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了不起的哲學小知識
擴展閱讀
基礎子分部驗收有哪些 2024-11-02 06:11:22
初學基礎知識怎麼記憶 2024-11-02 06:02:34
獨立基礎如何算樁長 2024-11-02 06:02:27

了不起的哲學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8-03 21:56:12

A. 你聽過哪些有哲理的段子

南懷瑾語錄(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

南懷瑾自幼接受嚴格的私塾教育,一生勤讀不輟,廣泛涉獵經史子集、諸子百家、天文歷法、醫葯武藝、詩詞曲賦,對儒釋道經典皆有很深體悟。

他堪稱中國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書」,是近代少有的能夠貫通儒釋道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物,他的很多話語能給我們帶來極深的人生啟迪。

今日我們選取了南懷瑾先生的22段話,相信大家讀後必定受益匪淺。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1

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2

讀書是為明理,而非謀生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老問題。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傳統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復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因為「生活」的意義,是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怎樣設法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同時,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過得很舒適快樂的一生。

這都是在「讀書明理」以後,因為「智慧」、「智識」的開發了,就容易懂得了「謀生」的「技術」,和各種有利「謀生」的「智識」,也都屬於「讀書明理」。明白了「人倫」之道以後,那是當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3

多為別人想一想

對任何事情要客觀,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有人對於一件事情的處理,常會有對人不痛快、不滿意的地方。

說老實話,假如是自己去處理,不見得比對方好,問題在於我們人類的心理,有一個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別人能夠很圓滿;要求朋友、部下或長官,都希望他沒有缺點,樣樣都好。但是不要忘了,對方也是一個人,既然是人就有缺點。

再從心理學上研究,這樣希望別人好,是絕對的自私,因為所要求對方的圓滿無缺點,是以自己的看法和需要為基礎。我認為對方的不對處,實際上只是因為違反了我的看法,根據自己的需要或行為產生的觀念,才會覺得對方是不對的。

4

儒家是糧店,道家是葯店,佛家是百貨店

中國文化歷史,在秦漢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籠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後,換了一家,成為儒釋道三家。這三家又籠罩著中國文化思想,一直到中華民國立國初期。迨發生了五四運動,當時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國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陣漪漣,一度有所變化,又影響了幾十年。

佛學像百貨店,有錢有閑,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會需要它;道家像葯店,它包括了兵家、縱橫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醫葯,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糧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演變、將來怎麼辦,就要研究四書。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5

交友有藝術

我們知道,有時候交朋友也是一件很難的事。《里仁》篇中子游曾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對上位者如有不對的地方,做幹部的,為了盡忠心,有勸告的責任。但勸告多次以後,他都不聽,再勉強去說,自己就招來侮辱了。對朋友也是這樣,過分的要求或勸告,次數多了,交情就疏遠了。

孔子告訴子貢,交朋友之道,在「忠告而善道之」。盡我們的忠心,勸勉他,好好誘導他,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不可則止」,就不再勉強。假如過分了,那就不行;「毋自辱焉」,朋友的交情就沒有了,變成冤家了。

從表面上看起來,孔子教學生的交朋友之道,好像蠻滑頭的樣子,適可而止,不要過分。實際上,加上我們自己的經驗,就知道孔子的話並不滑頭。中國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於「規過勸善」,這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勵,這就是真朋友,但規過勸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業的朋友,更要注意。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知道實不可為,只好拂袖而去,走了以後,還保持朋友的感情。

6

生活即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里,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

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7

莫「道人之惡」,要「道人之善」

一般人喜歡批評人家的壞處,是普遍的現象,尤其中國民族性,喜歡對人問長問短,像調查戶口一樣,太關心人。中國人這許多習慣,人與人之間一碰到就談論別人,這是樂道人人之惡,這就要講到我們必讀的兩本書,一本是《太上感應篇》,一本是《文昌帝君陰隲文》,這兩本書,中國過去讀書人,為了功名,第一要隱惡揚善。

朋友有錯誤,要關起門來勸,在外面總是替人掩蓋丑惡的事,這是道德。但是只是過去爭取功名的教條,人的習慣並不是這樣,而是喜歡道人之惡。所以應該培養道人之善的的樂趣。

尤其朋友之間,誰無短處?但要多講別人的長處,宋代的名宰相王曾就能做到。「揚善公庭,規過私室」,這是必要的修養。一個成功的人物,在修養上自有他的長處,就是現在數十年來,看到各界成功的朋友,都各有他們的長處。道人之善,有真正的好處。

8

有寂寞才有境界

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9

文質彬彬,然後才能君子

有些人有天賦,本質很好可惜學識不夠,乃至於寫—封信也寫不好。在前一輩的朋友當中,我發現很多人了不起。民國建立以後,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各方面有許多人都了不起,對社會國家蠻有貢獻,文字雖然差點可是也沒有關系,他有氣魄,有修養。另一些人文章作得好,書讀得好,但我不大敢和他們多討論,有時候覺得他們不通人情世故,令人啼笑皆非。反不如有些人,學問並不高,文學也不懂,但是非常了不起,他們很聰明,一點就透,這是「質」。

學問好的文人,不一定質是好的。舉個前輩刻薄的例子,像舒位罵陳眉公的一首詩,一看就知道了,這首詩說:「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功名捷徑無心走,處士虛聲盡力誇。獺祭詩書稱著作,蠅營鍾鼎潤煙霞。翩然—只雲中鶴,飛去妹宰相衙。」

這一首詩,就表明了一個人對於文與質修養的重要。人不能沒有學問,不能沒有知識,僅為了學問而鑽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麼用?像這樣的學問,我們不大贊成。文才好是好,知識是了不起,但是請他出來做事沒有不亂的,這就是文好質不好的弊病。一定要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就是這個道理。

10

一切修養方法,都只是三個字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南懷瑾先生書法

11

英雄與聖賢之別

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聖賢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將自己的煩惱交給別人去挑起來,聖人自己挑盡了天下人的煩惱。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希望每個人能完成聖賢的責任,才能成為偉大的政治家。

12

古代經典要從小開始背

當年我讀四書五經,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裡高興,一邊嘴裡唱著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裡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裡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有這么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這些古書的效果。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13

把人做好、把事做對,就是學問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做學問要不怕寂寞、不怕凄涼。要有這個精神,這個態度,才可以談做學問。

14

人有三個基本的錯誤不能犯

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15

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16

做人不能「自欺欺人」

任何一個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天下聰明都相等,誰也騙不了誰,別人看你,你看別人,都是很明顯的,尤其不能裝假,明眼人一看,便會把你的心肝肺臟都看透了似的。

人,因為有「自欺」,才會「欺人」,最後當然要「被人欺」。人不自騙,誰又能騙了你呢?換言之,人要自愛,才能愛人,最後自然可被人愛。也可以說,人要自尊,才能尊人,這樣才能使人尊你。

17

君子不怨天尤人

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為什麼我站不起來?為什麼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心裡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才是君子。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18

人生的最好是「得其時、得其位」

《易經》上告訴我們兩個重點,科學也好,哲學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兩件事情,就是「時」與「位」,時間與空間。

很好的東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時,一切都沒有用。還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東西很名貴,可是放在某一場合便毫無用處;假如一個美玉的花瓶,放在廁所里,這個位置便不太對。

人生一切最好就是得其時、得其位。時就是運氣。光有運氣,沒有位也不行。等於人家請客吃飯,請帖上請到你,你跑錯了地方,那個房間沒你的座位,照樣吃不到東西。

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對自己、對人、對事,知道機會到了,要把握機會,應該做的就做。

讀懂南懷瑾先生經典的22句話,更好地做人與做事,受益匪淺

19

關於事業

什麼叫做事業呢?孔子《易經·系傳》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才算是事業。

20

做好自己

「終身逌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這就是人生哲學。人為什麼要外面人講你好,你才覺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認為好就好,愛笑就笑,愛哭就哭,跟別人不相干。

21

人生如戲

人生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

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

22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幸福;壞,是指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這物質文明發達和精神生活貧乏的尖銳對比下,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新的危機。

B.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學知識點總結

高二哲學主要原理與方法論、重要知識點

第二單元第四、第五課:辯證唯物論

【主要原理、方法論】

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具有普遍性、客觀性。要按客觀規律辦事。

規律具有客觀性: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不能被創造和消滅;規律具有不可違抗性,違背客觀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把握規律,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2、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物質決定意識。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要樹立正確的意識。

①人能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②人能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能指導實踐,把意識中的存在變成現實性存在。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製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要重視精神的力量。

【重要知識】

1、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2、自然界、人類社會都具有物質性。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於它的物質性。

3、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不可分割。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也是不存在的;離開物質談運動導致唯心主義,離開運動談物質導致形而上學。

4、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恆的和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導致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5、從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從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6、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①要尊重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能固有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②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③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既要反對誇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無所作為的思想。

第二單元第六課: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主要原理、方法論】

1、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2)認識反作用於實踐,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展。

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

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重要知識】

1、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2、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有二個:親自實踐,獲得直接經驗;通過學習,獲得間接經驗。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因為實踐處在主觀與客觀的交匯點上。馬克思主義等主觀性的東西都不能作為標准。 4、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和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5、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並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

第三單元第七至第十課:唯物辯證法

(一)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主要原理、方法論】

1、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聯系具有客觀性。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狀態,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系。

3、聯系具有多樣性。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4、整體和部分相互聯系。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尋求最優化的目標;部分影響整體,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又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5、系統的基本特徵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要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要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事物。

【重要知識】

1、聯系具有普遍性,但並不意味著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聯系,因為聯系是有條件的。

2、聯系具有客觀性,並不意味著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系。

3、整體和部分密不可分。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

4、當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結構構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才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構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則會小於部分功能之和。(是量變引起質變的情形之一)

(二)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主要原理、方法論】

1、發展具有普遍性,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2、事物發展的趨勢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

3、事物發展的狀態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既要從點滴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做好量的積累;又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4、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事物是永恆發展的,要不斷創新,促進事物的發展。

【重要知識】1、發展是一種變化,沒有變化就沒有發展;發展是一種質變,但並非任何變化(質變)都是發展,因為發展的實質是…,只有前進的、上升的變化(質變)才是發展,相反,就不是發展。

2、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事物發展的趨勢。

3、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新事物是不可戰勝的。為什麼?

4、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5、質變不是事物發展過程的終結。事物不斷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永不停息的向前發展

(三)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矛盾分析方法):

【主要原理、方法論】

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對立又統一兩個方面。要堅持一分為二的兩點論、兩分法。

2、矛盾具有普遍性。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承認、分析、揭露矛盾,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共性)寓於特殊性(個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這一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要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特殊-普遍-特殊)的認識秩序。(如「先試點再推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舉一反三」等都體現了這一原理)。

5、主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主要矛盾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既要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矛盾主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事物的性質和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注意:「抓重點、中心、關鍵,重中之重、第一要務、主題、主線、以…為突破口」等字眼或意思是抓主要矛盾,要用主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分析;

「抓主流、抓本質、評成就、看形勢、識大局、辨方向、辨性質、占優勢」等字眼或意思,是在判斷事物的性質,要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分析。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7、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8、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化

【重要知識】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含義上的區別?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四)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主要原理、方法論】

1、辯證否定觀: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又是聯系的環節;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舊事物中消極的內容,保留其積極合理的因素,其實質是「揚棄」。

方法論: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既要尊重書本知識和權威,又要立足實踐,不斷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對現存事物肯定的理解同時包含否定的理解;對現存事物的肯定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它的本質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創新的。)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於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於破除落後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3、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辯證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

(五)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辯證法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C. 孟子提出性善論,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你認為人性是善是惡

兩者皆信。為何?

孟子說人性本善,在他的思維里,“善里有惡”。

荀子說人性本惡,在他的思維里,“惡里有善”。

“善與惡”本是一體,在人性的思維里,就是相對立的了。

如果一個人在戰亂殺戮的環境里長大。眼裡看到的都是你殺我搶的行為舉止,那麼“心性”自會受到影響?任何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會有“不善”行為。那麼“人性本惡”也是屬於人的正常行為了,因為大家都不是“聖人”。

“好人”放在壞的環境里,人也會變壞。“壞人”放在好的環境里,人也會變好。

“善惡”之分只在人的固執思維模式里。

D. 學哲學是否會使人變得自以為是

當然不會。相反,哲學使人謙虛。
說到「尼采吧」,去看過幾回。
我承認,尼采確實在著作中,經常有狂妄的語言,但這只是他表達自己思想的必要,不能說明他就是個自以為是的狂徒,此外不要忘記他晚年的精神狀態。而「尼采吧」上的某些「超人」們,也就「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以為扭捏出一些狂態、自封為「超人」、「強者」、除了自己之外滿世界的人都是「畜群」,就是尼采哲學、乃至就是哲學;至於尼采對西方哲學史、歐洲文化、基督教等問題做了多深入的研究與思考,則是他們完全不知道,甚至完全無法想像的。其實,這恰恰是不懂哲學、不深入閱讀哲學著作,包括尼採的著作所導致。
可能每個對哲學有一點了解的人都會聽過蘇格拉底的一句話:哲學家不是無所不知,相反,哲學家知道自己無知。
哲學本身就是「對智慧的愛」,而不是「智慧」。深入學習過哲學史、哲學名著的人都會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也明白自己的認識能力相對於宇宙來說如何微不足道,從而深刻地知曉自己的無知,再從而謙虛。不學無術,才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是偉大光榮正確的。

E. 請運用有關哲學知識分析「我願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的原因

這是知識和智慧的區別,哲學將求的是「愛智慧」,知識只是尋求智慧的手段,科技再多都是知識,與哲學的本質相差甚遠。所以現代人盡管有著無數蘇格拉底沒有的科學成果,卻鮮有人有蘇格拉底的智慧,這些智慧表現在人生的各個方面。
希望可以幫到您。

F. 簡述幾個生活中的哲學小知識

大自然無處沒有哲學。
最深奧的這里總是寓於最簡單的事物現象中。
人類的頭腦想為了理解這個世界,就產生了哲學。
以下轉載~

生活中的哲學文 / 龔波

哲學不在哲學家那裡,而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雖然我們享受著同一片天空,但他們卻能發現「一顆沙里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手掌,永恆在里剎那收藏。」的深刻:渺小中蘊涵著偉大,永恆也即一剎那。只因我們少有思考。當我們深味這世間的人與事時,我們就會有異樣的發現,就回喚起我們別樣的感動。


我時常凝視著家門前東去的河水,這個時候,腦海里總會浮現孔先生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種生命的恐懼便不可抗拒地流人我心間。先生是聖人,面對生死,也不免哀嘆,何況我輩?還是東坡居士豁達,慷慨吟出:「自其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流水無窮無盡,而我們的生命卻有盡。是以人是可哀的,但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懂得珍惜此刻的重要,才會在有限的生命里去追求和創造無限。印度哲學家克利希那穆提說:「活在當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即這個道理。所以「可哀之處可愛」,生命的短暫恰恰是我們創造永恆的條件。

不管是哀嘆的孔先生,還是豁達的東坡居士,他們早已「聊塵化以歸盡」了,但他們依然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他們以自己的思想和文章啟示著後人。質言之,他們消除了有限與無限的矛盾,進入了永恆。

所以盡管「逝者」依然「如斯」,然我們仍有機會進入永恆。我們可以哀嘆,也可以豁達,但我們必須前進。因為生命之流要比水流快得多,水流可以循環,生命則不能。我的,還有你的。


我在陽光下徘徊,瞥見了眾人的影,偶然得出一首短詩《叛徒》「影子雖嚮往光明,但終究有著陰暗的魂靈。」叛徒是人所不齒的,他渴望光明,但他不會為了這個去奮斗,去犧牲,他只顧自己的利益,見風使舵,他的立場不堅定,當光明逝去,他就會滑向黑暗的深淵。這與影子何其相似,它雖然顯現在陽光下,但它的魂靈卻是陰暗的,它時刻准備著與陰暗為一體。所以馬克思告訴我們:不要被現象所迷惑,得透過現象看本質。


朋友向我講述了她的故事。
她是老師心目中的頭號調皮鬼,她朋友卻是一個乖乖女。她們從小玩在一起,可能因為這樣,每次最先發現她做錯事的總是她朋友,最先打我小報告的也是她朋友。為此,她沒少挨老師的批評和父母的指責。

在不知不覺中她選擇了跟朋友叫勁,暗暗地努力。因為她的小報告,也有了她後來的進步。最後她從老師心目中頭痛對象的名單中飛了出來,也加深了她們之間的友誼。

所以世事無絕對,當我們聽到別人的指責時,請先不要憤怒,我們應當先靜下心來,反思自身,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然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因為這個世界最了解你的人正是發現了你缺點的人,不管他的動機是什麼,從這一點上來說,於我們是有益的。我們大多數時候是在別人的批評與指責中,彌補自己的不足,前進。美國總統威爾遜曾說,如果我們每天花五分鍾坐下來思考,那麼三分之二的事情,便會迎韌而解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盡量把不利變為有利。當「山重水復習懷疑無路」時,換個角度想想,很可能就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動人景象。要重視別人的指責,它往往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老祖宗早就說過:「知恥而後勇。」

G. 基本哲學知識點

哲學知識點

一、 辯證唯物論(第一課、第二課) 1、 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 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物質具有促進作用。 方法論:①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②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 2、 規律的客觀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辨證關系 原理:規律是客觀的,它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制約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 方法論: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變害為利。 二、 唯物辯證法(第二、三、四課) (一)聯系的觀點 1、 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系之中,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 事物的聯系又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不能否認和割斷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系,也不能主觀臆造聯系。 方法論: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系,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改變條件創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2、 因果聯系 原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既是先行後續的關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原因總是伴隨一定的結果,結果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處於因果聯系的連接之中,因果聯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方法論:①承認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②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才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3、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原理:整體處於統帥的決定地位,部分從屬於整體,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整體功能的形成離不開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約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狀態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①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②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二)發展的觀點 4、 發展的觀點 原理: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①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②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③要明確事物處於怎樣的階段和地位④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5、 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系 原理: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方法論:堅持用內因和外因辨證關系的觀點看問題,要重視內因的作用,同時也不能忽視外因。 6、 量變和質變的辨證關系 原理: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准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都是在量變和質變的兩種狀態中不斷發展的。 方法論:①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②要堅持適度原則③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④要重視量的積累⑤學會優化結構 7、 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原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 方法論:堅持用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備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觀點 8、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敢於承認和揭露矛盾;要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9、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 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0、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辨證關系 原理:二者是辨證統一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聯結;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①學會正確認識事物,掌握認識秩序②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 11、主次矛盾關系 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則處於從屬地位,不起決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要善於抓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 12、主次方面關系 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則是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 13、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原理 方法論: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 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五課、第八課) 14、實踐和認識(理論)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實踐決定認識(理論),認識(理論)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阻礙作用。 方 法 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反對教條主義,反對思想僵化。 15、認識隨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擴展、推移 原理內容:從深度上說,認識需要不斷深化;從廣度上說,認識應當不斷擴展;從進程上說,認識必須向前推移。 方 法 論:反對思想僵化、認識固定化的觀點,反對一切停止、悲觀、無所作為的觀點。 16、認識的根本任務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17實踐決定認識原理 原理內容: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檢驗標准,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依賴於實踐。 方法論:從實踐中獲得認識、發展認識、檢驗認識,並用認識去指導實踐 四、人生觀、價值觀(第六、七、八課) 17、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歷史唯物主義)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起阻礙作用。 18、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 原理內容: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導向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9、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 ①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系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③它是我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 方法論:要求我們①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②要顧全大局,反對小團體主義。③要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20、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和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 21、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辨證關系 個人活動對社會發展產生能動的影響。當個人活動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時,對社會發展起促進或推動作用;反之,起阻礙或破壞作用。社會條件和社會規律又制約著個人的活動。 22、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的價值首先在於對社會的貢獻,①它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標志。③是人生價值的可靠標志。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要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在一定條件下精神貢獻可以轉化為物質貢獻。 要求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為祖國繁榮、民族振興中,不斷實現和提高人生價值。 23、崇高的理想對人生、對社會有著重大的指導、促進作用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的理想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求我們把個人志向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統一起來,將自己的一切同祖國、同人民、同人類的命運結合在一起。 24、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唯物主義) ①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②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應做到①相信群眾②依靠群眾③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25、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辨證關系 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 要求我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②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③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補充回答: 馬哲的大概總結:
一、唯物論

1:事物的客觀性,一切從實際出發

2、普遍聯系、發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二、辯證法

1、矛盾分析法(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2、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識的普遍性、認識的發展、認識的目的、認識的方法、認識的主體、認識的作用)

對於唯物論我在補充幾點剛想起來的

聯系(聯系的客觀性、聯系的普遍性、事物之間乃至事物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聯系的統一性、聯系的多樣性)

還有發展的觀點(事物是不斷的變化發展推移的、新舊事物的更迭、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事物的發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

接著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幾點

實踐的主體、實踐的目的、實踐的形式(例如科學實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人是社會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3、事物的靜動(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4、量變質變(量變到質變的條件,量變與質變的兩種形式,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量變與質變的作用)

5、內外因(內外因的概念、內外因的作用、內外因的關系)

6、整體與部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部分對整體的影響、整體與部分的含義、當部分的結構優化時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

7、前進性與曲折性(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三、歷史唯物主義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

2、價值論 (真正的價值在於奉獻、價值的導向作用、正確價值與錯誤價值的判斷,人的真正是什麼)

3、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我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

我知道的就這么多,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