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泥鰍小知識
擴展閱讀
健身基礎差怎麼提高 2025-01-17 00:07:33
最基礎消防知識有哪些 2025-01-16 23:37:34

泥鰍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7-22 22:06:06

⑴ 鰍魚的一點知識

鰍魚釋名泥鰍、鯴魚。種類很多,一般普通泥鰍體為長圓柱形,尾部側扁,口下位,呈馬蹄形。口須5對,上頜3對,較大,下頜2對一大一小。尾鰭圓形,鱗片細小,理於皮下。體背及背側灰黑色,並有黑色小斑點。體側下半部白色或淺黃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體表粘液較多,頭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較小。 可食用也可用於消渴飲水。用泥鰍十條,陰干,去頭尾,燒灰,加干荷葉等分,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調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沃焦散」。陽痿。煮食泥鰍可治。

長薄鰍 屬鯉形目,鰍科,沙鰍亞科,薄鰍屬。俗稱:花魚、花斑鰍、花泥鰍、花鰍、紅沙鰍鑽、火軍。 體長,側扁,尾柄高而粗壯。頭側扁而尖,頭長大於體高。吻圓鈍而短,口較大,亞下位,口裂呈馬蹄形。上下唇肥厚;唇褶與頜分離,頤下無鈕狀突起。須3對,吻須2對,口角須1對。眼很小,眼下緣有1根光滑的硬刺,末端超過眼後緣。鼻孔靠近眼前緣,前鼻孔呈管狀,後鼻孔較大,前後鼻孔之間有1分離的皮褶。鰓孔較小,鰓膜在胸鰭基部前緣與峽部側上方連接。背鰭和臀鰭均短小,沒有硬刺;背鰭位於體的後半部;胸、腹鰭短,胸鰭基部具有1個長形的皮褶;尾鰭深叉狀。鱗極細小。側線完全。頭部背面具有不規則的深褐色花紋,頭部側面及鰓蓋部位為黃褐色,身體淺灰褐色。較小個體有6-7條很寬的深褐色橫紋,大個體則呈不規則的斑紋。腹部為淡黃褐色。背鰭基部及靠邊緣的地方,有兩列深褐色的斑紋,背鰭帶有黃褐色澤。胸鰭及腹鰭呈橙黃色,並有褐色斑點。臀鰭有2列褐色的斑紋;尾鰭淺黃褐色,有3-4條褐色條紋。
生活於江河中上游,水流較急的河灘、溪澗。常集群在水底砂礫間或岩石縫隙中活動,為底層魚類。江河漲水時有溯水上游的習性。是一種肉食性魚類,以底層小魚為主食。生殖期在3-5月份,卵粘附在石上孵化。 長薄鰍分布於長江中、上游,從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
長薄鰍是薄鰍類中個體最大的種,一般個體重1.0-1.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3公斤左右。在長江中上游干支流的漁獲物組成中曾佔有一定比例,是產地的重要經濟魚類之一。近年來因江河魚類資源量總體下降,作為其食物的小雜魚類明顯減少,這對長薄鰍的生長有一定影響;其次,江河上流水土流失,水文條件的改變又使棲息條件及產卵場所受到破壞;再則過度捕撈等綜合因素,使長薄鰍的數量明顯下降。

中華花鰍 鰍科,須4對,眼下刺分叉。側線不完全。背鰭起點距吻端與至尾鰭基距離相等。尾柄較短,尾鰭稍圓或平截。體側沿縱軸有10~15個斑塊,尾鰭基上側具一黑斑。小型底棲魚類,生活於江河水流緩慢處。以食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及藻類為主。分布於長江以南各江河。

大斑花鰍 鰍科,須4對。眼下刺分叉。側線不完全。背鰭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尾柄較長,尾鰭後緣平截或稍圓。體側沿縱軸有6~9個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塊,尾鰭基具一黑斑。底棲魚類。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淺水區。個體小,數量不多。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

中華沙鰍 地方名:鋼鰍 形態特徵:吻長而尖。須3對。頤下具1對鈕狀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過眼後緣。頰部無鱗。腹鰭未端不達肛門。肛門靠近臀鰭起點。尾柄較低。 生活習性:小型魚類。棲居於砂石底河段的緩水區常在底層活動。 分布:分布於長江中、上游。

大鱗副泥鰍 英文名稱 Cobitidae 原產地及分布 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中。 品種描述 體形酷似泥鰍。須5對。眼被皮膜覆蓋。無眼下刺。鱗片較泥鰍體鱗為大,埋於皮下。尾柄處皮褶棱發達,與尾鰭相連。尾柄長與高約相等。尾鰭圓形。肛門近臀鰭起點。 生活習性與泥鰍相似。

棘鰍魚中 文 名 棘鰍 地理分布 印度以東的東南亞之廣大區域,台灣亦產,分布於台北桃園一帶。繁殖方式 卵生。氣 候 帶 熱帶 習性 喜好弱酸性的軟水,是屬夜行性的,故白天均潛伏砂中,只留鼻與口在外,或隱藏於暗處,靜待夜晚的來臨,始出來活動覓食。雖性溫和不會傷害他魚,但因個體大,時亦有追逐小魚的行為,故最好不要與小型魚混養。又因常在砂中穿梭,水草常會被連根挖出,所以水草的種植需用石塊壓住保護。水箱必須密蓋,以防止其爬出箱外。體形特徵 本魚的體形極長,頗似鰻魚,又因眼前下方有小棘,背鰭前部亦有許多分離的小棘,故英文名之為「棘鰻」。咖啡色的身體上,有3 - 10個不規則的圓形黑斑,口小吻長,且可自由扭轉,用此口吻在砂中挖採食物。食性 喜歡活食 水溫 24 - 28℃

丑鰍魚學名虎沙鰍,英文名Botia macracantha 原產地南亞、東亞 體形/顏色體色鮮橘黃色,兩側各有三條寬黑橫紋,第一條穿眼而過,是鰍類魚中最漂亮的品種,它的鱗片很少。適合於群養,如果單獨和其它魚一起養,常躲於一角,變得日漸憔悴。在飼養中要注意白點病。

⑵ 泥鰍可以凈化水質嗎

泥鰍是我們常見的水產品,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泊、河流中,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養殖范圍遍布全國各地,深受市場歡迎。除此之外,很多魚友喜歡在魚缸裡面放泥鰍,那麼泥鰍能清理魚缸嗎?怎麼在魚缸中養泥鰍呢?
泥鰍是我們常見的水產品,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泊、河流中,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養殖范圍遍布全國各地,深受市場歡迎。除此之外,很多魚友喜歡在魚缸裡面放泥鰍,那麼泥鰍能清理魚缸嗎?怎麼在魚缸中養泥鰍呢?

一、泥鰍能清理魚缸嗎?

泥鰍可以作為非常好的「清道夫魚」,幫助清理魚缸。水族市場上有一種黑色的青道夫魚,但這種黑色清道夫魚在晚上是會攻擊受傷魚類的,而且它們長大後就不吃青苔和藻類了,也就失去了清理魚缸的功能。

雖然由於嘴巴的結構和習性的原因,泥鰍一般也是不吃藻類和青苔的,但是它們會把魚缸底床的食物殘渣清理得乾乾凈凈。所以魚缸裡面放幾條泥鰍,尤其是有底床的魚缸,不但可以幫忙活化底床,讓底床不容易腐爛發臭。還可以放心把這些食物殘渣的問題都交給它們,雖然泥鰍不吃魚糞,但是泥鰍會把塊頭太大的魚糞給嚼碎,這些碎了的魚糞就比較容易被過濾吸走。

二、怎麼在魚缸中養泥鰍

1、准備底砂

如果想要再現自然界中泥鰍的生長環境的話,需要在魚缸底部鋪上5公分左右的泥土、或細砂。泥鰍原本是潛藏在水底的泥中生長的,雖說泥土是它們的最愛,但是如果在魚缸中鋪上5公分的泥土的話,這些小傢伙一旦藏進去就很難再找到,失去了觀賞的價值,所以最好還是選用河邊的細砂。幸好這些差別對泥鰍的日常生活影響也不是很大。

泥鰍的進食特點是將餌料連同砂礫一同吞進嘴裡,然後再把砂礫從腮里單獨排除,從這一點來看的話還是河砂比較合適。另外,冬季泥鰍還需要潛入砂礫中借用冷水護體來進行冬眠。在選取河沙的時候,要注意挑選那些沒有稜角、細小的沙子,太過鋒利的稜角容易劃傷泥鰍或其他魚體。

2、選用大點的魚缸

建議選用45公分*(高)*30公分(長)*30公分(寬)的大缸。這個尺寸的魚缸可以飼養10條左右泥鰍。考慮到成年泥鰍是我體長大約是10~15公分,不適合在小缸飼養。另外,建議盡量將魚缸擺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如果是陽光直射的地方的話,要注意控制水溫。還有就是,泥鰍耐寒性差,冬季的話需要注意水溫過低,否則它們很容易進入冬眠狀態。最好的做法是將它們放在室內向陽處,控制水溫不要過低。水溫控制在夏季27~31度,冬季7~10度即可。

3、魚缸需要加蓋

泥鰍夜間的運動量比較多,它們身體細長,很容易從魚缸的空隙中跑出來。除此之外,它們對於震動很敏感,一旦受到驚嚇也會從缸里跳出來,所以說,必須要給魚缸蓋蓋。從這一點來說,魚缸的深度要盡量高一些,40公分以上的魚缸的話它們基本上跳不出來了。

4、自來水消除氯氣再使用

跟金魚一樣,自來水放置一到兩天、或者加入幾顆明礬,消除氯氣之後再使用。水質臟了之後也需要換水,具體的換水頻率要根據飼養泥鰍的數量,魚缸的大小來定,基本上兩個月一次,換掉三分之二左右的水即可。

5、加入氧氣泵、水草

水草有凈化水質的作用,看上去也美觀,除此之外還可以為缸里提供氧氣,有助於泥鰍的生長。一定要添加氧氣泵和水草。需要注意的是,泥鰍在底砂中移動很容易將水草的根部崛起,因此在栽植水草時最好把根部用小石塊固定一下,或者直接栽種到迷你花盆中。泥鰍呼吸不光是依靠腮,它們會時不時的把頭伸到水面用口直接吸入空氣,用腸子代替腮進行呼吸。為了它們有足夠的呼吸空間,缸中要控制水草的數量。

以上就是泥鰍清理魚缸的介紹,泥鰍性格溫和,一般不會攻擊其他的觀賞魚,如果是跟其他魚類混養的話,最好投放一部分下沉的食物。

⑶ 泥鰍怎麼養殖和繁殖

稻田養殖1.魚苗的來源養殖泥鰍的魚苗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一是自己繁殖。春季在泥鰍產卵前,從天然的水域中捕捉體長15厘米以上、年齡在二年以上的泥鰍,放入專用的繁殖池內進行繁殖,雌雄比例為1∶2~1∶3,每條雌魚產卵量平均為2600粒左右。二是從市場上收購魚苗進行放養。三是從水產繁殖部門購買魚苗。2.養殖田塊選擇泥鰍產量高低與稻田適宜的條件有關。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源,選擇的稻田要求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等。其次,適宜的土質,以保水力強的壤土或黏土為好,沙土最差。土質要求肥沃疏鬆、腐殖質豐富、耕作層土質呈酸性或中性、泥層深20厘米左右。為了便於管理,養泥鰍田面積以333~667平方米為好。水稻品種選擇單季中稻或晚稻。(轉自【農業專業知識庫平台】:二十六、泥鰍養殖,農民快速致富金點子,,http://www.pwsannong.com/booklib/database/detail?SiteID=123&contentId=4176596&contentType=literature)

⑷ 泥鰍怎麼養

一、泥鰍飼養要點:
1.泥鰍屬溫水性魚類,生活在15—30℃范圍內,飼養在最適24—27℃的水溫范圍。
2.雌雄泥鰍的鑒別方法,可觀其外表:雄的頭尖,胸鰭窄長,身體與尾端一樣粗細,尾尖上翹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雌的頭呈橢圓平型。雌鰍的產卵力極強,一條雌鰍初夏至初秋能產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產2—3次,產卵萬粒以上。
3.由於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所以無論米糠,或者麥、蠅蛆都可以作餌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據採食情況自行確定。
4.泥鰍的飼喂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一定不能過多過頻,並且要勤換池水,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
5.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干,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6.
隨著鰍種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到應有的深度,平時淺一些,炎熱高溫時可加深一些,並經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
7.
秋末冬初,水溫降至10℃~15℃,泥鰍攝食量降低,即可進行捕撈。

⑸ 泥鰍是不是一定要有泥才能活求大神幫助

可以只用水,不過要給一些石頭或是能躲藏的東西,因為他們膽子很小。我這樣有養一年了。今年我也有放一些普通的泥,他們會總是出來換氣,能看到他們的時候多多了。 泥鰍對水要求不高,不須太深太多。當然能大一些的容器對於生長有利 泥鰍屬溫水魚類,溫度過高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溫度過低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

⑹ 泥鰍怎麼養

泥鰍養殖方法可參考如下介紹:

一、池塘養殖

泥鰍池面積以150-250平方米較好,水深應保持40-50厘米。魚溜處水深60-70厘米,泥鰍池可新建,也可利用舊池塘、水坑或其它養魚設施。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鋪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實捶緊,進出水口要裝防逃罩。

放養前,魚池同苗種池一樣,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並施肥培肥水質,待毒性消失後,每畝放養鰍種2-3萬尾。

要根據水質情況,經常投施一些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餌料。除施肥外,每天還要投喂人工飼料、投喂量可依季節不同而異,3月份為泥鰍總體重的1%,4-6月份為4%,7-9月份為10%,10月份為4%。池塘內要設食台,將飼料投在食台上。

養泥鰍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日常要勤觀察,根據水色、天氣、攝食量的變化適時換水、加水。發現水色發黑、過濃或泥鰍游到水面呼吸空氣時,要立即換水。

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掃食場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臟物,定期對食物用漂白粉消毒。發現死鰍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時撈掉。經常巡塘,發現池塘有漏洞,應立即堵住,泥鰍體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會鑽洞逃跑。

二、稻田養殖

稻田養泥鰍,是一條的水產養殖渠道,它和稻田養殖其它魚類一樣,可以充分發揮稻田的使用價值,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稻鰍雙贏」。

稻田要求沒有地下水湧出,但水源要有保證,田埂要高,下大雨時不漫水。稻田的設施與養鯉大致相同,但防逃設備要更加嚴密。早、中稻插秧以後即可放入鰍種,每畝可放2萬尾左右。

養殖泥鰍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並少施農葯。為了提高泥鰍產量和起捕規格,應適當投飼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麥麩等,也可適當施用人畜糞。秋季收稻後,可灌深田水繼續養殖,於翌年開春耕田時,再將泥鰍捕獲上市。

稻田養殖,一般可畝產泥鰍50-100公斤。

三、流水及水槽養殖

流水養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個或一組飼養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養鰍種,它的優點是產量高、捕撈方便,但養殖成本較高。流水養殖以投喂人工飼料為主,不需施肥。通常投喂配合飼料或米糖、麩皮、豆餅及動物內臟等。

水槽飼養,用磚砌槽,並用水泥抹光,槽長2-3米,寬1-1.5米,高1.8米。在槽邊開好注、排水口,槽內放鬆軟的泥土約30厘米厚。每個水槽放入鰍種1-1.5公斤,投喂米糠、螺蚌肉、蠶蛹、蚯蚓、動物內臟及廢棄物等。每10天左右將槽底泥層攪拌一次,一股經4-11個月飼養,每個槽可產泥鰍10-15公斤。

(6)泥鰍小知識擴展閱讀

一、防敵害設施不可忽視

1、蛇、鼠、蛙是泥鰍的天敵之一,在苗種放養前必須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塘,除掉敵害。在養殖過程中要在池塘四周插好圍網網布,防範蛇、鼠、蛙等對泥鰍的侵害。

2、鳥類也是泥鰍的天敵,在養殖池塘四周及上空架好天網,防止鳥類對泥鰍的侵害。

因鳥類對泥鰍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筆者通過實地觀察,每隻水鳥每小時可下池吃泥鰍七、八條,每隻水鳥每天可吃泥鰍1斤左右,如果不架好防鳥網,整個池塘里的泥鰍將會被水鳥全部吃光。防鳥設施可布天網全池上空覆蓋;也可採用人工驅趕水鳥的方法。

3、加強對池塘進、出水口處防逃設施的維護,防範各種野雜魚、各類有害生物通過進、出水口處溶入池塘水體,造成對泥鰍的侵害。如烏鱧、黃顙魚等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會直接危害泥鰍的生命,因此不可忽視。

二、科學調水,池塘水質肥活嫩爽不可忽視

泥鰍的生命力極強,在離開水的情況下,泥鰍仍可存活3—5小時。人們常說的「牛坑眼裡 、石灰窪里、 污水溝里」等都能養泥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在高密度的泥鰍養殖環境下,保持良好的水質,就成為人們生產中的一道難題。

1、由於養殖密度大,餌料投喂量就增大,排泄物增多,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藻類繁生,水質惡化,泥鰍就容易發病。

2、池底淤泥、腐殖質等物質腐爛,導致水體溶氧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如硫化氫、硝酸銨等有害物質,引起泥鰍因缺氧或有害氣體的影響而死亡。

要想解決這一難題,筆者認為一是要適時用微生物制劑改良水體;二是要用「解底」制劑清除池塘底層的有害物質及有害氣體;三是要經常換水,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換水就是放掉池中的部分老水,注入新水,以此來改善水質。

泥鰍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水體有一定的肥度,可以常投施一些有機肥料來培肥水體,但肥性要有度。如果水太肥不僅滋生有害藻類,而且還滋生有害病菌,這對泥鰍的生長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綜合利用各種方法調節水質,確保池塘水質肥活嫩爽,不可忽視。

三、科學配食,定時定量投喂不可忽視

養殖泥鰍在放苗種時,常因規格不齊,大小不一,喂養的食量也自然是不一樣的,而且差別很明顯。如規格在3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餵食量占泥鰍體重的5‰;規格在200尾/斤的,最初一周日餵食量占泥鰍體重的6‰,但蛋白質的含量要求高些,一般在34個蛋白含量。

然後,又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逐步調整投喂量,如5—6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3%—4%,7—8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6%—8%,9—10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4%—5%。

同時在不同的養殖階段對餌料的蛋白含量要求不一樣,養殖前段要求蛋白含量34%,中後期要求蛋白含量保持在32%,若蛋白含量低了,對泥鰍的生長是不利的。

泥鰍屬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幼小階段,以浮游生物為主;中後期,雖吃一些植物,但以植物的須根和腐植物為主。

因此,科學配食,定時定量投喂不可忽視,掌握泥鰍不同階段的食性和食量,是科學定量的前提,同時還要根據養殖泥鰍人工馴養的特點及季節、氣溫、水溫的變化,合理確定日投食的時間段,餵食的時間段應具有相對穩定性,一般情況下調整幅度不宜過大。

四、病害防治不可忽視

防病治病是水產養殖全過程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千萬不可忽視、更不可麻痹大意。對養殖泥鰍的病蟲害預防要有針對性:一是細菌性疾病,一般20天左右預防一次為宜。二是寄生蟲疾病,一般25天預防一次為宜。三是營養性疾病,一月一次預防為宜。營養性疾病的防治,重點在保肝護膽,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