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第十六章 分式 1. 分式的定義: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並且B中含有字母,那麼式子BA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義的條件是分母不為零,分式值為零的條件分子為零且分母不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或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0≠C) 3.分式的通分和約分:關鍵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運算: 分式乘法法則: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分母。 分式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則: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ababacadbcadbccccbdbdbdbd±±±=±=±= 分式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分式,然後再加減 混合運算:運算順序和以前一樣。能用運算率簡算的可用運算率簡算。 5. 任何一個不等於零的數的零次冪等於1, 即)0(10≠=aa;當n為正整數時,nnaa1=− ()0≠a 6.正整數指數冪運算性質正整數指數冪運算性質正整數指數冪運算性質正整數指數冪運算性質也可以推廣到整數指數冪.(m,n是整數) (1)同底數的冪的乘法:nmnmaaa+=⋅; (2)冪的乘方:mnnmaa=)(; (3)積的乘方:nnnbaab=)(; (4)同底數的冪的除法:nmnmaaa−=÷( a≠0); (5)商的乘方:nnnbaba=)(();(b≠0) 7. 分式方程:含分式,並且分母中含未知數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過程,實質上是將方程兩邊同乘以一個整式(最簡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時,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時,最簡公分母有可能為0,這樣就產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驟 : (1)能化簡的先化簡(2)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化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驗根. 增根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其值應使最簡公分母為0,二是其值應是去分母後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檢驗方法:將整式方程的解帶入最簡公分母,如果最簡公分母的值不為0,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則,這個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應用題的步驟是什麼? (1)審;(2)設;(3)列;(4)解;(5)答. 應用題有幾種類型;基本公式是什麼?基本上有五種: (1)行程問題: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而行程問題中又分相遇問題、追及問題. (2)數字問題 在數字問題中要掌握十進制數的表示法. (3)工程問題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時×工效. (4)順水逆水問題 v順水=v靜水+v水. v逆水=v靜水-v水. 8.科學記數法:把一個數表示成na10×的形式(其中101<≤a,n是整數)的記數方法叫做科學記數法.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大於10的n位整數時,其中10的指數是1−n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小於1的正小數時,其中10的指數是第一個非0數字前面0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面的一個0)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數 1.定義:形如y=xk(k為常數,k≠0)的函數稱為反比例函數。其他形式xy=k 1−=kxyxky1= 2.圖像: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屬於雙曲線。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直線y=x和 y=-x。對稱中心是:原點3.性質: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一、第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 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二、第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幾何意義:表示反比例函數圖像上的點向兩坐標軸所作的垂線段與兩坐標軸圍成的矩形的面積。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麼a2+b2=c2。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a2+b2=c2。,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經過證明被確認正確的命題叫做定理。 我們把題設、結論正好相反的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如果把其中一個叫做原命題,那麼另一個叫做它的逆命題。(例:勾股定理與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定義: 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2.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矩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 矩形的性質: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對角線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 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3.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義 :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 菱形的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菱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3.四條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為兩條對角線) 正方形定義: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鄰邊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質: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義: 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義:兩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質: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問題常用的輔助線:如圖 線段的重心就是線段的中點。 平行四邊形的重心是它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於疑點,這一點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寬和長的比是21-5(約為0.618)的矩形叫做黃金矩形。 第二十章 數據的分析 1.加權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 權的理解:反映了某個數據在整個數據中的重要程度。 學會權沒有直接給出數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現及頻數分布表求加權平均數的方法。 2.將一組數據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則處於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median);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3.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就是這組數據的眾數(mode)。 4.一組數據中的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叫做這組數據的極差(range)。 5. 方差越大,數據的波動越大;方差越小,數據的波動越小,就越穩定。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步驟:1.收集數據 2.整理數據 3.描述數據 4.分析數據 5.撰寫調查報告 6.交流 6. 平均數受極端值的影響眾數不受極端值的影響,這是一個優勢,中位數的計算很少不受極端值的影響。
㈡ 初二下冊數學知識點
初二下冊數學主要學習二次公式、勾股定理、平行四邊形、一次函數、數據的分析五個章節,涉及最簡二次根式、同類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質及運算、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命題、定理、證明等知識點。
第十六章分式
一、定義: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並且B中含有字母,那麼式子叫做分式。
二、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或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三、分式計算:分式乘法法則: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分母。
分式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
四、整數指數冪:較小數的科學記數法;
五、分式方程檢驗方法:將整式方程的解帶入最簡公分母,如果最簡公分母的值不為0,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則,這個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這個解是增根,原方程無解)。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數
一、形如y=(k為常數,k≠0)的函數稱為反比例函數;
二、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屬於雙曲線;
三、性質: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一、第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
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二、第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麼
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經過證明被確認正確的命題叫做定理。
四、我們把題設、結論正好相反的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如果把其中一個叫做原命題,那麼另一個叫做它的逆命題。(例:勾股定理與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邊形
一、平行四邊形:
1、定義: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3、判定:
(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定義)
4、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二、矩形:
1、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
2、性質: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對角線平分且相等。
3、判定:
(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定義)
(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3)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三、菱形:
1、定義: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2、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菱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3、判定:
(1)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定義)
(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3)四條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4、S菱形=底×高;S菱形=ab(a、b為兩條對角線)。
四、正方形:
1、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性質: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3、判定:(1)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
1、定義: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定義: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性質: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判定:同一底上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梯形的中位線分別平行於上、下兩底,且等於上、下兩底和的一半。
六、重心:
1、線段的重心就是線段的中點。
2、平行四邊形的重心是它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3、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於疑點,這一點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七、數學活動(教材115頁):
1、折紙多60°、30°、15°的角證明方法(重點30°角)
2、寬和長的比是(約為0.618)的矩形叫做黃金矩形。
第二十章數據的分析
一、加權平均數:計算公式(教材125頁。)
二、中位數:將一組數據按照由小到大(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則處於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三、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就是這組數據的眾數(mode)。
四、極差:一組數據中的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叫做這組數據的極差(range)。
五、方差:
1、計算公式:(表示的平均數)
2、性質:方差越大,數據的波動越大;方差越小,數據的波動越小,就越穩定。
六、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步驟:
1、收集數據;2、整理數據;3、描述數據;4、分析數據;5、撰寫調查報告。
㈢ 八年級下北師大版數學知識點
正好我今年教八年級數學。沒有時間自己整理,從網上下載的,我看不錯,你借鑒一下。
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定理知識點匯總
八年級(下冊)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一. 不等關系
※1. 一般地,用符號「<」(或「≤」), 「>」(或「≥」)連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要區別方程與不等式: 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關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關系.
※3. 准確「翻譯」不等式,正確理解「非負數」、「不小於」等數學術語.
非負數 <===> 大於等於0(≥0) <===> 0和正數 <===> 不小於0
非正數 <===> 小於等於0(≤0) <===> 0和負數 <===> 不大於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並會靈活運用:
(1) 不等式的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即:
如果a>b,那麼a+c>b+c, a-c>b-c.
(2) 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即
如果a>b,並且c>0,那麼ac>bc, .
(3) 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即:
如果a>b,並且c<0,那麼ac<bc,
※2. 比較大小:(a、b分別表示兩個實數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麼a-b是正數;反過來,如果a-b是正數,那麼a>b;
如果a=b,那麼a-b等於0;反過來,如果a-b等於0,那麼a=b;
如果a<b,那麼a-b是負數;反過來,如果a-b是正數,那麼a<b;
即:
a>b <===> a-b>0
a=b <===> a-b=0
a<b <===> a-b<0
(由此可見,要比較兩個實數的大小,只要考察它們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個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無數多個,一般是在某個范圍內的所有數,與方程的解不同.
¤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
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要確定邊界和方向:
①邊界:有等號的是實心圓圈,無等號的是空心圓圈;
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含未知數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1. 像這樣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過程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類似,特別要注意,當不等式兩邊都乘以一個負數時,不等號要改變方向.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驟:
①去分母;
②去括弧;
③移項;
④合並同類項;
⑤系數化為1(不等號的改變問題)
※4. 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為ax>b(或ax<b)
①當a>0時,解為 ;
②當a=0時,且b<0,則x取一切實數;
當a=0時,且b≥0,則無解;
③當a<0時, 解為 ;
¤5. 不等式應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
列不等式解應用題基本步驟與列方程解應用題相類似,即:
①審: 認真審題,找出題中的不等關系,要抓住題中的關鍵字眼,如「大於」、「小於」、「不大於」、「不小於」等含義;
②設: 設出適當的未知數;
③列: 根據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 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
⑤答: 寫出答案,並檢驗答案是否符合題意.
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
六.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1. 定義: 由含有一個相同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成的不等式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組的解集.如果這些不等式的解集無公共部分,就說這個不等式組無解.
幾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數軸來確定.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
(1)分別求出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數軸求出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這個不等式組的解集.
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的四種情況(a、b為實數,且a<b)
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集 圖示 敘述語言表達
x>b 兩大取較大
x>a 兩小取小
a<x<b 大小交叉中間找
無解 在大小分離沒有解
(是空集)
第二章 分解因式
一. 分解因式
※1. 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是互逆關系.
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區別和聯系:
(1)整式乘法是把幾個整式相乘,化為一個多項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因式相乘.
二. 提公共因式法
※1. 如果一個多項式的各項含有公因式,那麼就可以把這個公因式提出來,從而將多項式化成兩個因式乘積的形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如:
※2. 概念內涵:
(1)因式分解的最後結果應當是「積」;
(2)公因式可能是單項式,也可能是多項式;
(3)提公因式法的理論依據是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即:
※3. 易錯點點評:
(1)注意項的符號與冪指數是否搞錯;
(2)公因式是否提「干凈」;
(3)多項式中某一項恰為公因式,提出後,括弧中這一項為+1,不漏掉.
三. 運用公式法
※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
※2. 主要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3. 易錯點點評: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 就沒有分解到底.
※4. 運用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①應是二項式或視作二項式的多項式;
②二項式的每項(不含符號)都是一個單項式(或多項式)的平方;
③二項是異號.
(2)完全平方公式:
①應是三項式;
②其中兩項同號,且各為一整式的平方;
③還有一項可正負,且它是前兩項冪的底數乘積的2倍.
※5. 因式分解的思路與解題步驟:
(1)先看各項有沒有公因式,若有,則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組分解法,即通過分組後提取各組公因式或運用公式法來達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後結果必須是幾個整式的乘積,否則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結果必須進行到每個因式在有理數范圍內不能再分解為止.
四. 分組分解法:
※1. 分組分解法: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
如:
※2. 概念內涵:
分組分解法的關鍵是如何分組,要嘗試通過分組後是否有公因式可提,並且可繼續分解,分組後是否可利用公式法繼續分解因式.
※3. 注意: 分組時要注意符號的變化.
五. 十字相乘法:
※1.對於二次三項式 ,將a和c分別分解成兩個因數的乘積, , , 且滿足 ,往往寫成 的形式,將二次三項式進行分解.
如:
※2. 二次三項式 的分解:
※3. 規律內涵:
(1)理解:把 分解因式時,如果常數項q是正數,那麼把它分解成兩個同號因數,它們的符號與一次項系數p的符號相同.
(2)如果常數項q是負數,那麼把它分解成兩個異號因數,其中絕對值較大的因數與一次項系數p的符號相同,對於分解的兩個因數,還要看它們的和是不是等於一次項系數p.
※4. 易錯點點評:
(1)十字相乘法在對系數分解時易出錯;
(2)分解的結果與原式不等,這時通常採用多項式乘法還原後檢驗分解的是否正確.
第三章 分式
一. 分式
※1. 兩個整數不能整除時,出現了分數;類似地,當兩個整式不能整除時,就出現了分式.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麼稱 為分式,對於任意一個分式,分母都不能為零.
※2. 整式和分式統稱為有理式,即有:
※3. 進行分數的化簡與運算時,常要進行約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據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式的分子與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4. 一個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時,可以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這個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它的們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約去,這叫做約分.
二. 分式的乘除法
※1. 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做積的分子,分母的積做積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即: ,
※2. 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
即:
逆向運用 ,當n為整數時,仍然有 成立.
※3. 分子與分母沒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簡分式.
三. 分式的加減法
※1. 分式與分數類似,也可以通分.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 分式的加減法:
分式的加減法與分數的加減法一樣,分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上述法則用式子表示是:
(2)異號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加減;
上述法則用式子表示是:
※3. 概念內涵:
通分的關鍵是確定最簡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簡公分母的系數,取各分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最簡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冪的積,如果分母是多項式,則首先對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
四. 分式方程
※1.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在方程的兩邊都乘最簡公分母,約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這個整式方程;
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簡公分母,看結果是不是零,使最簡公母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須捨去.
※2. 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①審清題意;
②設未知數;
③根據題意找相等關系,列出(分式)方程;
④解方程,並驗根;
⑤寫出答案.
第四章 相似圖形
一. 線段的比
※1. 如果選用同一個長度單位量得兩條線段AB, CD的長度分別是m、n,那麼就說這兩條線段的比AB:CD=m:n ,或寫成 .
※2. 四條線段a、b、c、d中,如果a與b的比等於c與d的比,即 ,那麼這四條線段a、b、c、d叫做成比例線段,簡稱比例線段.
※3. 注意點:
①a:b=k,說明a是b的k倍;
②由於線段 a、b的長度都是正數,所以k是正數;
③比與所選線段的長度單位無關,求出時兩條線段的長度單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 與 互為倒數;
⑤比例的基本性質:若 , 則ad=bc; 若ad=bc, 則
二. 黃金分割
※1. 如圖1,點C把線段AB分成兩條線段AC和BC,如果 ,那麼稱線段AB被點C黃金分割,點C叫做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與AB的比叫做黃金比.
※2.黃金分割點是最優美、最令人賞心悅目的點.
四. 相似多邊形
¤1. 一般地,形狀相同的圖形稱為相似圖形.
※2. 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兩個多邊形叫做相似多邊形.相似多邊形對應邊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 相似三角形
※1. 在相似多邊形中,最為簡簡單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 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叫做相似比.
※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這時相似比等於1. 注意:證兩個相似三角形,與證兩個全等三角形一樣,應把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寫在對應的位置上.
※4. 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與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於相似比.
※5. 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於相似比.
※6. 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基本定理:平行於三角形的一邊且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①兩角對應相等;
②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
③三邊對應成比例. ①一個銳角對應相等;
②兩條邊對應成比例:
a. 兩直角邊對應成比例;
b. 斜邊和一直角邊對應成比例.
※2. 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如圖2, l1 // l2 // l3,則 .
※3.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與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八. 相似的多邊形的性質
※相似多邊形的周長等於相似比;面積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九.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1. 如果兩個圖形不僅是相似圖形,而且每組對應點所在的直線都經過同一點,那麼這樣的兩個圖形叫做位似圖形; 這個點叫做位似中心; 這時的相似比又稱為位似比.
※2. 位似圖形上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比等於位似比.
◎3. 位似變換:
①變換後的圖形,不僅與原圖相似,而且對應頂點的連線相交於一點,並且對應點到這一交點的距離成比例.像這種特殊的相似變換叫做位似變換.這個交點叫做位似中心.
②一個圖形經過位似變換後得到另一個圖形,這兩個圖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
第五章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
一. 每周幹家務活的時間
※1. 所要考察的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
把組成總體的每一個考察對象叫做個體;
從總體中取出的一部分個體叫做這個總體的一個樣本.
※2. 為一特定目的而對所有考察對象作的全面調查叫做普查;
為一特定目的而對部分考察對象作的調查叫做抽樣調查.
二. 數據的收集
※1. 抽樣調查的特點: 調查的范圍小、節省時間和人力物力優點.但不如普查得到的調查結果精確,它得到的只是估計值.
而估計值是否接近實際情況還取決於樣本選得是否有代表性.
第六章 證明(一)
二. 定義與命題
※1. 一般地,能明確指出概念含義或特徵的句子,稱為定義.
定義必須是嚴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術語,例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義中出現.
※2. 可以判斷它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句子叫做命題.
正確的命題稱為真命題,錯誤的命題稱為假命題.
※3. 數學中有些命題的正確性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並且把它們作為判斷其他命題真假的原始依據,這樣的真命題叫做公理.
※4. 有些命題可以從公理或其他真命題出發,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判斷它們是正確的,並且可以進一步作為判斷其他命題真假的依據,這樣的真命題叫做定理.
¤5. 根據題設、定義以及公理、定理等,經過邏輯推理,來判斷一個命題是否正確,這樣的推理過程叫做證明.
三. 為什麼它們平行
※1. 平行判定公理: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並由此得到平行的判定定理)
※2. 平行判定定理: 同旁內互補,兩直線平行.
※3. 平行判定定理: 同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四. 如果兩條直線平行
※1. 兩條直線平行的性質公理: 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 兩條直線平行的性質定理: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3. 兩條直線平行的性質定理: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五. 三角形和定理的證明
※1.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2. 一個三角形中至多隻有一個直角
¤3. 一個三角形中至多隻有一個鈍角
¤4. 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銳角
六. 關注三角形的外角
※1.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兩個推論:
推論1: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註:※表示重點部分;¤表示了解部分;◎表示僅供參閱部分;)
㈣ 八年級下冊數學學習重點是什麼
我也是八年級的學生,現在正在預習當中,覺得函數是最難的,接下來是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相對簡單些,平行四邊形我還沒預習到,感覺比二次根式難,最簡單的永遠是最後一章啦。
如果你要預習的話,建議都預習一下,因為如果只專注於一個知識點,到時候就算好開始比別人學得好,接下來就會被別人反超的,抓緊時間,加油!
㈤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概括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一般地,用符號「<」(或「≤」),「>」(或「≥」)連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滿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構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過程叫解不等式.由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所組成的不等式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等式基本性質1:在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整式,所得的結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質2:在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為0),所得的結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註:移項要變號,但不等號不變。)性質2: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性質3: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 若a>b, 則a+c>b+c;<2>、若a>b, c>0 則ac>bc若c<0, 則ac<bc 不等式的其他性質:反射性:若a>b,則b<a;傳遞性:若a>b,且b>c,則a>c三、解不等式的步驟:1、去分母; 2、去括弧; 3、移項合並同類項; 4、系數化為1。 四、解不等式組的步驟: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1) 審題;(2)設未知數,找(不等量)關系式;(3)設元,(根據不等量)關系式列不等式(組)(4)解不等式組;檢驗並作答。六、常考題型: 1、 求4x-6 7x-12的非負數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適合2(x-5) 8a,求a 的范圍.3、當m取何值時,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間。 第二章 分解因式一、公式:1、 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 二、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1、把幾個整式的積化成一個多項式的形式,是乘法運算.2、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 m(a+b+c)4、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變形。三、把多項式的各項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這個多項式的各項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驟:(1)若各項系數是整系數,取系數的最大公約數;(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數取較低的;(3)取相同的多項式,多項式的指數取較低的.(4)所有這些因式的乘積即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驟為:(1)若有「-」先提取「-」,若多項式各項有公因式,則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項式各項沒有公因式,則根據多項式特點,選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個多項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為止.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稱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運用公式法。 第三章 分式註:1°對於任意一個分式,分母都不能為零. 2°分式與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為零含兩層意思:分母不等於零;分子等於零。( 中B≠0時,分式有意義;分式 中,當B=0分式無意義;當A=0且B≠0時,分式的值為零。)常考知識點:1、分式的意義,分式的化簡。2、分式的加減乘除運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第四章 相似圖形一、 定義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與b的比值和c與d的比值相等,那麼 或a∶b=c∶d,這時組成比例的四個數a,b,c,d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內項.即a、d為外項,c、b為內項. 如果選用同一個長度單位量得兩條線段AB、CD的長度分別是m、n,那麼就說這兩條線段的比(ratio)AB∶CD=m∶n,或寫成 = ,其中,線段AB、CD分別叫做這兩個線段比的前項和後項.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k,則 =k或AB=k�6�1CD. 四條線段a,b,c,d中,如果a與b的比等於c與d的比,即 ,那麼這四條線段a,b,c,d叫做成比例線段,簡稱比例線段. 黃金分割的定義:在線段AB上,點C把線段AB分成兩條線段AC和BC,如果 ,那麼稱線段AB被點C黃金分割(golden section),點C叫做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與AB的比叫做黃金比.其中 ≈0.618. 引理:平行於三角形的一邊,並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 相似多邊形: 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兩個多邊形叫做相似多邊形. 相似多邊形:各角對應相等、各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多邊形叫做相似多邊形。 相似比:相似多邊形對應邊的比叫做相似比.二、比例的基本性質:1、若ad=bc(a,b,c,d都不等於0),那麼 .如果(b,d都不為0),那麼ad=bc.2、合比性質:如果 ,那麼 。3、等比性質:如果 =…= (b+d+…+n≠0),那麼 。4、更比性質:若 那麼 。5、反比性質:若 那麼 三、求兩條線段的比時要注意的問題:(1)兩條線段的長度必須用同一長度單位表示,如果單位長度不同,應先化成同一單位,再求它們的比;(2)兩條線段的比,沒有長度單位,它與所採用的長度單位無關;(3)兩條線段的長度都是正數,所以兩條線段的比值總是正數.四、相似三角形(多邊形)的性質:相似三角形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角平分線的比和對應中線的比都等於相似比。相似多邊形的周長比等於相似比,面積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斷方法有:1.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2.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3.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4.定義法: 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5、定理: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兩個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兩個等邊三角形一定相似.4、兩個直角三角形和兩個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七、位似圖形上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比等於位似比。 如果兩個圖形不僅是相似圖形,而且每組對應點所在的直線都經過同一個點,那麼這樣的兩個圖形叫做位似圖形,這個點叫位似中心,這時的相似比又稱為位似比。八、常考知識點:1、比例的基本性質,黃金分割比,位似圖形的性質。2、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相似多邊形的性質。第五章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1)普查的定義:這種為了一定目的而對考察對象進行的全面調查,稱為普查.(2)總體:其中所要考察對象的全體稱為總體。(3)個體:組成總體的每個考察對象稱為個體(4)抽樣調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從總體中抽取部分個體進行調查,這種調查稱為抽樣調查.(5)樣本(sample):其中從總體中抽取的一部分個體叫做總體的一個樣本。(6) 當總體中的個體數目較多時,為了節省時間、人力、物力,可採用抽樣調查.為了獲得較為准確的調查結果,抽樣時要注意樣本的代表性和廣泛性.還要注意關注樣本的大小. (7)我們稱每個對象出現的次數為頻數。而每個對象出現的次數與總次數的比值為頻率。數據波動的統計量:極差:指一組數據中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方差:是各個數據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標准差:方差的算術平方根。識記其計算公式。一組數據的極差,方差或標准差越小,這組數據就越穩定。還要知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的定義。刻畫平均水平用:平均數,眾數,中位數。 刻畫離散程度用:極差,方差,標准差。常考知識點:1、作頻數分布表,作頻數分布直方圖。2、利用方差比較數據的穩定性。3、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標准差的求法。3、頻率,樣本的定義 第六章 證明一、對事情作出判斷的句子,就叫做命題. 即:命題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況下:疑問句不是命題.圖形的作法不是命題. 每個命題都有條件(condition)和結論(conclusion)兩部分組成. 條件是已知的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斷出的事項. 一般地,命題都可以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條件,「那麼」引出的部分是結論. 要說明一個命題是一個假命題,通常可以舉出一個例子,使它具備命題的條件,而不具有命題的結論.這種例子稱為反例。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度。1、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將原三角形中的三個角「湊」到一起組成一個平角.一般需要作輔助線.既可以作平行線,也可以作一個角等於三角形中的一個角.2、三角形的外角與它相鄰的內角是互為補角.三、三角形的外角與它不相鄰的內角關系是:(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四、證明一個命題是真命題的基本步驟是:(1)根據題意,畫出圖形.(2)根據條件、結論,結合圖形,寫出已知、求證.(3)經過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證的途徑,寫出證明過程. 在證明時需注意:(1)在一般情況下,分析的過程不要求寫出來.(2)證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據.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相互平行。30。所對的直角邊是斜邊的一半。斜邊上的高是斜邊的一半。常考知識點:1、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2兩直線平行的性質及判定。命題及其條件和結論,真假命題的定義。(從網上經過反復比較後給你找的,採納哦!)
㈥ 八年級下冊數學考試有那些重要的知識點
一次函數比較重要,一般會結合初三所學的拋物線或是幾何一起考;代數方程部分要求一般,但要打好基礎,保證拿分,以後求函數解析式等等會融入考察;四邊形部分是重點,中考會有一道證明題,雖然基本考相似,但是以四邊形為背景的;另外向量和概率是基礎,中考一般一道填空題
㈦ 八年級下冊數學的知識點有哪些
第十六章 分式
1. 分式的定義: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並且B中含有字母,那麼式子 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義的條件是分母不為零,分式值為零的條件分子為零且分母不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或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3.分式的通分和約分:關鍵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運算:
分式乘法法則: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分母。
分式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則: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
分式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分式,然後再加減
混合運算:運算順序和以前一樣。能用運算率簡算的可用運算率簡算。
5. 任何一個不等於零的數的零次冪等於1, 即 ;當n為正整數時,
6.正整數指數冪運算性質也可以推廣到整數指數冪.(m,n是整數)
(1)同底數的冪的乘法: ;
(2)冪的乘方: ;
(3)積的乘方: ;
(4)同底數的冪的除法: ( a≠0);
(5)商的乘方: ();(b≠0)
7. 分式方程:含分式,並且分母中含未知數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過程,實質上是將方程兩邊同乘以一個整式(最簡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時,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時,最簡公分母有可能為0,這樣就產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驟 :
(1)能化簡的先化簡(2)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化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驗根.
增根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其值應使最簡公分母為0,二是其值應是去分母後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檢驗方法:將整式方程的解帶入最簡公分母,如果最簡公分母的值不為0,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則,這個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應用題的步驟是什麼? (1)審;(2)設;(3)列;(4)解;(5)答.
應用題有幾種類型;基本公式是什麼?基本上有五種: (1)行程問題: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而行程問題中又分相遇問題、追及問題. (2)數字問題 在數字問題中要掌握十進制數的表示法. (3)工程問題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時×工效. (4)順水逆水問題 v順水=v靜水+v水. v逆水=v靜水-v水.
8.科學記數法:把一個數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整數)的記數方法叫做科學記數法.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大於10的n位整數時,其中10的指數是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小於1的正小數時,其中10的指數是第一個非0數字前面0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面的一個0)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數
1.定義:
2.圖像: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屬於雙曲線。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直線y=x和 y=-x。對稱中心是:原點
3.性質: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一、第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
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二、第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幾何意義:表示反比例函數圖像上的點向兩坐標軸所作的垂線段與兩坐標軸圍成的矩形的面積。
5.反比例函數雙曲線,待定只需一個點,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減,圖象上面任意點,矩形面積都不變,對稱軸是角分線x、y的順序可交換。
1、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一般地,函數 (k是常數,k 0)叫做反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也可以寫成 的形式。自變數x的取值范圍是x 0的一切實數,函數的取值范圍也是一切非零實數。
2、反比例函數的圖像
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是雙曲線,它有兩個分支,這兩個分支分別位於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們關於原點對稱。由於反比例函數中自變數x 0,函數y 0,所以,它的圖像與x軸、y軸都沒有交點,即雙曲線的兩個分支無限接近坐標軸,但永遠達不到坐標軸。
3、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反比例函數
k的符號 k>0 k<0
圖像
y
O x
y
O x
性質 ①x的取值范圍是x 0,
y的取值范圍是y 0;
②當k>0時,函數圖像的兩個分支分別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
隨x 的增大而減小。 ①x的取值范圍是x 0,
y的取值范圍是y 0;
②當k<0時,函數圖像的兩個分支分別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
隨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數解析式的確定
確定及誒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數法。由於在反比例函數 中,只有一個待定系數,因此只需要一對對應值或圖像上的一個點的坐標,即可求出k的值,從而確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數中反比例系數的幾何意義
如下圖,過反比例函數 圖像上任一點P作x軸、y軸的垂線PM,PN,則所得的矩形PMON的面積S=PM PN= 。
。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數
1.定義:形如y= (k為常數,k≠0)的函數稱為反比例函數。其他形式xy=k
2.圖像: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屬於雙曲線。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直線y=x和 y=-x。對稱中心是:原點
3.性質: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一、第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
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二、第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幾何意義:表示反比例函數圖像上的點向兩坐標軸所作的垂線段與兩坐標軸圍成的矩形的面積。
㈧ 初二下學期數學有哪些難的知識點為什麼呢
步入了初中時代,學習壓力自然會增加,而且學習的難度也會大大增加。對於初二的學生來說,初二的下學期數學有非常多難的知識點。比如說一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這也是初二學生接觸的函數知識將貫穿初中以及高中學習的整個過程,是代數學習的重點內容,也是解決綜合性問題的強力工具,它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在中考中的解答。
三、畫圓平行四方形
在初二下學期的數學中,學習畫圓和平行四邊形的求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個點是非常的難。因為圓和平行四方形它是不一定它是不能確定的數值,所以在求值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某一條線的變化而改變,所以難就難在這一點。可能有些時候你已經把他的答案求證出來了,但是卻因為某一點而出錯。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的練習數學式,才能夠打破困難。
㈨ 八下數學科學第一章的重點難點
育龍教育:鍾代芹老師編輯 2012年3月2日星期五 3
數根;△<0 ,方程無實數根。
4.韋達定理:𝐱𝟏+𝐱𝟐=−𝐛
𝐚
𝐱𝟏•𝐱𝟐=𝐜
𝐚
.
5.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分式方程要驗根)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解方程的方法。
難點:建立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第三章 頻數及其分布 一.知識點:
1.頻數:所考察的對象出現的次數稱為頻數。頻數的和等於總數。 2.頻率:頻數與總數的比值稱為頻率。頻率的和等於1.
3.頻數分布直方圖:橫半軸表示組別,縱半軸表示頻數,用寬相等的長方形表示不同的頻數分布情況,這樣的圖形稱為頻數分布直方圖。
在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的時候,如果左端點的數與0相差甚遠,則橫半軸靠近原點處應畫成折線。
4.組中值:在每一組中左右兩個端點所表示的數的平均數即為該組的組中值。求平均數時,要用組中值。
5.組距:在每一組中,右端點表示的數減去左端點表示的數,所得的差,即為組距。在同一個頻數分布直方圖中,組距必須相等。 本章主要內容是頻數和頻率,頻數分布,頻數的應用。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頻數的概念。
難點: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並進行分析。
第四章 命題和證明 一.知識點:
1.定義:對某個概念作出是什麼的正確判斷稱為定義
育龍教育:鍾代芹老師編輯 2012年3月2日星期五
4
2.命題:形如「如果……那麼……」格式的具有條件和結論的語句就是命題。正確的命題稱為真命題;錯誤的命題稱為假命題。 3.定理:通過論證了的正確命題叫做定理。
4.舉反例:舉出一個與命題截然相反的例子便可證明命題是假命題。 5.反證法:先假設結論是錯誤的,然後推出一個與題目條件相違背或者與某個定理相矛盾的結果,說明原命題是真命題。
本章主要內容:定義與命題,證明,反例與證明,反證法。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幾何證明的必要性和掌握證明的一般步驟與格式。 難點:如何才能做到證明過程條理清楚、有條不紊。
第五章 平行四邊形 一.知識點:
1. N邊形以及四邊形
性質:1)N邊形的內角和、外角和以及對角線的條數。 2)四邊形的內角和、外角和、對角線的條數。
2.正多邊形:各條邊都相等且各內角都相等的多邊形叫正多邊形. 正多邊形能鑲嵌平面的條件:1)單一正多邊形
2)多種正多邊形
條件:頂點處各角之和等於360°. 3.中心對稱圖形
1)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以及常見的中心對稱圖形
定義:如果一個圖形繞著某個點旋轉180°後能和原圖形重合,那麼這個圖形就叫做中心對稱圖形。常見的中心對稱圖形有:平行四邊形,英文大寫字母S、Z。
2)經過對稱中心的直線一定把中心對稱圖形的面積二等分,對稱點的連線段一定經過對稱中心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育龍教育:鍾代芹老師編輯 2012年3月2日星期五 5
4.三角形的中位線以及中位線定理
關註: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證明方法以及中位線定理的應用,這是重點.
定理: 直角三角形中,30°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5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以及判定
性質:1)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鄰角互補. 3)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 4)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
判定方法:1)定義: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注意:其他還有一些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但都不能作為定理使用。如:「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它顯然是一個真命題,但不能作為定理使用.
7.逆命題和逆定理:
逆命題:將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交換所得命題稱為原命題的逆命題。 逆定理:將定理的條件和結論交換所得定理稱為原定里的逆定理。
本章主要內容:多邊形,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中心對稱,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線,逆命題與逆定理 。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 難點:相關證明。
育龍教育:鍾代芹老師編輯 2012年3月2日星期五 6
第六章 特殊平行四邊形 一.知識點:
1.定義: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統稱特殊四邊形。
特殊平行四邊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特殊梯形包括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2.矩形的性質以及判定
性質:1)矩形具有平行四邊形所具有的一切性質. 2)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判定方法:1)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2)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3)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注意:其他還有一些判定矩形的方法,但都不能作為定理使用. 3.菱形的性質以及判定
性質:1)菱形具有平行四邊形所具有的一切性質. 2)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3)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4)菱形的面積等於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如果一個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那麼這個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對角線乘積的一半) 判定方法:1)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2)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注意:其他還有一些判定菱形的方法,但都不能作為定理使用.
4.正方形的性質以及判定
性質:1)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所具有的一切性質. 判定方法;1)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且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
2)矩形+有一組鄰邊相等 3)菱形+有一個角是直角
注意:其他還有一些判定正方形的方法,但都不能作為定理使用. 5.梯形: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質: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對角線相等.
等腰梯形的判定:1)定義:兩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2)同一底邊上兩個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其證明的方法務必掌握)
關註:梯形中常見的幾種輔助線的畫法.
補充:梯形的中位線定理,尤其關注其證明方法.
本章內容: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簡單平面圖形的重心。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各種特殊四邊形的性質和判斷。 難點:相關的證明。
㈩ 八年級數學下冊的重點知識
二次根式屬於「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七年級上冊「實數」「代數式」等內容的延伸和補充。二次根式的運算以整式的運算為基礎,在進行二次根式的有關運算時,所使用的運演算法則與整式、分式的相關法則類似;在進行二次根式的加減時,所採用的方法與合並同類項類似;在進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時,所使用的法則和公式與整式的乘法運演算法則及乘法公式類似。這些都說明了前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本章的主要內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質,二次根式的運算(根號內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一、教科書內容和教學目標
本章的教學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簡單二次根式的字母取值范圍;
(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質;
(3)了解二次根式的加、減、乘、除的運演算法則;
(4)會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和運演算法則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四則運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本章教材分析。
課本在回顧算術平方根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學習」的三個問題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並說明以前學的數的算術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根式。在例題和練習的安排上,著重體現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二是求二次根式的值;三是用二次根式表示有關的問題。
對於二次根式的性質,課本利用第4頁圖1-2給出的。該圖的含義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積為,那麼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就是;反之,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為,那麼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因此就有。從而得出二次根式的第一個性質。至於第二個性質,可以通過學生的計算來發現,所以課本安排了一個「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歸納。該節第一課時的重點在於對這兩個性質的理解和運用,例題和練習的設計就圍繞這兩個性質展開。第二課時是學習二次根式的另外兩個性質,課本安排兩組練習,意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來發現這兩個性質。通過兩個例題和一組練習,使學生知道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可以簡化實數的運算,也可以對結果是二次根式的式子進行化簡。課本第9頁的「探究活動」既是對二次根式的運用,更在於培養學生的一種探究能力,觀察、發現、歸納等能力。
第1.3節二次根式的運算,包含了二次根式的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以及簡單應用,課本安排了3個課時,逐步推進,逐漸綜合。第一課時側重於兩個(相當於兩個單項式)二次根式的乘除,其法則是從二次根式的性質得到的,比較自然。例1是對兩個運演算法則的直接運用,讓學生有一個對法則的熟悉和熟練過程;例2是一個結合實際問題的運用,其中有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第二課時是二次根式的加減和乘除混合運算,出現了類似單項式乘以多項式、多項式乘以多項式(包括乘法公式、乘方)、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課本中沒有出現「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只是提到「類似於合並同類項」「相同二次根式的項」,這種類比的方法,學生是能夠理解的,也能夠與整式一樣進行運算。第三課時是二次根式運算的應用。例6的數字看上去比較復雜,其目的是為了二次根式的運算的應用;例7綜合運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圖形的分割、面積的計算等,其解答過程較長,也是對二次根式知識的綜合運用。
二、本章編寫特點
注重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探究等能力的培養。
在本章知識的呈現方式上,課本比較突出地體現了「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概括——鞏固、應用和拓展」的敘述模式,這種意圖大多通過「合作學習」 來完成。「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從事觀察、猜測、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的機會。如第5頁先讓學生計算三組與的具體數值,再議一議與的關系,然後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質「=」。二次根式的其他幾個性質,課本中也是採用類似的方法。在學習了二次根式的有關性質後,課本又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通過化簡有關的二次根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表示規律、驗證規律,並與同伴交流。所有這些都是教材編寫的一種導向,以引起教與學方式上的一些的改變。
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材力求克服傳統觀念上學習二次根式的枯燥性,避免大量純式子的化簡或計算,適當穿插實際應用或賦予式子一些實際意義。無論是學習二次根式的概念,還是學習二次根式的性質和運算,都盡可能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重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如二次根式概念的學習,課本通過三個實際問題來引入,其目的就是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克服機械記憶概念的學習方式。又如,課本第3頁,用二次根式表示輪船航行的的距離,第11頁求路標的面積,第21頁花草的種植面積問題等。特別是在二次根式的運算中,專門安排了一節內容學習二次根式運算的應用,例6選取的背景是學生熟悉的滑梯,例7選取的背景是學生感興趣的剪紙條,以及作業中的堤壩、快艇問題等等。
充分利用圖形,使代數與幾何有機結合。
對於數與代數的內容,教材重視有關內容的幾何背景,運用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解決有關代數問題,是教材的一個編寫特點,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導向。本章中,如二次根式與直角三角形有關邊的計算密切相關,課本在這方面選取了一定量的問題,既豐富了勾股定理的運用,又學習了二次根式的計算。又如二次根式的引入,課本以圖形作為條件,讓學生通過計算給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在學習二次根式的性質時,課本通過讓學生讀圖1-2,從正反兩方面來理解其含義,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質。例題中結合圖形示意,幫助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作業或課本練習中設計一些圖形中有關線段長度的計算;通過方格、直角坐標系來畫三角形、確定點的位置等等。課本在安排二次根式的運算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時,所選取的問題也在於體現學生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所學知識的整體性,不斷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建議
注意用好節前語。
本章的節前語不多,但都緊密結合本節學習的內容,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教學中可以利用它們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題。如第1.1節「排球網的高AD為2.43米,CB為米,你能用代數式表示AC的長嗎?」短短的幾句話,既是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又是一個看似熟悉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懷,與數學學習相聯系的問題,教師可以由此提出一個與本節課學習有關的問題。教學中不應忽視這種作用。
注意把握教學難度。
與以往的教材相比,二次根式已降低了要求。如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將二次根式化簡,只要求簡單的,不要出現過於復雜的式子,並且明確根號內不含字母。對二次根式的四則運算,也僅局限於簡單的,根號內不含字母,教學中不需補充超出課本題目要求的問題。當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體現一定的彈性。課本第15頁的作業題中的第7,8題,還可以藉助於計算器進行計算。
充分運用類比的方法。
二次根式的運算以整式的運算為基礎,其法則、公式都與整式的類似,特別是二次根式的加減,課本沒有提出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完全參照合並同類項的方法;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運算類似於整式的乘除、乘方運算。因此對於二次根式的四則運算的教學應充分運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其算理和演算法,提高運算能力。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科書內容和課程學習目標
(一)教科書內容
本章包括三節:
2.1 一元二次方程;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3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其中2.1節是全章的基礎部分,2.2節是全章的重點內容,2.3節是知識應用和引申的內容。另外,閱讀材料介紹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發展,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史。
(三)課程目標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會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b≥0)的方程;
(2)理解配方法,會用配方法解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會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會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使學生能夠根據方程的特徵,靈活運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種解法求方程的根。
(3)體驗用觀察法、畫圖或計算器等手段估計方程的解的過程。
(4)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能夠列出一元二程方程解應用題,能夠發現、提出日常生活、生產或其他學科中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來解決的實際問題,並正確地用語言表達問題及解決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5)結合教學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事物可以轉化的認識。 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命題的判斷證明、四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