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桃花源的由來是什麼
千百年來,世外桃源成為人們心目中理想社會的代稱。那麼,東晉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中所描寫的令人嚮往的境界,能不能在現實中找到參照呢?
相傳詩人筆下的世外桃源就在湖南省桃源縣城西南15千米水溪附近的桃花源。在這片東西寬3千米、南北長不到5千米的山巒上,蒼松蔽日,翠竹簇擁,桃林成行,溪水潺潺。在綠色掩映的岫壑之間,有聳峙題額桃花源石制牌坊,兩旁楹聯為:紅樹青山斜陽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在1500多年以前,晚年的陶淵明看透了東晉社會的黑暗,懷著對現實社會的強烈不滿,他用自己那生花妙筆杜撰了桃花源的空想社會。他筆下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人們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說透了,這里沒有壓迫和剝削,人們過著安寧、和睦、自給自足的淳樸生活。陶淵明的詩文問世後,立刻獲得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於是,人們開始尋覓作家筆下的所在,終於發現桃源縣的桃花源頗為相似。
自唐代以來,人們開始在這里按照詩人描繪的圖樣苦心經營,仿照《桃花源記》的意境,留下了大量古跡,倒是真作假時假亦真了。象纜船洲、桃花溪、秦人古洞等等,堪稱與詩文描繪一般無二。尤其是詩人描繪的桃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景緻依然在目,令人忘返。此間還有歷代名家留下的題詠碑刻,以及古建築群等遺跡。
2. 桃花源記文學常識有哪些
桃花源記文學常識有如下:
1、《桃花源記》的作者是東晉的陶淵明,原是《桃花源詩並序》中的序。
2、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文學家,詩人,自號五柳先生,後人稱為靖節先生,山水田園詩派的創始人,著有《歸園田居》、《飲酒》、《讀山海經》等。
3、課文所敘述的故事純屬虛構。讀這篇課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到他的無能為力的思想矛盾。
4、本文原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前的序文,大約作於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時57歲,因為此時正處於東晉末期,社會環境是戰亂紛呈,生靈塗炭。他拒絕同統治者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隱居農村已十餘年,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願望更有切身體會,於是構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
5、代表作名句:《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3. 桃花源記里的桃花源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在現在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境內。
拓展資料
桃源縣,隸屬於湖南省常德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西與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冷熱四季分明。
桃源縣桃花源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因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聞名。桃源是全國農業現代化試點縣、首批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生態示範區及國家商品糧、優質油料、優質棉、瘦肉型牲豬、蛋品出口重點縣和出口綠茶優勢區域縣。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凈,語出自然。《桃花源記》也具有這種藝術風格。它雖是虛構的世外仙境,但由於採用寫實手法,虛景實寫,給人以真實感,彷彿實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了溪行捕魚、桃源仙境、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4. 桃花源記中的物理知識
對於桃花源環境的描寫,可以知道桃花源中的氣候環境非常適宜,極少惡劣的天氣環境,再加上主角在進入桃花源之前穿過了一個山洞,這兩點說明桃花源一個處於一個類似於盆地的環境中,就像四川盆地,氣候適宜,天府之國。適宜可以猜測桃花源四面環山,這也從側面解釋了桃花源不易被人發現的原因。1、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介質: 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 一切氣體、液體和固體都能夠傳播聲音。
3、聲速: 聲音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固體、液體中的聲速比空氣中的聲速大。 15℃空氣中聲速為340米/秒。
4、 回聲:聲源發出的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碰到障礙物而反射回來,傳回到耳朵的現象。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否則,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加強原聲。
5. 桃花源在什麼地方
桃花源在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腹地。
酉陽地處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腹地,是重慶幅員面積最大、少數民族人口最多、森林覆蓋率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區縣,是重慶唯一不享受高溫補貼的區縣,是火重慶名副其實的涼都。
酉陽桃花源景區距重慶市主城300公里,景區總面積50平方公里,由世外桃源、太古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桃花源廣場、桃花源風情小鎮。
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題公園和夢幻桃源實景劇等八大部分組成,集岩溶地質奇觀、秦晉農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休閑養生文化、運動康體文化於一體。
(5)湖南桃花源小知識擴展閱讀:
桃花源集秦晉歷史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天坑溶洞地下河共生岩溶地質奇觀於一體。桃花源風景區與陶淵明筆下描述的世外桃源極其吻合。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親筆題詞「中國酉陽桃花源風景區」。是「遠離塵世喧囂、步入秦晉田園、探尋科學奧秘、回歸綠色天堂」的絕地方。
6. 桃花源記知識點有哪些
桃花源記知識點有如下:
一、文學常識
1、《桃花源記》的作者是東晉的陶淵明,原是《桃花源詩並序》中的序。
2、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文學家,詩人,自號五柳先生,後人稱為靖節先生,山水田園詩派的創始人,著有《歸園田居》、《飲酒》、《讀山海經》、《五柳先生傳》等。
二、重點詞語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沿著,順著)。
2、漁人甚異之(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3、欲窮其林(盡)。
4、初極狹,才通人(只,僅僅)。
5、豁然開朗(開闊敞亮的樣子)。
6、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8、阡陌(田間小路)交通(交錯相通)。
9、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全,都)。
10、黃發(指老人)垂髫(指小孩),並怡然自樂(愉快的樣子)。
11、見漁人,乃大驚(竟)。
三、通假字
1、具答之(同「俱」,詳細地)。
2、便要還家(同「邀」,邀請)。
四、古今異義
1、芳草鮮美(古義:指色彩鮮艷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出路的境地)。
3、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
4、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交通運輸)。
五、重點句子
1、漁人甚異之。
漁人對眼前的美麗景色感到很驚奇。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土地平坦寬闊,房屋齊整,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竹之類。
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狗的叫聲人們彼此都能聽到。
4、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5、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村裡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向他打聽消息。
7. 「桃花源」究竟在哪裡
據史料記載,中國有五個地方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桃花源」的原型地:
1、江西廬山。江西廬山是陶淵明家鄉,大漢陽峰下有一萬多畝桃花源,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桃花源記》創作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縣。位於黃山世界文化遺產地境內,是指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
3、台灣桃花源。位於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園內有翠谷瀑布、田園風光等,四周環境幽雅秀麗。
經考證台灣桃花源與陶淵明所敘的差異較大,不可能是那個地方。
4、湖南桃源。一般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地在湖南省桃源縣。這里與《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境況最符合。
根據歷史的記載,早在漢代這里就以自然風景區著稱,晉朝以後又建立了桃川宮等人文景觀。大約在北周時代,人們發現這里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開辟了從縣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游覽區。到了宋朝,從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築群,可惜在元末時被火災所毀壞。明初得到復興,明末又被火燒掉。清朝光緒年間,桃源縣的縣令余良棟重新修建了陶淵明的祠堂,沿山配置了亭台樓閣:問津亭、延至館、窮林橋、水源亭、豁然軒、高舉閣、尋契亭、既出亭、問路橋等,都是以《桃花源記》來命名。它的面貌一直保存到今日。歷代以來,孟浩然、李白、韓愈、蘇軾、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牧、劉禹錫、等大文豪都曾到過這里並留下墨寶。1990年之後,湖南桃花源開始了規模宏大的修復開發高潮。修復開發後的桃花源
,每年一屆的桃花源游園會,是湖南省「三節兩會」的重要活動之一;
5、重慶酉陽。新打造的武陵酉州。酉州古城位於酉陽縣城桃花源景區,一條全長1.3公里的民族風情街,主要以土家族苗族文化為載體。
桃花源記
作者:陶淵明
(魏晉)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
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
一作:
隔絕)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
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
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參考鏈接:http://news.ifeng.com/a/20150918/44684868_0.shtml
8.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在哪裡
桃花源在重慶東南部的酉陽,是全國眾多「桃花源景區」中,與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原型最吻合的景區。
景區位於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的武陵山區腹地,總面積50平方公里,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戶外運動訓練基地。優美的自然田園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把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是人們棲息疲憊心靈的精神家園。
(8)湖南桃花源小知識擴展閱讀:
景區由古桃源、伏羲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廣場、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二酉山世外桃源民俗生態旅遊文化主題公園、桃花源風情小鎮等部分組成。自古因武陵山地區「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皇命戒律,桃花源在武陵大山沉睡了1600年。
1、伏羲洞全長約2500米,洞寬10∽25米,高度20∽60米。因洞口頂部一塊天然巨石板酷似易經中伏羲龍圖的平面圖案而得名;
2、酉州古城全長1.3公里,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展示了800年州府的恢弘氣勢,是土家族民俗、建築、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3、桃花源廣場佔地8.6萬余平方米,是武陵山區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綜合性文化廣場,在這里,動可舞擺手歡歌,靜可覓木葉情韻。
9. 陶淵明所描寫的桃花源在哪裡
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縣。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述的「桃花源」原型究竟在什麼地方?學術界尚有爭議。
有四種說法:
1、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處廬山大漢陽峰下,總面積約一萬多畝,"桃花源"又稱康王谷,是廬山第一長峽谷,全長約15華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景觀特色以幽谷風光取勝,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創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縣。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是指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
3、台灣桃花源。位於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從前的「野人谷風景游樂區」、「天雲洞風景區」、「大華壺穴區」組合而成。 景區園內有翠谷瀑布、觀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夢瀑布等,雖然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壯觀,但四周環境幽雅秀麗。考證台灣桃花源與陶淵明所敘的差異較大,而且從文化歷史上,也無其到過那裡的資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但是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縣。這里和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境況最符合。
拓展資料
桃花源出處
桃花源,出自陶淵明詩《桃花源詩》。
詩的序桃花源記記述一個世俗的漁人偶然進入與世隔絕之地的奇遇記。本文幻想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時人所嚮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大部分學者認為,桃花源記是陶潛對當時的社會不滿,希望追求一個平靜和諧的社會而寫的。
10. 《桃花源記》知識點有哪些
1、桃花源人「皆嘆惋」的原因是戰亂頻繁,人民生活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願外界干擾破壞桃花源寧靜和諧的生活。
2、《桃花源記》中有些成語出自本文,如世外桃源、豁然開朗、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3、南陽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它的作用是在說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4、文中描寫了美好的鄉間圖景,請從下列三個方面分別指出「美好」的`含義,自然環境優美富饒,社會環境安定和平,人們生活自由快樂。
5、陶淵明生活在一個戰亂頻繁、生靈塗炭的時代,他為什麼在這里卻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相對的美好境界?
①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
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黑暗社會的否定、批判。
6、文章表達了作者所要追求的是怎樣的理想世界?
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