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精神家庭護理及用葯知識講座照片
擴展閱讀
經典閱讀包怎麼退訂 2025-01-13 15:04:46
同學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025-01-13 14:34:53

精神家庭護理及用葯知識講座照片

發布時間: 2022-07-30 02:58:53

『壹』 怎樣製作精神嚴重障礙家庭教育培訓通知及內容

摘要 、按時、及時穩定患者時間要求不超過三個月,比如(3.1隨訪則必須在6.1前隨訪,並且如果是5月隨訪的,必須在5月底前交回公衛科。因為錄入要求與隨訪日期不能跨月。隨訪與錄入電子系統時間關系,要求隨訪後7日內必須錄入電腦,所以隨訪後要求4天內必須把隨訪表交回公衛科)2、真實隨訪時要求:見人,見葯。如果條件允許每次隨訪把葯物照片拍下來(相片內容包括,葯物名稱、葯物規格劑量)。相片可單獨傳到我個人QQ註明患者姓名,嚴禁發群中。每次隨訪要求在隨訪表空白區域填寫聯系人電話。

『貳』 精神病家庭

同病相憐,不過我比你大,我現在都讀研究生了,我媽媽精神分裂症也是偏執型的,也住過2次院但都復發,從犯病到現在18年了。。。也是我6、7歲的時候就的得病。應該跟你的經歷很像吧。有這樣的父母確實讓人非常壓抑,我上大學的時候不止一次想過自殺了結的,也不敢跟任何人交往,不敢談戀愛。。。經過了好多次痛苦的掙扎,深夜一個人絕望的哭泣,現在總算是沒有太大的陰影了。但是焦慮一直都存在。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沒有同樣經歷的人只能說一些不痛不癢的安慰話。我只想告訴你,媽媽是不會在你的一生都纏著你的。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媽媽不是你的全部,力量在你的內心,一定要讓自己獨立自主,一定要做到不依賴任何人自己都可以活下去。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你一定要做好承受挫折和磨難的准備,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孩子,註定要走一條不尋常的路。但是反過來想,到我們老了的時候不是會有更加豐富的人生經歷嗎。

『叄』 精神科護理學前瞻性學習應該從哪些方面學習

精神科護理學前瞻性學習應該從精神疾病基本知識,精神病學理論和護理學理論,綜合醫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的科學知識方面進行學習。

精神科護理學是建立在護理學基礎上,對精神疾病進行防治的一門護理學。 它是精神醫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精神科護理學前瞻性是指護理是一個非常有時代性的、擔負著重大使命的職業,承擔這樣的使命,必須要有洞悉性,能夠看到護理面臨的問題,同時還要具備前瞻性。

《精神科護理學》教材介紹:

本教材以護理專科生為培養目標,以與國家執業護士資格考試相結合為落腳點,以培養學生的精神科護理學應具有的能力和技巧為宗旨,按照精神醫學和護理學的特點來選擇和組織教材內容,保證了教材的科學性、先進性、系統性、邏輯性和完整性。

全書本著「夠用、實用」的原則編寫,參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內容短小精悍,書中引用了典型病例並附有設問,為學生加深理解、記憶和應用重點內容提供了參考資料。

本教材共14章,主要介紹精神醫學和精神科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以及不同類型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及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精神障礙患者的家庭社區護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精神科護理學

『肆』 精神衛生健康知識講座包括哪些內容

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 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確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傳播疾病。每個人都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特別是制備食物前要洗手、飯前便後要洗手、外出回家後先洗手。用清潔的流動水和肥皂洗手。 勤洗頭、理發,勤洗澡、換衣,能及時清除毛發中、皮膚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陳代謝產物以及灰塵、細菌;同時還能起到維護皮膚調節體溫等功能,防止皮膚發炎、長癬。 洗頭、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須干凈,並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等接觸性傳染病傳播;也不要與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 2 每天刷牙,飯後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如一天僅刷一次,應選擇睡前。用正確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牙刷要保持清潔,最好每3個月更換一次牙刷。 吃東西後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保持口腔衛生。 3 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不隨地吐痰。 肺結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隨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隨地吐痰時產生的飛沫進入空氣,傳播給他人。所以不要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要注意遮掩口鼻。這也是當今社會文明素養的表現。 4 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尊重不吸煙者免於被動吸煙的權利。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指出,接觸二手煙霧(被動吸煙)會造成疾病、功能喪失或死亡。被動吸煙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一建築物內,劃分吸煙區和非吸煙區將吸煙者和非吸煙者分開、凈化空氣或裝置通風設備等,都不能夠消除二手煙霧對非吸煙者的危害。如吸煙區設立在同一建築物內,二手煙霧會通過暖氣、通風、空調系統傳送到整個建築物中的每個角落。即使吸煙人數再少,房間面積再大,也不能依靠通風技術來消除二手煙霧的危害。只有完全無煙環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護不吸煙者的健康。 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完全禁止吸煙是保護人們免受被動吸煙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對不吸煙者權利的尊重。每一位吸煙者,當吸煙成癮尚不能戒煙時,請不要當著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吸煙。吸煙請到室外。 5 少飲酒,不酗酒。 白酒基本上是純能量食物,不含其他營養素。經常過量飲酒,會使食慾下降,食物攝入量減少,從而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腦卒中(中風)等疾病的風險,並可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該嚴禁酗酒。盡可能飲用低度酒,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成年女性不超過15克。孕婦和兒童、青少年不應飲酒。 6 不濫用鎮靜催眠葯和鎮痛劑等成癮性葯物。 長時間或者不當服用鎮靜催眠和鎮痛等葯物可以上癮。葯物上癮會損害健康,嚴重時會改變人的心境、情緒、意識和行為,引起人格改變和各種精神障礙,甚至出現急性中毒乃至死亡。服用鎮靜催眠葯和鎮痛葯等成癮性葯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濫用。 7. 拒絕毒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所稱的毒品,包括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吸毒非常容易成癮,有的人只吸一支含有毒品的煙就會上癮。成癮者應盡快戒毒。 毒品嚴重危害健康,吸毒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會。預防毒品危害,應當嚴格要求自己,絕對不要嘗試毒品。 8 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 衛生廁所是指有牆、有頂,廁坑及貯糞池,無滲漏,環境衛生,無蠅蛆,基本無臭味,糞便經無害化處理並及時清潔的廁所。 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人畜糞便,可以防止蚊蠅孳生,減少腸道傳染病與某些寄生蟲病傳播流行。 推廣使用衛生廁所。家禽、家畜應當圈養,禽畜糞便要妥善處理。 9 講究飲水衛生,注意飲水安全。 生活飲用水受污染可以傳播腸道傳染病等疾病,還可能引起中毒。保護健康,要注意生活飲用水安全。 保障生活飲用水安全衛生,首先要保護好飲用水源。提倡使用自來水。受污染水源必須凈化或消毒處理後,才能用做生活飲用水。 10. 經常開窗通風。 陽光和新鮮的空氣是維護健康不可缺少的。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死多種致病微生物。讓陽光經常照進屋內,可以保持室內乾燥,減少細菌、黴菌繁殖的機會。接受陽光照射能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能力。 通風不好的屋子,會增加病菌、病毒在室內傳播的機會。勤開窗通風,保持屋裡空氣流通,就可以避免呼吸污濁、有毒的空氣,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發生,維護健康。 11. 膳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 谷類食物是我國居民傳統膳食的主體,是人類最好的基礎食物,也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以谷類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50~400克的谷類食物。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蔬菜、水果和薯類對保持身體健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 食物可以分為谷類(米、面、雜糧等)和薯類,動物性食物(肉、禽、魚、奶、蛋等),豆類和堅果(大豆、其他干豆類、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純能量食物(動植物油、澱粉、糖、酒等)等五類。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種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種營養物質,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 12. 經常食用奶類、豆類及其製品。 奶類食品營養成分齊全,營養組成比例適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鈣質的極好來源。兒童青少年飲奶有利於其生長發育和骨骼健康,從而推遲其成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年齡;中老年人飲奶可以減少其骨質丟失,有利於骨健康。建議每人每天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對於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傾向者應選擇減脂、低脂、脫脂奶及其製品。 大豆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人體需要的植物化學物質。適當多吃大豆及其製品可以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也可防止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製品。 13. 膳食要清淡少鹽。 食用油和食鹽攝入過多是我國城鄉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問題。鹽的攝入量過高與高血壓的患病率密切相關。脂肪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脂肪攝入過多可以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應養成吃清淡少鹽膳食的習慣,即膳食不要太油膩,不要太咸,不要攝食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腌制食物。建議每人每天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克;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包括醬油、醬菜、醬中的含鹽量)。 14. 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與肥胖。 體重是否正常可用體質指數(BMI)來判斷。成人的正常體重是指體質指數在18.5~23.9 kg/m2之間。計算公式為:BMI= 體重(千克)/身高(米)2。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腫瘤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進食量和運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運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量過大而運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下來,增加體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體重過低或消瘦。體重過高和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易患多種疾病,縮短壽命。所以,應保持進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使攝入的各種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滿足機體需要,而又不造成體內能量過剩,使體重維持在適宜范圍。 15. 生病後要及時就診,配合醫生治療,按照醫囑用葯。 生病後要及時就診,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這樣既可以減少疾病危害,還可以節約看病的花費。 在疾病治療、康復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要遵從醫囑按時按量用葯,按照醫生的要求調配飲食、確定活動量、改善自己的行為。不要亂求醫,使用幾個方案同時治療,更不能憑一知半解、道聽途說自行買葯治療。 16. 不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指不規范地使用、不必要的情況下使用、超時超量使用或用量不足或療程不足等。濫用抗生素容易引發致病微生物的耐葯性,導致抗生素逐漸失去原有的功效,起不到治療疾病的作用。濫用某些抗生素還可能導致耳聾(特別是兒童)和人體內菌群失調等,嚴重時還可能威脅生命。 抗生素是處方葯,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17. 飯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凈。 飯菜要燒熟煮透再吃。吃冰箱里的剩飯菜,應重新徹底加熱再吃。碗筷等餐具應定期煮沸消毒。 生的蔬菜、水果可能沾染致病菌、寄生蟲卵、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生吃前,應浸泡10分鍾,再用干凈的水徹底洗凈。 18. 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 在食品加工、貯存過程中,如果不注意把生、熟食品分開,例如用切過生食品的刀再切熟食品,盛過生食品的容器再盛放熟食品,熟食品就可能被生食品上的細菌、寄生蟲卵等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生熟食品要分開放置和加工,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間接接觸。 19. 不吃變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食品保質期,指在食品標簽上標注的條件下,保持食品質量(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食品質量符合標簽上或產品標准中的規定。 任何食品都有儲藏期限,儲存時間過長或者儲存不當就會受污染或者變質。受污染或者變質的食品不能食用。食物在冰箱里放久了,也會變質;用冰箱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熟食品要加蓋儲存。 不要吃過期食物。不要吃標識上沒有確切生產廠家名稱、地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食品。 20. 婦女懷孕後及時去醫院體檢,孕期體檢至少5次,住院分娩。 婦女在確定妊娠後應當及時去醫院檢查,建立「母子保健手冊」。在孕期至少進行5次產前檢查,孕早期1次,孕中期1次,孕晚期3次(其中1次在第36周進行)。檢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孕婦懷孕期間生理、心理的變化和胎兒生長發育情況,給予孕期保健指導。對高危孕婦及其胎兒應增加檢查次數,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或轉診。 孕婦要到有助產技術服務資格的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特別是高危孕婦 須提前住院。醫院可以提供科學規范的助產服務技術和診治搶救條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嬰安全。 21. 孩子出生後應盡早開始母乳喂養,6個月合理添加輔食。 孩子出生後1小時內就應開始母乳喂養。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有助於嬰兒發育,含有大量的抗體,增強嬰兒的免疫能力,預防感染。同時母乳喂養能增進母子間的情感,促進母親的健康恢復。應堅持母乳喂養至2歲或2歲以上。 嬰兒6個月以後,母乳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營養需要,堅持母乳喂養的同時應適時、適量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先添加一種,一般是蛋黃或米粉,嬰兒習慣後再添加第二種。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開始添加的輔食形態應為泥糊狀,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要觀察嬰兒大便是否正常,嬰兒生病期間不應添加新的食物。添加的食物品種應多樣化,預防偏食和厭食。 22. 兒童青少年應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兒童青少年需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與書本距離不小於30厘米;連續讀寫或者看電視、使用電腦一小時要休息片刻,休息時盡可能向遠處眺望;不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環境中看書,不躺在床上看書,不邊走路邊看書,不在行進的車廂里看書。 每天做眼保健操、合理膳食、多到戶外體育活動、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對預防近視眼的發生有積極作用。 已經近視或有其他屈光缺陷者,應該堅持佩帶屈光度准確的眼鏡。 23. 勞動者要了解工作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習慣。 勞動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但勞動者必須知道許多工作對自己的健康是有影響的甚至可能造成疾病。工作崗位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粉塵、鉛、苯、汞等,也可能存在有害的物理因素,如雜訊、振動、高低氣壓、電離輻射等,勞動者過量暴露於上述有害因素,會對健康造成損害,嚴重時會引起職業病,如矽肺、煤工塵肺、鉛中毒、苯中毒等。工作中過量接觸放射性物質則會引起放射病。勞動者必須具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識,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什麼有害因素,會引起什麼樣的健康損害,要知道如何預防這些危害。要知道許多職業中毒是由於生產事故使有害物質大量泄漏而引起的,因此勞動者必須嚴格遵守各項勞動操作規程,掌握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方法,例如防護帽或者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護口(面)罩、防護耳罩(塞)、呼吸防護器和皮膚防護用品等,並且養成習慣。必須知道發生事故後如何防身、逃生,如何自救和他救。長期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必須參加定期的職業健康檢查,如果被診斷得了慢性職業病,必須及時治療,避免繼續大量接觸或調換工作。 24. 孩子出生後要按照計劃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每個兒童的基本衛生權利。為了保護兒童健康,根據疾病的流行特徵和疫苗的免疫效果,我國制訂了國家免疫規劃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對計劃接種疫苗的種類、接種起始時間、接種間隔、接種途徑、接種劑量等作了明確規定。 我國規定,免費為兒童提供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包括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聯合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8種。預防12種傳染病。 孩子出生後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接種。每個家長都應該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按時帶孩子接種疫苗。 25. 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 在性接觸中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艾滋病、乙肝和大多數性傳播疾病的危險。 不要重復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後應打結後丟棄。 26. 發現病死禽畜要報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許多疾病可以通過動物傳播。例如鼠疫、狂犬病、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等。預防動物把疾病傳播給人,要做到:盡量不與病畜、病禽等患病的動物接觸;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加工、不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禽畜;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豬、牛、羊、雞、鴨、兔及其他肉類食品;不吃生的或者未煮熟煮透的淡水魚、蝦、螺、蟹、蛙等食物;接觸禽、畜後要洗手;發現病死禽、畜要及時向畜牧部門報告;病死禽畜按照畜牧部門的要求妥善處理。 27. 家養犬應接種狂犬病疫苗;人被犬、貓抓傷、咬傷後,應立即沖洗傷口,並盡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發作後不能治癒,但卻是可以預防的。人一旦被犬、貓抓傷、咬傷(或破損傷口被舔),要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動清水及時徹底地沖洗傷口,然後用酒精消毒;並盡快到醫院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醫,對傷口作進一步處理,並且接種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接種一定要按照程序按時全程足量注射;如果傷口出血,還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為控制狂犬病傳播,養狗者要為狗接種獸用疫苗,防止狗發生狂犬病繼而傳播給人。帶狗外出時,一定要使用狗鏈,或給狗戴上籠嘴,防止咬傷他人。 28. 在血吸蟲病疫區,應盡量避免接觸疫水;接觸疫水後,應及時預防性服葯。 血吸蟲病是嚴重危害健康的寄生蟲病,人和家畜接觸了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簡稱「疫水」),就可能感染此病。血吸蟲病感染主要發生在每年的4~10月。 為預防血吸蟲病,不要在有釘螺(血吸蟲的生存繁殖離不開釘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戲水、打草、捕魚、撈蝦、洗衣、洗菜或進行其他活動。因生產、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觸疫水時,要採取塗抹防護油膏,穿戴防護用品等措施。接觸疫水後要及時到當地醫院或血吸蟲病防治機構檢查或接受預防性治療。 29. 食用合格碘鹽,預防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自然環境缺碘導致人體碘攝入量不足引起的。缺碘對人的最大危害是影響智力發育。嚴重缺碘會造成生長發育不良、身材矮小、痴獃等。孕婦缺碘會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還會引起早產、流產、胎兒畸形。 堅持食用碘鹽能有效預防碘缺乏病。孕婦、哺乳婦女、學齡前兒童還應多吃海帶等含碘多的食物。 自然環境碘含量高的地區的居民、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甲狀腺炎病人等少數人群不宜食用碘鹽。 30. 每年做1次健康體檢。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可以了解身體健康狀況,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和疾病,以便有針對性地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減少健康危險因素;對檢查中發現的健康問題和疾病,要抓住最佳時機及時採取措施。 31. 系安全帶(或戴頭盔)、不超速、不酒後駕車能有效減少道路交通傷害。 在道路交通碰撞中,安全帶可以降低40﹪~50﹪的傷害危險以及40﹪~60﹪的致命傷害危險,佩戴摩托車頭盔可將頭部傷害及其嚴重程度降低約70﹪。血液酒精含量每增加2﹪,發生危及生命的道路碰撞事故危險就增加100倍。為了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對社會、對家庭負責,開車(或者乘車)時,一定要按照交通法規系安全帶(或戴頭盔)、不超速、不疲勞駕駛、不酒後駕車。 32. 避免兒童接近危險水域,預防溺水。 溺水是我國1~14歲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要加強對兒童游泳的監管。 兒童少年游泳要有人帶領或有組織地進行,不要單獨下水。游泳的場所,最好是管理狀況好的游泳池。在天然水域游泳,要選擇水質清潔、無污染,水底地面較平坦,無雜草,無有害動物的水域。不能到情況不明的水域游泳。風浪較大或下雨時,不要在天然水域游泳。下水前,要認真做准備活動,以免下水後發生肌肉痙攣等問題。游泳時還應注意不要打鬧、不要在天然水域跳水。 33. 安全存放農葯,依照說明書使用農葯。 農葯可經口、鼻、皮膚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使人中毒。 購買農葯要使用專門的器具,特別是不能把農葯放在菜籃子或米籮里。保管敵敵畏、樂果等易揮發失效的農葯時,一定要把瓶蓋擰緊。施用農葯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並且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個人防護。嚴禁對收獲期的糧食、蔬菜、水果施用農葯。嚴防農葯污染水源。 對誤服農葯中毒者,如果患者清醒,要立即設法催吐。經皮膚中毒者要立即沖洗污染處皮膚。經呼吸道中毒者,要盡快脫離引起中毒的環境。中毒較重者要立即送醫院搶救。 34. 冬季取暖注意通風,謹防煤氣中毒。 冬季使用煤爐、煤氣爐或液化氣爐取暖時,由於通風不良,供氧不充分或氣體泄漏,可產生大量一氧化碳蓄積在室內,造成人員中毒。預防煤氣中毒要做到:盡量避免在室內使用炭火盆取暖,使用爐灶時要注意通風,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要安裝風斗和煙筒,出風口不能朝向風口,定期清理煙筒,保持通暢;在使用液化氣時也要注意通風換氣,經常查看煤氣、液化氣管道、閥門,如有泄漏應及時請專業人員維修;在煤氣、液化氣灶上燒水、做飯時,要注意看管,防止水溢火滅導致煤氣泄漏。如發生泄漏,要立即關閉閥門、打開門窗,使室內空氣流通。煤氣中毒後,輕者感到頭暈、頭痛、四肢無力、惡心、嘔吐;重者可出現昏迷、體溫降低、呼吸短促、皮膚青紫、唇色櫻紅、大小便失禁。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有人中毒,應當立即把中毒者移到室外通風處,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順暢。中毒較重者應立即呼叫救護車送醫院搶救等等。

『伍』 精神病咋治啊

1、口服葯物進行治療:對於精神病症患者的治療,想要治好,還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建議這種病症情況患者,一定要在精神科的主治醫生的指導下,長期使用適合自己的葯物,來控制自己的病情。這個時候患者的家裡人,也不能輕松大意,要幫助患者做好護理的工作,患者也要自覺的在家人的監督下,堅持每天定時定量的口服葯物,控制自己的精神症狀,同時還要避免精神方面受到異常的刺激。這樣才能保證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穩定。

2、日常飲食要注意:患者在被確診為精神疾病以後,也要注意飲食方面的治療,因為健康的飲食能夠幫助患者控制住病情,不規律的飲食是會影響病症的維持的。不能吃辛辣的食物,要堅持清淡的飲食規律,日常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也要多與自己的朋友進行交流。多想一些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如果在病情必要時,要及時的到心理科進行咨詢就診。

3、家庭生活環境很重要:當病人被確診為精神疾病以後,家長作為監護人,要保證患者的生活環境健康樂觀,比如說家人不要經常的吵架,要保持一個溫馨的生活環境,這樣對於患者病情的恢復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4、合理的作息:患者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要堅持合理的休息,一定不能熬夜,不要在睡覺之前看一些刺激的電視,也不要喝一些刺激類的咖啡,這樣不利於患者的正常睡眠,所以說合理的作息對患者的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

『陸』 精神分裂症 家庭護理與康復系列

這個病一旦確診,就只有用葯物控制,不能根冶.病發後及時送醫冶.病情控制後回家,要按時按量吃葯,嚴重的要監督吃葯,防止病人忘記吃葯或丟掉葯物,造成復發.不要過度刺激病人,也不要給病人太多壓力,要多開導病人,做一些開心的事,要經常了解病人吃葯後的感覺,如有心慌,睡眠,或發病前的症狀,要及時找主冶醫生,

『柒』 精神病護理的精神病護理-家人注意

否認心態。精神病人早期多表現孤僻、懶散、暴躁、與親人感情疏遠、工作及學習能力下降等。當家中有人出現上述變化時,家庭中其他成員由於毫無心理准備和缺乏精神病常識,會否認這是一種精神病的先兆,而把病人的這些表現當成「個性問題」或「思想問題」。因此,不去找醫生咨詢,而是想方設法找原因,對病態給予「合理化」解釋。處處順著病人做「思想工作」,從而延誤了早期診斷和治療。
掩蓋心態。當病人的言行已經明顯異常了,家屬才意識到他患了精神病。他們情緒焦急,心情恐慌,生怕別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而有失「體面」,並擔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響。因此,採取一些掩蓋措施,不帶病人去精神病專科看病,僅求治於一般醫院的內科或神經科,或私下找精神科醫生,還要叮囑醫生替他們「保密」。有些甚至抱僥幸心理,希望不治自愈。
心急亂投醫心態。病情加重以後,許多病人表現傷人、毀物、外逃、鬧得家庭和單位不得安寧。病人的言行已無法管束,掩蓋病情的種種做法宣告失敗。此時家屬已不可能顧及「面子」,心急如焚、急切求治,希望速戰速決,力求根治。有的家屬送病人住進精神病院後,不顧醫護人員勸說三天兩頭探視,總覺得病人的病情好得不夠快、要求醫生換葯治療。有的看到治療效果不明顯,便責怪醫生技術不行,欲另求高明。有的過早地接病人出院,另圖良方。有的盲目相信報刊上的一些虛假廣告和社會上的傳聞,不遠千里求醫討葯。有的不惜花錢給病人買「補品」。這種心急亂投醫的心態嚴重干擾了病人早期的系統治療,弊多利少。
上述不良心態根源在於缺乏精神衛生常識、對精神病的恥辱感和恐懼害怕心理。那麼面對精神異常的家屬成員,家屬該如何正確處理與對待呢?
首先,應弄清精神異常的性質與程度。若發現確實存在某些奇異的徵象時,家屬應及時找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咨詢,弄清精神異常的性質和程度,並徵求醫生對處理的建議。
第二,搶時間盡早讓病人就醫,不要拖延或迴避。切不可求神拜佛、請巫醫神漢打卦,否則不僅會使病人遭受身體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耽誤了治療,拖延了病情,增加了疾病治癒的難度。
第三,做好家庭護理,給予心理支持。家庭護理不僅包括對患者生活上的關照,督促其按醫囑服葯,更重要的是給患者以心理上的鼓勵與支持。家庭成員是精神病人最密切的接觸者,是最重要的心理保護資源,家庭的態度與治療是否及時、系統及治療的成敗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家庭成員應在充分諒解精神病人各種病態言行的基礎上,關心愛護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予以感情的支持和心靈上的慰藉,讓病人感到家庭溫暖,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態,這對於促進疾病的恢復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捌』 怎麼治癒精神分裂症

概述

一種在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存在障礙的重性精神疾病

主要表現為妄想、幻覺、思維和行為的紊亂或異常

無法自愈,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主要使用葯物治療,恢復自知力者可使用心理治療

精神分裂症是什麼?

病因

生物因素

遺傳因素

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在本病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與本病患者血緣關系越近、親屬中患本病的人數越多,則個體患本病風險越大。

神經發育因素

母親孕期感染、精神應激,母親在妊娠期吸煙飲酒或接觸有害毒素,以及妊娠並發症等因素,會導致胎兒在胚胎期大腦發育的過程中出現神經病理改變,繼而導致心理整合功能異常。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邊緣系統和顳葉結構的縮小,半球不對稱。這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腦結構發育異常。

神經生化因素

多巴胺假說認為,精神分裂症是中樞多巴胺功能活動亢進所致。

5-羥色胺假說認為,5-羥色胺功能過度是精神分裂症陽性和陰性症狀產生的原因之一。

谷氨酸假說認為,中樞谷氨酸功能不足是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病因之一。

精神分裂症可能還與其他神經系統異常,如神經肽、腎上腺素、乙醯膽鹼、氧化應激、第二信使(細胞內信號分子)等的改變和/或這些系統間的相互作用有關。

心理因素

目前尚未發現能決定是否發生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因素。研究認為,心理因素可以促發精神分裂症的發生,但常難以左右其最終的病程和結局。

常見的相關心理因素有個體易感性及某些人格障礙(偏執型、邊緣型、分裂型等),這些因素對疾病有促發作用。

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不是精神分裂症是否發病的決定因素,但對其發病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有遺傳與神經發育等生物易感因素的個體更易發病。

常見的社會心理因素包括:

應激等負性生活事件

研究表明,負性生活事件發生後的半年時間里,發生精神分裂症的危險性會增加1倍。

職業和社會階層

研究表明,社會低收入階層的精神分裂症發生率較高,患病率與階層或收入高低呈負相關。

移民因素

有研究報道,部分移民群體精神分裂症患病率高,這可能是環境變化與個體易感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

高危因素

盡管尚不清楚精神分裂症的確切病因,但某些因素似乎會增加發生或引發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其中包括:

有精神分裂症的家族史。

一些妊娠和分娩並發症,例如母親妊娠期營養不良,接觸可能影響胎兒大腦發育的毒素或病毒。

在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時期服用影響心理過程(如認知或情感功能)的葯物(精神活性物質)。

就醫

就醫科室

精神心理科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缺乏自知力,因此在就醫和治療過程中需要家人或朋友的幫助。若發現親人或朋友出現幻覺、妄想、行為古怪等情況,請及時幫助其前往醫院就診。

急診科

若出現傷害他人或自傷行為等緊急情況,請立即撥打120或當地的緊急求助電話,到急診科就診。

就醫准備

就診須知:掛號、資料准備、常見問題

就醫提示

患者的個人生活史是作為判斷患者主訴中是否存在妄想、幻覺症狀的重要依據,若患者的家人或朋友能提供詳細、准確的資料,可幫助醫生更好地診斷。

特別提醒:由於本病患者通常缺乏自知力,且主訴中多包含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妄想或幻覺描述,因此醫生問診時會結合家屬所提供的患者個人生活史進行診斷。

就醫准備清單

症狀清單

是否看到過任何異乎尋常的景象?

是否懷疑有人會傷害自己,或有人控制了自己?

是否認為自己得了病,或認為自己表現異常,與以往不同?

還有其他心理或身體上的問題嗎?

病史清單

有患有精神心理障礙的血親嗎?

是否伴有其他疾病?

以前在別的醫院就診過嗎,診斷是什麼?

最近有沒有經歷什麼變故?

檢查清單

血常規檢查結果、腦CT檢查結果、心理檢查結果、腦電圖檢查結果、心電圖檢查結果、甲狀腺功能檢查結果、磁共振成像檢查結果、眼動檢查結果、激素檢查結果、B超檢查結果

用葯清單

第一代抗精神病葯:氯丙嗪、奮乃靜、氟哌啶醇、硫利達嗪、舒必利、洛沙平

第二代抗精神病葯:氯氮平、喹硫平、奧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齊拉西酮

心境穩定劑:碳酸鋰、丙戊酸鹽、卡馬西平、拉莫三嗪

抗抑鬱類葯:帕羅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阿米替林、舍曲林、米氮平、多塞平、安非他酮、艾司西酞普蘭

抗焦慮類葯:地西泮、勞拉西泮、丁螺環酮、坦度螺酮、氯硝西泮、艾司唑侖、阿普唑侖

在臨床上,精神分裂症的診斷實際上是依靠排除法做出的,精神分裂症常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繼發性精神病性障礙

顳葉和中腦受到損傷會引起大腦功能異常,從而使患者表現出精神病性症狀。既往的精神症狀可能是未被診斷出來的腦腫瘤所致。需要首先排除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

這些疾病通常有以下共同特點,可據此與精神分裂症相鑒別:

軀體疾病與精神症狀出現的時間密切相關,病情消長常與原發疾病相平行。

精神病性症狀多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下出現,幻覺常以幻視為主。

體格檢查可有某些陽性發現。

實驗室檢查常可找到相關證據。

某些精神活性物質及治療葯物的使用可導致精神症狀的出現,對於患者服葯史的嚴格採集可找到相關證據。

其他精神病性障礙

分裂樣精神障礙、急性短暫性精神病性障礙、分裂情感性障礙及妄想性障礙,可以表現出與精神分裂症類似的症狀,需要鑒別診斷。

分裂樣精神障礙主要特點是病程不足1個月。

急性短暫性精神障礙的特點,是在沒有前驅期症狀的情況下突然起病,在2周內達到疾病的頂峰狀態,通常在數天內完全緩解,部分患者病前有明顯的應激因素。

分裂情感性障礙的特點,是在一次疾病發作過程中精神病性症狀和情感障礙(躁狂或抑鬱)均很明顯,且差不多同時出現或消退。

妄想性障礙的特點是妄想結構嚴密系統,妄想內容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一般不伴有幻覺。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內容常離奇、荒謬,常人不能理解,且常伴有幻覺及精神或人格衰退。

心境障礙

嚴重的抑鬱或躁狂發作患者,也會表現出與心境相協調的妄想或幻覺,但這些精神病性症狀在情緒症狀有所改善時就會較快消失,不是主要的臨床症狀,可據此與精神分裂症相鑒別。

焦慮與強迫障礙

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在疾病早期,常出現焦慮、抑鬱和強迫等症狀。

焦慮與強迫障礙患者多數有較好的自知力,了解自己的病情變化和處境,求治心切,情感反應強烈。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雖可有自知力,但通常不迫切求治,情感反應亦不強烈。

兒童、青少年患者需要一定時間的隨訪觀察,才可確診精神分裂症。對葯物的治療反應也可為診斷提供參考價值。

人格障礙

某些人格障礙,如分裂型、分裂樣、邊緣型及強迫型人格障礙,可表現出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特點。精神分裂症,尤其是青少年起病、病情進展緩慢者,也可能表現出性格特徵的改變。

鑒別兩者需從童年時期開始詳細了解患者的生活和學習經歷:

人格障礙通常表現為一個固定的情緒、行為模式,一般無明顯、持續的精神病性症狀,無確切的發病點。

精神分裂症的病前病後有明顯轉折,情感和行為有明顯異常,且具有某些特徵性的精神病性症狀,如妄想、幻覺等。

心理量表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不適用自評量表。醫生會使用一些他評量表來幫助診斷及評定療效。最常用的兩種量表為:

簡明精神病性量表(BPRS)

BPRS對精神分裂症的症狀變化敏感,可以用於合作或不合作的患者,適用於療效評定。許多新型抗精神病葯物的療效觀察和國際協作研究都應用BPRS作為評定工具。

BPRS原有16個症狀項目,後增補為18項(增加了工作能力和自知力兩項)。BPRS主要用於近一周的精神症狀評定,醫生根據患者的口述對其進行評分。

評分等級分為7級:0為未測;1為無症狀或可疑;2為很輕或為輕度;3為中度;4為偏重;5為重度;6為極重度。

陽性和陰性症狀群量表(PANSS)

PANSS可以提供陰性和陽性症狀的信息,具有獨特的臨床評估價值。其包括3個分量表:7項陽性症狀群量表,7項陰性症狀群量表,16項一般精神病理學量表。

PANSS的獨特之處是其有臨床檢查和評估的嚴格操作標准和評分指導,對每一項目均給出定義,並按7級評分,從1分(無症狀)到7分(極嚴重)。

此量表對治療中的症狀變化反應敏感,且其詳細的項目設置能夠對不同症狀群進行評估和區分,所以該量表也廣泛應用於新型抗精神病葯物的研發和臨床研究。

治療

治療目的和原則

治療目的

控制病情,提高臨床治癒率,最大限度地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

提高生活質量,恢復社會功能。

治療原則

提倡全病程治療、分療程治療和個體化治療。

全病程治療

不論是首次發作還是復發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均應作為首選的治療措施。心理輔導、社會干預等措施應該貫穿治療的全過程。

分療程治療

急性治療期(一般4~12周):主要目的是盡快控制症狀,防止疾病所致的繼發性傷害。

鞏固治療期(至少6個月):主要目的是防止疾病復發,協助患者恢復病前社會功能。

維持治療期(時間不定):主要目的是防止疾病復發,進一步幫助患者恢復社會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

個體化治療

葯物療效取決於葯物的葯理作用、患者的個體差異及患者對葯物治療的態度。

讓患者和/或其家庭成員充分了解葯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特點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需防止患者過早停葯。

安全監測患者用葯期間的反應,對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葯物治療

葯物治療強調個體化治療原則,很難推薦適用於全部患者的一線抗精神病葯物,不同個體對相同的抗精神病葯物的治療反應(療效和不良反應)都會存在差異。

目前抗精神病葯物分為第一代和第二代,均主要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各種亞型和其他相關精神障礙。

第一代抗精神病葯物(經典抗精神病葯物)

常用葯物及療效

指主要作用於中樞多巴胺D₂受體的抗精神病葯物,對精神分裂症陽性症狀有效。常用葯物包括:

吩噻嗪類:包括氯丙嗪、甲硫噠嗪、奮乃靜、氟奮乃靜及其長效劑、三氟拉嗪等。

硫雜蒽類:包括氟噻噸及其長效劑、氟哌噻噸及其長效劑、氯普噻噸等。

丁醯苯類:包括氟哌啶醇及其長效劑、五氟利多。

苯甲醯胺類:包括舒必利等。

不良反應

主要包括錐體外系反應(包括肌張力升高、震顫、煩躁不安、不能閉口、吞咽困難等一系列異常)、泌乳素升高、抗膽鹼作用(如口乾、便秘、排尿困難、視力模糊等)、直立性低血壓、嗜睡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葯物(非經典抗精神病葯物)

常用葯物及療效

與第一代抗精神病葯相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葯物具有較高的5-羥色胺2A受體的阻斷作用,在精神病學領域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葯物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對陽性症狀療效較好,對陰性症狀、認知症狀和情感症狀有效。

常用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和奎硫平等。

不良反應

第二代抗精神病葯物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明顯減少。

可有體重增加及糖、脂代謝異常等不良反應。

用葯提醒:精神類葯品均為處方葯,需要憑醫生處方購買,並應嚴格按醫囑使用。用葯期間不要從事駕駛、操作危險機械或精密儀器工作,以免造成身體傷害。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目的是減少精神病性症狀引起的不良後果,減少負性情緒的發生,促進患者積極主動地預防復發和提高社會功能。主要方法有:

認知行為治療(CBT)

認知行為治療應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已有近20年的歷史,對於那些經葯物治療後仍殘留精神病性症狀的患者尤其適用。

治療主要目標是針對葯物不能消除的症狀,減輕幻覺與妄想症狀及這些症狀產生的困擾。精神分裂症的認知行為治療大致步驟如下:

建立並維持良好的治療關系,形成治療聯盟;對患者的整體心理狀態進行評估。

針對導致症狀持續存在的因素,發展應對策略。

應用「應激易感模式」(指精神障礙的發生主要受到個體易感性因素與應激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響),幫助患者理解疾病及其症狀。

幫助患者應對幻聽和妄想等症狀,減輕其帶來的應激與困擾。

識別患者的自動思維,處理患者的情感症狀與對自我的負性評價。

發展應對症狀惡化的策略,降低復發危險性,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

精神分裂的認知行為治療有時間限定,通常患者需要接受每次15~45分鍾,每周1次或每兩周1次,共15~20小時的治療,對於難治性患者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家庭治療

在我國,絕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庭關系與家庭支持的好壞是影響精神分裂症復發和轉歸的重要因素。

家庭治療的重點在改變家庭成員的人際關繫上,治療的過程是去發現與個體心理障礙發生、發展有關的家庭內部因素。

有效的家庭治療至少需要6個月,長期的家庭治療(大於9個月)可顯示出持久(2年或更長)的療效。

社會技能訓練

社會技能訓練主要應用學習理論來糾正患者在日常生活、就業、休閑、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可以幫助患者提高或重獲社會技能。特別適用於以陰性症狀為主要表現的患者。

研究發現,社會技能訓練對於預防疾病復發具有一定的療效。接受訓練1年後,社會技能訓練組中54%的患者未復發,顯著高於對照組,但療效維持時間較短。

其他治療

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

原理:基於電磁感應與電磁轉換的原理,通過刺激線圈中電流產生的磁場作用於顱腦,使顱腦內產生感應電流,從而使腦血流、腦代謝、腦電、腦功能等發生變化。

具有無痛、無創、操作簡便和安全可靠等特點,已被較為廣泛地應用於臨床治療。

rTMS能影響認知功能、言語功能和情緒等,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狀。

改良電抽搐治療(MECT)

MECT是目前所使用的電抽搐療法的主要治療形式。在具體操作中,醫生會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給予電刺激。患者會短暫喪失意識。

MECT可改善患者的情緒,並明顯降低患者自殺死亡率,其療效可達86.7%~94%。MECT的適應證包括:

嚴重抑鬱,有強烈自傷、自殺行為者。

明顯的自責自罪心理傾向。

極度興奮躁動,有沖動、傷人行為。

拒食、違拗和緊張性木僵。

抗精神病葯物治療無效或對葯物治療不能耐受。

特別提醒:腦器質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老年人、兒童及孕婦等特殊人群不適用。

預後

治癒情況

精神分裂症無法自愈,其長期結局難以預測。

抗精神病葯物的研發和應用及社會環境的改善,使精神分裂症的預後得到很大改善。研究顯示,初次發作後如能得到有效治療,約40%的患者可獲得臨床痊癒、症狀徹底緩解或僅殘留輕微症狀。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特徵具有很大的異質性,將近半數患者在平均6年的隨訪期內會有明顯的改善。病程的變化在疾病的前5年最大,之後則進入一個相對的平台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總體預後差於分裂情感性障礙和心境障礙,病程和結局的差異與所選用的診斷標准有關。

預後因素

共病情況對預後的影響

共病明顯的強迫症狀時,預後較差。

共病邊緣型人格障礙或合並該病的某些症狀時,預後較好。

共病物質濫用時,預後差。

提示預後良好的因素

具有以下因素的患者,預示著其預後可能較好。

女性。

已婚。

初發年齡較大。

急性或亞急性起病。

病前性格開朗。

人際關系好。

職業功能水平高。

以陽性症狀為主症。

症狀表現中情感症狀成分較多。

家庭、社會支持多。

家庭內部氛圍良好,情感表達適度。

治療及時、系統化。

服葯依從性水平維持較好。

危害性

可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病程一般遷延,可反復發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最終可出現精神殘疾。

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因為缺乏自主行為判斷及控制能力,可能做出危害他人和社會的行為。

精神分裂症通常起病於成年早期,其明顯的功能損害和慢性化的病程,會造成患者本人及家屬在勞動生產力方面的巨大損失。

日常

個人護理

病情監測

按照醫囑服葯,不要隨意增減葯物或停葯。

觀察、監測自己的病情及感覺變化,有不適隨時和醫生溝通,全力配合醫生治療。

生活護理

做好個人衛生,保持干凈整潔。

學習壓力調節的方式,培養有益的、溫和的興趣愛好。

訓練自己日常料理生活的能力,逐步恢復社會功能。

睡眠及飲食護理

注意飲食衛生,注重營養均衡。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避免攝入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忌煙酒,減少茶、咖啡等精神刺激性飲品的攝入。

多食用一些鉀含量豐富的食物,如香蕉、瘦肉、堅果、綠色蔬菜等,可以有效穩定血壓、舒緩心情。

若出現進食障礙或睡眠障礙,及時到醫院就診。

患者家屬

幫助缺乏自知力的患者監測病情,觀察、記錄典型症狀的發作時間和具體表現。

由於缺乏自知力會導致患者服葯依從性差,因此家屬需監督患者按時按量服葯,如出現不良反應及時就醫。

給予患者關愛,為患者提供充足的支持。

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給患者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鼓勵患者多參加戶外活動,進行一些社交。

預防

預防疾病發生

目前沒有確定的方法可以預防精神分裂症,但遺傳篩查可幫助發現高風險個體,並為早期干預提供依據。

家屬應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狀況,及時察覺異常表現,及時制止或糾正有害的行為習慣(如酒精或葯物濫用)。

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自己良好的心態,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良好的性格,能夠盡可能減少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概率。

預防疾病復發

堅持系統、長期治療,可以有效幫助預防疾病復發或症狀惡化。

注意日常飲食的科學合理,加強飲食護理,飲食清淡,多吃蔬果,忌油膩。

『玖』 16.如何做好精神病人的家庭護理

精神病患者只在症狀活躍時住院治療。大部分康復生活是在院外、家庭中度過,那麼應該如何進行家庭護理呢?由於精神病的表現各異,家庭護理也要分別對待。 (1)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督促和協助他們料理生活,如定時為他們洗澡、理發、剪指甲,做好個人衛生,氣候變化時督促他們增減衣服等,防止因行動不便而致摔傷。這類病人往往是那些已有明顯精神衰退的精神分裂症與腦器質性痴呆患者。 (2)對興奮躁動的病人:這種病人吵吵鬧鬧,行為紊亂,易造成對周圍的影響,要盡量做到隔離在家,不讓外出,以免遭到別人圍觀與挑逗,引起自傷或他傷等意外事故。病人居室內的器具要簡單,以免患者隨手撿起亂擲亂摔,造成經濟損失或傷害現象,必要時可用寬布條將病人四肢約束起來,或束縛於床上,松緊要適當,經常查看束縛部位,以免肢體受傷。有時把病人帶到寬廣的地方走一走,溫和而耐心地與病人交談,都能使病人安靜下來。有時可鼓勵病人做些簡單的勞動和文體活動,也能使他們情緒趨向穩定。不要同病人爭辯、對罵,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可使患者在用葯後盡快入睡或鎮靜下來。 (3)對有自殺企圖的病人:抑鬱症患者,由於情緒低落、意志消沉、自責自罪、自認不配活在世上,常會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尋短見。也有的患者是在幻聽的支配下,聽到有人叫他死或病態的被害妄想支配下,認為與其被害死,不如自己死了乾脆。常見的消級方式有上吊、離家投河跳井、跳樓、用銳器割血管、服葯、服毒以及放煤氣等。這類病人的住房以平房和一樓為宜,家中繩子、刀剪、葯品等一切可以作為自殺的工具要收藏妥當,電源盡可能使病人接觸不到。有的病人在出現自殺行為前,往往會流露出消極言語。也有的病人為了達到自殺目的,偽裝病情好轉,或以種種借口,差使家人外出,而自己卻趁機自盡,凡此種種,必須經常觀察其動態,嚴加防範,尤其是夜間更要小心。 (4)對有些受妄想、幻覺支配而拒食的病人:先要了解拒食的原因,然後,分別採取相應的措施,勸精神病人進食。不論何種疾病與症狀表現如何,在家庭護理中應注意如下幾點: (1)按時提醒病人服葯。 (2)吃葯期間,以不飲酒、少抽煙或不抽煙為好。 (3)不肯吃葯的患者,盡量做說服工作或採用肌肉注射途徑給葯。 (4)服葯劑量較大的患者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5)關心並保證患者的進食,保持大小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