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知識 句式
被動句: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
定語後置:現代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這種情況叫做「定語後置」。
賓語前置:賓語前置是語文上的一種寫作手法,一般在初二開始學習。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等。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於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
㈡ 語文知識講座有哪些
不知所雲
諸葛亮這一生,誠懇忘我的工作,就是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情動難已,連自己說些什麼話都不清楚。
出自:諸葛亮《前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姦犯科
在法律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不管你地位如何,每個人行為如何,都因有有關機構來執行。諸葛亮提醒人們,有罪無罪,有法律說了算。
出自: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手不釋卷
經詩書文籍熏陶的曹丕,雖在統一大業上沒有什麼建樹,可文學修養卻是非其他君主擴一般文士所能匹敵的。
出自:曹丕《典論》,其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月明星稀
這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曹操在寫詩時觀察得很仔細,月亮明亮了,星星的光芒自然也就暗淡了許多,現在還有人在寫文章時還會用「星月交輝」的詞來,應當好好地讀讀這道詩。
出自: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難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一身是膽
用這詞形容趙雲,再也恰當不過,劉備的眼光及識人高人一等。
出自:《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引《雲別傳》: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
才高八斗
這個成語,與三國人物有關,與三國事件無關,一個有些才能的南朝宋國山水詩作家,再一次喝醉之後,說出的狂妄之言。
出自:《釋常談.八斗之才》: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望梅止渴
此事發生在一個夏天,曹操率領軍隊去討伐張綉,當時,那個天氣叫熱,吐口唾沫出去,立時就給蒸發掉了,何況是還要在曲折的山道上行軍,幾個體弱的,一時抗不住,都倒在了路邊,戰士們一片哀聲載道,大有兵變之勢。
曹操想,這可不行啊,於是,手搭涼棚,便在向前望了一會後,說道:「好大的一片梅林,從我那如望遠鏡般的眼睛中可以看見,那梅子又大又好吃,酸中帶甜,甜中透著酸,一定解渴。」
士兵們一聽,換了一個人似的,精神煥發,大步流星地快速向前,從而來到了水源之地,大大地痛快地喝了一回。
探囊取物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解重圍」:關公縱馬上山,眾將盡皆稱賀。公獻首級於操前。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操大驚,回顧左右曰:「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令寫於衣袍襟底以記之。
如魚得水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卻說玄德自得孔明,以師禮待之。關、張二人不悅,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學?兄長待之太過!又未見他真實效驗!」玄德曰:「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兩弟勿復多言。」關、張見說,不言而退。
得了諸葛亮後的劉備,不僅是如魚得水,更是如虎添翼,終於是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最好規劃人,從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縱橫天下,開創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樂不思蜀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司馬昭一次與劉禪及受降的蜀官會宴,故意地將蜀人扮蜀樂在宴前舞戲,眾蜀官因思鄉之情無不落淚,只有劉禪依然如故,嬉笑自若。
於是,司馬昭便問道:「不想念蜀國嗎?」
劉禪立即回答道:「在這里,太快樂了,不想念蜀國。」
最為有趣的還在後面:
郤正知道了這事後,對劉禪說道:「下次司馬昭若是再問你同樣的問題,你就哭著回答他說:『先人的墳墓都在蜀國,怎麼能不想呢,天天想,日日想,夜夜想,沒有一時一刻不想,就如情人般想。』」
後然,司馬昭又一次問起了這個問題,劉禪倒是想哭著來的,可是情緒培養不夠,又因司馬這次突襲太突然,因而只得故作沉痛沉,閉著眼睛,將郤正所教的話,一字不搬地,重新復述了一遍。
司馬昭假意吃驚道:「你這話說得,怎麼跟郤正說的一模一樣,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裡面鑄出來的。」
劉禪真的是大吃一驚,馬上就睜開了眼,說道:「是啊,是啊,就是他教我這么說的。」
正如司馬昭所說的,即使有諸葛亮在,也不能將他輔作的周全,何況是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諸葛亮的姜維呢?
有人說,劉禪這樣做,是學他那曾寄於曹操屋檐下的英雄父親劉備般,行韜光養晦之計呢,但我更相信,這是人沒心沒肺的體現。
七步成詩
《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侄陷叔劉封伏法」:植略不思索,即口佔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聞之,潸然淚下。
三顧茅廬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扇火止沸
說解:沸,沸騰,指開水。原意是用扇風助火的辦法來阻止水的沸騰。比喻處事方法適得其反。
典故
六齣祁山
諸葛亮聲東擊西,以奇兵「六齣祁山」,平取隴右,是避實就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曹魏赤壁戰敗後,將主力防線布於長江、秦嶺,尤其劉備占據荊襄,外接好孫權,故曹操更加緊長江防線。關羽荊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敗,曹魏以為「備已死,數多寂然無聲」,故「略無備豫」。諸葛亮「六齣祁山」,利用隴右諸多有利因素,對盡快形成抗魏統一戰線和抗魏統一戰線和抗魏聯軍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是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敘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虎牢關與猛將呂布大戰的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回。但不是史實,因為據史書記載,參與討伐董卓的沒有公孫瓚,也沒有「三英」,因此小說中「溫酒斬華雄」以及「三英戰呂布」都是杜撰的。「三英」指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
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里有兩個英雄人物,一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他們就是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這一篇絕世妙文把他們兩人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其中有一個細節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後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過五關斬六將
劉備軍被曹操擊敗,劉、關、張失散。其中關羽被曹操軍包圍。曹操希望招降關羽,就當事情這樣順理成章的進行時,突然,關羽得到了劉備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後,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憑借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隘,立斬曹操六員大將。
刮骨療傷
有一次,關羽在戰斗中右臂被敵人射中一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腫,不能動彈。華佗聽說關羽箭傷不愈,表示能為他刮骨去毒。手術進行中,華佗刮骨的聲音悉悉刺耳,周圍的人掩面失色,而關羽卻依然飲酒弈棋,若無其事。等到敷上葯,縫上線,手術告成,關羽便大笑而起,高興地說:「先生真是神醫。看,我的手臂已經屈伸自如,毫無痛楚了。」華佗也說:「我一生行醫,沒有見過象您那樣沉著堅強的人,真是大丈夫!」
敗走麥城
漢建安二十四年,蜀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後以"走麥城"喻陷入絕境。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將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在此演出了一場千古悲劇。麥城因此聞名中外。麥城現留有殘垣斷壁。南北長600米,寬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橫卧在沮水河畔。清同治《當陽縣志》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這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時,關羽為孫權所襲,西走麥城即此」。
單騎救主
《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記載「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一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此事還見於《雲別傳》。
舌戰群儒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品,其中的「諸葛亮舌戰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寫諸葛亮隻身隨魯肅過江、游說東吳群臣。時值劉備新敗,退守夏口,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上下主降之風日盛。在此情勢下,諸葛亮以其超人的膽識同東吳群儒展開舌戰,並以其滔滔辯才使對手一個個皆成「口」下敗將,並最終說服了孫權,使孫劉聯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羽扇綸巾
羽扇綸巾所指乃是周瑜,非是諸葛亮。周瑜文韜武略,盡顯英雄氣概,之所以用羽扇綸巾來形容他就是要體現出他的儒將風采。儒,指文人雅士。將,指大將風范。周瑜在詩中盡顯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操,又不失戰火紛飛中的大將風范,實乃人中豪傑!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音樂,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音樂中的很細微的疏失。
木牛流馬
也許是否受了魯班木車馬的啟發,約1700年後,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用其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且「人不大勞,牛不飲食」。與王充記載魯班木車馬的寥寥數語相比,《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記述可算是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極為詳盡了。但不知為什麼,陳壽和羅貫中等對木牛流馬的製作原理和工藝卻不提一字。
火燒連營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
吳下阿蒙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語文知識講座
㈢ 桂林昨日下午的高考語文作文講座講了哪些要點有筆記或者視屏最好!
說實話,你所說的這些有你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需要積累。英語靠積累那是沒得說的,平時老師說的要記住,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平時做完型和閱讀時錯了的要記住,感覺平時做題時經常出現的(即使沒有學過)也要記下來,相信那樣的話你在完型和閱讀方面會有很大的提高。打滿分也許並不容易,盡力而為就可以了。語文作文打滿分不容易,我只說一下我自己的感覺(只代表我個人觀點):考試時寫一手好的議論文比較容易得高分,但得滿分有點困難,但你要知道作文得滿分並不意味著語文的高分。化學的滿分其實不是很難,中考時課本應該都整明白了吧,另外做題是比較重要的,可以明確地說,課本都整明白了考試是得不了滿分的,平時做題要注意題目多數出自哪章哪個單元的哪個知識點,再將其弄透,就基本上OK了。另外再說一下作文,關鍵是積累好的素材,無論你些什麼文體,只是自己乾巴巴的說是得不了高分的,更別說滿分了,你要有別人沒有的素材,這樣更容易吸引老師的眼球哦!最後還是勸你一句,語文別太追求作文,能打個高分就可以了,雖然有點跑了你的話題,但我做人的原則還是不能變的,除非你想在寫作上有所造詣,否則就別再「鑽牛角尖了」。從你提的問題上可以看出來你的成績是相當不錯的,我說的對吧?依你的經驗和方法,對於技巧應該是沒問題的,但作文50分對你來說就低了點,在提高一點就更完美了,至於參考書,還是去問一問自己的語文老師吧,我是山東的,我也不知道你是哪個省的,即使你是山東的我也不清楚教材已經改道啥地步了(我已經闊別初三6個年頭了)。問老師是最牢靠最實在的了。如果老是推薦的參考書足夠好的話,以上的問題就不用再找人回答了,不是嗎?
㈣ 四年級小學語文講課文,哪些東西重要需要重點講解給學生
文中出現的修辭方法,句子類型如:反問句、雙重否定句等,某些重點句的含義等
㈤ 小學語文如何講課
上課前最好用一些小故事把課題串起來 孩子們比較喜歡聽故事 最好是些趣味性比較濃的故事 課前要詳細的 盡可能的了解這個故事 使學生們聽起來你是一個肚子里很多故事的老師 對你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然 最後講課過程中也能帶一些課外小故事 也增加同學們的課外積累 最好是些不是很常見的小故事
然後是框架——
第一階段:先是從生字詞入手 友情提示 可以講一些關於漢字偏旁之類的故事 比方說古代很多貶義的字都是用女字旁做偏旁的 之類的 可以加深學生們對生字的把握 也有對漢字的興趣
第二階段:讓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 細講一些重點段落 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之類的啊 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解答 不管學生回答如何也要面帶微笑的鼓勵 然後說出正確答案就行了 就這樣一個一個自然段的講 講完全文以後 再總結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之類的 再讓同學們自主學習一會(此時時間應該不多了 而且可以下講台到每個同學身邊 幫助有問題的同學解答) 就可以下課了 其實40分鍾很短的哦
還要記得針對不同年級段 講話要簡單明了還是通俗易懂 都要娓娓道來 對每個孩子看上去都應是很和善的樣子 總是面帶微笑的樣子 這樣應該就可以了
對了 板書也很重要的 字如果不是很漂亮 也要盡可能的工整 清晰 不要草 小學生應該看不懂的
板書很清爽也是關鍵哦-0-!!!
㈥ 如何准備10分鍾語文講課
我覺得,既然只有十分鍾的講課時間,那麼你就應該把重點突出,脈絡清晰,邏輯性強,朝短而精的方面發展。
個人建議:
在准備的時候要把脈絡理的非常非常清晰透徹,這樣便於你的思路連貫邏輯縝密。
先把總體骨幹理好了,在確立其他的一些東西,比如你的偏重是什麼,該如何去下手?如何去豐富,如何在短短十分鍾內修飾的精彩給人印象深刻。就像是一棵樹的主幹訂好了,就要對枝葉進行合理的裁剪。
另外要注意的:
時間把握好,這點很重要,不能太乾燥感覺在趕課,也不能太冗長給人拖拉的感覺。一定要實現練習好。
語言一定要組織好,不要磕磕絆絆的也不要修飾太過失去好感。
個人建議。
另外盡量使得課堂生動,和學生有溝通是很重要的,教學是一個互動的環節,因此在這方面要下腦筋。
祝你成功!
㈦ 淺談怎樣提高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講座
重慶市江津第六中學校 王莉 張平
一、教學目標明確,做到有的放矢
對於課堂所需實現的目標,我們要心中要有數,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明確,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關鍵。要明確教學目標,就要加強對教材及學生的研究,做到三個熟悉:一是熟悉《課程標准》,二是熟悉教材,三是熟悉學生。其實,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緊緊扣住這一點。我認為語文綜合素質應該包括:1、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這是語文教學的基石。我們常說厚積而薄發,沒有厚實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根本無從談所謂的創新能力的培養。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靈活處理教材,達到「減負增效」
語文教師,首先要對語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靈活的方法來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怎樣靈活處理教材呢?
(一)根據教材的重點來處理
如在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本文的重點是通過在浦口作者與父親惜別時父親的背影的刻畫來表現父愛這個主題的。處理教材時應突出本文的重點:文章為什麼以「背影」做標題,文中哪幾處寫到背影,最讓作者感動的背影是什麼地方的背影?作者是如何描寫的?這樣一來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有效地處理了教材。
(二)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來處理
如抓住過渡段,抓住中心句,抓住首尾呼應的句子等來突現文章的結構特點。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從中間的過渡段入手,先閱讀百草園部分,再閱讀三味書屋部分,讓兩者對比著閱讀,這樣更能突現文章的主旨,學生更易理解,感悟。
(三)根據教材的構思來處理
如《珍珠鳥》這篇文章,作者是通過珍珠鳥開始「怕人」到後來的「不怕人」來表現動物對人的信賴,關鍵在於人對動物的友善,從而揭示作者希望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根據這個構思,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處理教材:①珍珠鳥怕人嗎,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詞語表現珍珠鳥漸漸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鳥越來越不怕人的?為什麼不怕人?②作者對小珍珠鳥的稱呼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稱呼它呢?③讀了這篇文章後你有怎樣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麼嗎?這樣整篇文章的教學思路非常地清晰,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四)根據教學的目標來處理
如初一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在教學設計時更要把「朗讀」作為首要的目標。因此我們在教學《童趣》時,完全可以圍繞著「朗讀」這個目標來處理教材,從朗讀中把握讀音,讀准節奏,讀懂意思,讀出童趣。在朗朗讀書聲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此可見,能否靈活有效地處理教材,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條件。
三、學習方法得當,提高學習效果
學科不同,其學習方法有別,把握其語文學科的性質,給以引導,掌握其規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切實可行的。關於語文的學習常見的方法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會初讀課文
初讀課文,有哪些工作要做呢?看課文、看注釋、看課後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了解了這些信息後,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整體的感知了。
(二)學會查閱相關的背景知識
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對學生理解課文,感受文章的內涵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學會使用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
主要是字詞的音形義問題,這就要藉助於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在閱讀課文時,遇到生字難詞、成語典故,都不要輕易放過。教學如「喪」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如何記著並理解它。《新華字典》註明:①與死人相關。因此,奔喪、喪事、喪葬等詞皆應該讀「sānɡ」。②丟掉,失去。因此,喪失、喪膽、喪權辱國、喪盡天良等詞皆讀「sàng」。這樣學生就在今後的多音字學習中做到音形義三者結合記憶理解。又如「墨守成規」這個成語,形容思想保守,按老規矩辦事,不求改進。如果追問一下,什麼是「墨守」呢?我們查閱《漢語成語詞典》我們就會明白,原來這個詞義和戰國時的墨翟有關系,因為他以善於守城著名,所以後來稱善守者為「墨守」。學生養成查閱字典、詞典的良好習慣,並懂得如何使用字典、詞典,將會受益不淺。
(四)學會獨立思考
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能否回答。
(五)學會在文章中批註
就是在文中做上標記符號。如不懂之處用問號(?)標注,重點之處用著重號標注(…),深刻含義的句子用雙橫線標注等,形成一套獨特的約定。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後批註的可用紅色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做好批註,以便課後隨時查閱,課後能做到溫故而知新。
(六)學會質疑
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節選的某些片段,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一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為什麼這么寫?
(七)學會記錄
就是做好讀書筆記。有的可以記在書本上,有的可記在語文學習筆記本上,課後隨時能夠查閱,鞏固,加深理解。
四、教學朴實無華,教學方式有效
語文老師在實施啟發式,討論式,對話式的教學方式時要重視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義。
(一)要提高啟發式的效率
啟發式不能只是老師問,學生答,缺少學生學習後生成問題的環節,要有預設和生成結合的准備,讓學生有生成問題提出討論的空間;同時教師提問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能只關注優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二)要關注討論過程的監控和調整。
小組討論不能只追求熱鬧場面,這樣只能增加課堂教學內耗,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在安排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時間讓個人獨立思考;小組的組長要輪換,不能只是幾個優秀學生唱獨腳戲;討論的問題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難度的。
(三)要適時中懇的評價
在師生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提倡閱讀的多元化,要尊重學生有距離,甚至是錯誤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誇好,而是在尊重學生的同時要組織其他學生對此評價,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既起到鼓勵學生有所發現,敢於發現,保護學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獲得更好地發現,體悟。
五、使用現代技術,充實課堂內涵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網路資源現代技術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學生對情境的情感體驗,充實語文課堂的內涵。但教師在使用現代技術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體現語文教學的特點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只是為更好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發現課文中的語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讓學生獲取審美知識,陶冶愛美情趣。如果整堂課充斥著圖片,聲音,影視片段,甚至把整篇文章都製作在課件上,拋開課本,忽視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只追求熱熱鬧鬧,則是背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
(二)把握教學內容呈現時機
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為了讓學生對石拱橋的知識有一個清晰、感性的認識,這時候呈現有關石拱橋的圖片、效果圖,會很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文中石拱橋的效果圖,相信學生對「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現代技術的使用是為語文教學服務的,選擇一個最佳的呈現時機很重要。一般導入新課時,可以配合導入語使用;突出重點、難點,品味語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時可以適當藉助現代技術手段。
另外學生則可以在教師的明確要求和適時監督之下通過網路進行與本課學習有關的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從而提高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同時,應該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技術,教師仍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簡單的操作者。教師可利用現成的教學軟體,平時收錄一些優秀的電視節目,下載網路資源等多種途徑和方式,製作出優秀的課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優勢。
六、提高教師素質,引領學生發展
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從課堂語言、體態、板書及個人的特長、愛好、品格、修養等方面來嚴格要求自己。課堂語言抑揚頓挫,體態大方,板書思路清晰,愛好廣泛,品格高尚,為人正派,內涵豐富,善於親近學生,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同時也會喜歡你所教的學科,這就為課前、課堂、課後的教學的有效性創造了條件,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發揮最大的效益。
總之,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都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 充分挖掘出普通學生的學習潛力,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最有效的。當然要實現有效教學,特別是農村初中,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並且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它要求教師個體不斷的提高專業化水平,專業化水平的高低,是語文有效教學的根本保障。
我相信國家通過對教師有計劃的專業化培訓,以及教師自身的專業化學習,農村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農村初中的大部分學生對歷史的了解相對較少,基礎知識相對較差,而歷史長河源遠流長,與現實距離太遙遠,裡面的內容又是五花八門的,眾多的歷史年代、歷史人物和歷史地名,都讓他們看了眼花繚亂,上課時難以把握,有時甚至會產生厭惡的現象。因此,歷史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歷史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
1、導入激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繫到這節課的成敗。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為催眠曲,因此要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例如在教授《伐無道誅暴秦》一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秦始皇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他在位時,為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對後世影響深遠,然而他苦心經營、期望能夠延續萬世的秦王朝,卻在十幾年後就迅速滅亡了,這是為什麼呢?」「在秦朝,當時的市場上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這又是為什麼呢?」設置這樣的懸念,使得學生對本課主要內容的學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又如在講《改革開放》一課時,筆者又通過兩段鳳陽花鼓詞的對比:「
鳳陽地多不打糧,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姑娘進鳳陽。」「吃不愁,穿不愁,腰裡剩著十塊頭,又娶媳婦又蓋樓。」然後提出疑問:「是什麼原因使得安徽鳳陽縣有了如此大的變化?」以此導入新課,從而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懸念導入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很好的作用,但這種導入方式,並不是每一課都適用,它需要老師能夠充分挖掘教材,找到矛盾沖突點,並恰當地運用。導入激趣的方式除「設置懸念」以外,還有「故事激趣」、「謎語激趣」、
「歌曲激趣」等等。如果用得恰當,用得巧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都是很不錯的。
2、情景激趣
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再現歷史情景,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提高大腦的活動效率,不良的情景會使人注意力難以集中,從而干擾認知過程,降低智力活動的水平。蘇聯教育家贊可夫就認為:「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中進行的」,「這種氣氛會給教學帶來好處,同時有助於完成教育任務。」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積極良好的教學情景非常重要。現代的科技成果廣泛地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來,使教師告別了只靠一塊黑板和幾支粉筆的單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擴大了視覺和聽覺,使他們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性,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當中。例如在講《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觀看了電影《甲午大海戰》的經典片段,在加上筆者簡短的語言渲染,很快就將學生帶到了19世紀末期的中國,看到了當時日本的侵略野心,中日海軍的較量,清政府腐敗無能等等。學生通過對史實的認識和分析,很快就認識到了「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的道理,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3、情感激趣
一般來說,在課堂上,教師適當地運用風趣、幽默、合乎邏輯的語言、表情和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當這種情感和情緒感染學生,引起師生共鳴時,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飽滿的熱情將歷史中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優美動聽的歷史故事講給學生們聽,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狀態進入學習角色,從中感知歷史。
4、競爭激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筆者的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以分組競賽的形式,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又能提高小組合作能力。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學困生都不甘示弱。我的具體實施辦法是:把全班按學生現有的座位分成四大組,然後每一個組一個固定的代號,無論座位怎樣移動,每個組員只要記住自己所在組第一次分組時的代號就可以了,這樣就避免了獎勵加分時加錯組的情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各種各樣的競賽(如始終貫穿課堂的提問包括復習提問和鞏固性提問),並制定競賽規則,當任何一位同學舉手回答問題正確時,則由該同學自己上講台為自己加分(這其實對於學生也是一種精神獎勵)。當然,為了避免爭吵和保證課堂紀律,實施紀律扣分。這樣,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了樂趣,且使他們增強了集體主義精神和競爭意識。除此之外,我還規定了諸如不交作業者扣小組分、不訂正者扣小組分、作業批改為A的同學加分、小組總體情況完成較好加分等規則。這樣,學生為了使小組優勝,就會出現優生幫差生共進的良好現象,並且自已課前會主動地去預習,課堂主動地去參與,爭先恐後地去搶答問題,課後主動地去完成作業的良性循環。在每學期末對各組分數進行統計,優勝小組每位組員發一份小獎品以示獎勵。
二、創建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是的,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於創新、敢於創造。這就要求在歷史教學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還要求教師要放下以前那副居高臨下的領導式作風。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創造一種自由寬松的民主氛圍,利用融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的心理氣氛來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盡管現在許多教師都在盡可能地適應學生,努力改善師生關系,但教學中的非民主現象總是屢見不鮮,尤其是在農村中學。如許多教師過多地扮演著「學生行為懲戒者」的角色,把「聽話」作為最有價值的道德標准,把「聽話」的學生培養作為自己工作中的最大滿足,師生關系演化為一種主宰與臣服的關系。在學生表現出「越軌」、「異端」傾向時,或暴露出缺點時,常常得到的是斥責、譏諷、趕出教室,甚至是極不人道的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人格遭受踐踏,民主意識的萌芽早在這種沒有個性的教育中扼殺了,這樣的氛圍就不利於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揮。
因此師生之間應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溝通、相互促進的新型關系。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情感化的學習氛圍是激勵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基本保證。這種情感化氛圍的營造,主要取決於教師,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濃厚的民主意識,善於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包辦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杜絕一切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言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強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積極創建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把講台變為對話的平台,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各種想法和觀點,既要積極肯定和欣賞學生的思維成果,又要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只要學生獲得的歷史知識的過程和結果對他本人或同齡群體是獨特的、新穎的、有價值的,就是創新,教師就應該予以鼓勵,即使他們的觀點不正確也不要輕易否定或妄加評論,而應該引導學生依據歷史史實,積極思維,讓他們最終自我否定和改正原來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精神樂園,才能為學生營造探索歷史的時空,從而造就一個富有創新能力的多樣性的學生群體。進一步說,這種多樣化的學生群體,又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育資源」,這是因為,不同的學生主體,在分析同一歷史現象時,往往會受其自身歷史知識水平、觀察的角度、理解的層次、分析問題的重點等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不完全相同的歷史結論,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互通有無,共同發展,這種歷史思維的多樣性往往會帶來智慧的互補與共享,激發出創新的火花。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尊重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發展的前提,在無拘無束的寬松情景中,師生共同開拓了思路,豐富了聯想,發展了思維,反之,課堂教學只能成為歷史智慧之化凋謝、靈感之光失色、思維之源枯竭的一潭死水。
和諧的人際關系,活躍的課堂氣氛,高漲的學習情緒,竟爭的學習機制已成為現代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平等和民主的教學氛圍,構建富有挑戰和竟爭的教學機制,確立正常和密切的合作關系,已是時下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因為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能勇於參與教學,樂於參與教學,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以體現。
三、引導學生學會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尤其是農村初中的歷史學科,學生長期形成了一種事事依賴教師的習慣,致使部分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感到課堂難以操縱,教學流程不暢,效果不佳。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有必要認真探索學生的「學」,讓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做到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從而在根本上解決課改中遇到的這個實際問題。那麼,應讓學生怎樣學習歷史呢?
1、讓學生學會閱讀歷史資料
學生現在獲得知識的途徑主要是教科書等文字資料。如何讓學生快速有效地把握文字資料,是需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為此,必須把握好「讀」這一關,提高學生讀的能力和效率。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做到:拿到教科書時,先閱讀目錄和說明部分,了解本冊書的主要內容,分清單元,宏觀把握教材,建立粗略的知識框架。對於課文,則要求學生做到「三步走」:首先,全面瀏覽課文,搞清有幾目內容,有哪些專欄,有哪些圖片、史料和表格;其次,細讀每段課文,概括出主要內容,找出基本的歷史知識要點,並向全班介紹;再次,精讀重要段落,結合小字、圖片、史料、表格、注釋,加深理解,解答疑問。經過一學期的培養,學生能比較迅速地統攬教材,把握到知識要點,從而為課堂節約了大量時間,使師生可以充分地進行其他的教學活動。
7
2、讓學生學會記憶歷史知識
歷史新課程的目標之一就是「知識與能力」。有些教師認為現在根本就不需要學生去記憶歷史知識,這種觀點是不對的。新課程摒棄的是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並不反對知識的記憶。試想,如果學生連新中國於何時成立都說不上來,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嗎?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博聞強記,在腦海里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儲備,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素質。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就是教會學生掌握記憶的方法和技巧,堅決避免死記硬背。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其不同的記憶方法,發現並掌握其規律,合理加工處理知識信息,探究便捷的記憶技巧,有利於提高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效率。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相關技巧,供學生借鑒,如我們熟知的諧音法、圖表法、形象記憶法、理解記憶法、比較記憶法等。例如在教《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這一課時,記憶方法是把年代、人物、事件列出來簡化,教學生這樣記:三三三即三個歷史年代、三個歷史人物、三件歷史大事。三個歷史年代:1207年、1271年、1276年;三個歷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件歷史大事:蒙古國建立、元朝建立、行省制設立。這些做法都短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使學生不再為記憶而苦惱。
3、讓學生學會系統地掌握歷史知識
歷史學科的每一部分內容都是相互聯系的,具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並不彼此孤立。教師要注意教會學生把零散的知識納入知識體系,進行系統的掌握:一是掌握「橫」的線索,可尋找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區域或不同方面歷史事物之間的聯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響,並進一步歸納出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徵。如學習唐朝,應注意把握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各大專題,在大專題下又可分為若干個小專題,如經濟專題下的生產力、生產關系、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在小專題下再進一步細分,如手工業下的紡織、陶瓷、冶鑄等;二是掌握「縱」的歷史線索,可尋找同一大專題或小專題下的各時期中外歷史相關內容進行聯系綜合,分析其相互關系,比較其異同點,分析其異同的原因、影響,並嘗試將各部分知識遷移重組,形成「縱」的專題線索,如一個朝代的興亡(建立、鞏固、發展、衰落、滅亡),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和演變,不同時期的經濟狀況等。當然,在實踐過程中,應注意「縱」「橫」交錯。如果學生能像教師那樣把教材分析透徹,既做到宏觀把握,又做到微觀細研,那麼教學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
4、讓學生學會聯系現實和「學以致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夠在現實與歷史之間建起一座橋梁,拉近二者的距離,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會大大得到激發,使學習效率大幅提升。為此,在教學中作了以下方面探索:備課時,先到網上去瀏覽相關的網頁,搜尋最新的考古發現、時事熱點、歷史評論、精美的圖片等等,然後整理篩選,做成電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如學習三星堆文化時,筆者就下載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最新圖片和考古推測,學生學習時興趣十足;學習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注意聯系了台灣的有關時事,讓學生認識到台灣自古就是中國固有的領土,處在大陸中央政權的管轄下,從而有力地批駁了台獨論;對於電視台新上演的歷史劇,則讓學生根據真實的歷史情況進行評點;利用學校組織春遊的機會,對參觀地點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述等等。以上做法,充分拓展和利用了網路、古跡遺址、影視等課程資源,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結合現實學習歷史,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讓學生敢於質疑
隨著歷史學科研究的不斷突破創新,一些歷史觀點和結論,已經明顯的過時,甚至被證明是錯誤。因此,教學中必須教育學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歷史事件、判斷歷史結論、評價歷史人物,大膽地對教材的某些觀點、有關參考資料、練習題、教師的結論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和主張,並有理有據地加以論證或駁斥,不能盲從「權威」。對教材中沒有下結論或結論模糊的歷史問題,則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發表自己的見解,並結合史實進行初步的分析和論證。同時,注意向學生介紹當前學術界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等。通過這些做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面對著素質教育的興起和新課程不斷改革和深化的今天。各地相應對原來的課堂模式進行改革,新的教學模式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但是,作為農村初中歷史教師,應該看到農村裡的學生生源差、學校設備差,城市裡學校的教學模式不能照搬。因此我們要從實際出發,立足於本校學生的情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鑽研教材,認真設計教案,上好每一節歷史課,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創新,努力提高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㈧ 各位家長誰聽過博思的語文專題講座
講座我親自去聽過,內容是如何提升快速語文成績,專家會講述一些學習指導技巧以及提升學習效率的策略。專家講解很有針對性,有自己的獨到觀點,比如分析現在孩子學習唐詩宋詞的薄弱環節及重難點,如何確立學習目標及提高自我等,專家講座的實用性強跟以往的不大一樣,讓我顛覆了對語文學習的傳統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