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氣象和種植的科普小知識
擴展閱讀
哪裡可以找到卡點動漫 2024-11-01 10:28:11
基礎知識技能考試有哪些 2024-11-01 10:19:57

氣象和種植的科普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8-08 18:10:04

Ⅰ 關於氣象的知識有哪些

關於氣象的知識有如下:

1、打雷時是先聽見雷聲還是先看見閃電 ?

答:先看見閃電。

2、春季來了,有什麼樣的景象?

答:冰雪消融、植物發芽、冬眠的動物蘇醒等。

3、夏天為什麼小狗要吐舌頭?

答:為了排汗降溫。

4、螞蟻搬家說明什麼天氣要到來?

答:下雨。

5、有哪些動物在冬季會冬眠?

答:熊、蛇、烏龜等。


6、二十四節氣中,地下小動物開始出土活動的節氣是哪個?

答:驚蟄。

7、影響交通運輸的天氣現象有哪些?

答: 大霧、大雪、暴雨、台風、龍卷風等。

8、風是怎樣形成的?

答: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9、給我們帶來影響的冷空氣主要是來自東南西北哪一方向?

答:北方。

10、在我國一年四季中,哪一天的白天最短?

答:冬至。

Ⅱ 有關氣象的小知識二十字左右,不要太長

天氣是指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所以可以理解為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統稱.天氣現象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

Ⅲ 你知道哪些與氣象有關的植物

1、三色堇

三色堇是歐洲常見的野花物種,它的葉片非常有意思,竟能像溫度計一樣測量出溫度的高低,因此被人們稱作「氣溫草」它的葉片對氣溫反應極為敏感,當氣溫在20℃以上時,葉片向斜上方伸出。

若氣溫降到15℃時,葉片慢慢向下運動,直到與地面平行為止;當氣溫降至10℃時,葉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氣溫回升,葉片又恢復原狀。人們根據它的葉片伸展方向,便可知道氣溫的高低。

2、柳樹

柳樹在夏季里,柳葉下垂,隨風搖擺,不失為一種景緻;但如果發現柳葉變成白色,就預兆著陰雨天氣將會來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並非柳葉變白,而是柳葉在陰雨天前會全部反轉過來,而柳葉的反面是淺綠色的,表面還帶一層「白霜」。

3、南瓜藤

南瓜藤的頂端通常都是向下面緩緩趨前生長的,但是,倘若在夏季的早晨,發現南瓜藤的頂端普遍朝上,則預示著天氣將由晴轉雨。反之,若在陰雨天氣里發現南瓜藤的頂端普遍朝下,則預示著天氣將要轉晴。

(3)氣象和種植的科普小知識擴展閱讀:

與氣象有關的動物

1、青蛙

在動物界,青蛙被稱為「活晴雨表」,這是由青蛙皮膚的特點造成的。空氣乾燥時,皮膚水分蒸發加快,青蛙須待在水中保持皮膚濕潤;而在陰濕多雨的天氣,包括下雨前夕空氣水分較多時,皮膚水分不易揮發,青蛙就會跳出水面集體呱呱大叫。

非洲的某些土著居民以觀察樹蛙來了解天氣,當地人只要看到樹蛙由水中爬到樹上,就會動手做好防雨工作。

2、麻雀

麻雀在鳥類中最為常見,但它對天氣變化卻很敏感。冬季里,如果發現麻雀四處尋食,飛個不停,進巢時,嘴裡還叼著雜草、種子之類的東西,這就表明麻雀在囤積食物了,一般3~5天內將要下雪。

夏秋季節,天氣悶熱,空氣潮濕,麻雀感到身癢,便飛到淺水地方洗澡散熱,這種情況將預示一兩天內有雨;如果大群麻雀洗澡,未來則有大到暴雨,故民諺道:「群雀洗涼,落雨大又強。」

Ⅳ 關於氣象的知識內容

1.什麼是天氣:天氣是指短時間(幾分鍾到幾天)發生的氣象現象,如雷雨、冰雹、台風、寒潮、大風等。
2.什麼是氣候 :氣候是指某一地區長時期內(月、季、年、數年、甚至數百年等)各氣象要素長年的平均值。是一個地區的冷、暖、干、濕等天氣狀況基本特徵的綜合反映。
3.氣候資源:氣候資源是指廣泛存在於大氣圈中的光能、熱能、降水、風能等可以為人們直接或間接利用,能夠形成財富,具有使用價值的自然物質和能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已被廣泛用於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氣候: 小氣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氣候背景的范圍內,在局部地區,由於地形方位、土壤條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該地區具有獨特的氣候狀況。小氣候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個別氣象要素變化劇烈,以及個別天氣現象上的差異。。
5.城市氣候: 在大氣候或區域氣候的背景條件下,由於城市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局地氣候或小氣候。城市氣候呈現出所謂「五島」的特徵,即「熱島」、「濕島」、「干島」、「雨島」、「混濁島」。
6.熱島效應: 熱島是由於人們改變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氣候變化的綜合現象,是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徵之一。由於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築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區儲存了較多的熱量,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於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7.為什麼冬天的氣壓比夏天高: 氣壓是指地球上空氣柱在單位面積上產生的壓力。一個地方的氣壓是經常發生變化的,當氣壓降低時,天氣陰雨,氣象升高時,天氣轉晴。氣壓發生變化有許多原因。其中空氣溫度的變化是引起氣壓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空氣冷卻時,空氣收縮,密度增大,單位面積上承受的空氣柱重量增加,氣壓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氣一到,總是伴隨著氣壓的升高;而在暖空氣來臨的同時,氣壓常常降壓。冬天是冷空氣的世界,夏季則是暖空氣的天地,氣壓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8.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預報是根據現有的天氣狀況和已知的初始條件,利用高速計算機,求解控制大氣運動的動力-熱力學方程,從而得出一段時期內的天氣形勢和有關氣象要素的客觀定量預報方法。數值天氣預報是當今天氣預報的基礎,也是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
9.氣候變化: 長時期內氣候狀態的變化。通常用不同時期的溫度和降水等氣候要素的統計量的差異來反映。變化的時間長度從最長的幾十億年至最短的年際變化。
10.氣候異常:正常氣候起伏中出現的明顯反常現象。主要由氣候因子的配置發生較大變化所致。常導致人類及動植物的不相適應,而影響人類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危及動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等。
11.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歷的范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歷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歷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
12.太陽黑子:太陽光球上經常出現的陰暗斑點。它是太陽活動的基本標志。根據統計,地球上天氣或氣候反常均與太陽黑子活動有密切關系。
13.氣候異常:正常氣候起伏中出現的明顯反常現象。主要由氣候因子的配置發生較大變化所致。常導致人類及動植物的不相適應,而影響人類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危及動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等。
14.氣候因子:形成氣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個主要方面:輻射因子、環流因子、地理因子。
15.氣候預報:指利用氣候演變規律製作的預報。製作方法與「長期天氣預報」相似。它是從氣候演變規律出發預報未來一段時期內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
16.生物氣候學:研究生命有機體與氣候環境條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學科。屬於應用氣候學范疇。
17.季風與季風氣候:由於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具有這種大氣環流特徵的風被稱為季風。受季風支配的區域里的氣候又被稱為季風氣候,季風氣候區一般夏季受海洋氣流影響,冬季受大陸氣流影響,主要特徵為冬干夏濕。

Ⅳ 農業與氣象的關系

A、氣候資源中的降水條件與農作物的種植制度最為密切。

因為農作物的種植可以通過灌溉來解決。氣候資源中的降水條件與農作物的種植制度不是最為密切。氣候資源中的熱量條件與農作物的種植制度最為密切。

B、氣候資源中的熱量條件與農作物的種植制度最為密切。

Ⅵ 氣象物候的所有知識

物候學

研究物候現象與環境條件(主要是氣候)年周期變化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氣候學、農業氣象學和生態學之間的邊緣學科。物候現象包括:①各種植物的發芽、展葉、開花、結實、葉變色、落葉等;②候鳥、昆蟲的飛來、初鳴、終鳴、離去、冬眠等;③一些水文氣象現象,如初霜、終霜、結冰、消融、初雪、終雪等。3000年前中國已出現物候歷《夏小正》。《詩經》中「豳風·七月」篇,即有「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六月莎雞振羽」、「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各月物候描述。其後《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禮記·月令》等書中,都有大量的物候內容。《逸周書·時訓解》所載七十二候,是物候歷編制的一個進步,至北魏,被載入國家歷法。元代王楨製成「授時指掌活法之圖」,太平天國天歷中還有「萌芽月令」。中國古農書、古醫書中也有豐富的物候知識。竺可楨為中國現代物候學的開創者和推動者。在他的倡導下,於1934~1940年和1962年至今兩次組織全國性物候觀測網。《物候學》及《中國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為其在物候學方面的代表作。中國的物候學研究已取得的重要成果有:①建立全國物候觀測網。現有的觀測網於1962年建立,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領導,約有60個觀測點,並規定全國共同觀測46種動植物(木本植物33種、草本植物2種、動物11種),資料以年報形式出版。近年國家氣象局系統也進行自然物候和作物物候觀測,以農業物候觀測較有特色;②出版物候學著作,推動了物候學的研究和物候知識的普及;③將物候學應用於農業和氣候學研究。在農業方面:編制自然歷;指示和預報季節的早晚;作為指示播種和除草的指標;掌握放蜂放牧的季節;預報蟲害的發生期;進行作物品種的生態分類;估計植物品種的種植季節和推廣范圍。在氣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區域和山區的氣候調查;研究歷史時期氣候變遷;用物候劃分季節。在林業方面:據其掌握采種和造林季節。在地理學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為自然區劃或農業氣候區劃的指標或輔助指標。聯邦德國、美、蘇、日等國也很重視物候的觀測和研究,如聯邦德國現有2700個觀測點,60年代初建立了「歐洲國際物候觀測園網」。近年發展趨勢和特點是:①由偏重於農業氣象研究發展為偏重於生態研究;②觀測精度有所提高,觀測植物的物種都選用相同的無性系;③把新技術,如計算機制圖、遙感技術等用於觀測和研究

有關物候學的資料
物候學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動物的季節性現象同環境的周期性變化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它主要通過觀測和記錄一年中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遷徙繁殖和環境的變化等,比較其時空分布的差異,探索動植物發育和活動過程的周期性規律,及其對周圍環境條件的依賴關系,進而了解氣候的變化規律,及其對動植物的影響。它是介於生物學和氣象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環境對動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影響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但是,用儀器只能記錄當時的環境條件的某些個別因素,而物候現象卻是過去和現在各種環境因素的綜合反映。因此,物候現象可以作為環境因素影響的指標,也可以用來評價環境因素對於動植物影響的總體效果。
中國最早的物候記載,見於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的《詩經·幽風·七月》,其後的《夏小正》、《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和《札記·月令》等,則已經按月記載全年的物候歷了。而《逸周書·時訓解》更把全年分為七十二候,記有每候五天的物候,成為更加完善的物候歷,北魏時曾附屬於歷書。
在西漢,著名的農學著作《汜勝之書》有以物候為指標來確定耕種時期的記載,如「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耕。」至南末,浙江金華(婺州)人呂祖謙記載了南宋淳熙七年和八年(1180、1181)金華的物候,有臘梅、桃、李、梅、杏、紫荊、海棠、蘭、竹、豆蓼、芙蓉、蓮、菊、蜀葵和萱草等24種植物開花結果的日期,春鶯初到和秋蟲初鳴的時間,是世界上最早的實際觀測的物候記錄。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所載的近2000種葯物中,有著極為豐富的植物物候資料,此書的第四十八、四十九兩卷記述了候鳥布穀鳥和杜鵑的地域分布、鳴聲、音節和出現時間等,是鳥類物候的翔實記載。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頒發的《天歷》,其中《萌芽月令》就是以物候指導農時的月歷。
在歐洲,古希臘的雅典人就已經編制了農用物候歷。英國馬香子孫五代,則從1736年起到20世紀40年代止,對植物、候鳥和昆蟲等27種動植物進行了長期觀測和記錄。這是歐洲年代最長的物候記錄。18世紀中葉,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所著《植物學哲學》一書,概述了物候學的任務,物候的觀測和分析方法,並組織了有18個點的觀測網。他是歐洲物候學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在德國,植物學家霍夫曼從19世紀90年代起建立了一個物候觀測網。他選擇34種植物作為中歐物候觀測的對象,親自觀測了40年。其後,又由其學生伊內接替。在美國,森林昆蟲學家霍普金斯於1918年提出了北美溫帶地區物候現象陸空間分布的生物氣候定律。
在中國,現代物候學研究的奠基者是竺可楨。他在 1934年組織建立的物候觀測網,是中國現代物候觀測的開端。在他的領導下,1962年,又組織建立了全國性的物候觀測網,進行系統的物候學研究。為了統一物候觀測標准,1979年又出版了《中國物候觀測方法》,並逐年匯編出版《中國動植物物候觀測年報》。
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各國物候觀測網的擴大,物候資料更加豐富了。更由於遙感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等的應用,使物候學的研究在規律的探索和應用方面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物候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觀測法,即同時觀測生物物候現象和氣象因子的變化,以研究其互相關系。主要是定點觀測生物物候現象的周年變化;按照統一的觀測方法組織物候觀測網,對物候現象同時進行觀測;在短期內(3~5天)使用汽車等交通工具進行小地區的物候觀測;通過地球資源衛星照片來分析農作物和植被的物候變化;通過試驗來研究物候期受氣候等因子影響時的生理機制。
各種生物物候現象的出現日期,雖然每年隨氣候條件變化而變,但在同一氣候區內,如果不受局地小氣候的影響,其先後順序每年保持不變。在不同的氣候區域內,由於生物品種和氣候條件的組合發生變化,物候現象的順序就會改變。物候現象的順序性是編制自然歷和預報農時的基礎。
由於氣候分布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物候現象隨緯度、經度和高度的變化具有推移性的特點。如1918年霍普金斯提出的生物氣候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條件下,北美溫帶地區,每向北移緯度1°向東移經度5°,或上升約122米,植物的階段發育在春天和初夏將各延期四天;在晚夏和秋天則各提前四天等等。
物候學研究已成為生態系統的分析和管理的一個方面,在物候區劃、農作物的合理配置、山區垂直分布帶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環境污染和三廢利用等方面,正進行著大量的物候學研究工作。除對物候現象作宏觀研究外,已經開始對植物器官內部形態的變化進行觀察研究。在研究氣象條件對生物物候影響方面,已開始利用人工氣候室進行實驗研究,及建立氣象條件和生物物候變化的數學模式等研究。

氣候與民居的關系
氣候與交通的關系
氣候與植物的關系
氣候與民族服飾的關系
1北方的居民的家有10.5%是平頂、有5.3%的是單斜頂、還有81.6%的是脊居中、他們的房子都是用磚結構成的。他們的房頂為什麽是脊居中?他們的房子為什麽是用磚結構成的?具我們的調查得出:在北方一到夏天雨水就很集中,很大。建成脊居中的房子使水不會在房頂上積攢起來。同時還可以灌溉農作物,這樣既防止了「雨水穿房」也灌溉農作物,這不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嗎?用磚砌成的房屋,冬天氣候寒冷,磚砌的牆可以保溫,夏天隔熱。並且當地的農民的窗戶全是向南的,這樣採光好,冬天還可以起到保溫的輔助作用,這一點不必說你也想得出。
北方的院子是長方形的我想應該是為了儲蓄糧食吧!現在的農村的衛生間也搬到了院內,這樣既衛生,也可以積肥,還可以節省時間。
2起霧下雪冰雹等嚴重惡劣天氣會影響交通
3農業主要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生產活動,光、熱,水、氣的某種組合對某項生產有利,形成有效的農業自然資源;另一種不同的組合可能就會對農業生產有害,構成農業自然災害。農業氣象學的基本任務就在於研究這些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為農業的區劃和規劃、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調節小氣候和農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務;另外還要開展農業氣象預報和情報服務,對農業生產提供咨詢和建議,以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戰勝不利氣象因素,採取適當的農業措施,促進農業豐產,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人類從狩獵、採集過渡到種植業以後,便逐步積累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的知識。中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知用土圭測日影的辦法定季節,有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個節氣。在《詩經·幽風·七月》中已經有「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的物候記載。西漢初的《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已有二十四節氣的全部名稱。
《逸周書·時訓解》中將一年分為七十二候,每個節氣為三候,每候五天,各有一相應的物候現象。這是中國最早形成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歷法,這可看作古代農業氣象學的萌芽。溫度表的發明並用於氣象學和生物學研究之後,開始了植物生長發育與氣象條件定量關系的觀察研究。隨著氣象觀測網的建立,逐步開展了氣候與農業關系的研究。
一方面,農業氣象學作為生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定量觀測、研究植物或動物的生長發育與環境氣象因子的關系而發展起來。如1735年著名的列氏溫度表創始人列奧米爾發現,可用積溫來衡量植物的生長速度,這一學說至今仍是農業氣象學的一個重要基礎理論;另一方面,農業氣象學又是作為地理氣候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而發展起來。如:俄國的沃耶伊科夫、奧地利的蘇潘、德國的柯本、中國的竺可楨等人,對植被、動物、土壤與氣候的關系以及地區分布進行了研究,為農業氣候學和農業物候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但是農業氣象學形成一門完整的獨立的學科,並進行系統的研究則只是20世紀30~40年代以後的事小氣候是指由於地形、下墊面特徵或其他因子引起的小范圍的氣象過程或氣候特徵。由於耕作措施和農作物群體動態變化的影響,改變了農田活動面狀況和物理特性,導致輻射平衡和熱量平衡各分量的變化,從而形成不同類型的獨特的農田小氣候。而農田小氣候又反過來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進程和產量形成。
小氣候改良包括溫室、陽畦、塑料大棚、塑料薄膜地面覆蓋、風障、農田防護林、蒸發抑制和土面增溫劑等。
溫室氣候是溫室內的微氣象過程和微氣候特徵,它是一種人工調節的小氣候。由於玻璃對於入射的短波輻射的透過率大於向外的長波輻射的透過率,使得溫室具有白天高溫的特徵。此外溫室的結構、方位、屋面坡度、屋脊高跨比,以及使用的透光材料均對溫室內的光照度和溫度的分布及其變化有顯著影響。
除了上述人工調節小氣候的措施外,近年來由於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完全由人工控制光、溫等氣象條件的人工氣候室或植物生長箱已在農業研究中使用。在蔬菜和珍貴植物栽培方面,也已出現了人工調節氣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並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的自動化的植物生產工廠。
4在氣候炎熱的地方呢,當地人的服裝自然就簡便涼爽,而氣候寒冷自然衣服就穿的多了,比較一下南極考察隊員和非洲人的服裝就明白了

Ⅶ 關於氣象的科學知識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海洋中的現象,其顯著特徵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異常的增溫現象。

由於熱帶海洋地區接收太陽輻射多,因此,海水溫度相應較高。在熱帶太平洋海域,由於受赤道偏東信風牽引,赤道洋流從東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溫暖水不斷在西太平洋堆積,成為全球海水溫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溫度達29℃以上,相反,在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卻較低,一般為23~24℃,由於海溫場這種西高東低的分布特徵,使熱帶西太平洋呈現氣流上升,氣壓偏低,熱帶東太平洋呈現氣流下沉,氣壓較高。

正常情況下,西太平洋上升運動強,降水豐沛,在赤道中、東太平洋,大氣為下沉運動,降水量極少。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由於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東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溫度下降,大氣上升運動減弱,降水也隨之減少,造成那裡嚴重乾旱。而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由於海溫升高,上升運動加強,造成降水明顯增多,暴雨成災。

厄爾尼諾現象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不穩定狀態下的結果。據統計,每次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導致全球性的氣候異常,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997年是強厄爾尼諾年,其強大的影響力一直續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國在98年遭遇的歷史旱見的特大洪水,厄爾尼諾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之一。

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給全球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這種現象已成為當今氣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感冒與天氣

在我國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稱為「著涼」,可見感冒與天氣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感冒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冬春季節為多發期,因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溫、乾燥的寒冷環境里。中醫也認為,當氣候突然變化、寒暖失常之時,風邪病毒最易侵襲人體。

臨床實踐也表明,每當發生一次「天氣突變」,感冒的人數常常也就 隨之突增。「天氣突變」主要表現在氣溫、氣壓、降水、風、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上,一般都是由鋒面天氣系統帶來的(鋒面,即冷氣團和暖氣團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氣不時南下,鋒面活動更為頻繁,常常誘發感冒或出現其它病症。

人患感冒的症狀會因季節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即所謂的「四時感冒」:風寒感冒(冬季受風寒或春季降溫所致)、風熱感冒(春天溫度高或秋冬天升溫所致)、夾濕或夾暑感冒(夏季濕度大、溫度高所致)、夾燥感冒(秋季空氣乾燥所致)。其中前兩種感冒症狀是一般的頭疼、發熱、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種感冒則常伴有胸悶、骨節疼痛症狀,夾燥感冒則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無痰或少痰、口渴舌紅等症狀。

因此,「因天制宜」應成為預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具體來說,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氣和氣候變化規律的前提下,注意收聽和收看天氣預報節目,當天氣發生突變時,要及時更換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涼而誘發感冒;在天氣突變後的一兩天內,要盡可能地少去公共場所,以防被傳染上感冒。

Ⅷ 關於氣象的小知識

氣溫在18度時,人腦思維最為敏捷;35度以上人腦會感到疲勞;溫度低雖使人腦清醒,但用腦效率並不理想。濃綠色或淡藍色可使人平靜,易於消除大腦疲勞;而深紅色對人產生強烈刺激,使大腦興奮,但隨後則趨向抑制。
氣壓,氣溫,濕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穩氣候有利於人的長壽。因為年齡越大,對氣候變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所有法庭,至今仍遵行這樣的陳規:對發生在西洛可風季節的犯罪行為,應從輕發落,因為灼熱難當的西洛可風往往使人頭暈目眩,喪失理智。
近來的研究也發現,氣象與人們的行為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某些特殊的天氣會打破空氣中正負離子的平衡,引起人們情緒上的波動,從而導致悖離常態,難以自控的行為。

長期以來,人們中間存在著一種誤解,認為空氣最新鮮的時間應該是早晨。其實恰恰相反,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氣污染最為嚴重,其中晚7點和早7點為最高峰。一年之中,夏秋季空氣最新鮮,春冬的頭一兩個月空氣污染最重;在一天當中,中午下午空氣較新鮮清潔。新鮮的空氣使您的鍛煉事半功倍。為了您的健康您是否應該調整一下您的作息時間呢?做為辦公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復印機在企業,事業,機關,學校已經被廣泛地使用,但是它給健康造成的危害還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復印機在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化學物質,吸入肺中,會誘發許多上呼吸道疾病,甚至會導致肺癌。因此,復印機機房要注意通風,除塵;另外,長時間在機房裡工作的人也要定期到室外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熱島效應與疾病

住在城市中的居民都會感到,夏季越來越熱,讓人無法忍受,事實確是如此。據氣象觀測,近年來我國各大城市溫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除具有「火爐」之稱的南京、武漢、重慶外,近年來長沙、合肥、濟南、福州、鄭州等城市溫度每年都在上升,有的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火爐」。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比周圍地區氣溫高,尤其是夏天,市區與郊區的溫度相差幾度,鄉村的溫度又比郊區的溫度低些。我們將近地層氣溫描述在一張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是一個高溫區,溫度以城市為中心向郊區遞減。如果將高溫區用紅色描述,低溫區用藍色描述,城市就象汪洋大海中孤島,氣象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這種「熱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呢?
城市工業的高度集中,工廠排放的煤灰、粉塵、CO2、工業鍋爐產生的熱量、廢氣、汽車尾氣以及居民消耗的能源氣體覆蓋在城市上空,它們善於吸收長波輻射,增加溫度。隨著現代工業城市規模擴大,高樓相連,馬路縱橫,池塘被填平,植被被破壞,調節溫度的作用不復存在,而水泥建築、馬路熱容量小,吸熱能力強。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馬路上的溫度要比土地上的溫度高18度,水泥屋頂溫度比草地上的溫度高20度。由於白天大量吸熱,夜晚持續散發熱量,造成市區溫度降不下來。加上現代城市人口密集,家庭中大量使用電冰箱、微波爐、空調等家電,對高溫天氣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人類有許多疾病就是在「熱島效應」作用下引發的。在城市「熱島效應」作用下,城市中每個地方的溫度又並不是一樣的,而是呈現出一個個閉合的高溫中心。在高溫區內,空氣密度小,氣壓低,產生氣旋式上升氣流。由於大氣是連續不斷的,周圍的各種廢氣、化學有害氣體不斷地對高溫區進行補充。在這些有害作用下,高溫區居民易患消化系統疾病,表現為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胃腸道和潰瘍性疾病增多,復發率高。神經系統損害嚴重,表現為失眠、煩躁不安、心神不定,記憶力下降;患憂鬱症和精神委靡症。呼吸道疾病、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鼻竇炎、咽炎人數也有所增多。由於大氣污染物會刺激皮膚,導致皮炎,甚至引起皮膚癌。通過觀測還發現,在高溫嚴重的夏季,在汞、鉻含量高的城市裡的居民,腎臟易受到傷害。當鉻進入眼睛時,可以引起結膜炎,甚至導致失明;汞可損害人類的腎臟,並伴有腹痛、嘔吐及中毒。
既然這樣,我們應該如何防止「熱島效應」呢?
國內外專家都在積極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已有多種方法可以減少「熱島效應」。例如可以採用改變城市建築物表面塗上白色或換上淺顏色的材料,以減少吸收太陽輻射。在路邊、花園和屋頂種花栽樹,可使城市溫度下降。加強城市規劃,選擇合理的城市結構模式,樹立城市生態學觀念,統籌安排工廠區、居民區。尤其是熱島區要加強綠化,通過植物吸收熱量來改善城市小氣候。將城區分散的熱源集中控制,提高工業熱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減少熱量散失和釋放,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措施

Ⅸ 氣象學的知識

氣象
[解釋]1.大氣的狀態和現象,例如刮風、閃電、打雷、結霜、下雪等。
2.氣象學。
3.情景;情況。 例如一片新氣象。

大氣中的冷熱、干濕、風、雲、雨、雪、霜、霧、雷電等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總稱。

氣象的觀測項目有:氣溫、濕度、地溫、風向風速、降水、日照、氣壓、天氣現象等。

氣象學研究的對象是大氣層內各層大氣運動的規律、對流層內發生的天氣現象和地面上旱澇冷暖的分布等。如雲、霧、雨、雪、冰雹、雷電、台風、寒潮等都是我們常見的天氣現象。它的研究范圍是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厚約3000公里,自下而上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然層和外層。

1. 暈

天空中有一層高雲,陽光或月光透過雲中的冰晶時發生折射和反射,便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產生彩色光環,光環彩色的排序是內紅外紫。稱這七色彩環為日暈或月暈,統稱為暈。其中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為22度的暈最為常見,稱22度暈,偶爾也可看到角半徑為46度的暈和其他形式的與暈相近的光弧。由於有卷層雲存在才出現暈,而卷層雲常處在離鋒面雨區數百公里的地方,隨著鋒面的推進,雨區不久可能移來,因此暈就往往成為陰雨天氣的先兆。

2. 華

天空中有一層透光薄雲,雲中的水滴大小均勻,若是由冰晶組成的雲則要求冰晶尺寸均勻。月光或陽光透射雲層過程中,受到均勻雲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結果會在月亮或太陽周圍緊貼月盤或日盤形成內紫外紅的彩環,稱為華。因日光太亮,所以人們不易觀察到日華,月華則比較常見。緊貼月盤的華又稱華蓋,通常華蓋的紫色不太顯著故內環呈青藍色,其外呈黃色為主,最外呈紅色。有時在華蓋外隔一暗圈後還會出現一個甚至幾個彩色排序與華蓋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環,稱為副華。

3. 虹和霓

含七種色光的太陽光線,射入大氣中的水滴(雨滴或霧滴),各種色光經歷折射和反射後,可在雨幕或霧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環。當光弧環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約42度,光環的彩色排序是內紫外紅時,稱為虹。

在虹的外面,有時還出現較虹弱的彩色光環,光環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約為52度,彩色環的排序與虹相反即內紅外紫,稱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對太陽而立才能觀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東方天空有雲雨時,最易看到虹和霓。

4. 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陽未露出地平線前,陽光照射到高層大氣,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從這時刻起到太陽露出地平線為止的光亮稱曙光。

日落後即太陽西沉到地平線以下後,仍有一段時間陽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氣,因空氣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維持微明,這段時間的光稱暮光。

曙光與暮光合稱曙暮光。曙光時段稱黎明,暮光時段稱黃昏。由於曙光開始與暮光終了的標准不同,通常分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與天文曙暮光。晴朗日子當太陽在地平線以下的角度大約為 7度時,民用曙光開始和暮光終了;大約12度時,航海曙光開始和暮光結束;當大約18度時,天文曙光開始和暮光終了。曙暮光持續的時間在赤道最短,隨緯度增加而增加。

相關詞:
氣象台:對大氣進行觀測、研究並預報天氣的科學機構。規模較小的還有氣象站、氣象哨等。

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