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代謝生物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知識錯誤英語 2025-01-11 17:42:27
社會公共基礎知識有哪些 2025-01-11 17:34:10
天秤座的冷知識大全 2025-01-11 17:26:32

代謝生物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06 14:23:31

Ⅰ 求助高中人教版生物所有知識點

09屆高中生物知識點大全
2009年一輪復習研究室(
緒論
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新陳代謝作用
應激性
生長、發育、生殖
遺傳和變異
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和影響環境 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都有蛋白質和核酸。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新陳代謝是活細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生物學發展 三階段:
描述性生物學、實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細胞學說》——為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生殖和發育奠定了基礎;
《物種起源》——推動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爾;DNA雙螺旋結構;
生物科學發展 生物工程、醫葯、農業、能源開發與環保 疫苗製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蟲棉;石油草;超級菌

第一章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 在不同的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類: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和差異性
化合物 水、無機鹽、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
水——自由水、結合水
無機鹽的離子對於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糖類——單糖、二糖、多糖。
脂類——脂肪、類脂、固醇
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可以把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細胞。
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細胞形態、功能。
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也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脂肪是生物體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減少身體熱量散失,維持體溫恆定,減少內臟摩擦,緩沖外界壓力。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膽固醇、維生素D、性激素;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

蛋白質與核酸 蛋白質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質。
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蛋白質結構: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和肽鏈的空間結構。
蛋白質功能:催化、運輸、調節、免疫、識別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第二章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結構與功能 細胞分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細胞具有非常精細的結構和復雜的自控功能。 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細胞膜 結構:流動鑲嵌模型——磷脂、蛋白質。
基本骨架:磷脂雙分子層
糖被的結構:蛋白質+多糖。
細胞壁:纖維素、果膠 功能:流動性、選擇透過性
選擇透過性:自由擴散(苯)、主動運輸
主動運輸:能保證活細胞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除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有害物質。
糖被功能:保護和潤滑、識別
細胞質 基質——營養物質
各種細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結構基礎和單位。
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內質網——光面:脂類、糖類合成與運輸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液泡對細胞的內環境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和膨脹狀態。
細胞核 結構:核膜、核仁、染色質
核膜——是選擇透過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質——DNA+蛋白質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和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功能:
核孔——核質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孔道。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在生命活動中起著決定作用。
原核細胞 主要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其細胞壁不含纖維素,而主要是糖類和蛋白質。
沒有復雜的細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體。

細胞增殖 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有絲分裂
細胞周期 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細胞周期
動物與植物有絲分裂區別:前期、末期 不同種類的細胞,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不同。
分裂間期最大特點:完成DNA分子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意義: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細胞分化 僅有細胞的增殖,而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不能進行正常的生長發育。
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最大限度。
細胞穩定性變異是不可逆轉的。
細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全能性表現最強的細胞是已啟動分裂的幹細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細胞癌變 細胞畸形分化。
致癌因子:物理、化學、病毒。
癌細胞由於原癌基因從抑制變成激活狀態,使細胞發生轉化而引起的。 特徵:無限增殖;形態結構變化;細胞膜變化。
細胞衰老 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映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功能上發生了變化。 特徵:水分減少,新陳代謝減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積累,阻礙了細胞內物質交流和信息傳遞;
呼吸速度減慢,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第三章 生物新陳代謝
在新陳代謝基礎上,生物體才能表現(生長發育遺傳變異)生命的基本特徵。 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酶 酶是活細胞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蛋白質、核酸) 特徵:高效性、專一性。
需要的適宜條件:適宜溫度和PH
ATP 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形成途徑:動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 或 ADP+C~P ATP在細胞內含量很少,但轉化十分迅速,總是處於動態平衡。

光合作用 意義:除了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並貯存在光合作用製造的糖類等有機物中,以及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外,還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作用。 藍藻在地球上出現以後,地球大氣中才逐漸含有氧。
水分代謝 滲透作用必備條件:
具有半透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和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蒸騰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礦質元素運輸的動力。
礦質代謝 礦質元素以離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是相對獨立的過程。
營養物質代謝 三大營養物質的基本來源是食物。
糖類:食物中的糖類絕大部分是澱粉。
脂類:食物中的脂類絕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質:合成;氨基轉換;脫氨基
關註:血糖調節、肥胖問題、飲食搭配。
只有合理選擇和搭配食物,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維持健康,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
動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種類比植物性食物齊全。
三大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他們之間可以轉化,但是有條件,而且轉化程度有明顯差異。
內環境與穩態 內環境相關系統:循環、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細胞外液(組織液、血漿、淋巴)
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內環境理化性質包括:溫度、PH、滲透壓等
穩態: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體內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穩態意義:機體新陳代謝是由細胞內很多復雜的酶促反應組成的,而酶促反應的進行需要溫和的外界條件,必須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酶促反應才能正常進行。
呼吸作用 分類: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有氧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都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生物體生命活動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義:呼吸作用能為生物體生命活動供能;呼吸過程能為體內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植物生命活動調節基本形式激素調節
動物生命活動調節基本形式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神經調節佔主導地位。
植物 向性運動是植物受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定向運動。
植物的向性運動是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
其他激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 生長素是最早發現的一種植物激素。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濃度和植物器官種類等有關。
生長素的運輸是從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
應用:促扦插枝條生根;促果實發育;防落花果。
動物——體液 體液調節:某些化學物質通過體液傳送,對人和動物體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反饋調節:協同作用、拮抗作用。
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 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激素調節是通過改變細胞代謝而發揮作用。
生長激素與甲狀腺激素;血糖調節。

動物——神經 生命活動調節主要是由神經調節來完成。
神經調節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活動結構基礎——反射弧
興奮傳導形式——神經沖動。
興奮傳導:神經纖維上傳導;細胞間傳遞
神經調節以反射方式實現;體液調節是激素隨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來調節。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分泌的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 反射活動——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
神經中樞功能——分析和綜合
神經纖維上傳導——電位變化、雙向
細胞間傳遞——突觸、單向

動物——行為 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運動器官共同調節作用下形成的。
行為受激素、神經調節控制。
先天性行為:趨性、本能、非條件反射
後天性行為:印隨、模仿、條件反射
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主要方式:條件反射
動物後天性行為最高級形式:判斷、推理
高等動物的復雜行為主要通過學習形成。 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處主導地位。
性激素與性行為之間有直接聯系。
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進性腺發育和性激素分泌,進而影響動物性行為。
大多數本能行為比反射行為復雜。(遷徙、織網、哺乳)
生活體驗和學習對行為的形成起決定作用。
判斷、推理是通過學習獲得。
學習主要是與大腦皮層有關。

第五章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生殖 無性生殖、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使產生的後代具備了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強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單子葉:玉米、小麥、水稻
雙子葉:豆類(花生、大豆)、黃瓜、薺菜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具有遺傳和變異作用。
個體發育 從受精卵開始發育到性成熟個體的過程。
植物個體發育 花芽形成標志生殖生長的開始。 受精卵經過短暫休眠;受精極核不經休眠。
胚柄產生激素類物質,促進胚體發育。
動物個體發育 胚胎發育、胚後發育
含色素的動物極總是朝上,保證胚胎發育所需的溫度條件。
生物的個體發育是系統發育短暫而迅速的重演。 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胚胎發育早期具有羊膜結構,保證了胚胎發育所需的水環境,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增強了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

第六章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遺傳物質基礎 DNA的探索:
轉化因子的發現→轉化因子是DNA→DNA是遺傳物質→DNA是主要遺傳物質
DNA復制是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
復制方式——半保留復制。

基因的本質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① ① 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
② ② 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結構來直接影響 脫氧核苷酸是構成DNA的基本單位。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DNA分子結構:DNA雙螺旋結構
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鹼基不同排列構成了DNA的多樣性,也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DNA雙螺旋結構和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復制能夠精確、准確地進行,保持了遺傳的連續性。
各種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遺傳密碼。
中心法則的書寫。
一個性狀可由多個基因控制。
生物變異 不可遺傳:不引起體內遺傳物質變化
可遺傳: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多倍體產生原因,是體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完成了復制,但受外界影響,使紡錘體形成受破壞,從而染色體加倍。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 重要原因之一。
多倍體育種營養物質增加,但發育延遲、結實少。
單倍體育種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一個穩定的純系品種,明顯縮短了育種年限。
優生措施 禁止近親結婚;遺傳咨詢;適齡生育;產前診斷。

第七章 第七章 生物進化
進化基本單位¬¬¬——種群
進化實質——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突變和基因重組只是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進化方向。
生物進化方向由自然選擇決定。
不同種群之間一旦產生生殖隔離,就不會有基因交流。 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必要條件。

第八章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生態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
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作用。
光對動物的影響很明顯。(繁殖活動)
溫度:溫度對生物分布、生長、發育的影響
水:決定陸地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生物因素
種內關系:種內互助、種內斗爭
種間關系: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

種群 特徵: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數量變化:「J」曲線、「S」曲線。
研究數量變化意義:在野生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害蟲防治方面。

影響種群變化因素:氣候、食物、被捕食、傳染病。
人類活動對自然界中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越來越大。
生物群落 垂直結構、水平結構
生態系統 結構
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成分間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是流經該系統的總能量。
能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沿著食物鏈、網進行的。
據此實現對能量的多極利用,從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
生態系統穩定性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
一個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相反的關系。 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越低,抵抗力穩定性越低。
第九章 第九章 生物與環境
生物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物多樣性價值 直接、間接、潛在使用價值。 直接使用價值:葯用、科研、美學價值,工業原料,
我國生物多樣性 特點:
① ① 物種豐富
② ② 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種多
③ ③ 經濟物種豐富
④ ④ 生態系統多樣 面臨的威脅:
全世界物種滅絕速度加快;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都面臨威脅。
原因:
① ① 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
② ② 掠奪式開發
③ ③ 環境污染
④ ④ 外來物種入侵或引種到絕少天敵的地區。
生物多樣性保護 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
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不意味禁止開發和利用,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利用。 就地保護是保護物種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就地保護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護區。
遷地保護是就地保護的補充,為將滅絕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後機會。
環境污染危害 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雜訊污染。
富營養化——水華、赤潮 我國大氣污染屬於煤炭型污染(煙塵、SO2)
雜訊污染危害:損傷聽力;干擾睡眠;誘發疾病;影響心理;影響禽蓄產量。
生物凈化 綠色植物凈化、微生物凈化
綠色食品 不是一定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物質。 AA級食品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
第一章 第一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及營養和免疫
人體穩態 水鹽平衡和調節
腎臟排尿是人體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徑。
人體內水鹽平衡,是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作用下,主要通過腎臟完成。 在臨床上把血鉀含量作為診斷某些疾病的指標。
鈉平衡:攝入=排出(汗液+糞便+尿液)
缺鈉: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四肢發冷
缺鉀:心肌舒張、興奮性失常。
血糖調節機理
調節血糖因素:下丘腦、血糖濃度 胰島素是唯一能使血糖下降的激素。
糖尿病特點:三多一少
體溫相對恆定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保證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對維持人體體溫相對恆定起直接作用的過程是皮膚散熱。
人體調節體溫能力是有限的。 體溫調節
人的體溫來源於體內物質代謝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熱量。體溫相對恆定,是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體溫調節中樞在下丘腦,皮膚、黏膜、內臟器官分布有溫度感受器。
人體營養健康 能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保證機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外源物質,叫營養物質。
營養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礎。 營養物質功能:提供能量;提供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提供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物質。

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天然防禦功能。
特點:先天性;反應快;抵抗病原體多;作用時強度弱。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物質——物質基礎。
抗原:異物性;大分子性;特異性(抗原決定簇)
抗原決定簇是免疫細胞識別抗原的重要依據。
抗體: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組織液、外分泌物。
體液免疫;細胞免疫
免疫失調 過敏反應(過敏原+細胞表面抗體)
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傷害組織細胞。有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措施:盡量避免再次接觸該過敏原。 自身免疫病
會對組織器官造成損傷。
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
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人類免疫缺陷病(HIV)
免疫學的應用 免疫預防——人工自然免疫
免疫治療——人工被動免疫
器官移植 免疫預防使人免受某些傳染病折磨的有效措施。
免疫治療調整病人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組織相容性抗原(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只要供者與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進行器官移植。
一般會發生排斥反應,病人還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葯物,使免疫系統「遲鈍」。

第二章 第二章 光合作用與生物固氮
提高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物固氮可以使糧食產量明顯提高。
光合作用 所有色素具有吸收、傳遞光能作用。
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還能將光能轉換成電能。
主要反應式:
NADP+ + 2e + H+ 酶 NADPH
2H2O ——→4H+ + 4e- + O2
NADPH:強還原性 NADP+ :強氧化性
C3 、C4植物 C4植物先把CO2中的C首先轉到C4中,然後才轉移到C3中。
C4植物能夠利用葉片內細胞間隙中含量很低的CO2進行光合作用。
C3植物:小麥、水稻、大麥、大豆、馬鈴薯、菜豆、菠菜。
C4植物:玉米、甘蔗、高粱、莧菜
光合作用效率 提高光能利用率:時間、面積、效率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光照強弱、二氧化碳供應、必需礦質供應 提高農田二氧化碳含量:
通風透光;增施有機肥;施碳酸氫氨。
關註:N P K Mg
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共生、自生。
將圓褐固氮菌製成菌劑,施到土壤中從而提高產量。
農業生產:增加氮素措施兩類。 根瘤菌(需氧異養)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才能固氮。某些根瘤菌可侵入多種豆科植物。
根瘤菌(消費者);圓褐固氮菌(分解者)。
圓褐固氮菌能分泌生長素。
第三章 第三章 遺傳與基因工程
細胞質遺傳 細胞核遺傳、細胞質遺傳
細胞質遺傳特點:母系遺傳;無一定分離比;同一植株可能表現多種性狀。
最能說明細胞質遺傳的實例:
紫茉莉質體遺傳。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都
能自我復制,並通過轉錄、
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基因結構 原核細胞:非編碼區+編碼區
真核細胞:非編碼區+編碼區(外顯子+內含子)
人類基因組計劃意義:
遺傳病的診斷、治療;基因表達的調控機制;推動生物高新技術發展。 在調控序列中,最重要的是
位於編碼區上游的RNA聚
合酶結合位點。
在真核細胞中,每個能編碼
蛋白質的基因都含有若干個
外顯子核內含子。
基因工程 基礎:各種生物都具有同一套遺傳密碼。
基本步驟:
提取→結合→導入→檢測和表達。
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離、人工合成。
當表現出目的基因的性狀,才能說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達過程。
基因工程能為人類開辟食物來源。 基因剪刀——限制性內切酶
(主要存在微生物)
基因針線——DNA連接酶
基因運輸工具——運載體
(質粒、病毒)
最常用的質粒:大腸桿菌的質粒。
運載體條件:復制並穩定
保存;多個限制酶切點;
具有某些標記基因。
應用 技術
生產葯品 轉基因 工程菌 胰島素、干擾素、
白細胞介素、疫苗
基因治療 轉基因 健康基因 導入 缺陷細胞
農牧食品 轉基因 優良品質、抗逆性、動物產物、食物 向日葵豆、抗蟲棉、
乳腺細胞(蛋白)
環境保護 轉基因 轉基因生物凈化 假單孢桿菌 → 超級細菌
基因診斷 DNA探針
環境檢測 DNA探針 水質監測(快速、靈敏)
偵查罪犯 DNA探針 部分DNA片段在個體間有顯著差異
蛋白質工程 在試驗室里加快進化過程。

第四章 第四章 細胞與細胞工程
細胞生物膜系統 細胞內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一定連續性。
核糖體翻譯→內質網加工→高爾基體再加工。
作用:
① ① 在細胞與環境之間進行物質運輸、能量交換
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② ② 廣闊的膜面積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
為各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③ ③ 保證了細胞的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
1、理論 闡明細胞生命規律
2、工業 選擇透過性(海水淡化、污水處理)
3、農業 抗逆性(抗旱、抗寒、耐鹽)
4、醫學 人工膜(人工腎)
細胞工程 植物細胞工程:植物細胞培養、植物體細胞雜交。
動物細胞工程: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融合、單克隆抗體、胚胎移植、核移植 植物細胞工程理論基礎: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分化原因:基因選擇性表達
動物細胞培養可檢測有毒物質的快速
動物細胞融合最重要用途:單克隆抗體。
技術 應用 其它生產 / 意義
植物組織培養 人工種子 葯物、食品添加劑、香料、色素、
殺蟲劑,染料、化妝品原料(紫草素)
植物體細胞雜交 白菜-甘藍 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障礙;擴大可雜交
的親本組合范圍;定向改變性狀。
動物細胞培養 蛋白質製品:病毒疫苗、干擾素、
單克隆抗體。皮膚補償。檢測有毒物質。
動物細胞融合 單克隆抗體 生物導彈(抗體)

區別 細胞工程
克服遠源雜交不親和障礙;
擴大可雜交的親本組合范圍;
定向改變生物遺傳性狀
應用:克隆、新物種、醫葯 基因工程
打破物種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遺傳性狀
應用:醫葯、農牧業、食品業、
環境保護

Ⅱ 生物化學有哪三大代謝

人類三大代謝是指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和脂類代謝。
1.糖類代謝:糖是一類化學本質為多羥醛或多羥酮及其衍生物的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糖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glucose,Glc)及糖原(glycogen,Gn)。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在機體糖代謝中占據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體,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腎糖原等,是糖在體內的儲存形式。葡萄糖與糖原都能在體內氧化提供能量。食物中的糖是機體中糖的主要來源,被人體攝入經消化成單糖吸收後,經血液運輸到各組織細胞進行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機體內糖的代謝途徑主要有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糖原合成與糖原分解、糖異生以及其他己糖代謝等。
2.蛋白質代謝:蛋白質代謝指蛋白質在細胞內的代謝途徑。各種生物均含有水解蛋白質的蛋白酶或肽酶,這些酶的專一性不同,但均能破壞肽鍵,使各種蛋白質水解成其氨基酸成分的混合物。
3.脂類代謝:脂肪代謝是體內重要且復雜的生化反應,指生物體內脂肪,在各種相關酶的幫助下,消化吸收、合成與分解的過程,加工成機體所需要的物質,保證正常生理機能的運作,對於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脂類是身體儲能和供能的重要物質,也是生物膜的重要結構成分。脂肪代謝異常引發的疾病為現代社會常見病。

Ⅲ 新陳代謝包括什麼,是生物生存的什麼

是指人體與外界環境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及自身物質和能量的轉換。生物體的這種不斷的自我更新,是新陳代謝的實質。
新陳代謝的意義:新陳代謝是人和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人和生物表現出來的生長、發育、生育、遺傳和變異等特徵都是以新陳代謝為基礎的。新陳代謝一旦停止,生命也將終結。
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同作用。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身體新的組成成分並貯藏能量。異同作用是指生物體不斷地氧化分解身體內原有的部分物質,釋放能量,並排出廢物。

由各個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項或多項生理活動的結構叫系統。

Ⅳ 高中生物必考327個知識點有哪些

高中生物必考知識點如下: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Ⅳ 求生物知識點總結

緒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 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崾且磺猩鐧囊糯鎦剩雜諫鍰宓囊糯湟旌偷鞍字實納錆銑捎屑匾饔謾?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後能夠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56.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58.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 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後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後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後,發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67.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後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
68.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9.鹼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0.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
71.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准確地進行。
72.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於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4.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75.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76.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並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於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80.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幹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的實質是: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常常連在一起進入配子;在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時,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因而產生了基因的重組。
83.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84.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5.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於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87.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88.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於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89.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91.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等,都是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而逐漸形成的適應性特徵。
92.適應的相對性是遺傳物質的穩定性與環境條件的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
93.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4.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徵、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95.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96.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97.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高中生物復習歸納

一、常現生物:
1.細菌:原核類:具細胞結構,但細胞內無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無復雜的細胞器,包括:細菌(桿狀、球狀、螺旋狀)、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螺旋體。
①細菌:三冊書中所涉及的所有細菌的種類:
乳酸菌、硝化細菌(代謝類型);
肺炎雙球菌S型、R型(遺傳的物質基礎);
結核桿菌和麻風桿菌(胞內寄生菌);
根瘤菌、圓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為基因工程提供運載體,也可作為基因工程的受體細胞);
蘇雲金芽孢桿菌(為抗蟲棉提供抗蟲基因);
假單孢桿菌(分解石油的超級細菌);
甲基營養細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微生物的代謝);
鏈球菌(一般厭氧型);
產甲烷桿菌(嚴格厭氧型)等
②放線菌:是主要的抗生素產生菌。它們產生鏈黴素、慶大黴素、紅黴素、四環素、環絲氨酸、多氧黴素、環已醯胺、氯黴素和磷黴素等種類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體:砂眼衣原體。

2.病毒:病毒類:無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包括病毒和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① 動物病毒:RNA類(脊髓灰質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腦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類(痘病毒、腺病毒、皰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類(煙草花葉病毒、馬鈴薯X病毒、黃瓜花葉病毒、大麥黃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體。

3.真核類:具有復雜的細胞器和成形的細胞核,包括:酵母菌、黴菌(絲狀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大草履蟲、小草履蟲、變形蟲、間日瘧原蟲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 黴菌:可用於發酵上工業,廣泛的用於生產酒精、檸檬酸、甘油、酶制劑(如蛋白酶、澱粉酶、纖維素酶等)、固醇、維生素等。在農業上可用於飼料發酵、生產植物生長素(如赤酶黴素)、殺蟲農葯(如白僵菌劑)、除草劑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變、產生毒素(如黃麴黴毒素具致癌作用、鐮孢菌毒素可能與克山病有關)。常見黴菌主要有毛霉、根霉、麴黴、青黴、赤黴菌、白僵菌、脈胞菌、木霉等。

4.微生物代謝類型:
① 光能自養:光合細菌、藍細菌(水作為氫供體)紫硫細菌、綠硫細菌(H2S作為氫供體,嚴格厭氧)2H2S+CO2 [CH2O]+H2O+2S
② 光能異養:以光為能源,以有機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異丙醇、丙酮酸、和乳酸)為碳源與氫供體營光合生長。陽光細菌利用丙酮酸與乳酸用為唯一碳源光合生長。
③ 化能自養: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硝化細菌、產甲烷菌(厭氧化能自養細菌)CO2+4H2 CH4+2H2O
④ 化能異養:寄生、腐生細菌。
⑤ 好氧細菌:硝化細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等
⑥ 厭氧細菌:乳酸菌、破傷風桿菌等
⑦ 中間類型:紅螺菌(光能自養、化能異養、厭氧[兼性光能營養型])、氫單胞菌(化能自養、化能異養[兼性自養])、酵母菌(需氧、厭氧[兼性厭氧型])
⑧ 固氮細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圓褐固氮菌)

5.植物:C3和C4植物、陽生和陰生植物、豌豆、薺菜、玉米、水稻(2×12)、洋蔥(2×8)、香蕉(3n)、普通小麥(六倍體)、八倍體小黑麥、無籽西瓜(3n)、無籽番茄、抗蟲棉、豆科植物等。

6.動物:人(2×23)、果蠅(2×4)、馬(2×32)、驢(2×31)、騾子(63)等。

二、常用物質和試劑:
1.常用物質:
ATP、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G(聚乙二醇)、滅活的病毒、NADPH(還原型輔酶Ⅱ)、過敏原、植物激素、生長素、生長素類似物、動物激素、丙酮酸、少數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分子、質粒、限制性內切酶、DNA連接酶等。

2.常用試劑:
斐林試劑、蘇丹Ⅲ、蘇丹Ⅳ、雙縮脲試劑、二苯胺、50%的酒精溶液、15%的鹽酸、95%的酒精溶液、龍膽紫溶液、醋酸洋紅、20%的肝臟、3%的過氧化氫、3.5%的氯化鐵、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鮮澱粉酶溶液、5%的鹽酸、5%的氫氧化鈉、碘液、丙酮、層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鈣、0.3g/mL的蔗糖溶液、硝酸鉀溶液、0.1g/mL的檸檬酸鈉溶液、2mol/L和0.015mol/L的氯化鈉溶液、95%的冷酒精溶液、75%的酒精溶液、胰蛋白酶、秋水仙素、氯化鈣等。

三、重要的名詞、觀點、結論
(一)重要的名詞:
1.應激性、細胞、自由水、結合水、肽鍵、多肽、真核細胞、原核細胞、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細胞的分化、細胞的癌變、細胞的衰老、致癌因子、有絲分裂、細胞周期、無絲分裂
2.酶、ATP、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鍵、滲透作用、原生質、原生質層、質壁分離、質壁分離復原、選擇性吸收、光反應、暗反應、光合作用效率、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內環境、穩態、脫氨基作用、氨基轉換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向性運動、神經調節、體液調節、激素調節、頂端優勢、反饋調節、協同作用、拮抗作用、反射、反射弧、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突觸、高級神經中樞、先天性行為、後天性行為
4.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營養生殖、雙受精、受精作用、減數分裂、性原細胞、初級性母細胞、次級性母細胞、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染色體組、性染色體、常染色體、個體發育、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頂細胞、基細胞、胚胎發育、胚後發育、卵裂、囊胚期、原腸胚、動物極、植物極
5.DNA、RNA、鹼基互補配對、半保留復制、基因、轉錄、翻譯、顯性性狀、隱性性狀、相對形狀、基因型、表現型、等位基因、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正交、反交、伴性遺傳、交*遺傳、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雜交育種、人工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花葯離體培養、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優生學
6.自然選擇學說、基因庫、基因頻率、隔離、地理隔離、生殖隔離
7.生物圈、生態學、生態因素、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種群、種群密度、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生物群落、生態系統(森林、海洋、草原、農業、濕地、城市)、食物鏈、食物網、營養級、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穩定性、生物多樣性、生物圈的穩態、碳循環、氮循環、硫循環、生態農業
8.人體的穩態、人體的平衡及調節、糖尿病、營養物質、營養、特異性免疫、免疫系統、抗原、抗體、抗原決定簇、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微生物
10.細胞核遺傳、細胞質遺傳、母系遺傳、編碼區、非編碼區、RNA聚合酶結合位點、外顯子、內含子、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工程、質粒
11.生物膜、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細胞工程、植物組織培養、植物體細胞雜交、細胞的全能性、愈傷組織、脫分化、再分化、動物細胞培養液、原代培養、傳代培養、細胞株、細胞系、單克隆抗體
12.微生物、菌落、衣殼、核衣殼、囊膜、刺突、碳源、氮源、生長因子、選擇培養基、鑒別培養基、初級代謝產物、次級代謝產物、組成酶、誘導酶、微生物的生長曲線、接種、發酵罐、發酵工程、單細胞蛋白

(二)重要的觀點、結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
本質的區別。
3.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生物的遺傳特
性,使生物物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
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5.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6.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澱粉和糖元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 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7.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8.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 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12.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16.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要能量的直接來源。
17.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所以確切 地說,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 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包括三個步驟: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18.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19.C4植物的葉片中,圍繞著維管束的是呈「花環型」的兩圈細胞:裡面的一圈是維管束鞘細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葉肉細胞。
20.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1.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22.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包括神 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用處於主導地位。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23.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少,生長得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多,生長得快。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24.垂體除了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動物體的生長外,還能分泌促激素調節、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多細胞)動物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結構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26.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方向的,只能從一個神 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遞。
27.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 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28.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精(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條染色體移向哪極是隨機的,不同源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29.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一種基因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兩種基因型)。
30.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32.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薺菜等),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子葉吸收了,營養貯藏在子葉里,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單子葉植物一

Ⅵ 在生物學中,所謂的新陳代謝是什麼

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它包暢窢扳喝殖估幫台爆郡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兩個方面。物質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的交換和生物體內物質的轉變過程。能量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能量的交換和生物體內能量的轉變過程。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既有同化作用,

Ⅶ [高考] 生物的代謝類型有哪些有什麼區別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同化作用的三種類型 ,根據生物體在同化作用過程中能不能利用無機物製造有機物,新陳代謝可以分為自養型和異養型和兼性營養型三種。
自養型: 綠色植物直接從外界環境攝取無機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製造成復雜的有機物,並且儲存能量,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的進行,這樣的新陳代謝類型屬於自養型。少數種類的細菌,不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出的能量來製造有機物,並且依靠這些有機物氧化分解時所釋放出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異養型: 人和動物不能像綠色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也不能像硝化細菌那樣進行化能合成作用,它們只能依靠攝取外界環境中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這樣的新陳代謝類型屬於異養型。此外,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數種類的細菌,它們的新陳代謝類型也屬於異養型。總之,生物體在同化作用的過程中,把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的現成的有機物轉變成為自身的組成物質,並且儲存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異養型。
兼性營養型: 有些生物(如紅螺菌)在沒有有機物的條件下能夠利用光能固定二氧化碳並以此合成有機物,從而滿足自己的生長發育需要;在有現成的有機物的時候這些生物就會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滿足自己的生長發育的需要。
異化作用的三種類型,根據生物體在異化作用過程中對氧的需求情況,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需氧型、厭氧型和兼性厭氧型三種。
需氧型: 絕大多數的動物和植物都需要生活在氧充足的環境中。它們在異化作用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攝取氧來氧化分解體內的有機物,釋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維持自身各項生命活動的進行。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需氧型,也叫做有氧呼吸型。
厭氧型: 這一類型的生物有乳酸菌和寄生在動物體內的寄生蟲等少數動物,它們在缺氧的條件下,仍能夠將體內的有機物氧化,從中獲得維持自身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厭氧型,也叫做無氧呼吸型。
兼性厭氧型: 這一類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把有機物徹底的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條件下巴有機物不徹底的分解為乳酸或酒精和水。典型的兼性厭氧型生物就是酵母菌。

Ⅷ 代謝類型有哪些,分別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

代謝類型指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同化作用包括自養和異養,異化作用包括需氧和厭氧動物一般都是異養需氧型的,植物一般是自養需氧型,厭氧細菌一般是異養厭氧型,藍藻是自養需氧型還有些是兼性的,比如酵母菌,是異養需氧兼性厭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