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極簡數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極簡數學》[英]克里斯·韋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96ySo1CfmrhdqPXNH8cDfg
書名:極簡數學
作者名:[英]克里斯·韋林
豆瓣評分:6.7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鸚鵡螺工作室
出版年份:2019-3
頁數:240
內容介紹:
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從生活場景中學習數學知識,是對傳統的記憶和套用公式方法的顛覆。將數學計算與生活中的場景聯系,從而將看似抽象、復雜的運算用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是本書的亮點。數學經常被稱為「最困難」或「最復雜」的學科,許多人都對它保持「戒備心」。我們在學校學習數學時,會通過背誦公式和定理,獲得解答數學題目的辦法。但對於定理和規律的記憶占據主導作用,至於對其是否理解顯得並沒有那麼重要。然而事實上,理解定理和規律是解題的關鍵,它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打破解題的瓶頸,而且有利於解決現實中的很多難題。
作者介紹:
克里斯•韋林,出生於倫敦,中學數學老師,曾出版《我應該知道的數學知識》(I Used to Know That:Maths)、《從0到無窮,數學如何改變了世界》(From 0 to Infinity in 26 Centuries: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Maths)。他的作品生動簡潔,深入淺出,深受讀者喜愛。
㈡ 關於數學的所有知識
「O」的自述
人人都輕視我,認為我可有可無、有時讀數不讀我,有時計算中一筆把我劃掉。可你們知道嗎?我也有許多實實在在的意義。
1.我表示「沒有」。在數物體時,如果沒有任何物體可數,就要用我來表示。
2.我有占數位的作用。記數時,如果數的某一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用我來佔位。比如:1080中百位、個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用:0來佔位。
3.我表示起點。直尺、秤的起點都是用我來表示的。
4.我表示界限。溫度計上,我的上邊叫「零上」,我的下邊叫「零下」。
5.我可以表示不同的精確度。在近似計算中,小數部分末尾的我可不能隨便劃去。如:7.00、7.0、7的精確度是不同的。
6.我不能做除數。讓我做除數可就麻煩了,因為我做除數是沒有意義的。
以後你們還會學到我的很多特殊性質、小朋友,請你不要看不起我。
為什麼電子計算機要用二進位制
由於人的雙手有十個手指,人類發明了十進位制記數法。然而,十進位制和電子計算機卻沒有天然的聯系,所以在計算機的理論和應用中難以暢通無阻。究竟為什麼十進位制和計算機沒有天然的聯系?和計算機聯系最自然的記數方法又是什麼呢?
這要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說起。計算機的運行要靠電流,對於一個電路節點而言,電流通過的狀態只有兩個:通電和斷電。計算機信息存儲常用硬磁碟和軟磁碟,對於磁碟上的每一個記錄點而言,也只有兩個狀態:磁化和未磁化。近年來用光碟記錄信息的做法也越來越普遍,光碟上海一個信息點的物理狀態有兩個:凹和凸,分別起著聚光和散光的作用。由此可見,計算機所使用的各種介質所能表現的都是兩種狀態,如果要記錄十進位制的一位數,至少要有四個記錄點(可有十六個信息狀態),但此時又有六個信息狀態閑置,這勢必造成資源和資金的大量浪費。因此,十進位制不適合於作為計算機工作的數字進位制。那麼該用什麼樣的進位制呢?人們從十進位制的發明中得到啟示:既然每種介質都是具有兩個狀態的,最自然的進位制當然是二進位制。
二進位制所需要的記數的基本符號只要兩個,即0和1。可以用1表示通電,0表示斷電;或1表示磁化,0表示未磁化;或1表示凹點,0表示凸點。總之,二進位制的一個數位正好對應計算機介質的一個信息記錄點。用計算機科學的語言,二進位制的一個數位稱為一個比特(bit),8個比特稱為一個位元組(byte)。
二進位制在計算機內部使用是再自然不過的。但在人機交流上,二進位制有致命的弱點——數字的書寫特別冗長。例如,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二進位製成為11000011010100000。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計算機的理論和應用中還使用兩種輔助的進位制——八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二進位制的三個數位正好記為八進位制的一個數位,這樣,數字長度就只有二進位制的三分之一,與十進位制記的數長度相差不多。例如,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八進位制就是303240。十六進位制的一個數位可以代表二進位制的四個數位,這樣,一個位元組正好是十六進位制的兩個數位。十六進位制要求使用十六個不同的符號,除了0—9十個符號外,常用A、B、C、D、E、F六個符號分別代表(十進位制的)10、11、12、13、14、15。這樣,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十六進位制就是186A0。
二進位制和八進位制、二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之間的換算都十分簡便,而採用八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又避免了數字冗長帶來的不便,所以八進位制、十六進位制已成為人機交流中常用的記數法。
為什麼時間和角度的單位用六十進位制
時間的單位是小時,角度的單位是度,從表面上看,它們完全沒有關系。可是,為什麼它們都分成分、秒等名稱相同的小單位呢?為什麼又都用六十進位制呢?
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就知道這兩種量是緊密聯系著的。原來,古代人由於生產勞動的需要,要研究天文和歷法,就牽涉到時間和角度了。譬如研究晝夜的變化,就要觀察地球的自轉,這里自轉的角度和時間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因為歷法需要的精確度較高,時間的單位「小時」、角度的單位「度」都嫌太大,必須進一步研究它們的小數。時間和角度都要求它們的小數單位具有這樣的性質:使1/2、1/3、1/4、1/5、1/6等都能成為它的整數倍。以1/60作為單位,就正好具有這個性質。譬如:1/2等於30個1/60,1/3等於20個1/60,1/4等於15個1/60……
數學上習慣把這個1/60的單位叫做「分」,用符號「′」來表示;把1分的1/60的單位叫做「秒」,用符號「〃」來表示。時間和角度都用分、秒作小數單位。
這個小數的進位制在表示有些數字時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進位制里要變成無限小數,但在這種進位制中就是一個整數。
這種六十進位制(嚴格地說是六十退位制)的小數記數法,在天文歷法方面已長久地為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所習慣,所以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長度單位的自述
一天,長度單位的弟兄們到一起開會,主持會議的是「公里」老大哥,它首先發了言:「我們長度等單位是個國際大家庭,今天來參加會的是我們大家庭中的少數派,人們對我們非常生疏,因此,我們先作一下自我介紹。」首先從會場中央站起來一個說道:「我叫『引』,是中國籍的單位長度,中國古代《漢書:律歷志上》有我的名字,所以我的年齡很大啦!是中國籍古時十丈為一引,今為『市引』的簡稱,1公里(千米)=30(市)引。」說完就坐下了。接著從會議室一個角落站起一個「單位」大聲喊道:「我叫『碼』,是英籍長度單位.英語『yard』的譯名,1碼=3英尺,1英里=1760碼。與公制及市制的關系是:1碼=0.9144米=2.743市尺。」「碼」發言完後,就一個接一個的說開了。「我叫『節』,我是無國籍『人士』,也可以說,每一國都是我的國籍,因為我是國際通用的航海速度單位,也可用於度量水流速度和水中兵器(如魚雷)的速度。我是離不開長度的,海里是我的爸爸,小時是我的媽媽。1節=1海里/小時,例如,某船相對於靜止水面的速度為15海里/小時,那麼它的航速就是15節」.「我叫『鏈』,生長在海上,是海上計量短距離的一種專用單位,我是一海里的十分之一。」「我的名字大約誰也沒聽說過吧!我叫『潯』;海洋測量中計量水深的專用單位,也可以說是無國籍人士,1潯=1/100鏈=1/1000海里=1.852米。」「我叫『町』,是日本籍,也是一種長度單位,是國際長度等單位大家庭中的一員,只是我的面孔怪僻。所以大家見的不多(町=1/36日里,1公里=9.167町=0.2546日里)。」大家發言完後,「公里」說:「很好!我們初次見面,大家認識了一下,我們快回各自的崗位吧!繼續發揮我們各自的偉大作用。」
人身上的「尺子」
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假如你「一拃」的長度為8厘米,量一下你課桌的長為7拃,則可知課桌長為56厘米。如果你每步長65厘米,你上學時,數一數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從你家到學校有多遠。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50厘米,那麼你抱住一棵大樹,兩手正好合攏,這棵樹的一周的長度大約是150厘米。因為每個人兩臂平伸,兩手指尖之間的長度和身高大約是一樣的。要是你想量樹的高,影子也可以幫助你的。你只要量一量樹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長度就可以了。因為樹的高度=樹影長×身高÷人影長。這是為什麼?等你學會比例以後就明白了。你若去遊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遠,可以請聲音幫你量一量。聲音每秒能走331米,那麼你對著山喊一聲,再看幾秒可聽到回聲,用331乘聽到回聲的時間,再除以2就能算出來了。學會用你身上這幾把尺子,對你計算一些問題是很有好處的。同時,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它也會為你提供方便的。你可要想著它呀!
阿拉伯數字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0、1、2、3、4、5、6、7、8、9這些數字。那麼你知道這些數字是誰發明的嗎?
這些數字元號原來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元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現在,阿拉伯數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數字元號。
九 九 歌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
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
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說,賣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賣了多少。以後,當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時候,就在"-"上加一豎,意思是把原線條勾銷,這樣就成了個"+"號。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平方根號曾經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兩個字母合並起來表示,十七世紀初葉,法國數學家笛卡兒在他的《幾何學》中,第一次用"√"表示根號。"r"是由拉丁字線"r"變,"--"是括線。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世界盃中的數學問題
當韓日世界盃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世界盃中有許多數學問題。不信,你往下看。
在世界盃小組賽上,每四個隊進行單循環比賽,每場比賽勝隊得3分,負隊得0分,平局兩隊各得1分。小組賽結束後,總積分高的兩隊出線,進入下一輪比賽。如果總積分相同,還要按進一步的規則排序。
問題一:
一個隊為了晉級下一輪,至少要積幾分才能保證必然出線?
4個隊單循環賽要賽6場,每場比賽最多產生3分,6場比賽最多產生18分。
若某隊積6分,則剩下12分,可能有另兩個隊也各得6分,這樣就要按進一步規則排序,因此該隊有可能不出線。
我想出來了:若一個隊積7分,則剩下11分,這樣另外三個隊中不可能再有兩個隊積分等於或者超過7分,這樣該隊必然出線。因此一個隊為了晉級下一輪,至少要積分7分才能保證必然出線。
問題二:
一個隊只積3分,這個隊有可能出線嗎?
有可能。6場比賽都是平局,4個隊都只得了3分,按進一步規則排序,該隊如果處於前兩位,就有可能出線。
還有一種情況,大家能想出來嗎?
想一想:(1)一個球隊積5分,該隊能出線嗎?為什麼?
(2)一個球隊積2分,該隊能出線嗎?為什麼?
小朋友,你們在觀看世界盃比賽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呢?其實,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只要大家留心觀察,你會有不小的收獲的。
㈢ 數學課外小知識
數學知識
《幾何原本》
幾
何
原
本
《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是當時整個希臘數學成果、方法、思想和精神的結晶,其內容和形式對幾何學本身和數學邏輯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自它問世之日起,在長達二千多年的時間里一直盛行不衰。它歷經多次翻譯和修訂,自1482年第一個印刷本出版後,至今已有一千多種不同的版本。除了《聖經》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著作,其研究、使用和傳播之廣泛,能夠與《幾何原本》相比。但《幾何原本》超越民族、種族、宗教信仰、文化意識方面的影響,卻是《聖經》所無法比擬的。
公元前7世紀之後,希臘幾何學迅猛地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希臘學者們開始對當時的數學知識作有計劃的整理,並試圖將其組成一個嚴密的知識系統。首先做出這方面嘗試的是公元前5世紀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其後經過了眾多數學家的修改和補充。到了公元前4世紀時,希臘學者們已經為建構數學的理論大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歐幾里得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之上,對希臘豐富的數學成果進行了收集、整理,用命題的形式重新表述,對一些結論作了嚴格的證明。他最大的貢獻就是選擇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最原始的定義和公理,並將它們嚴格地按邏輯的順序進行排列,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演繹和證明,形成了具有公理化結構的,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幾何原本》。
《幾何原本》的希臘原始抄本已經流失了,它的所有現代版本都是以希臘評注家泰奧恩(Theon,約比歐幾里得晚七百年)編寫的修訂本為依據的。《幾何原本》的泰奧恩修訂本分13卷,總共有465個命題,其內容是闡述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及算術理論的系統化知識。
第一卷首先給出了一些必要的基本定義、解釋、公設和公理,還包括一些關於全等形、平行線和直線形的熟知的定理。該卷的最後兩個命題是畢達哥拉斯定理及其逆定理。這里我們想到了關於英國哲學家T.霍布斯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天,霍布斯在偶然翻閱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看到畢達哥拉斯定理,感到十分驚訝,他說:「上帝啊!這是不可能的。」他由後向前仔細閱讀第一章的每個命題的證明,直到公理和公設,他終於完全信服了。 第二卷篇幅不大,主要討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幾何代數學。
第三卷包括圓、弦、割線、切線以及圓心角和圓周角的一些熟知的定理。這些定理大多都能在現在的中學數學課本中找到。第四卷則討論了給定圓的某些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尺規作圖問題。
第五卷對歐多克斯的比例理論作了精彩的解釋,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數學傑作之一。據說,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位並不出名的數學家和牧師波爾查諾(Bolzano,1781-1848),在布拉格度假時,恰好生病,為了分散注意力,他拿起《幾何原本》閱讀了第五卷的內容。他說,這種高明的方法使他興奮無比,以致於從病痛中完全解脫出來。此後,每當他朋友生病時,他總是把這作為一劑靈丹妙葯問病人推薦。
第七、八、九卷討論的是初等數論,給出了求兩個或多個整數的最大公因子的「歐幾里得演算法」,討論了比例、幾何級數,還給出了許多關於數論的重要定理。
第十卷討論無理量,即不可公度的線段,是很難讀懂的一卷。最後三卷,即第十一、十二和十三卷,論述立體幾何。目前中學幾何課本中的內容,絕大多數都可以在《幾何原本》中找到。
《幾何原本》按照公理化結構,運用了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方法,建立了第一個完整的關於幾何學的演繹知識體系。所謂公理化結構就是:選取少量的原始概念和不需證明的命題,作為定義、公設和公理,使它們成為整個體系的出發點和邏輯依據,然後運用邏輯推理證明其他命題。《幾何原本》成為了兩千多年來運用公理化方法的一個絕好典範。
誠然,正如一些現代數學家所指出的那樣,《幾何原本》存在著一些結構上的缺陷,但這絲毫無損於這部著作的崇高價值。它的影響之深遠.使得「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幾乎成了同義語。它集中體現了希臘數學所奠定的數學思想、數學精神,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
哥德巴赫猜想
哥
德
巴
赫
猜
想
1742年德國人哥德巴赫給當時住在俄國彼得堡的大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否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能表示為兩個奇質數之和?如6=3+3,14=3+11等。第二,是否每個大於7的奇數都能表示3個奇質數之和?如9=3+3+3,15=3+5+7等。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它是數論中的一個著名問題,常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實際上第一個問題的正確解法可以推出第二個問題的正確解法,因為每個大於 7的奇數顯然可以表示為一個大於4的偶數與3的和。1937年,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利用他獨創的「三角和」方法證明了每個充分大的奇數可以表示為3個奇質數之和,基本上解決了第二個問題。但是第一個問題至今仍未解決。由於問題實在太困難了,數學家們開始研究較弱的命題:每個充分大的偶數可以表示為質因數個數分別為m、n的兩個自然數之和,簡記為「m+n」。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龍證明了「9+9」;以後的20幾年裡,數學家們又陸續證明了「7+7」,「6+6」,「5+5」,「4+4」,「1+c」,其中c是常數。1956年中國數學家王元證明了「3+4」,隨後又證明了「3+3」,「2+3」。60年代前半期,中外數學家將命題推進到「1+3」。1966年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1+2」,這一結果被稱為「陳氏定理」,至今仍是最好的結果。陳景潤的傑出成就使他得到廣泛贊譽,不僅僅是因為「陳氏定理」使中國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上處於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以陳景潤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數學家克服重重困難,不畏艱險,永攀高峰的精神將鼓舞和激勵有志青年為使中國成為21世紀世界數學大國而奮斗!
電腦對數學的影響
電
腦
對
數
學
的
影
響
為了敘述方便起見,在這里我把電腦出現前的數學暫稱為經典數學,電腦出現後的數學暫稱為現代數學。
1.經典數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1)從書本論文到書本論文: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研究數學。
(2)只做數量間的定性研究;
(3)少數人(數學家)從事的象牙塔式的研究學科;
(4)數學難題的解決程度成為衡量數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
(5)在數學刊物發表論文的多寡和水平成了唯一衡量標准;
(6)數學通過其它學科吸取「營養」,數學通過其它學科作用於生產,數學對生產的作用是間接的;
(7)數學是其他學科的基礎。
2.現代數學的特徵與內容
(1)通過電腦直接與生產發生關系;
·直接從生產中吸取「營養」
·直接作用於生產
·數學對生產的作用已超過其他任何一門學科
(3)數學與電腦密不可分;
·數學離不開電腦,沒有電腦就沒有現代數學
·電腦也離不開數學,沒有數學也是不會有電腦
·數學將隨著電腦的迅速發展而發展
·數學的發展又反作用於電腦,電腦的發展也離不開數學的發展
(3)軟體是聯系數學與電腦的唯一橋梁;
·沒有軟體就沒有現代數學
·沒有軟體電腦只是一個廢物
·電腦=軟體+硬體
(4)現代數學包括以下內容:
·數學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數學分析,從數學的角度論證模型的正確性
·演算法的選取
·演算法的數學分析,從數學的角度論證模型的有效性
·軟體的編制與調試
·軟體運行的效果與數學分析(理論結果)的比較
(5)數學不僅是其他學科的基礎
·數學(與電腦結合)已成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第三種手段,並突破了另外兩種手段
——理論與實踐的局限性
·數學與電腦結合就是生產力
(6)數學已不是少數人研究的學科;
·人人都要使用電腦,電腦又離不開數學;數學已經成為人人必須掌握的知識和工具
·人人都在使用數學,人人都可從事數學研究
·數學已大大超出了經典的推理數學范疇 (摘自數學教育論壇)
現代數學家
現
代
數
學
家
1.電腦的發明與發展大大縮短了科學與生產的距離,尤其大大縮短了數學與生產的距離。
(1)數學已徹底走出了「象牙塔」,已成為了產品或生產工具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2)以數學為核心的
·數值模擬
·數值模擬
·數值試驗
已成了現代科學試驗與生產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3)最優設計是產品設計的最高水準
·數學是優化設計的靈魂
(4)數字化革命(信息革命)是工業化後的一場新的生產大革命,數學將成為這場革命的核心內容。
2.現代數學家與經典數學家不同,他們不能只懂得推理數學,他們應掌握以下幾方面知識:
(1)他們不僅要精通一門數學分支,並且還需熟悉多門數學分支。
(2)除了數學之外,還要懂得其他專業學科,能與工程師以及其他學科的專家溝通。
(3)懂得如何建立正確的數學模型。
(4)懂得用電腦求解問題的計算方法。
(5)懂得把演算法轉換為軟體。
(6)懂得對模型和演算法做數學的推理與分析。
只有最後一項屬於經典數學,其餘五項都不是經典數學范圍,但現代數學家必須具備的知識,因此現代數學家比經典數學家應具有廣泛得多的知識。
3.現代數學家的使命
(1)經典數學家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數學論文,因此過去總以發表數學論文的多寡和水平的高低來衡量數學家的成績。
(2)但對現代數學家來說,數學論文只是他們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往往並不是他們的主要成果。
(3)對於大多數的現代數學家來說,他們的主要精力應放在如何採用數學和電腦解決科學和生產的各種問題。
(4)現代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電腦的發展,也離不開現代數學的發展。掌握了電腦與數學的現代數學家是一支最重要和最基礎的科學現代化隊伍。
(5)我國要實現四個現代化,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離不開這支現代化科學家隊伍,支持基礎學科應首先支持這支隊伍的成長、發展和壯大。
㈣ 小學數學知識大全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㈤ 數學知識點(全)
數學小知識
你補充你下 你補充後我再補充 請問你是什麼時期的知識,是小學還是中學 還是大學,數學知識可多了,你補充問題,讓後我再補充我的答案。
--------------------------------------------------------------------------------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㈥ 《數學(第三卷)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數學(第三卷)》([俄] A. D. 亞歷山大洛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Wletorfc_gnyz577ac4F5A
書名:數學(第三卷)
作者:[俄] A. D. 亞歷山大洛夫
譯者:王元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11-1
頁數:336
內容簡介:
《數學: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第3卷)》是前蘇聯著名數學價位普及數學知識撰寫的一部名著,用極其通俗的語言介紹了現代數學各個分支的內容,歷史發展及其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中的應用。本書內容精煉,由淺入深,只要具備高中數學知識就可閱讀。《數學: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第3卷)》共20章,分三卷出版。本卷是第三卷,內容包括實變函數論、線性代數、抽象空間、拓撲學、泛函分析、群及其他代數系統。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理工科師生、中學教師和學生、工程技術人員和數學愛好者閱讀。
㈦ 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1,零
在很早的時候,以為「1」是「數字字元表」的開始,並且它進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數字。這些數字的作用是,對那些真實存在的物體,如蘋果、香蕉、梨等進行計數。直到後來,才學會,當盒子里邊已經沒有蘋果時,如何計數里邊的蘋果數。
2,數字系統
數字系統是一種處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採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從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復雜的十進製表示方法。
3,π
π是數學中最著名的數。忘記自然界中的所有其他常數也不會忘記它,π總是出現在名單中的第一個位置。如果數字也有奧斯卡獎,那麼π肯定每年都會得獎。
π或者pi,是圓周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比值。它的值,即這兩個長度之間的比值,不取決於圓周的大小。無論圓周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恆定不變的。π產生於圓周,但是在數學中它卻無處不在,甚至涉及那些和圓周毫不相關的地方。
4,代數
代數給了一種嶄新的解決間題的方式,一種「迴旋」的演年方法。這種「迴旋」是「反向思維」的。讓我們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當給數字25加上17時,結果將是42。這是正向思維。這些數,需要做的只是把它們加起來。
但是,假如已經知道了答案42,並提出一個不同的問題,即現在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數和25相加得42。這里便需要用到反向思維。想要知道未知數x的值,它滿足等式25+x=42,然後,只需將42減去25便可知道答案。
5,函數
萊昂哈德·歐拉是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拉是第一個使用「函數」一詞來描述包含各種參數的表達式的人,例如:y = F(x),他是把微積分應用於物理學的先驅者之一。
㈧ 《不可不知的數學知識10個改變世界的數學公式》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不可不知的數學知識》(胡桃夾子工作室)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Iq_wZJ0qZv2plKUREokBag
書名:不可不知的數學知識
作者:胡桃夾子工作室
豆瓣評分:6.6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8-1
頁數:150
內容簡介:
公式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從非常簡單的1+1=2、再到開啟航天航空序幕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它們雖然只有幾個符號,卻能夠描述萬千世界。為什麼1+1=2也算一個偉大的發現?為什麼萬有引力定律是人類思想的一個轉折點?為什麼等號分隔的兩組數字或符號,jiu能夠改變世界?你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答案。
本書將用有趣的手繪方式,把人類歷史具有影響力的10個公式介紹給孩子們。我們將從每個公式出現的歷史說起,用簡單易懂帶著每一個閱讀本書的孩子一起,跟著人類發展留下的腳印,探尋公式背後的哲思。
作者簡介:
胡桃夾子工作室成立於 2013 年,目前有近兩百部手繪知識類短視頻面世,全網總播放量超過四億次。
2016 年,胡桃夾子工作室多部短視頻單集播放量突破千萬,原創科普節目《分鍾學堂》及其他科普作品多次獲得國家及各省市評選的科普獎項。
2017 年,胡桃夾子工作室獲微博科普「特色科普機構」稱號。
㈨ 《數學(第一卷)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數學(第一卷)》([俄] A. D. 亞歷山大洛夫 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4BpuVnOZzxJFsFb90rH4MA
書名:數學(第一卷)
作者:[俄] A. D. 亞歷山大洛夫 等
譯者:孫小禮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11
頁數:320
內容簡介:
《數學: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是前蘇聯著名數學家為普及數學知識撰寫的一部名著。書中用極其通俗的語言介紹了現代數學各個分支的內容、歷史發展及其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中的應用。內容精練,由淺入深,只要具備高中數學知識就可閱讀。全書共20章,分三卷出版,每一章介紹數學的一個分支。第一卷分數學概觀、數學分析、解析幾何和代數這四部分,內容包括數學的特點,算術,幾何,算術和幾何,初等數學時代,變數的數學,現代數學等。
㈩ 《極簡數學》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極簡數學》([英]克里斯·韋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P99YJhSdqAH7MnZIU8dSwg
書名:極簡數學
作者:[英]克里斯·韋林
譯者:康建召
豆瓣評分:6.7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鸚鵡螺工作室
出版年份:2019-3
頁數:240
內容簡介:簡單學數學,從熱氣球開始。作者把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放入生活場景中,幫你理解代數、幾何、概率中的基本概念,讓你輕松讀懂數學。
本書將告訴你如何從生活場景中學習數學知識,是對傳統的記憶和套用公式方法的顛覆。將數學計算與生活中的場景聯系,從而將看似抽象、復雜的運算用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是本書的亮點。
數學經常被稱為「最困難」或「最復雜」的學科,許多人都對它保持「戒備心」。我們在學校學習數學時,會通過背誦公式和定理,獲得解答數學題目的辦法。但對於定理和規律的記憶占據主導作用,至於對其是否理解顯得並沒有那麼重要。
然而事實上,理解定理和規律是解題的關鍵,它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打破解題的瓶頸,而且有利於解決現實中的很多難題。
在這本書中,作者把代數、幾何、概率、統計等學科的知識分解為生活中的場景,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這些知識的應用。
作者簡介:克里斯•韋林,出生於倫敦,中學數學老師,曾出版《我應該知道的數學知識》(I Used to Know That:Maths)、《從0到無窮,數學如何改變了世界》(From 0 to Infinity in 26 Centuries: 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Maths)。他的作品生動簡潔,深入淺出,深受讀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