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年級數學小報資料 難一點的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
語 運 算 符 號
+、-、×、÷、= 符號如何來的?
+、-、×、÷和 = 這五個符號,大家對它們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是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遠古時期,古希臘人和印度人都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表示加法,把兩個數字寫得分開一些來表示減法。中世紀後期,歐洲商業逐漸發達。一些商人常在裝貨的箱子上畫一個「+」,表示重量超過一些;畫一個「-」,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大師達·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採用過「+」和「-」的記號。公元1489年,德國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這兩個符號來表示加減運算。後來經過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大力宣傳和提倡,這兩個符號才開始普及,到1603年終於獲得大家的公認。×、÷符號的使用,不過300多年。據說,英國人威廉·奧特來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後人沿用至今。
中世紀時,阿拉伯數學相當發達,大數學家阿爾·花拉子米曾用「3/4」來表示3被4除。許多人認為,現在通用的分數記號,即來源於此。直到1630年,在英國人約翰·比爾的著作中才出現了「÷」號,據推測他是根據阿拉伯人的除號「—」與比的記號「:」合並轉化而成的。現在絕大多數國家的出版物中,都用+、-來表示加與減。×、÷卻沒有普遍使用,一些國家的課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國和德國的出版物中一般用「:」來代替「÷」。那麼=這個符號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巴比倫和埃及曾用過各種記號來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號卻是在中世紀時,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說之所以選擇兩條等長的平行線作為等號,是因為它們再相等不過了。但是 = 號直到18世紀才普及。
最 少 要 幾 分 鍾
華羅庚爺爺是世界著名的中國數學家,他出生在一個貧民家庭,他非常熱愛學習,總是爭分奪秒地學習,在碰到問題的時候,總是靠自己動腦筋解決。
1965年,華羅庚爺爺在他的一本書中出了一道題目。華爺爺出這道題的目的,是想訓練小朋友做幾件事時,合理安排時間的本領。題目是這樣的:洗水壺需要1分鍾,燒開水需要15分鍾,洗茶杯需要1分鍾,拿茶葉需要2分鍾,問最少要幾分鍾可以泡好茶?同學們,怎樣合理安排這幾件事,才能使所用的時間最省呢?那就要能在同一時間內做幾件事,先洗水壺,接著燒開水,燒上水以後,需要等15分鍾水才能開。在15分鍾內,可以洗茶杯,拿茶葉,水開了就泡茶,這樣,只用16分鍾就行了。同學們,當你要做幾件事時,能不能用華爺爺教給我們的方法來安排呢?想一想:
從這個故事中,會受到什麼啟發?
B. 求五年級的數學小報
五年級的數學小報資料: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
語 運 算 符 號
+、-、×、÷、= 符號如何來的?
+、-、×、÷和 = 這五個符號,大家對它們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是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遠古時期,古希臘人和印度人都是把兩個數字寫在一起表示加法,把兩個數字寫得分開一些來表示減法。中世紀後期,歐洲商業逐漸發達。一些商人常在裝貨的箱子上畫一個「+」,表示重量超過一些;畫一個「-」,表示重量略微不足。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大師達·芬奇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採用過「+」和「-」的記號。公元1489年,德國人威德曼在他的著作中正式用這兩個符號來表示加減運算。後來經過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大力宣傳和提倡,這兩個符號才開始普及,到1603年終於獲得大家的公認。×、÷符號的使用,不過300多年。據說,英國人威廉·奧特來德1631年首先在他的著作中用「×」表示乘法,後人沿用至今。
中世紀時,阿拉伯數學相當發達,大數學家阿爾·花拉子米曾用「3/4」來表示3被4除。許多人認為,現在通用的分數記號,即來源於此。直到1630年,在英國人約翰·比爾的著作中才出現了「÷」號,據推測他是根據阿拉伯人的除號「—」與比的記號「:」合並轉化而成的。現在絕大多數國家的出版物中,都用+、-來表示加與減。×、÷卻沒有普遍使用,一些國家的課本中用「.」代替「×」,而在俄國和德國的出版物中一般用「:」來代替「÷」。那麼=這個符號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巴比倫和埃及曾用過各種記號來表示相等,而最早使用近代的 = 符號卻是在中世紀時,在雷科德的名著《智慧的磨刀石》中。他說之所以選擇兩條等長的平行線作為等號,是因為它們再相等不過了。但是 = 號直到18世紀才普及。
最 少 要 幾 分 鍾
華羅庚爺爺是世界著名的中國數學家,他出生在一個貧民家庭,他非常熱愛學習,總是爭分奪秒地學習,在碰到問題的時候,總是靠自己動腦筋解決。
1965年,華羅庚爺爺在他的一本書中出了一道題目。華爺爺出這道題的目的,是想訓練小朋友做幾件事時,合理安排時間的本領。題目是這樣的:洗水壺需要1分鍾,燒開水需要15分鍾,洗茶杯需要1分鍾,拿茶葉需要2分鍾,問最少要幾分鍾可以泡好茶?同學們,怎樣合理安排這幾件事,才能使所用的時間最省呢?那就要能在同一時間內做幾件事,先洗水壺,接著燒開水,燒上水以後,需要等15分鍾水才能開。在15分鍾內,可以洗茶杯,拿茶葉,水開了就泡茶,這樣,只用16分鍾就行了。同學們,當你要做幾件事時,能不能用華爺爺教給我們的方法來安排呢?想一想:
從這個故事中,會受到什麼啟發?
C. 五年級上數學手抄報
參考資料:
•1.失明的數學家歐拉
• 歐拉的驚人成就並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環境中工作,經常抱著孩子在膝上完成論文,也不顧較大的孩子在旁邊喧嘩。歐拉在28歲時,不幸一支眼睛失明,過了30年以後,他的另一隻眼睛也失明了。在他雙目失明以後,也沒有停止過數學研究。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繼續工作著,在他雙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間,還口述著作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由於歐拉的著作甚多,出版歐拉全集是十分困難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學會就開始整理出版,直到現在還沒有出完,計劃是72卷。
• 歐拉在他的886種著作中,屬於他生前發表的有530本書和論文,其中不少是教科書。他的著作文筆流暢、淺顯、通俗易懂,讀後引人入勝十分令讀者敬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編寫的平面三角課本,採用的記號如sinx,cosx,……等等直到現今還在用。
• 歐拉1720年秋天入巴塞爾大學,由於異常勤奮和聰慧,受到約翰•伯努利的嘗識,給以特別的指導。歐拉同約翰的兩個兒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爾•伯努利也結成了親密的朋友。
• 歐拉19歲寫了一篇關於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的獎金,從此開始了創作生涯。以後陸續得獎多次。1725年丹尼爾兄弟赴俄國,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歐拉,於是歐拉於1727年5月17日到了彼得堡,1733年丹尼爾回巴塞爾,歐拉接替他任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時年僅26歲。
• 1735年,歐拉解決一個天文學的難題(計算慧星軌道)。
• 這個問題幾個著名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以解決,歐拉卻以自已發明的方法,三日而成。但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右眼失明,這時才28歲。
• 2.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 3.數學家的墓誌銘
• 一些數學家生前獻身於數學,死後在他們的墓碑上,刻著代表著他們生平業績的標志。
•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後,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 而獻身於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稜柱為底座的墓碑。
•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 4.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 5.數學奇才——伽羅華
•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爾湖附近躺著一個昏迷的年輕人,過路的農民從槍傷判斷他是決斗後受了重傷,就把這個不知名的青年抬到醫院。第二天早晨十點鍾,他就離開了人世。數學史上最年輕、最有創造性的頭腦停止了思考。人們說,他的死使數學發展推遲了好幾十年。這個青年就是死時不滿21歲的伽羅華。
• 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 1828年,17歲的伽羅華開始研究方程論,創造了「置換群」的概念和方法,解決了幾百年來使人頭痛的方程來解決問題。伽羅華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論改變了整個數學的面貌。1829年5月,伽羅華把他的成果寫成論文,遞交法國科學院,但伴隨著這篇傑作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打擊和不幸。先是父親因不堪忍受教士誹謗而自殺,接著因他的答辯既簡捷又深奧令考官們不滿而未能進入著名的巴黎綜合技術學校。至於他的論文,先是被認為新概念太多又過於簡略而要求重寫;第二份推導詳盡的稿子又因審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論文又因評閱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 稱量皇冠的難題
• 6.王冠的重量
• 在一般人看來,阿基米德是個「怪人」。用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話說:「他象是一個中了邪術的人,對於飯食和自己的身體全不關心。」有時候,飯擺在桌子上叫他吃飯,他好象沒聽見,仍舊在火盆的灰里畫他的幾何圖形。他的妻子,要時時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時候,便呆坐著用油在自己身上畫圖案,而忘記原來是作什麼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這個笑話是因為國王的一個新冠冕而引起的。
• 國王在前不久,叫一個工匠替他打造一頂金皇冠。國王給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數量的黃金。工匠的手藝非常高明,製做的皇冠精巧別致,而且重量跟當初國王所給的黃金一樣重。可是,有人向國王報告說:「工匠製造皇冠時,私下吞沒了一部分黃金,把同樣重的銀子摻了進去。」國王聽後,也懷疑起來,就把阿基米德找來,要他想法測定,金皇冠里摻沒摻銀子,工匠是否私吞黃金了。這次,可把阿基米德難住了。他回到家裡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出辦法,每天飯吃不下,覺睡不好,也不洗澡,象著了魔一樣。
• 有一天,國王派人來催他進宮匯報。他妻子看他太臟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時候,腦子里還想著稱量皇冠的難題。突然,他注意到,當他的身體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同時,他覺得入水愈深,則他的體量愈輕。於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邊跑,一邊叫:「我想出來了,我想出來了,解決皇冠的辦法找到啦!」
• 他進皇宮後,對國王說:「請允許我先做一個實驗,才能把結果報告給你。」國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將與皇冠一樣重的金子、一塊銀子和皇冠,分別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
• 阿基米德對國王說:「皇冠摻了銀子!」國王看了實驗,沒有弄明白,讓阿基米德給解釋一下。阿基米德說:「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比較,木頭的體積大。如果分別把它們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我把這個道理用在金子、銀子和皇冠上。因為金子的密度大,而銀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樣重的金子和銀子,必然是銀子的體積大於金子的體積。所 以同樣重的金塊和銀塊放入水中,那麼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的水量少。剛才的實驗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多,說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塊的密度小,這就證明皇冠不是用純金製造的。」阿基米德有條理的講述,使國王信服了。實驗結果證明,那個工匠私吞了黃金。
• 很多滴瀝~ ~ ~ ~我找了六個,希望你認真看看~ ~ ~ 1。從一加到一百
•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 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 2。波蘭偉大的數學家伯格曼(Stefan Bergman,1898-1977年)離開波蘭後,先後在美國布朗大學、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工作。他不大講課,生活支出主要靠各種課題費維持。由於很少講課,他的外語得不到鍛煉,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都很晦澀。但伯格曼本人從不這樣認為。他說:「我會講12種語言,英語最棒。」事實上他有點口吃,無論講什麼話別人都很難聽懂。有一次他與波蘭的另一位分析大師用母語談話,不一會對方提醒他:「還是說英語吧,也許更好些。」
• 1950年國際數學大會期間,義大利一位數學家西切拉(Sichera)偶然提起伯格曼的一篇論文可能要加上「可微性假設」,伯格曼非常有把握地說:「不,沒必要,你沒看懂我的論文。」說著拉著對方在黑板上比劃起來,同事們耐心地等著。過了一會西切拉覺得還是需要可微性假設。伯格曼反而更加堅定起來,一定要認真解釋一下。同事們插話:「好了,別去想它,我們要進午餐了。」伯格曼大聲嚷了起來:「不可微—不吃飯。」(No differentiability, no lunch)最終西切拉留下來聽他一步一步論證完。
• 有證據表明伯格曼總在考慮數學問題。有一次清晨兩點鍾,他撥通了一個學生家裡的電話號碼:「你在圖書館嗎?我想請你幫我查點東西!」
• 還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參加一個學術會議,他的一個研究生正好要到那裡旅行結婚,他們恰好乘同一輛長途汽車。這位學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車上不談數學問題。伯格曼滿口答應。伯格曼坐在最後一排,這對要去度蜜月的年輕夫婦恰巧坐在他前一排靠窗的位置。10分鍾過後,伯格曼腦子里突然有了靈感,不自覺地湊上前去,斜靠著學生的座位,開始討論起數學。再過一會,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後排座位,伯格曼則緊挨著他的學生坐下來。一路上他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數學。幸好,這對夫婦婚姻美滿,有一個兒子,還成了著名數學家。
• 3。哥德爾(Kurt Godel,1906-1978年)的舉止以「新穎」和「古怪」著稱,愛因斯坦是他要好的朋友,他們當時都在普林斯頓。他們經常在一起吃飯,聊著非數學話題,常常是政治方面的。麥克阿瑟將軍從朝鮮戰場回來後,在麥迪遜大街舉行隆重的慶祝遊行。第二天哥德爾吃飯時煞有介事地對愛因斯坦說,《紐約時報》封面上的人物不是麥克阿瑟,而是一個騙子。證據是什麼呢?哥德爾拿出麥克阿瑟以前的一張照片,又拿了一把尺子。他比較了兩張照片中鼻子長度在臉上所佔的比例。結果的確不同:證畢。
• 哥德爾一生花了很大精力想搞清楚連續統假設(CH)是否獨立於選擇公理(AC)。在60年代早期,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數學家柯恩(Paul J.Cohen),與斯坦福大學的同事們聊天時揚言:他也許可以通過解決某個希爾伯特(Hilbert)問題或者證明CH獨立於AC而一舉成名。實話說,柯恩當時只是傅里葉分析方面的行家,對於邏輯和遞歸函數,他只擺弄過不長時間。柯恩果然去專攻邏輯了,大約用了一年的時間,真的證明了CH與AC獨立。這項成果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智力成就之一,他因此獲得菲爾茲獎(Fieids Medal,比自然科學界的諾貝爾獎還難獲得)。柯恩的技術是「力迫」(forcing)法,現已成為現代邏輯的一種重要工具。
• 當初的情形是:柯恩拿著證明手稿去高等研究院找哥德爾,請他核查證明是否有漏洞。
• 哥德爾起初自然很懷疑,因為柯恩早已不是第一個向他聲明解決了這一難題的人了。在哥德爾眼裡,柯恩根本就不是邏輯學家。柯恩找到哥德爾家,敲了門。門只開了6英寸的一道縫,一支冷冰冰的手伸出來接過手稿,隨後門「砰」地關上了。柯恩很尷尬,悻悻而去。不過,兩大後,哥德爾特別邀請柯恩來家裡喝茶。柯恩的證明是對的:大師已經認可了。
• 4。維納(1894-1964年)是最早為美洲數學贏得國際榮譽的大數學家,關於他的軼事多極了。維納早期在英國,有一次遇見英國著名數學家李特爾伍德(Littlewood)時說:「噢,還真有你這么個人。我原以為Littlewood只是哈代(Hardy)為寫得比較差的文章署的筆名呢。」維納本人對這個笑話很懊惱,在自傳中極力否認此事。此故事的另一種版本說的是朗道(Edmund Laudau):朗道很懷疑李特爾伍德的存在性,為此專程去英國親自看了這個人。
• 維納後來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職,長達25年。他是校園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人人都想與他套點近乎。有一次一個學生問維納怎樣求解一個具體問題,維納思考片刻就寫出了答案。實際上這位學生並不想知道答案,只是問他「方法」。維納說:「可是,就沒有別的方法了嗎?」思考片刻,他微笑著隨即寫出了另一種解法。維納最有名的故事是有關搬家的事。一次維納喬遷,妻子熟悉維納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還找了一張便條,上面寫著新居的地址,並用新居的房門鑰匙換下舊房的鑰匙。第二天維納帶著紙條和鑰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問他一個數學問題,維納把答案寫在那張紙條的背面遞給人家。晚上維納習慣性地回到舊居。他很吃驚,家裡沒人。從窗子望進去,傢具也不見了。掏出鑰匙開門,發現根本對不上齒。於是使勁拍了幾下門,隨後在院子里踱步。突然發現街上跑來一小女孩。維納對她講:「小姑娘,我真不走運。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鑰匙插不進去。」小女孩說道:「爸爸,沒錯。媽媽讓我來找你。」
• 有一次維納的一個學生看見維納正在郵局寄東西,很想自我介紹一番。在麻省理工學院真正能與維納直接說上幾句話、握握手,還是十分難得的。但這位學生不知道怎樣接近他為好。這時,只見維納來來回回踱著步,陷於沉思之中。這位學生更擔心了,生怕打斷了先生的思維,而損失了某個深刻的數學思想。但最終還是鼓足勇氣,靠近這個偉人:「早上好,維納教授!」維納猛地一抬頭,拍了一下前額,說道:「對,維納!」原來維納正欲往郵簽上寫寄件人姓名,但忘記了自己的……。
• 5。蘋果樹下的例行出步
• 希爾伯特在海德爾堡上了一學期以後,接下來的一個學期,本來可以允許他再轉到柏林去聽課,但他深深地依戀自己的家鄉,於是他又回到了哥尼斯堡大學.再下一個學期——1882年春天,希爾伯特仍決定留在哥尼斯堡.
• 這時赫爾曼•閱可夫斯基從柏林學習了三個學期後也回到了哥尼斯堡大學.閩可夫斯基從小就數學才能出眾,據說有一次上數學課,老師因把問題理解錯了而「掛了黑板」,同學們異口同聲叫道:「閉可夫斯基去幫幫忙!」在柏林上學時,他因為出色的數學工作曾得到過一筆獎金.這時,年僅17歲的閱可夫斯基正沉浸在一項很深奧的研究之中——解巴黎科學院出榜征解的一個問題:把一個數表成五個平方數的和.一年後,1883年春天,18歲的閱可夫斯基和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史密斯共享巴黎科學院的這項大獎.這件事轟動了整個哥尼斯堡.希爾伯特的父親因此曾告誡自己的兒子不要冒冒失失地去和「這樣知名的人」交朋友.但由於對數學的熱愛和共同的信念,希爾伯特和比他小兩歲的閩可夫斯基很快成了好朋友.
• 1884年春天,年輕的數學家阿道夫•赫維茨從哥廷根來到哥尼斯堡擔任副教授,年齡還不到25歲,在函數論方面已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希爾伯特和閩可夫斯基很快就和他們的新老師建立了密切的關系.他們這三個年輕人每天下午准5點必定相會去蘋果樹下散步.希爾伯特後來回憶道:「日復一日的散步中,我們全都埋頭討論當前數學的實際問題;相互交換我們對問題新近獲得的理解,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研究計劃.」在他們三人中,赫維茨有著廣泛「堅實的基礎知識,又經過很好的整理,」所以他是理所當然的帶頭人,並使其他兩位心悅誠服.當時希爾伯特發現,這種學習方法比鑽在昏暗的教室或圖書館里啃書本不知要好多少倍,這種例行的散步一直持續了整整八年半之久.以這種最悠然而有趣的學習方式,他們探索了數學的「每一個角落」,考察著數學世界的每一個王國,希爾伯特後來回憶道:「那時從沒有想到我們竟會把自己帶到那麼遠!」三個人就這樣「結成了終身的友誼.」
• 正如徐利治教授所指出的,良師益友間的互相切磋討論對希爾伯特的成長發展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見那段時間是希爾伯特才、學、識獲得迅速成長的重要階段,假如沒有這段經歷,那麼希爾伯特在1900年竟能在許多重要領域中一次提出那麼多著名難題,倒是不易想像的了.有關希爾伯特散步的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師生除了在課堂上的活動以外,師生在課外的交流以及同學間的課外交流,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對數學學習非常有益。而且,在散步中交流因為沒有書本,也不用紙和筆,因此沒有繁瑣的推導和計算,只能交談那些能用話「說出來」的東西,即對問題的理解,分析總是中的思想和方法,挖掘統帥形式推導的靈魂,......而這些對學好數學非常重要。同學們不妨經常邀幾位要好的同學一起散步交談,肯定會其樂無究的。
D. 數學圓周率手抄報
3.1415926535 8979323846 2643383279 5028841971 6939937510
5820974944 5923078164 0628620899 8628034825 3421170679
8214808651 3282306647 0938446095 5058223172 5359408128
4811174502 870193 8521105559 6446229489 5493038196
4428810975 6659334461 2847564823 3786783165 2712019091
4564856692 3460348610 4543266482 1339360726 0249141273
7245870066 0631558817 4881520920 9628292540 9171536436
7892590360 0113305305 4882046652 1384146951 9415116094
3305727036 5759591953 0921861173 8193261179 3105118548
0744623799 6274956735 1885752724 8912279381 8301194912
9833673362 4406566430 8602139494 6395224737 1907021798
6094370277 0539217176 2931767523 8467481846 7669405132
0005681271 4526356082 7785771342 7577896091 7363717872
1468440901 2249534301 4654958537 1050792279 6892589235
4201995611 2129021960 8640344181 5981362977 4771309960
518707 4999999837 2978049951 0597317328 1609631859
5024459455 3469083026 4252230825 3344685035 2619311881
7101000313 7838752886 5875332083 8142061717 7669147303
5982534904 2875546873 1159562863 8823537875 9375195778
1857780532 1712268066 1300192787 6611195909 2164201989
樓主給多加分啊!!!!
E. 有關根據圓周率和百分數的數學手抄報
周率(π讀pài)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它是一個無理數,即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來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也只取值至小數點後約20位。
百分率又稱「百分比」、「百分數」。把兩個數量的比值寫成a100的形式,記作a%。符號「%」稱為百分號。如0.14=14%。表示一個數占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是在分子後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生活中就有存在很多百分數。
F. 五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幹下去還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幹便是100%的失敗。」
————王菊珍
「一個人就好像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值就越小。」 ----托爾斯泰
「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 康托(Cantor)
「在數學的領域中, 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康托(Cantor)
「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無窮那樣深深的觸動人的情感, 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 然而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希爾伯特(Hilbert)
「數學是無窮的科學。」————赫爾曼外爾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P.R.哈爾莫斯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 它就充滿著生命力, 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 ————Hilbert
「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 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 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時間是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是個『變數』。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小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雷巴柯夫
「在學習中要敢於做減法,就是減去前人已經解決的部分,看看還有那些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我們去探索解決。」 ————華羅庚
「天才=2%的靈感+98%的血汗。」————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有些版本是「天才=1%的靈感+99%的血汗。」)
「要利用時間,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麼,是『正號』還是『負號』,倘若是『+』,則進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訓,採取措施。」 ————季米特洛夫
「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談成功的秘訣時,寫下一個公式:A=x+y+z。並解釋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 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 數學是科學之王。」 --——高斯
「在數學的領域中, 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 ----康托爾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 它就充滿著生命力, 而問題缺乏則預示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 ----希爾伯特
「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知道什麼。」 ----畢達哥拉斯
「一門科學,只有當它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能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
「一個國家的科學水平可以用它消耗的數學來度量。」 ----拉奧
「數學——科學不可動搖的基石,促進人類事業進步的豐富源泉。」 ---- 巴羅
「在奧林匹斯山上統治著的上帝,乃是永恆的數。」 ----雅可比
「如果沒有數所製造的關於宇宙的永恆的仿造品,則人類將不能繼續生存。」 ----尼采
「不懂幾何者免進。」 ----柏拉圖
「幾何無王者之道!」 ---- 歐幾里得
「數學家實際上是一個著迷者,不迷就沒有數學。」 ---- 諾瓦利斯
「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 ---- 艾薩克·牛頓
「數統治著宇宙。」----畢達哥拉斯
「數學,科學的女皇;數論,數學的女皇。」----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上帝創造了整數,所有其餘的數都是人造的。」 ----克隆內克
「上帝是一位算術家」 ----雅克比
「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氣的數學家永遠成不了一個完全的數學家。」----維爾斯特拉斯
「純數學這門科學再其現代發展階段,可以說是人類精神之最具獨創性的創造。」----懷德海
「可以數是屬統治著整個量的世界,而算數的四則運算則可以看作是數學家的全部裝備。」----麥克斯韋
「數論是人類知識最古老的一個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與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連的。」----史密斯
「無限!再也沒有其他問題如此深刻地打動過人類的心靈。」----希爾伯特
「發現每一個新的群體在形式上都是數學的,因為我們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導。」----達爾文
「宇宙的偉大建築是現在開始以純數學家的面目出現了。」----京斯
「這是一個可靠的規律,當數學或哲學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奧的話寫作時,他是在胡說八道。」----A?N?懷德海
「給我五個系數,我講畫出一頭大象;給我六個系數,大象將會搖動尾巴。」----柯西
「純數學是魔術家真正的魔杖。」----諾瓦列斯
「如果誰不知道正方形的對角線同邊是不可通約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稱號。」----柏拉圖
「整數的簡單構成,若干世紀以來一直是使數學獲得新生的源泉。」----伯克霍夫
「數學不可比擬的永久性和萬能性及他對時間和文化背景的獨立行是其本質的直接後果。」----A.埃博
「生命只為兩件事,發展數學與教授數學」 ----普爾森
「用心智的全部力量, 來選擇我們應遵循的道路。」----笛卡兒
「我不知道, 世上人會怎樣看我; 不過, 我自己覺得, 我只像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孩子, 一會撿起塊比較光滑的卵石, 一會兒找到個美麗的貝殼; 而在我前面, 真理的大海還完全沒有發現。」 ----艾薩克·牛頓
「我之所以比笛卡兒看得遠些, 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艾薩克·牛頓
「不親自檢查橋梁的每一部分的堅固性就不過橋的旅行者是不可能走遠的。 甚至在數學中有些事情也要冒險。」
----賀拉斯。蘭姆
「前進吧, 前進將使你產生信念。」----達朗貝爾
「讀讀歐拉, 讀讀歐拉, 他是我們大家的老師。」 ----拉普拉斯
「如果我繼承可觀的財產, 我在數學上可能沒有多少價值了。」----拉格朗日
「我把數學看成是一件有意思的工作, 而不是想為自己建立什麼紀念碑。 可以肯定地說, 我對別人的工作比自己的更喜歡。 我對自己的工作總是不滿意。 」----拉格朗日
「一個人的貢獻和他的自負嚴格地成反比,這似乎是品行上的一個公理。 」----拉格朗日
「看在上帝的份上, 千萬別放下工作!這是你最好的葯物。 」----達朗貝爾
「我的成功只依賴兩條。 一條是毫不動搖地堅持到底; 一條是用手把腦子里想出的圖形一絲不差地製造出來。」
----蒙日
「天文科學的最大好處是消除由於忽視我們同自然的真正關系而造成的錯誤。 因為社會秩序必須建立在這種關系之上, 所以這類錯誤就更具災難性。 真理和正義是社會秩序永恆不變的基礎。 但願我們擺脫這種危險的格言, 說什麼進行欺騙和奴役有時比保障他們的幸福更有用! 各個時代的歷史經驗證明, 誰破壞這些神聖的法則, 必將遭到懲罰。」
----拉普拉斯
「有時候, 你一開始未能得到一個最簡單,最美妙的證明, 但正是這樣的證明才能深入到高等算術真理的奇妙聯系中去。 這是我們繼續研究的動力, 並且最能使我們有所發現。」 ----高斯
「如果別人思考數學的真理像我一樣深入持久, 他也會找到我的發現。」 ----高斯
「人死了, 但事業永存。 」 ----柯西
「精巧的論證常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們長期切磋積累的成果。 我也是慢慢學來的,而且還要繼續不斷的學習。」 ----阿貝爾
「到底是大師的著作, 不同凡響!」----伽羅瓦
「異常抽象的問題, 必須討論得異常清楚。 」 - ---笛卡兒
「我思故我在。」----笛卡兒
「我決心放棄那個僅僅是抽象的幾何。這就是說,不再去考慮那些僅僅是用來練思想的問題。我這樣做,是為了研究另一種幾何,即目的在於解釋自然現象的幾何。」----笛卡兒
"數學是人類知識活動留下來最具威力的知識工具,是一些現象的根源。數學是不變的,是客觀存在的,上帝必以數學法則建造宇宙。」----笛卡兒
「直接向大師們而不是他們的學生學習。」 ----阿貝爾
「挑選好一個確定得研究對象, 鍥而不舍。 你可能永遠達不到終點, 但是一路上准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克萊因
「我決不把我的作品看做是個人的私事, 也不追求名譽和贊美。 我只是為真理的進展竭盡所能。 是我還是別的什麼人, 對我來說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它更接近於真理。 」 ----維爾斯特拉斯
「思維的運動形式通常是這樣的:有意識的研究-潛意識的活動-有意識的研究。」----龐加萊
「人生就是持續的斗爭, 如果我們偶爾享受到寧靜, 那是我們先輩頑強地進行了斗爭。 假使我們的精神, 我們的警惕鬆懈片刻, 我們將失去先輩為我們贏得的成果。 」 ----龐加萊
「如果我們想要預見數學的將來, 適當的途徑是研究這門學科的歷史和現狀。 」----龐加萊
「我們必須知道, 我們必將知道。」 ----希爾伯特
「扔進冰水, 由他們自己學會游泳, 或者淹死。 很多學生一直要到掌握了其他人做過的, 與他們問題有關的一切,才肯試著靠自己去工作, 結果是只有極少數人養成了獨立工作的習慣。 」 ----E.T.貝爾
「一個人如果做了出色的數學工作, 並想引起數學界的注意, 這實在是容易不過的事情, 不論這個人是如何位卑而且默默無聞, 他只需做一件事:把他對結果的論述寄給 處於領導地位的權威就行了。」
----莫德爾
「數學家通常是先通過直覺來發現一個定理; 這個結果對於他首先是似然的, 然後他再著手去製造一個證明。」 ----哈代
「一個做學問的人, 除了學習知識外, 還要有「taste」, 這個詞不太好翻譯, 有的譯成品味, 喜愛。 一個人要有大的成就, 就要有相當清楚的「taste。 」----楊振寧
「如果認為只有在幾何證明裡或者在感覺的證據里才有必然,那會是一個嚴重的錯誤。給我五個系數,我將畫出一頭大象;給我第六個系數,大象將會搖動尾巴。人必須確信,如果他是在給科學添加許多新的術語而讓讀者接著研究那擺在他們面前的奇妙難盡的東西,已經使科學獲得了巨大的進展。」----柯西
「數學是一門演繹的學問,從一組公設,經過邏輯的推理,獲得結論。」----陳省身
「科學需要實驗。但實驗不能絕對精確。如有數學理論,則全靠推論,就完全正確了。這是科學不能離開數學的原因。許多科學的基本觀念,往往需要數學觀念來表示。所以數學家有飯吃了,但不能得諾貝爾獎,是自然的。」
---陳省身
「數學中沒有諾貝爾獎,這也許是件好事。諾貝爾獎太引人注目,會使數學家無法專注於自己的研究。」
----陳省身
「我們欣賞數學,我們需要數學。」----陳省身
「一個數學家的目的,是要了解數學。歷史上數學的進展不外兩途:增加對於已知材料的了解,和推廣范圍。」
----陳省身
「雖然不允許我們看透自然界本質的秘密,從而認識現象的真實原因,但仍可能發生這樣的情形:一定的虛構假設足以解釋許多現象。」----歐拉
「因為宇宙的結構是最完善的而且是最明智的上帝的創造,因此,如果在宇宙里沒有某種極大的或極小的法則,那就根本不會發生任何事情。」----歐拉
「遲序之數,非出神怪,有形可檢,有數可推。」----祖沖之
「事類相推,各有攸歸,故枝條雖分而同本干知,發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辭,解體用圖,庶亦約而能周,通而不黷,覽之者思過半矣。」————劉徽
「虛數是奇妙的人類棈神寄託,它好像是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一種兩棲動物。」————萊布尼茨
「不發生作用的東西是不會存在的。」————萊布尼茨
「考慮了很少的那幾樣東西之後,整個的事情就歸結為純幾何,這是物理和力學的一個目標。」 ————萊布尼茨
「幾何看來有時候要領先於分析,但事實上,幾何的先行於分析,只不過像一個僕人走在主人的前面一樣,是為主人開路的。」————西爾維斯特
「也許我可以並非不適當地要求獲得數學上亞當這一稱號,因為我相信數學理性創造物由我命名(已經流行通用)比起同時代其它數學家加在一起還要多。 」————西爾維斯特
「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才能的數學家決不會成為一個完全的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
歐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Basel)城,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 傑出數學家 歐拉數學家,據統計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其中分析、代數、數論佔40%,幾何佔18%,物理和力學佔28%,天文學佔11%,彈道學、航海學、建築學等佔3%,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19世紀偉大數學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說:"研究歐拉的著作永遠是了解數學的最好方法。"
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並且不幸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直到1766年,後來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誠懇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沒有多久,左眼視力衰退,最後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災殃及歐拉住宅,帶病而失明的64歲的歐拉被圍困在大火中,雖然他被別人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為灰燼了。
沉重的打擊,仍然沒有使歐拉倒下,他發誓要把損失奪回來。在他完全失明之前,還能朦朧地看見東西,他抓緊這最後的時刻,在一塊大黑板上疾書他發現的公式,然後口述其內容,由他的學生特別是大兒子A·歐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筆錄。歐拉完全失明以後,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
歐拉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年青時代筆記的內容,心算並不限於簡單的運算,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
歐拉的風格是很高的,拉格朗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歐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後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為了慶祝他計算氣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天王星剛發現不久,歐拉寫出了計算天王星軌道的要領,還和他的孫子逗笑,喝完茶後,突然疾病發作,煙斗從手中落下,口裡喃喃地說:「我死了」。歐拉終於「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1975年7月15日,陶哲軒,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長子。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的華裔數學家,澳洲惟一榮獲數學最高榮譽「菲爾茨獎」的澳籍華人數學教授,繼1982年的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其於1996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UCLA,24歲時便被UCLA聘為正教授。
法國巴黎的「發現宮」科學博物館中有祖沖之的大名與他所發現的圓周率值並列。他 祖沖之 像曾經算出月球繞地球一周為時27.21223日,與現代公認的27.21222日幾乎沒有誤差,在那個時代能有那麼偉大的成就,實在讓人佩服,難怪西方科學家把月球上許多火山口中的一個命名為「祖沖之」。而即使在社會主義共產國家「老大哥」蘇俄,在莫斯科國立大學禮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鑲嵌的世界各國著名的科學家肖像中,也有中國的祖沖之和李時珍,祖氏有那麼傑出的表現,我們不能不對他稍有認識。
丘成桐博士為國際著名數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2年由於他在 丘成桐 「菲爾茨獎」獲得者幾何方面的傑出工作,獲得了菲爾茨獎(被稱之為數學的諾貝爾獎)。1994年,獲得了瑞典皇家學員頒發的國際上著名的克雷福德獎(Clifford)。1997年獲美國國家科學獎。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傑出的成就,贏得了許多榮譽。更為可貴的是,他十分關注中國基礎研究的發展,並將其同自己的科研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多年來,一直運用他在國際上的影響和活動能力,協同各方面力量,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G. 五年級數學小報怎麼做急!!!
某商店規定一種商品一次購買不超過10件,每件5元;超過10
件,超過部分每件3元。如果甲比乙多付19元,那麼甲乙各買了幾件?
思考過程:
假設甲、乙購買的件數都不超過10件,那麼甲比乙多付的錢一定是5的倍數,即5元、10元、15元、20元等,總之不會是19元。
假設甲、乙購買的件數都超過10件,那麼甲比乙多付的錢一定是3的倍數,即3元、6元、9元、12元、15元、18元、21元等,總之也不會是19元。
所以一定是甲購買的件數超過10件,乙購買的件數不超過10件。那麼甲花的錢一定超過50元,又根據「甲比乙多付19元」可以得出乙花的錢也一定超過31元,因此乙購買的件數只能是7件、8件、9件或10件。
假設乙購買7件,那麼花35元,因此甲花54元,又根據甲購買的未超過10件的部分需花50元,得出甲超過10件部分花4元,顯然與「超過部分每件3元」矛盾。
假設乙購買8件,那麼花40元,因此甲花59元,又根據甲購買的未超過10件的部分需花50元,得出甲超過10件部分花9元,與「超過部分每件3元」不矛盾。
假設乙購買9件,那麼花45元,因此甲花64元,又根據甲購買的未超過10件的部分需花50元,得出甲超過10件部分花14元,顯然又與「超過部分每件3元」矛盾。
假設乙購買10件,那麼花50元,因此甲花69元,又根據甲購買的未超過10件的部分需花50元,得出甲超過10件部分花19元,顯然還是與「超過部分每件3元」矛盾。
所以,乙購買的件數一定是8件,那麼甲購買的件數就是13件。
2) 第一次買了3個足球和8個籃球共值500元,第二次買了4個足球和5個籃球共值525元,求一個足球和籃球各多少元?
思考過程:
顯然,1個足球比3個籃球貴25元,那麼3個足球比9個籃球貴75元。
假設第一次買的9是籃球和8個籃球,那麼只需要花425元,可以求出1個籃球25元。顯然1個足球100元。
所以,1個籃球25元,1個足球100元。
3)稱珠子
有9顆外形一模一樣的珠子,其中有一顆稍重一點。用一架沒有砝碼的天平,至少稱幾次才能找出這顆珠子來?
思考過程:
先把9顆珠子分成3堆,任取其中2堆,分別放在天平兩邊。
假如天平平衡,那所求珠子必在另外1堆里;假如天平不平衡,則那所求珠子必在天平下傾那邊。
再從有所求珠子的那堆里,任取2顆,分別放在天平兩邊。
假如天平平衡,那麼所求珠子就一定是未放在天平上的那顆;假如天平不平衡,那麼所求珠子就是天平下傾那邊的那顆。
所以,至少要稱2次,才能找出這顆珠子來。
喂朋友我可是好心好意地告訴你的哦最好當然就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