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航空小知識自曝
擴展閱讀
佛山兒童口罩在哪裡買 2025-01-13 02:26:54
共築平安防恐知識大全 2025-01-13 02:26:12

航空小知識自曝

發布時間: 2022-07-31 18:26:16

Ⅰ 航空知識的自述40字

在古代,人們很想像鳥一樣飛上藍天.古人利用各種材料進行飛行試驗,結果都失敗了,有的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後來,美國的萊特兄弟,在前人試飛的基礎上,利用電機和空氣動力學原理,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從而實現了千年來人類遨遊長空的夢想,也為各種飛行器能飛上藍天和太空奠定了基礎.

Ⅱ 航天科技小知識

一、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電子設備的特點是:
①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小;②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長壽命。在高性能飛機和航天器上,這些要求尤為嚴格。飛機和航天器的艙室容積、載重和電源受到嚴格限制。衛星上設備重量每增加1公斤,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就要增加幾百公斤或更多。導彈和航天器要承受嚴重的沖擊過載、強振動和粒子輻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時間很長,如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長達7~10年,而深空探測器的工作時間更長。因此,航空航天用的電子元器件要經過極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篩選,而電子系統的設計需要充分運用可靠性理論和冗餘技術。
二、航空航天電子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提高航空航天電子系統的綜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實時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和數據傳輸的速率;③發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規模集成電路;④發展更高頻率波段(毫米波、紅外、光頻)的電子技術;⑤發展可靠性更高和壽命更長的各種電子元器件。

Ⅲ 求簡短的關於航天的知識

航天又稱空間飛行或宇宙航行。「航天」系泛指航天器在太空在地球大氣層以外(包括太陽系內)的航行活動,粗分為載人航天和不載人航天兩大類。「航天」這個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新事物應用了眾多涉及基本概念的名詞,這些名詞與「航空"有很大差別。

Ⅳ 飛機的小知識

科普:飛機怎麼轉彎的?引用熱心網友的回答。
飛行員在飛行中向左或向右壓駕駛盤(桿),使飛機的副翼差動偏轉,轉彎內側副翼上偏,轉彎外側副翼下偏,迫使左右機翼升力不平衡,飛機隨之帶坡度,升力向帶坡度的方向偏離,產生一個水平分力,使飛機轉彎,為消除側滑,飛行員應當適當向轉彎方向蹬舵,協調轉彎。
帶坡度時由於升力的偏離,升力在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可能小於重力造成高度的損失。
我總結一句話,因為飛機兩側受力的不平衡,所以才能轉彎,所以才不走直線,如果兩邊平衡,那它不會轉彎的。
正如,火車轉彎靠軌道;汽車轉彎靠輪胎的靜擦力;自行車轉彎也靠靜摩擦力;火箭轉彎靠燃料的燃燒噴射反沖。
都是一樣一樣的。人轉彎是靠鞋底的靜摩擦力,這個我們都是知道的。

Ⅳ 航天知識內容簡短 盤點航天知識內容簡短

1、宇宙飛船,目前為止,宇宙飛船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環繞地球軌道飛行的飛船,如蘇聯的東方號、聯盟號和進步號飛船,以及美國的雙子星座號、水星號飛船等,另一種是脫離地球軌道,以載人登月為目的的飛船,如美國的阿波羅號飛船。2003年,我國的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實現載人飛行,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後,又一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2、空間站,空間站是一種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載人航天器,其結構復雜,規模比一般航天器大得多。利用空間站可以充分開發空間資源,如高遠位置、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溫、高潔凈和強輻射等,這不僅可以加速空間物質產品的開發,而且還能帶動許多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3、太空梭,太空梭是火箭、載人飛船和航空技術綜合發展的產物,是一種有人駕駛的、可以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系統。它既能像火箭那樣以脫離地球的速度把衛星等人造天體送入太空軌道,又能在返回地球時像普通飛機那樣在機場安全著落。

Ⅵ 有哪些必須知道的航空知識

計調在操作團隊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那些不熟悉機場安檢規則的遊客,告訴他們這些常見問題,千萬別因為安檢耽誤了行程!

1哪些物品是禁止隨身攜帶也禁止托運的?

槍支彈葯、(含主要零部件及其仿製品)、爆炸物品類、管制刀具、槍支彈葯、軍警械、易燃易爆物品(如打火機氣、酒精、油漆、煙花爆竹)、火種(火柴、打火機等)、腐蝕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強磁性物品、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物品(如榴槤)、劇毒物品、其他危險品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攜帶、運輸的物品。

2水果刀可以帶上飛機嗎?

不可以。刀具不可隨身攜帶,必須托運。

3液體、凝膠及噴霧類物品是指什麼物品?

液體、凝膠及噴霧類物品包括:

飲品,例如礦泉水、飲料、湯、果凍及糖漿;

乳霜、護膚液、護膚油、香水及化妝品;

噴霧及壓縮容器,例如剃須泡沫及香體噴霧;

膏狀物品,例如牙膏、脫毛膏;

隱形眼鏡葯水;

凝膠,例如頭發定型及沐浴用的凝膠產品;

任何稠度相似的溶液及物品。

4應怎樣准備以加快安全檢查的流程?

前往機場時,請預留時間接受安全檢查。不在飛機上使用的物品盡可能放在托運行李內托運。接受安全檢查前,請將盛放液體、凝膠及噴霧類物品的一升透明塑料袋准備妥當,並與其它手提行李分開,以便進行安全檢查。

5旅客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葯物限制又如何?

國際航班: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患者攜帶必需的液態葯品,經安全檢查無疑後,可適量攜帶。

國內航班:糖尿病患者或其他患者攜帶必需的液態葯品,須出示醫生處方或醫院證明,經安全檢查確認無疑後,交由機組保管。

6可以攜帶多少嬰兒食用的奶/果汁/食品通過安全檢查?

國際航班:有嬰兒隨行的旅客攜帶液態乳製品,經安全檢查無疑後,可適量攜帶。

國內航班:有嬰兒隨行的旅客,購票時可向航空公司申請,由航空公司在機上免費提供液態乳製品,但旅客不能隨身攜帶。

7液體是否必須以原裝容器盛載?

不是。乘坐國內航班的旅客一律禁止隨身攜帶液態物品,但可辦理交運,其包裝應符合民航運輸有關規定。旅客攜帶少量旅行自用的化妝品,每種化妝品限帶一件,其容器容積不得超過100毫升,並應置於獨立袋內,接受開瓶檢查。從中國境內機場始發的國際、地區航班的旅客,其攜帶的液態物品每件容積不得超過100毫升。盛放液態物品的容器,應置於最大容積不超過1升(L)的、可重新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每名旅客每次僅允許攜帶一個透明塑料袋,超出部分應交運

8是否需要使用透明的容器?

不需要。

9可否將隱形眼鏡放在手提行李內,以備不時之需?

旅客可將數對隱形眼鏡放在手提行李內,但由於隱形眼鏡通常盛放於一定容量的液體內,所以必須全部放入容量一升的塑料袋內。

10可否攜帶隱形眼鏡葯水?

隱形眼鏡葯水必須載於容量不超過100毫升的容器內,然後放在容量一升的塑料袋內。容量過大的容器須托運。

11可否攜帶唇膏及香體劑登機?

可以。旅客可以攜帶任何固體化妝品登機,因此一般唇膏及香體膏也可以。旅客也可攜帶香體噴霧、香體乳霜、走珠式香體劑及唇彩,但容器的容量不得超過100毫升。這些容器必須存放在一個容量一升的塑料袋內。容量過大的容器須托運。

12牙膏及剃須泡沫是否屬於液態物品?

是。這些物品限帶一件,每件容積不超過100毫升。

13如果液體、噴霧類等物品不能通過安全檢查,將會如何處置?

如不符合隨身攜帶液態物品的安全檢查要求,這些物品及容器可棄置和讓送行人員帶回。

因此,旅客應將液體、凝膠及噴霧類物品放在托運行李內,以便順利通過安全檢查。

說明:液體、凝膠及噴霧類的物品並不是全部能夠托運,例如:香水、易燃精油、花露水、驅蚊液以及些許治療跌打摔傷的外用葯(如雲南白葯噴劑)不能托運;壓縮氣罐物品(如發膠、空氣清新劑、殺蟲劑等)屬於凝膠及噴霧類物品,但因其是高壓易爆類物品,且多數屬於易燃品,所以亦不能放入托運行李內。

14國際出港旅客過安檢後購買的液體物,是否可以帶上離港航班?

可以。旅客經過安檢後,可以在機場控制區內的商店購買液態免稅品帶上離港航班。對於需要在國外、境外轉機的旅客,應保證在旅行中,塑料袋明顯完好無損,不得自行拆封,並保留登機牌和液態物品購買憑證,已備轉機地有關人員查驗。旅客可提前向航空公司查詢攜帶有關液體的規定。

15關於乘坐飛機時如何攜帶鋰電池?

乘坐飛機時,鋰電池不能放在托運行李中,僅能在手提行李中攜帶,備用電池每人攜帶2個,且必須做好單個保護以防短路。另外,每一塊備用電池不得超過一下數量:

——對於鋰金屬或鋰合金電池,鋰含量不超過2克。

——對於鋰離子電池,其等質總鋰含量不超過8克。

16旅客乘機有效證件方面主要有哪些?

1、乘機有效身份證件的種類:

居民身份證:國內大陸地區的居民身份證和臨時居民身份證。

軍人類證件:軍官證、武警警官證、士兵證、軍隊文職幹部證、軍隊離(退)休幹部證、軍隊職工證等。

護照類證件:護照、港澳同胞回鄉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港澳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外國人出入境證、外交官證、領事官證、海員證等。

2、旅客的居民身份證在戶籍所在地以外被盜或丟失的,憑發案、報失地公安機關出具的臨時身份證明方可登機,請勿冒用他人證件或持假身份證。

3、持過期身份證件時,可事先聯系候機樓公安派出所,請勿擅自塗改關聯信息。

4、年齡已高的老人(按法定退休年齡掌握),憑接待單位、本人原工作單位或子女、配偶工作單位(必須是縣、團級[含]以上單位)出具的臨時身份證明。

5、十六歲以下未成年人憑學生證、戶口簿或者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具的身份證明等。

Ⅶ 簡短航天小知識有哪些

航空航天專業主要學習課程有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空氣動力學、熱工基礎、自動控制原理、畫法幾何、機械制圖、飛行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飛機總體設計等等。

相關說明

航空航天類專業是一個研究航空航天有關的專業。航空航天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好數學、力學基礎知識和飛行器工程基本理論及飛行器總體結構設計與強度分析、試驗能力,能從事飛行器(包括航天器與運載端)設計、結構設計與研究、結構強度分析與試驗以及從事通用機械設計及製造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

航空航天簡單來講就是飛機、火箭。無論是什麼飛行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發動機。對於一架飛機而言,往往發動機的成本佔了飛機總成本的一半,由此足見發動機的關鍵性。

一個性能優越的發動機對於一架飛機的飛行性能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而發動機的製造技術又是飛機製造中難點中的難點。由於航空發動機的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無論是從發動機設計還是從發動機製造來講,都是十分復雜困難的問題。正因為如此,發動機又往往標志這個國家航空航天的能力。

Ⅷ 簡短一點的航空航天的知識、趣聞有哪些

航空航天基本知識

我們知道,人類的家園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蓋著一層大氣,如果沒有水和大氣以及適宜的溫度和環境,生物是很難生存的。

通常,在人們的眼中,「天」很高,要想沖出厚厚的大氣層,進入太空非常非常困難。其實,與地球相比,大氣層是很稀薄的。

人們知道,地球的直徑大約為12700千米,而大氣層的厚度只有100 -800千米。如果將地球比作一個蘋果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把大氣層看成是蘋果的皮,可這層「蘋果皮」本身卻是變化多端的。

比如最貼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叫作對流層,其高度從海平面起一直到大約11000米止,其頂界是隨緯度、季節等情況而變化的,在赤道地區為17000米,在中緯度地區(如北京、天津地區)為11000米,在地球兩極地區則為7000-8000米。

對流層的主要特點是,空氣溫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又稱為變溫層,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約下降6.5℃。與此同時,氣壓也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在 5500米的高度范圍內,包含了大氣總量的一半,而整個對流層,大約佔了全部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

由於幾乎所有的水蒸氣都集中在這一層大氣內,再加上大量的微粒,因而,這里也是風雲變幻最為劇烈的一層。從大約11000米的高度起,直到30500米左右,其大氣溫度基本不變,平均保持在-56.5℃上下,因此被稱為同溫層(實際情況是:在25000米以下,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在同溫層頂,氣溫約升至-43至-33℃)。同溫層的氣溫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特點,是因為該層大氣離地球表面較遠,受地面溫度的影響較小,並且其頂部存在著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的輻射熱等。

同溫層所包含的空氣質量大約占整個大氣的四分之一弱。在這一層大氣內,沒有上下對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風,所以又叫作平流層。另外,該層大氣幾乎不存在水蒸氣,基本上沒有雲、霧、雨、雹等氣象變化的現象,這對飛行器的平穩飛行是非常有利的。不過,由於空氣密度很小,飛機在這一高度層上又不適宜機動飛行。

人類的航空活動差不多都集中在對流層和同溫層內。為了保證飛機和發動機的工作效率,飛機飛行的高度一般不超過30千米的界限。

從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范圍,被稱為中間層。這一層空氣的特點是:以 45千米為界,溫度先升後降。由於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氣溫先由同溫層頂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從45千米起,隨著高度的升高,氣溫又開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

中間層的空氣已經很稀薄了,其空氣質量約只佔整個大氣層的1/3000。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氣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萬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氣的密度僅為地面的一千萬分之八。由於空氣非常稀薄,並且氣體開始呈現電離現象,因此,人們一般把飛行高度達到80—100千米的飛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氣飛行的航天器。

1967年10月,美國試飛員約瑟夫·沃爾克駕駛X-15A火箭飛機飛出了 7297千米/小時的驚人速度,創造了有人駕駛飛機速度的世界紀錄。而且,他還曾多次飛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為美國第一個「駕駛飛機的宇航員」。按照美國航空航天局規定:飛行高度超過80千米的飛行員即可稱為宇航員.

在中間層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范圍,稱作電離層。其特點是:含有大量的帶正電或負電的離子,空氣具有導電性。並且,其溫度隨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時,氣溫可達400℃。所以,這里又被人們叫作「暖層」。

在電離層頂端之外,便是大氣的最外層——「散逸層」了。由於地球引力的減弱,氣體分子和等離子體與地球已若即若離。

電離層和散逸層的空氣密度極低,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已很小,因此,人類大部分的航天活動都是在它們之內(或之外)進行的。

航空與航天的區別:

航空與航天是人們經常接觸的兩個技術名詞,兩者雖然僅一字之差,卻被稱為兩大技術門類,這是為什麼呢?

您稍加註意即可發現,航空技術主要是研製軍用飛機、民用飛機及吸氣發動機,航天技術主要是研製無人航天器、載人航天器、運載火箭和導彈武器,最能集中體現兩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從航空器與航天器的重大區別上即可看出兩個技術領域的顯著差異。

第一,飛行環境不同。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氣層中飛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現代飛機最大飛行高度也就是距離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後飛機上升高度提高,它也離不開稠密大氣層。而航天器沖出稠密大氣層後,要在近於真空的宇宙空間以類似自然天體的運動規律飛行,其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對在運行中的航天器來講,還要研究太空飛行環境。

第二,動力裝置不同。航空器都應用吸氣發動機提供推力,吸收空氣中的氧氣作氧化劑,本身只攜帶燃燒劑。而航天器其發射和運行都應用火箭發動機提供推力,既帶燃燒劑又帶氧化劑。吸氣發動機離開空氣就無法工作,而火箭發動機離開空氣則阻力減小有效推力更大。吸氣發動機包括燃燒劑箱在內都可隨飛機多次使用,而發射航天器的運載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雖然太空梭的固體助推器經過回收可以重復使用20次,其軌道器液體火箭發動機可以重復使用50次,但與航空器使用的吸氣發動機比較起來,使用次數仍然是很少的。吸氣發動機所用的燃燒劑僅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發動機所用的推進劑卻是多種多樣的,既有液體的,也有固體的,還有固液型的。

第三,飛行速度不同。現代飛機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多,且是軍用飛機。至於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機,都是以亞音速飛行的。而航天器為了不致墜地,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太空運行的。如在距地面600千米高的圓形軌道上運行的航天器,其速度是音速的22倍。所有航天器正常運行時都處於失重狀態,若長期載人會使人產生失重生理效應,並影響健康。正因如此,航天員與飛機駕駛員比較起來,其選拔和訓練要嚴格得多。一般人買票即可坐飛機,而花重金到太空遨遊的人還必須通過專門培訓。

第四,工作時限不同。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飛機,最大航程計約2萬千米,最長飛行時間不超過一晝夜。其活動范圍和工作時間都很有限,主要用於軍事和交通運輸。雖然通用輕型飛機應用廣泛,但每次活動范圍相對更小。而航天器在軌道上可持續工作非常長時間,如目前仍在使用的聯盟TM號載人飛船,可與空間站對接後在太空運行數月之久。再如太空梭,能在軌道上飛行7-30天,約1.5小時即可圍繞地球飛行一周。載人航天器運行時間最長的當屬和平號空間站,它在太空飛行了整整15個年頭。至於無人航天器,如各種應用衛星,一般都在繞地軌道上工作多年。有的深空探測器,如先驅者10號,已在太空飛行了32年,正在飛出太陽系向銀河系遨遊。航空器的優點是能多次重復使用,而航天器除太空梭外,只能一次性使用,載人宇宙飛船也不例外。

第五,升降方式不同。飛機的升空是從起飛線開始滑跑到離開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為止的運動過程。它返回地面降落時只要經過下滑和著陸即可。只有個別飛機如英國的「鷂」型戰斗機採用發動機噴口轉向的方式使飛機能夠垂直起落,但機身並未豎起,仍處於水平位置。而至今為止的航天器發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發射,頂部裝著航天器的運載火箭都是垂直騰空的。在完成發射過程中,運載火箭要按程序掉頭轉向和逐級脫離,最終將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運行。有的航天器發射,中間還要經過多次變軌,情況更為復雜。太空梭雖然也能施放航天器,但它本身亦是垂直發射升空的。至於返回式航天器,其回歸地面必須經歷離軌、過渡、再入和著陸四個階段,遠比飛機降落困難。航空器的起飛、飛行和降落與航天器的發射、運行和返回,雖然都離不開地面中心的指揮,但兩者的地面設施和保障系統及其工作性能與內容也是大有區別的。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風箏起源古代中國,約14世紀傳到歐洲

公元前500-400年中國人就開始製作木鳥並試驗原始飛行器

1909年世界第一架輕型飛機在法國誕生

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萊特兄弟設計製造的「飛行者」1號飛機,在人類航空史上首次實現了自主操縱飛行.這次試飛成功成為一個劃時代的事件,人類航空史從此進入新的紀元

1947年10月14日美國著名試飛員查爾斯·耶格爾駕駛X—1飛機實現了突破音障飛行

1969年7月20日22時56分20秒,阿姆斯特邁出一小步成為全體地球人類的一大步

1957年10月4日

前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半年後,美國的人造衛星上天

1959年9月12日

前蘇聯發射「月球」2號探測器,為世界上第一個撞擊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年4月12日

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世界第一位飛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成為人類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0年12月15日

前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首次在金星上著陸

1971年4月9日

前蘇聯「禮炮」1號空間站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個空間站。兩年後,美國將「天空實驗室」空間站送入太空

1971年12月2日

前蘇聯「火星」3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著陸。5年後,美國的「海盜」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

1981年4月12日

世界第一架太空梭---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成功

1986年1月28日

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爆炸

1986年2月20日

前蘇聯發射「和平」號空間站,服役已經超期8年,至今仍在運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類空間站

1993年11月1日

美、俄簽署協議,決定在「和平」號空間站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國際空間站,命名為阿爾法國際空間站

我國航空航天大事件: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返

回式科學試驗衛星,並於3天後成功回收。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

1990年4月7日,中國用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這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國外衛星,使我國在世界航天商業發射服務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9年10月,我國和巴西聯合研製的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順利升空,並正常運行,這是我國首次在空間技術領域進行的全面國際合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並於2003年10月16日圓滿回收,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我國與歐洲空間局聯合研製並發射了「探測一號」和「探測二號」科學衛星,「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取得圓滿成功。

2004年1月23日,我國繞月探測工程正式由國務院批准立項。

2005年10月12日,神六成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