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優秀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由來: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為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生爭論,並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為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慾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不同材料,創設不同情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培養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作。
活動准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著問題參與實驗並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為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麼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並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著疑問拿著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裡呢?」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於是幼兒帶著疑問拿著小碗來到操場上迫不及待地開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並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著……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里沒有水。」我又問:「那怎麼辦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於是……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後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看著,看著,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裡快樂地扭動著身體呢。」
另一名幼兒揮著手招呼旁邊小夥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螞蟻在水底爬呢。
於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裡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
之後,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
這時一名幼兒皺著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話,提醒了其他幼兒。於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後,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落水的螞蟻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裡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後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裡放)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麼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裡、一頭在外面,螞蟻順著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於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螞蟻剛到水裡是什麼樣子的?
幼: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師:螞蟻在水裡待了一會兒之後又是什麼樣子的?
幼:做掙扎,然後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螞蟻會自救。
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後,通過上、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於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於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後,活動越來越少。由於怕螞蟻死,於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為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後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為: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後對什麼發生興趣,就對什麼進行探索、實驗,那麼,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了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幼兒為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於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麼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現池塘里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而且也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並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並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為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為,不能因為幼兒對什麼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後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並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後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提高安全意識,學習溺水安全的有關知識。
2、了解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要求小朋友都要提高安全意識。
3、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為的辨別能力。
活動准備:
各種溺水事故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對,現在是夏季,天氣漸漸變得熱了,你們熱了怎麼辦?
2、今年有好幾個小朋友因為天氣熱就去河裡、池塘里洗澡,你們想知道他們去洗澡發生了什麼事嗎?(有好幾個小朋友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們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
二、防溺水教育。
1、小朋友們,我們怎樣才不會發生溺水事故呢?
2、教育幼兒周末、節假日、寒暑假嚴禁到池塘、無蓋的水井邊等處戲水、游泳。不能獨自或結伴到池塘邊釣魚、游泳、玩水。
3、教育幼兒在來園、離園的途中千萬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4、我們還小,很多小朋友都不會游泳,如果發現有人不慎掉進河裡、池塘、水井裡等,不能冒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或撥打「110」。
5、前段時間,我們瑞金的一個鄉鎮小學的學生,結伴到河裡去釣魚玩,有兩名學生不慎掉
進河裡溺水死亡,這個悲慘的事實告訴我們了什麼?這幾個同學違反了哪些安全規則?我們應該如何遵守安全規則?
6、觀看溺水事件圖片,請幼兒討論說說應該怎麼做?並引導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防範溺水事故的發生?
三、結束活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色彩感興趣,能大膽運用多種顏色繪畫,表現不同時間段樹林的景色。
2、大膽表現,體驗交流的樂趣。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觀察過三個時間段(白天、傍晚、夜晚)樹林景色變化的圖片。
物質准備:PPT,畫紙、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結合PPT,引導幼兒回憶、講述不同時間段小樹林的景色。
提問:你看過白天、傍晚、夜晚的小樹林嗎?它們的景色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這些樹林的顏色會不一樣?(顏色的'變化是由於光線的變化造成的)
二、啟發幼兒構圖。
1、師:如果請你來繪畫你想畫什麼時候的小樹林?你會使用什麼顏色?
2、教師出示範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中樹葉的顏色。
師:老師也繪畫了不同時間段的小樹林,看白天的小樹林用了什麼顏色?傍晚、晚上的呢?
三、引導幼兒繪畫小樹林。
1、構圖:先繪畫小樹林。
2、根據時間段的不同,在樹木輪廓塗上相應的顏色。
四、展示與分享:師幼共同布置"美麗的樹林"展,共同欣賞,作品。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教材簡解]
春天、夏天,花園里會有許多花開放,我們會時常帶孩子們去觀賞各種各樣的花,感受花兒的美,即使到了秋天,我們也不忘帶孩子們觀賞菊花。但是冬天裡,我們就會忽略了花兒。可是有一天,花園里的一株臘梅開了,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老師,那是什麼花?真漂亮!"臘梅雖然不艷麗,卻能引起孩子們濃厚的興趣,而且臘梅花具有不畏寒冷的品質。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資源。
[目標預設]
1.觀察臘梅,感知臘梅花的特徵,並能用較形象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觀察發現。
2.運用手指點畫的形式描畫出臘梅花的基本特徵。
3.知道臘梅花是冬天裡的花,感受臘梅花不畏寒冷的品質。
[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了解臘梅花的特徵,感受臘梅花不畏寒冷的品質。
[設計理念]
幼兒園課程設計應以幼兒為本,保護幼兒的好奇心,關注、滿足並引導幼兒的興趣,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課程設計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確保科學性、趣味性。
[設計思路] 第一環節:賞梅。第二環節:說梅。第三環節:畫梅
[教學過程]
(一)賞梅。
1.教師把幼兒帶到花園:這是臘梅花,它漂亮嗎?
2.教師:請你輕輕地走近了看一看,臘梅花長什麼樣?聞一聞,臘梅花香不香?可以和
好朋友一起看看,還可以和好朋友說說你的發現。
評析:這個環節讓幼兒自由觀察,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臘梅花。
(二)說梅。
1.回到活動室,教師出示剛剛拍下的臘梅花照片:你最喜歡哪朵臘梅花,它長得怎麼樣?
請你來說一說。
:臘梅花的花蕾是橢圓形的,開放的臘梅花有許多花瓣,一層一層的,我們幼兒園里的臘梅花是黃色的。
2.教師:剛才我們在花園里看臘梅花的時候冷嗎?(冷)臘梅花怕冷嗎?
:是呀,臘梅花一點都不怕冷,冬天都勇敢地把花朵開出來。我們也要像臘梅花一樣不怕冷,每天堅持上幼兒園,勇敢地參加體育鍛煉。
評析:這個環節引導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臘梅花運用語言進行描述,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臘梅不怕冷的特性引導幼兒學習這種不怕冷的品質。
(三)畫梅。
1.教師:臘梅花真漂亮,我們畫下來帶給爸爸媽媽看,好嗎?
2.出示顏料和畫有臘梅枝條的背景畫:今天請我們的手指來幫忙,輕輕蘸上顏料,在枝條上點一點,點一下,這朵臘梅還沒有開放;開放的臘梅花要怎麼點呢?
3.幼兒自由創作。
4.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
評析:手指點畫既幫助幼兒鞏固對臘梅花的認識,又有效地提升了幼兒的興趣。
活動延伸: 教師:請大家把畫的臘梅花帶回去給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一下我們幼兒園里的臘梅花。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一、通過有趣的歌詞激發幼兒對歌唱的興趣。
二、幼兒投入情景表演,在歡樂的氣氛下進行模仿律動,感受游戲的樂趣。
三、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准備:
一、 老鼠頭飾;小貓頭飾、圖片、房子;乳酪圖片;「下水管道」。
二、 幼兒熟悉兒歌旋律、歌詞。
活動過程:
一、 律動:《小老鼠上燈台》
二、 吸氣呼氣練習
三、 復習歌曲《貓和老鼠》
四、 游戲:貓和老鼠
1.交代游戲規則:
(1) 讓幼兒自由發揮,說說老鼠的律動動作應該是怎樣的(吃東西,走路等)。
(2) 特別強調老鼠走路的動作。(老師引導語:「為了不驚醒小貓,小老鼠們應該踮起腳尖來輕輕地走路。」)
(3) 跟幼兒交代如果有貓來的時候應該怎樣做。(老師引導語:「小貓的爪子是很鋒利的,而且小貓比我們要大很多很多,如果給小貓抓住,我們就別想吃美味的乳酪了,更別想回家見老鼠媽媽了,所以如果等一下見到小貓的話,你們記住要趕快跑到安全的地方,千萬不要呆在小貓的家中,知道嗎?」)
2.游戲。
3.重復游戲一次。
4.加大難度:設障礙物
(1)在走去小貓家的路上,加設一條「下水管道」,老鼠必須經過「下水管道」
才能到達小貓的家。(老師引導語:「這次為了不讓小貓發現,我們改走小貓家的下水管道,但由於那條路又濕又窄,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污水裡,那污水又臭又臟,小老鼠會被淹死的,淹死就不能吃乳酪了。所以你們必須在管道的中間走,才不會掉到污水裡。知道嗎?」)
(2)小老鼠邊唱著歌邊跟在老鼠媽媽後面走,經過下水管道,老鼠媽媽再提醒一次:「這里就是下水管道,你們一定要在中間走,不要掉到污水裡啊!」
5.游戲結束,幼兒出活動室。
小小班美術教案:汽車嘀嘀
設計思路:
「路」對於孩子一點都不陌生,每天上幼兒園、回家、去玩都行走在馬路上。穿越在城市大大小小的馬路,在相互交錯中,就如同許多許多長長、彎彎的線。因此,設計「汽車嘀嘀」的美術體驗活動,讓幼兒感受大家一起玩游戲一起畫畫,是一件很開心快樂的事情。
期望幼兒表現的行為:
1、通過讓幼兒「開汽車」的親身實踐活動,體驗集體游戲的開心快樂,從而感受生活中的美。
2、培養孩子大膽運用蠟筆作畫的能力。
3、學慣用蠟筆畫連貫、流暢的線條。
重點:大膽運用線條表現開汽車的情景。
難點:線條的連貫、流暢。
活動准備:
1、畫畫用具:長形大畫紙 紅、黃、藍色的蠟筆若干。
2、欣賞畫4幅, 小草畫1幅。
3、紙箱小汽車一輛,地拖一把。
活動過程:
一、創設「開汽車」的游戲,讓幼兒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從而激發幼兒在紙上「開汽車」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玩「開汽車」的游戲。我來做司機,請小朋友上車羅,開車羅,嘀嘀嘀,向前開,嘀嘀嘀,坐好了,要轉彎了,到了麥當勞……
師:玩開汽車的時候,心情覺得怎麼樣?大家一起玩游戲的時候多開心呀。
二、引導幼兒如何表現汽車開過的路。
1、觀察剛才玩游戲汽車開過的路。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像什麼?
2、分別出示小草和路的畫,用對比的方法,啟發幼兒對路的理解。提問:它和我們畫過的小雨點是一樣的嗎?
雨點的線條怎麼樣?
路的線條是怎樣的?
3、教師示範,幫助幼兒解決難點。
師:今天我們就用蠟筆當汽車,嘀嘀,車子向前開了,一會往這邊轉彎,來到了麥當勞,一會又往那邊轉彎,來到了公園,嘀嘀嘀,上立交橋了,繞個圈圈,開到很遠很遠地方。
4、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鼓勵幼兒用喜歡的顏色蠟筆來當汽車。
提問:你想開車去什麼地方?去那裡走過什麼樣的路?你可以上來畫給大家看嗎?
5、交代作畫要求。
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准備了很大的紙,我們一起在紙上開汽車,桌子旁邊有蠟筆,兩個小朋友一起用一盒,大家不爭不搶。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評價與小結。
師:今天小朋友開著車走了很多路,多漂亮呀!有什麼顏色?那些路是什麼樣子的?
師:共同完成了這么大的一幅作品,心情覺得怎麼樣?
小結:小朋友不爭不吵,大家一起玩游戲一起畫畫,是一件很開心快樂的事情。
B. 幼兒園教材如何選擇課程怎樣安排比較合理
什麼是課程?1983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把課程解釋為「學校教學的科目和進程:課程表」 ①。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辭典》(第1卷)把課程解釋成是「為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包括學校所教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活動」 ②o我國學者鍾啟泉在2003年出版的專著《現代課程...論(新版)》中指出,「傳統的課程是分別以各自學校的所有年級的各科時間表的形式表現的。但是,現在所用的『課程』這個詞,不但指這種外部輪廓,指教學的內容——教材的劃分與構成,而且還包括了計劃化的教學活動的組織乃至評價在內,其范圍大大擴充了」。 可見,課程的涵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既包括教學內容,又包括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了解課程的涵義及其變遷對於我們理解幼兒園的課程是十分有益的。 一、幼兒園課程編制模式 (一)目標模式 目標模式即:課程目標的確定、學習經驗的選擇、學習經驗的組織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它以現實社會生活的需要為其基本立足點,反對「形式訓練說」嚴重脫離社會與兒童實際生活的傾向,確定對社會有實用價值的目標,並在此基礎上選擇、組織和評價學習經驗,就這一價值定位而言,是基於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特別是他的工具主義知識觀。 泰勒認為,在課程編制過程中,編制者必須回答四個問題,它們是:(1)學校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標?(2)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3)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驗?(4)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這四個問題解決的正是課程目標的確定、學習經驗的選擇、學習經驗的組織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這四個問題。 泰勒建立的目標模式被不斷的修正和改造。惠勒對泰勒模式的課程編製程序的排列方式予以改造,將直線型的目標模式改為圓環型的目標模式,即確定目標——選擇學習經驗——選擇學習內容——組織、統合學習經驗與內容——評價——調整目標、確定新一輪目標。 目標模式採用行為目標的方式設置課程目標,並以此為出發點編制課程,使整個課程的運作成為了一個具體化的和結構化的操作程序,這樣做能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的計劃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也正是目標模式的這種特徵,會使依據目標模式編制的幼兒園課程由此而產生很多弊病: 1、課程目標是由課程編制者確定的,而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兒童的發展水平、學習規律以及他們的興趣和需要還認識甚少,特別是兒童富有創造性的行為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預知性。 2、課程目標以兒童行為來確定,課程就會自然地強調那些可以用兒童行為明確識別的方面,而忽略那些難以轉化為行為的方面。 3、按行為目標的方式確定課程目標,使課程目標被分解成了各個獨立的部分,這種將兒童的學習經驗分割成「碎片」的做法,強調的是通過訓練而達成預期的目標,這與學齡前兒童從其自身已有的經驗出發,整體的學習知識和獲得經驗的學習方式之間存在距離。 (二)過程模式 過程模式是建立在與目標模式完全不同的教育觀、知識觀以及方法論原理的基礎之上的。 斯坦豪斯反對目標模式的工具主義的教育觀和知識觀,倡導一種立足於教育內在價值的,旨在培養兒童智慧、教養和自由品質的教育觀,以及注重理解與思維的價值的知識觀。 斯坦豪斯認為,教育最終目的在於增進人的自由及創造力,而教育的重要機制在於引導人們探索知識。他認為技能、信息與知識不同,它們是工具性的東西,是在某些知識背景中學到的,對這些淺表層的東西的掌握可以單純依靠講授加以完成。 過程模式吸收了現代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理論中的一些合理成分。斯坦豪斯並沒有絕對地反對目標,但是,他所提出的過程模式的目標與目標模式的目標有著本質的區別: 第一,過程模式的目標只是總體教育過程的一般性、寬泛的目標; 第二,這些目標不構成評價的主要依據; 第三,這些目標是非行為性的,可以依此為依據確定課程編制的指導性原則和方法,使教師明確教育過程中內在的價值標准及總體要求,而不是課程實施後的某些預期結果。 從幼兒園課程編制的角度評價過程模式,能夠從該模式的長處和不足中發現很多與幼兒園課程編制和改革有關聯的啟示。 二、幼兒園課程目標 (一)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取向及其表述 1、行為目標 行為目標是以兒童具體的、可被觀察的行為表述的課程目標,它指向的是實施課程以後在兒童身上所發生的行為變化。行為目標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 2、生成性目標 生成性目標是在教育過程中生成的課程目標。如果說,行為目標關注的是結果,那麼生成性目標關注的則是過程。以生成性目標為取向的學者認為,教育是一個演進過程,課程目標反映的應是此過程的方向的性質,而不是此過程某些階段或外部東西的性質。生成性目標反映的是前者,它反映的是兒童經驗生長的內在要求,反映的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和結果。 生成性目標取向在人本主義課程理論中發展到了極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就認為,凡是可以教的東西,相對而言都是無用的,對人的行為基本上不會產生什麼影響,而真正能夠影響人的行為的知識,只能是他自己發現並加以同化的知識。因此,課程要為兒童提供有助於個人自由發展的學習經驗,應強調兒童個人的生長、個性的完善,而不是關注如何界定和測量課程本身。 3、表現性目標 表現性目標是艾斯納提出的一種目標取向。表現性目標多被運用於藝術領域中,它強調的是個性化,指向每一個兒童在教育情境的種種"際遇"中所產生的個性化表現及反應的多元性。 表現性目標的目的:艾斯納認為,只要兒童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那麼他在教育情境中的具體行為表現和所學得到的東西是無法准確預知的,因此,表現性目標追求的不是兒童反應的同質性,而是反應的多元性。 表現性目標和教學性目標的關系:艾斯納在闡述教學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的關系時指出,教學性目標針對的是表現所必需的某種技能的發展,這些技能一旦得到,便可用於表現活動之中。 (二)課程目標取向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互補作用 各種課程目標取向各有其長處,也各有其短處。應該說,從行為目標取向發展到生成性目標取向,再發展到表現性目標取向,體現了課程發展對人的主體價值和個性解放的追求,反映了時代精神的發展方向。但是,這並不是說,後者可以取代前者,每一種目標取向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在幼兒園課程的編制中,應兼容並蓄各種課程目標取向,以每種課程目標取向的長處,彌補他種課程目標取向的短處,為達成學前教育的目的服務。 行為目標適用的方面:行為目標具體、明確,便於操作和評價。在幼兒園課程中,某些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行為習慣的訓練可以運用行為目標的方式表述課程目標,期望通過課程的實施過程,全體兒童或大部分兒童都能夠發生行為目標所規定的行為變化。對於一些非高智能性的認知活動、文化傳遞性質的活動以及養成性的習慣,等等,採用行為目標取向編制課程,往往能收到較為直接的、理想的效果。 應該看到,生成性目標或表現性目標創導者也並不主張完全取消行為目標,或者說都注意吸收行為目標中的合理成分,只是他們認為行為目標只能指向人的較低層面的教育要求,而不能反映高層次的教育要求。 三、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一)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取向 1、課程內容即教材 將課程內容看作教材的取向,是與將課程內容看作為向兒童傳遞的知識這一基本點聯系在一起的,而知識的傳遞是以教材為依據的。 2、課程內容即學習活動 將課程內容看成是學習活動的取向,把其關注點放在兒童做些什麼方面,強調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強
C. 請結合實際經驗論述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實際過程,並舉例說明如何使用不同的設計模式設計課程。
根據本《綱要》,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等。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綱要》,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
教育活動目標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本《綱要》所提出的各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
(3)幼兒園課程開發模式知識構圖擴展閱讀:
幼兒園教育的相關要求規定:
1、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2、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能。
3、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D. 幼師的課程都是些什麼呢,大致是學些什麼內容的呢
主要課程:幼兒園語言教育、幼兒園數學教育、幼兒園音樂教育、幼兒園體育教育、幼兒美術教育、幼兒科學教育、幼兒健康教育、學前教育概論、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與教育、兒童文學、游戲理論與指導、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學習內容:培養掌握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學前教育機構從事教育、保育和研究工作的教師或管理人員。
(4)幼兒園課程開發模式知識構圖擴展閱讀
幼師就業方向:
1、兒童教育工作者
能從事與兒童教育事業有關的工作。能勝任兒童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
2、兒童教育產業經營者
能從事兒童教育產業的開發、組織和運作的工作,如幼兒園經營、兒童教育指導、兒童康復治療、兒童問題咨詢。兒童教育師資培訓、兒童玩教具開發、兒童營養食品開發、兒童傳媒編創、兒童教育網路建設等工作。
3、攻讀研究生
為學生繼續攻讀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打造堅實的理論與學術基礎,提供高級進階課程等。
E. 四種幼兒園課程模式的優缺點
這種幼兒園課程模式統一的優缺點如下,第一種優點就是課程基礎,也就是課程理論基礎是比較多元化的,在多年的發展下來,現在從單一的教育課程變成了多元的課程。然後在課程模式上也是做到了多元化的。
然後主要的缺點就是教師在幼兒園課程的理解不夠深入,幼兒教師的知識結構層次大多數還只是處於一個,沒有那麼高級的程度。更多的是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對於理論層面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這是主要的缺點。
還有一個主要的缺點就是。老師再進行實踐活動的時候,以孩子為中心,或者是以教師為中心,這點是沒有分太清楚的。所以以上就是四種幼兒園課程模式的一個優缺點。
F. 幼兒園課程編制的模式主要有哪幾種
一、教育目標與課程目標的混同 「一會兒說目標必須在前,一會兒又說目標可以在過程中生成,到底怎麼回事?」這一問題里前後提到的「目標」其實不是同一概念。所謂「必須在前」的目標明顯是教育目標之義,而「在過程中生成」的目標則是課程目標的概念。 ...
G. 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是什麼
幼兒園課程模式有:傳統學科課程模式,活動教育課程模式,綜合主題課程模式。
幼兒園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
1、學科:音樂、美術、語言、常識、體育、禮儀習慣等。
2、活動:為兒童安排各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各種活動。
3、經驗:為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所提供的有益經驗。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相關介紹:
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是對3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 幼兒園適齡幼兒一般為3歲至6歲。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H. 幼兒園課程設計的理論框架包括什麼
幼兒園為什麼上科學課
上科學課只是學校增加的一門學科而已,讓幼兒更加了解這個大自然和社會,可以讓他們提前。享受保護。
幼兒園課程設計的理論框架包括哪些
幼兒園方面的課程設計
如何開展幼兒園政治課的均衡發展?
開展幼兒園政治課的均衡發展,既要在幼兒園的課程設計上給政治課安排一定的課節。並且要求老師認真講解。
幼兒園課程與活動設計 什麼是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
幼兒園課標文化應是多元價值取向的, 調態度、生活經驗、個性與社、實際能力、知識技能等。正是課程目標價值取向的多元性, 才能表現出文化特質的差異, 形成幼兒園課程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
幼兒園課程內容文化應以 「友愛與情感、和諧、價值、信念」為核心價值取向, 並使之成為幼兒園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等教育領域的核心話語。應重視對傳統優質文化的選擇,體現諸多文化的交融或沖突, 注重文化觀念的矛盾統一, 關注教師與幼兒透過課程內容對課程文化的理解和建構。
幼兒園課程實施文化應以 「生活體驗、互動對話、考慮差異」為標志性話語, 體現出整體化( 全納化) 、園本化、生活化、游戲化、綜合化、隱性化、科學化、協作化等特點。基於 「在生活、游戲中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園課程實施應通過過程—理解, 讓幼兒通過平等民主的參與式交流獲得積極體驗; 通過協商- - 互動, 激發幼兒學習、探究的興趣, 從而提升課程文化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