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小學生航天數學知識知
擴展閱讀
基礎子分部驗收有哪些 2024-11-02 06:11:22
初學基礎知識怎麼記憶 2024-11-02 06:02:34
獨立基礎如何算樁長 2024-11-02 06:02:27

小學生航天數學知識知

發布時間: 2022-08-03 22:12:52

Ⅰ 適合小學生的航空知識有哪些

1、尿不濕

宇航員進入太空,也免不了還要上廁所。美國首位宇航員謝潑德在太空艙發射前想上廁所,被指揮官勒令尿在太空服里。

鋁鎂合金、鈦合金等復合材料都是航天科學的產物。如今,它們被廣泛應用於旅行箱、壓力鍋等生活用品上。

Ⅱ 求解小學數學應用題"神舟行"載人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發射升空,2008年9月28日17時37分返回地面。它

小朋友,好好學習哦
21時10分-17時37分=3時33分
24時-3時33分
=24-3時33分
=20時27分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發射升空,於2008年9月28日17時37分成功著陸 神舟七號共計飛行(2 )天( 20)小時(27 )分鍾

謝謝,望您早日採納(*^__^*) 嘻嘻……祝你學習愉快哦!

Ⅲ 關於航天的趣味小知識

1. 在失重情況下航天員是否很難進入睡眠狀態?
這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因為影響睡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分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是一班制還是二班制。在國際空間站和大多數太空梭上,所有的航天員都是同時睡覺,他們將睡袋掛在自己喜歡睡的地方,如牆上、牆角、天花板上等等。當航天員實行倒班工作制時,像包括空間實驗室在內的一些太空梭上,航天員睡在一個小的鋪位上,將它關閉後,可以隔絕工作室傳來的噪音。開始,航天員有些不安的感覺,覺得自己躺在一個狹窄的鞋盒中,而且大多數航天員出現10-15秒的背部感到舒適的錯覺。
然而,當你打算睡覺的時候,你需要習慣你的背部和側面沒有感覺,事實上你是在睡袋中漂浮著,只是用繩子將你倒掛著,因而那種使得你昏昏欲睡的重力感覺是不存在的,也有些航天員對此還不太適應。他們毫無睡意,緊張得必須吃安眠葯才能睡著。另一些人即使是在這種特殊環境下也能睡得很香。
需要補充的是:如果睡覺的時候你的頭部處在不通風的地方,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聚集在你的鼻子附近,當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腦後部的一個報警系統就會發出警告,使你驚醒,會感覺呼吸急促。這時,你走幾步或換個地方,又可以沉睡了。
2. 航天員在太空中穿衣服時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嗎?
航天員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適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們在地球上穿的沒什麼差別。例如,衣服必須由防火材料製作。當在失重情況下穿航天服的時候,航天員實際上就是在衣服內漂浮,只有當衣服碰觸到肌膚的時候,才會感到是穿著衣服。
3. 太空中漂浮很有意思么?
航天員們都認為一旦適應微重力環境後,在太空中漂浮是非常有趣的。順便說一下,科學家們不喜歡將微重力稱為零重力,這是因為除非你正好站在圍繞地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太空船的中心位置,此外你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來自微小的加速度和潮汐的影響,即使它們的作用很小,只有地球引力的百萬分之一,我們也不能認為它是無重力或0重力。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稱之為失重的原因。
在微重力環境下生活是很有趣,不同人的感覺也不同。第一次參加太空飛行的航天員,在進入太空後的頭兩三天,約有30%-40%的人出現「空間適應性綜合症」(它是運動病中的一種),其他人不會出現這種症狀。血液流向上身,使鼻竇和舌充血,影響人的感覺,一周左右的時間,航天員體內就會出現適應失重的反應。
在失重情況下,脊椎由於沒有重力的作用而變長了,使得人變高了(長高1-2英寸)。在失重情況下,當所有的肌肉放鬆的時候,就會出現大腿輕輕的向上抬起,胳膊向前方舒展開,身體略微弓著,彷彿是在水中一般。由於沒有「上」或「下」的感覺,需要依靠別的標志來確定「上」和「下」,在太空梭內部設計時,考慮用天花板和地板的不同來定位。
在微重力的情況下,航天員常常產生錯覺。當航天員告訴自己的大腦哪個方向是「上」,它立刻會認為那是錯覺。這樣,在太空定位、轉移或運動等感覺與在地面上不一樣。在太空行走是非常輕松的,航天員很快就習慣到處行走和用固定足的方法將自己固定在空間站上。穿上航天服在太空中行走變得困難得多,這是因為工作服體積大,就像套上一個氣球,視覺和觸覺都受到了限制。
4. 你可以穿多長時間的航天服?
一般可以穿5-7小時。當然也要視航天服的中的可消耗材料的情況,例如氧、電量、冷卻水等。航天服簡直就是小型太空船,穿航天服工作是很辛苦的。穿著的時間也與穿著者對舒適性和耐磨性要求有關。
5.如果在太空中遇到骨折或重病如何處理?
幸運的是,美國宇航局上天的120名航天員從來沒有碰到這種情況。在早期曾發生過阿波羅13號航天員佛瑞德尿感染的問題及小規模的流感的問題。太空船上總會帶上足夠的葯品以應付這些突發事件。一旦在圍繞地球飛行過程中發生意外,不管是在太空梭上或在國際空間站,都要以最快速度將航天員送回地球。美國宇航局也為國際空間站開發了一個大型的七人座的返回艙,是為在特別情況下作為「太空救護車」使用的。
如果發生骨折,在太空船上也准備了固定骨骼的器材。當人類出發進入外太空,比如在探險火星的時候,太空船上將攜帶醫療設備,有一名或多名航天員是經過良好的醫學知識訓練的,他們可以進行救護和治療。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返回地球是不可能的。可能情況下,飛船上將配備經驗豐富的醫生。
6. 空間站可以能容納多少人?
國際空間站最多能容納7名航天員。航天員的人數從開始的3人增加到6人,到2003年增加到7人(但現在由於空間站上資源的問題,只有3名航天員在空間站上-譯者)。當然,在一次意外中不可能所有的工作人員都立刻返回。這就是美國宇航局為什麼要改進返回艙,以便比俄羅斯聯盟號太空船可以容納更多人員的原因。
7.空間站上的航天員在太空中是怎樣打發業余時間的?
他們根據自己的不同喜好,各有偏重。在飛行中,他們可以各自選取自己喜歡的娛樂。有的可以利用膝上型電腦看書或給家人發郵件,有些人在聽音樂或玩游戲,再有些人就是與地面的親友打電話或與其他同事聊天。可是絕大多數航天員在剛進入空間站時,大部分業余時間是站在窗旁,眺望宇宙和注視著地球從空間站下消失。
8. 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是如何挑選出來的?你對此有何看法?
任何身體狀況良好,符合航天員基本要求的成年男女都可以被選拔出來參加航天員訓練。要成為國際空間站的任務專家或航天員,最低要求是至少獲得一所國家承認院校的工程、自然科學或數學學士學位,在這一領域有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更高的學位將更合適。太空梭駕駛員至少要有1000小時的噴氣式飛機的飛行經驗,其視力要比專家好。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每兩年平均有4000名申請者角逐20個名額。定期徵募航天員。
9. 你們是如何繪制太空圖的?如何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前進?
讓我簡單介紹一下,要完全理解這個復雜的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確實需要進入大學進行系統的學習。
最基本的是你需要知道宇宙是由三個空間構成,所以你應確定自己在這三個軸構成座標系統中的准確位置。在天文學領域,航天員是用方位角、海拔、赤經、距離和時間來繪制太空圖的。
在太空飛行的時候,我們的三個座標定為X、Y、Z。然後所有的人都有一致的參照系統,即座標系統的位置和方向,以此來進行測量和定位。一般這個系統以地球中心為原點。Z軸向上,X軸和Y軸在同一平面上。有時候可以假設它是隨著地球旋轉,有時候它是固定在太空中。這套「參考系統也可以裝載你的便攜電腦上。
太空船(還有所有現在的大型飛機上)都安裝了一套導航系統,可以知道在它的三個坐標附近的飛行物的運動,不斷地計算飛船相對與參照系統的變化。當然,通過看所指定的靶,也可以預測其前往的方向。而且很快的,你就知道你在什麼方位和前往的地方,如果偏離了設定的航線,還可以考慮進行相應的調整。
10. 航天員在太空中使用什麼樣的餐具吃飯?它們有什麼不同嗎?
航天中使用的是普通的餐具,像刀、叉、勺,與地球上使用的相同。航天員吃的大部分食物和飲料可以放在容器里。不同的是,當要吃這些食物時,它們會漂浮出來。一些食物,像在制備豌豆、豆等時要加入沙司,這樣它們就會粘在餐具上。食物有熱菜、冷盤或冷凍的。飲料是裝在一些可壓擠的瓶子中,像運動飲料瓶。但是有些事情航天員很難適應,他們常抱怨在長時間的執行任務中,無法得到新鮮的蔬菜和口味清新的咖啡。
順便提一下,在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一旦運輸的太空梭到達,就可以得到像西紅柿這樣的新鮮水果和蔬菜。美國航天員Shannon Lucid說,他們經常和俄羅斯航天員聯歡。也許幾年後,在國際空間站和火星探險隊里將能吃到新鮮蔬菜。目前還無法保證提供口味清新的咖啡和汽水,但至少有一家軟飲料公司已經開始開發一種在失重狀態下使用的容器。此外,在航天中由於體液的轉移,使航天員的味覺和嗅覺發生改變,在軌航天員經常挑選味重的食物。
11.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要待多長時間?
大多數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要連續呆90天——那是目前航天員計劃的「輪崗」平均時間。有些人由於各種原因提前回來,另外一些人可能會待很長時間,特別是當要為人類探索火星提供依據,要長時間飛行以便對航天員的生活和工作進行醫學研究時。值得一提的是,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時間的是一名俄羅斯內科醫生Valery Polyakov博士,他在1994年創造了這個記錄,在空間站停留438天(14 1/2個月),在此之前是1988年創造的241天飛行記錄。美國人在太空生活最長的時間是188天,也是女性航天員的世界記錄,它是由Shannon Lucid博士創造的。
12.為什麼地球有重力而在太空卻沒有?
太空中是有重力的,但我知道你不是指這個。可以這樣解釋:重力的生成與質量有關。質量是以非常特殊的方式對太空產生影響(愛因斯坦會說,質量使太空彎曲。)這種作用是由艾薩克?牛頓發現的、被我們稱為萬有引力的力量來傳遞的。根據我們的觀察萬有引力學說是正確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阿波羅登月計劃就無法實現。同樣,一個物體地心引力的減少是與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根成正比的。
在地球上,物體質量所產生的重力,表現出像一個「壓力」作用在與地面接觸的物體上,我們稱之為「重量」。當沒有這種接觸的時候,舉例來講,在地球軌道上,飛行器沒有直接與地球接觸,也就沒有重力。但是太空船仍然有質量,就會產生自身的重力區(當然對於小型的太空梭就沒有重力了)。
也就是說在太空中所有具有重大質量的中心的星體,像太陽、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有地心引力的。牛頓也發現在沒有加速度作用的情況下,真空中的物體可以永不停歇的沿直線運動。但是,一個物體,例如空間站,有地球拉著它時,使它在地球軌道上運轉時,不能認為是處於「失重」狀態;這樣,在軌道上運行的空間站所出現的「失重」,並不是地心引力作用不存在,而是重力作用對它的作用消失。一旦有了阻力,大氣阻力、發動機動力、旋轉產生的離心加速度等等,失重現象就不見了。
13. 太空梭發射時是什麼感覺?
在發射台上,由於座艙的方向和位置,航天員們是背靠背、腳朝上(航天醫生規定了他們發射前處於這種狀態的時間)。在艙門關閉和所有的最後檢查工作已經完成後,航天員在心裡默默期待著發射,在腦海中再一次回憶在過去的幾年中所培訓的操作程序。例如,他們上方的所有櫥櫃是否鎖好?眼前的提示卡提醒你在緊急情況下應採取什麼措施?最後倒計時到6秒,三個液態火箭推進器點燃。當太空梭前後晃動5英尺時,你可以很明顯的感到它的晃動,這時,軌道器強烈的擺動和振動起來。但是航天員聽不到任何發動機發出的雷鳴般的轟響。
然後計數到零,頭盔上的無線設備中傳來指令:「點火、升空。」兩個固態燃料火箭推動器點火,太空梭開始沖向太空。這時候你不會感覺非常明顯的加速度,與飛機起飛時的感覺差不多。火箭推動器內的燃料不是均勻地燃燒,推進過程中顛簸得厲害。整個座艙就像汽車以最大速度在鵝卵石上飛馳一樣顛簸不停。
一旦推動器點著,在燃料燃盡前它們是不會停下來的。在起飛後兩分鍾,太空梭排空了的容器開始脫落,噪音沒有了,每個航天員不適感大為減弱。三個液態推進器的發動機里的燃料繼續燃燒,發出嗡嗡聲,當燃料燒盡後,太空梭變輕了,繼續保持加速度。(因為根據牛頓學說,加速度等於質量的平方。)
在升空7.5分鍾時,外部的巨大容器內的燃料已經燒掉90%,太空梭在起飛時的重量達到2000噸,而現在不到200噸,壓力已經達到3g——是地球重力的3倍。發動機減速到3g』s。在這個加速度,穿著沉重航天服的航天員,呼吸變得非常困難,會下意識的呼吸和挺胸。
最後,主發動機關閉。幾秒鍾內,發動機的推進力降到零。航天員會突然間感到胸口的壓力消失了,並有種失重感,此時,航天員已經在太空中。
14. 為什麼我們要建空間站?它有什麼用途?
我們國家提出在地球軌道上建永久的平台有很多的理由,而且通過與其他國家的國際合作可以使我們受益非淺。
空間站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的方式。現在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在地球軌道上,太空提供了許多非常有用的、在地球上找不到的環境,例如失重、高真空、高溫、極冷、極熱、未經過濾的太陽光和可以看到地球的全貌和環境,以及用天文望遠鏡觀察不被充滿空氣、雲彩和污染物的大氣層所阻擋的宇宙。
這些特殊的環境,可以使我們在那裡進行人、動物、植物等的科學研究,得到重大的科技創新。它們也帶來了新的醫學突破、科技發展、新的工業產品、新的葯品和很多其他的有助於我們國家保持領先地位的新的機遇和挑戰。當然了,這也使我們的經濟、工業、貿易和商業更具競爭優勢,也創造了新的工作、知識和財富。
由於空間站可以在太空中停留很長時間,使我們能夠長時間的利用這么多的太空資源,而太空梭在太空中最多隻能停留14天。空間站也可以提供更多的電能、更大面積、更多的工具和其他設備、簡直就像地面上的一個大型的研究基地,產品發展中心和技術示範中心。在長時間的飛行中,空間站也可以成為人類更好地探索外太空的太空發射場、跳板和以23,000英尺/秒速度移動的發射平台。
15.要成為一名航天員在體質方面的要求是什麼?
除了健康的身體以外沒有特殊的要求。無論男女只要符合這些要求以及我在問題8所給出的基本資格條件,就可以申請成為候選人參加航天員訓練。
16. 航天服有什麼不同尋常的特點?
航天服簡直就是小型的太空船,它需要保證航天員在艙外活動時的健康和連續工作的需要。由於在太空中沒有氣壓,沒有氧氣維持生命,人類必須有適合他們生存的環境。和太空梭工作艙內的空氣一樣,航天服中的空氣也是可以控制和調節的。
這樣,航天服的主要功能必須為呼吸提供氧氣,同時要維持身體周圍的氣壓穩定,並使身體內血液處於液態狀態。在真空或非常低的氣壓狀態時,身體中的血液就會像高山頂上的熱水一樣沸騰了。
太空梭上配備的航天服可以承受每英尺4.3磅的壓力,這僅是正常大氣壓的三分之一(每個大氣壓等於14.7 psi)。由於航天服內的氣體是100%的氧氣,而不像我們在地球的大氣層只含有20%的氧氣,穿上航天服的航天員要比那些在海拔10,000英尺的高山或身處海平面沒有穿航天服的人呼吸到更多的氧。在離開太空船去太空工作之前,航天員要呼吸幾個小時的純氧。這是去除溶解在血液中的氮和防止當氣壓下降時釋放出氣泡的必要程序,這種情況通常稱為潛水減壓病。
另一方面,如果在正常大氣壓下呼吸純氧過長,它就會變成對人體有害的氣體。這種吸氧排氮對航天員來講是過分的、毫無益處的和令人厭煩的等待,確實是件麻煩事,我們將航天服的內部氣壓設計為8.3 psi,這樣可以縮短吸氧排氮的時間。
航天服必須具有保護航天員免受致命傷害的作用,它除了可以防止微流星體的撞擊外,航天服也要避免航天員受到太空溫度極限的傷害。沒有地球大氣層來過濾陽光的輻射,朝向太陽的一面溫度可高達250度,背向陽光的一面,就在零下250度。
航天服的主要特點是:除了靴子和手套有多層結構外,背面有生命支持系統,胸部是顯示控制模塊,還有就是為太空漫步者和處理緊急情況而設計的裝備,特別是備用的供氧系統。這些組合成一個被稱為EMU的集合體(艙外機動裝置),它可以實現不同子系統之間的自由轉換,無論是在正常情況下或緊急情況下都可以容易和安全地連接。
還有一些特殊裝置:尿液儲存器,在返回太空梭或空間站以後將尿液輸送到廢物處理系統;有一個網孔狀的彈性纖維製成的液體冷卻和通風服,衣服前面的入口處有拉鏈,它6.5磅重;內衣中的冷卻管內,水在不停流動著,使航天員穿上時感到很舒服。安裝冷卻管的原因是因為衣服內是純氧層,它不可能像在普通空氣中那樣提供足夠多的冷氣。還有就是可裝21盎司的內衣飲水袋,「探測帽」或通訊載體組合裝置,供雙向通訊的耳機和麥克風及預警和報警裝置,及生物醫學探測子系統。
在太空行走的時候,航天員綁上在地面重達310磅的單人機動裝置(MMU),一個單人的氮推動器背包,它固定在航天服攜帶式生命保障系統上。航天員利用可調控旋轉和平移的手控制器,可以准確的飛入或圍繞航天器貨船入塢碼頭運動,或自由的進入太空梭或空間站附近的有效載荷或建築內,也可以到達其它很多似乎遙不可及的外部區域。航天員穿著被稱為「太空自行車」的MMU』s,在發射、服務、保養和找回人造衛星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17.航天服是用什麼材料製成?它們是怎麼製作的?
我們通用的航天服/ EMUs有12層夾層,每個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從里層開始看,最裡面的2層是冷凍液體構成的貼身內衣,材料是內縫管狀塑料的彈性纖維,下一層是塗有尼龍的球膽層,外麵包了一層達可綸織物。下面7層是防熱和小隕石的保護層,由鋁化的邁拉和層壓的達可綸棉麻織製成。這七層的衣服外面是一層化合織物。
18. 美國第一位兩次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誰?
第一位兩次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人是戈登?庫鉑。第一次飛行:1963年5月15-16日,駕駛水星9號飛船,歷時1天10小時20分鍾。第二次飛行:1965年6月3-7日和皮特?康拉德一起駕駛雙子座5號,歷時7天10小時2分。
實際上格斯?格里森是第一個兩次乘坐火箭進入太空的美國航天員。但在1961年7月21日,他第一次飛行駕駛的「自由鍾」僅僅是亞軌道飛行的飛船,帶著他沿拋物線飛行15分鍾,高度是190公里,有五分鍾處於失重狀態。然後又開始了他的第二次飛行,這次他進入了地球軌道,在1965年3月23日,他和約翰?楊一起乘坐雙子座3號繞地球三圈。順便提一下,這次飛行將第一台電腦帶入太空:它是每秒可運行7000次計算的小型計算機。格里森用它來計算地球軌道的變化。從那時起,航天員可以真正的飛越太空,而不是只沿著固定的軌道環繞地球飛行。
19.哈勃太空望遠鏡可能替代國際空間站么?
哈勃太空望遠鏡離國際空間站還有很大距離,首先它的軌道傾斜度是28.47度(國際空間站是51.6度),其次它的平均海拔高度是590公里。
20. 航天服有多重?
航天服包括背包在內凈重近280磅(在地面)。當然了在太空中它沒有重量(即使什麼都沒有變化)。
21. 為何航天員必須穿這么重的裝備?
一旦航天員進入有壓力的生活艙,他們就穿上地面上的人們在溫暖的春天穿的衣服,通常是短褲、短袖襯衫和襪子(因為他們的腳需要一些防碰撞保護和防寒,但他們不走路,所以不需要鞋子。)們僅在發射和返回以及走出氣壓艙進行太空船外活動或艙外活動的時候需要穿上特殊的衣服。發射/著陸服有防火功能和在太空梭的加壓系統失控後維持身體周圍的壓力不變的作用。
航天員艙外活動穿的航天服要提供維持生存的氧氣和壓力。它們必須使航天員免受快速飛行的太空碎片的傷害,所以他們的航天服必須有壓力。當他們背向陽光,遠離太陽光照射變冷的時候,航天服必須保暖。衣服提供與地面、太空梭和其他艙外活動的航天員聯系的無線設備。提供太空短途行走和在黑暗中工作所需的光線,避免航天員的眼睛受太陽光的直接照射,便於攜帶外出工作的工具,滿足航天員生理需要的食物。航天服要保證六小時無故障,可適應不同航天員的要求。你可以將它看成小型的太空船。在地球上它重達280磅,但是在太空中沒有重量。
22.進入太空要花費多長時間?
太空梭從發射、經過脫離外部罐和固體火箭,到以所謂的軌道速度到達地球軌道,大約要8.5分鍾,所以它要不停的圍繞地球轉動。(國家航天局網特約編譯/唐承革 沈羨雲)

Ⅳ 航天學要用到哪些數學知識 簡單說說就好 不要太長 謝謝了~

高等數學中微積分,復變函數,線性代數什麼的都要用到吧,最好還得要精通。。。空氣動力學什麼的挺難計算的。

Ⅳ 簡短航天小知識有哪些

航天小知識:

1、天氣條件對於航天發射至關重要。在凌晨,天氣狀況比較穩定,雲層更少,有利於火箭發射及信號的傳播。同時,可更好地利用望遠鏡等天文設備,對觀察到的發射情況做出總結。

此外,由於凌晨整體環境亮度較低,火箭噴射火焰飛向太空時非常顯眼和突出,有利於地面光學和測量設備跟蹤到目標,收集相關信息。

2、航天員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適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們在地球上穿的沒什麼差別。當在失重情況下穿航天服的時候,航天員實際上就是在衣服內漂浮,感覺不到衣服的存在。

3、一套艙內的宇航服一般需要20多萬的人民幣,重量為20公斤左右,一套艙外的宇航服的造價通常需要2億多的人民幣,重量也達到了120多公斤。

4、設立「中國航天日」旨在宣傳我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一貫宗旨,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科學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唱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主旋律,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5、2019年中國航天日是我國第四個航天日,主題是「逐夢航天,合作共贏」。

Ⅵ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

如果說發現問題是獲取新知的突破口,那解決問題的過程則是培養靈活性、獨創性的窗口。作為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獲得者,應鼓勵學生對問題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善於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一、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價值
無論是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它首先就要從心理上對它認可,同樣道理,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好數學,首先就要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用處,感受它的價值,學生只有認識到這點,才能從心理上對數學產生認同感,從而學好它。例如在講到一個數學知識的時候,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它並不僅僅是為了會做幾道數學題,而是可以用它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正如新課標中所說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當然數學的價值不僅僅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如醫學、航天技術、氣象學等這些學科無一不用到數學知識,因此學好數學,無論對於社會還是個人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二、教給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想解決問題首先就要發現問題,教給學生善於發現周圍的數學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發現的問題而提出問題,如果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使這些問題經過教師的啟發和學生的討論得到解決,不僅能使提出問題的學生解決了疑難也會促進全班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
由於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注意觀察周圍的各種現象,例如在講到長方形面積的知識時,就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下周圍有哪些東西是長方形,運用學過的知識怎樣計算這些長方形的面積等,通過這種比較實際的問題的解決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就小學數學學習而言,它首先存在於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為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完成新的學習課題;其次存在於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為將學過的數學知識、原理、技能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問題意識、主體意識、應用意識、策略意識是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四個意識標准,只有充分發揮和利用這四個意識,才能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和內驅力,才能使學生試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調動自己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去積極探索。在數學課中,會遇到各種類型的題目,而每一種類型的題目都有幾個比較常用的方法,具體主要包括幾種:
1、展示實物或模型進行舉例的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一般不強,而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很多時候小學生需要一些具體的生動的形象呈現在眼前才能解決相應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注意用一些生動的例子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長方體面積公式的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有幾個面組成,以及這幾個面有什麼特點,從而推算出長方體的面積公式。通過這種具體的模型,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數學公式的演變過程,從而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2、畫圖的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數學問題,除了拿實物或模型來展示,數學中還有一個常用到的方法就是畫圖。例如在講到路程問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畫圖的方式標出所求路程與速度及時間的關系,通過這種方法也能使學生直觀明了解決數學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列表的方法
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往往還有一個很常用的方法,那就是列圖表,通過收集相關的有用的信息,把它製成圖表,這樣所有的信息即簡單又明了,學生能夠通過圖錶快速准確地解決數學問題,找到答案。
4、假設的方法
說到假設的方法就不能不提數學中的方程問題,而所謂方程問題實質上就是利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已知某個沙廠每天的生產量平均為20噸,在不算節假日的情況下,這個廠一年的生產總量為6400噸,問這個廠一年的的休假有多少天?這個問題就可以利用方程很快解決。可以假設這個廠一年休假x天,那麼一年的生產量6400=20×(365-x),進而解出方程x=45天,得出一年的休假天數為45天。通過這種假設的方法往往能夠省略很多的計算步驟,快速而准確地計算出答案。
5、總結規律的方法
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在數學中存在著很多規律性的問題,於是在做題時會經常用到各種已被證明的定理,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並教給學生發現規律的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舉一反三。
四、教師要與家長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努力讓家長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年紀較小,普遍自製力較差,這時就需要成人的約束,在學校時教師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而在校外,就需要家長擔負起這個責任了。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始終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因此,在學習數學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合,例如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零花錢,並做一些記錄,或者也可以讓孩子對整個家庭的開支有所了解,並為家庭制定一個收支計劃等,這樣既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又可以使孩子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並使孩子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一舉多得。
總而言之,數學課的開設不僅僅是讓孩子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這種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大有益處。要使學生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又是對數學教師的挑戰。但是,無論是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高,還是思維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經常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廣大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極大興趣,促進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

Ⅶ 關於航天的知識有哪些

1、地球同步軌道的高度是35800千米,顧名思義,他運行一周的時間和地球自轉的時間相同,和地面保持相對靜止。同步軌道有很多用途,主要是用於通訊和定位,理論上只需要三顆就可以完成全球通訊,除了同步軌道,還有一種極軌道,他的軌道傾角是90度,多數勘測和定位衛星使用極軌,他能實現覆蓋全球的掃描。

2、其實,運載火箭主打兩種燃料,液氧液氫和液氧煤油。助推火箭、1、2級火箭多數是液氧煤油火箭。氫燃燒釋放的能量比煤油高,但製取氫需要大量的能源,且液氫屬於低溫液體,不易保存和運輸。為了擺脫地心引力將衛星送上軌道,火箭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在發射階段,火箭在大氣中飛行,速度不斷提升,並且一級比一級質量要輕,起飛階段要消耗大量燃料,所以使用液氫是不現實的,煤油更容易獲得且污小。在最後階段,靠液氫燃燒釋放的巨大能量加速。

3、美國太空梭在返回過程中是純粹的滑行,他的噴口其實是用來讓發射時的火箭保持平衡,而蘇聯則不同,暴風雪號的主發動機被安裝在質子號運載火箭上,而暴風雪號有自己的小型動力系統。

4、大家耳熟能詳的太空望遠鏡是哈勃,它也為我們拍的了成千上萬張美麗的星空圖片,但是他找到的行星少之又少,開普勒望遠鏡為行星而生,它靠凌日,通俗理解就是行星遮住所在的恆星,雖然亮度變化只要千分之一,但它依然能分辨得出,目前它已經找出數千顆行星了。

5、太空梭真的好嗎?美國可能從一開始就錯誤的選擇了發射和維護成本比運載火箭高的多的太空梭,當然,還有事故率,5架太空梭中有兩架徹底損毀。自從奮進號的退役,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向國際空間站運輸宇航員,他們的新飛船獵戶座和SpaceX的飛船都要很久才能投入使用。而蘇聯一直從解體到現在,他們的聯盟號飛船依舊活躍。現在美國只能依靠俄羅斯。當然,中國的神舟飛船也走上了一條正路。


(7)小學生航天數學知識知擴展閱讀:

航天分類:

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對象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運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恆星際航行)。

按航天器與探索、開發和利用對象的關系或位置劃分,航天飛行方式包括飛越(從天體近旁飛過)、繞飛(環繞天體飛行)、著陸(降落在天體上面)、返回(脫離天體、重返地球)。

執行軍事任務(具有軍事目的)的航天活動,稱為軍用航天;執行科學研究、經濟開發、工業生產等民用任務(具有非軍事目的)的航天活動,稱為民用航天;執行商業合同任務(以營利為目的)的航天活動,成為商業航天。有人駕駛航天器的航天活動,稱為載人航天;沒有人駕駛航天器的航天活動,稱為不載人航天。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科學技術領域,對國家和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與社會生活都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Ⅷ 航天學要用到哪些數學知識

解析: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復變函數,概率論均需要學。

Ⅸ 我國航天工程中隱藏的數學知識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復變函數,概率論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國政府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