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
解:
分別作點A關於BC和CD的對稱點E和F
連接EF交BC和CD於點M和點N
∵AM=EM,AN=FN
∴△AMN周長=AM+MN+AN=EM+MN+FN=EF
∴EF是△AMN周長的最小值
此時有:AB=EB,AD=FD
根據三角形外角定理有:
∠AMN=2∠DAN
∠ANM=2∠BAM
以上兩式相加得:
∠AMN+∠ANM
=2(∠DAN+∠BAM)
=2(∠BAD-∠MAN)
=2∠BAD-2(180°-∠AMN+∠ANM)
=2×120°-360°+2(∠AMN+∠ANM)
=2(∠AMN+∠ANM)-120°
解得:∠AMN+∠ANM=120°
『貳』 洋蔥數學最短路徑問題
確定終點的最短路徑問題 - 與確定起點的問題相反,該問題是已知終結結點,求最短路徑的問題。在無向圖中該問題與確定起點的問題完全等同,在有向圖中該問題等同於把所有路徑方向反轉的確定起點的問題。
所謂單源最短路徑問題是指:已知圖G=(V,E),我們希望找出從某給定的源結點S∈V到V中的每個結點的最短路徑。首先,我們可以發現有這樣一個事實:如果P是G中從vs到vj的最短路,vi是P中的一個點,那麼,從vs沿P到vi的路是從vs到vi的最短路。
最短路徑演算法
Dijkstra演算法(迪傑斯特拉)是典型的最短路徑路由演算法,用於計算一個節點到其他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主要特點是以起始點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直到擴展到終點為止。Dijkstra演算法能得出最短路徑的最優解,但由於它遍歷計算的節點很多,所以效率低。可以用堆優化。
Dijkstra演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演算法,在很多專業課程中都作為基本內容有詳細的介紹,如數據結構,圖論,運籌學等等。
『叄』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口訣
一、十二個基本問題概述
問題一: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得 PA + PB 值最小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連接 AB,與直線 l 的交點即為 P 點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PA + PB 最小值為 AB .
問題二:(「將軍飲馬問題」)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得 PA + PB 值最小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作點 B 關於直線 l 的對稱點 B',連接 AB' 與 l 的交點即為點 P.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PA + PB 最小值為 AB' .
問題三:在直線 l1、l2 上分別求點 M、N,使得 △PMN 的周長最小.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分別作點 P 關於兩條直線的對稱點 P' 和 P'',連接 P'P'',與兩條直線的交點即為點 M,N.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PM + MN + PN 的最小值為線段 P'P'' 的長.
問題四:在直線 l1、l2 上分別求點 M、N,使四邊形 PQMN 的周長最小.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分別作點 Q 、P 關於直線 l1、l2 的對稱點 Q' 和 P' 連接 Q'P',與兩直線交點即為點 M,N.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四邊形 PQMN 周長的最小值為線段 Q'P' + PQ 的長.
問題五:(「造橋選址問題」)直線 m∥n,在 m、n 上分別求點 M、N,使 MN⊥m,
且 AM + MN + BN 的值最小.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將點 A 向下平移 MN 的長度單位得 A',連接 A'B,交 n 於點 N,過 N 作 NM⊥m 於 M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AM + MN + BN 的最小值為 A'B + MN .
問題六:在直線 l 上求兩點 M , N (M 在左),使 MN = a , 並使 AM + MN + NB 的值最小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將點 A 向右平移 a 個長度單位得 A',作 A' 關於直線 l 的對稱點 A'',連接 A''B 交直線 l 於點 N,
將 N 點向左平移 a 個單位得 M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AM + MN + NB 的最小值為 A''B + MN .
問題七:在 l1 上求點 A,在 l2 上求點 B,使 PA + AB 值最小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作點 P 關於 l1 的對稱點 P',作 P'B⊥l2 於點 B,交 l1 於點 A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點到直線,垂線段的距離最短 . PA + AB 的最小值為線段 P'B 的長 .
問題八:A 為 l1上一定點,B 為 l2 上一定點,在 l2 上求點 M,在 l1上求點 N,
使 AM + MN + NB 的值最小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作點 A 關於 l2 的對稱點 A' , 點 B 關於 l1 的對稱點 B',連接 A'B' 交 l2 於點 M,交 l1 於點 N.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AM + MN + NB 的最小值為線段 A'B' 的長.
問題九: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 | PA - PB | 的值最小.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連接 AB,作 AB 的中垂線與直線 l 的交點即為 P 點.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垂直平分上的點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 PA - PB | = 0 .
問題十: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 | PA - PB | 的值最大.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作直線 AB,與直線 l 的交點即為 P 點.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 PA - PB | ≤ AB , | PA - PB | 的最大值 = AB .
問題十一:在直線 l 上求一點 P,使 | PA - PB | 的值最大.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作點 B 關於直線 l 的對稱點 B' 作直線 AB',與直線 l 的交點即為 P 點.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 PA - PB | ≤ AB' , | PA - PB | 的最大值 = AB' .
問題十二:(「費馬點」)△ABC 中每一內角都小於 120°,在 △ABC 內求一點 P,
使得 PA + PB + PC 的值最小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作法:所求點為 「費馬點」 ,即滿足 ∠APB = ∠BPC = ∠APC = 120° .
以 AB 、 AC 為邊向外作等邊 △ABD、△ACE,連接 CD、BE 相交於點 P,點 P 即為所求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原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 PA + PB + PC 的最小值 = CD .
二、「費馬點」 —— 到三點距離之和最小的點
費馬點的構造方法:
① 所給三點的連線構成三角形(△ABC),並且這個三角形的每個內角都小於 120°;
② 如下圖所示:A , B , C 是給定的三點,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以 AC 為邊向外作正三角形得到點 D , 以 BC 為邊向外作正三角形得到點 E ,
連接 BD 和 AE 交於點 O,我們斷言點 O 就是 「費馬點」 .
費馬點的證明方法:
先證 △AEC ≌ △DBC .
△AEC 繞點 C 順時針旋轉 60°,可得到 △DBC,從而 △AEC ≌ △DBC .
於是 ∠OBC = ∠OEC,所以 O、B、E、C 四點共圓 .
拓展知識:四點共圓判定方法
若線段同側二點到線段兩端點連線夾角相等,那麼這二點和線段二端點四點共圓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所以 ∠BOE = ∠BCE = 60°,∠COE = ∠CBE = 60°,
於是 ∠BOC = ∠BOE + ∠COE = 120°,同理可證 ∠AOC = ∠AOB = 120°,
所以 ∠BOC = ∠AOC = ∠AOB = 120° .
初中數學最短路徑問題總結
將 O 點看作是 AE 上的點,隨著 △AEC 一起繞點 C 順時針旋轉 60° 得到點 O2 ,
所以 ∠OCO2 = 60°,OC = O2C , OA = O2D ,
所以 △OCO2 是等邊三角形,於是有 OO2 = OC .
所以 BD = OA + OB + OC .
『肆』 北師大版初一(七年級)上冊數學行程問題主要知識點
行程問題主要知識點
1、時間、路程、速度存在著重要的等量關系:時間×路程=速度,這是行程問題中的基本關系式,由此變形還可得到:速度=路程÷時間,時間=路程÷速度,同時,路程一定時,時間與速度成反比,時間(或速度)一定時,路程與速度(或時間)成正比;
2、行程問題有三種常見的題型
相遇問題、追及問題、航行問題,三種類型都有一般公式,這些必須牢記!
(1)、相遇問題:相遇時間×速度和=路程和
(2)、追及問題:追及時間×速度差=被追及問題
(3)、航行問題: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4)、飛行問題:類比航行問題
(5)、環路問題:甲乙同時同地背向而行:甲路程—乙路程=環路一周的距離
甲乙同時同地同向而行:快者的路程—慢者的路程=環路一周的距離
『伍』 初二數學最短路徑技巧
初中數學中解決最短路徑問題,關鍵在於我們要學會作定點關於動點所在直線的對稱點,或利用平移和展開圖來處理。這對於我們解決此類問題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1、 理論依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垂線段最短」,「點關於線對稱」,「線段的平移」「立體圖形展開圖」。教材中的例題「飲馬問題」,「造橋選址問題」「立體展開圖」。
2、知識點:「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垂線段最短」,「點關於線對稱」,「線段的平移」。「飲馬問題」,「造橋選址問題」。考的較多的還是「飲馬問題」,出題背景變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圓、坐標軸、拋物線等。
3、解題總思路:找點關於線的對稱點實現「折」轉「直」,近兩年出現「三折線」轉「直」等變式問題考查。
下面給大家列出了相應問題的解題方法與關鍵點,希望大家多多練習,最後附上了答案。
『陸』 數學最短路徑問題最方便的解法是什麼
用於解決最短路徑問題的演算法被稱做「最短路徑演算法」 ,有時被簡稱作「路徑演算法」 。最常用 的路徑演算法有: Dijkstra 演算法、 A*演算法、 SPFA 演算法、 Bellman-Ford 演算法和 Floyd-Warshall 演算法, 本文主要介紹其中的三種。 最短路徑問題是圖論研究中的一個經典演算法問題,旨在尋找圖(由結點和路徑組成的)中兩 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 演算法具體的形式包括: 確定起點的最短路徑問題:即已知起始結點,求最短路徑的問題。 確定終點的最短路徑問題:與確定起點的問題相反,該問題是已知終結結點,求最短路徑的 問題。 在無向圖中該問題與確定起點的問題完全等同, 在有向圖中該問題等同於把所有路徑 方向反轉的確定起點的問題。 確定起點終點的最短路徑問題:即已知起點和終點,求兩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 全局最短路徑問題:求圖中所有的最短路徑。 Floyd 求多源、無負權邊的最短路。用矩陣記錄圖。時效性較差,時間復雜度 O(V^3)。 Floyd-Warshall 演算法(Floyd-Warshall algorithm)是解決任意兩點間的最短路徑的一種演算法, 可以正確處理有向圖或負權的最短路徑問題。 Floyd-Warshall 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為 O(N^3),空間復雜度為 O(N^2)。 Floyd-Warshall 的原理是動態規劃: 設 Di,j,k 為從 i 到 j 的只以(1..k)集合中的節點為中間節點的最短路徑的長度。 若最短路徑經過點 k,則 Di,j,k = Di,k,k-1 + Dk,j,k-1; 若最短路徑不經過點 k,則 Di,j,k = Di,j,k-1。 因此,Di,j,k = min(Di,k,k-1 + Dk,j,k-1 , Di,j,k-1)。 在實際演算法中,為了節約空間,可以直接在原來空間上進行迭代,這樣空間可降至二維。 Floyd-Warshall 演算法的描述如下: 1.for k ← 1 to n do 2.for i ← 1 to n do 3.for j ← 1 to n do 4.if (Di,k + Dk,j<Di,j) then 5.Di,j ← Di,k + Dk,j; 其中 Di,j 表示由點 i 到點 j 的代價,當 Di,j 為∞表示兩點之間沒有任何連接。 Dijkstra 求單源、無負權的最短路。時效性較好,時間復雜度為 O(V*V+E) 。 源點可達的話,O(V*lgV+E*lgV)=>O(E*lgV) 。 當是稀疏圖的情況時,此時 E=V*V/lgV,所以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可為 O(V^2) 。若是斐波那 契堆作優先隊列的話,演算法時間復雜度,則為 O(V*lgV + E) 。 Bellman-Ford 求單源最短路,可以判斷有無負權迴路(若有,則不存在最短路) ,時效性較好,時間復雜 度 O(VE) 。 Bellman-Ford 演算法是求解單源最短路徑問題的一種演算法。 單源點的最短路徑問題是指:給定一個加權有向圖 G 和源點 s,對於圖 G 中的任意一點 v, 求從 s 到 v 的最短路徑。 與 Dijkstra 演算法不同的是,在 Bellman-Ford 演算法中,邊的權值可以為負數。設想從我們可以 從圖中找到一個環路(即從 v 出發,經過若干個點之後又回到 v)且這個環路中所有邊的權 值之和為負。那麼通過這個環路,環路中任意兩點的最短路徑就可以無窮小下去。如果不處 理這個負環路,程序就會永遠運行下去。而 Bellman-Ford 演算法具有分辨這種負環路的能力。 SPFA是 Bellman-Ford 的隊列優化,時效性相對好,時間復雜度 O(kE)(k<<V) 。 。 與 Bellman-ford 演算法類似, SPFA 演算法採用一系列的鬆弛操作以得到從某一個節點出發到達圖 中其它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所不同的是,SPFA 演算法通過維護一個隊列,使得一個節點的 當前最短路徑被更新之後沒有必要立刻去更新其他的節點, 從而大大減少了重復的操作次數。 SPFA 演算法可以用於存在負數邊權的圖,這與 dijkstra 演算法是不同的。 與 Dijkstra 演算法與 Bellman-ford 演算法都不同,SPFA 的演算法時間效率是不穩定的,即它對於不 同的圖所需要的時間有很大的差別。 在最好情形下,每一個節點都只入隊一次,則演算法實際上變為廣度優先遍歷,其時間復雜度 僅為 O(E)。另一方面,存在這樣的例子,使得每一個節點都被入隊(V-1)次,此時演算法退化為 Bellman-ford 演算法,其時間復雜度為 O(VE)。 SPFA 演算法在負邊權圖上可以完全取代 Bellman-ford 演算法, 另外在稀疏圖中也表現良好。 但是 在非負邊權圖中,為了避免最壞情況的出現,通常使用效率更加穩定的 Dijkstra 演算法,以及 它的使用堆優化的版本。通常的 SPFA 演算法在一類網格圖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柒』 七年級上冊數學重點,把所有重要的知識點列出來,要簡潔點
初一數學知識點
第一章 有理數
1正數、負數、有理數、相反數、科學記數法、近似數
2數軸:用數軸來表示數
3絕對值: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零的絕對值是零
4正負數的大小比較:正數大於零,零大於負數,正數大於負數,絕對值大的負數值反而小 。
5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減小的絕對值;
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相加為零;
一個數加上零,仍得這個數。
6有理數的減法(把減法轉換為加法)
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7有理數乘法法則
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任何數同零相乘,都得零。
乘積是一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8有理數的除法(轉換為乘法)
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9有理數的乘方
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
零的任何次冪都是負數;
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10混合運算順序
(1) 先乘方,再乘除,最後加減;
(2) 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 如果有括弧,先做括弧內的運算,按照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依次進行。
第二章 整式的加減
1 整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的統稱;
2整式的加減
(1) 合並同類項
(2) 去括弧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認識
2 等式的性質
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者式子,結果仍然相等;
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數,結果仍相等。
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般步驟:去分母、去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系數化為一
第四章 圖形認識初步
1 幾何圖形:平面圖和立體圖
2 點、線、面、體
3 直線、射線、線段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4 角
角的度量度數
角的比較和運算
補角和餘角:等角的補角和餘角相等
初一下冊
第五章 相交線和平行線
1 相交線:對頂角相等
2 垂線
經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垂線段最短)
3 平行線
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若兩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相互平行;
判定: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性質: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
4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
5 平移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
1 有序數對:(a,b)
2 平面直角坐標系、原點、橫軸、縱軸、象限
3簡單應用:用坐標表示位置;用坐標表示平移。
第七章 三角形
1 與三角形有關的邊:
三角形的邊、高、中線、角平分線、穩定性
2 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內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外角: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角。
2 多邊形
內角:多邊形的內角和為(n-2)*180;
外角:多邊形的外角和為360度。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1 二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介紹
2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
代入法 消元法(加減法)
3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實際應用
第九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組
1 不等式及其解集:含有不等關系號的式子;
2 不等式的性質
性質1 不等式的兩邊加減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性質2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性質3 不等式的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3 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於大的,小於小的取兩邊,大於小的,小於大的去中間。
第十章 實數
1 平方根:正數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
零的平方根是零;
負數沒有平方根;
正數算術平方根是正數;
零的算術平方根是零。
2 立方根: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
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
零的立方根是零。
3 實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統稱。無理數即是無限不循環小數。
我也不知道你要多簡潔的,這算是比較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