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創作攝影知識大全集
擴展閱讀
兒童術後吃什麼排便 2024-11-05 20:58:37

創作攝影知識大全集

發布時間: 2022-07-24 11:34:25

① 攝影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攝影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融入其歷史發展的進程之中,將光學理論、色彩學理論等內容與相機功能的介紹相結合,並以對比性和說明性的照片實例進行論述。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攝影基本知識有哪些?

什麼是「景深」?

A: 對焦後在焦點前後能夠清晰成像的范圍叫做「景深」。

如果收縮鏡頭光圈(增大F值),對焦後清晰成像的范圍就大,照片就不容易虛化,這種狀態叫做「大景深」。反之,如果開放鏡頭光圈(減少F值),對焦范圍就狹窄,背景就容易出現虛化,這種狀態叫做「淺景深」。因為景深對於拍攝的影響很大,所以在拍攝時一定要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景深根據鏡頭焦距及相機與被攝體之間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廣角鏡頭的景深大,長焦鏡頭的景深淺。而且,相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越遠,景深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就越淺。

機身防抖和鏡頭防抖,哪個效果更好?

A: 一般來說,鏡頭防抖和機身防抖的補正效果是相同的。

防抖組件裝載在機身內時,補正作業的位置位於光學系統的後端。而裝載在鏡頭內時,則位於光學系統的中央。雖然位置略有差異,但對於防抖來說,更重要的是進行補正作業時的調整方法,所以盡管位置不同,效果差異不大。

但是,從使用的方便性來說,鏡內搭載的「鏡頭防抖」更有優勢。這是因為在取景器取景時,可從取景器內實時觀察到補正效果,可以對被攝體進行仔細觀察後等待拍攝時機。這種優勢尤其在焦距超過 ..........

②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風光攝影

攝影術發明的時候,尼埃普斯的第一張照片也是風光攝影。那是因為沒辦法,長達八小時的曝光,只能把鏡頭聚焦靜止的景物,隨著攝影術的發展,曝光時間縮減為半個小時,但是以風景為主要題材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本質的改變。 所以在那個時代,攝影和繪畫並無本質的區別。加上照片主要是提供給畫家創作素材的視覺產品,追求畫意的效果,一時成為攝影師的創作追求。 這種狀況直至以動物膠質為原料的膠片感光材料發明才得以改變。曝光時間大大的縮減,人們可以通過相機捕捉瞬間的景象,於是,攝影作為一種現代傳播手段的特性終於顯現出來,它不僅是一種審美的手段,更重要的還是一種信息傳播的手段。在歐洲的人們,可以通過照片了解遠在中國的底層人民的生活和皇家生活。事實上,在攝影術還不完善的時候,已經有攝影師記錄了克里米亞戰爭和美國南北戰爭。這就是攝影擺脫唯美的風景走上本體特徵的歷史軌跡。講的再概括一些,即攝影就是攝影,攝影不是繪畫,攝影有它自己的題材和表達方式。 攝影術傳入中國,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這種攝影本體性的特徵並沒有被國人接受。除了少數知識分子如庄學本,大部分文人雅士用照相機玩起了中國古代的詩詞畫意,風花雪月。這其中集大成者便是以集錦攝影聞名的郎靜山。今天我們看郎靜山的集錦攝影攝影實際上是利用多次曝光等暗房技術,把各類攝影素材進行拼貼,營造中國古典詩畫意境的影像視覺藝術,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攝影。就像我們今天把觀念視覺藝術統稱為攝影,只不過是一個難以對當代藝術進行歸類的不得已而為之的折中稱謂。 圖一是郎靜山攝於1934年的《春樹奇峰》,這幅作品第一次入選英國攝影沙龍,確立他的國際地位。從此,郎靜山聲名鵲起,他日後的攝影活動就是以獲取歐美各國的沙龍攝影比賽獎牌為主要目的,蔚為中國攝影的一股風氣,而且至今陰魂不散。30年代正是世界政治格局波詭雲譎的時代,也是中國的多事之秋,以攝影為工具的社會關注和介入的報道攝影早在歐美盛行,但是,中國的攝影人卻還在把玩風花雪月,感世傷懷的圖像游戲,與其說他們是攝影者,不如說是用相機代替筆墨的中國古代文人士子和暗房技師。 奇怪的是,五四運動以降,中國真正進入了「現代化」進程,文學、美術、音樂等藝術領域了都歷經了脫胎換骨的「現代性」變革,為什麼唯獨攝影這門最具現代性的玩意兒在中國卻依然停留在如此傳統的層面上?是攝影器材昂貴的價格只能供有錢有閑的文人士子把玩所致?還是,中國根深蒂固的農業文明的文化習慣導致對產生於工業文明的攝影認識不足?或許兼而有之,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49年以後的風光攝影,尤其是沙龍趣味的風光攝影遭到了來自官方的嚴厲狙擊。所謂的紅色攝影,是以新中國全新的社會面貌和社會主義建設熱潮的新聞攝影為主的。這個時期的所謂新聞攝影,其實完全是迎合官方意識形態,取消個人化視角的政治宣傳動員攝影。主角是翻身做主人的廣大工農兵,充斥著以高大全為審美趣味的單一的攝影語言。這期間也有贊美祖國山河,反映社會主義自然改造的「風光攝影」,也有賦予政治隱喻的風光。 張甸的《聲震山河》 敖恩洪的《油菜花》 很容易讓人想起矛盾的散文《風景談》,人可以改造自然,甚至可以成為社會主義的自然。這種自然觀也得到了攝影的視覺表現。 黃翔的《雨後黃山》是典型的反映祖國山河如此多嬌的作品,並成為一道藝術母題。 袁毅平的《東方紅》,廣角、仰拍、多次曝光等技術手段形成的攝影語言,象徵性的建構起高大全的審美範式。 李進的《仙人洞》。這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作品。作者李進實際上是江青的化名,她曾一度迷戀攝影,並請新華社資深攝影家石少華任指導。這幅經過後期製作的作品,因毛澤東題詩而一度被認為是反映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風光攝影。毛澤東在1961年題詞:「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數風光在險峰」。5年後,文革爆發。 從49年到文革,風光攝影醫改沙龍攝影趣味,被賦予了政治隱喻和意識形態標記,同時,也被取消了個人化的觀看,成為千篇一律的視覺製品。 文革以後一直到改革開放時期,攝影器材逐漸進入了千家萬戶,除了作為家庭留影紀念之用,一部分知識分子依然把風光攝影作為其拍攝的主要題材,城市近郊的農村景緻,旅遊途中的風光稱謂攝影人不厭其煩的拍攝對象,總體的看,除了少數攝影團體的突破創作,依然難改那種唯美的沙龍習氣。直到今日,此風潛滋暗長,愈演愈烈。我們在網上不難看到那些經過誇張的後期製作而變得面目全非的非自然的自然風景。 說到這里,不禁要回到本文的標題,與其說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風光攝影,倒不如說中國人為什麼難以擺脫風光攝影的窠臼?如果說以郎靜山為代表的風光攝影,是傳統文人置身社會之外的自娛自樂,並以此迎合西方話語霸權;那麼49年以後則是對政治話語的屈服和歸順,直至今天對風光的野蠻塗改,這期間的脈絡和視覺邏輯一直沒有變。我們中國人對攝影這個來自異域的工業文明的產物,遠非得心應手,並建立起自己的話語。我們的視覺靈魂,在骨子裡還是屬於田園牧歌式的農業文明。

③ 想學習攝影,都要學什麼知識

攝影學習關鍵就是基礎與思維。每個人的思維不同,無法比較;那就要學習攝影的基礎知識,學會這些知識,你離專業攝影師就更進一步了。

一、光圈

光圈,是鏡頭中光線通過的孔徑大小,用F表示。簡單理解成水管孔徑大小,孔徑越大,水流越過。所以光圈越大,光線越多,但F後面的數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以上六點知識,是學習攝影的六個基本知識,學好基礎,剩下的創作才有無限可能。

④ 攝影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是什麼

一、攝影的基本知識


1、光源越廣,光線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線越硬。


廣泛的光源能夠弱化陰影、降低對比、抑制紋理,較窄的光源則作用相反。這是因為光源越廣,射在物體上光線的方向就越多,這會起到增加場景中的照明、減少陰影的作用。


小提示:將人像主體安排在一扇不受陽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戶邊,窗戶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專用設備。


2、光源越近,光線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遠,光線越硬。這是因為當光源離被攝體越近,相對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廣;而當光源離被攝體越遠,相對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陽為例,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個相當廣的光源!但是太陽距地球9300萬英里(約1.5億千米),只佔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當陽光直射在物體上時光線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內用現有燈光拍攝人像時,可以通過改變光源與被攝體間距離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線更加動人。


3、漫散射能夠分散光線,使光源變廣、光線變柔


運用漫散射分散光線的實質還是使光源變廣,從而達到柔化光線的目的。當雲層遮擋住陽光,物體上的陰影會明顯減少,如果有霧,陰影則會消失。雲層、陰沉的天空和大霧都會使光線發生漫射,漫射會將光線分散向各個方向。陰天和霧天時,整個天空會變成一個非常廣的光源,一個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織物等材料都可以用來漫射強烈的光線。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閃光燈前加一個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陽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來柔化光線。


4、在反射中漫射光線


將一束較窄的光線射在一個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牆壁、屋頂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線在反射的過程中會發生被漫射到較寬廣的區域。


小提示:將一大塊鋁箔揉成團,展開後將亮面向外,包在一塊紙板上,一塊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雖然這種自製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閃閃發亮的光點。


5、光源越遠,光線的衰減越快,主體也越暗


舉例說明:如果將光源至被攝主體的距離增加1倍,那麼落在主體上的光線只有距離增加前的四分之一。光線會隨著光源的遠離而迅速衰減。這條規則應牢記,如果准備移動光源或被攝主體,一定要改變光線的品質。


小提示:在天氣條件很差的室外拍攝人像時應使用閃光燈(熱靴或彈出式均可),這樣即可以消除人臉部的陰影,也不會影響背景的曝光,因為閃光燈發出的光到達背景時已經弱到可以忽略不計了。


二、拍攝技巧


1、以長焦距鏡頭為主要拍攝鏡頭(120型相機的約250mm左右鏡頭,或135型相機的135mm左右鏡頭),取其短景深功能。


2、依人像公式構圖法的原則,直接框取特寫、半身、七分身或全身之構圖,大約是距離被拍者5—8步左右,即可輕易拍得。


3、曝光時,需依人像攝影的特點,多開1~2檔光圈補償,以使臉部質感較為亮麗。人物臉部的光線柔和亮麗,是拍攝此類型照片的重點。


4、為了製造亮麗的眼神,最好在人像前方置一塊反光板或白色板,以使眼睛反射雪亮光點。


5、沖印時,最好依後加工處理技巧加上沖印柔焦處理,全面性的柔化膚質後,即可達到整張照片柔美漂亮的效果。



攝影術語


1、像深

景深前界和景深後界分別共軛的兩個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像深與景深相對應,像深越大,景深也就越大。確定景深的標准:135相機可允許的模糊圈直徑一般為1/30mm,即0.033mm。


2、超焦距:


當鏡頭聚焦在無限遠時,位於無限遠的景物結成清晰的影像,同時在有限距離某一點上的物體也能達到清晰的標准,近於這一點的物體就模糊起來,那麼,這個物體到鏡頭之間的距離就是超焦距。


3、焦距(Focal length):


透鏡中心到其焦點的距離。焦距的單位通常用mm(毫米)來表示,一個鏡頭的焦距一般都標在鏡頭的前面,如f=50mm(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標准鏡頭」,因為其視角於人眼視角相同故稱標准鏡頭),28-70mm(我們最常用的鏡頭)這個焦距段是最適合拍人像的、70-210mm(長焦鏡頭)等。


4、光圈(Aperture):


用於控制鏡頭通光量大小的裝置。光圈用F表示,有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攝影

⑤ 基本相機攝影知識

在拍攝的基本知識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穩相機。無論其它的攝影要素和技術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攝的一瞬間有震動,照片的質量一定會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雖然可以用三腳架來減低震動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時候是以手持相機拍攝為主,而且在「決定性的瞬間」內,往往不允許攝影者再花時間去放置三腳架並固定照相機。 數碼照相機相對於傳統照相機而言,它對拍攝穩定性的要求更高。這是因為,電子元件存儲信息需要一段額外的時間,通常稱為「時滯」。

操作方法

1、持機的正確姿勢 無論是站立、坐下還是跪下,持機的正確姿勢都應該是: (1)、右手緊握相機一側的握手位,食指輕觸快門鍵,以備隨時拍攝。 (2)、以左手手掌托住機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機來穩定鏡頭。 (3)、兩手上臂緊貼身體,盡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並向身體靠攏。千萬不要聳起雙肩。因為長時間用聳起雙肩的姿勢拍攝,雙肩關節會出現疲勞感,更難穩定相機。 (4)垂直握持相機拍攝時,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緊貼身體。

2、站立或坐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1)、站立攝影時,雙腳宜微張,或以前後步方式站立,以便將整個身體的重量平放到雙腳上。如果能藉助一些固定的物體作為依靠,例如背靠樹干或牆壁等,則效果更佳。 (2)、坐下攝影穩定性已經很高,但仍可借外物進一步穩定身體。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錯的選擇。

3、跪下攝影時的注意事項 跪下攝影時左腳應該弓起,右腳跪地,托起機身底部的左手則支撐在弓起的左腳上。一般情況下,跪姿拍攝較難穩定身體,最好也能藉助固定物體作依靠,如樹、牆等。

4、相機帶的重要作用 將相機帶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繞兩圈再拉緊,以拇指穿過帶圈後再握緊相機,使相機和右手合二為一,不但可以減輕手的顫動,而且可以在不小心鬆手時將相機拉住,不至於掉到地上而損壞。

⑥ 攝影基礎知識的介紹

CCTV攝影大講堂 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iHxERVTzuNoGwXfCtU99AQ

提取碼: u5gx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⑦ 攝影入門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一、曝光


攝影里的曝光簡單的說就是指光線進入相機,並在相機裡面的感光元件上留下影像的過程。而光圈的大小與快門速度的快慢決定著曝光量的大小,而ISO則是決定相機內感光速度的快慢。根據光線進入相機的強弱,通常把攝影曝光分為正常曝光、曝光不足、曝光過度三種。


二、測光


要想讓所拍畫面獲得准確的曝光,那拍攝時的測光就必不可少,攝影里的測光是通過相機內置測光系統與外置測光表來實現的,由於外置測光表很少用到,現在所說的測光主要針對相機內置測光系統來說。


簡單的說就是相機通過測光系統對所拍場景的光線情況進行測量,得出一個正確的曝光值,然後再根據這個曝光值來設定合適的光圈與快門,而這個測定曝光值的過程就稱為測光。以佳能為例,相機內置的測光系統分為評價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中央局部測光這幾種。


三、對焦


對焦是拍攝中重要環節之一,拍攝時,要是對焦不準,拍出來的畫面就是模糊不清的,就是通過後期也是無法修復的。相機的對焦分為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平時我們在半按快門拍攝時,常常聽到嘀的一聲,這就是通過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對焦成功的提示。自動對焦根據拍攝時的對焦次數分為單次自動對焦、連續自動對焦與智能自動對焦。


四、光圈、快門、ISO


光圈 快門 ISO可以說是攝影里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拍攝都是圍繞這三個的變化來實現。由於這三者的知識量比較多,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來說,只講解一下它們的各自作用,讓初學者有個大概的了解,為後續的學習打下基礎。所謂光圈就是鏡頭里的一組小鐵片組成的一個可大可小的圓孔。

⑧ 攝影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

攝影入門基礎知識有:

1、光源越廣,光線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線越硬。

廣泛的光源能夠弱化陰影、降低對比、抑制紋理,較窄的光源則作用相反。這是因為光源越廣,射在物體上光線的方向就越多,這會起到增加場景中的照明、減少陰影的作用。

2、光源越近,光線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遠,光線越硬。這是因為當光源離被攝體越近,相對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廣;而當光源離被攝體越遠,相對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陽為例,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個相當廣的光源!但是太陽距地球9300萬英里(約1、5億千米),只佔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當陽光直射在物體上時光線就很硬。

3、漫散射能夠分散光線,使光源變廣、光線變柔。

運用漫散射分散光線的實質還是使光源變廣,從而達到柔化光線的目的。當雲層遮擋住陽光,物體上的陰影會明顯減少,如果有霧,陰影則會消失。雲層、陰沉的天空和大霧都會使光線發生漫射,漫射會將光線分散向各個方向。陰天和霧天時,整個天空會變成一個非常廣的光源,一個天然的柔光箱。

4、在反射中漫射光線。

將一束較窄的光線射在一個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牆壁、屋頂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線在反射的過程中會發生被漫射到較寬廣的區域。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線被反射後仍然會很窄。鏡子是一種極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線幾乎與入射光線一樣窄。

5、光源越遠,光線的衰減越快,主體也越暗。

這條規則指出,被攝主體的光照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聽起來有些復雜,其實很簡單,舉例說明:如果你將光源至被攝主體的距離增加1倍,那麼落在主體上的光線只有距離增加前的四分之一。換言之,光線會隨著光源的遠離而迅速衰減。這條規則我們應牢記,如果你准備移動光源或被攝主體,一定要改變光線的品質。

6、可以利用光線衰減改變攝影主體和背景間的關系。

如果燈光距離拍攝主體近,主體和背景間的光照度查別會比較明顯;如果燈光距離主體較遠,則背景也會相應地變亮。該原則同樣適用於側光:側光源離被攝主體近時,整個畫面的光線衰減將比光源離主體遠時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