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必修三數學頻率與頻數知識點歸納
擴展閱讀
肺炎吃什麼好得快兒童 2025-01-10 13:38:50
兒童糖怎麼做好吃 2025-01-10 13:37:52

必修三數學頻率與頻數知識點歸納

發布時間: 2022-08-10 04:30:12

A. 頻數和頻率是什麼意思 舉例

頻數:多次重復實驗中,某一事件發生的次數叫頻數。頻數的表示方法,既可以用表的形式,也可以用圖形的形式。

頻率:多次實驗中,某一事件發生的頻數與實驗總次數的比值叫該事件在這組實驗中發生的頻率。頻率=頻數/總次數。

例如,將一枚硬幣拋五次,假設正面在上3次,反面2次,那麼總次數是5,事件「正面在上」的頻數是3,它的頻率=3/5;事件「反面在上」發生的頻數是2,它的頻率=2/5。



(1)必修三數學頻率與頻數知識點歸納擴展閱讀

頻率的性質

1、當重復試驗的次數n逐漸增大時,頻率fn(A)呈現出穩定性,逐漸穩定於某個常數,這種「頻率穩定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統計規律性;

2、非負性:0小於等於fn(A)小於等於1;

3、規范性:fn(Ω)=1 (註:Ω表示樣本空間);

4、可加性;

4、頻率不等同於概率,由伯努利大數定理,當n趨向於無窮大的時候,頻率fn(A)在一定意義下接近於概率P(A)。

B. 高一數學必修3知識點

?」石頭聽了,感謝不盡。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
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
佩可拿。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只
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
。然後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
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禁,乃問:「不
知賜了弟子那幾件奇處,又不知攜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
,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問,日後自然明白的說
著,便袖了這石,同那道人飄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後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
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
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
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
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
閑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反
空空道人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
有些趣味,故編寫在此,意欲問世傳奇。據我看來,第一件,
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
姑蔡女之德能。我縱抄去,恐世人不愛看呢。」石頭笑答道:
「我師何太痴耶!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
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
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
拘於朝代年紀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愛適
趣閑文者特多。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姦淫凶
惡,不可勝數。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污臭,屠毒筆墨,
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
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
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
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
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
,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
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
;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
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
傳者。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
一時稍閑,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那裡去有工夫看那
理治之書?所以我這一段故事,也不願世人稱奇道妙,也不定
要世人喜悅檢讀,只願他們當那醉淫飽卧之時,或避事去愁之
際,把此一玩,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就比那謀虛逐妄,卻也
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換新眼目
不比那些胡牽亂扯,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
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
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
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
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幹涉
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
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
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
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
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有個
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廟旁
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嫡妻封氏,情性賢淑,
深明禮義。家中雖不甚富貴,然本地便也推他為望族了。因這

C. 初中數學有關「頻率」的所有知識(初三的)

數學里的頻率就是指
某一個數字出現的次數和所有的次數的比值
比如
2
3
3
2
3
3
1
5
6
7
5
3
2
3
3
3
總共有16個數字
數字3出現的頻率就是
8/16=1/2
數字8就是它出現的頻數
所以頻率為1/2
或50%
頻率是一個分數或百分數
咳咳、希望有幫到你

D. 高中數學必修三知識點總結是什麼

第一章
演算法初步
1、演算法
2、程序框圖
3、算數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4、基本演算法語句
5、演算法案例
第二章
統計
1、收集數據
2、整理、分析、數據、估計、推斷
第三章
概率
隨機事件
——
概率
——
概率的意義與性質

E. 求高一數學必修三知識點

高中數學必修3知識點

第一章 演算法初步

1.1.1 演算法的概念
1、演算法概念:
在數學上,現代意義上的「演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計算機來解決的某一類問題是程序或步驟,這些程序或步驟必須是明確和有效的,而且能夠在有限步之內完成.
2. 演算法的特點:
(1)有限性:一個演算法的步驟序列是有限的,必須在有限操作之後停止,不能是無限的.
(2)確定性:演算法中的每一步應該是確定的並且能有效地執行且得到確定的結果,而不應當是模稜兩可.
(3)順序性與正確性:演算法從初始步驟開始,分為若干明確的步驟,每一個步驟只能有一個確定的後繼步驟,前一步是後一步的前提,只有執行完前一步才能進行下一步,並且每一步都准確無誤,才能完成問題.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個問題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對於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演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體的問題,都可以設計合理的演算法去解決,如心算、計算器計算都要經過有限、事先設計好的步驟加以解決.
1.1.2 程序框圖
1、程序框圖基本概念:
(一)程序構圖的概念:程序框圖又稱流程圖,是一種用規定的圖形、指向線及文字說明來准確、直觀地表示演算法的圖形。
一個程序框圖包括以下幾部分:表示相應操作的程序框;帶箭頭的流程線;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說明。

(二)構成程序框的圖形符號及其作用
程序框 名稱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個演算法的起始和結束,是任何流程圖不可少的。

輸入、輸出框 表示一個演算法輸入和輸出的信息,可用在演算法中任何需要輸入、輸出的位置。

處理框 賦值、計算,演算法中處理數據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別寫在不同的用以處理數據的處理框內。

判斷框 判斷某一條件是否成立,成立時在出口處標明「是」或「Y」;不成立時標明「否」或「N」。
學習這部分知識的時候,要掌握各個圖形的形狀、作用及使用規則,畫程序框圖的規則如下:
1、使用標準的圖形符號。2、框圖一般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方向畫。3、除判斷框外,大多數流程圖符號只有一個進入點和一個退出點。判斷框具有超過一個退出點的唯一符號。4、判斷框分兩大類,一類判斷框「是」與「否」兩分支的判斷,而且有且僅有兩個結果;另一類是多分支判斷,有幾種不同的結果。5、在圖形符號內描述的語言要非常簡練清楚。
(三)、演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循環結構。
1、順序結構: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演算法結構,語句與語句之間,框與框之間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的,它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的處理步驟組成的,它是任何一個演算法都離不開的一種基本演算法結構。
順序結構在程序框圖中的體現就是用流程線將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連接起來,按順序執行演算法步驟。如在示意圖中,A框和B
框是依次執行的,只有在執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後,才能接著執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條件結構:
條件結構是指在演算法中通過對條件的判斷
根據條件是否成立而選擇不同流向的演算法結構。
條件P是否成立而選擇執行A框或B框。無論P條件是否成立,只能執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時執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執行。一個判斷結構可以有多個判斷框。
3、循環結構:在一些演算法中,經常會出現從某處開始,按照一定條件,反復執行某一處理步驟的情況,這就是循環結構,反復執行的處理步驟為循環體,顯然,循環結構中一定包含條件結構。循環結構又稱重復結構,循環結構可細分為兩類:
(1)、一類是當型循環結構,如下左圖所示,它的功能是當給定的條件P成立時,執行A框,A框執行完畢後,再判斷條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執行A框,如此反復執行A框,直到某一次條件P不成立為止,此時不再執行A框,離開循環結構。
(2)、另一類是直到型循環結構,如下右圖所示,它的功能是先執行,然後判斷給定的條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則繼續執行A框,直到某一次給定的條件P成立為止,此時不再執行A框,離開循環結構。

當型循環結構 直到型循環結構
注意:1循環結構要在某個條件下終止循環,這就需要條件結構來判斷。因此,循環結構中一定包含條件結構,但不允許「死循環」。2在循環結構中都有一個計數變數和累加變數。計數變數用於記錄循環次數,累加變數用於輸出結果。計數變數和累加變數一般是同步執行的,累加一次,計數一次。
1.2.1 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
1、輸入語句
(1)輸入語句的一般格式
(2)輸入語句的作用是實現演算法的輸入信息功能;(3)「提示內容」提示用戶輸入什麼樣的信息,變數是指程序在運行時其值是可以變化的量;(4)輸入語句要求輸入的值只能是具體的常數,不能是函數、變數或表達式;(5)提示內容與變數之間用分號「;」隔開,若輸入多個變數,變數與變數之間用逗號「,」隔開。
2、輸出語句
(1)輸出語句的一般格式
(2)輸出語句的作用是實現演算法的輸出結果功能;(3)「提示內容」提示用戶輸入什麼樣的信息,表達式是指程序要輸出的數據;(4)輸出語句可以輸出常量、變數或表達式的值以及字元。
3、賦值語句
(1)賦值語句的一般格式

(2)賦值語句的作用是將表達式所代表的值賦給變數;(3)賦值語句中的「=」稱作賦值號,與數學中的等號的意義是不同的。賦值號的左右兩邊不能對換,它將賦值號右邊的表達式的值賦給賦值號左邊的變數;(4)賦值語句左邊只能是變數名字,而不是表達式,右邊表達式可以是一個數據、常量或算式;(5)對於一個變數可以多次賦值。
注意:①賦值號左邊只能是變數名字,而不能是表達式。如:2=X是錯誤的。②賦值號左右不能對換。如「A=B」「B=A」的含義運行結果是不同的。③不能利用賦值語句進行代數式的演算。(如化簡、因式分解、解方程等)④賦值號「=」與數學中的等號意義不同。

1.2.2條件語句
1、條件語句的一般格式有兩種:(1)IF—THEN—ELSE語句;(2)IF—THEN語句。2、IF—THEN—ELSE語句
IF—THEN—ELSE語句的一般格式為圖1,對應的程序框圖為圖2。

圖1 圖2
分析:在IF—THEN—ELSE語句中,「條件」表示判斷的條件,「語句1」表示滿足條件時執行的操作內容;「語句2」表示不滿足條件時執行的操作內容;END IF表示條件語句的結束。計算機在執行時,首先對IF後的條件進行判斷,如果條件符合,則執行THEN後面的語句1;若條件不符合,則執行ELSE後面的語句2。
3、IF—THEN語句
IF—THEN語句的一般格式為圖3,對應的程序框圖為圖4。

注意:「條件」表示判斷的條件;「語句」表示滿足條件時執行的操作內容,條件不滿足時,結束程序;END IF表示條件語句的結束。計算機在執行時首先對IF後的條件進行判斷,如果條件符合就執行THEN後邊的語句,若條件不符合則直接結束該條件語句,轉而執行其它語句。

1.2.3循環語句

循環結構是由循環語句來實現的。對應於程序框圖中的兩種循環結構,一般程序設計語言中也有當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兩種語句結構。即WHILE語句和UNTIL語句。
1、WHILE語句
(1)WHILE語句的一般格式是 對應的程序框圖是

(2)當計算機遇到WHILE語句時,先判斷條件的真假,如果條件符合,就執行WHILE與WEND之間的循環體;然後再檢查上述條件,如果條件仍符合,再次執行循環體,這個過程反復進行,直到某一次條件不符合為止。這時,計算機將不執行循環體,直接跳到WEND語句後,接著執行WEND之後的語句。因此,當型循環有時也稱為「前測試型」循環。
2、UNTIL語句
(1)UNTIL語句的一般格式是 對應的程序框圖是

(2)直到型循環又稱為「後測試型」循環,從UNTIL型循環結構分析,計算機執行該語句時,先執行一次循環體,然後進行條件的判斷,如果條件不滿足,繼續返回執行循環體,然後再進行條件的判斷,這個過程反復進行,直到某一次條件滿足時,不再執行循環體,跳到LOOP UNTIL語句後執行其他語句,是先執行循環體後進行條件判斷的循環語句。
分析:當型循環與直到型循環的區別:(先由學生討論再歸納)
(1) 當型循環先判斷後執行,直到型循環先執行後判斷;
在WHILE語句中,是當條件滿足時執行循環體,在UNTIL語句中,是當條件不滿足時執行循環

1.3.1輾轉相除法與更相減損術

1、輾轉相除法。也叫歐幾里德演算法,用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的步驟如下:
(1):用較大的數m除以較小的數n得到一個商 和一個余數 ;(2):若 =0,則n為m,n的最大公約數;若 ≠0,則用除數n除以余數 得到一個商 和一個余數 ;(3):若 =0,則 為m,n的最大公約數;若 ≠0,則用除數 除以余數 得到一個商 和一個余數 ;…… 依次計算直至 =0,此時所得到的 即為所求的最大公約數。
2、更相減損術
我國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約數問題的演算法,就是更相減損術。在《九章算術》中有更相減損術求最大公約數的步驟: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數,以少減多,更相減損,求其等也,以等數約之。
翻譯為:(1):任意給出兩個正數;判斷它們是否都是偶數。若是,用2約簡;若不是,執行第二步。(2):以較大的數減去較小的數,接著把較小的數與所得的差比較,並以大數減小數。繼續這個操作,直到所得的數相等為止,則這個數(等數)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約數。
例2 用更相減損術求98與63的最大公約數.
分析:(略)
3、輾轉相除法與更相減損術的區別:
(1)都是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計算上輾轉相除法以除法為主,更相減損術以減法為主,計算次數上輾轉相除法計算次數相對較少,特別當兩個數字大小區別較大時計算次數的區別較明顯。
(2)從結果體現形式來看,輾轉相除法體現結果是以相除余數為0則得到,而更相減損術則以減數與差相等而得到

1.3.2秦九韶演算法與排序
1、秦九韶演算法概念:
f(x)=anxn+an-1xn-1+….+a1x+a0求值問題
f(x)=anxn+an-1xn-1+….+a1x+a0=( anxn-1+an-1xn-2+….+a1)x+a0 =(( anxn-2+an-1xn-3+….+a2)x+a1)x+a0
=......=(...( anx+an-1)x+an-2)x+...+a1)x+a0
求多項式的值時,首先計算最內層括弧內依次多項式的值,即v1=anx+an-1
然後由內向外逐層計算一次多項式的值,即
v2=v1x+an-2 v3=v2x+an-3 ...... vn=vn-1x+a0
這樣,把n次多項式的求值問題轉化成求n個一次多項式的值的問題。
2、兩種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插入排序的思想就是讀一個,排一個。將第1個數放入數組的第1個元素中,以後讀入的數與已存入數組的數進行比較,確定它在從大到小的排列中應處的位置.將該位置以及以後的元素向後推移一個位置,將讀入的新數填入空出的位置中.(由於演算法簡單,可以舉例說明)
2、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把大的放前面,小的放後面.即首先比較第1個數和第2個數,大數放前,小數放後.然後比較第2個數和第3個數......直到比較最後兩個數.第一趟結束,最小的一定沉到最後.重復上過程,仍從第1個數開始,到最後第2個數...... 由於在排序過程中總是大數往前,小數往後,相當氣泡上升,所以叫冒泡排序.

1.3.3進位制
1、概念:進位制是一種記數方式,用有限的數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數值。可使用數字元號的個數稱為基數,基數為n,即可稱n進位制,簡稱n進制。現在最常用的是十進制,通常使用10個阿拉伯數字0-9進行記數。對於任何一個數,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進位制來表示。比如:十進數57,可以用二進製表示為111001,也可以用八進製表示為71、用十六進製表示為39,它們所代表的數值都是一樣的。
一般地,若k是一個大於一的整數,那麼以k為基數的k進制可以表示為:

而表示各種進位制數一般在數字右下腳加註來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進制數,34(5)表示5進制數
第二章 統計
2.1.1簡單隨機抽樣

1.總體和樣本
在統計學中 , 把研究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
把每個研究對象叫做個體.
把總體中個體的總數叫做總體容量.
為了研究總體 的有關性質,一般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 , , ,
研究,我們稱它為樣本.其中個體的個數稱為樣本容量.
2.簡單隨機抽樣,也叫純隨機抽樣。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劃類、排隊等,完全隨
機地抽取調查單位。特點是:每個樣本單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位完全獨立,彼此間無一定的關聯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它各種抽樣形式的基礎。通常只是在總體單位之間差異程度較小和數目較少時,才採用這種方法。
3.簡單隨機抽樣常用的方法:
(1)抽簽法;⑵隨機數表法;⑶計算機模擬法;⑷使用統計軟體直接抽取。
在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容量設計中,主要考慮:①總體變異情況;②允許誤差范圍;③概率保證程度。
4.抽簽法:
(1)給調查對象群體中的每一個對象編號;
(2)准備抽簽的工具,實施抽簽
(3)對樣本中的每一個個體進行測量或調查
例:請調查你所在的學校的學生做喜歡的體育活動情況。
5.隨機數表法:
例:利用隨機數表在所在的班級中抽取10位同學參加某項活動。

2.1.2系統抽樣

1.系統抽樣(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
把總體的單位進行排序,再計算出抽樣距離,然後按照這一固定的抽樣距離抽取樣本。第一個樣本採用簡單隨機抽樣的辦法抽取。
K(抽樣距離)=N(總體規模)/n(樣本規模)
前提條件:總體中個體的排列對於研究的變數來說,應是隨機的,即不存在某種與研究變數相關的規則分布。可以在調查允許的條件下,從不同的樣本開始抽樣,對比幾次樣本的特點。如果有明顯差別,說明樣本在總體中的分布承某種循環性規律,且這種循環和抽樣距離重合。
2.系統抽樣,即等距抽樣是實際中最為常用的抽樣方法之一。因為它對抽樣框的要求較低,實施也比較簡單。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種與調查指標相關的輔助變數可供使用,總體單元按輔助變數的大小順序排隊的話,使用系統抽樣可以大大提高估計精度。

2.1.3分層抽樣

1.分層抽樣(類型抽樣):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單位按照某種特徵或標志(性別、年齡等)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後再在各個類型或層次中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用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後,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體的樣本。
兩種方法:
1.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按照各層在總體中的比例從各層中抽取。
2.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將各層中的元素按分層的順序整齊排列,最後用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

2.分層抽樣是把異質性較強的總體分成一個個同質性較強的子總體,再抽取不同的子總體中的樣本分別代表該子總體,所有的樣本進而代表總體。
分層標准:
(1)以調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數或相關的變數作為分層的標准。
(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強、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3)以那些有明顯分層區分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3.分層的比例問題:
(1)按比例分層抽樣:根據各種類型或層次中的單位數目占總體單位數目的比重來抽取子樣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層抽樣:有的層次在總體中的比重太小,其樣本量就會非常少,此時採用該方法,主要是便於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如果要用樣本資料推斷總體時,則需要先對各層的數據資料進行加權處理,調整樣本中各層的比例,使數據恢復到總體中各層實際的比例結構。

2.2.2用樣本的數字特徵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徵

1、本均值:
2、.樣本標准差:
3.用樣本估計總體時,如果抽樣的方法比較合理,那麼樣本可以反映總體的信息,但從樣本得到的信息會有偏差。在隨機抽樣中,這種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我們用樣本數據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標准差並不是總體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標准差,而只是一個估計,但這種估計是合理的,特別是當樣本量很大時,它們確實反映了總體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組數據中的每一個數據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共同的常數,標准差不變
(2)如果把一組數據中的每一個數據乘以一個共同的常數k,標准差變為原來的k倍
(3)一組數據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對標准差的影響,區間 的應用;
「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中的科學道理
2.3.2兩個變數的線性相關

1、概念:
(1)回歸直線方程
(2)回歸系數
2.最小二乘法
3.直線回歸方程的應用
(1)描述兩變數之間的依存關系;利用直線回歸方程即可定量描述兩個變數間依存的數量關系
(2)利用回歸方程進行預測;把預報因子(即自變數x)代入回歸方程對預報量(即因變數Y)進行估計,即可得到個體Y值的容許區間。
(3)利用回歸方程進行統計控制規定Y值的變化,通過控制x的范圍來實現統計控制的目標。如已經得到了空氣中NO2的濃度和汽車流量間的回歸方程,即可通過控制汽車流量來控制空氣中NO2的濃度。
4.應用直線回歸的注意事項
(1)做回歸分析要有實際意義;
(2)回歸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點圖;
(3)回歸直線不要外延。

第三章 概 率

3.1.1 —3.1.2隨機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義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確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統稱為相對於條件S的確定事件;
(4)隨機事件:在條件S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隨機事件;
(5)頻數與頻率:在相同的條件S下重復n次試驗,觀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現,稱n次試驗中事件A出現的次數nA為事件A出現的頻數;稱事件A出現的比例fn(A)= 為事件A出現的概率:對於給定的隨機事件A,如果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A發生的頻率fn(A)穩定在某個常數上,把這個常數記作P(A),稱為事件A的概率。
(6)頻率與概率的區別與聯系:隨機事件的頻率,指此事件發生的次數nA與試驗總次數n的比值 ,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總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把這個常數叫做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從數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頻率在大量重復試驗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為這個事件的概率

3.1.3 概率的基本性質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並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斥;
(3)若A∩B為不可能事件,A∪B為必然事件,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為對立事件;
(4)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質:
1)必然事件概率為1,不可能事件概率為0,因此0≤P(A)≤1;
2)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的區別與聯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與事件B在一次試驗中不會同時發生,其具體包括三種不同的情形:(1)事件A發生且事件B不發生;(2)事件A不發生且事件B發生;(3)事件A與事件B同時不發生,而對立事件是指事件A 與事件B有且僅有一個發生,其包括兩種情形;(1)事件A發生B不發生;(2)事件B發生事件A不發生,對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隨機數的產生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條件:試驗結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結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題步驟;
①求出總的基本事件數;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數,然後利用公式P(A)=

3.3.1—3.3.2幾何概型及均勻隨機數的產生

1、基本概念:
(1)幾何概率模型:如果每個事件發生的概率只與構成該事件區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
(2)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
(3)幾何概型的特點: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

F. 數學必修三重要知識點匯總

必修三的考試要求不大,主要是基礎題,重點是程序框圖。

第一章 演算法初步

1.1.1 演算法的概念
1、演算法概念:
在數學上,現代意義上的「演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計算機來解決的某一類問題是程序或步驟,這些程序或步驟必須是明確和有效的,而且能夠在有限步之內完成.
2. 演算法的特點:
(1)有限性:一個演算法的步驟序列是有限的,必須在有限操作之後停止,不能是無限的.
(2)確定性:演算法中的每一步應該是確定的並且能有效地執行且得到確定的結果,而不應當是模稜兩可.
(3)順序性與正確性:演算法從初始步驟開始,分為若干明確的步驟,每一個步驟只能有一個確定的後繼步驟,前一步是後一步的前提,只有執行完前一步才能進行下一步,並且每一步都准確無誤,才能完成問題.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個問題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對於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演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體的問題,都可以設計合理的演算法去解決,如心算、計算器計算都要經過有限、事先設計好的步驟加以解決.
1.1.2 程序框圖
1、程序框圖基本概念:
(一)程序構圖的概念:程序框圖又稱流程圖,是一種用規定的圖形、指向線及文字說明來准確、直觀地表示演算法的圖形。
一個程序框圖包括以下幾部分:表示相應操作的程序框;帶箭頭的流程線;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說明。

(二)構成程序框的圖形符號及其作用
程序框 名稱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個演算法的起始和結束,是任何流程圖不可少的。

輸入、輸出框 表示一個演算法輸入和輸出的信息,可用在演算法中任何需要輸入、輸出的位置。

處理框 賦值、計算,演算法中處理數據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別寫在不同的用以處理數據的處理框內。

判斷框 判斷某一條件是否成立,成立時在出口處標明「是」或「Y」;不成立時標明「否」或「N」。
學習這部分知識的時候,要掌握各個圖形的形狀、作用及使用規則,畫程序框圖的規則如下:
1、使用標準的圖形符號。2、框圖一般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方向畫。3、除判斷框外,大多數流程圖符號只有一個進入點和一個退出點。判斷框具有超過一個退出點的唯一符號。4、判斷框分兩大類,一類判斷框「是」與「否」兩分支的判斷,而且有且僅有兩個結果;另一類是多分支判斷,有幾種不同的結果。5、在圖形符號內描述的語言要非常簡練清楚。
(三)、演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循環結構。
1、順序結構:順序結構是最簡單的演算法結構,語句與語句之間,框與框之間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的,它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的處理步驟組成的,它是任何一個演算法都離不開的一種基本演算法結構。
順序結構在程序框圖中的體現就是用流程線將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連接起來,按順序執行演算法步驟。如在示意圖中,A框和B
框是依次執行的,只有在執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後,才能接著執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條件結構:
條件結構是指在演算法中通過對條件的判斷
根據條件是否成立而選擇不同流向的演算法結構。
條件P是否成立而選擇執行A框或B框。無論P條件是否成立,只能執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時執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執行。一個判斷結構可以有多個判斷框。
3、循環結構:在一些演算法中,經常會出現從某處開始,按照一定條件,反復執行某一處理步驟的情況,這就是循環結構,反復執行的處理步驟為循環體,顯然,循環結構中一定包含條件結構。循環結構又稱重復結構,循環結構可細分為兩類:
(1)、一類是當型循環結構,如下左圖所示,它的功能是當給定的條件P成立時,執行A框,A框執行完畢後,再判斷條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執行A框,如此反復執行A框,直到某一次條件P不成立為止,此時不再執行A框,離開循環結構。
(2)、另一類是直到型循環結構,如下右圖所示,它的功能是先執行,然後判斷給定的條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則繼續執行A框,直到某一次給定的條件P成立為止,此時不再執行A框,離開循環結構。

當型循環結構 直到型循環結構
注意:1循環結構要在某個條件下終止循環,這就需要條件結構來判斷。因此,循環結構中一定包含條件結構,但不允許「死循環」。2在循環結構中都有一個計數變數和累加變數。計數變數用於記錄循環次數,累加變數用於輸出結果。計數變數和累加變數一般是同步執行的,累加一次,計數一次。
1.2.1 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
1、輸入語句
(1)輸入語句的一般格式
(2)輸入語句的作用是實現演算法的輸入信息功能;(3)「提示內容」提示用戶輸入什麼樣的信息,變數是指程序在運行時其值是可以變化的量;(4)輸入語句要求輸入的值只能是具體的常數,不能是函數、變數或表達式;(5)提示內容與變數之間用分號「;」隔開,若輸入多個變數,變數與變數之間用逗號「,」隔開。
2、輸出語句
(1)輸出語句的一般格式
(2)輸出語句的作用是實現演算法的輸出結果功能;(3)「提示內容」提示用戶輸入什麼樣的信息,表達式是指程序要輸出的數據;(4)輸出語句可以輸出常量、變數或表達式的值以及字元。
3、賦值語句
(1)賦值語句的一般格式

(2)賦值語句的作用是將表達式所代表的值賦給變數;(3)賦值語句中的「=」稱作賦值號,與數學中的等號的意義是不同的。賦值號的左右兩邊不能對換,它將賦值號右邊的表達式的值賦給賦值號左邊的變數;(4)賦值語句左邊只能是變數名字,而不是表達式,右邊表達式可以是一個數據、常量或算式;(5)對於一個變數可以多次賦值。
注意:①賦值號左邊只能是變數名字,而不能是表達式。如:2=X是錯誤的。②賦值號左右不能對換。如「A=B」「B=A」的含義運行結果是不同的。③不能利用賦值語句進行代數式的演算。(如化簡、因式分解、解方程等)④賦值號「=」與數學中的等號意義不同。

1.2.2條件語句
1、條件語句的一般格式有兩種:(1)IF—THEN—ELSE語句;(2)IF—THEN語句。2、IF—THEN—ELSE語句
IF—THEN—ELSE語句的一般格式為圖1,對應的程序框圖為圖2。

圖1 圖2
分析:在IF—THEN—ELSE語句中,「條件」表示判斷的條件,「語句1」表示滿足條件時執行的操作內容;「語句2」表示不滿足條件時執行的操作內容;END IF表示條件語句的結束。計算機在執行時,首先對IF後的條件進行判斷,如果條件符合,則執行THEN後面的語句1;若條件不符合,則執行ELSE後面的語句2。
3、IF—THEN語句
IF—THEN語句的一般格式為圖3,對應的程序框圖為圖4。

注意:「條件」表示判斷的條件;「語句」表示滿足條件時執行的操作內容,條件不滿足時,結束程序;END IF表示條件語句的結束。計算機在執行時首先對IF後的條件進行判斷,如果條件符合就執行THEN後邊的語句,若條件不符合則直接結束該條件語句,轉而執行其它語句。

1.2.3循環語句

循環結構是由循環語句來實現的。對應於程序框圖中的兩種循環結構,一般程序設計語言中也有當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兩種語句結構。即WHILE語句和UNTIL語句。
1、WHILE語句
(1)WHILE語句的一般格式是 對應的程序框圖是

(2)當計算機遇到WHILE語句時,先判斷條件的真假,如果條件符合,就執行WHILE與WEND之間的循環體;然後再檢查上述條件,如果條件仍符合,再次執行循環體,這個過程反復進行,直到某一次條件不符合為止。這時,計算機將不執行循環體,直接跳到WEND語句後,接著執行WEND之後的語句。因此,當型循環有時也稱為「前測試型」循環。
2、UNTIL語句
(1)UNTIL語句的一般格式是 對應的程序框圖是

(2)直到型循環又稱為「後測試型」循環,從UNTIL型循環結構分析,計算機執行該語句時,先執行一次循環體,然後進行條件的判斷,如果條件不滿足,繼續返回執行循環體,然後再進行條件的判斷,這個過程反復進行,直到某一次條件滿足時,不再執行循環體,跳到LOOP UNTIL語句後執行其他語句,是先執行循環體後進行條件判斷的循環語句。
分析:當型循環與直到型循環的區別:(先由學生討論再歸納)
(1) 當型循環先判斷後執行,直到型循環先執行後判斷;
在WHILE語句中,是當條件滿足時執行循環體,在UNTIL語句中,是當條件不滿足時執行循環

1.3.1輾轉相除法與更相減損術

1、輾轉相除法。也叫歐幾里德演算法,用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的步驟如下:
(1):用較大的數m除以較小的數n得到一個商 和一個余數 ;(2):若 =0,則n為m,n的最大公約數;若 ≠0,則用除數n除以余數 得到一個商 和一個余數 ;(3):若 =0,則 為m,n的最大公約數;若 ≠0,則用除數 除以余數 得到一個商 和一個余數 ;…… 依次計算直至 =0,此時所得到的 即為所求的最大公約數。
2、更相減損術
我國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約數問題的演算法,就是更相減損術。在《九章算術》中有更相減損術求最大公約數的步驟: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數,以少減多,更相減損,求其等也,以等數約之。
翻譯為:(1):任意給出兩個正數;判斷它們是否都是偶數。若是,用2約簡;若不是,執行第二步。(2):以較大的數減去較小的數,接著把較小的數與所得的差比較,並以大數減小數。繼續這個操作,直到所得的數相等為止,則這個數(等數)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約數。
例2 用更相減損術求98與63的最大公約數.
分析:(略)
3、輾轉相除法與更相減損術的區別:
(1)都是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計算上輾轉相除法以除法為主,更相減損術以減法為主,計算次數上輾轉相除法計算次數相對較少,特別當兩個數字大小區別較大時計算次數的區別較明顯。
(2)從結果體現形式來看,輾轉相除法體現結果是以相除余數為0則得到,而更相減損術則以減數與差相等而得到

1.3.2秦九韶演算法與排序
1、秦九韶演算法概念:
f(x)=anxn+an-1xn-1+….+a1x+a0求值問題
f(x)=anxn+an-1xn-1+….+a1x+a0=( anxn-1+an-1xn-2+….+a1)x+a0 =(( anxn-2+an-1xn-3+….+a2)x+a1)x+a0
=......=(...( anx+an-1)x+an-2)x+...+a1)x+a0
求多項式的值時,首先計算最內層括弧內依次多項式的值,即v1=anx+an-1
然後由內向外逐層計算一次多項式的值,即
v2=v1x+an-2 v3=v2x+an-3 ...... vn=vn-1x+a0
這樣,把n次多項式的求值問題轉化成求n個一次多項式的值的問題。
2、兩種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插入排序的思想就是讀一個,排一個。將第1個數放入數組的第1個元素中,以後讀入的數與已存入數組的數進行比較,確定它在從大到小的排列中應處的位置.將該位置以及以後的元素向後推移一個位置,將讀入的新數填入空出的位置中.(由於演算法簡單,可以舉例說明)
2、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把大的放前面,小的放後面.即首先比較第1個數和第2個數,大數放前,小數放後.然後比較第2個數和第3個數......直到比較最後兩個數.第一趟結束,最小的一定沉到最後.重復上過程,仍從第1個數開始,到最後第2個數...... 由於在排序過程中總是大數往前,小數往後,相當氣泡上升,所以叫冒泡排序.

1.3.3進位制
1、概念:進位制是一種記數方式,用有限的數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數值。可使用數字元號的個數稱為基數,基數為n,即可稱n進位制,簡稱n進制。現在最常用的是十進制,通常使用10個阿拉伯數字0-9進行記數。對於任何一個數,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進位制來表示。比如:十進數57,可以用二進製表示為111001,也可以用八進製表示為71、用十六進製表示為39,它們所代表的數值都是一樣的。
一般地,若k是一個大於一的整數,那麼以k為基數的k進制可以表示為:

而表示各種進位制數一般在數字右下腳加註來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進制數,34(5)表示5進制數
第二章 統計
2.1.1簡單隨機抽樣

1.總體和樣本
在統計學中 , 把研究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
把每個研究對象叫做個體.
把總體中個體的總數叫做總體容量.
為了研究總體 的有關性質,一般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 , , ,
研究,我們稱它為樣本.其中個體的個數稱為樣本容量.
2.簡單隨機抽樣,也叫純隨機抽樣。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劃類、排隊等,完全隨
機地抽取調查單位。特點是:每個樣本單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位完全獨立,彼此間無一定的關聯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它各種抽樣形式的基礎。通常只是在總體單位之間差異程度較小和數目較少時,才採用這種方法。
3.簡單隨機抽樣常用的方法:
(1)抽簽法;⑵隨機數表法;⑶計算機模擬法;⑷使用統計軟體直接抽取。
在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容量設計中,主要考慮:①總體變異情況;②允許誤差范圍;③概率保證程度。
4.抽簽法:
(1)給調查對象群體中的每一個對象編號;
(2)准備抽簽的工具,實施抽簽
(3)對樣本中的每一個個體進行測量或調查
例:請調查你所在的學校的學生做喜歡的體育活動情況。
5.隨機數表法:
例:利用隨機數表在所在的班級中抽取10位同學參加某項活動。

2.1.2系統抽樣

1.系統抽樣(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
把總體的單位進行排序,再計算出抽樣距離,然後按照這一固定的抽樣距離抽取樣本。第一個樣本採用簡單隨機抽樣的辦法抽取。
K(抽樣距離)=N(總體規模)/n(樣本規模)
前提條件:總體中個體的排列對於研究的變數來說,應是隨機的,即不存在某種與研究變數相關的規則分布。可以在調查允許的條件下,從不同的樣本開始抽樣,對比幾次樣本的特點。如果有明顯差別,說明樣本在總體中的分布承某種循環性規律,且這種循環和抽樣距離重合。
2.系統抽樣,即等距抽樣是實際中最為常用的抽樣方法之一。因為它對抽樣框的要求較低,實施也比較簡單。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種與調查指標相關的輔助變數可供使用,總體單元按輔助變數的大小順序排隊的話,使用系統抽樣可以大大提高估計精度。

2.1.3分層抽樣

1.分層抽樣(類型抽樣):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單位按照某種特徵或標志(性別、年齡等)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後再在各個類型或層次中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用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後,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體的樣本。
兩種方法:
1.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按照各層在總體中的比例從各層中抽取。
2.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將各層中的元素按分層的順序整齊排列,最後用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

2.分層抽樣是把異質性較強的總體分成一個個同質性較強的子總體,再抽取不同的子總體中的樣本分別代表該子總體,所有的樣本進而代表總體。
分層標准:
(1)以調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數或相關的變數作為分層的標准。
(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強、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3)以那些有明顯分層區分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3.分層的比例問題:
(1)按比例分層抽樣:根據各種類型或層次中的單位數目占總體單位數目的比重來抽取子樣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層抽樣:有的層次在總體中的比重太小,其樣本量就會非常少,此時採用該方法,主要是便於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如果要用樣本資料推斷總體時,則需要先對各層的數據資料進行加權處理,調整樣本中各層的比例,使數據恢復到總體中各層實際的比例結構。

2.2.2用樣本的數字特徵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徵

1、本均值:
2、.樣本標准差:
3.用樣本估計總體時,如果抽樣的方法比較合理,那麼樣本可以反映總體的信息,但從樣本得到的信息會有偏差。在隨機抽樣中,這種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我們用樣本數據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標准差並不是總體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標准差,而只是一個估計,但這種估計是合理的,特別是當樣本量很大時,它們確實反映了總體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組數據中的每一個數據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共同的常數,標准差不變
(2)如果把一組數據中的每一個數據乘以一個共同的常數k,標准差變為原來的k倍
(3)一組數據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對標准差的影響,區間 的應用;
「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中的科學道理
2.3.2兩個變數的線性相關

1、概念:
(1)回歸直線方程
(2)回歸系數
2.最小二乘法
3.直線回歸方程的應用
(1)描述兩變數之間的依存關系;利用直線回歸方程即可定量描述兩個變數間依存的數量關系
(2)利用回歸方程進行預測;把預報因子(即自變數x)代入回歸方程對預報量(即因變數Y)進行估計,即可得到個體Y值的容許區間。
(3)利用回歸方程進行統計控制規定Y值的變化,通過控制x的范圍來實現統計控制的目標。如已經得到了空氣中NO2的濃度和汽車流量間的回歸方程,即可通過控制汽車流量來控制空氣中NO2的濃度。
4.應用直線回歸的注意事項
(1)做回歸分析要有實際意義;
(2)回歸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點圖;
(3)回歸直線不要外延。

第三章 概 率

3.1.1 —3.1.2隨機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義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確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統稱為相對於條件S的確定事件;
(4)隨機事件:在條件S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隨機事件;
(5)頻數與頻率:在相同的條件S下重復n次試驗,觀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現,稱n次試驗中事件A出現的次數nA為事件A出現的頻數;稱事件A出現的比例fn(A)= 為事件A出現的概率:對於給定的隨機事件A,如果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A發生的頻率fn(A)穩定在某個常數上,把這個常數記作P(A),稱為事件A的概率。
(6)頻率與概率的區別與聯系:隨機事件的頻率,指此事件發生的次數nA與試驗總次數n的比值 ,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總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把這個常數叫做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從數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頻率在大量重復試驗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為這個事件的概率

3.1.3 概率的基本性質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並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斥;
(3)若A∩B為不可能事件,A∪B為必然事件,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為對立事件;
(4)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質:
1)必然事件概率為1,不可能事件概率為0,因此0≤P(A)≤1;
2)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的區別與聯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與事件B在一次試驗中不會同時發生,其具體包括三種不同的情形:(1)事件A發生且事件B不發生;(2)事件A不發生且事件B發生;(3)事件A與事件B同時不發生,而對立事件是指事件A 與事件B有且僅有一個發生,其包括兩種情形;(1)事件A發生B不發生;(2)事件B發生事件A不發生,對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隨機數的產生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條件:試驗結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結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題步驟;
①求出總的基本事件數;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數,然後利用公式P(A)=

3.3.1—3.3.2幾何概型及均勻隨機數的產生

1、基本概念:
(1)幾何概率模型:如果每個事件發生的概率只與構成該事件區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
(2)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
(3)幾何概型的特點: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

G. 求高二數學必修三復習提綱,要標出重點!!!

我也是高二,沒什麼重點的
必修3復習提綱 1.1 演算法與程序框圖 1.1.1 演算法的概念及特點
1.1.2程序框圖與演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P6-20)
1、程序框圖:程序框圖的概念、構成程序框的圖形符號及其作用
2、演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順序結構(任何演算法都含有的結構)、條件結構(2種基本形式)、循環結構(當型和直到型)例3、例4、例5、例6 3、程序框圖的畫法 1.2 基本演算法語句P21-33 1.2.1
輸入、輸出語句和賦值語句
1、輸入語句(1)輸入語句的一般格式(2)輸入語句的作用 2、輸出語句(1)輸出語句的一般格式(2)輸出語句的作用 3、賦值語句(1)賦值語句的一般格式(2)賦值語句的作用 1.2.2條件語句:2種類型語句的格式
1.2.3循環語句:2種類型語句的格式,即WHILE語句和UNTIL語句。 1.3 案例1輾轉相除法、更相減損術、輾轉相除法與更相減損術的區別 案例2 秦九韶演算法(課本37頁)該演算法的應用,祥見例題
案例3 進位制:K進制數的基本概念及表示、K進制與十進制之間的相互轉化見例3、例5(除K取余法)
2.1.1簡單隨機抽樣(P54-64)
1.總體和樣本 2.簡單隨機抽樣3.簡單隨機抽樣常用的方法:抽簽法、隨機數表法 2.1.2系統抽樣:定義及步驟 2.1.3分層抽樣:定義及步驟
2.2.1用樣本的頻率分布估計總體分布:會畫頻率分布直方圖(P65-70) 2.2.2 用樣本的數字特徵估計總體特徵:(71-83)
(1)會由樣本直接計算眾數、中位數、平均數、【標准差、方差(穩定性)】 (2)會根據頻率分布直方圖估計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2.3.1 2.3.2 兩個變數的線性相關(84-94)
概念:散點圖、正相關、負相關、回歸直線、回歸方程、最小二乘法 要求:會根據樣本數據求回歸方程(4個步驟)
3.1.1 —3.1.2隨機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義(108-118)
1、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確定事件、隨機事件、頻數與頻率、頻率與概率的區別與聯系
3.1.3 概率的基本性質(119-121) 1、基本概念:

高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1)事件的包含、並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互斥事件、對立事件 (2)概率的基本性質:見課本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隨機數的產生(125-130)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條件:試驗結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結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題步驟;
①求出總的基本事件數;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數,然後利用公式P(A)=總的基本事件個數
包含的基本事件數
A
3.3.1—3.3.2幾何概型及均勻隨機數的產生(135-140) 1、基本概念:
(1)幾何概率模型:如果每個事件發生的概率只與構成該事件區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 (2)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積)的區域長度(面積或體
試驗的全部結果所構成
積)
的區域長度(面積或體
構成事件A;
(3)幾何概型的特點: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
具體的復習:參見課時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3個單元的檢測題目, 附:「選擇填空」重點要求掌握:
1 每一章的相關知識點,對應的題目可以參見課時作業,加深理解 2 大題:
必修5:數列、解三角形 必修3:
(1):根據莖葉圖求眾數、中位數、平均數、標准差等數字特徵 (2):會作頻率分布直方圖,並根據直方圖估計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3):給一組樣本數據,要求會畫散點圖,會判斷正負相關,會求回歸方程(具體的步驟)
(4):古典概型概率的求法、幾何概型概率的求法
請各位同學務必按照復習提綱復習相關知識點,對知識的理解一定要透徹,對典型的題目要會做,對自己做錯的題目認真總結。同時注意解答題的基本步驟,做好相應的復習記錄。

H. 頻數及頻率的概念

頻數(Frequency),又稱「次數」。指變數值中代表某種特徵的數(標志值)出現的次數。按分組依次排列的頻數構成頻數數列,用來說明各組標志值對全體標志值所起作用的強度。各組頻數的總和等於總體的全部單位數。頻數的表示方法,既可以用表的形式,也可以用圖形的形式。

一般我們稱落在不同小組中的數據個數為該組的頻數,頻數與總數的比為頻率。頻數也稱「次數」,對總數據按某種標准進行分組,統計出各個組內含個體的個數。而頻率則是每個小組的頻數與數據總數的比值。

在變數分配數列中,頻數(頻率)表明對應組標志值的作用程度。頻數(頻率)數值越大表明該組標志值對於總體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頻數(頻率)數值越小,表明該組標志值對於總體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8)必修三數學頻率與頻數知識點歸納擴展閱讀

在日常生活和經濟管理中,常見的頻數分布曲線主要有鍾形分布(正態分布、偏態分布)、J形分布、U形分布,洛倫茨分布曲線等幾種類型。

1、鍾形分布特徵是「兩頭小,中間大」,即靠近中間的變數值分布的次數多,靠近兩邊的變數值分布的次數少。

2、J形分布主要有正J形和反J形分布。正J形是次數隨著變數值的增大而增多,反J形是次數隨著變數值增大而減少。

3、U形分布的特徵與鍾形分布相反,靠近中間的變數值分布次數少,[2]靠近兩端的變數值分布的次數多。例如人口死亡現象按年齡分布便是如此。

4、洛倫茨分布曲線是美國統計學家格倫茨(M.Krenz)提出來的,專門用以檢定社會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洛倫茨分布曲線運作有兩個條件:一是居民或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組,計算各級居民或家庭的比重;二是計算各組收入的比重。

I. 高中數學

這章有概率,統計,演算法等,給你概率的,別的你去網站找吧。
第三章.概 率
一.隨機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義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確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統稱為相對於條件S的確定事件;
(4)隨機事件:在條件S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隨機事件;
(5)頻數與頻率:在相同的條件S下重復n次試驗,觀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現,稱n次試驗中事件A出現的次數nA為事件A出現的頻數;稱事件A出現的比例fn(A)=為事件A出現的概率:對於給定的隨機事件A,如果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A發生的頻率fn(A)穩定在某個常數上,把這個常數記作P(A),稱為事件A的概率。
(6)頻率與概率的區別與聯系:隨機事件的頻率,指此事件發生的次數nA與試驗總次數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總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把這個常數叫做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從數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頻率在大量重復試驗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為這個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質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並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斥;
(3)若A∩B為不可能事件,A∪B為必然事件,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為對立事件;
(4)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
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質:
1)必然事件概率為1,不可能事件概率為0,因此0≤P(A)≤1;
2)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的區別與聯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與事件B在一次試驗中不會同時發生,其具體包括三種不同的情形:(1)事件A發生且事件B不發生;
(2)事件A不發生且事件B發生;
(3)事件A與事件B同時不發生,而對立事件是指事件A 與事件B有且僅有一個發生,其包括兩種情形;
(1)事件A發生B不發生;
(2)事件B發生事件A不發生,對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三.古典概型及隨機數的產生
(1)古典概型的使用條件:試驗結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結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題步驟;①求出總的基本事件數;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數,然後利用公式P(A)=
四.幾何概型及均勻隨機數的產生
基本概念:(1)幾何概率模型:如果每個事件發生的概率只與構成該事件區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
(2)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
(3)幾何概型的特點: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
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

J. 什麼是頻數和頻率怎麼求

頻數是某個事件出現的次數:例如,在20個球里任意選出10個,出現了6次黃球,6就是黃球的頻數。6/20就是黃球的頻率,也就是用頻數/總體。

頻數(Frequency),又稱「次數」。指變數值中代表某種特徵的數(標志值)出現的次數。按分組依次排列的頻數構成頻數數列,用來說明各組標志值對全體標志值所起作用的強度。各組頻數的總和等於總體的全部單位數。頻數的表示方法,既可以用表的形式,也可以用圖形的形式。

頻率的計算方法:頻率=頻數÷樣本容量。

信號頻率的介紹:

在信號傳輸的過程中,並不是將信號直接進行傳輸,而是將信號負載到一個固定頻率的波上,這個過程稱為載入,這樣的一個固定頻率的波稱為載波頻率。

嚴格的講,就是把一個較低的信號頻率調制到一個相對較高的頻率上去,這被低頻調制的較高頻率就叫載波頻率,也叫基頻。

例如:變頻器的載波頻率就是決定逆變器的功率開關器件(如:IGBT)的開通與關斷的次數,因此,也稱開關頻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頻數,網路—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