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教育知識分子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同學吃野餐帶什麼 2024-11-05 17:14:18
粉筆教育行測題怎麼重置 2024-11-05 16:58:01

教育知識分子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28 05:07:39

❶ 葉聖陶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葉聖陶的著名作品:

1.《隔膜》

短篇小說集《隔膜》,是葉聖陶先生早年的一本重要著作,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隔膜》為32開豎排鉛印平裝本。全書共164頁,內容發表了葉聖陶於1919年2月至1921年4月這兩年多時間里創作的20篇短篇小說。初版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三月,是「文學研究會叢書」的一種,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筆者收藏的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的「國難後第一版」。

2.《線下》

《線下》這本集子反映了葉聖陶1923年和1924年的創作風貌。這本小說集的選題,已經從教育及學校生活為主的內容,趨向於小市民心理狀態的挖掘,偏重於揭露和批判某些知識分子在新思想掩蓋之下的卑劣的個人主義,並把投視的焦點放到了對城市剝削階級殘酷性的抨擊上。題材也由鄉鎮擴展到都市,寫到革命和戰爭,范圍擴大得多了。選題的內容中,都有葉聖陶心目中應該鏟除的「附生物」,藏著他所渴求的,充滿著「愛」、「生趣」、「愉快」的那樣一種理想人生得以實現的企盼。

3.《倪煥之》

《倪煥之》是葉聖陶在192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的早期白話小說之一。倪煥之即小說的主人公。倪煥之的身上有葉聖陶的影子。主要述說了一個抱有理想青年,在尋求夢想的道路上遇到的許多事情,包括愛情,但最後夢想破滅,他也死了。此後葉聖陶再也沒有寫過長篇小說。《倪煥之》在當時是連載小說。

4.《稻草人》

《稻草人》是葉聖陶1922年發表的中國現代童話。通過一個富有同情心而又無能為力的稻草人的所見所思,真實地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農村風雨飄搖的人間百態,展現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苦難。該作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為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之一。

童話《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觀照慘痛的世情:可憐的農婦、可憐的漁婦、可憐的自殺者、可憐的鯽魚等等。然而對於人世間的悲劇,稻草人什麼都挽救不了、改變不了。最終,在內疚感與無力感之間糾結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間」,與悲劇同眠。魯迅:「《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

5.《西川集》

《西川集》,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葉聖陶先生入川,本書是葉老入川後出版的唯一隨筆集,1945 年1月重慶文光書店出版。書內收入作者在1944年一年中所寫的隨筆小品。書名《西川集》,取寫作地點而言。

葉老的文筆質朴自然,《西川集》亦不例外。頭一篇《答復朋友們》, 為答謝文藝界為他慶祝五十歲壽辰而作。葉先生自謙是個平庸的人,寫不出 不平庸的文章,還說自己一生中無非當了兩大員:不是當教員,就是當編輯員。說得平直坦白,一如其人。

(1)教育知識分子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字秉臣,筆名有葉陶、 聖陶、桂山等。江蘇蘇州人,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及出版人。他是五四運動首個新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的創立人之一,終身致力於出版及語文的教學。其座右銘「文學為人生」甚為有名。

對文學的貢獻

現實主義作品

現實主義是葉聖陶最為鮮明的特點。葉聖陶是現實主義寫作的先驅之一。同時因為是一名教育家,在葉聖陶的作品中,他記述了許多知識分子,他們中的許多人是被剝削者,是沒有能力反抗的社會底層的人。葉聖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貫反映著真相與現實。他在自己的小說如《火災》、《線下》和《稻草人》中表達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思想。

葉聖陶發現中國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偽善和保守的。人們為了安穩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葉聖陶在作品中諷刺了這些人。他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希望喚醒人們的知覺並正視這些社會頑疾。葉聖陶不僅寫故事,而且報道社會的謬誤。

他的作品不是用來消遣,而是用認知和對現實的思考來連填充人們的餘暇。「……寫作的基礎是一雙有洞察力和善於觀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卻不怎麼擁有洞察力……當然,沒有必要以寫作為目的而訓練一個人的眼睛,對於眼睛的訓練,是為了洞察現實,豐富生活。 」(摘自—葉聖陶,《過去隨談》46頁)

兒童文學

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事實上,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 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

葉聖陶的學生丁玲曾經稱贊他的童話能夠啟迪人們對社會更多的思考。葉聖陶的童話是簡單的,但是卻擁有著深刻的內涵。他相信兒童對周圍環境擁有個人看法,所以應當提高他們的批判能力。通過葉聖陶的故事,孩子們可以逐漸獲得這個社會與他們之間關系的清晰認識。



語言與修辭

葉聖陶的語言是簡練而感人的,他以用恰當的詞語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葉聖陶在他的報道中強調感覺與情感。人物在葉聖陶的筆下鮮明活潑,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知名作家趙景深盛贊葉聖陶是寫作界的異數,擁有著傑出且驚人的才能。他的優美文章持久而韻美的留存於世。他表達的情感和感覺構築了真相與現實的基礎,也使他的文章充滿無窮的力量。「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燈火,但是記述卻因為這燈火而引人注目,」葉聖陶說。這段談話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葉聖陶不僅是一為善於講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藝術家。

注入外語元素

葉聖陶的現實主義寫作形式成為許多作家效仿的對象。他承認閱讀一些西方小說家的作品,對他的寫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沒有閱讀英文,如果我沒有接觸英文讀物,我就不會寫作小說. 」 他的作品是反思與思辨的。這些不知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實而客觀的觀察。葉聖陶不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聞記者。對現實的觀察成為了他寫作的源泉,他它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了一片新天地。

筆名來歷

葉聖陶12歲入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時,請先生章伯寅取一個立志於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說:你名紹鈞,有詩曰「秉國之鈞」,取「秉臣」為字好。1911年10月15日,蘇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復了。次日,葉紹鈞找到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先生笑了笑說:你名紹鈞,有首詩說:「聖人陶鈞萬物」,就取「聖陶」為字吧。以後他又把姓「葉」與字「聖陶」聯了起來,成為了他的筆名。


❷ 關於「中國傳統教育」的所有文章,圖片,信息。謝謝

中國傳統教育與傳統文化之七

——農根文化精神的形成

魏晉之際的中國文化,在儒學僵化為「名教」,老莊道學淪為空談的「玄學」等諸多消極表象的背後,我們不難發現,一種積極的人文精神卻在悄悄形成。這種基於對農業文明基礎之上,揉合了儒道諸學中所有具備積極因素的人文主義思想成分,而拋棄了其中的「愚蠢的滿足和刻薄的叛逆」,發展成為一種達觀、明理而不失叛逆個性的人文精神。而且在以後的一千多年以來,它一直代表著中國知識分子階層所追求的完美人格與自然之合諧共存、積極入世與清淡無為互為辯證的道德目標與人生理想。它代表著中國人文思想之最高、最完美的境界,也是為當今中國人所普遍缺少的一種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我們姑且稱之為「農根文化精神」。

農根文化精神的形成基礎,是農業文明之下的樸素生活方式,與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強調的個人道德操守,和道家文化崇尚清淡、自然的觀念三者的缺一不可。也就是說,是農民一樣的純朴生活、儒家的教育和道家的自由思想三者的結合。而魏晉之際的社會和政治氛圍,恰恰為這種人文觀念的形成提供極其難得的客觀環境。

我們知道,經過漢末大亂之後一直到隋王朝的建立,中國歷史進入一個「亂世」的時代。大亂之中,人們自然渴求一種安寧的農業文明之下的生活方式,所以,能夠與世無爭地耕作,過一種自食其力、寧靜淡泊生活,近乎成為戰亂時期人們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目標。到魏武帝統一北方時,中原的農業生產在一定程度上趨於穩定。此時中國的農業文化之下的生活方式,基本上也已經定型。同時,儒家提倡的教育方式,也開始影響中國人的生活。所謂「男耕女織,耕讀傳家」的觀念,也許從此時,也已經深入到中國人的心目中。

之後的三國之間互相攻伐,西晉之末的「五胡亂華」,一直到南北朝並立。我們可憐的中國人民因而基本上很難求得比較長久的安寧以維系他們恬淡自然、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以,這時的「男耕女織,耕讀傳家」平靜的農業生活,也就成為中國人民心目中最大的願望、最崇高的理想了。「大亂之際,人心思定」,所以,此中間的「田園文化」的興起,確實與這幾百年的亂世有絕對的關系。而對農業文明之下平靜的生活方式的一種近乎宗教感情般的崇敬,也就是的農根文化精神的出現成為必然。

政治是改造儒道文化,從而作出揚棄並使之融合於農根文化精神之中的又一基本原因。晉之代魏,如魏之代漢,本屬於巧取豪奪。而這種風氣一發而不可收拾,東晉王朝之後宋齊梁陳諸朝,無一不是篡奪而成。所以,儒家學說中以「忠」字為核心的一些觀點,便無法被歷代的統治者們所喜歡。而官方的儒家思想也就被改造為用於維系即定的、嚴格的等級關系的「名教」。而儒學一成名教,便變得一無是處。

所以,維護原來的儒學經義的忠誠的儒士們便會出來反對,但是他們遇到的卻是當頭一棒地無情的打擊。因為自司馬氏篡魏前後,正統儒學「忠」的觀念便顯得與當權者過不去。而耿直之士偏要拿它給當權者找麻煩,於是,儒士因此而獲罪者不少,最早從曹操誅殺孔融起,到以後被司馬氏所殺的嵇康等人,都是儒學正統觀念的獻身者。

於是,持儒家正統思想的儒士們不得不採取一種不合作主義的方式,他們或在朝而不問朝政,一味大談學術。但誰若還不合時宜地大談儒家之「忠孝仁義」,便有攻擊當朝之統治者的嫌疑,因而儒學坐上了冷板凳,而無傷大雅的老莊思想便成為時髦。從此而起清談之風,清談的內容包括哲理(主要是老莊哲學)、儒學中一些無傷大雅的經義、以及一些佛學的內容等等;他們要麼日日醉酒,佯狂裝瘋,這里有一個有名的「窮途之哭」的故事可以佐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常獨自駕著馬車,由馬率意而行,自己在車上狂飲。到無路可走之際,往往「大哭而返」,後人稱之為「窮途之哭」。這樣的作法,似乎為我們傳遞著一種信息,那就是他們已經努力了,但也到了無可奈何、無路可尋的地步了,所有一切,只能求保命而已。所以,我們在今天不要指責他們「消極、頹廢」,換上我們在「言論自由」「民主」的今天,尚且不敢言政府之是非。而當時敢言者更是拿著身家性命作賭注,所以嵇康被殺,阮籍「口不臧坯人物」自有他的無奈。

也有一部分不願合作或被排擠、或為避禍、不願同流合污而退出官場者,也就回家過上了男耕女織,耕讀傳家的生活。於是,這些原來的儒士們只能做一個艱難地取捨,拋棄「致仕」的想法,而只能將基本的精神生活,偏重於自我完善的修身這一方面了。所以,這一時期,開始了中國儒學的反思時期,也是被冷遇的中國知識分子階層自我反思並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注重「文化人格」的時期。儒家強調的個人道德修養,從此也就融合到農根文化之精神中。

而此時在漢代坐慣了冷板凳的老莊道學,卻在魏晉成為時髦。積極入世的儒學反而坐了冷板凳。清談成風,老莊哲理自是清談的主流。不過,魏晉之際,從學術上來說,卻不失為一取得重大成就的時期。對《易》、《老》、《庄》的註解和闡發,成為這一時期最大的學術成就。這種廟堂風氣,也影響了退隱回家的「在野者」。而當他們在這種環境和心境下,打開老莊著作尋找精神慰籍的時候,卻也同時發現了中國文人的最佳的精神歸宿。於是,儒家文化中千古皆可通行的「獨善其身」主義的精華,與道家返璞歸真的無為主義相結合,在崇尚農業文明的觀念和與腐朽的政治制度不合作的道德原則之上,產生了「農根文化」的精神,同時,也就出現了它的第一個先覺者和躬行者——陶淵明。

❸ 知識分子都有誰

目前,國內學術界一般認為,知識分子是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創造、積累、傳播、管理及應用科學文化知識為職業的腦力勞動者,分布在科學研究、教育、工程技術、文化藝術、醫療衛生等領域。
根據知識分子的基本特徵,典型的的知識分子可包含哲學家、科學家、作家、藝術家、音樂家等等。在這里,知識分子並不是通常所理解的腦力勞動者,而是指腦力勞動者中關心人類文化價值、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那部分人,大體上相當於「思想家」。

❹ 知識分子家庭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有哪些共同特徵

這樣的家庭環境帶來的好處是有一個非常愉快幸福的成長環境,從來沒有「別人家孩子」的壓力,性格獨立有主見;壞處是討厭被約束被指教,並且不喜歡和別人爭,不具有什麼上進心和人生的野心。

最後說,有很多知識分子,其實是禮貌而帶一點疏遠的,不會對他人提諸多要求,那並不是感情上的不親,在我的理解里,大概是一種克制和界限感吧。

❺ 知識分子的定義是什麼

知識分子是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創造、積累、傳播、管理及應用科學文化知識為職業的腦力勞動者。

知識分子主要分布在科學研究、教育、工程技術、文化藝術、醫療衛生等領域。知識分子是古代讀書人,或古代「士」的現代延續。古代讀書人的抱負是要以天下為己任,為國(帝)分憂,為民請願,並且皇帝也確實會禮遇和尊重他們。

知識分子有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受過專門訓練,掌握專門知識,懂得使用象徵符號來解釋宇宙人生。

第二,以知識為謀生手段,以腦力勞動為職業,形成一個與社會中其他階級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於現存體制的、「自由飄游」的、相對獨立的社會階層。

第三,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對時政採取批判態度,對現狀往往不滿。

❻ 真正的知識分子有哪些

知識分子,是指具備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以創造、闡發、傳播或者運用知識為核心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工程師、管理員、技師及其他技術人員的代表、醫生、律師、藝術工作者、教師、科學工作者均屬於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是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腦力勞動者,分布在科學研究、教育、工程技術、文化藝術等領域,知識分子作為一個政治性的概念和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階層將在一定時期內存在,最終將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以及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差別的消失而消失。
關於知識分子的定義,國外的主流看法是:受過專門訓練,掌握專門知識,以知識為謀生手段,以腦力勞動為職業的人。

❼ 什麼樣的人是知識分子,當今還有沒有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是指在同時代社會勞動者中具有較高程度文化專業知識,並以創造、積累、傳播文化專業知識為專門職業的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隨著階級的出現和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離而產生,它也將隨著階級的消滅以及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的消滅而消失。所以,它是社會分工和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的不普及而在特定歷史階段形成的一個社會腦力勞動者階層。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確定知識分子的標准不同。我國現階段確定知識分子的標準是:具有中專以上的文化水平,從事科研、教育、文化傳播、技術應用、企業管理等專業技術工作的腦力勞動者。

我國現階段確定知識分子的標準是:具有中專以上的文化水平,從事科研、教育、文化傳播、技術應用、企業管理等專業技術工作的腦力勞動者。

❽ 什麼是知識分子

不帶職業背景說兩句個人立場的看法,世界范圍而言,除了極個別地區,不存在知識分子與非知識分子的分類。如在某些資本主義國家或地區,一般以資產階級、工薪階層等劃分最主流的群體,而職業上會根據領域稱某些人文科學領域的人為專業人士(如律師醫生等),也會根據職業環境劃分稱謂,如白領、藍領(往往收入更高,因風險大)等,還有以學術成就稱呼某些群體,如博士等。基本上,國外統治階層大部分都具備一定的教育背景,所以不會刻意稱有教育背景的人為知識分子。而在國內,大部分主流城市也有近幾十年未聽到過這些對讀過書有一定學術認知的人為知識分子,普遍性而言,大部分人都接受過一定教育,不管是義務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這是一個相對而言的特殊稱呼。為何在國內某些機構或者群體內仍能聽到這類叫法呢?歷史原因,這是中國在1949年由工人和農民聯軍奪得政權後,對資本家、科學家、老師、醫生、律師等不屬於工人農民階級的分類,也是帶有明顯的針對性及中立的定義,知識分子分類的出現是相對於當時執政者及其帶領的主力領導班子而言的,因為當時的統治階層大多是農民放下農具,或者工人停止生產而通過抗戰成功登上政治舞台,所以自然會把階級斗爭看成重中之重。從清朝開始,常年的農民及工人處於社會底層,被剝削、被打壓,所以當他們登上政治舞台後,會否對曾經處於他們上方階層的群體有看法、甚至常年產生沖突,這是值得探討的。但無可否認「知識分子」這一特殊分類和叫法是出自那個時代的執政者對有學術及受教育程度偏高的人的叫法,因為當時的農民及工人確實是最缺乏被教育的背景。所以某個特定時期的動亂,報復知識分子、資本家、科學家、企業家、甚至有一定成就的政治人物全面爆發。進入到新時代,超越法理的集體暴力批鬥是不允許的,領導人們更是全部屬於高教育背景的知識分子、領袖、企業家、科學家等,時代已經不一樣,當新一代領導人也開始是由有知識、有見識、有一定生活條件的人帶領後,只會成為一種優質榜樣,讓大家明白有知識是日後的必備生存條件,不再存在特意把讀過書有學識的人特殊形容成異於統治階層的群體。筆者也慶幸是活在這個時代,否則早幾十年出生,以筆者的受教育背景和學歷而言,不是被定義為知識分子就是臭四狗類,被批得體無完膚。如果現今還聽到誰刻意對別人貼標簽用帶有這些特定時期被批鬥過的群體類型稱號去拉動群眾吐口水及辱罵的,切記立即向相關部門投訴及分享情況。因為現在上面也是嚴打舊社會、舊觀念、舊作風等問題,主要還是擔心中基層有遺留這些曾經對百姓和國家發展非常不利的文盲式問題。試問哪家生了孩子不希望他多讀幾個書?哪來什麼知不知識分子,還批鬥?日後全部都會普及被教育程度,這才是真正的發展之道。

❾ 中國有什麼著名的近代教育家

1.蔡元培

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2.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

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3.吳玉章(1878年12月30日-1966年12月12日)

原名永珊,字樹人,四川榮縣人;是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和語言文字學家、新中國高等教育的開拓者。他於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正式命名組建時擔任校長長達17年,直至1966年逝世,為人民大學的誕生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4.竺可楨(1890.3.7-1974.2.7)

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5.黃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

號楚南,字任之,筆名抱一。江蘇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號),改字韌之(辛亥年在上海趙鳳昌惜陰堂討論國事會議記錄簽署。

後見1915年《學生會會報》、1917年杭州《教育周報》),一作訒之,又改任之(署見《學生會會報》),別號觀我生,筆名抱一(見《小說月報》)、同父(見解放前《展望》)影射名王培芝(見龍公《江左十年目睹記》),人稱琺琅博士(早年欲以抵制舶來品的搪瓷器皿,曾在中華職業學校設置琺琅科,附設琺琅工場,提出「勞工神聖,雙手萬能」口號,以致遭到少數人的譏刺為「琺琅博士」)。

(9)教育知識分子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教育家們

20世紀以來, 以何子淵、蔡元培、陶行知、厲麟似、晏陽初、黃炎培、陳鶴琴、梅貽琦、張伯苓等為傑出代表,教育界名家薈萃,大師雲集。

新中國的第一代教育家如黃炎培、陳鶴琴、吳玉章等從舊中國走來,跨越了兩個時代。作為優秀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在教育的不同領域有開辟之功,晚年大多沉潛治學、扶掖後人。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霍懋征、斯霞、敢峰這批教育家,如春風化雨一般,提供了教育作為人學和「愛的藝術」最初的本土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