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春季傳染病預防小知識
傳染病預防知識:
一、在人群聚集場所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絹或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意丟棄吐痰或擤鼻涕時使用過的手紙。
二、勤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三、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洗手或擦凈。
四、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五、注意環境衛生和室內通風,如周圍有呼吸道傳染病症狀的病人時,應增加通風換氣的次數。開窗時要避免穿堂風,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經常在陽光下暴曬。
六、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機體免疫能力。
七、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公共場所。
㈡ 某幼兒園中班發現了一名患腮腺炎的幼兒,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
腮腺炎是烈性傳染的疾病,尤其是在小兒集中的場所!應該通知其家長趕緊接走去治療,在沒接走期間也趕緊和健康的孩子隔離!並告訴其他家長密切觀察自己的孩子。
㈢ 小兒腮腺炎是什麼樣的病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傳染病,病人是傳染源,飛沫的吸入是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病人後2-3周發病。腮腺炎的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角痛,張口或咀嚼時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腫脹在發病1- 3天最明顯,以後逐漸消退,約2周腫脹完全退盡。在發病初期的3-5天,可有發熱、乏力、不願吃東西等全身症狀。
一旦發現腮腺炎,患兒應立即隔離,卧床休息。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導致局部疼痛加劇。要多飲開水,保持口腔清潔,也可用復方硼砂溶液漱口。腫脹部位可用中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葯如意金黃散15克,用水調勻即可。外敷後可減少局部疼痛,幫助消腫。同時還可服板藍根沖劑。
一旦小兒得了腮腺炎,應隔離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後才可入托或上學,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兒。由於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機構中流行,因此若發現患兒,應加強晨檢工作,對可疑患兒有接觸的小朋友,應觀察21天,同時預防性口服板藍根沖劑。一般連續3-5天。有一點要注意,丙種球蛋白對腮腺炎無預防作用。
腮腺炎最早的症狀是咀嚼和吞咽時疼痛,尤其是吞咽酸性液體如醋或檸檬汁時。在腮腺或其他受累唾液腺表面處有明顯的壓痛。隨著腮腺炎進展,體溫升至39.5~40℃。到第2天腮腺腫脹達最大程度並引起超過腮腺范圍(耳前和耳下)的組織水腫。大多數病例雙側腮侵犯。偶爾頜下和舌下腺也腫脹,單單有頜下或舌下腺腫脹非常罕見。潛伏期14~24日,前驅期症狀有畏寒,頭痛,厭食,不適,在尚未見有唾液腺腫脹之前,可有輕度至中度發熱,並持續約12~24小時。輕症患者可無前驅症狀。小兒症狀是發熱、白細胞增多,腮腺局部紅、腫、痛、熱,當病變進入化膿期擠壓腮腺可見膿液自導管口流出。無前驅症狀。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食慾不佳、惡心、嘔吐、全身疼痛等,數小時腮腺腫痛,逐漸明顯,體溫可達39℃以上偶爾頜下和舌下腺也腫脹,單單有頜下或舌下腺腫脹非常罕見。這些病例常有頜下頸部腫脹。頜下腺受累時,可能發生胸骨上水腫。受累唾液腺的口腔內導管口"凸起",並有輕度充血。唾液腺區域的皮膚緊張發亮。在24~72小時發熱期間受累的唾液腺觸痛劇烈。血白細胞計數可正常,但多數有輕度白細胞減少伴有中性粒細胞減少。
㈣ 腮腺炎預防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二季為高峰,5~15歲兒童最易得病。臨床表現病初先發熱,有畏寒、頭痛、咽痛、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腮腺腫大,張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時脹痛更甚,腫脹於1-3天達到高峰,4-5天後逐漸消退,10-14天可痊癒,大多數患者愈後良好,少數有並發症,如腦膜腦炎、心肌炎等。傳染源及傳播途徑早期和隱性感染患者,自腮腺腫脹前6日至腫脹後9日均有高度傳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通過空氣借飛沫傳染。預防措施 種麻腮風三聯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預防本病的發生。
腮腺炎預防措施
按呼吸道傳染病預防,隔離患者至腮腫完全消退為止;有接觸易感兒童,口服板藍根沖劑等。 (一)管理傳染源 早期隔離患者直至腮腺腫完全消退為止。對接觸者應逐日進行檢查,在集體兒童機構、部隊等應留驗3周,見有可疑症狀,應隔離觀察。 1.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治療,隔離時間從腮腺出現腫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腫止。 2.在春季傳染病流行季節,不要帶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門。 3.對接觸過腮腺患兒的孩子要密切觀察,口服板藍根沖劑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4.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兒園和小學校流行,對兒童較密的場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開窗戶讓空氣對流半小時。(二)被動免疫:應用痊癒期血液或其丙種球蛋白肌注,有時可起到預防或減輕症狀的效果,被動免疫力約維持2-3周,但來源困難,不易推廣。一般成人血、胎盤球蛋白及丙種球蛋白均無預防作用。 (三)自動免疫: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臨床保護作用可維持10年以上,初次接種為2歲,無副作用,個別小兒可有低熱、皮疹等輕微症狀。免疫途徑皮內注射、皮下注射,還可採用噴鼻或氣霧吸入法,該疫苗不能用於孕婦、先天或獲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對雞蛋白過敏者。兒童可在生後14個月常規給予減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99%可產生抗體,少數在接種後7-10天發生腮腺炎。近年國外報道使用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風疹三聯疫苗)後,雖然明顯降低了腮腺炎的發病率,但疫苗所致腮腺炎病毒的感染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有報道在使用三聯疫苗後,出現接種後腦膜腦炎,故此疫苗的推廣仍需慎重。 (四)葯物預防:採用板蘭根30克或金銀花9克煎服,每日1劑,連續6天。
㈤ 保育員分析題幼兒在幼兒園出現腮腺炎怎麼做好消毒工作
腮腺炎病毒的消毒主要是對空氣和可能污染的物體(如兒童玩具等)消毒。 空氣消毒應該以通風為主,通風不良的可以配合使用消毒方法,但空氣消毒在家庭來講不好實施,消毒劑容易損傷呼吸道,有傳染源存在時隨時可能排除病原體,但消毒就不容易隨時...
㈥ 嬰幼兒保健知識學習總結
嬰幼兒保健知識 (一) 文/平淡摯愛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財富。 隨著工業化的大發展,在給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財富的同時,大氣的污染、自然環境的破壞等眾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脅著我們的健康,侵蝕著我們的肌膚,擾亂者我們的生理平衡,眾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發生。與此同時,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於不生疾病,還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於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壽,對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預防治療常識和保健養生常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此外,處方葯與非處方葯的分離,也需要人們具備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識和用葯常識。 針對「小病自己療,大病進醫院」的健康趨勢,我們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葯常識,對一些家庭的常見病進行診斷、自療,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和煩惱。家庭常見病的基本常識,包括病因護理、症狀預防、各種療法與療效;家庭必備葯品的常識,包括葯物組成、葯理作用、毒理實驗、適用范圍、使用方法、臨床資料;另外,我們還要掌握疾病常識,了解葯品知識,學會保護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為幼兒園的保育人員,首先應掌握的是嬰幼兒疾病中的常見症狀,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進行處理。那麼什麽叫做症狀?症狀是疾病的表現形式,同一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患「感冒」可有發燒。患「痢疾」也可有發燒,發燒就是「感冒」或「痢疾」病當中的一個症狀。一個病有好幾種症狀同時表現出來。但一個症狀一般不能單獨表現出來,如患「感冒」表現發燒,又可有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狀表現出來。而患痢疾除發燒外,還有腹痛、膿血便等症狀。因此,同樣有發燒,如果合並大便異常,我們就要想到消化道疾病,如果合並咳嗽、流鼻涕就要注意呼吸道疾病。 一、發燒 小兒正常體溫在36~37°C之間(腋下表)。如體溫超過37.5°C就為發燒,發燒一般是疾病的表現。低燒體溫在37.5~38°C之間;高燒體溫在39°C以上。 (一)發燒的原因 1.感染性發燒:是人體對細菌、病毒刺激所產生的一種反應,以抵抗疾病對人體的侵襲,促進健康的回復。 2.非感染性發燒:如組織破環或壞死,體內蛋白質代謝異常增加等均可產熱過多,如燒傷、大血腫等均可致發燒。又如嚴重的嘔吐、腹瀉造成大量失水,或失血過多,使有效循環量減少,散熱受到障礙也可造成發燒。 (二)發燒對人體的影響 如高熱持續過久,使體內調節功能失常,成為嬰幼兒健康的威脅。發燒時可使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也增加,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若體溫升高1°C,基礎代謝則增加13%。高熱還可能影響消化功能。也可使嬰幼兒大腦皮質過度興奮,如出現煩躁、抽風,過高熱,易產生大腦皮質抑制,可出現嗜睡、昏迷等症狀。 (三)嬰幼兒發燒常見的疾病 有上呼吸道感染、傳染性肝炎、急性痢疾、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如麻疹(高熱),猩紅熱(中等以上熱)、水痘、腮腺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流感、流感以及夏季流行的乙腦、手足口病、H1N1等均有高熱。嬰幼兒突然高燒,伴有精神不振,驚厥或嘔吐等症狀,要及時請醫生診治,以免發生危險。如發現小兒發燒病伴有傳染病體征時,如尿黃,大便有膿血等,要及時隔離、消毒,以免造成蔓延。如只有中等以下發燒,但精神、食慾都很好,經保健醫檢查後可以給以適當的中西葯,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在幼兒入園晨檢期間都要向家長了解有無高熱驚厥史,高熱驚厥史的幼兒,一有發燒就應及時退熱,並給以鎮靜葯,以免引起驚厥。 觀察幼兒體溫,應為晨、午、晚檢查及全日健康觀察的一項主要內容,發現可疑及時試表,發現發燒,及時匯報保健醫務人員,給予正確的處理。 嬰幼兒保健知識 (二) 文/平淡摯愛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財富。 隨著工業化的大發展,在給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財富的同時,大氣的污染、自然環境的破壞等眾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脅著我們的健康,侵蝕著我們的肌膚,擾亂者我們的生理平衡,眾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發生。與此同時,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於不生疾病,還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於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壽,對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預防治療常識和保健養生常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此外,處方葯與非處方葯的分離,也需要人們具備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識和用葯常識。 針對「小病自己療,大病進醫院」的健康趨勢,我們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葯常識,對一些家庭的常見病進行診斷、自療,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和煩惱。家庭常見病的基本常識,包括病因護理、症狀預防、各種療法與療效;家庭必備葯品的常識,包括葯物組成、葯理作用、毒理實驗、適用范圍、使用方法、臨床資料;另外,我們還要掌握疾病常識,了解葯品知識,學會保護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為幼兒園的保育人員,首先應掌握的是嬰幼兒疾病中的常見症狀,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進行處理。那麼什麽叫做症狀?症狀是疾病的表現形式,同一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患「感冒」可有發燒。患「痢疾」也可有發燒,發燒就是「感冒」或「痢疾」病當中的一個症狀。一個病有好幾種症狀同時表現出來。但一個症狀一般不能單獨表現出來,如患「感冒」表現發燒,又可有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狀表現出來。而患痢疾除發燒外,還有腹痛、膿血便等症狀。因此,同樣有發燒,如果合並大便異常,我們就要想到消化道疾病,如果合並咳嗽、流鼻涕就要注意呼吸道疾病。 三、嘔吐 嘔吐是幼兒常見的症狀之一,嘔吐是食管、胃或腸道,因逆蠕動,並伴有腹肌痙攣性收縮,迫使胃腸內容物從口、鼻腔湧出。 (1)感染性疾病:有急性胃腸炎、急性傳染性肝炎 (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腦膜炎(化膿、流腦)、結核性腦膜炎、顱內出血、顱內血腫等,並多伴有發燒、頭痛、昏迷、抽風等。 (3)中毒:在幼兒園要注意小而又無葯物引起食物中毒,吐根糖漿吃得過多等。 (4)在幼兒園最常見於飲食不調,食量過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吐物伴有酸臭味。嬰幼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著涼後也可以造成嘔吐。 除飲食不當引起的極小量的嘔吐外,其他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嘔吐,保教人員都要給幼兒測體溫,並均應及時匯報給保健醫務人員進行處理。 四、腹痛 腹部疼痛的部位多與臟器所在部位一致,也可能沿著相應的脊神經把疼痛反射到其他部位,如肝膽病的痛可放射到肩,大葉肺炎可能有嚴重的反射性腹痛。 腹痛按發作的急緩,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腹痛多為外科疾病急腹症,要趕快就診,以免貽誤治療時機,慢性腹痛多為內科病,要找出腹痛的原因,進行處理。 幼兒園嬰幼兒常見的腹痛可見下面幾種: (一)腹內 蛔蟲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行菌痢、便秘等。 (二)腹外 大葉肺炎、胸膜炎、心肌炎、過敏性紫癜,腹型癲癇等。 保育員如有發現幼兒出現突然腹痛,哭鬧,面色蒼白,出汗,精神差及特殊固定部位,同時要了解幼兒飲食情況,如拒食、嘔吐、腹痛拒按等情況者,要及時通知幼兒園的醫務人員,必要時陪同送醫院治療。如慢性腹痛又無嘔吐,以臍周為主,大便正常,則以腸蛔蟲症可能性大,應及時請保健醫處理。
㈦ 幼兒在幼兒園傳染上腮腺炎
如果是幼兒園對已患病的幼兒監管存在過錯,沒有及時採取消毒、隔離,致使同班好幾個幼兒傳染上腮腺炎,家長可要求幼兒園承擔護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