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六年級下科學小知識100條
擴展閱讀
直枝理樹來自什麼動漫 2025-01-12 06:34:50
渣反動漫在哪個軟體看 2025-01-12 06:25:20

六年級下科學小知識100條

發布時間: 2022-08-04 01:07:18

A. 求小學六年級科技小發明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6、自製 彩色蠟燭

材料:彩色蠟筆、蠟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7、自製壁掛花籃

材料與工具:雪碧飲料瓶兩個、膠水、刻刀、剪刀。

製作方法:
1. 將一隻雪碧飲料瓶的綠色底套取下,剪成蓮花狀,翻轉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綠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寬的綠色環,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頸,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長8厘寬的寬頻一條,和3厘米寬的窄帶若干條。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條上刻出花紋

B. 六年級科技小發明,誰有簡單一些的

是說小學六年級嗎?真有闖勁!十二三歲的孩子就敢於搞科技小發明了,有魄力,值得稱贊!
現在我要說的是,每一項【科技發明】都是掌握很多科學知識的人才能夠做到的,在沒有一定知識水平的前提下,搞科技發明,即便是科技小發明也是有很大難度的。我認為,就你目前的知識水平,搞一些科技小製作還是能夠完成的,至少你在孩童時代就有了這樣的興趣,很難得。
我這里給你推薦兩個比較簡單的小製作,而不是發明,只是科學知識的普及而已。
取大約一尺長縫衣線,系住縫衣針的中間部位,掛在沒有風的地方,使縫衣針保持水平,就製作出一個簡易指南針。
關鍵點:
首先,所用的縫衣針須事先用磁鋼在上面摩擦幾下,使之磁化後使用;
其次,所用的縫衣線要見可能的細一些;
另外,要將其掛在沒有風的地方,使縫衣針保持水平、穩定。
知識點:
物體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是靜止的。當縫衣針被磁化後,受到地球磁場的作用而轉變方向,待其穩定下來,縫衣針指示的就是南北極的方向。
此法由於受到風力和縫衣線自身應力的影響往往精度不高,而更好的方法是:
將磁化的縫衣針固定在一小塊泡沫包裝材料(或其他輕質材料)上,使其漂浮在平靜的水面上,縫衣針受到地球磁場的作用而轉變方向,待其穩定下來之後,南北極的方向就很直觀地顯現出來了。
當人們在野外迷失方向的時候,急需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走出困境。能夠就地取材,立即製作一個簡易的指南針,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因此說,積累豐富的科學知識也是能夠改變命運的。
以上這兩個小製作雖然科技含量不高,製作很簡單,卻很實用,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C. 小學科學三至六年級所有知識點

1、人體中共有206塊骨頭,共有600多塊肌肉,肌肉重量占體重的40%。

2、骨骼具有運動、支撐、保護的作用。骨與骨之間能夠活動的相連地方叫關節,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帶動骨、關節而實現的。

3、經常運動的好處是: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增強心肌和肺活量;肌肉發達;體力充沛;延緩衰老;身體勻稱。

4、人需要的主要營養成份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

5、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種類有:糧食類、蔬菜水果類、魚肉蛋類、豆奶類、油鹽糖。吃得最多的是糧食類。吃得最少的應該是油鹽糖。

6、人體主要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

7、為了安全飲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綠色食品,少吃腌臘食品。

8、購買加工食品時要注意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9、沒有一種食品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所以我們吃食物要多樣化和全面化。

10、水果不可替代蔬菜。

空氣

1、空氣主要由氮氣、氧氣、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氣體混合而成。如果空氣中增加了有害物質,空氣就被污染了,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中國古代人熱空氣上升的原理發明了孔明燈。

2、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一定的溫度。

3、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可是人們的活動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防止空氣污染的一些措施有植樹造林、節約能源、少開小汽車,改進汽車燃料、禁燒秸桿、使用無氟冰箱等。

4、用手搧一下空氣、把空氣裝在塑料袋裡等都可以感到空氣的存在,空氣是無顏色、無氣味、無味道的透明氣體。

5、帶膠塞的漏斗擰緊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進瓶子里嗎?

為什麼?(水不能流進瓶子,因為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膠塞封住了瓶口,空氣出不來,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進去。)

6、用冰塊冷卻食物,食物應放在冰塊上還是冰塊下?為什麼?(應把食物放在冰塊的下面,因為冰塊周圍的空氣受冷會很快下沉,不斷下沉的空氣包圍住要冷卻的物體,從而達到盡快冷卻的目的。)

7、空氣能被壓縮,壓縮了的空氣有彈性,在炎熱的夏季,自行車輪胎中的氣為什麼不能充得太足?(空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夏季由於氣溫太高,輪胎內的空氣受到高溫,其體積必然很快增大,產生很大的壓力,當輪胎承受不住這樣大的壓力時,就會被脹裂。)

天文

1、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用方向和高度來表示,我們看到的太陽東升、西落晝夜的產生現象,其實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形成的。只不過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以地球為參照物,所以看起來就是東升、西落

2、太陽位置在東,物體影子在西,太陽位置在南,物體影子在北,太陽位置在西,物體影子在東。根據陽光下物體影子方向變化的規律形成太陽鍾,故宮博物院的太陽鍾叫日晷,它屬於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有的日晷叫地平日晷,

3、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看不見的月亮。月初的蛾眉月,是指太陽剛落地平線,我們看到的月相是朝著太陽的。而月底的蛾眉月是指快要日出時,看到的月相同樣是向著太陽的。

5、日落時看到初一到十五的月亮,發現:蛾眉月在西方,上弦月在南方天空,凸月在中間偏東,滿月在東方。可見月亮繞地球轉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

6、日出時看十六到月底的月亮,發現十六的月亮在西頭,下弦月在南方天空,殘月在中間偏東處,蛾眉月在東頭。

7、一天中月亮是東升西落的。這是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而形成的。月亮是地球的衛星,月亮繞地球轉一周是農歷一個月。

運動和力

1、我們在騎自行車時車輪在做直線運動和旋轉運動。

2、一輛載重汽車行駛得快慢與自重、拉力、路面這些因素有關。

3、力的單位是牛頓。

4、使用測力計時,要使指針在0處,不能超過最大測量范圍。

5、當物體受到外力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去掉外力後還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彈性,這種力叫彈力。

6、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這個力是因為地球引力。

7、判斷: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對)

物體的彈性是無限的(錯)

物體穿過液體或空氣時,也會產生摩擦力(對)

8、摩擦能產生熱量,流星的形成就與摩擦有關,在在炎熱的夏天高速公路上的汽車輪胎會發燙;生活中有好多增大有益摩擦(例如:如輪胎上的花紋、車把手上的花紋)和減少有害摩擦(在機械運動部位加潤滑油,加滾珠軸承)的例子。

9、物體的形狀與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關,如降落傘下降的速度與傘面的大小就有關。



1、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液體。水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雲、霧、雨、露、霜都是由空氣中的水凝結而成的。

2、認識物體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看、用鼻聞、用舌嘗、用手摸,對不了解的物體千萬別隨便聞、隨便嘗。鑒別杯子中水、鹽水、糖水、牛奶、白醋的方法是什麼?

3、水具有使其表面盡量縮小的力,這就叫做水的表面張力。

4、鐵塊在水中是要下沉的,可鋼鐵的輪船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因為鋼鐵輪船的空間大,與同體積有水相比較,它反而輕,因此浮在水上。)

5、地球上大部分水是海洋里的鹹水,只有極少量的淡水,大部分淡水只儲藏在南極和北極的冰川中,大氣中有小部分看不見的水蒸氣,只有河流湖泊和淺層地層里的水可供人類使用。而可供人類使用的這一點淡水還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人類如果不注意保護水資源,地球上將無干凈水可用。

6、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固體的分離,例如把豆子和米分開,把粗沙和細沙分開,兩種不同的固體混合後體積會變小。例如黃豆與米混合後體積變小了,但重量不變,液體與水混合,有些溶於水,有些不溶於水。有些浮在水上,有些沉在水下,但這不是絕對的,在條件改變的情況下,不溶於水的液體也可能溶於水。

生物

1、種子的構造:子葉、胚根、胚芽。胚芽將來長大成莖和葉,胚根將來長大成根。

2、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土壤、適宜的溫度、養料。

3、一朵花,例如油菜花有:花瓣、萼片、雌蕊、雄蕊。

蜜蜂和一些昆蟲可以為一些花傳粉。果實裡面都有種子,「無籽瓜」是人工培育的,它仍然是果實,蘿卜不是果實。

4、土壤的主要成份有:沙、黏土、腐殖質等。

5、蠶、蜻蜓、螞蟻、蟋蟀、等都屬於昆蟲類。它們成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大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蠶蛾的觸角是羽毛狀的。昆蟲一生要經過變態,蠶一生要經過蠶卵、蠶、蠶蛹、蠶蛾四個階段。世界上最早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是中國。

6、魚終生生活在水裡,魚有各種形狀,魚體表面有鱗,有些魚如鱔魚、黏魚等魚無鱗。魚鱗的花紋像樹木的年輪,魚也有耳朵,只不過藏在頭骨里頭,魚利用鰓從水中得到氧氣,魚通過調節體內鰾中氣體多少可改變自身體積,從而調節比重,得到不同浮力。而快速運動的鯊魚就無鰾。魚的運動前進都要靠魚尾,慢慢前進靠腹鰭,或腮排水,胸鰭撐開可使運動的魚停下來,體側線能測定方向,感知水溫。

7、要善待動物,愛護動物,要保護與我們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動物。如牛、蜜蜂、吃蟲子的鳥。還要保護珍稀動物。我們可以從哪方面做起?(對我們長期生活在城區的中學來說,愛護鳥類,愛護樹木,保護小動物生活的環境。要保護水中的動物,就要保護水源。在鳥類繁殖的季節和家長一起共同為鳥兒做「人工鳥巢」,在動物園,也要做文明觀眾,愛護各種動物。)

8、動物的生活習性不同,多數鳥類在白天活動,而貓頭鷹以捕食鼠類為主,老鼠喜在夜間活動,所以貓頭鷹也在夜間活動。從早晨到下午是它的睡覺時間,蝸牛喜歡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它的活動時間也是夜間。

熱學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熱總是從高處向低處傳遞。

2、固體主要傳熱方式是傳導,液體、氣體的傳熱方式是靠對流,太陽上的熱是輻射到地球上的。

3、大多數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冷卻時體積會收縮,這種性質叫做熱脹冷縮。

4、因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易於吸收輻射熱,所以我們在夏天喜歡穿淺色衣服,冬天喜歡穿深色衣服。

5、溫度的變化會對物體產生哪些影響?(夏天電線伸長、嚴寒的冬季水管凍裂等。)

6、加熱和冷卻物體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時醬菜瓶蓋擰不開,可用熱毛巾包住瓶蓋,瓶蓋受熱膨脹就能很輕松在擰開了。還有塑料水管的連接、煉鋼、制棒冰、蠟燭的製作等。)

7、為什麼鍋把手用塑料製作?鍋身用金屬製作?(塑料不善於傳熱,用塑料做的鍋把手不會燙手。因為金屬善於傳熱,所以鍋身用金屬製作。)

8、畫出熱在水鍋中傳遞的圖示。(略)

聲音

1、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凡是人們不需要的聲音都是噪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

2、人耳構造: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

3、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D. 小學六年級科學知識點誰有

1、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作機械。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做簡單機械。 2、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杠桿。它有三個點,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轉動的位置叫支點。 3、杠桿尺平衡時,左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等於右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 4、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 5、像水龍頭這樣,輪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6、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可以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 7、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8、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大。螺絲釘的螺紋越密,旋進去就越省力。 10、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起到傳遞動力而是自行車運動的作用。 11、各種簡單機械的比較: 簡單機械 舉例 杠桿 省力杠桿 開瓶器、切刀、核桃夾、羊角錘 不省力也不費力 蹺蹺板、訂書機、天平 費力杠桿 筷子、鑷子、釣魚桿 輪軸 水龍頭、門把手、方向盤、扳手擰螺帽、螺絲刀擰螺絲 斜面 盤山公路、大橋引橋、螺絲釘 12、寫出各類型滑輪的作用。 滑輪類型 作 用 滑輪 動滑輪 省力 定滑輪 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輪組 既省力又改變用力方向 13、自行車上的各部分應用了哪種簡單機械?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車把手 輪軸 車上的螺絲釘 斜面 剎車 杠桿 車輪和車軸 輪軸 大齒輪和小齒輪 輪軸 後架上的彈簧夾 杠桿 車鈴的按鈕 杠桿 腳蹬 輪軸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復習資料 1、很多的房屋和橋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橫放的材料(橫梁)支撐住的。它們受壓時,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如何增強橫梁抗彎曲能力是建築上很重要的問題。 2、材料的寬度越寬,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寬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響材料抵抗彎曲的能力。 3、改變薄板形材料的形狀,實際上都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雖然減少材料的寬度降低了一些抗彎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4、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受到壓力時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能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5、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具有拱形承載受壓力大的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堅固。 6、生物體中的拱形:人的頭骨、拱形的肋骨、貝殼、烏龜的殼、雞蛋、接近圓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框架結構中,三角形框架比四邊形框架更加穩固,四邊形框架容易變形。 8、不容易傾倒的塔結構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 9、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復習資料 1、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把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發現通電導線可以產生磁性,為人類大規模利用電能打開了大門。 2、用線圈和指南針可以做成電流檢測器,檢測電池中有沒有電。 3、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做電磁鐵實驗時,因為用的導線較短,這個電磁鐵是很耗電的,不要把它長時間接在電池上。 4、電磁鐵的南北極與線圈纏繞的方向、電池正負極的接法有關。 5、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力小,圈數多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力小,電池多則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系。 6、電動機由磁鐵、繞著線圈的鐵芯、換向器、電刷組成。換向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並轉換電流的方向。 7、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雖然大小懸殊、用途各異,但電動機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轉動。 8、電能使各種用電器做各種運動、發光、發聲、發熱……我們把電具有的這種能量,叫電能。 9、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和運動有關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機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中儲存的能量叫做化學能。 10、所有的用電器都是一個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形式 輸出的能量形式 電燈 電能 光、(熱) 電視機 光、聲、(熱) 電冰箱 熱、(光、聲) 電吹風 風、熱、(聲) 空調 熱、(光、聲) 洗衣機 機械能、(光、聲) 取暖器 熱、(光) 電風扇 機械能、(聲) 11、通過發電機,人們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 輸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電池 化學能 電能 光電池 太陽能 蓄電池 化學能 水力、風力發電站 機械能 火力發電站 化學能 12、煤是幾億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與空氣隔絕,在長期的的壓力、高溫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經過長期、復雜的變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我們正在耗盡這些能源。現在的新能源有太陽能、地熱、風力、沼氣、核能等。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1、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和研究植物。科學家主要是根據植物的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的。 2、科學家把植物分為兩大類: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在已經發現的40萬種植物中,開花植物約佔一半以上。不開花的植物中,蕨類、藻類、苔蘚類和開花植物一樣,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 3、分類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椎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徵是科學家對動物進行分類的重要標准。 4、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上長羽毛的動物是鳥類;直接生小動物,並用乳汁喂養小動物的是哺乳動物。 5、已發現的動物種類有150多萬種,其中昆蟲達到100多萬種,約佔80%。 6、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簡單生命體開始,到現在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環境變化是重要原因。人類對於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和對一些動物的馴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每一種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之中。 8、人類生活離不開植物:(1)提供給人類做食物;(2)供人類欣賞;(3)提供給人類做葯材;(4)人類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學慣用品;(5)可以凈化空氣;(6)提供給動物做食物。 9、人類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員,我們理應平等對待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 六年級下冊的科學概念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產生活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邊緣較薄。 4、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點是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 5、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6、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凸透鏡)。 7、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於昆蟲的細節,如: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翅膀上布滿的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8、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9、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10、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11、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 12、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3、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14、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5、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 20、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結構,而列文?虎克用他自製的顯微鏡發現了曾經不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釀酒、泡菜、發面、做酸奶、克隆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22、人類觀察工具的改進: 肉眼 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 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 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第二單元 微小世界 1、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2、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3、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後沒有變化,沒有變為或產生新的物質,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為黑色的炭一樣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 4、在變化中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5、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澱粉→麥芽糖 6、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7、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是二氧化碳氣體。 8、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氧在有水的環境中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鐵,就是鐵銹。 9、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 10、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澱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11、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12、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 第三單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圍繞地球由西向東逆時針運轉。 2、對月球的探索歷程: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 3、最早登月的是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 4、月相是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5、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1、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2、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 6、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5、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 6、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這種說法認為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後留下的痕跡。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就相當於少了一層保護,使撞擊更猛烈和頻繁。 7、農歷初一前後,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月球居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圖示如下: 而月食則是農歷十五前後,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於月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就發生了月食。圖示如上: 8、日食發生在農歷的初一前後,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 9、月食發生在農歷的十五前後,有月全食、月偏食。 10、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1、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12、為了便於辨認,人們天空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就稱為星座。 13、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北極星可以幫助大家在夜間辨認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它。 14、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極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兩顆星的連線延長,在大約相當於這兩顆星距離的5倍處,有一顆比較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屬於小熊星座。 15、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 16、「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夏季主要星座——天鵝座(天津四)、天琴座(織女)、天鷹座(牛郎)、天蠍座(心宿二) 17、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18、太陽系和眾多的恆星一起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 19、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20、恆星的一生: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小型或中等恆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 21、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年初,「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今年10月「神舟」七號將發射,並實現我國首次宇航員太空行走,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 2、真正的垃圾添埋場對周圍環境的危害:散發惡臭,污染空氣;滋生蚊蠅,引發疾病;造成土壤污染,影響農業生產等。 3、焚燒垃圾的優點:佔地小,使垃圾減量,避免污染地下水;缺點會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4、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 5、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1)雙面列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6、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且產生大量垃圾,濫用塑料袋也會造成的環境污染。 7、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廢舊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成本、減少垃圾、減少污染,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裝。 9、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10、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資源量計量,人均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11、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12、污水的處理是復雜的,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學方法主要是用於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葯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13、 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於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15、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

E. 求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的知識要點

六下復習資料
1、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 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自製放大鏡的方法有:廣口瓶、玻璃杯、燒瓶、燒杯、塑料袋(盒)裝水,冰塊、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註:橫向放大,縱向不放大)。
3、 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4、 許多岩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岩由(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
5、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體)。晶體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6、 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7、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製的復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8、 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台)(反光鏡)等組成。
9、 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0、 我們還可以利用(乾草)培養微小生物。
11、 (巴斯德)第一個指出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12、 通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屏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
13、 (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微生物對人類並非都是有害的,有許多微生物不僅對人體有益,而且我們還離不開它。雜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麵粉里的糖類,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熱時體積急劇膨脹,從而使饅頭、麵包內部疏鬆多孔。
14、 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釀酒、泡菜、發面、做酸奶、克隆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15、 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16、 有些物質混合後不會生成新的物質,如(沙子)和(豆)混合;有些物質混合後會生成新的物質,如(小蘇打)和(白醋)混合。
17、 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大量的氣泡,生成新的氣體——二氧化碳氣體,這種氣體能使燃燒的細木條熄滅,說明這種氣體(不支持燃燒)。
18、 米飯在我們咀嚼的過程中,變得有(甜味)了,這是因為米飯中有一種叫(澱粉)的東西,在被我們咀嚼過程中發生了變化——澱粉變成了麥芽糖。
19、 澱粉遇到碘酒顏色會變成(藍色),產生了一種藍色的新物質。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20、 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徵是(產生新的物質)。
21、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產生種種現象,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產生沉澱物)等。
22、 通過觀察比較鐵片和鐵銹,我發現鐵銹是(紅褐色)、(有空隙)、(沒有光澤)、(不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粗糙)等。
23、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徵是(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無色透明)。
24、 哪些食物含有澱粉?
類別 食物名稱
含有澱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蘋果、麵包、饅頭、南瓜
不含澱粉的食物 花菜、胡蘿卜、白蘿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蔥
25、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半徑大約為地球半徑的(1/4),它的引力是地球的(1/6),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晝夜溫差(310℃)。
26、 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
27、 月球環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測中,公認的觀點是(隕石撞擊說)。
28、 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
29、 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30、 古代人們對月相有特別的稱呼,「初一」稱為(新月),「十五」稱(望月)。
31、 月相在一個月中的變化規律是: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1、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2、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
32、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三種,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兩種;日食發生在(農歷初一),而月食發生在(農歷十五或十六)。
33、 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的直徑約是(140萬)千米。
34、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這些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5、 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並以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命名,人們把這些區域稱為(星座)。其中有一個星座的流星雨特別有名,這個星座就是(獅子星座)。
36、 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
37、 天空中閃亮的銀河光帶,實際上是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歐州人稱它為(Galaxy),它的直徑大約有(10萬光年)。
38、 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
39、 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40、 恆星的一生: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小型或中等恆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
41、 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現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42、 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
43、 (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1)雙面列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44、 (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物品,它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廢舊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成本、減少垃圾、減少污染,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45、 垃圾可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
46、 廚余垃圾包括:果皮、剩餘飯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紙製品、金屬製品、塑料製品、玻璃製品和橡膠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過期葯品、注射器、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其他垃圾包括:磚瓦、陶瓷、衛生間廢紙。
47、 (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48、 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污水)、(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49、 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水源取自(水庫)、(湖泊)和(河流)。自來水是主要的(飲用水),(飲用水源)不能洗澡。
50、 污水的處理比較復雜,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即(沉澱)、(過濾)、加入葯物進行滅菌獲得凈化。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學方法主要是用於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葯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51、 我們面臨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此外,還有「白色污染」(塑料製品)和(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環境問題。
52、 (人類濫捕亂獵)和(過度開發利用),更使得許多生物資源瀕臨枯竭。
53、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
54、 填埋和焚燒的優缺點:
填埋的方法 焚燒的方法
優點 比較方便,成本較低,促進垃圾分解。 佔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熱量可以利用
問題 佔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較慢,可能會污染地下水 消耗電能,留下殘余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55、 垃圾填埋場各部分的作用:
襯墊:防止垃圾與土壤直接接觸;
過濾液收集池和處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氣體排放管:把發酵生成的可燃性氣體和有毒氣體排走。
監測井:隨時監測垃圾填埋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狀況。
56、 與「全球變暖」有關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燒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炭)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57、 減少垃圾的方法有:(1)減少丟棄;(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簡答題:
1、 日食成因?答: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於同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P54圖要求會畫)日食發生的幾個特點:(1)、太陽被物體給擋住,(2)、擋光物體是球形(3)、地球、擋光物體和太陽差不多在同一條直線上(4)、擋光物體在運動。日食一般發生在初一,總在太陽光輪的西邊開始。
2、 月食成因?答:當月球運動到地球的背日面,進入地球的陰影時,就會發生月食。月食發生在農歷的十五前後,有月全食、月偏食。(會畫圖)
3、 相對來說,月食發生的機會比日食要多一些,日食、月食的出現都是(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地球繞太陽公轉)所決定的,同(天體的影子)有直接關系。
4、 現在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答:1、垃圾污染;2、水污染;3、大氣污染。另外還有:白色污染、物種數量銳減、土地沙漠化、酸雨等。
5、 請你制定一個家庭節水計劃:答:1、洗手洗臉用水盆;2、淘米水用來洗碗;3、淋浴水用來沖馬桶;養魚水用來澆花草;使用節水器具等。
6、 為了減少「白色污染」的環境問題,你會怎麼做?答:購物時自帶購物袋;少領取商店給的塑料袋;重復使用已有的塑料袋;買菜時帶上菜籃子、布袋子;在單位或學校就餐,自帶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將廢舊塑料製品收集起來,賣給廢品收購站回收煉油。
7、 觀察工具發展的流程:肉眼: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放大鏡: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光學顯微鏡: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電子顯微鏡: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掃描隧道顯微鏡:納米技術
18、在生產實踐中,人們一般採用什麼方法防止、減緩鐵製品生銹的速度?答:(1)製成合金;(2)鐵製品表面塗防護層;(3)保持鐵製品表面的潔凈和乾燥。
實驗題:
1、 怎樣分離食鹽和水的?減少水分,即把某種溶液風干或加熱使其水分蒸發,使物質重新析出。
2、 得到晶體的步驟:先製作食鹽的溶液,然後用滴管或玻璃棒滴1—2滴在玻片上。為了蒸發得快,滴後要輕輕晃一下,讓溶液擴散得薄而均勻,然後放在通風的地方。也可以用夾子夾住玻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加熱時玻片離火焰要遠一些,慢慢烘乾。在溶液蒸發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用手或器物觸摸它。
3、 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特徵:(1)材料,口杯、清水、滴管、鑷子、小刀、載玻片、蓋玻片、碘酒、培養皿、吸水紙。(2)製作切片標本的步驟,a、在一個干凈的玻璃載片上滴一滴水b、用鑷子把要被觀察的標本放到載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要折疊c、用蓋玻片或另一個玻璃載片傾斜著慢慢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d、需要染色的標本,可以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碘酒,並把玻片微微傾斜,再用吸水紙吸掉多餘的水e、將做好的載片放到顯微鏡載物台上。

F.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筆記重點【有答案

1、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動作來傳遞信息,用後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數是雄兔,這是它向雌兔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2、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
3、「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國的珍奇動物。
4、冰糕為什麼會冒氣?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5、向日葵為什麼總是向著太陽?
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
6、蟬為什麼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7、蜜蜂怎樣釀蜜?
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裡進行調制,然後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後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8、為什麼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9、為什麼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於是就打起呵欠來。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10、為什麼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並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11、為什麼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12、為什麼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它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這也是它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它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13、為什麼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裡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14、為什麼駝鳥不會飛?
身型龐大的駝鳥類的一種,但它們卻不會飛上天啊!這不是因為它們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們的羽毛都太柔軟,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適合飛行。另外,駝鳥的肌肉不發達,胸骨又平平的,對飛行都沒有幫助。駝鳥生活在非洲,由於長期居於沙漠地區,身體為了適應環境,便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樣子。
15、為什麼罐頭里食品不容易變壞?
午餐肉、豆豉鯪魚、茄汁豆......都是美味的罐頭食物,它們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變壞。這因為罐頭是密封的,細菌便無法進入。人們在製造罐頭食品的時候,把罐頭里的空氣全部抽出,然後把它封口。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即使裡面的食物沾上少許細菌,它們也無法生存或繁殖啊!
16、 為什麼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哭個不停?
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呱呱大哭,這不是因為他們感到不開心,而是他們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第一口的空氣呢!當嬰兒離開媽媽身體出生時,他們吸進的第一口空氣會沖到喉部去,這會猛烈地沖擊聲帶,令聲帶震動,然後發出類似哭叫的聲音。
17、為什麼蜥蜴的尾巴斷落後仍然不斷彈跳著?
為了保護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護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當受到襲擊時,尾巴更會因肌肉劇烈收縮而導致斷落。基於斷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經活著,它會不斷彈跳,從而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脫。別以為他們的生命會這樣完結,其實只需多個月,尾巴又會重新長出來,繼續生活。
18、為什麼松鼠的尾巴特別大?
別看輕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同時,它的尾巴正發揮很大的功用。它能夠令松鼠在樹上跳躍時得到平衡,避免掉下來受傷。此外,這條大大的尾巴更能於冬天發揮保護的功用,緊緊圍著松鼠的身軀,既方便,又實用。
19、為什麼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節?
一般人有五隻手指,而手指的長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沒有人察覺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節,而唯獨大拇指只有兩節呢? 原來,它的節數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節的話,大拇指會顯得沒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節,它便不能自如地與其它四指配合抓緊東西!
20、為什麼自己搔自己時不感到很癢?
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基於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備,大腦會發出一種「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鬆,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很癢了!
21、為什麼海水大多是藍、綠色?
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綠色。可是,當你把海水撈起時,你卻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無色。原來,海水本身與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水沒有大分別,也是透明的。我們所看到的綠色,其實是海水對光吸收能力而產生出來的現象。只有綠光能被海水吸收,從而反射出來;當海水更深時,綠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藍色。
22、為什麼會起雞皮疙瘩?
我們的皮膚表面長著汗毛,而每一個毛孔下都有一條豎毛肌,當受到神經刺激(例如:生氣、害怕、受涼等情況)後,身體的溫度會下降,而豎毛肌便會收縮而令毛發豎立起來,形成雞皮疙瘩。除了有著保溫的作用外,這個生理系統亦可使動物的體型看起來比實際更大,從而嚇退敵人。
23、海馬是由爸爸的肚裡出世?
幾乎所有動物也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馬卻是與眾不同,它是由雄性分娩出來的。於雄性海馬的肚上有一個像袋鼠「育兒袋」的孵卵囊,雌性海馬會把卵子排到雄海馬的孵卵囊中。此後,雄性海馬就擔起孕育的責任,經過約三個星期,小海馬便由爸爸的體內彈出來。
24、為什麼樹葉會變顏色?
樹葉變色的原因與其蘊含的化學物質—葉綠素有關。當秋天來臨時,白天的時間比夏天較短,而氣溫更亦較低,樹葉因此停止製造葉綠素,剩餘的養分輸送到樹乾和樹根中儲存。樹葉中缺少了綠色的葉綠素,與此同時,其它化學色素因而顯現出來,所以我們多看到黃和褐等顏色的樹葉。
25、為什麼有落葉?
秋天來臨的是時候,樹葉上蒸發的水份比夏天多,但樹根吸水卻比夏天少了。為了減少樹木的水分流失,莖部的細胞開始形成一個分離層,待養分完全離開樹葉後,分離層會令樹葉和樹干隔離,樹葉從而掉下來。
26、為什麼鯨魚會噴水?
鯨魚是哺乳類動物的一種,可是它的鼻子沒有鼻殼,鼻孔長在頭頂上。在水中生活的它用肺呼吸,能一次過儲存很多空氣,不用經常到水面換氣。但當它往水面換氣時,它便會用鼻呼吸,而呼吸時連帶海水噴出體外所發出的巨聲浪便是由壓力所造成的。
27、銀河系有多大?
許許多多的恆心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陽系所在的星系叫銀河系。銀河系像一隻大鐵餅,寬約8萬光年,中心厚約1.2萬光年,恆星的總數在1000顆以上。
28、為什麼白天看不見星星?
因為白天部分陽光被大氣中的氣體和塵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陽輻射的光線非常強烈,使我們看不出星星來了。
29、太陽系有那些天體?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它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外,太陽系裡還有許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編號的小行星有2958顆。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30、藍天有多高?
「藍天」其實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層包圍著地球的空氣,根據空氣密度的不同分為5層,總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絕大部分空氣都集中在從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處空氣越稀薄。大氣層有多厚,藍天就應該有多高。
31、打雷是怎麼回事?
答:這是陰電和陽電碰到一起發生的自然現象。下雨時,天上的雲有的帶陽電,有的帶陰電,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放電,發出很亮很亮的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很快受熱,膨脹,並且發出很大的聲音,這就是雷聲。
32、飛機為什麼能飛上天?
答:飛機有兩個機翼,像小鳥的翅膀一樣,它還有推進器。機翼能產生升力,把飛機托起在空中;推進器能產生能力,把飛機推向前進。因此,飛機就能像鳥兒一樣飛上天了。
33、掛在壁牆上的石英鍾,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於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34、電爐「燃燒」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不需要氧氣,氧氣只能使電爐絲氧化而縮短其使用壽命。
35、鍋內盛有冷水時,鍋底外表面附著的水滴在火焰上較長時間才能被燒干,且直到燒干也不沸騰,這是由於水滴、鍋和鍋內的水三者保持熱傳導,溫度大致相同,只要鍋內的水未沸騰,水滴也不會沸騰,水滴在火焰上靠蒸發而漸漸地被燒干。
36、天然氣爐的噴氣嘴側面有幾個與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氣不會從側面小孔噴出,只從噴口噴出.這是由於噴嘴處天然氣的氣流速度大,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氣流表面壓強小於側面孔外的大氣壓強,所以天然氣不會以噴管側面小孔噴出。
37、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里的像是由鏡後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
38、螳螂被稱為「捕蟲神刀手」。
39、在非洲的烏干達,有一種老鼠能吃貓。這種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層硬殼,長得非常堅硬。這種老鼠能散發出一陣陣濃烈的臭味,貓聞到後就渾身癱軟、發抖,動彈不得。這時,老鼠就跳過去,用銳利的牙齒咬斷貓的喉管,把血吸盡,然後再把貓拖到隱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40、亞馬遜河流域的一種文鳥,當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類就會叼來五顏六色的花瓣、綠葉撒在同伴的屍體上,為其「花葬」,且一隻只低垂腦袋,以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41、早晚的天空為什麼是紅色的?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後的天邊,時常會出現五彩繽紛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於空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後,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光的,但由於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都形成了一個散射光源。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的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來,而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等顏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強。因此,我們看到睛朗的天空總是呈蔚藍色,而地平線上空的光線只剩波長較長的黃、橙、紅光了。這些光線經空氣分子和水汽等雜質的散射後,那裡的天空就帶上了絢麗的色彩。
42、為什麼灌滿水的瓶子不易破?
有兩個相同的玻璃瓶,一個空著,一個灌滿了水,同時從相同的高度落到地面上,哪個瓶子容易破?一般說重的瓶子容易破。可是,當瓶子灌滿水後,瓶子里的水還有另外一個作用,能減少瓶子的形變,反而使瓶子不容易破了。玻璃瓶破裂,大多是由於形變引起的。空瓶子落地,地對瓶子產生一個壓力,瓶子從外向里形變,終於破裂。瓶子裝滿水,由於水是不可壓縮的,從而減少了形變,使得瓶子不易破裂。瓶子里裝滿水,再擰緊瓶蓋,就更不容易摔破了。
43、哈喇味的食品有毒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食品腐敗變質的情況。食品腐敗變質的過程,是食品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分解變化過程,其程度因食品種類、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及環境條件的不同而異。通常脂肪的變質主要是因為酸敗,為食品誘變性污染的一種。微生物所產生的酶、紫外線和氧可以使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進一步分解生成過氧化物和氧化物,隨之產生具有特殊刺激氣味的酮和醛等酸敗產物,即所謂哈喇味。食用因滯銷而存放過久的已產生哈喇味的食品,會導致中毒,臨床表現以胃腸病狀為主,有的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腹脹、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44、笑能使人健康,這是因為笑能使人肺部擴張呼吸量,加大血液循環:加速促進內分泌活動,快樂的情緒提高了食慾是消化液增多。
45、楓樹葉子變紅的原因:一是花青素的作用,二是葉綠素由於天變冷不斷分解,被花青素取代。
46、科學家在海豚的啟迪下,製造了水聲探測器材——回聲探測儀。
47、生物的命名與模式標本:科學家們給每個他們研究過而又沒有記載過的生物都取一個拉丁學名,包括屬名和種名兩個拉丁字,稱為雙名法,1758年由瑞典科學家林奈首創。定名所依據的標本稱為模式標本,其中指定一個為正模,其餘為副模。
48、維生素C有還原性,不能與海鮮類食物一起吃。
49、新傢具中通常有甲醛存在,可以放上濃氨水來吸收甲醛。
50、香腸、腌肉、鹹菜中含有亞硝酸鈉,在人體中一定條件下生成亞硝酸胺,致癌物質。

我這是有趣的科學實驗小知識,你看看。
、小木炭跳舞

取一隻試管,裡面裝入3一4克固體硝酸鉀,然後用鐵夾直立地固定在鐵架上,並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當固體的硝酸鉀逐漸熔化後,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塊,投入試管中,並繼續加熱。過一會兒就會看到小木炭塊在試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躍起來,一會兒上下跳動,一會兒自身翻轉,好似跳舞一樣,並且發出灼熱的紅光,有趣極了。請你們欣賞一下小木炭優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為什麼會跳舞嗎?
答案

原來在小木炭剛放入試管時,試管中硝酸鉀的溫度較低,還沒能使木炭燃燒起來,所以小木炭還在那靜止地躺著。對試管繼續加熱後溫度上升,使小木炭達到燃點,這時與硝酸鉀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並放出大量的熱,使小木炭立刻燃燒發光。因為硝酸鉀在高溫下分解後放出氧來,這個氧立刻與小木炭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這個氣體一下子就將小木炭頂了起來。木炭跳起之後,和下面的硝酸鉀液體脫離接觸,反應中斷了,二氧化炭氣體就不再發生,當小木炭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鉀上面時,又發生反應,小木炭第二次跳起來。這樣的循環往復,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躍起來。
我有一個實驗,既簡單有神奇。
實驗材料如下:
1.白糖,400克。
2.新毛筆一支。
3.紙杯,兩個(一個裝糖水,另一個裝清水)。
4.白紙,2~3張。
5.打火機一個.
實驗步驟如下:
1.調制一杯濃糖水,一定要濃,糖不夠再加。
2.拿一張白紙平鋪在桌子上,用毛筆蘸糖水在白紙上寫字或者畫畫。
3.等白糖水干後,拿打火機稍微的烘烤一下。剛寫上去的字或者畫的畫就會顯現出來.
實驗完成.

G. 求六年級(中預)下半學期科學復習資料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1.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豐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體。
2.放大鏡又叫凸透鏡。它之所以能夠放大,是因為光線從空氣進入放大鏡時會產生折射而彎曲。
放大鏡下的物體不僅放大了,而且有些細節都看到了,如報紙上的圖片、計算機和電視機的屏幕,原來是由許多小點組成,而看到的點狀物由紅、綠、藍三色組成的。
吸水紙纖維比較長、粗並且疏鬆。
圓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裝上水也有放大鏡的功能。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面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球形的透明體放大倍數是最大的。
放大鏡放大倍數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物體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小。
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視野。
4.放大倍數的計算:
5.像螞蟻、蝗蟲、蠶蛾這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叫昆蟲。
昆蟲有許多特殊的構造和本領。像蜻蜓、蒼蠅、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復眼。
昆蟲是自然界中人類肉眼看得見的最小動物之一。
蚜蟲的天敵是草蛉。在10倍放大鏡下我們可以看見蚜蟲的肢體。
6.常見的晶體有白糖、食鹽、鹼面、雪花等,它們的形狀大多很規則。
製造晶體的方法:減少水分法和降低溫度法。
7.列文虎克出生在荷蘭,是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顯微鏡的生物學家。
對著物體的透鏡焦距較小叫物鏡(距被測物體較近)。對著人眼的透鏡焦距較大叫目鏡。
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200萬倍,大腸桿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8.物體的微細結構必須製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清楚。
制玻片標本的切片必須是薄而透明的。
很多細菌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菌落。
9.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是第一個發現和提出「細胞」這個名稱的人。
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寶石花耐旱的秘密是上面的氣孔少。魚缸里的水發綠是綠藻的作用。
10.在顯微鏡沒有發明以前,人類就是依靠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來探索和認識世界。
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
微生物對人類不都是有害的,有許多微生物不僅對人體有益,而且我們還離不開它們呢!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第一個指出微生物和人類的健康有關。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製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風味獨特的食品。
饅頭和麵包內部疏鬆多孔,是因為蒸饅頭或烤麵包之前,生面團中糅入了酵母,酵母菌使面團里的糖類分解,從而獲得養料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人類利用酵母菌發面的歷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製成的麵包內部疏鬆多孔。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動植物屍體和殘體。
第二單元
1.垃圾的分類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分為塑料、金屬,紙、玻璃等、按危害狀況分可分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2.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叫家庭垃圾,是固體垃圾,固體垃圾還包括建築垃圾、農業垃圾和工業垃圾。
3.垃圾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會發出惡臭,污染空氣;滋生蚊蠅,引發疾病;還會破壞土壤,影響農業等。
4.目前垃圾的一般處理方法有填埋、直接焚燒和堆肥等。
5.用清潔填埋、自然堆肥等方式處理垃圾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可有效減少垃圾對地下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缺點:不能根除對環境的污染,還要佔用土地。
6.做填埋模擬實驗時:
原有的水相當於地下水;
石子和沙相當於土層;
浸過墨水的紙巾相當於填埋的垃圾;
噴水相當於下雨;
水變色了相當於地下水被滲漏出來的有害物質污染了。
垃圾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後,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建築房屋和種植莊稼。
7.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
重新使用是指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東西,它是減少垃圾數量的重要方法。
8.當我們無法減少一些材料的使用時,我們可以回收垃圾中的這些原材料並重新加工利用它們,這樣不但能減少固體垃圾的數量,而且能節省大量的自然資源。
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方案應該包括:減少垃圾的數量、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理。
畫出世界通用的回收標志:
9.對固體垃圾,全世界普遍採取了減少、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這是目前對待垃圾最積極、最科學的手段。
10.要使垃圾真正地變成資源,必須對垃圾進行分類、分裝。
生活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它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塑料、金屬、玻璃、橡膠、紡織物等。
家庭垃圾中有約1/3是碎菜葉、蛋殼等食物廢料。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葉、雜草等能夠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廚余垃圾)
11.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注射器、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如果掩埋到地下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燒會污染大氣。人如果受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影響,會生各種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2.世界面臨的環境問題除了垃圾問題外,當前人類還面臨著水資源缺乏、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
目前60%的大陸面積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
土地荒漠化已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
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人類消耗石化燃料,會增加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使得地球表面溫度升高
許多環境問題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但人類的活動也能夠改善環境。
第三單元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公轉,公轉與自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的。
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1/4。月球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80。
月球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49。
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1/6的。
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在月球上著陸,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足印。
2.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上半月月相是由缺變圓,下半月是由圓變缺。
3.地形的最大特徵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這個名字是由伽利略取的。
環形山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
4.日食的成因: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的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投向地球,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
日食一般發生在農歷初一。
日食有三種: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
畫出日食時三者的位置關系:
月食一般發生在農歷十五。月食只在滿月的時候發生。
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
畫出月食時三者的位置關系:
5.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客觀存在轉動的八大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
太陽是太陽系裡唯一發光的恆星。
八大行星與太陽距離排列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自轉周期最長的是金星,自轉周期最短的是木星。
公轉周期最長的是海王星,公轉周期最短的是水星。
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它是顆不太亮的星星。我們可以藉助大熊星座找到北極星。
大熊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
獅子座頭部的幾顆星像一個反寫的問號,尾部的三顆星構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就是獅子座的明顯標志。
7.天空中閃亮的銀河光帶,實際是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
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到2000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
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鍾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恆星距離的單位。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100億個河外星系。
中國是公認的火箭發源地。
2003年10月25日,「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登上太空。
2005年10 月12日,「神舟」6號載著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再次進入太空。
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已有14人獻出了生命,美國的挑戰號在升空的過程中爆炸,共有7名宇航員遇難。
第四單元
1.科學家怎樣進行探究:
(1)科學家對一個問題的探究教程:觀察發現——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提出研究問題——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的解釋——使用技術與數學方法收集證據——形成自己的解釋——收集新的證據——補充原有解釋——發表研究結果。
(2)科學探究不是一個直線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不斷尋求證據的過程。
尋求證據的過程就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
(3)我們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經歷科學家式的科學探究的過程。
2.我們是怎麼知道的:
(1)在科學探究中,首先要通過觀察、社會調查、實驗操作獲取大量的信息。
(2)獲得有效的數據信息越准確、越全面,有利於科學探究深入。
3.看到的和想到的:
(1)用感官收集信息容易加進自身的感覺、想像、推測,從而蒙蔽事實。
(2)重復實驗、多角度、多手段觀察、接受別人的檢查能收集到更為事實的信息。
4.查閱和辨別信息:
(1)通過書籍、報刊和網路查閱可以獲取很多間接信息。
(2)通過信息發布的時間、獲得信息的途徑可以辨別信息的可靠性。
5.記錄和存儲:
(1)用筆和紙、照相機、攝像機、電腦能把獲得的信息記錄並保存下來,以供研究和日後使用。
(2)信息越來越多,需要儲存的空間越來越大,我們應縮小信息的儲存空間,選用合適的記錄、存儲媒介。
6.整理獲得的信息:
(1)通過分類、比較/對比的方式整理獲得的信息,能使信息更加條理化、清晰化。
(2)分類圖、比較/對比表、折線圖、流程圖、循環圖、統計圖是進行信息整理的有效方式。
7.交流我們的信息:
(1)交流是科學探究中分享信息的過程,能幫助我們糾正錯誤,獲得更多的信息。
(2)交流信息需要我們善於傾聽,又要能夠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才能使信息得到快速准確的交流。
8.把信息傳給更多的人:
(1)通過牆報、展覽、報刊、雜志、電話、電子郵件、網路等手段能把信息傳給更多的人共享。
(2)信息的傳遞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