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全球基本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有什麼經典的歌嗎 2025-01-11 02:19:13
南昌市教育局補課哪裡好 2025-01-11 02:10:57

全球基本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08 19:08:32

① 與地球相關的14個冷知識有哪些,你知道幾個

地球在太陽系中已經形成了46億年,而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不過百萬年而已,雖然人類已經探索了地球表面絕大多數的地方,但是對於這顆藍色的星球依然有許多並不了解的地方,下面就是一些關於地球的冷知識。

保護好我們唯一的家園吧!

② 科普知識有哪些啊長一點點,給四個科普知識就行了

用火安全小知識
一、是液化石油氣灶具不能放在卧室、辦公室、陽台或倉庫、禮堂等公共場所內,以防漏氣失火。
二、是正確掌握開關的使用方法,要火等氣,不要氣等火,用畢切記關閥門、開關,閥門壞了要及時更換。不要讓兒童使用灶具或隨意玩弄開關。
三、是使用液化氣時,要有人看管,不可遠離,隨時注意調節火頭的大小,防止湯水外溢澆滅焰或被風吹滅火焰,引起跑氣。
四、是液化氣罐應直立,不能倒放,更不能用開水泡或火烤。
五.是如發現有氣漏出,應立即採取措施:打開門窗,用扇子煽,以便通風換氣(但不能用電扇吹),然後查找漏氣部位。
滅火基本知識
(1)隔離法:這是一種消除可燃物的方法。
(2)窒息法: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減少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使火源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
(3)冷卻法:用水或其他滅火劑噴射到燃燒物上,將燃燒物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迫使物質燃燒停止;或將水和滅火劑噴灑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降低可燃物溫度,避免火情擴大。
(4)抑製法。

中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

全球兩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像一個巨大的花環,把大陸與海洋分隔開來。
歐亞地震: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後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本世紀的中國地震活動

中國1900年以來災害性地震震中分布圖

世界地震分布圖

20世紀中國大陸5次地震活躍期統計表

項目
次數
起目年份
7級以
上地震
死亡人數
(萬)
備注

第一次
1895-1906
10次

次料不全

第二次
1920-1934
12次
25-30

第三次
1946-1955
14次
1-2
主要在青藏地區活動

第四次
1966-1976
14次
21

第五次
1988-

活躍期將持續到21世紀

中國主要地震帶

我國地處全球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地震帶主要分布在:東南—台灣和福建沿海一帶,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渤地區,西南—青藏高原、雲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陝甘寧部分地區。

我國正面臨嚴峻的地震形勢

我國正面臨的地震形勢十分嚴峻。從1988年開始,中國大陸地區進入第五個地震活躍期。根據前幾次地震活躍期活動的特點,專家們認為本次地震活躍期將持續到下世紀初,目前已進入了強震高發期,其間可能發生多次7級左右、甚至個別更大的地震。
中國防震減災十年目標

在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具備抗禦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

1988年以來中國大陸地區地震統計

震級
Ms≥5.0 Ms≥6.0 Ms≥7.0
地震次數 243 50 7

社會公眾需要防震知識

面對嚴峻的地震形勢,會不會再次出現類似於1993年寧波小地震群引起的風波—銀行的存款被取空,人們到處搶購食物或逃離家園?
當一些地區遭受地震災害時,地震謠言會不會在當地或其他地區流行,甚至造成社會振盪。
如果您在地震中倖免於難,面對被埋壓的親人和鄰里您是否知道如何迅速、有效地搶救他們?
如果您處在地震危險區或多震地區,您是否知道怎樣進行有效的震前防禦?面臨嚴峻的地震形勢,社會公眾太需要客觀地對待地震和防震知識了。

地震發生的原因

地球的內部構造

有關地震的幾個概念

地震是怎樣發生的

由於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岩石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地震絕大部分發生在地殼中。
震 源:地球內部直接發生破裂的地方;
震 中:震源正對著的地面;
震中距:震中到觀測點的距離;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離。

震級與烈度

地震震級: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構)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劃分為12度
地震前兆

宏觀前兆:由人的感覺器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前兆。
微觀前兆:不能被人的感覺器官直接覺察,需用儀器才能測出的地震前兆。

地震烈度的劃分

3度:少數人有感,儀器能記錄到

4-5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擺動。

6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7-8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9-10度:橋梁、水壩損壞、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11-12度:毀滅性的破壞。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門道。

天雨水變渾,變色變味又難聞。

噴氣又發響,翻花冒氣泡。

發現異常要報告

自然界的變化很復雜,種種反常現象出現的原因很多,並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觀察宏觀地震前兆時,一定要注意識別真偽,並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
地震預報及其發布

我國地震預報水平

我們對地震孕育發生的原理、規律有所認識,但還沒有完成認識;我們能夠對某些類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序的預報,但還不能預報所有的地震;我們作出的較大時間尺度的中長期預報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相對較低。

發布地震預報的規定

地震預報一般由省級人民政府發布,情況緊急時,可由市、縣人民政府發布48小時內的臨震警報,並同時向上級報告。北京地區的地震預報則由國家地震局負責提出,經國務院批准後,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向社會發布。其它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發布地震預報消息。

怎樣識別地震謠傳

「預報」的地震震級很精確,發震時間、地點很具體的傳聞是謠傳;跨國地震預報是謠傳;地震小道消息是謠傳;凡帶有封建迷信色彩和離奇古怪傳說的地震傳聞更是謠傳。
做好家庭防震准備(一)

在地震危險區、多震區、已發布地震預報地區的居民須制定家庭防震計劃。

制定家庭防震計劃

怎樣對待地震謠傳:不相信、不傳播、及時報告。

須根據政府或有關部門的防震要求,准備食品和飲料。

檢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樣的,有沒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圍環境的情況。
住房的建造質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離。

住房的結構是否有利抗震?女兒牆、高門臉等笨重的裝飾物品應拆掉。

做好家庭防震准備(二)

合理放置傢具、物品
做好家庭防震准備(三)

把牆上的懸掛物取下來或固定住,防止掉下來傷人。

清理雜物,讓門口、樓道暢通。

把牢固的傢具下騰空,以備震時藏身。

加顧睡床。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固定高大傢具,防止傾倒砸人;傢具物品擺放做到「重在下、輕在上」。

陽台護牆要清理,花盆雜物拿下來。
准備好必要的
防震物品

准備一個家庭震包,放在便於取到處。
進行家庭防震演練

練習「一分鍾緊急避險」。
進行緊急撤離與疏散練習。

大震的預警現象和預警時間

從唐山等震區人們的感受來看,從地震發生到房屋破壞,一般約有十幾秒鍾的預警時間,大震的預警現象主要有:地面的顛動、地聲、地光,建築物的晃動等。
大震時人們的感受

地光明亮而恐怖。

身體嚴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動。

地聲強烈而怪異。

突然出現的災變,使人們產生巨大的恐懼。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顛動及水平晃動。

空氣中彌漫著大量的煙塵,伴有火災時更是濃煙滾滾,塵霧彌漫。

抓住時機 科學避震
避震要點

大震的預警現象,預警時間和避震空間的存在,是人們震時能夠自救求生的客觀基礎,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識,事先有一定準備,震時又能抓住預警時機,選擇正確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間,就有生存的希望。

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

據對唐山地震中874位倖存者的調查,其中有258人採取了應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脫險,成功者約占採取避震行動者的72%。

身體應採取的姿勢: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專家們認為:
大多數地震是有感或輕度破壞地震,所以遇震時一定要鎮靜,並就地躲避。

在家庭怎樣避震
在學樣怎樣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堅固傢具附近;
內牆牆根、牆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千萬不要跳樓!

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台上去!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在公共場所怎樣避震
在戶外怎樣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牆;
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
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
避 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台;
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在野外怎樣避震
地震時遇到特殊危險怎麼辦

避開山邊的危險環境:
避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滾石、泥石流等;
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燃氣泄露時:
用濕毛巾後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震後設法轉移。 遇到火災時:
趴在地上,用濕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後向安全地方轉移,要匍匐,逆風而進。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於滾石前進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嚮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毒氣泄露時:
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泄漏,不要向順風方向跑,要晝繞到上風方向去,並盡量用濕毛由捂住中、鼻。 應注意避開的危險場所:
生產危險品的工廠;
危險品,易燃、易爆品倉庫等。

如果被埋壓怎麼辦
震後搶救救災

震後,餘震還會不斷發生,你的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你要盡量改善自已所處的環境,穩定下來,設法脫險。
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
搬開身邊可搬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
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時再被埋壓;
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亂叫,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
指揮部發出通令;
迅速恢復與外界的通信聯系;
實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
迅速排除險情;
恢復醫院功能或建立新的醫療救護點;
迅速有效地組織搶救被埋人員;
加強社會治安。

積極參加互救活動
在災後特殊環境下怎樣生活

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壓人員時應保護支撐物,以防進一步倒塌傷人;
使傷者先暴露頭部,清除其口鼻內異物,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進一步受傷;脊椎損傷者,搬運時,應用門板或硬擔架;
當發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立下標記,以待救援。
救人原則:
先救近,後救遠;
先救易,後救難;
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以增加幫手。 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積極投入恢復重建工作。
按規定服用預防葯物,增強身體抵抗力,防疫滅病。 贊同0| 評論 檢舉 | 2008-10-22 13:21 hckabcd | 一級
我只有一點:
4歲孩子滿口黑牙 拿飲料當水喝來源
四歲的男孩強強長得白白胖胖,活潑好動,十分惹人喜歡,可就是不愛「開口」,因為他長了滿口的小黑牙!7月3日,苦惱的強強媽媽向市口腔醫院的專家求助。
「這是啥原因造成的呢?是不是也得洗牙啊?」孩子的母親問醫生,為什麼孩子原本的一口小白牙會變成這樣。

兒科主任費春艷給強強一檢查發現,孩子大部分牙上都出現了或大或小的白褐色斑點,有的已經黑了。而且,有好幾顆牙上還有小齲洞!

「又是一個愛喝飲料的。」經詢問,強強果然超級愛喝飲料,尤其是可樂、雪碧等帶氣泡的飲料。每天從不喝水,一律喝飲料。最近天熱了,喝得就更多了。

「每年夏季,門診接待像這樣牙變黑、患齲病的孩子明顯增多,根源就出在喝飲料上。」費春艷說,現在不少孩子拿飲料當水喝,尤其是碳酸飲料,殊不知它們會對孩子的乳牙造成極大的「殺傷力」。經研究,碳酸飲料酸性較大,常喝碳酸飲料會損害孩子牙齒表面的保護層牙釉質,輕的在牙齒表面形成褐黑色的色素沉著,重的則會導致牙齒大面積齲壞。不僅乳牙容易「遭殃」,如果是處於換牙期的孩子,剛長出來的恆牙在經常遭受碳酸飲料的侵蝕下,也易導致蛀牙。

費春艷說,治療強強的小黑牙,得徹底干凈地清除齲壞組織,進行齲洞充填;然後用拋光膏對變色的牙齒拋光,去除沉著的色素,這樣才能還孩子一口白凈凈的健康的牙。所以一旦發現孩子牙齒有問題,應及早治療。同時,控制孩子飲用碳酸飲料,且幫孩子養成喝完飲料後用清水漱口的好習慣。

③ 世界地理知識大全

1、 大洲分界線(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圍)
A、南美洲、北美洲自然分界線;北美洲、拉丁美洲政治分界線。
B、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C、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D、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大、地勢最高的洲;歐洲是地勢最低的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洲。
2、 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圍);及大洋中著名的島嶼。
A、分別被哪些大洲包圍
B、島嶼:太平洋------夏威夷群島、紐西蘭南北二島
太平洋——夏威夷群島、馬來群島、紐西蘭南北二島
大西洋------格陵蘭島、冰島
印度洋------科倫坡島、馬達加斯加
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大的大洋。
3、 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運河、海峽)。
A、蘇伊士運河:通航能力26萬噸;巴拿馬運河------通航能力為5—10萬噸。
B、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麥哲倫海峽、非洲南端好望角、曼得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土耳其海峽、白令海峽。
4、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20多個,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大洋洲、亞洲的日本。
發展中國家:150多個,絕大部分是亞非拉國家。

二、亞洲
1、季風氣候顯著:(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大陸性季風、海洋性季風)
讀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分析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
2、日本:
(1)自然環境特點:
先熟悉地名:四大島、瀨戶內海、日本海、太平洋、關東平原、東京灣、富士山、北海道漁場。
A、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如橫濱(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
B、3/4為山區;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涼爽。)------森林覆蓋率世界第一(68%);水力豐富。
C、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3776米活火山,1995年阪神地震)
D、礦產貧乏------工業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進口。
利用優越的海洋運輸條件進口鐵礦石、石油、煤炭:
鐵礦石------由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進口
石 油------中東、東南亞
煤 炭------中國
(2)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
A、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B、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多港灣、多人力資源優勢、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不利條件:礦產貧乏、市場狹小。
C、進口原料,出口工業品,大力開拓國家市場。冶金、石化、汽車、造船、電子等工業是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
D、日本工業遵循「接近消費市場,接近對外貿易的海港」布局原則,工業區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四大工業區:京濱區、阪神區、名古屋區、北九州工業區、瀨戶內海工業區。
3、東南亞:
(1)熟悉東南亞各國的位置
(2)熟悉東南亞的物產:天然橡膠、金雞納霜、錫(馬蘭西亞)、石油。------「單一經濟」
A、分析東南亞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的有利條件是什麼?(濕熱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B、分析東南亞單一經濟的不利影響是什麼?(初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低廉,因而在國家貿易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3)新加坡似東南亞新興的工業國,其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A、扼馬六甲海峽咽喉位置,且地處東南亞中心,成為東南亞各國相互貿易的集散地和轉口中心。
B、針對資源匱乏,面積小、市場狹小的缺陷,充分利用本國人口多,技術先進的優勢,發展轉口貿易(加工型貿易)。
C、充分發揮旅遊業的優勢(「世界花園」城市)
新加坡成為「世界花園「城市的原因?
A、熱帶雨林氣候,適宜熱帶樹木、花草的生長。
B、市政規劃合理:重工業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
C、環保工作做得深入、細致。
4、印度的位置
(1)熟悉南亞的位置:
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印度河、恆河三角洲、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新德里
主要物產:煤、鐵、錳、棉花、小麥、水稻、黃麻
(2)獨特的熱帶季風氣候:
一年分三季:
4—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氣溫很高,降水稀少。)
6—9月為雨季(盛行西南季風,降水豐沛,常出現洪澇災害。)
10—次年3月為涼季(盛行東北季風,天氣溫暖乾燥。)
由於熱季和涼季同屬乾季,因此,一年也可分為乾季(10—5月)和雨季(6—9月)兩季。
(3)印度耕地面積1.73億公頃,居亞洲第一位,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但由於降水集中雨季,乾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寒較頻繁,因此發展水利灌溉對農業生產特別重要。
5、中亞
(1)中亞位置的重要性:自古以來是亞歐大陸東西交通的必經之地。
中亞深居大陸中心地區,遠離海洋。著名的古代「絲綢之路」從中亞南部穿過。「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和渭水流域,向西經河西走廊、新疆、阿姆河和錫爾河中上游,直到地中海東岸。「絲綢之路」在歷史上促進了歐洲、亞洲和非洲各國與中國的友好往來。
在現代,中國新疆境內的鐵路已與哈薩克的鐵路接軌,從而形成從我國江蘇連運港向西橫穿中亞,直到西歐的鐵路線------亞歐第二大陸橋。
(2)中亞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地:烏茲別克有「白金之國」之稱。(棉花)
中亞主要的出口物資:小麥、棉花、畜產品(細毛羊、羔羊皮)
6、分析西亞在世界上的戰略地位 (三洲五海之地、豐富的只有資源)
(1)熟悉西亞地圖,掌握主要產油國、海灣、霍爾木茲海峽等。
(2)西亞成為戰略要地的原因:
A、處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耳其海峽、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
B、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產量最大、出口量最多的地區。
儲量佔世界一半以上,產量佔世界1/3,出口量佔世界60%。西亞石油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國和西歐。
(3)西亞發展農業離不開灌溉。(灌溉農業)

三、非洲
1. 熟悉一組地名:四大河流、沙漠、幾內亞灣、埃及、南非、奈及利亞、開普頓等。
2. 東非大裂谷的成因
成因:屬於地塹構造,由板塊張裂作用造成。(或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大斷裂)
3. 非洲的氣候特色:
A、「熱帶大陸」------3/4以上面積處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年均溫在200C以上。
B、「乾燥大陸」------乾旱半乾旱面積廣大。
C、氣候類型呈帶狀分布並大致對稱於赤道
*分析氣候類型南北對稱的原因
先看圖,熟悉南北對稱的氣候類型------自然帶。
(1)赤道橫貫中部
(2)地形起伏不大,海岸線較平直。
但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因地勢高,而出現了熱帶草原氣候。(*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居世界第一。)
4. 非洲尤其是東非、中非、西非糧食匱乏的原因
(1)人口增長快
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大洲中居首位,約為28‰。(歐洲5‰,中國11.2‰)
1978—1988年十年中,非洲人口增長了34%,糧食只增長了24%。人口增長超過了糧食增長。
(2)農牧業生產落後,產量很低。
因為:長期的殖民統治
長期地發展單一經濟。
原始落後的耕作方式,使自然環境惡化。
(3)國家政局不安定,影響生產發展。5、「富饒的大陸」----黃金和金剛石產量長期以來居世界首位。
尤其是南部非洲區是世界罕見得礦產富集區,主要有金、鈾、金剛石河多種稀有金屬。
6、埃及:(屬於北非,屬於白非洲)
(1)熟悉地名:開羅、尼羅河(世界最長6600KM)、阿斯旺大壩、蘇伊士運河
(2)盛產長絨棉。
條件適宜:A、肥沃的沙性土壤
B、便利的灌溉條件
C、夏季陽光充足,冬季溫暖無霜。
*埃及最大的港口亞歷山大港是著名的棉花市場。
(3)首都:開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附近有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7. 南非:
(1)開普頓港口:屬於地中海氣候。
(2)黃金之國,其他主要礦產有鈾礦、煤炭等。

④ 世界地理基礎知識

溫和溫度帶

1.冬季氣溫的分布 從1月等溫線圖可看出:0℃等溫線穿過了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此線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內陸及青藏高原)的氣溫在0℃以下,其中黑龍江漠河的氣溫在-30℃以下;此線以南的氣溫則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亞的氣溫為20℃以上。因此,南方溫暖,北方寒冷,南北氣溫差別大是中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徵。

這一特徵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緯度位置的影響 冬季陽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國大部處於北溫帶,由太陽輻射獲得的熱量少,同時中國南北緯度相差達50℃,北方與南方太陽高度差別顯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區氣溫低,且南北氣溫差別大。

冬季風的影響 冬季,從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常有寒冷乾燥的冬季風吹來,北方地區首當其沖,因此更加劇了北方嚴寒並使南北氣溫的差別增大。

2.夏季氣溫的分布 從中國夏季7月等溫線圖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勢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區在20℃以上,南方許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魯番盆地7月平均氣溫高達32℃,是中國夏季的炎熱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勢高的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氣溫差別不大,是中國夏季氣溫分布的特徵。

其形成原因有:夏季陽光直射點在北半球,中國各地獲得的太陽光熱普遍增多。加之北方因緯度較高,白晝又比較長,獲得的光熱相對增多,縮短了與南方的氣溫差距,因而全國普遍高溫。

溫度帶的劃分及耕作

溫度帶

≥10℃積溫

生長期(天)

分布范圍

耕作制度

主要農作物

熱帶

>8000℃

365

海南全省和滇、粵、台三省南部

水稻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天然橡膠等

亞熱帶

4500℃—8000℃

218—365

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

一年二至三熟

水稻、冬麥、棉花、油菜等

暖溫帶

3400°—4500℃

171—218

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及南疆

一年一熟至兩年三熟

冬麥、玉米、棉花、花生等

中溫帶

1600°—3400℃

100—171

東北、內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一年一熟

春麥、玉米、亞麻、大豆、甜菜等

寒溫帶

<1600℃

<100

黑龍江省北部及內蒙古東北部

一年一熟

春麥、馬鈴薯等

青藏高原區

<2000℃
(大部分地區)

0—100

青藏高原

部分地區一年一熟

青稞等

3.中國的溫度帶 中國採用積溫來劃分溫度帶,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升到10℃以上時,大多數農作物才能活躍生長,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氣溫連續≥10℃的天數叫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平均氣溫累加起來的溫度總和叫積溫。一個地區的積溫,反映了該地區的熱量狀況。根據積溫的分布,中國劃分了5個溫度帶和一個特殊的青藏高原區。不同的溫度帶內熱量不同,生長期長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種類也有明顯差別。

降水和干濕地區

1.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 從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可看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在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在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南端一線。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其南部邊緣的一些地區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平均年降水量僅5.9毫米,是中國的「旱極」。中國東南部有些地區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台灣東部山地可達3000毫米以上,其東北部的火燒寮年平均降水量達6000毫米以上,最多的年份為8408毫米,是中國的「雨極」;

中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的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各地區差別很大,大致是沿海多於內陸,南方多於北方,山區多於平原,山地中暖濕空氣的迎風坡多於背風坡。

2.降水量的時間變化 中國降水量的時間變化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季節變化是一年內降水量的分配狀況。中國降水的季節分配特徵是: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全國大部分地區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年際變化是年與年之間的降水分配情況。中國大多數地區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一般是多雨區年際變化較小,少雨區年際變化較大;沿海地區年際變化較小,內陸地區年際變化較大。而以內陸盆地年際變化最大。

3.季風活動與季風區 中國降水在空間分布與時間變化上的特徵,主要是由於季風活動影響形成的。發源於西太平洋熱帶海面的東南季風和赤道附近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風把溫暖濕潤的空氣吹送到中國大陸上,成為中國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來源。

在夏季風正常活動的年份,每年4、5月暖濕的夏季風推進到南嶺及其以南的地區。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進入雨季,降水量增多。

6月夏季風推進到長江中下游,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進入雨季。這時,江淮地區陰雨連綿,由於正是梅子黃熟時節,故稱這種天氣為梅雨天氣。

7、8月夏季風推進到秦嶺—淮河以北地區,華東、東北等地進入雨季,降水明顯增多。9月間,北方冷空氣的勢力增強,暖濕的夏季風在它的推動下向南後退,北方雨季結束。10月,夏季風從中國大陸上退出,南方的雨季也隨之結束。

干濕地區的劃分

年降水量(mm)

干濕狀況

分布地區

植被

土地利用

濕潤區

>800

降水量>蒸發量

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內蒙古東北部、東北三省東部

森林

以水田為主的農業

半濕潤區

>400

降水量>蒸發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草原

旱地為主的農業

半乾旱區

<400

降水量<蒸發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

草原

草原牧業、灌溉農業

乾旱區

<200

降水量<蒸發量

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高山牧業、綠洲灌溉農業

在中國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連線以西以北的地區,夏季風很難到達,降水量很少,故唐詩中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名句。習慣上我們把夏季風可以控制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夏季風勢力難以到達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4.中國的干濕地區 干濕狀況是反映氣候特徵的標志之一,一個地方的干濕程度由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決定,降水量大於蒸發量,該地區就濕潤,降水量小於蒸發量,該地區就乾燥。干濕狀況與天然植被類型及農業等關系密切。中國各地干濕狀況差異很大,共劃分為4個干濕地區: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

氣候的特徵

1.氣候復雜多樣 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從氣候類型上看,東部屬季風氣候(又可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西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屬高寒氣候。從溫度帶劃分看,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青藏高原區。從干濕地區劃分看,有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之分。而且同一個溫度帶內,可含有不同的干濕區;同一個干濕地區中又含有不同的溫度帶。因此在相同的氣候類型中,也會有熱量與干濕程度的差異。地形的復雜多樣,也使氣候更具復雜多樣性。

2.季風氣候顯著 中國的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的季風氣候特徵。由於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較近,因之氣候受大陸、大洋的影響非常顯著。冬季盛行從大陸吹向海洋的偏北風,夏季盛行從海洋吹向陸地的偏南風。冬季風產生於亞洲內陸,性質寒冷、乾燥、在其影響下,中國大部地區冬季普遍降水少,氣溫低,北方更為突出。夏季風來自東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質溫暖、濕潤、在其影響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熱同季。中國受冬、夏季風交替影響的地區廣,是世界上季風最典型、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和世界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冬季氣溫偏低,而夏季氣溫又偏高,氣溫年較差大,降水集中於夏季,這些又是大陸性氣候的特徵。因此中國的季風氣候,大陸性較強,也稱作大陸性季風氣候。

氣候條件的優勢 復雜多樣的氣候,使世界上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中國找到適宜生長的地方,使中國農作物與動植物資源都非常豐富。例如玉米的故鄉在墨西哥,引種到中國後卻廣泛種植,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紅薯最早引種在浙江一帶,目前在全國普遍種植。中國季風氣候顯著的特徵,也為中國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因夏季氣溫高,熱量條件優越,這使許多對熱量條件需求較高的農作物在中國種植范圍的緯度遠比世界上其他同緯度國家的偏高,例如水稻可在北緯52°的黑龍江省呼瑪縣種植。夏季多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發育,例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濕潤,物產富饒,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而與之同緯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等地卻多呈乾旱、半乾旱的荒漠景觀。

中國氣候雖然有許多方面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國災害性天氣頻繁多發,對中國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也常常造成不利的影響,其中旱災、洪災、寒潮、台風等是對中國影響較大的主要災害性天氣。

中國的旱澇災害平均每年發生一次,北方以旱災居多,南方則旱澇災害均有發生。

在夏秋季節,中國東南沿海常常受到熱帶風暴——台風的侵襲。台風(熱帶風暴發展到特別強烈時稱為台風)以6—9月最為頻繁。

在中國的秋冬季節,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不斷南下,冷空氣特別強烈時,氣溫驟降,出現寒潮。寒潮可造成低溫、大風、沙暴、霜凍等災害。
參考資料:http://www.gov.cn/test/2005-07/27/content_17402.htm

⑤ 科普知識大全

可以從生物、地理、環保等多個方面舉例:

1、人的一生大約要喝多少噸水?(80噸)。

2、一個水龍頭滴水,15分鍾就滴水200毫升,每天有近20升水,一年就會浪費多少噸水?(7噸)

3、舉例說出發電的幾種方法?(火力發電、風力發電)

4、環境保護法的原則是什麼?(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污染者負擔原則;環境權利原則;協調發展原則;公眾參與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

5、白頭葉猴屬於我國哪一級保護動物?(一級)

6、請說出造成1998年長江流域洪澇災害的原因。(是「天災」和「人禍」結果。天災直接原因是氣候異常,雨量過大;人禍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破壞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嚴重。第二,江河湖泊的不斷減少,進一步降低了蓄洪泄洪能力。)

7、1980至1995年間,全世界森林面積減少了多少?(1.8億公頃)

8、水資源短缺成為我國城市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300多個城市缺水,每年我國因缺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少?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少?(100多億元,400多億元)

⑥ 地球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1、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又常稱呼地球為世界。

2、地球亦作「地毬」。太陽系中接近太陽的第三顆行星,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是個三軸橢球體。周圍有大氣層包圍著,表面是陸地和海洋,有人類,動植物和微生物。

3、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366.26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恆星年,等於365.26太陽日。地球的地軸傾斜23.4°(與軌道平面的垂線傾斜23.4°),從而在星球表面產生了周期為1恆星年的季節變化。

4、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地區,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系。人類文明曾有過很多對於這顆行星的觀點,包括神創造人類、天圓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5、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島嶼。液態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並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

⑦ 有哪些世界歷史冷知識

一戰性質是帝國主義戰爭侵略性,是非正義的。而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的。

⑧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知識點有哪些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知識點: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和表現。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不利影響:經濟全球化擴大了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經濟全球化導致風險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3、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機遇與挑戰並存。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正確的態度應是: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⑨ 四大洲五大洋的基本知識(懸賞5分!!!)

七大洲四大洋

亞洲:Asia
歐洲:Europe
非洲:Africa
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South America
北美洲:North America
大洋洲:Oceania
南極洲:Antarctica

大西洋:Atlantic Ocean
太平洋:Pacific Ocean
印度洋:Indian Ocean
北冰洋:Arctic Ocean

亞洲(Asia):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非洲(Africa):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南美洲(South America):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

南極洲(Antarctica):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

歐洲(Europe):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大洋洲(Oceania):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n 世界七大洲名稱由來
亞洲、歐洲:全稱亞細亞洲、歐羅巴洲。源於古代閃米特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和「西方日落之處」。
非洲:阿非利加州。希臘語意為「陽光灼熱」。
大洋洲:原名澳大利亞洲。源於西班牙語,意為「南方的綠地」。
南美洲和北美洲:合稱美洲,全稱亞美利加州。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加到此探險。
南極洲:絕大部分地處南極圈而得名。

亞洲(Asia)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東臨太平洋,南瀕印度洋,北達北冰洋。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地表起伏大、高山多是亞洲地形的總特徵。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75%,平原約佔25%。亞洲的大山脈有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等。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內的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窪地。
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是世界上氣候差別最大的一個洲。
亞洲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大。主要有煤、鐵、石油、錫、銻、鎢、銅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西亞的石油和東南亞的錫。農產品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稻穀和天然橡膠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棉花、椰子、胡椒、木棉、柚木、黃麻、茶葉的產量也名列前茅。
亞洲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古巴比倫的所在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亞洲人民為世界文化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非洲簡介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州,位於東半球的東南部,赤道橫穿大陸。西北部有部分地區以及島嶼伸入西半球。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僅次於亞洲的第二大洲。非洲現有53個獨立國。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赫勒拿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非洲海岸線平直(與歐洲相比,非洲面積是歐洲的三倍,而海岸線還不如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海灣極少。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參拔5895米。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橫盤整個大陸,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1/3。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
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我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氣候高溫、少雨、乾燥,因此,非洲有「熱帶大陸」的稱號。但少數地區,如某些地中海沿岸地區、高原地區氣候冰爽,甚至四季如春。

非洲(Africa)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
非洲經濟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中,非洲國家佔了絕大多數。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絕大多數國家是農業國。農業中經濟作物如咖啡、可可、甘蔗、棉花、花生、油棕、腰果、劍麻等的種植佔有相當比重。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態。
非洲是古老的,又是年輕的。說它古老,是由於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非洲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200萬年以前,南部非洲和東非的「南猿」即開始使用石器工具。不少地區紀元前就建立了治理完好的奴隸制國家。大河流域,如尼羅河流域、尼日河流域,形成了自己輝煌的古代文明。紀元後,絕大多數地區都相繼建立部族國家。可嘆的是,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地位,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個多世界。所以,當人們打開50年代地圖時會發現,當時的非洲沒有幾個獨立的國家。絕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它們建國還不到40年。從這一意義上講,非洲是一個年輕的大陸。60年代在非洲大陸興起的民族獨立運動,是本世界最偉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它最後沖垮了西方的殖民統治,對人類的進步事業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非洲人口74800萬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大陸。
非洲的民族問題十分復雜。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之多,非洲可稱世界之最。有的資料說非洲的部族數量可達3000個,最保守的數字也有250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數字差別,是因為一些部族之間區別不大,既可分為多個部族,又可視為一個部族。每個部族都有各自的特徵,包括風俗習慣。總體講,各部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領地」,彼此之間可以友好相處,至少可以做到和平共處。但也有少數地區,部族之間矛盾根源很深,彼此勢不兩立,沖突和格鬥不斷,有時上升到部族戰爭,雙方死傷以萬人計,有時死傷竟超過百萬。
非洲地形復雜,歷史悠久,給人類提供了眾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非洲地域遼闊,開發不充分,給動物提供了大片的繁衍生息之所。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參考資料:http://www.stu.com.cn/

北美洲(North America)簡介
北美洲是北亞美洲加州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北部,東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端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北美洲總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不含附近島嶼),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6.2%,為世界第三大洲。人口462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徵是山脈南北走向,與海岸平行,分布於東西兩側,西部為科迪勒拉山脈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它包括三條平行的山地:東為落基山脈;中為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海岸山脈、美國內華達山脈等,其中阿拉斯加山脈中的麥金利山最高,海拔6194米,為北美洲第一高峰;西從美國沿海山嶺起,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島嶼。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這樣,北美洲的地形明顯形成三個區:西部山地和高原區,東部山地和高原區,中部平原區。
北美洲的河流大都是外流河,以落基山脈為分水嶺:東面的河流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西面的河流流入太平洋。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最長的河流,次為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等。河流多瀑布。尼亞加拉瀑布是北美洲最大的瀑布。北美洲是多湖泊的大陸,著名的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有「北美地中海」之稱,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但大陸中部廣大地區處於北溫帶,宜於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
北美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可耕地多,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高,水力資源蘊藏量佔世界總蘊藏量的8.9%,漁場面積佔世界漁場總面積的20%。北美洲是世界經濟發達地區之一。美國和加拿大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能力世大、科技先進。墨西哥的經濟也很發達。北美洲也是世界交通最發達的大陸。

南美洲(South America)簡介
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西部,東面是大西洋,陸地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與南極洲相望。南美洲總面積1797萬平方公里(含附近島嶼),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人口325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南美洲海岸線長28700公里。海岸較為平直,少島嶼和海灣。南美洲大陸的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方向的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脈長9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阿空加瓜山海參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東部為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積5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為奧里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高原氣候,溫暖濕潤。南美洲水系以安第斯山為分水嶺:西面的河流大多源短流急,獨流注入太平洋;東面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廣闊,其中的亞馬遜河支流超過1000公里的有20多條,使亞馬遜河成為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河流多瀑布,有世界落差最大的安赫爾瀑布和世界最大的伊瓜蘇瀑布。南美洲的湖泊不多,最大的湖泊是的喀喀湖和馬拉開波等湖。
南美洲的自然資源豐富。石油、鐵、銅等儲量皆居世界前列。這里的森林面積佔到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草原面積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漁業資源和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
南美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區原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過不少王國。南美各國在19世紀20年代紛紛獨立。獨立後的南美洲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南美洲的經濟才得到較快的發展。其中巴西和阿根廷發展最快。戰後幾十年,兩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但各國的發展很不平衡。巴西和阿根廷兩國國內生產總值佔到南美洲的2/3。但總體看,南美洲在各大洲之中經濟狀況算是較好的。

歐洲(Europe)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大陸范圍:東至北極烏拉爾山脈(東經六十六度十分,北緯六十七度四十六分),南至馬羅基角(西經五度三十六分,北緯三十六度),西至羅卡角(西經九度三十一分,北緯三十八廢四十七分),北至諾爾辰角(東經二十七度四十二分,北緯七十度八分)。北臨北冰洋,西瀕大兩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部與亞洲大陸毗連,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與亞洲分界。面積一千零四十萬平方公里(包括附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六點九,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現在歐洲共有三十二個因家。南歐巴爾干半島上有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希臘、亞平寧半島上有義大利、聖烏力諾以及島國馬爾他、伊此利亞半島上有西班牙、安道爾、葡萄牙;西歐有英國、愛爾蘭、荷蘭、此利時、法國、摩納哥;中歐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盧森堡;北歐有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冰島;東歐有蘇聯。居民有七億零五百萬人(197O年,包括蘇聯全部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百分之十九點四。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歐洲的民族通常根據語言接近的程度可分為:

印歐語系:屬於阿爾巴尼亞語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阿爾巴尼亞;屬於日爾曼語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於中歐西部、北歐和英國;屬於拉丁語族(羅馬語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於羅馬尼亞、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屬於斯拉夫語族的各民族,主要分布於蘇聯.波蘭、捷克斯格伐克、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
烏拉爾語系:屬此語系的各民族主要分布於匈牙利、芬蘭、蘇聯。三、高加索語系:屬此語系的各民族主要分布於蘇聯高加索地區。
自然環境
歐洲多半島和島嶼,使它的整體輪廓支離破碎。周圍多伸入大陸很深的內海、海灣、海峽,海岸此其他任何一洲都曲折。平原面積最廣,約佔全洲面積百分之六十。全洲地勢的平均高度海拔三百米,是平均高度最低的一洲。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地區。
自然資源
煤和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於頓巴期、上西里西亞、魯爾區、薩爾區、洛林高原、英國中部,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煤礦區;鐵礦主要分布十瑞典北部、洛林高原、烏拉爾;鐵礦主要分布於阿爾巴尼亞和蘇聯;石油主要分布於烏拉爾山脈西麓、羅馬尼亞;天然氣主要分布於伏爾加河流域.喀爾巴阡山脈附近地區。阿爾巴尼亞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瀝青生產國。此外汞、鋁土礦、錳、菱鎂礦、鉀鹽、褐煤、石墨等礦物也較豐富。西北部淺海區為著名魚場。
經濟狀況
歐洲經濟發達。工業生產水平較高,生產總值在世界各洲中占首位。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糧食不能自給,大部分國家糧食靠進口。歐洲的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資本的兼並與集中達到空前的高度。德、英、法的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中都居前列,但工業所依賴的原料大多靠別洲供給。

大洋洲(Oceania)

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廣大海域,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公里,人口2900萬是世界上面積最小、人口最少(除沒有國家固定居民的南極洲)的一個洲。全洲除少數地區海拔超過2000米外,大部分地區海拔在600米以下。大部分島嶼屬珊瑚礁型,面積小,地勢低平。部分島嶼是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火山型。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巴布亞和新幾內亞屬大陸型。
大洋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它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珊瑚海上,斷續綿延2000餘公里,有3000餘個島礁,面積21萬平方公里。大洋洲河流稀少,河流短小,水量不大。除澳大利亞內陸屬大陸性氣候外,絕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氣候。
大洋洲自然資源豐富:礦藏品種多,儲量大,有些礦藏如鎳、鋁土等儲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森林覆蓋率達9%,有桉樹、白檀木和紅木等貴重木材生產;草原面積遼闊,畜產品供應可觀;漁業資源豐富,是沙丁魚、金槍魚等重要產地。
經濟發展差異顯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經濟發達,其他國家經濟落後。農作物有小麥、椰子、甘蔗、天然橡膠等。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佔世界綿羊總頭數的 20%。羊毛產量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工業大多集中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主要有采礦、鋼鐵、有色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化學、建築材料、紡織等。
參考資料:http://www.vancn.com/travel/Index.htm

地球上的陸地廣布四方、彼此隔開,而海水則是四通八達、連成一體,這一連片不斷的水體便構成了世界海洋。世界海洋是以大洋為主體,與圍繞它所附屬的大海共同組成。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主要的大海共有54個之多,如地中海、加勒比海、波羅的海、紅海、南海等等。現在,就讓我們對世界的四大洋作一番巡視吧!

太平洋 (Pacific Ocean)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據較多資料介紹,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發現並命名的,「太平」一詞即「和平」之意。16世紀,西班牙的航海學家麥哲倫從大西洋經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並到達菲律賓,航行其間,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於是也把這一海域不約而同地取名為「太平洋」。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並與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成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0710萬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漁業水產和礦產資源。其漁獲量,以及多金屬結核的儲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Atlantic Ocean)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 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處。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魚類,捕獲量約佔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運特別發達,東、西分別經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貨運量約佔世界貨運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Indian Ocean)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大部處於熱帶,水面平均溫度20℃一27℃。其邊緣海紅海是世界上含鹽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資源以石油最豐富,波斯灣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產區。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發現和開發的,是連接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貨運量約佔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運輸居於首位。

北冰洋 (Arctic Ocean)

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極為中心,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面積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溫度最低的寒帶洋,終年積雪,千里冰封,覆蓋於洋面的堅實冰層足有3~4米厚。每當這里的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隨時隨處可見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飄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龐然怪物,給人類的航運事業帶來了一定的威脅。而且,北冰洋還有兩大奇觀。第一大奇觀:就是那裡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連續暗無天日,恰如漫漫長夜難見陽光;而另一半日子,則多為陽光普照,只有白晝而無黑夜。由於這樣,北冰洋上的一晝一夜,彷彿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見北極天空的極光現象,飄忽不定、變幻無窮、五彩繽紛,甚是艷麗。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觀。

⑩ 自然科普知識有哪些

一、電基礎知識:

1、發電廠發出的、通過電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致人死亡的電。高壓電有5500V以上。干電池的電壓是1.5V。

2、電可以分為沒有觸電危險的和有觸電危險的兩大類。

3、在戶外遇到雷雨時,不要躲在樹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樹下。大樹容易遭到雷擊。不要靠近高壓電線、鐵塔、變電所。這些地方的電更危險。5500V以上的高壓電,能越過一段距離電擊,使人觸電死亡。學校和家裡的電線、插座的電都是很危險的220V的電。不要用這些電線、插座的電做實驗。

4、電流過燈絲的時候,燈泡才發光。

5、干電池的一端是銅帽,另一端是鋅殼。當電池的這兩端被電線直接連接在一起時,就會發生短路。短路時,電線和電池會在一瞬間發熱變燙,不僅燈泡不能發光,電線也會很快壞掉。

6、電從電池的一端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這個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環路,燈泡就會發光。小燈泡不亮,說明燈泡中沒有電流通過。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電流動的環路叫電路。

7、不能用我們實驗室的電路檢測器檢測家用220V的電器電路。

8、電路故障了,我們可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出哪裡出了問題。我們也可以用替換法來排除故障,使燈泡亮起來。

9、像銅絲那樣可以通過電流的物質,我們稱它們為導體。

像電線外包著的塑料那樣不能通過電流的物質,我們稱它們為絕緣體。

10、我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希望有電的地方。

11、不要用濕布擦,也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和開關。

12、我們要好好保護絕緣體。

13、開關是控制電流通斷的。

14、電路連接的方法有串聯和並聯兩種。我們家裡的家用電器一般都是並聯的。一節電池的電壓是1.5V,兩節電池串聯起來的電壓就是3V。所以把電池串聯起來小燈泡會更亮些。兩節電池並聯起來,電壓還是1.5V。所以小燈泡不會太亮。

15、電路中的電壓超過了小燈泡上標的1.5V,燈泡太亮會燒壞燈泡的。

二、新的生命

1、 油菜和鳳仙花一樣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組成。

2、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

3、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個花瓣。

4、 大多數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備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備的花,這些缺失一部分或幾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 只有雄蕊,沒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沒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兩性花。

6、 開花、結果,果實裡面長有種子。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7、 雄蕊一般由2部分組成,上面是花葯,下面是花絲。花葯里藏著許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組成。上面是柱頭,中間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頭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8、 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產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的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裡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後,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花朵開始凋謝。

9、 像油菜花那樣由蜜蜂等蟲子傳播花粉的叫做蟲媒花。

10、物的果實中都有種子;不同植物的果實中,種子的數量、大小和形狀是不同的。同一種植物的果實中,種子的數量也是不同的。

11、植物的種子都有自己的傳播方法,油菜的果實在成熟時會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時就將種子彈射出去,稱為彈射傳播,像油菜種子一樣彈射傳播的植物還有:綠豆、大豆、豌豆、芝麻、鳳仙花、噴瓜等;栗子是通過滾動、跳動傳播的;蒲公英利用風力傳播種子的,利用風力傳播種子的還有:蘆葦、楊柳、槭樹、楓樹等,它們的種子都具有輕、帶翅或絨毛等特點;利用水流傳播的有蓮蓬、椰子等;利用動物傳播的有蒼耳等。

12、種子萌芽需要足夠的水分和空氣以及適當的溫度。

13、蠶豆種子的構造分種皮、胚芽、胚根、子葉等部分。種皮是種子的「鎧甲」,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胚芽發育生長後變成植物的莖和葉;胚根發育生長後變成植物的根。種子萌芽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根,然後胚芽突破種皮向上生長,伸出土面形成莖和葉。

14、許多動物分為雄性和雌性。雌性動物產的卵,必須和雄性動物產的精子結合,使卵受精,才能發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5、鳥類的卵由卵殼、卵殼膜、卵白、卵黃和胚等部分組成。卵殼和卵白都具有保護卵細胞的作用,卵白還能供給胚胎發育所需要的養料和水分。卵黃內儲藏著胚胎發育的營養物質,氣室內儲藏著空氣,供胚胎發育所需要的氧氣。

三、食物

16、按人們的生活習慣,可以把食物分成糧食、蔬菜、水果、調味品等;根據食物的來源分,可以分為來源於動物的食物(葷食)和來源於植物的食物(素食)。

17、食物的營養主要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18、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有:雞、鴨、魚、蠶豆等。蛋白質燃燒後有一股焦臭味。

19、澱粉是富含糖類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糖類和脂肪能變成熱量、力氣。提供我們活動的能量。食物在白紙上檫或壓後留下油跡,說明這種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後變成藍色,說明含有糖類(澱粉)。我們也可以通過看食物包裝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20、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他們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

21、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我們不能說哪一種食物最有營養,也找不出一種包含了全部營養的食物。為了使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營養均衡,我們必須 吃 的食物,還必須吃 的食物。

22、營養搭配原則:葷素搭配,多種搭配,粗細糧搭配,每日都吃適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23、影響黴菌生長速度的有潮濕、溫度、空氣有無、光照強弱等因素。

24、食物的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氣、水分和溫度等條件。

25、儲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冷凍法、曝曬法、腌製法、密封包裝法、真空包裝法、高溫或低溫滅菌法等。

26、食品的特點、包裝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會影響到保質期的長短。

四、岩石和礦物

1、 觀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聞、輕輕敲打等。

2、 在地球運動過程中,日積月累沉積而成的岩石是頁岩。經過地球運動,火山噴發過程中流淌出來形成的岩石是浮石。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跡的岩石是化石。

3、 石英、長石和雲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4、 我們可以用指甲、銅鑰匙、小鋼刀粗略地把礦物分成幾個等級:軟-----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較軟--------不能用指甲刻劃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劃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劃出痕跡。硬--------用銅鑰匙、小刀都不能刻劃出痕跡。

5、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的光澤、檢測礦物的硬度、觀察礦物條痕等方法研究礦物。冷熱、風、地表變動、植物的根等都會對岩石產生變化。岩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合作用下發生變化的現象叫風化。
1.網路什麼是天氣天氣是指短時間幾分鍾到幾天發生的氣象現象如雷雨、冰雹、台風、寒潮、大風等。 2.什麼是氣候氣候是指某一地區長時期內(月、季、年、數年、甚至數百年等)各氣象要素長年的平均值。是一個地區的冷、暖、干、濕等天氣狀況基本特徵的綜合反映。 3.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歷的范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歷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歷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 4.全球變暖:近年來全球氣候普遍偏暖,且氣溫有持續逐年升高的趨勢。據統計,全球氣溫已經連續20年高於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發生在1983年以來,而其中7年又發生在1990年以來。近年來的氣候變暖,不僅受自然因素影響,而且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也日益明顯。 5.古生物化石指是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跡,包括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跡化石。它是地球歷史的鑒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古生物化石不同於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跡,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