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你會想到把你用於學費、書籍、住房和伙食的錢加總起來。但這種總和並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學所放棄的東西。
這個答案的第一個問題是,它包括的某些東西並不是上大學的真正成本。即使你離開了學校,你也需要有睡覺的地方,要吃東西。只有在大學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貴時,貴的這一部分才是上大學的成本。實際上,大學的住宿費與伙食費可能還低於你自己生活時所支付的房租與食物費用。
在這種情況下,住宿費與伙食費的節省是上大學的收益。這種成本計算的第二個問題是,它忽略了上大學最大的成本—你的時間。當你把一年的時間用於聽課、讀書和寫文章時,你就不能把這段時間用於工作。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為上學而不得不放棄的工資是他們受教育的最大單項成本。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當做出任何一項決策,例如,是否上大學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伴隨每一種可能的行動而來的機會成本。實際上,決策者通常是知道這一點的。那些到了上大學的年齡的運動員如果退學,轉而從事職業運動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們深深認識到,他們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他們往往如此決定:不值得花費這種成本來獲得上大學的利益,這一點也不奇怪。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生活中的許多決策很少是黑與白的選擇,而往往涉及到灰色陰影。當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時,你面臨的決策不是在快餐或豬排之間的選擇,而是是否再多吃一勺土豆泥。當考試臨近時,你的決策不是在放棄考試或一天學習2 4個小時之間的選擇,而是是否多花一小時復習功課而不看電視。經濟學家用邊際變動(marginal change )這個術語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記住「邊際」指「邊緣」,因此,邊際變動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的調整。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通過考慮邊際量來做出最優決策。例如,假設你向一位朋友請教,應該在學校上多少年學。如果他給你用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人的生活方式與一個沒有上完小學的人進行比較,你會抱怨這種比較無助於你的決策。你很可能已經受過某種程度的教育,並要決定是否再多上一兩年學。為了做出這種決策,你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學所帶來的額外利益(一生的更高工資和學習的全面享受)和所花費的額外成本(學費及你上學時放棄的工資)。通過比較這種邊際利益與邊際成本,你就可以評價多上一年學是否值得。另一個例子,考慮一個航空公司決定對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價格。假設一架有2 0 0個座位的飛機橫越國內飛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 0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 0萬美元/ 2 0 0,即5 0 0美元。馬上就會有人得出結論:航空公司的票價決不應該低於5 0 0美元。但實際上,航空公司可以通過考慮邊際量而增加利潤。設想一架飛機即將起飛時仍有1 0個空位,而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 0 0美元買一張票。航空公司應該賣給他票嗎?當然應該。如果飛機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雖然一位乘客飛行的平均成本是5 0 0美元,但邊際成本僅僅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免費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軟飲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錢大於邊際成本,賣給他機票就是有利可圖的。正如這些例子所說明的,個人和企業通過考慮邊際量,將會做出更好的決策。而且,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1.1.4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例如,當蘋果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會決定多吃梨少吃蘋果,因為購買蘋果的成本高了。同時,蘋果園主決定僱傭更多工人並多摘些蘋果,因為出售蘋果的利益也高了。正如你將看到的,價格對市場上—在這種情況下,蘋果市場—買者與賣者行為的影響對了解市場如何運行是至關重要的。
公共決策者決不應該忘記激勵,因為許多政策改變了人們面臨的成本或利益,從而改變了行為。例如,對汽油征稅,鼓勵人們開小型、節油型汽車。它還鼓勵人們坐公共汽車,而不是自己開車,並鼓勵人們在離自己住的近的地方工作。如果稅收足夠大,人們就會開始駕駛電動汽車。當決策者未能考慮到他們的政策如何影響激勵時,他們就會以他們意想不到的效果結束。例如,考慮一下有關汽車安全的公共政策。今天所有的汽車都有安全帶,但5 0年前並不是這樣。2 0世紀6 0年代後期,拉爾夫?納德爾( Ralph Nader )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眾對汽車安全的關注。國會的反應是通過立法要求汽車公司生產包括安全帶在內的各種安全設備,安全帶成為所有新汽車的標准設備。
安全帶的法律如何影響汽車安全呢?直接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一個人繫上安全帶時,重大車禍發生時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但是,這並不是事情的結束,因為這項法律還通過改變激勵而影響了行為。相關的行為是司機開車時的速度和謹慎程度。緩慢而謹慎地開車是有代價的,因為這要耗費司機的時間和精力。當決定謹慎開車的程度時,理性人要比較謹慎開車的邊際利益和邊際成本。
當提高安全程度的利益高時,他們就會更慢、更謹慎地開車。例如,人們在道路有冰時會比道路干凈時更緩慢而謹慎地開車,這並不奇怪。考慮安全帶法律如何改變一個司機的成本-利益計算。安全帶降低了司機的車禍代價,因為它們減少了傷亡的概率。換言之,安全帶減少了緩慢而謹慎地開車的利益。人們對安全帶的反應和對道路狀況改善的反應一樣—更快更放肆地開車。這樣,安全帶法律最終的結果是更多的車禍次數。安全開車程度的下降對行人顯然有不利的影響,他們更可能發現自己遇上了車禍,但(與司機不同)沒有得到增加的保護的利益。乍一看,這種關於激勵與安全帶的討論似乎是毫無根據的猜測。但是,經濟學家薩姆?佩茲曼(Sam Peltzman)在1 9 7 5年的一項研究中說明了汽車安全法實際上有許多這類影響。根據佩茲曼的證據,這些法律減少了每次車禍的死亡人數,但卻增加了車禍的次數。凈結果是司機死亡人數變動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數增加了。
佩茲曼對汽車安全的分析是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的一般原理的一個例子。經濟學家研究的許多激勵要比汽車安全法的激勵更為直接。沒有人對汽油稅高的歐洲比汽油稅低的美國開車的人少感到驚訝。然而,正如安全帶的例子所說明的,政策有時也會有事先並不明顯的影響。在分析任何一種政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通過激勵發生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那就會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㈦ 經濟學方面的常見討論話題知識

經濟學一般可以劃分為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兩部分,前者論述如何解決經濟問題,後者論述應該如何解決經濟問題(注1) 。規范經濟學回答"應該是什麼"這類問題,涉及價值判斷,是不能被證偽的,因而脫離了科學的界限;實證經濟學回答"是什麼,為什麼"這類問題,它獨立於任何特別的倫理觀念或規范判斷,其終極目的是發展一種能夠對觀察到的和尚未觀察到的現象作出合理的、有意義的解釋和預測的"理論"或"假說"(注2) ,是能夠被證偽的,因而是一門科學。Popper說的好:"衡量一種理論的科學地位的標準是它的可證偽性或可反駁性或可檢驗性"(注3) 。本文只在實證經濟學范圍內討論宏觀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又通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經濟行為人(economic agent)的個體行為以及其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注4) ,而宏觀經濟學則主要研究整體經濟,以產出、失業、通貨膨脹這些大范圍內的經濟現象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對產出、失業以及價格的變動作出經濟解釋 (注5)。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宏觀經濟學就研究兩件事--長期的經濟增長和短期的經濟波動。
在Friedman看來,實證經濟學主要劃分為貨幣理論和價格理論。貨幣理論論述一般價格水平,總產量和總就業的周期波動和其他波動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價格理論論述不同用途上的資源配置,一種產品與另一種產品的相對價格 (注6)。通常人們會把價格理論和微觀經濟學;貨幣理論和宏觀經濟學聯系在一起,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Friedman在《價格理論》里對這種流行的觀點提出了批評。事實上,價格理論和貨幣理論與微觀和宏觀經濟學之間是有所交錯的 (注7)。
在我看來,就實證經濟學的研究范圍來分類,無論是劃分為價格理論和貨幣理論,或微觀和宏觀經濟學,都是不完整的。如果劃分為價格理論和貨幣理論,則不包括經濟增長的內容;如劃分為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則不能解釋制度變遷的內容。我認為比較合理的劃分是將實證經濟學分為三個部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研究既定製度安排下資源在不同經濟個體間的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研究既定製度安排下的整體經濟現象(即產出、失業和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動);制度經濟學研究制度的選擇和變遷問題(注8) 。
經過以上對實證經濟學的疏理,我們終於可以開始談論宏觀經濟學了。讓我們從目前流行的各種對於宏觀經濟學的批評開始。在我看來,這些批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對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提出批評;第二類是對宏觀經濟學邏輯起點的批評。
第一類批評涉及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大致可以表述為經濟學都是研究個體行為的,不存在研究總量的經濟學。這類批評一般來自宏觀經濟學的外部,是否定性的。但在我看來,這類批評是站不住腳的。經濟學是研究各類社會經濟現象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而社會中確實存在著諸如產出、失業、通貨膨脹這樣的整體性的經濟現象需要我們作出解釋,這也正是宏觀經濟學存在的目的。經濟學可以研究個體行為,也可以總量關系,關鍵是要有統一的邏輯起點或基礎假設。
第二類批評也是真正有意義的批評是針對宏觀經濟學的邏輯起點。所謂邏輯起點,是指一個邏輯演繹過程的基礎假設。一個簡單的邏輯推理過程是:假設→推理→結論。假設和結論都是命題,不同的是假設是通過歸納或約定得到的,而結論是在假設的基礎上演繹得到的。
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必須要遵循統一的規則,要有共同的基礎假設(postulate)或公理(axiom),在此基礎上才能展開邏輯推理,並且得到可以被證偽的或者說可以被檢驗的結論性命題 (注9)。價格理論是整個經濟學的核心,它的基礎假設也就自然構成整個經濟學共同的基礎假設或者說邏輯起點。
價格理論的基礎假設可以概括為:1)由個人進行選擇,其行為是穩定的;2)人都是自利的(self-interest),他在任何時候、任何局限條件下都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3)資源是稀缺的(這個假設通常是隱含的,但卻很重要)(注10) 。這三個假設也構成了整個經濟學的基礎假設。經濟學由許多不同的模型構成用以解釋不同的經濟現象(注11) ,它們都應該有共同的基礎假設,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各自的特殊假設或局限條件,從而完成對整個模型情境(situation)(注12) 的描述,邏輯演繹則在整個情境的基礎上展開。這個結構我稱之為經濟學的邏輯結構(logic structure of economics)。
問題在於,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命題或是直接歸納得到的(如Phillips curve),或是從一些和價格理論或微觀經濟學(兩者不一致但大致重合)的基礎假設完全不同的假設基礎上演繹得到的(如IS-LM模型),因此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和價格理論在邏輯起點上是完全不一致的。
在1970年代,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模型因缺乏微觀基礎而受到了廣泛的批評,這些批評主要來自宏觀經濟學內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Lucas批判(Lucas critique,1976)(注13)。以Lucas為領袖的理性預期學派確實掀起了一場宏觀經濟學內部的革命,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也被作為一個公理性的假設被引入宏觀經濟學,從此宏觀經濟學進入了「現代」。
現代宏觀經濟學致力於構建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從邏輯結構的角度說,就是將模型建立在經濟學共同的基礎假設也就是個人最大化選擇的基礎上。讓我引用張五常的一段話:"任何經濟問題不可以從一群人、一個團體、一個社會或一個國家為起點來分析。說什麼宏觀經濟,社會福利,或什麼政府策劃,都一定要以個體或個人為分析單位。經濟學沒有以集體為起點的理論。無論觀點是怎樣的'宏',不管在分析中基本的起點有沒有提及,若非基於'個人'為起點的,都不是可取的經濟理論。……宏觀是以個人為單位加起來的。宏觀與微觀之別,只不過是組合的或大或小罷了" (注14)。
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模型是Ramsey模型(無限期限模型)和Diamond模型(代際交疊模型),這兩個模型都是建立在個人決策的基礎上;進而引入貨幣,引入不確定性和預期,構建起一個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即便如此,現代宏觀經濟學仍分為兩派,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和新凱恩斯主義。前者堅持在一般均衡的框架里解釋經濟波動現象,其代表人物是Lucas,Sargent,Barro等人;後者則認為存在某種對均衡的偏離才能解釋波動現象,其代表人物有Blanchard,Fisher,D. Romer,Mankiw等 (注15)。
盡管存在著分歧,現代宏觀經濟學已經是建立在個人決策的基礎上了,宏觀和微觀有著共同的基礎假設和邏輯起點。這是令人欣慰的。
從1936年凱恩斯《通論》發表以來,宏觀經濟學一直是經濟學中一塊激動人心的領域,60多年來在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兩個主要議題上都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宏觀經濟學仍然存在許多重要的問題有待解決,比如說如何使理論更加逼近現實,如何處理技術進步和增長的關系等等。

㈧ 關於經濟的冷知識

1.同樣的產品,更貴的意味著成本更高嗎?
有一個有趣的例子,90年代的時候,惠普推出了兩款列印機,一個是列印速度較快的激光列印機,售價是1500美元,一個是列印速度較慢的E型激光列印機,售價是1000美元。
人們普遍認為列印速度快的成本更高,所以售價也貴。其實真相是,兩款列印機是由同一條生產線,組裝而成的一模一樣的產品,差別在於,惠普人為地製造了一些差異,列印更慢的列印機只是貼上了「E型激光列印機」的標簽並往它的機身里塞一塊減緩列印速度的晶元。
咋一看,大家都會覺得惠普是在游戲顧客,但對於惠普來說,你願意付1500美元就付1500美元,願意付1000美元就付1000美元,如果你很在意列印速度,那就付1500美元,只要有這部分的人存在,那麼這個策略的目的就達成了。
2.長得好看的人一定掙的更多嗎?
擁有美麗外表的人得到最好的工作,覓得最好的伴侶,獲得最多的關注,只留下「渣渣」的我們,想想都令人心寒。
但是事實其實不然,長的漂亮的也許真的能導致成功,一些原因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某些高薪職業只像最漂亮的人開放,比如時尚模特和偶像劇主演,但是這不能解釋漂亮的汽車修理員就能比相貌平平的修理員掙得多。
長得好看並不適用於各行各業,他們只集中在消費品零售這樣需要與客戶大量接觸與交流的行業。當你去商場轉轉,化妝品櫃台或者服裝店的服務員大都如此漂亮,很明顯,老闆僱傭皮漂亮的員工不僅僅是自己的嗜好,而是為了迎合客戶的需求。

㈨ 本人想了解經濟方面的知識。。。

《經濟學原理》、《國富論》、《貨幣戰爭》

㈩ 生活中的經濟小問題!很有意思,有經濟學知識的幫助解答!急!

從分工的角度

1.如果承認第一種做法對中國更好,反過來,美國人、日本人也可以說玩具、衣服都別買中國的了,這其實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
2.國際分工帶來的是生產效率的提高,整體上促進社會福利的增加,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將能以相同的成本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
3.另外問題所述內容中的推斷事實上是很表面的:假設日本人更會生產車,那麼在第一種情況下:
a.如果該車是中國公司生產的,那麼中國僅僅得到了錢和一輛破車;
b.如果該車是日本公司在中國投資的工廠生產的,那麼中國得到的也僅僅是一輛車,因為錢是股東的,也就是日本公司的。

這個問題揭示的一個本質現象就是參與國際分工還是不參與國際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