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分數的知識數學日記
擴展閱讀
酷我音樂中的歌詞怎麼寫 2024-11-02 02:06:42
兒童滑步車調多少合適 2024-11-02 02:00:57

分數的知識數學日記

發布時間: 2022-08-05 04:27:34

❶ 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❷ 數學日記,五年級分數滴!!。(100——400字左右)

2011年3月12日 晴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❸ 小學四年級數學分數日記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二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參考資料:我查的

❹ 幾分之幾的數學日記300字(三年級上冊)

32

更多作文 > 日記
三年級數學日記大全
第一篇:智取水蜜桃
今天中午,天氣很熱,太陽像個大火球似的炙烤著大地,蟬兒被曬得受不了,只好躲在樹幹上「知了,知了」地發牢騷。
我和妹妹從外面瘋玩回來,熱得直發慌,就想吃些水果解解渴,恰好,阿姨從屋裡端出五個誘人的水蜜桃,我和妹妹盯著碟子里的水蜜桃,誰都想多吃一個,阿姨見罷,鼓勵我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來一場比拼——「智取蜜桃」,規則是:一次最多拿兩個,誰拿到最後一個蜜桃誰就贏。
妹妹先下手為強,不假思索的拿起兩個桃子,津津有味地啃了起來。我的腦袋飛速運轉著,一個妙招蹦了出來,我沒像妹妹一樣先拿兩個,而是取了一個小桃子,妹妹見了暗暗得意。我慢吞吞地吃著桃子,這是妹妹已經啃完了一個桃子,我才吃了半個,當她啃完一個半的蜜桃時,我便吃完了手中的桃子,於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起碟中剩下的兩個水蜜桃,並在她面前瀟灑地搖了搖手指,說:「小妹妹,想贏我,再多讀幾年書吧!」說罷,便搬把椅子坐下,大口大口地啃著水蜜桃。
嗯!這水蜜桃味道真不錯!

第二篇:去菜場買菜
今天,我跟著媽媽去菜場買菜。媽媽說:「今天要考考你,會不會自己去買樣你喜歡吃的菜。」媽媽給了我20元錢,要看看我的表現。「保證完成任務。」我自信地說。於是,我邊走邊看,來到蔬菜區。這時,我看到一個阿姨在賣白白嫩嫩的新鮮蘑菇。我想:家裡還剩下的青菜可以和蘑菇放湯吃。於是,我問賣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錢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對我說:「小朋友,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買幾斤呀?」「阿姨,我只要買半斤。」我想:7除2等於3.5元,20減3.5等於16.5元。想著想著,我便一張20元錢的紙鈔了給阿姨,並提示她還要找我16.5元。我又來到肉類區,看到一個叔叔在賣肉,便問:「叔叔,條肉多少元一斤?」「10元一斤。」「那我買一斤。」我又想:16.5減10等於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遞給了那個叔叔。
當我從菜場出來,媽媽看到我手中既有葷又有素和6.5元時,笑著對我說:「學會買菜了!」
通過這次考驗,我感到我們的生活中躲藏著許多數學奧秘,學會數學的本領真的很重要。而且,我們應該不驕傲,要努力地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數學本領,才能夠學以致用,解決身邊的問題。

第三篇:游戲中的數學
「摩爾庄園」是在我們小學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個游戲,可以讓大家在緊張學習之餘,放鬆自己。同時,我也發現,「摩爾庄園」中也蘊藏著不少的數學小知識,在游戲之餘,也可以提高我們的數學水平。
我在游戲里的家裡沒有傢具,在游戲的「雜志」中,我發現一套漂亮的小傢具,價值3300摩爾豆,但是,我只有3000摩爾豆的存款,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買到這套傢具呢?
於是我開動腦筋,發現摩爾豆存到銀行是有利息的,利率為每天3%,也就是說,我的3000摩爾豆存到銀行,每天的利息為:3000*3%=90摩爾豆。
一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3090摩爾豆;
二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2=3180摩爾豆;
三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3=3270 摩爾豆;
四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4=3360 摩爾豆。
也就是第四天後,我的存款便可以支付傢具的費用了!
我覺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包括游戲,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很多生活中的小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來解決!

第四篇:吃水鉸
今天中午我和爸爸到王大媽水鉸店去吃水鉸,我們共花了十七元,吃完飯我們回到家裡。到了下午我們又去洗澡共花了二十元,我們洗完澡剛到家門口電話響起來,爸爸拿起電話,只聽見電話里的人教我爸爸跟我去買運動鞋,我爸爸問:「你是誰?」「我是秦川的媽媽。」說完就掛掉電話。於是爸爸又帶我去買運動鞋共花了四十五元,問:今天我們共花了多少元?我算十七加二十加四十五等於七十九元,啊,今天共花了七十九元。

第五篇:游樂園
今年暑假,媽媽帶我來到了香港迪士尼公園遊玩。香港比起大陸來,面積很小,人口大概660萬,總面積為1070平方公里,座落在香港島的世界上最小的迪士尼公園樂園面積只有126公頃(310英畝),導游說:「如果什麼也不玩,走一圈只需要18分鍾」,你說小不小?領你看看我的迪士尼之旅吧!
首先,我們去了米奇照相館和米奇、米妮照相,到那兒一看:哇!照相館前排了一個長長的隊伍,幾乎有25米那麼長,媽媽帶著我使盡了全身的勁才擠進去。好不容易照完了,我們又來到了灰姑娘旋轉木馬那兒玩兒,我上了木馬,仔細一看:木馬有三圈,每一圈有15個,我算了算:15×3=45(個)。哇,這么多啊!我們在上面轉了一圈又一圈,感覺就像在大草原上騎馬時那快樂的情景。接下來的幻想太空之旅、探險世界、迷你世界、獅子王表演、米奇頒獎晚會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迪士尼的東西非常非常貴,一瓶可樂就要17元,比我們這里要貴十幾元。午飯時,一碗面條要50元,你吃過50元一碗的面條嗎?確實很貴吧!在離開迪士尼之前,大家都要買一些紀念品,媽媽給我買了一把迪士尼公主的雨傘,花了整整100元港幣,我又想了想:我們這里每把雨傘只要20元,100÷20=5(把),哇塞!這也太貴了吧!
上車離開迪士尼時,媽媽問我:「咱們今天從早上8點玩兒到下午6點半,一共玩了多久?」我想了想:下午6點半也就是18點半,18時30分_8時=10時30分。
車啟動了,我依依不捨的像迪士尼公園告別:拜拜了,下次我們會再來的!

第六篇:奶奶的生日
12月6日,星期六,是我奶奶的生日。生日那天,爸爸先送我去打羽毛球,我學羽毛球的時間是上午10:00-11:50。我們羽毛球班裡有15個學生,每次上課開始,畢老師會讓我們先熱身,每個人要顛球500個,然後,撿羽毛球50個,每人打3組,一組要打5次。之後,讓我們排成1列,每列5人,練習揮拍的動作,揮拍的動作有4步,如果誰扣球時,5次不過網,就要做100個蹲起。這次我做了20個蹲起,只有1次沒過網,最多的同學做了100個蹲起。我們打得很開心。
11:50下課了,爸爸按時接我,開車把我送到了酒店。酒店一共有3層,我們在第2層吃飯。奶奶一共請了2桌客人,一共20人。媽媽買了一個大蛋糕,她把蛋糕平均分成了20份,每個人可以吃到蛋糕的二十分之一。可是,我的弟弟小牛牛想要最大的一份。怎麼辦呢?媽媽分的蛋糕誰也不多,誰也不少,牛牛又想要最大的,這可讓我為難了。突然,
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媽媽不喜歡吃蛋糕,我把媽媽的二十分之一塊蛋糕給了牛牛,這下子牛牛就有了最大的一塊,也就是二十分之二塊蛋糕。牛牛很開心,我也很高興,因為,我用學過的分數解決了問題。

第七篇:學生數學日記
這學期快要結束了,我們已經進入復習階段了,在數學復習期間,我對所學的知識有了新的理解。
我感到復習最大的收獲是掌握了一些數學知識和方法。比如:小數加減法,只要將小數點對齊,運用整數加減的方法計算就行了;圖形平移的方法是:先選擇平移圖形中的一個點,按照題目的要求平移幾格,然後再找另一個點平移幾格,畫出和平移圖形同樣大小的圖形就完成了。再比如,判斷軸對稱圖形,要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看兩邊的圖像是否會完全重疊。
我的困惑是:如果將這學期所學的知識融合在一起的題目,我做起來可能有難度了,我要多多思考,一步一步地計算,盡可能地做對。

第八篇:參加比賽
7月15日,我參加了叢台公園游泳池舉辦的游泳提高培訓班。游泳池在我家正南方,距離我家大約有1000米的,我爸爸騎車帶我從家到游泳池大約需要3分鍾,我們的行駛速度大約是330米/分鍾。
培訓班一共培訓16次,購買學員票需花費160元,另加報名費5元,這樣,平均每次培訓需花費大約10元。
檢票後,我興沖沖地跑進游泳池,哇!主游泳池好大呀,它的長度是50米,寬度是25米,我口算了一下,它的面積是1250平方米。
教練開始教我們游泳動作要領了,隨後,我們就下水練習了。從8:30一直訓練到10:00,大約要用1個半小時,一共培訓16次,這樣整個培訓下來,我總共接受培訓24個小時。
教練還要求我橫游10個來回,大約有(25×2×10=500m)500米的水程,16次培訓下來,我總共遊了大約8000米。
經過教練的指導和我刻苦的鍛煉,我的游泳水平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決心明年接著練下去。

❺ 利用所學的分數知識寫一篇200字日記

上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分數。老師告訴我們,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媽媽為了加深我對分數的認識,還做了一張餅,並且用刀把它平均切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這就是張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分數的加減了。當然,我們現在還只學會分母相同時的加減,分母不相同也可以加減,只不過我們現在還沒學到。我還學會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張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學會了分數的知識,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幫助還真不少呢,不信您瞧:今天,我們一家人去肯德基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爸爸首先向我「發難」了,對我說:「今天的雞腿由你來分,前提是必須分得公平。」我偷笑了想:哼!老爸你也太小瞧我了,分得公平,不就是平均分嗎?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給爸爸媽媽每人四個雞腿,爸爸媽媽看著我的「答案」,滿意地點點頭,於是我們一家人就開始「狼吞虎咽」起來了,不一會兒,我的雞腿就被我一掃而光了,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2個雞腿,爸爸的1個雞腿,還沒等到我享受「酒足飯飽」的愉悅呢,老媽又開始發話了:「寶貝,你今天吃了這么多雞腿,可不能白吃哦,我來問問你,你今天一共吃了幾分之幾?回答正確就算過關,回答不正確,這頓算你買單,錢從你以後的零花錢里扣。」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這頓怎麼的也要一百多塊吧,要是都從我的零花錢里扣的話,天啦,猴年馬月才能扣完啊,這種賠錢買賣不能做啊,於是我認真地思考了半天,回答道:「我吃了7/12。」從爸媽那贊許的表情中我知道我回答對了。
幸運啊,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以後吃起肯德基來也可以「高枕無憂」了。真是應了張老師那句話:生活中只要留心,處處都是數學知識。

❻ 五年級上冊數學日記分數乘法知識整理

分數乘法有這樣兩種概念。能約分的要先約分,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我還知道一些有關於分數乘法的知識: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正確進行計算。利用遷移類推的方法進行學習、歸納概括以及良好的分析、思考、質疑的能力。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是以整數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為基礎進行的。而推導分數乘以整數的計演算法則,需要從同分母分數加法入手,因此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演算法則也是基礎。另外,為了計算簡便,在分數乘法中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後再乘,所以,求兩個數的公約數以及約分也是很重要的知識基礎。這部分知識與舊知識聯系的比較緊密,可以使用遷移的方法進行學習。在復習時,可以出一些求幾個幾是多少的題目來做。同時,也要歸納整數乘法的意義:整數乘法就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這也是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知識。之後,通過兩道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那我們就來說一說算式的理解;算式的意義其實很容易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有了整數乘以分數的知識做基礎,再學習例題分數乘以分數時我學習起來就會比較輕鬆了。在此基礎上,我就可以試著自己歸納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

❼ 五年級關於分數除法數學日記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到分數的地方,就拿分蛋糕來講:有5個小朋友,分一塊大蛋糕,平均分就是每人吃1\5.那麼可以得出1÷5=5分之1.
還有就是先約分,在化成帶分數,比如:21分之56=3分之8=8÷3=2又3分之2.
利用除法來比較分數的大小
今天陽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忽然發現這樣一道題:比較1111/111,11111/1111兩個分數的大小。頓時,我來了興趣,拿起筆在演草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找到了一種解法。那就是把這兩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然後利用分數的規律,同分子 分數,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後,我高興極了,自誇道:「看來,什麼難題都難不倒我了。」正在織毛衣的媽媽聽了我的話,看了看題目,大聲笑道:「喲,我還以為有多難題來,不就是簡單的比較分數大小嗎?」聽了媽媽的話,我立刻生氣起來,說:「什麼呀 ,這題就是難。」說完我又諷刺起媽媽來:「你多高啊,就這題對你來說還不是小菜啊!」媽媽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鬧了,不過你要能用兩種方法解這題,那就算高水平了。」我聽了媽媽的話又看了看這道題,還不禁愣了一下「還有一種解法。」我驚訝地說道。「當然了」媽媽說道,「怎麼樣,不會做了吧,看來你還是低水平。」我扣了媽媽的話生氣極了,為了證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來。終於經過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種方法出來了,那就是用除法來比較它們之間的大小。你看,一個數如果小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是真分數,同理,一個數如果大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大於1。利用這個規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於這些數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於是我又把這個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設有8個1,讓你組成兩個數,兩個數乘積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說,一定是兩個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麼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

今天,我在數學1+2訓練上看到這么一題,在一底面積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體鑄體中,以相對的兩面為底去掉最大的一個圓柱體,求剩下的立體圖形面積是多少?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糊塗了,想:只告訴一個底面積,這怎麼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哩,連這道題都不會做。」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要畫圖)可以發現,切掉一個圓柱,又出來一個同原來圓柱同樣大的洞,雖然這洞與圓柱體體積相同,但是它們的表面積並不相同,而是比原來圓柱少了兩個底面的面積。
所以剩下的圖形面積應該等於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減去圓柱的兩個底面+圓柱的側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麼,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有粗細不同的兩枝蠟燭,細蠟燭之長是粗蠟燭之長的2倍,細蠟燭點完需1小時,粗蠟燭點完需2小時。有次停電,將這樣的兩枝求用過的蠟燭同時點燃,來電時,發現兩枝蠟燭所剩的長度一樣,問停電多長時間?
解題思路:如高粗蠟燭長為1,燃燒的速度分別為:(1)1÷2=1/2(2)2÷1=2要設停電時間為X小時那麼式子就是:1—1/2X=2—2X分析已知細蠟燭占粗蠟燭的1/2,粗蠟燭就是細蠟燭的2倍,求停電多少小時,也就是第一根燃燒多少時。
解:設停電時間為X小時。
1—1/2X=2—2X
X=2/3
答:停電時間為2/3小時。

今天下午,我在《小學生雙色課課通》上看到了這樣一道題。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與圓錐方面的題相結合的應用題。求圓錐的體積是多少,要知道圓錐的底面積和高,題中告訴了底面半徑,可求出底面積,而高卻不知道,可以根據一個條件求出,可將比轉化成一個數占已知數的幾分之幾,即可知道高占底面半徑的3/2。算出高後,然後根據「V=SH÷3」算出圓錐的體積。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於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後停在某個格內,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今天我聽了一節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質數和合數》的一堂公開課,聽後彼有一番感慨,本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為了幫助教者的一種組織手段,能夠更好得為教學服務,增加教學的新穎性、獨特性、深化性,更加具有吸引性,這么長一段時間提出對學生進行素質化教學,但是聽了幾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課,卻都流露出注入式的影子,不錯注入教學以前已經紮根,但我們一定在平時的教學中得慢慢改之;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是圍繞學生服務的並不是圍繞計算機服務。是否能引出廣大一線教師的共鳴!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正在家裡看數學報,無意中看到求比值與化簡比這個題目,我想這不是上學期學過的嗎?但是我又一想,我還是看一看吧!
「求比值」與「化簡比」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同學們學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求比值的目的是求一比的前項除以後項的結果;化簡比的目的是把一比化成和它相等並且前、後項互質的整數比。
2、求比值與化簡比的方法類似。有以下幾種:
(1)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如:
5/6∶1/2=(5/6×6)∶(1/2×6)①比值為5/3;②化簡比為5∶3。
(2)運用比與除法的關系。如:
6.3∶0.9=6.3÷0.9①比值為7;②化簡比為7∶1。
(3)運用比與分數的關系。如:
16∶20=16/20=4/5①比值為4/5或0.8;②化簡比為4∶5。
3、求比值的結果是一個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和分數;化簡比的結果是一個比,它可以寫成真分數或假分數的形式(見上例),不能寫成整數、小數或帶分數的,化簡比的結果要讀成幾比幾,如:16∶20化簡比為4/5,應讀作:4∶5。

❽ 有關分數的數學日記

(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4)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❾ 關於分數的數學日記

一.分數發展簡史
人類早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由於進行測量和均分,就曾使用分數。在各民族的最早古文獻中,都有關於分數的記載;各民族還有各不相同的分數制度。
埃及人:只對分子是1的分數進行運算,他們編制了把分子不是1的分數化成分子是1的分數的和的表,例如:
221 =114 + 142 215 =110 + 130 213 =18 + 152 +1104
在巴比倫:由於創造了六十進制的計數制度,所以他們就利用分母是60、602、、603等的分數,巴比倫人還編制了用六十進位的分數來表示分子是1的分數的表,例如: 154 =160 +6602 + 40603
希臘人:學會了埃及的分數演算法和巴比倫的六十進位制演算法,加、減、乘、除都很困難,數字計算沒有能夠很好發展。
我國古代籌算除法,除數放在被除數下面,除得的商放在被除數的上面,例如:

23÷7籌演算法記著: ,除得整數3餘數是2後,改作: ,中

間的2叫做分子,下面的7叫做分母,這個帶分數讀作:「三又七分之二」。
根據先有的材料,我國古代數學書「九章算術」(約公元一世紀左右)裡面,已有完整的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這在世界來說也是最早的。
「九章算術」把分數加法叫做「合分」,法則是「母互乘子,並以為實,母相乘為法,實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ac 。這里的「實」是被除數,也就是分子,「法」是除數,也就是分母;「實如法而一」是被除數依除數均分為幾份而取它的一份。如果同分母分數相加,則有法則「其母同者直相從之「,即 ba + ca = b+ca 。
「九章算術」把分數減法叫做「減分」,法則是「母互乘子,以多減少,余為實,母相乘為法,實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c-adac 。
「九章算術」把分數乘法叫做「乘分」,法則是「母相乘為法,子相乘為實,實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dac
「九章算術」把分數除法叫做「經分」,法則是「法分母乘實(為實),實分母乘法(為法),實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
這些法則和我們現在所用幾乎完全一樣。
「九章算術」里約分法則是「可半者半之,副置分母、子之數,以少減多,更相減損,求其等也,以等數約之」,這就是說:分子、分母都是偶數的時候,應該用2除;如果不是偶數,那麼用輾轉相減的方法,從較大數減去較小的數,最後得到一個余數和減數相等,這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約數,這種輾轉向減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和歐幾里得的輾轉相除法,理論上是一致的。
印度的數學計算都用比寫的方法,七世紀中期,在印度數學家拉莫古浦
2
塔的著作中,分數七分之二記作:7 (只是比現在的分數少了分數線),分數三又
3
2
七分之二記作:7 ,和我國的籌算記法體制相同,分數的加、減、乘、除的法則也都和我國籌演算法相同。
阿拉伯人接受了印度的分數記法,但是在分子、分母中間添上一條橫線,並且把帶分數的整數部分寫在分數的前面,例如三又七分之二寫成3 27 。
阿拉伯人的分數演算法在十三世紀初傳到了義大利,在十五世紀中開始在歐洲各國通行,現在已經在全世界通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