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管理小知識
擴展閱讀
為什麼站樁是武術基礎 2024-09-22 10:48:17
同學聚會分享什麼內容 2024-09-22 10:48:16
佛教知識大全及講解 2024-09-22 10:46:56

管理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3-31 19:02:13

① 我需要管理方面的知識

1、管理要是輕鬆了,人人都可以做老闆了。你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即使有些老闆,看起來很輕松,其實,他們是在從事著別人不了解的工作。換句話說,老闆自己都不關心自己的企業了,還有誰會更關心?我理解的輕松,是企業能夠正常運轉,有自我改進機制,老闆不需要過多的去干預。貌似按你的說法,你已經做到了。
2、即要員工更賣力,又要保證你的利潤最大化,不讓員工吃掉你的利潤。感覺這話的意思是:怎麼樣叫馬兒不吃草,還得要馬兒用力跑!你認為這個現實嗎?除了類似傳銷的經營方法,給員工畫一個大大餅,騙一時算一時的辦法,我還真想不到有其他辦法。現在的管理講究共羸,老闆要賺錢,員工也要賺錢,只有大家都有錢可賺,這個經營才能越做越好。你應該拿出一部分利潤出來與員工分享,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讓員工努力幫你賺更多錢,實現利益最大化。
3、收錢方面,不要去想人人可收錢,你要建立流程化管理,各崗位人員各施其責。只要建立流程化,做到互相有監督,就不是什麼問題了。收錢完全可以在你的員工中選擇一個值得信任的員工來辦,她只是負責半天或一天的收款,一天的營業額有多少呢?從你請的人員數量來看,估計不會上萬,雖然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應該是能夠承受得起的。既然做生意,就要敢於承擔風險,如果都不信任,那企業如何可以做大呢?
別不多說,僅就你提出的幾點問題小議幾句,請參考。

② 管理基礎知識有哪些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通過執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整合組織的各項資源,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它有三層含義:

(1) 管理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它服務並服從於組織目標。

(2)管理是一個連續進行的活動過程,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就是管理者執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的過程。由於這一系列職能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從而使得管理過程體現為一個連續進行的活動過程。

(3)管理活動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在開放的條件下,任何組織都處於千變萬化的環境之中,復雜的環境成為決定組織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2)管理小知識擴展閱讀:

研究方法

注重研究客觀事實和社會產物,將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作為研究起點,重視對社會規律進行科學概括,試圖尋求社會現象間的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以承認存在著一個擁有特定價值觀、信仰、規范和角色的外部世界為前提,集中研究現實內容本身或實質;

比較注重用客觀性的表達代替引索性的表達,力求補足和解釋特定引索性表達的意義,以使其結果普遍化;關注被研究對象的一般性、普遍性或規律性。

包括有:證實主義、證偽主義。

詮釋型範式

運用直覺判斷和個人洞察力獲取知識,它著重個人的主觀感受,認為社會現象實際上為個人主觀經驗。因此,以個人的感官和良知來研究事物,著重社會所創造出來的實體,探討個人的主觀經歷、表現出來的意義和語言解釋等。

這種觀點所分析的對象為組織內的記號和現象,並認為不需要尋找實際存在的客觀組織法則,描述範式起著某種表達或表現作用。所以,這種角度會著重探討個人的內心世界、認知方法,以及大家所構建的實體。

包括有:經驗或案例法、權變法、社會學法、經濟學法。

③ 管理者應具備的知識有哪些

管理者應具備的六大能力 :
1、溝通能力。為了了解組織內部員工互動的狀況,傾聽職員心聲,一個管理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其中又以「善於傾聽」最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於讓下屬離心離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設性的提議與需求,而管理者也可藉由下屬的認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鳴,得知自己的溝通技巧是否成功。
2、協調能力。管理者應該要能敏銳地覺察部屬的情緒,並且建立疏通、宣洩的管道,切勿等到對立加深、矛盾擴大後,才急於著手處理與排解。此外,管理者對於情節嚴重的沖突,或者可能會擴大對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決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狀況不明、是非不清的時候,也應即時採取降溫、冷卻的手段,並且在了解情況後,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沖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發權和主動權,任何形式的對立都能迎刃而解。
3、規劃與統整能力。管理者的規劃能力,並非著眼於短期的策略規劃,而是長期計劃的制定。換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須深謀遠慮、有遠見,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見現在而看不到未來,而且要適時讓員工了解公司的遠景,才不會讓員工迷失方向。特別是進行決策規劃時,更要能妥善運用統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屬的智慧與既有的資源,避免人力浪費。
4、決策與執行能力。在民主時代,雖然有許多事情以集體決策為宜,但是管理者仍經常須獨立決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協調、化解員工紛爭等等,這都往往考驗著管理者的決斷能力。
5、培訓能力。管理者必然渴望擁有一個實力堅強的工作團隊,因此,培養優秀人才,也就成為管理者的重要任務。
6、統馭能力。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領袖不會去建立一個企業,但是他會建立一個組織來建立企業。」根據這種說法,當一個管理者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團隊,才能進一步建構企業。但無論管理者的角色再怎麼復雜多變,贏得員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條件。
管理者需要具備的管理技能主要有:
1、技術技能
技術技能是指對某一特殊活動——特別是包含方法、過程、程序或技術的活動——的理解和熟練。它包括專門知識、在專業范圍內的分析能力以及靈活地運用該專業的工具和技巧的能力。技術技能主要是涉及到「物」 ( 過程或有形的物體 ) 的工作。
2、人事技能
人事技能是指一個人能夠以小組成員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並能夠在他所領導的小組中建立起合作的努力,也即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創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以使員工能夠自由地無所顧忌地表達個人觀點的能力。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為完成組織目標應具備的領導、激勵和溝通能力。
3、思想技能
思想技能包含:「把企業看成一個整體的能力,包括識別一個組織中的彼此互相依賴的各種職能,一部分的改變如何能影響所有其他各部分,並進而影響個別企業與工業、社團之間,以及與國家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力量這一總體之間的關系。」即能夠總攬全局,判斷出重要因素並了解這些因素之間關系的能力。
4、設計技能
設計技能是指以有利於組織利益的種種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高層管理者不僅要發現問題,還必須像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那樣具備找出某一問題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的能力。如果管理者只能看到問題的存在,並只是「看到問題的人」,他們就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還必須具備這樣一種能力,即能夠根據所面臨的現狀找出行得通的解決方法的能力。
這些技能對於不同管理層次的管理者的相對重要性是不同的。技術技能、人事技能的重要性依據管理者所處的組織層次從低到高逐漸下降,而思想技能和設計技能則相反。對基層管理者來說,具備技術技能是最為重要的,具備人事技能在同下層的頻繁交往中也非常有幫助。當管理者在組織中的組織層次從基層往中層、高層發展時,隨著他同下級直接接觸的次數和頻率的減少,人事技能的重要性也逐漸降低。也就是說,對於中層管理者來說,對技術技能的要求下降,而對思想技能的要求上升,同時具備人事技能仍然很重要。但對於高層管理者而言,思想技能和設計技能特別重要,而對技術技能、人事技能的要求相對來說則很低。當然,這種管理技能和組織層次的聯系並不是絕對的,組織規模大小等一些因素對此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④ 管理學知識點有哪些

1、概念定義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通過執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整合組織的各項資源,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2、發展趨勢

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管理科學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使管理在功能、組織、方法和理念上產生根本性變化。

(4)管理小知識擴展閱讀

從管理的二重性出發,著重從三個方面研究管理學:

1、從生產力方面: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組織中的人、財、物,使各要素充分發揮作用的問題;研究如何根據組織目標的要求和社會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種資源,以求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問題。

2、從生產關系方面:研究如何正確處理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組織機構以及各種管理體制等問題。

⑤ 簡單管理的知識

朋友,關於簡單管理的問題,我自認為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三年前我還在就讀MBA時就查閱過大量的關於簡單管理的資料。2006年初注冊網路後,我在網路上創建了一個「簡單管理」的詞條(http://ke..com/view/66477.html),後來,又在某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管理的最高境界——簡單管理」的文章。現將這篇拙作復制與您,請多指教。謝謝!

管理的最高境界——簡單管理

十減一等於幾?這道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會做的算術題,卻難住了一群大學生,你信不信?
有一家外資公司,在招聘一批大學生時,面試就出了這么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十減一等於幾?應聘的大學生們有的神神秘秘地趴在考官耳邊說:「你想讓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還有的人自作聰明地說:「十減一等於九,那是消費;十減一等於十二,那是經營;十減一等於十五,那是貿易;十減一等於二十,那是金融;十減一等於一百,那是賄賂」。只有一個應試者回答等於九,結果他被錄用了。原因其實很簡單,現代企業管理崇尚簡約、高效,不要把原本簡單的問題人為地復雜化。
14世紀,英國奧卡姆有一位很有學問的天主教教士,他曾在巴黎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由於知識淵博且能言善辯,被人稱為「駁不倒的博士」,他就是著名的英國哲學家威廉。威廉提出了這樣一個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句格言為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因為他是奧卡姆人,人們就把這句話稱為「奧卡姆剃刀定律」。它表達的意思是: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脅,被認為是異端邪說,威廉本人也受到了傷害。然而,這並未損害這把刀的鋒利,相反,經過數百年的歲月,「奧卡姆剃刀」已被歷史磨得越來越快,它早已超越了原來狹窄的領域,具有了更廣泛、更豐富、更深刻的意義。許多成功、偉大的科學家用輝煌的成就證明了這把「剃刀」的功能。如 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都是因為先用勇氣使用這把鋒利的「奧卡姆剃刀」「削」去理論或客觀事實上的累贅之後,才「剃」出了精煉得無法再精煉的科學結論。
「奧卡姆剃刀定律」自誕生以來,歷經歲月洗禮,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深化為簡單與復雜定律:把事情變復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卻很復雜。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本質,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復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才能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簡單管理。所謂簡單管理就是在企業的運作過程中,准確找到並把握事物的規律,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將一個個復雜的工作簡單化,然後高效地加以解決。它是一種把「復雜簡單化」的思維方式,本質上它是一種執行文化,解決的是國內企業普遍存在的「知行不合一」、「理念天上飄,行為地上爬」的矛盾。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對自己的逐漸發展壯大越發感到迷茫,這種迷茫往往導致它在自身越來越龐大的同時,組織機構變得越來越臃腫,處理事務越發機械化和官僚化,管理越來越復雜,而效率卻越來越低下。所有這一切都反映在一個逐漸提高的管理成本上,管理費用的增長比公司的利潤甚至比銷售量的增長還要快。這時候我們的很多職業經理人才開始逐漸認識到,我們的企業病了,得了一種以「復雜」為症狀的病。
2003年的某一天,海爾CEO張瑞敏在接受鳳凰衛視財經記者采訪時,再次談到了他對GE前掌門人傑克·韋爾奇的景仰之情。張瑞敏表示:如果有可能,他希望向韋爾奇當面請教「大企業如何做小的問題」。顯然,在國內企業管理界已是「宗師」級的張瑞敏對GE的研究甚深。
傑克·韋爾奇,被眾多媒體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CEO」、「全球第一職業經理人」的商界傳奇人物,自1981年擔任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董事長與首席執行官以來,短短20年時間,韋爾奇把GE從一個痼疾叢生的超大企業改變成一個健康高效、活力四溢、充滿競爭力的企業巨人。到2001年,GE市值高達4500億美元,增長30多倍,排名從世界第10位躍居第2位,這一夢幻般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所謂「大海航行靠舵手」,正是傑克·韋爾奇優異的管理思想和領導藝術造就了「GE神話」。
傑克·韋爾奇的管理思想中有一條非常著名的論斷,那就是「成功屬於精簡敏捷的組織」。用他一貫主張的速度原則表述便是:最少的監督,最少的決策拖延,最靈活的競爭。他認為企業不必復雜化,對他來說,使事情保持簡單是商業活動的要旨之一。他說,他的目標是「將我們在GE所做的一切事情、所製造的一切東西『去復雜化』」。
世界是復雜的,但也是簡單的,只是我們常常被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所禁錮,從而把簡單的事情弄復雜了。如何將復雜的事情回歸於簡單,根除企業的「復雜病」,這正是我們每一個職業經理人亟待思考的問題。老子曾經反復討論「道法自然」管理的精義,明確提出了管理的最高境界:「稀言自然」、「無為而治」、「治大國若烹小鮮」,治國尚如此,何況管理企業呢?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理性的企業管理就是在目標和實現這個目標的兩點之間,找到一條既短又好的直線。傑克·韋爾奇說,「作為領導者必須具有表達清楚准確的自信,確信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理解事業的目標。然而做到組織簡化絕非易事,人們往往害怕簡化,他們往往會擔心,一旦他們處事簡化,會被認為是頭腦簡單。事實恰恰相反,惟有頭腦清醒、意志堅定的人才是最簡化的」。
簡單管理的核心是要形成一種自然秩序。任何一個群體或組織,總要圍繞核心做一件事,由此決定了在各個環節上應該什麼時候做什麼和做到什麼程度,這些用不著管理者指東道西。較為貼近的例子是一個交響樂團,號手也好,小提琴手也好,每個人都知道到哪個環節應該做什麼,用不著指揮告訴他。也就是說,當組織中的每個崗位、每個環節、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時,企業的自然秩序就形成了。
簡單管理同時又是不簡單的。簡單管理在形式上追求簡單,在內涵上則要求深刻、豐富,要求對事物的規律有深刻的認識和把握。要想把一件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而有效,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管理」這個永遠令職業經理人頭疼的詞彙。「簡單」並不意味著「放棄」,如果我們為了追尋簡單而放棄管理工作一個禮拜,那我們就可以永遠休息,永遠不用管理了。簡單管理境界雖高,但命懸「執行」,盡管有了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思想和技巧,但是,如果沒有「執行」,一切都是空談。所以,為了實現企業最終的「簡單管理」,我們需要一批有良好理解力、執行力和非常高的專業化能力的人,有了他們才能使企業的整體生產力向更簡單、更實用、更高效的方向邁進,要有一批能找出方法、找到工具並具備教育能力和耐心的中層管理者擔負傳承使命,才能讓更多的員工把「簡單管理」從口頭念叨轉化為行為中的自覺,從而更好、更多地把事情做對,日復一日,從尋常單調中獲取成就感和工作者的尊嚴。
簡單管理是是一門事半功倍的大學問,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需要指出的是,簡單會帶來巨大的成功,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簡單不是一味地「減少」,也並不意味著「放棄」,它需要認真地准備,認真地體會,認真地實踐,認真地執行。如此,簡單才會出效率,管理才能實現簡約、集約和高效。

⑥ 管理方面的知識希望推薦一下

一、要經常看會計基礎方面的書 推薦書籍: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教材。 推薦理由:1、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是因為他的基本功扎實,而未必是他們有多麼的「尖端」。同樣的道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三本教材雖然看似淺顯,但這是基礎知識,是會計工作的「源」之所在。2、這三本書寫的通俗易懂。3、打好基礎,提高水平才是水到渠成的。4、這是我自己的切身體會。 可能有人會說,我已經拿到會計證了,為啥還要看這些書呢?道理很簡單:你通過了考試,不意味著你吃透了這些內容。我對「學會」的標准,歷來主張:只有會用了才叫學會了。就拿會計的定義來說吧,我多次在寫有關專業方面的文章時都提這個問題,因為這是學習會計的第一個問題,應該說你都不知道什麼是會計,怎麼會把會計工作做好呢?但我問一下大家,有多少人能理解會計的定義?我在每次培訓的時候都強調,離開經濟活動本身、離開管理的本質談會計,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再有,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這是會計工作好壞的衡量標准,我問大家,有多少人真正去理解這些內容了呢? 應該說:會計從業資格的三本教材----《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初級會計電算化》,已經把會計基本工作的內容涵蓋了,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大家如果真正吃透了這三本書,會計工作會做得非常出色。這是個掌握程度的問題,大家注意我的措辭是「吃透了」。 最後,我還是提醒大家,學習過程中要「悟」,這點非常重要。以為自己明白了,是不行的,只要你不會用,或用的不對,那就是還理解的不透。 二、要看會計制度、准則、相關法規方面的書 經常有人問我,作為會計初入門者該看點什麼書這類的問題。在此,我首先向這些人對我的信任表示感謝,下面我談一下我的看法。 一、要經常看會計基礎方面的書 推薦書籍: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教材。 推薦理由:1、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是因為他的基本功扎實,而未必是他們有多麼的「尖端」。同樣的道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三本教材雖然看似淺顯,但這是基礎知識,是會計工作的「源」之所在。2、這三本書寫的通俗易懂。3、打好基礎,提高水平才是水到渠成的。4、這是我自己的切身體會。 可能有人會說,我已經拿到會計證了,為啥還要看這些書呢?道理很簡單:你通過了考試,不意味著你吃透了這些內容。我對「學會」的標准,歷來主張:只有會用了才叫學會了。就拿會計的定義來說吧,我多次在寫有關專業方面的文章時都提這個問題,因為這是學習會計的第一個問題,應該說你都不知道什麼是會計,怎麼會把會計工作做好呢?但我問一下大家,有多少人能理解會計的定義?我在每次培訓的時候都強調,離開經濟活動本身、離開管理的本質談會計,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再有,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這是會計工作好壞的衡量標准,我問大家,有多少人真正去理解這些內容了呢? 應該說:會計從業資格的三本教材----《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初級會計電算化》,已經把會計基本工作的內容涵蓋了,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大家如果真正吃透了這三本書,會計工作會做得非常出色。這是個掌握程度的問題,大家注意我的措辭是「吃透了」。 最後,我還是提醒大家,學習過程中要「悟」,這點非常重要。以為自己明白了,是不行的,只要你不會用,或用的不對,那就是還理解的不透。 二、要看會計制度、准則、相關法規方面的書 因為會計工作是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把會計比作一門語言的話,那這些政策、法規就是這門語言的語法。《會計法》、《稅法》、《公司法》、《金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都是會計人員必備的知識。養成讀政策法規、文件的習慣,這是會計人員的應有素質。並且在信息時代,很容易獲取這些信息,因為這是公用知識,我給大家說一種最經濟的方法----經常登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海關、外匯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門的官方網站,這樣你就會獲得大量最新的政策法規,以備工作之需。既實用、又經濟,不用再花錢去買書,最主要的是快、新。但有個問題,就是對政策法規的規定要領會的到位,這需要功夫,但你在打好基礎的情況下,做到這點就不難了。另外,我再教大家一個辦法,多到專業論壇上看一些相關的交流文章。說到家,就是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我的觀點是:網路是工具,就看你會不會用。 三、要看企業管理方面的書 我認為: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應該對產、供、銷、人、財、物等的管理書都該涉獵一些首先,會計工作的本質就是管理,管理的基本原理同樣適用於財務管理;第二,會計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專業」二字往往會束縛你的頭腦,我始終認為「會計專業」的特點就是「專了」就「不專」了,自己琢磨這句話吧;第三,這類資料並不難找,還是那一招----充分利用網路資源。 四、有必要補一下中小學的文化課 我僅簡單舉兩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 例一:(我曾在一篇小文中提到過這個例子,今天是舊話重提):我在會計培訓中考這道簡單的物理題:「冬天在室外鐵,磚,木塊,哪個溫度高?」遺憾的是能正確回答這個問題的會計人員卻並不多,他們給出的答案大都是「木塊溫度高」。而正確答案是:溫度一樣高,三個物體接觸到的是空氣,空氣的溫度是一樣的,所以三個物體的溫度是一樣的,但是由於鐵傳熱快,所以手摸上去熱會很快傳走,因而人感覺摸鐵會冷一些。我出這道題目的初衷是:要求會計人員深刻理解啥叫「四腳著地」,因為會計工作的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只有了解活動的內容才會做出正確的會計記錄、才能在活動的每個流程和環節上實施有效的財務監督。很明顯,答錯這道題目的財務人員有主觀臆斷的傾向,或者說缺乏生活基本常識,這樣是不符合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的。 例二:我看到過許多企業的財務人員的工作交接清冊中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1、憑證、賬冊、證照等實物交接數量描述不清,經常看到「賬冊9本」這類的描述(規范的寫法應該是具體那一年的什麼賬冊各多少本,如:某某年現金日記賬壹本、某某年銀行行存款日記賬壹本......),;2、居然將財務系統、稅控系統、網銀等一系列軟體、工具的操作員密碼公然寫在交接清冊上,請想這還叫密碼嗎?財務工作是件細心的工作,細心到這個地步,應該是讓人貽笑大方的;3、賬表截止日期和交接日期不分,大家都知道,財務交接工作是個很復雜的工作,一般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不明確這兩個日期,對責任的劃分就是不明確的;4、沒有類似「本交接清冊一共多少頁,一式幾份」等描述詞語,試想,這怎麼能劃得清責任呢?這就是語言漏洞較多的表現,如果做預算和財務分析的話,這種表達能力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五、如果你打算從事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還應該看一些「國學」方面的書 這點我不想多做解釋,僅用孟子的一句話來給大家提個醒:「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也」不是對會計基本工作的一個很好的描述嗎? 友好提示:如果你想縮短你的會計入門過程,我建議大家還是有機會能聽我的課。 因為會計工作是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把會計比作一門語言的話,那這些政策、法規就是這門語言的語法。《會計法》、《稅法》、《公司法》、《金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都是會計人員必備的知識。養成讀政策法規、文件的習慣,這是會計人員的應有素質。並且在信息時代,很容易獲取這些信息,因為這是公用知識,我給大家說一種最經濟的方法----經常登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海關、外匯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門的官方網站,這樣你就會獲得大量最新的政策法規,以備工作之需。既實用、又經濟,不用再花錢去買書,最主要的是快、新。但有個問題,就是對政策法規的規定要領會的到位,這需要功夫,但你在打好基礎的情況下,做到這點就不難了。另外,我再教大家一個辦法,多到專業論壇上看一些相關的交流文章。說到家,就是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我的觀點是:網路是工具,就看你會不會用。 三、要看企業管理方面的書 我認為: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應該對產、供、銷、人、財、物等的管理書都該涉獵一些首先,會計工作的本質就是管理,管理的基本原理同樣適用於財務管理;第二,會計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專業」二字往往會束縛你的頭腦,我始終認為「會計專業」的特點就是「專了」就「不專」了,自己琢磨這句話吧;第三,這類資料並不難找,還是那一招----充分利用網路資源。 四、有必要補一下中小學的文化課 我僅簡單舉兩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 例一:(我曾在一篇小文中提到過這個例子,今天是舊話重提):我在會計培訓中考這道簡單的物理題:「冬天在室外鐵,磚,木塊,哪個溫度高?」遺憾的是能正確回答這個問題的會計人員卻並不多,他們給出的答案大都是「木塊溫度高」。而正確答案是:溫度一樣高,三個物體接觸到的是空氣,空氣的溫度是一樣的,所以三個物體的溫度是一樣的,但是由於鐵傳熱快,所以手摸上去熱會很快傳走,因而人感覺摸鐵會冷一些。我出這道題目的初衷是:要求會計人員深刻理解啥叫「四腳著地」,因為會計工作的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只有了解活動的內容才會做出正確的會計記錄、才能在活動的每個流程和環節上實施有效的財務監督。很明顯,答錯這道題目的財務人員有主觀臆斷的傾向,或者說缺乏生活基本常識,這樣是不符合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的。 例二:我看到過許多企業的財務人員的工作交接清冊中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1、憑證、賬冊、證照等實物交接數量描述不清,經常看到「賬冊9本」這類的描述(規范的寫法應該是具體那一年的什麼賬冊各多少本,如:某某年現金日記賬壹本、某某年銀行行存款日記賬壹本......),;2、居然將財務系統、稅控系統、網銀等一系列軟體、工具的操作員密碼公然寫在交接清冊上,請想這還叫密碼嗎?財務工作是件細心的工作,細心到這個地步,應該是讓人貽笑大方的;3、賬表截止日期和交接日期不分,大家都知道,財務交接工作是個很復雜的工作,一般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不明確這兩個日期,對責任的劃分就是不明確的;4、沒有類似「本交接清冊一共多少頁,一式幾份」等描述詞語,試想,這怎麼能劃得清責任呢?這就是語言漏洞較多的表現,如果做預算和財務分析的話,這種表達能力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五、如果你打算從事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還應該看一些「國學」方面的書 這點我不想多做解釋,僅用孟子的一句話來給大家提個醒:「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也」不是對會計基本工作的一個很好的描述嗎?

⑦ 管理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一、 素養

藍斯登原則: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進退有度,才不至進退維谷;寵辱皆忘,方可以寵辱不驚。

盧維斯定理 :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盧維斯
點評: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將別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 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里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
提出者:法國社會心理學家托利得
點評:思可相反,得須相成。

二、統御

刺蝟理論 :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點評:保持親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適當的距離。

鰷魚效應
: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將一隻稍強的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製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

提出者: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
點評:1、下屬的悲劇總是領導一手造成的。 2、下屬覺得最沒勁的事,是他們跟著一位最差勁的領導。

雷鮑夫法則 :在你著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時要牢記我們語言中:
1、最重要的八個字是:我承認我犯過錯誤
2、最重要的七個字是:你幹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個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個字是:咱們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
6、最重要的三個字是:謝謝您
7、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咱們
8、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雷鮑夫
點評:1、最重要的四個字是:不妨試試; 2、最重要的一個字是:您

洛伯定理 :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洛伯
點評:如果只想讓下屬聽你的,那麼當你不在身邊時他們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了。

三、溝通

斯坦納定理 :在哪裡說得愈少,在哪裡聽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斯坦納
點評:只有很好聽取別人的,才能更好說出自己的。

費斯諾定理:人兩只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講。
提出者:英國聯合航空公司總裁兼總經理費斯諾
點評:說得過多了,說的就會成為做的障礙。

牢騷效應 :凡是公司中有對工作發牢騷的人,那家公司或老闆一定比沒有這種人或有這種人而把牢騷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院
點評:1、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狀的催化劑。 2、牢騷雖不總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卻總是正確的。

避雷針效應
:在高大建築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用金屬線與埋在地下的一塊金屬板連接起來,利用金屬棒的尖端放電,使雲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從而保護建築物等避免雷擊。

點評:善疏則通,能導必安

四、協調

氨基酸組合效應 :組成人體蛋白的八種氨基酸,只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七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
點評:當缺一不可時,一就是一切。

米格-25效應
:前蘇聯研製的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落後,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成為當時世界一流。

點評:所謂最佳整體,乃是個體的最佳組合。

磨合效應 :新組裝的機器,通過一定時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跡磨光而變得更加密合。
點評:要想達到完整的契合,須雙方都做出必要的割捨。

五、指導

波特定理 :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只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提出者:英國行為學家波特
點評:總盯著下屬的失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失誤。

藍斯登定律 :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遠較在父親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
點評:可敬不可親,終難敬;有權沒有威,常失權。

吉爾伯特法則 :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作。
提出者:英國人力培訓專家吉爾伯特
點評:真正危險的事,是沒人跟你談危險。

權威暗示效應
:一化學家稱,他將測驗一瓶臭氣的傳播速度,他打開瓶蓋15秒後,前排學生即舉手,稱自己聞到臭氣,而後排的人則陸續舉手,紛紛稱自己也已聞到,其實瓶中什麼也沒有。

點評:迷信則輕信,盲目必盲從。

六、組織

奧尼爾定理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國前眾議院院長奧尼爾
點評:只有能切身體會到的,群眾才認為那是真實的。

定位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曾作過一個試驗:在召集會議時先讓人們自由選擇位子,之後到室外休息片刻再進入室內入座,如此五至六次,發現大多數人都選擇他們第一次坐過的位子。
點評:凡是自己認定的,人們大都不想輕易改變它。

艾奇布恩定理 :如果你遇見員工而不認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點。
提出者:英國史蒂芬約瑟劇院導演亞倫艾奇布恩
點評:攤子一旦鋪得過大,你就很難把它照顧周全。

七、培養

吉格勒定理 :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後天的鍛煉。
提出者:美國培訓專家吉格吉格勒
點評:水無積無遼闊,人不養不成才。

犬獒效應
:當年幼的藏犬長出牙齒並能撕咬時,主人就把它們放到一個沒有食物和水的封閉環境里讓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後剩下一隻活著的犬,

這只犬稱為獒。據說十隻犬才能產生一隻獒。

點評:困境是造就強者的學校。

八、選拔

近因效應 :最近或最後的印象對人的認知有強烈的影響。
提出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
點評:結果往往會被視為過程的總結。

灑井法則 :在招工時用盡渾身解數,使出各種方法,不如使自身成為一個好公司,這樣人才自然而然會匯集而來。
提出者:日本企業管理顧問酒井正敬。
點評: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

美即好效應 :對一個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們很容易誤認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錯。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麥克尼爾。
點評:印象一旦以情緒為基礎,這一印象常會偏離事實。

九、任用

奧格爾維法則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僱用比我們自己都更強的人,我們就能成為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國奧格爾維馬瑟公司總裁奧格爾維。
點評: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麼他們就只能作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皮爾卡丹定理 :用人上一加一不等於二,搞不好等於零。
提出者:法國著名企業家皮爾卡丹。
點評:組合失當,常失整體優勢,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

十、激勵

馬蠅效應 :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點評:有正確的刺激,才會有正確的反應。

倒u形假說
:當一個人處於輕度興奮時,能把工作作得最好。當一個人一點兒興奮都沒有時,也就沒有作好工作的動力了;相應地,當一個人處於極

度興奮時,隨之而來的壓力可能會使他完不成本該完成的工作。世界網壇名將貝克爾之所以被稱為常勝將軍,其秘訣之一即是在比賽中自始至

終防止過度興奮,而保持半興奮狀態。所以有人亦將倒u形假說稱為貝克爾境界。

提出者: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耶基斯和多德林。

點評:

1、激情過熱,激情就會把理智燒光。

2、熱情中的冷靜讓人清醒,冷靜中的熱情使人執著。

⑧ 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1、管理者3大基本功:用人、放權和讓利。

2、中小企業管理中的戰略構建:謀局、謀勢和謀事。

3、薪酬設計目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勵人才。

4、沒有無堅不摧的人生,書才是你的鎧甲。

5、管理的核心是處理好人際關系。

6、管理=管人+制度+流程;經營=精兵*數據*激勵。

7、企業管理有3重境界: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和信仰管理。

8、薪酬最大的作用是把企業的目標變成員工的目標。

9、下屬考驗你的不是你的水平,而是你的決心。

10、管理的效率來自於流程的效率。

11、機制不成熟,只會造成管理的壓力。

12、員工因為公司而來,因為領導而走。

13、做領導的3種境界:榜樣、領袖和『神』。

14、薪酬是員工「善惡」的分水嶺。

15、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是:思維模式(格局、心胸等)。

⑨ 知識管理的管理知識

知識管理作為一種管理理念,是需要長期堅持並且努力形成文化的活動。從這個概念上來講,很明確,知識管理不是項目,因此也就不能按照項目管理的組織和運作方式來進行管理。但這並不是說項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不能運用在知識管理中,隨著項目管理的意義被更多的人所認可,項目管理中的一些思想也已經慢慢演變為普遍適用的管理理念,這些思想也同樣適用於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的目標,我們可以列舉很多,比如在合適的時間把合適的知識傳遞給合適的人,提高組織的競爭力,促進組織創新,保護組織的知識資產,避免知識隨著人才的流失而流失,獲取更多的商業利益等等。當你的組織確定要實施KM的時候,可能是為了獲得前面羅列的這些好處的全部或者某一部分,但是它們卻不能作為指導具體知識管理實踐活動的目標。因為前面所有的這些說法,都不符合項目管理中目標的SMART原則,就是
S-Specific明確的陳述
M-Measurable可以衡量的結果
A-Attainable可以達成的目標
R-Realistic合理,實在 或者說是能和實際工作相結合
T-Trackable可以跟蹤的
什麼樣的知識管理目標才符合SMART原則呢?例如提高組織競爭力,可以按照明確和可衡量的原則具體化為市場佔有率,用戶認可率,利潤的提高等等。但是這些指標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並不能准確確定哪些是由知識管理帶來的,而且這一目標對知識管理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也不強,不符合R和T的原則,因此它不是一個理想的目標。知識管理作為一種管理理念,需要通過具體的活動來落實,理想的目標也應該是和具體的活動想結合的。就象一個人說自己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他可能是經常去健身房,也可能是經常跑步或者游泳打球等等。不管他干什麼,他的體育活動一定是通過某項特定的活動體現出來的。他參加體育活動是為了身體健康,但是健康卻不是一個好的目標,用身體健康來指導自己鍛煉的人多數情況下可能會流於形式,真正的目標必須和具體的活動結合,比如每天堅持健身30分鍾,跑步5000米等。知識管理也是這樣,討論研究的時候可以說知識管理如何如何,到了真正要實施的時候,就不能只是談談文化、理念什麼的了,必須落實到具體確定的活動上,如IBM有e-workplace、HP有connex、HP中國有讀書會(雖然近期高建華的離職使讀書會的作用受到了一些質疑)、西門子有shareNet、埃森哲有Knowledge Xchange等等。符合SMART原則的知識管理目標也應該和具體的活動相結合,針對具體的活動來設定,前面我們羅列的目標其實更適合作為Vision而不是目標。因此,一個組織開始實施知識管理的過程可以是這樣的,定義自己的Vision,就是你最希望通過知識管理解決的問題;選擇合適的適合自身情況的一種或幾種具體活動;為這些活動制定一個符合SMART原則的目標;然後開始PDCA的過程,就是計劃、執行、檢查、行動。
戰略項目管理概述
企業戰略項目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新理念,它是服務於企業戰略的項目管理方法,並要求企業從高層到基層每位員工的參與,在全方位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支持下,利用系統思維方法去解決企業范圍內的項目管理問題,使企業戰略項目管理的理念、方法等融人到企業文化之中。
戰略項目管理的提出 從實踐角度看,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的項目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在對諸多企業的實地調查發現,中國企業現在的項目管理活動具有以下特點:沒有專門的人員或機構進行企業項目管理活動,每個人或部門往往是針對自己工作中的任務 (項目)獨立地採取一定對策,缺乏系統性、全局性。更有一些企業及部門根本就沒有項目及項目管理的概念及意識;企業中的項目管理基本上是一種被動式管理,常見現象是臨時性、一次性的應付活動;企業中項目管理活動往往是瞬時或間斷性的,事後則無相應的總結積累;缺乏系統、科學的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層面的項目管理理論方法指導。因此,相對於項目管理生命周期模塊、職能領域模塊以及方法與工具模塊,作為項目管理公用知識模塊重要內容的企業項目管理在中國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是中國項目管理研究的薄弱環節,同時又是急待加強的環節。
而實踐中西方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有專門從事項目管理的部門及項目管理者,且中小企業也通過不同形式與項目管理咨詢公司或專家合作對該企業的項目加以管理。如Flnorz公司董事長在總結自己20年來在項目環境中運行的體會時指出:「當項目經理擁有最大的權利和責任時,任務團隊概念是實現項目目標的最有效方法;盡管Fluorz公司建立了基本的項目管理原則,但它並沒有設計出單一的標准項目組織和項目程序來很好地應用於更多的項目。」至上世紀末期,美國眾多企業最終認識到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的重要性,從單純強調戰略制定轉為制定和實施並重,認識到項目管理原則既可應用到運作性計劃實施當中,也可應用到戰略計劃的實施當中。這些實踐活動使他們認識到企業項目管理不應孤立地進行若干個獨立項目的管理,企業項目管理活動的有效性都要從企業整體角度來衡量,企業正日益強烈地意識到從系統角度進行戰略項目管理活動的重要性。 從理論角度研究,盡管廣義上講人類的歷史也可以說是項目管理的歷史,然而真正提出「項目」一詞並對之進行研究也不過開始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曼哈頓計劃」中實施項目管理取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理論界的廣泛關注,此後對項目管理的研究逐步趨向系統化、專門化,並使項目管理最終成為企業管理中一門獨立的學科,並廣泛應用於IT、金融、服務以及工程等諸多行業。項目管理在思維方式、運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組織的內部和外部資源,從根本上改善了管理人員的工作流程,並使運營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雖然項目管理至今已有許多成熟理論成果,但在高度不確定環境下的企業項目管理方面,國外的研究也不過是20餘年的歷史。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項目管理理論在西方發達國家取得突破,其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從傳統的「工程項目」擴展到各行各業廣泛的「一次性任務」。雖然當時「一次性任務」成為項目管理的對象,但它與長期性組織(是區別於「項目」的臨時性組織而言的,如企業或政府部門)之間存在著不協調的因素,由於對 「單個項目」的項目管理方法所關注的重點是該「單個項目」自身目標的實現,因而在同一組織背景下開展多個項目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各種沖突的發生。各個「單個項目」追求自身目標的實現,結果可能是部分「單個項目」的目標雖然實現了,而整個長期性組織的目標卻未能實現;甚或連「單個項目」的自身目標都由於各個項目間的相互牽制而無法實現。可見缺乏項目管理運作平台的長期性組織,無法有效實施項目管理,項目管理生存的要求呼喚企業項目管理的出現。但長期性組織對要對項目管理提供支持,需要建立一套與項目管理相適應的組織管理體系,以使長期性組織能夠提供項目管理所要求的「臨時性」和「柔性」需求,這就要求在企業范圍內提供項目管理的有效實施平台。企業項目管理就是伴隨著項目管理在長期性組織(如企業或政府部門等)中的廣泛應用而逐步形成的一種以長期性組織為對象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企業項目管理早期的概念是基於項目型公司而提出來的,是指「管理整個企業范圍內的項目」,即著眼於企業層次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對企業中的諸多項目實施管理。如Microsoft研究人員提出了EPM解決方案,特別為企業集中管理和分享項目信息而設計。該解決方案可實現三類目標:內部標准化的項目與資源信息集中儲存,以實現高效的項目信息分享、分析與管理;決策層可利用它獲得關於全公司的活動及相應狀態的寬廣視圖,從而進行項目組合分析和風險管理並做出合理的運營決策;項目經理和項目組成員以及項目合作夥伴可以通過基於Web的協作界面創建項目計劃並對項目進行跟蹤、報告、分析和控制。
隨著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項目管理方法在長期性組織中的廣泛應用已不局限於傳統的「項目型公司」,傳統的生產運作型企業及政府部門等非企業型組織中也廣泛地實施項目管理。隨著國際項目管理研究對企業項目管理研究的越來越重視,企業項目管理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即包括「multi project management」、「portfolio management」、「program management」三個子系統。至此,企業項目管理已成為一種長期性組織(不局限於企業組織)管理方式地代名詞。企業項目管理的實質逐漸顯示為一種以 「項目」為中心的長期性組織管理方式,其主導思想是「按項目進行管理」(management by project),其核心是基於項目管理的組織管理體系,它使長期性組織的管理由面向「職能」、面向「過程」的管理轉變為面向「對象」的管理,成為國際項目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2002年6月在德國柏林IPMA全球會議上,企業項目管理(EPM)更作為會議六大研討主題之一。英國、澳大利亞、奧地利、德國、西班牙等地的項目管理專家分別就multi project management和portfolio management領域的研究進行了交流,充分顯示企業項目管理作為國際項目管理研究重要領域的地位。
因此,迄今為止理論界運用多學科如系統工程、技術經濟分析、模糊數學、控制論、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已經提出了較為系統的項目計劃、進度和控制的理論方法,然而系統的項目管理理論還集中在項目層面,針對具體項目的孤立分析及採取應對策略。但學者們也從不同角度開始了對企業不同層面項目的「集成管理」研究,提出了項目成組管理等理論,並在IT行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發展著企業層面的項目管理理論。對「基於戰略視角」企業項目管理模式的研究尚未提出相應的系統集成理論方法。也就是說,在企業項目管理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恰恰對於企業戰略項目管理的研究頗為缺乏,迫切需要科學的理論方法指導該模式下的項目管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