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小學數學互聯網及普及知識
擴展閱讀

小學數學互聯網及普及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7-23 02:01:42

①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有哪些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如下:

一、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元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二、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三、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是一種拓撲學結構,它只有一個面和一個邊界。可以用一根紙條扭轉成180度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就形成了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沿著中線剪開,第一次,可以得到一個更大的環;第二次及以後,每次都會得到兩個互相嵌套的環。中間永遠不會斷開,這也是莫比烏斯環的神奇之處。

四、克萊因瓶

在1882年,著名數學家菲利克斯·克萊因發現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瓶子」:克萊因瓶。克萊因瓶就像是一個瓶子,但是它沒有瓶底,它的瓶頸被拉長,然後似乎是穿過了瓶壁,最後瓶頸和瓶底圈連在了一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萊因瓶沿著它的對稱線切下去,竟會得到兩個莫比烏斯環。

五、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提出者是畢達哥拉斯。

有一次,畢達哥拉斯路過鐵匠作坊,被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迷住了。為了揭開這些聲音的秘密,他測量了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存在著十分和諧的比例關系。回家後,他取出一根線,分為兩段,反復比較,最後認定1:0.618的比例最為優美。這個比例被公認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

② 小學數學小常識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③ 小學數學知識大全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④ 小學數學知識點有哪些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准就是能夠對該學籍范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

(同學們開講)

學習小學數學重點就是注重學習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勤學多問不恥下問是學習的良好態度,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掌握好學習方法,你會對每一天的新知識充滿興趣.

⑤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有哪些

(1)骰子兩邊的數字加起來總是7。

(2)零是一個偶數。

(3)百分比的一個有用的技巧。

你知道y的x%=x的y%嗎?

這可以使計算百分比變得容易得多。例如,試著在你的腦海中計算50的8%。不太容易吧。現在把它倒過來,改為計算8的50%,很明顯哪個更容易。

同樣,75的32%可能看起來很難計算,但32的75%似乎是一個更容易地計算。

(4)每一個奇數,當用英語書寫時,都包含一個"e"。

(5)"4 "是唯一的數字,當用英語書寫時,其拼寫包含的字母數量與數字本身相同。

(6)如果你把13張不同的撲克牌(A(ace),2(two),3(three),4(four),5(five),6(six),7(seven),8(eight),9(nine),10(ten),J(jack),Q(queen),K(king))中的字母數算出來,你會發現有52個字母,正好是一副撲克牌的數量(不包括大小王)。

(7)用英語書寫時,唯一按字母順序拼出的數字是"40(forty)"。唯一一個按反字母順序拼寫的數字是「1(one)」。

(8)你可以只用三刀就把一個蛋糕切成8塊。

以前許多公司都把這個問題作為面試題來測試"發散性思維",現在已經被用濫了,大家都知道。

⑥ 如何有效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網路教育資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 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對其進行有效地選擇、加工、整合,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資源,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同時也會開闊教師的視野,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學難度,有利於數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興趣之後,自然就學得好。數學課給學生的感覺總是枯糙無味的,而網路教育資源集圖像、文字、聲音、顏色為一體,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多媒體的音、像等畫面,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入境動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和美的感受中學習知識,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可見,網路教育資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師益友,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
例如我在上《確定位置》時,合理應用了網路教育資源,由汶川大地震經緯線確定地震的地點,救援官兵在第一時間到達救援地點,巧妙地導入新課。然後通過對PPT課件展現二年級學生座點陣圖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愉快學習,最後由神舟七號飛天著地的那個位置結束,學生整個一節課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合理應用了網路教育資源,創設了一個超市購物的情境,超市裡的商品琳琅滿目,一下子把孩子帶入了日常購物的情境,孩子們學習興趣高漲,然後紛紛上台模擬購物,在模擬購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學習了人民幣兌換的知識。
二、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讓數學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又為生活服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教學中恰當的選擇貼近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而合理應用遠程資源,就是架起課堂與生活的橋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應用了網路教育資源的一組信息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通過交流收集的信息,學生感到學習數學就是學習身邊的事,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緊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將生活知識概括成數學問題,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成了學生認識、學習的過程,比單純看書、聽講更有利於知識的內化。又如我校數學教師周子靜在上「正反比例解決問題」時,合理應用了網路教育資源,從網路教育資源中下載了一段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片段,張大媽上月用水8噸,水費12.8元,李奶奶家用水10噸,水費用了多少元?再配上張大媽和李奶奶說的話,音、像非常逼真,大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周圍的事物,讓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降低教學難度
網路教育資源的普及使用,使教育技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它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其它教學設施無法替代的服務,在改革數學教學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教學意識和思想,它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網路教育資源通過展現文字、圖像、聲音,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多種感官接受刺激,參與學習,化抽象為形象,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化難為易。每一節數學課都可以對《電子教材》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製作成一幅幅美麗的圖像和生動的課件。
例如我在教學「扇形統計圖」時,充分運用網路教育資源,下載網路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再配上音樂、聲音,圖文並茂,學生一下就明白了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又如在教學「面積、體積公式」的推導時,除了實踐操作外,還充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提供的操作示意圖,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與視圖的動態展開拼合過程,很快在頭腦中建立起了推導的過程,這部分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建構起深深的烙印,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理解並掌握較深。再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通過師生舉例認識生活中的圓,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形體特徵和意識,學生由感知到表象,達到認識的過程。其次,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去發現探索獲取有關圓的知識,悟出圓的特徵,真正做到了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最後,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吸引學生,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
四、合理應用網路教育資源,開闊教師視野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學校要求每位老師要與網路教育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教導處經常組織教師學習從遠程教育下載的資料,如知名專家的上課、專題講座、評課,拓寬了教師們的知識面,然後應用到教學中。其次,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可以直接在線觀看,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家觀看,也可在學校網上觀看,這樣的活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節約了很多教師的集中學習時間,也大大彌補了因學校外出學習經費與時間不足而造成的多數教師無法接觸到最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的缺陷。由於不斷的學習,每一期的常規教學檢查活動,教師們都習慣到互聯網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課件或素材進行加工整合,然後運用到教學中。
總之,網路教育資源為我們的教育教學開拓了一條嶄新的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合理應用好網路教育資源,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就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⑦ 如何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運用互聯網技術

網路以其資源的豐富,為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們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通過引進網路,使封閉式課堂成為一個全開放式的課堂,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方法,都是開放式的。
學習內容的開放:在網路信息資源日益發達的今天,教育再不是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的結果,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知識已不再僅僅是教材提供的局限性很強的知識,網路也成為向學生輸送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比如,教學自然課《月球探秘》一課時,我們組織學生在進行網上學習,查閱相關資料,將網上的資料進行收集、加工、處理,全面地了解月球的知識,這樣,不僅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勇於探究的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形式的開放:打破個體封閉性學習的模式,採用「師—生」、「生—生」、「師—生—生」等多種學習、交流的形式,學生還可以與校外人員就學習上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學習信息的交流是全開放的。比如,有的圍繞某個問題,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線上交流,語言交談;學生通過校園電子信箱向教師提問,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教師通過多媒體網路可在幕上監看學生情況,發現優秀的解答或典型的錯誤,可立即通過多媒體網路廣播給全體學生,並對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討論。學生不僅獲取了更多的知識,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且師生之間的關系得以改善,師生之間是以夥伴和朋友的關系投入到教學之中的。
學習方法的開放:學生在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是一種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生自主地從網路上篩選、甄別有關信息,展開獨立的、自主的學習活動。比如,在自然實驗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利用網路,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實驗中難以完成的一些實驗,模擬一些有害的、昂貴的、耗費時間的實驗,模擬一些在實驗室中無法做到的實驗,學生在自主的模擬實驗中,觀察、發現了一些現象,找到了規律。我們還引導學生利用網路的有關訓練題,進行自測性訓練,同時,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成效進行反思、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元認知能力得以發展。 教師利用網路,廣泛收集有關教學的資料,精心設計網路版課件,引導學生在網路條件下自主學習,其基本環節包括五個階段。
(1)創設情境。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出問題。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通過課題質疑法、因果質疑法、聯想質疑法、方法質疑法、比較質疑法、批判質疑法等方法與學生自我設問、學生之間設問、師生之間設問等方式提出問題,明確探究的方向和學習的任務。
(3)自主探索。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探索。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但是又離不開教師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協作學習過程中畫龍點睛的引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說的話很少,但是對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卻很大,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
(4)網上互動。教師指導學生在個人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協商、交流、討論,即協作學習,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意義建構,並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問題的理解。
(5)測試小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網上測試和評估軟體系統進行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的多種形式的小學數學學習效果的評價。然後進行課堂小結,由學生做或教師做或師生共同做,或由學生寫成小論文的形式來完成。 在學生探究的方式上,我們通過實踐,初步摸索出以下五種探究的形式。 1.個別化探究---即學生為中心,自學加輔導。主要是運用編制的基於網路的cai課件進行的。個別化探究強調學習習主動發現或探索式學習,要求學生自己管理學習任務。學生運用基於網路的教學課件,藉助網路在資源與交互上提供的支持,獲得及時、充分的個別輔導,他可以將最優秀的教師請進來,可以按自己需求和興趣,自由自在地網上資料庫中選擇資料,以擴充學習知識、加深對知識理解的程度。
2.協作式探究---即互教互學,合作教育。基本的協作方式競賽、協同。在競賽方式下,教師通過網路組織學生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而展開競賽,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學習效果比較顯著;在協同方式下,學生為完成某個共同的學習任務而組成特定的小組,通過利用e-mail或者bbs方式不斷進行針對特定任務的討論。
3.發現式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或科學家的發明創造相類似。利用網路資源的豐富性和易獲取性,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利用教師或其它機構提供的有關資料進行探究學習。學生用段時間收集資料、分析與總結,發現規律,得出一定的結論。
4.討論式探究---在網路環境中,學生們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學生組建學習群體後,經過內部協商,小組討論,提出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看法、並分析、評論別人的觀點;還可以在bbs論壇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或用e-mail進行有關特定問題的討論和解答。通過研討可以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學生個體的思維與科研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 5.拋錨式探究---這里的「錨」是指包含某種問題、任務的真實情境。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是在一個真實、完整的問題背景中,產生學習需要,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⑧ 如何使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要求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地位的體現,以及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學方式方法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課程整合」對於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經常要和同行一起討論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其他的課程中,信息技術給其他課程帶來什麼?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寬,知識面的拓寬,教學方法的改變等等.那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是什麼?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信息技術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極大地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個性化、自主及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服務於他們學科教學的得心應手的教學媒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工具;對於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措施,是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
我是這樣認為的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前身是計算機教學,從計算機到信息技術的改變我覺得是一個突破和飛躍.從單機到聯機到網路的貫通必然對改變了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變化和發展,即從「計算機文化論」到「計算機工具論」,再到現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正是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認識的不斷提高.對於我們21世紀的學生來說,基本的「信息素養」應包括:
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4.信息創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時候,通過歸納、綜合、抽象、聯想的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能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創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6.協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夠通過互聯網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面向世界,開闊視野,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協作.
三、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課程整合應該分幾步走.
第一步,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主要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術課程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而學習,還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同樣要按照課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級小報的形式進行教學.Microsoft access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通訊錄的形式進行教學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識要比課本中的知識豐富和精彩的多,學生們喜歡貼近生活,其效果可以說事半功倍.
第二步,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務.
目前,在中小學信息課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好學生以為上信息課是在耽擱他們的學習時間,差點的學生以為信息課是休息課,是玩的課.所以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談自主性學習.針對這一現象我在高中信息課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首先,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麼形式來呈現什麼教學內容,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比如現在的學生要求更寬更廣的知識面,但從課本上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語文方面從作者的生平,寫作歷史的背景,文章的意境等多能用多媒體的形式去表現其效果不言而喻.數學方面通過直觀的線、面、圖形的運動會加深學生對幾何的理解,拓寬他們對解題的思路,枯燥的數學就活了起來.其他的課程就不用再說了……
我就以我上的一節信息課為例,淺淡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體會.
我講的這節課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信息.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路的基本知識,對Internet有了感性的認識,能對相關信息快速搜索,並能製作簡單網頁的基礎上學習的.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到了如何將找到的信息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將網路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從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完成任務相結合.
針對學生平時的各科進度,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設置幾個任務,由學生自主學習,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擴充自己的資源庫.具體做法是如下.
1.設置任務:利用所學知識,搜索相關信息,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語文:關於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物理:關於聲納的定位;化學:金屬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歷史:對陳獨秀的評價;地理:對黃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兩名水平較高的同學,每個成員選擇一科,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在網路上檢索信息,下載下來,最後由小組成員們一起將信息匯總,擴充到資源庫中,每小組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相互研究,使學生積極協作,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3.各組互相交換成果,互相點評.
4.老師總結點評: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內容很新穎、豐富,極大的擴充了大家的
知識容量,豐富了學習網站的內容,由於時間的關系,很多同學還有大量的內容沒有添加到自己的網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
在組織的這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驅使他們自主的去學習.象這樣讓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在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第三步,研究型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學生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並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務.
研究型課程中的整合任務,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課後延伸,甚至是社會現實性課題,如環境保護、旅遊類問題等.課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小學低年級以生活實踐性的活動為主,小學高年級以社會綜合課題學習為主,初中以學科性綜合實踐活動為主,高中以綜合性學科的學習為主.
研究型課程超越了傳統的單一學科學習的框架,它按照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將社會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學生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統一地發展.
從研究型課程的特點看,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過程性.在整個研究的過程,從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實施,到最後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而教師僅對學生選題、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
這一步的教學就更加的開放與靈活更會激發學生求知表現的慾望,我覺得現在的學生缺的就是這一點,可以說能改變整個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學生和教師夢寐以求的境界.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⑨ 課題「互聯網+技術條件下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與分析優化策略」的學生案例怎麼寫

摘要 摘 要:學生對於作業的完成情況是教師了解其學習狀況的主要途徑。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讓學生完成課本或練習冊上的習題,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進一步應用,教師也需要對小學數學作業展開優化。從而讓學生做作業時能夠獲得更多收獲,幫助其更好地完成數學學習任務。以日常教學經驗為切入點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優化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