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陳景潤在數學領域有哪些貢獻
陳景潤是我國現代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解析數論方面成果顯著,在對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陳景潤1935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鎮的一個郵電職員家庭。家中子女多,經濟條件不好。
小時候的陳景潤長得十分弱小,性格十分內向,顯得很不合群,因此遭到小夥伴們的嘲笑辱罵,甚至挨打。
但他對數學卻有著濃厚的興趣,一進人數學的王國,就什麼都不顧了。
後來,陳景潤進入了福州市的英華中學學習。有一天,老師給同學們講述了數論中的一道著名難題: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發現,任意一個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的和。他對許多偶數進行了檢驗,結果都是正確的。
但他無法對此給出證明,因此只能稱之為猜想。他寫信給當時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請他幫助證明,但歐拉一直到逝世,也沒有交給哥德巴赫想要的證明。二百多年來,許多數學家都試圖證明它,但都沒有成功。老師的話一說完,同學們便議論紛紛起來。
老師接著說:「數論是數學的皇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你們應該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學好數學,長大以後去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教室里立刻鴉雀無聲,同學們陷入了沉思,彷彿在思考著什麼。陳景潤也低頭陷入了沉思,這一切對他來說太神秘、太具有吸引力了。
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去摘取這顆明珠。
此後,陳景潤更加努力地學習數學。他不僅努力完成數學老師留出的數學題,還自學大量的數學書籍。
有一次,數學老師布置了33道題,讓同學們選做10道。可陳景潤不僅做完了33道題,而且每道題都給出了多種解答方法。他的數學成績在班上一直保持在第一名。
到了高二時,因為家裡太窮,陳景潤被迫輟學。可令人驚奇的是,到了1950年,他竟以「同等學歷」的資格考上了廈門大學。四年的大學數學系課程,陳景潤只用三年就學完了。
1953年,陳景潤以高材生的身份提前畢業,並優先分配到北京某中學當教師。
可是,陳景潤內向的性格根本就不適合當教師。他失敗了,只得離開中學,來到福州的街口擺書攤度日。但他又是十分幸運的。
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知道他的情況後,立即讓陳景潤回到廈門大學當了一名圖書管理員。這樣他就可以專心研究數學了。
來到廈門大學圖書館後,陳景潤如魚得水地在浩瀚的數學海洋中遨遊。他認真研讀了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對於書中的每一個問題都進行仔細推敲,他發現,華羅庚的書中竟然存在一些細微的錯誤。於是他鼓起勇氣,寫了一封信給華羅庚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華羅庚收到陳景潤的信後,對他的觀點和才華極為欣賞。華羅庚肯定了陳景潤的觀點,並熱情邀請他參加1956年的全國第一次數學研討會,並在會上宣讀了他的論文。會後,華羅庚又將他調到北京的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少年時代的夢想陳景潤一直沒有忘記,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去摘取那顆明珠。在調到中科院數學研究所以後,他更加努力地工作。
為了跟蹤世界最新數學研究成果,他以驚人的速度在幾年之內學會了俄、英、德、法四門語言。在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的過程中,他廢寢忘食,潛心思考,進行了難以想像的大量計算,甚至被別人看成是「獃子」。
有一次,他一邊走路一邊思考,竟撞在一棵大樹上,還趕快向「對方」道歉。還有一次,他患肺結核住院,沒有痊癒就從醫院偷偷地跑了出來——他實在不能再呆下去了,不看數學書,不做數學題,簡直是要了他的命。
二百多年來,無數的數學家曾向哥德巴赫猜想發起沖鋒,直到1948年,匈牙利數學家恩易才有了較大的突破,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和一個「素因子都不超過6個的」數之和即(1+6)。
1962年,我國數學家潘承桐證明了(1+5)。同年,王元、潘承桐又證明了(1+4)。到1965年,布赫斯塔勃等三位外國數學家證明了(1+3)。
1966年,經過近十年艱苦的努力,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院的《科學通報》第17期上宣布他已把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推進到了(1+2)!外國科學家證明(1+3)用的是先進的計算機,而陳景潤用的是筆和紙!
「文革」期間,陳景潤未能倖免,受到了造反派的批判,被稱為「吸血蟲、偽科學」。然而他克服重重困難,繼續進行研究。
1973年,陳景潤找到了簡潔地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方法。他發表了《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的學術論文,引起了國內外數學界的巨大反響。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閔嗣鶴等都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世界各國的數學家和權威數學刊物紛紛給予熱情的贊揚和肯定,他們稱陳景潤的研究是「世界上運用『篩法』的光輝頂點」。英國著名科學家哈勃斯丹和聯邦德國數學家李希特看到陳景潤的文章後,立即停止正在印刷的著作《篩法》,並推遲出版發行。
他們決定把陳景潤的論文要點作為全書的最後一章補寫到書中,命名為「陳氏定理」。英國數學家赫胥黎給陳景潤寫信贊美道:「啊,你移動了群山!」直到今天,這一研究成果仍然保持著世界領先水平。
1996年3月19日,陳景潤因長期勞累及沒有規律的生活,病情加重而逝世。為他送行的一幅輓聯,精闢概括出了陳景潤不朽的精神和偉大的貢獻:
景星有意頑強拼搏移動數學群山摘取明珠光寰宇;
潤物無聲奮力奉獻攀登科技高峰掬捧丹心照汗青!
B. 陳景潤的數學故事
一切為了祖國——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成了國際知名的大數學家,深受人們的敬重。但他並沒有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而是把功勞都歸於祖國和人民。為了維護祖國的利益,他不惜犧牲個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外來信,是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寫給他的,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次大會有3000人參加,參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這對一位數學家而言,是極大的榮譽,對提高陳景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有好處。
陳景潤沒有擅作主張,而是立即向研究所黨支部作了匯報,請求黨的指示。黨支部把這一情況又上報到科學院。科學院的黨組織對這個問題比較慎重,因為當時中國在國際數學家聯合會的席位,一直被台灣占據著。
院領導回答道:「你是數學家,黨組織尊重你個人的意見,你可以自己給他回信。」
陳景潤經過慎重考慮,最後決定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在答復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信中寫到:「第一,我們國家歷來是重視跟世界各國發展學術交流與友好關系的,我個人非常感謝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邀請。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唯一能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利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目前台灣占據著國際數學家聯合會我國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國只有一個代表的話,我是可以考慮參加這次會議的。」為了維護祖國母親的尊嚴,陳景潤犧牲了個人的利益。
1979年,陳景潤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去美國作短期的研究訪問工作。普林斯頓研究所的條件非常好,陳景潤為了充分利用這樣好的條件,擠出一切可以節省的時間,拚命工作,連中午飯也不回住處去吃。有時候外出參加會議,旅館里比較嘈雜,他便躲進衛生間里,繼續進行研究工作。正因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國短短的五個月里,除了開會、講學之外,他完成了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一下子把最小素數從原來的80推進到16。這一研究成果,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美國這樣物質比較發達的國度,陳景潤依舊保持著在國內時的節儉作風。他每個月從研究所可獲得2000美金的報酬,可以說是比較豐厚的了。每天中午,他從不去研究所的餐廳就餐,那裡比較講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帶去的干糧和水果。他是如此的節儉,以至於在美國生活五個月,除去房租、水電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費等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時, 共節余了7500美元。
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從國外買回些高檔家電。但他把這筆錢全部上交給國家。他是怎麼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我不能只想著自己享樂。」
陳景潤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謙虛、正直的人,盡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沒有驕傲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C.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出生在貧苦的家庭,母親生下他來就沒有奶汁,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活過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背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幹活掙錢。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白天,他帶領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數手指頭玩;晚上,哥哥放了學,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稍大一點,擠出幫母親下地幹活的空隙,忙著練習寫字和演算。母親見他學習心切,就把他送進了城關小學。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因而引起有錢人家子弟的嫉妒,對他拳打腳踢。他打不過那些人,就淌著淚回家要求退學,媽媽撫摸著他的傷處說:「孩子,只怨我們沒本事,家裡窮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長大有出息,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了!」小景潤擦乾眼淚,又去做功課了。此後,他再也沒流過淚,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為學習的動力,成績一直拔尖,終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 在初中,他受到兩位老師的特殊關註: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語文老師,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橫行霸道,國民黨卻節節退讓,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陳景潤勤奮刻苦,年少有為,就經常把他 叫到身邊,講說中國5000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老師常常說得滿眼催淚,陳景潤也含淚表示,長大以後,一定報效祖國!另一位是不滿30歲的數學教師,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知識非常豐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是數學課,一本課本,只用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老師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氣,多給他講,並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從此,陳景潤就更加熱愛數學了。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祖國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里,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服檻樓的學生問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義大利數學家歐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比如有個『哥得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地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二、高斯 1777~1855,高斯出生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這所小學由一個名叫比特納的教師管理,比特納身強體壯,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他奉行中世紀的管理方式,學校里的100來個孩子被鞭子教育得膽顫心驚,以至於有的還忘記了自己的姓名,但在這個地獄的地方,高斯交了好運。高斯十歲時的一天,老師放學後將調皮搗蛋的男孩們統統留下來,計算從81297加到100899(等差為198)這100個數的總和,以示懲罰。他剛剛念完題目,具有超凡心算能力的高斯己將答案寫在自己的石板上,然後擱在桌上。而別人的則錯誤百出。驚訝無比的比特納從此對別的孩子仍然是魔鬼,卻對高斯變成了解仁慈的天使,他自己掏錢從漢堡終就從漢堡買了一本他能夠買到的最好的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但高斯很快讀完了它。比特納沒有辦法,他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更多的東西,就由他的助手巴特爾斯來做。這個只比他大7歲的男孩酷愛數學。他和高斯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D. 陳景潤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指什麼 請搜集課外相關資料並記述下來
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與歐拉保持了長達三十五年的書信往來。
在1742年6月7日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命題。他寫道:
"我的問題是這樣的:
隨便取某一個奇數,比如77,可以把它寫成三個素數之和:
77=53+17+7;
再任取一個奇數,比如461,
461=449+7+5,
也是這三個素數之和,461還可以寫成257+199+5,仍然是三個素數之和。這樣,我發現:任何大於7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
但這怎樣證明呢?雖然做過的每一次試驗都得到了上述結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數都拿來檢驗,需要的是一般的證明,而不是一個別的檢驗。"
歐拉回信說:「這個命題看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同時歐拉又提出了另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但是這個命題他也沒能給予證明。」
不難看出,哥德巴赫的命題是歐拉命題的推論。事實上,任何一個大於5的奇數都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2N+1=3+2(N-1),其中2(N-1)≥4.
若歐拉的命題成立,則偶數2(N-1)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於是奇數2N+1可以寫成三個素數之和,從而,對於大於5的奇數,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
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題成立並不能保證歐拉命題的成立。因而歐拉的命題比哥德巴赫的命題要求更高。
現在通常把這兩個命題統稱為哥德巴赫猜想
從此,這道著名的數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難題的熱情,歷經兩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數學工作者,殫精竭慮,費盡心機,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哥德巴赫猜想的傳奇實際上是科學史上最傳奇的歷史(詳見網路哥德巴赫猜想傳奇)。
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大偶數n(不小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九個質數的積加上九個質數的積,簡稱9+9。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9不是確切的9,而是指1,2,3,4,5,6,7,8,9中可能出現的任何一個。又稱為「殆素數」,意思是很像素數。與哥德巴赫猜想沒有實質的聯系。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於是從(9十9)開始,逐步減少每個數里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後使每個數里都是一個質數為止,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證明的,稱為陳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通常都簡稱這個結果為大偶數可表示為 「1 + 2」的形式。「充分大」陳景潤教授指大約是10的500000次方,即在10的後面加上500000個「0」,是一個目前無法檢驗的數。所以,保羅赫夫曼在《阿基米德的報復》一書中的35頁寫道:充分大和殆素數是個含糊不清的概念。
E. 數學家陳景潤的小故事(50字)
數學家陳景潤的小故事一: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
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數學家陳景潤的小故事二: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拓展資料: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當代數學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
1996年3月19日下午1點10分,陳景潤在北京醫院去世,年僅63歲。
F. 陳景潤數學家的故事有哪些
陳景潤成了國際知名的大數學家,深受人們的敬重.但他並沒有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而是把功勞都歸於祖國和人民.為了維護祖國的利益,他不惜犧牲個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外來信,是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寫給他的,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次大會有3000人參加,參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這對一位數學家而言,是極大的榮譽,對提高陳景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有好處.
陳景潤沒有擅作主張,而是立即向研究所黨支部作了匯報,請求黨的指示.黨支部把這一情況又上報到科學院.科學院的黨組織對這個問題比較慎重,因為當時中國在國際數學家聯合會的席位,一直被台灣占據著.
院領導回答道:「你是數學家,黨組織尊重你個人的意見,你可以自己給他回信.」
陳景潤經過慎重考慮,最後決定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在答復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信中寫到:「第一,我們國家歷來是重視跟世界各國發展學術交流與友好關系的,我個人非常感謝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邀請.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唯一能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利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目前台灣占據著國際數學家聯合會我國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國只有一個代表的話,我是可以考慮參加這次會議的.」為了維護祖國母親的尊嚴,陳景潤犧牲了個人的利益.
1979年,陳景潤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去美國作短期的研究訪問工作.普林斯頓研究所的條件非常好,陳景潤為了充分利用這樣好的條件,擠出一切可以節省的時間,拚命工作,連中午飯也不回住處去吃.有時候外出參加會議,旅館里比較嘈雜,他便躲進衛生間里,繼續進行研究工作.正因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國短短的五個月里,除了開會、講學之外,他完成了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一下子把最小素數從原來的80推進到16.這一研究成果,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美國這樣物質比較發達的國度,陳景潤依舊保持著在國內時的節儉作風.他每個月從研究所可獲得2000美金的報酬,可以說是比較豐厚的了.每天中午,他從不去研究所的餐廳就餐,那裡比較講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帶去的干糧和水果.他是如此的節儉,以至於在美國生活五個月,除去房租、水電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費等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時, 共節余了7500美元.
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從國外買回些高檔家電.但他把這筆錢全部上交給國家.他是怎麼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我不能只想著自己享樂.」
陳景潤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謙虛、正直的人,盡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沒有驕傲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陳景潤出生在貧苦的家庭,母親生下他來就沒有奶汁,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活過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背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幹活掙錢.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白天,他帶領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數手指頭玩;晚上,哥哥放了學,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稍大一點,擠出幫母親下地幹活的空隙,忙著練習寫字和演算.母親見他學習心切,就把他送進了城關小學.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因而引起有錢人家子弟的嫉妒,對他拳打腳踢.他打不過那些人,就淌著淚回家要求退學,媽媽撫摸著他的傷處說:「孩子,只怨我們沒本事,家裡窮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長大有出息,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了!」小景潤擦乾眼淚,又去做功課了.此後,他再也沒流過淚,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為學習的動力,成績一直拔尖,終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 在初中,他受到兩位老師的特殊關註: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語文老師,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橫行霸道,國民黨卻節節退讓,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陳景潤勤奮刻苦,年少有為,就經常把他 叫到身邊,講說中國5000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老師常常說得滿眼催淚,陳景潤也含淚表示,長大以後,一定報效祖國!另一位是不滿30歲的數學教師,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知識非常豐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是數學課,一本課本,只用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老師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氣,多給他講,並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從此,陳景潤就更加熱愛數學了.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祖國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里,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服檻樓的學生問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義大利數學家歐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比如有個『哥得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地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二、高斯 1777~1855,高斯出生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這所小學由一個名叫比特納的教師管理,比特納身強體壯,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他奉行中世紀的管理方式,學校里的100來個孩子被鞭子教育得膽顫心驚,以至於有的還忘記了自己的姓名,但在這個地獄的地方,高斯交了好運.高斯十歲時的一天,老師放學後將調皮搗蛋的男孩們統統留下來,計算從81297加到100899(等差為198)這100個數的總和,以示懲罰.他剛剛念完題目,具有超凡心算能力的高斯己將答案寫在自己的石板上,然後擱在桌上.而別人的則錯誤百出.驚訝無比的比特納從此對別的孩子仍然是魔鬼,卻對高斯變成了解仁慈的天使,他自己掏錢從漢堡終就從漢堡買了一本他能夠買到的最好的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但高斯很快讀完了它.比特納沒有辦法,他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更多的東西,就由他的助手巴特爾斯來做.這個只比他大7歲的男孩酷愛數學.他和高斯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陳景潤不愛走公園,也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裡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捨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里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麼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錶,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鍾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麼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起來.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調來一名很有學問的數學教師講課.他給同學們講了一道世界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l.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便給俄國聖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從而使它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老師講到這里還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皇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後王冠上的寶石!這引人入勝的故事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皇冠上的寶石的艱辛歷程.
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被留校,當了一名圖書館的資料員,除整理圖書資料外,還擔負著為數學系學生批改作業的工作,盡管時間緊張、工作繁忙,他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數學科學.陳景潤對數學論有濃厚的興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系統地閱讀了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關數學的專著.陳景潤為了能直接閱讀外國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學習這些個國家語言對一個數學家來說已是一個驚人突破,但對陳景潤來說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潛心鑽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做為新的起點,他更加刻苦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可是這個世界數學領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卻不知商品分類,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來,被稱為「痴人」和「怪人」.
二
作家徐遲在《哥德巴赫猜想》中這樣描繪陳景潤的內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嚴重起來.我是病入膏肓了.細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內臟.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體確實是支持不了啦!唯獨我的腦細胞是異常的活躍,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來.我不能停止.……」對於陳景潤的貢獻,中國的數學家們有過這樣一句表述: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這樣意味深長地告訴人們:像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陳景潤的小故事:陳景潤出生在貧苦的家庭,母親生下他來就沒有奶汁,靠向鄰居借熬米湯活過來.快上學的年齡,因為當郵局小職員的父親的工資太少,供大哥上學,母親還要背著不滿兩歲的小妹妹下地幹活掙錢.這樣,平日照看3歲小弟弟的擔子就落在小景潤的肩上.白天,他帶領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數手指頭玩;晚上,哥哥放了學,就求哥哥給他講算數.稍大一點,擠出幫母親下地幹活的空隙,忙著練習寫字和演算.母親見他學習心切,就把他送進了城關小學.別看他長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績很好,因而引起有錢人家子弟的嫉妒,對他拳打腳踢.他打不過那些人,就淌著淚回家要求退學,媽媽撫摸著他的傷處說:「孩子,只怨我們沒本事,家裡窮才受人欺負.你要好好學,爭口氣,長大有出息,那時他們就不敢欺負咱們了!」小景潤擦乾眼淚,又去做功課了.此後,他再也沒流過淚,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為學習的動力,成績一直拔尖,終於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三元縣立初級中學. 在初中,他受到兩位老師的特殊關註: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語文老師,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橫行霸道,國民黨卻節節退讓,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陳景潤勤奮刻苦,年少有為,就經常把他 叫到身邊,講說中國5000年文明史,激勵他好好讀書,肩負起拯救祖國的重任.老師常常說得滿眼催淚,陳景潤也含淚表示,長大以後,一定報效祖國!另一位是不滿30歲的數學教師,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知識非常豐富.陳景潤最感興趣的是數學課,一本課本,只用兩個星期就學完了.老師覺得這個學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氣,多給他講,並進一步激發他的愛國熱情,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強大,自然科學不發達是萬萬不行的,而數學又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從此,陳景潤就更加熱愛數學了.一直到初中畢業,都保持了數學成績全優的記錄. 祖國陳景潤光復後,陳景潤考入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在這里,他有幸遇見使他終生難忘的沈元老師.沈老師曾任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當時是陳景潤的班主任兼教數學、英語.沈老師學問淵博,循循善誘,同學們都喜歡聽他講課.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服檻樓的學生問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義大利數學家歐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比如有個『哥得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地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