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人教版語文必修 一、必修二 文言文"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 全部的。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 (同「悅」)
4.失其所與,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異義
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三、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既東封鄭(封,使…成為疆界;東,在東邊)
3.且貳於楚也
4.越國以鄙遠(鄙,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
5.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
7.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四、一詞多義
封
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
肆其西封(疆界,名詞)
若: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
以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說:
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文體的一種)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停數日,辭去告辭,(辭別)
鄙: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遠的地方( 「以……為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輕(地位地下,卑賤)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損害,衰敗)
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
許:
公曰:「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答應,聽從)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
雜然相許(贊同)
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
五、文言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麼能)
④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兼詞,於何)
⑤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於此)
4.之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夫晉,何厭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是寡人之過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詞,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無利於晉(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指代自己)
吾其還也語氣詞,(表商量語氣,相當於「還是」)
6.且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連詞,表並列,又)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遞進,況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詞結構後置)
A.以其無禮於晉
B.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C.佚之狐言於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
B.(晉惠公)許君焦、瑕
C.敢以(之)煩執事
D.夜縋(燭之武)而出
E.(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3.夫晉,何厭之有 (「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荊軻刺秦王》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 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 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 古義:宮廷侍衛 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三、詞類活用現象: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
1.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2.欲與 ( 之 ) 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 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
2.給貢職如郡縣
3.燕王拜送於庭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荊軻刺秦王知識點小結2六、重點實虛詞1、發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 打開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出發
發盡上指冠 頭發2、故
故遣將守關者 特意
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緣故
鯫生說我……故聽之 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登上
軻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雞黍 老,舊3、誠
誠能得樊將軍首 如果真的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的確,確實4、度
度我至軍中,君乃入 估計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常態,氣度5、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 回頭
大行不顧細謹 顧忌,考慮6.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被
為之奈何 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 准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 做為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發出7.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 並且,表遞進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卻,表轉折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相當於「地」或不譯,表修飾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2.然則將軍之仇報 (既然這樣,那麼)
3. 荊軻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6.以故荊軻逐秦王 (因此)
l
《鴻門宴》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納」)
二、古今異義詞
沛公居山東時 古:崤山以東地區 今:山東省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約為婚姻 古:兒女親家關系 今:男女結婚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況 今:表程度,很、甚
而聽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說來
三、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 12個 )
1.軍
沛公軍霸上: 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 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 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忽擊忽失: 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於坐: 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 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名詞,碰撞。
3.內
毋內諸候: 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 名詞,裡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 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 名詞,內心,心裡。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 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 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 動詞,及、比得上
5.倍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 副詞,愈加。
6.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 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動詞,感謝。
7.意
然不自意: 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 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詞,神態,神情。
8.坐
項王、項伯東向坐: 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於坐: 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 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 介詞,因為。
9.舉
殺人如不能舉: 副詞,盡。
舉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 動詞,列舉、舉出。
10.勝
沛公不勝: 杓 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 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形容詞,優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 動詞,勝過、超過。
11.斗
玉斗一雙,獻與亞父: 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 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動詞,爭斗。
12.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 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 動詞,擺、設。
四、古今異義
1.山東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
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 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黃河以北地區。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 古:黃河以南地區。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6.婚姻 古:兒女親家
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四、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 原義軍隊,此處義為 軍隊駐扎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原義話語,此處義為告訴
沛公欲王關中 原義大王、首領,此處義為做王
不可不語 原義言語,此處義為告訴
吾得兄事之 原義事情,此處義為侍奉
道芷陽 原義道路,此處義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庫 原義簿籍,此處義為登記
范曾數目項王 原義為眼睛,此處義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 原義為刑罰,對犯人的體罰,此處義為用刑罰懲處
B.名詞作狀語
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對待兄長那樣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在夜裡
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向上
道芷陽間行 從小路
C.形容詞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 原義為好,此處義為善待、交好
D.形容詞作名詞
君安與項伯有故 原義為舊的,此處義為老交情
E.使動、意動句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以(之)為王
項伯殺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來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使(百餘騎)跟從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 使(他)停止下來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 使(關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斷句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2.倒裝句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長於臣(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籍何以至此(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賓語前置)
3.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吾屬今為之虜矣(「為」表示)
4.省略句
為擊破沛公軍(省介詞賓語「之」吾)
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省略狀語「於其」)
六、固定結構
1.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2.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與……比,哪一個……」)
3.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
七、成語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八、古代文化常識
坐席:古代君王、諸侯臨朝聽政,或各級官員治理民事,皆面南而會,即以此稱君。而以北面為卑,或以之稱臣。東西坐席一般以東為主,以西為客。但漢代剛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古代「座次」問題:
1.官職:古代以右為尊。「位在廉頗之右」
2.車騎:由以左為尊。「信陵君虛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
3.室內:西為賓、長、貴;東為主、幼、賤。
4.堂上座位:北為帝(尊),南為臣(卑) 左為貴,右為輕。
5.四面環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東
項羽(伯)——亞父——沛公( 張良)
2.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如下:
1、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2、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3、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後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起止。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時空順序、依據邏輯順序。
3. 高中語文必修2知識點整理(字詞 文言文 文學常識 ......)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並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4.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1.秦王必說見臣(通「悅」,高興)。
2.使工以葯淬火(通「焠」,淬火,燒刃使紅,漬於水中)。
3.日以盡矣(通「已」,已經)。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請辭決矣(通「訣」,訣別)。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懾)。
8.設九賓(通「儐」,儐相,迎賓贊禮的人。儐,舊讀bìn)。
9.圖窮而匕首見(通「現」)。
10.秦王還柱而走(通「環」,繞)。
11.荊軻奉樊於期頭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5. 人教版語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通假字 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 文學常識 急
必修一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 (同「悅」)
4.失其所與,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異義
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三、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既東封鄭(封,使…成為疆界;東,在東邊)
3.且貳於楚也
4.越國以鄙遠(鄙,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
5.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
7.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四、一詞多義
封
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
肆其西封(疆界,名詞)
若: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
以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說:
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文體的一種)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停數日,辭去告辭,(辭別)
鄙: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遠的地方( 「以……為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輕(地位地下,卑賤)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損害,衰敗)
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
許:
公曰:「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答應,聽從)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
雜然相許(贊同)
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
五、文言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麼能)
④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兼詞,於何)
⑤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於此)
4.之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夫晉,何厭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是寡人之過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詞,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土地)
5.其
以其無利於晉(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指代自己)
吾其還也語氣詞,(表商量語氣,相當於「還是」)
6.且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連詞,表並列,又)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遞進,況且)
六、特殊句式
1.(介詞結構後置)
A.以其無禮於晉
B.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C.佚之狐言於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
B.(晉惠公)許君焦、瑕
C.敢以(之)煩執事
D.夜縋(燭之武)而出
E.(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3.夫晉,何厭之有 (「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荊軻刺秦王》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 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於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 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 古義:宮廷侍衛 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三、詞類活用現象: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於前
3.自引而起,絕袖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
1.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2.欲與 ( 之 ) 俱
3.見燕使者(於)咸陽宮
4. 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介賓短語後置
1.常痛於骨髓
2.給貢職如郡縣
3.燕王拜送於庭定語後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荊軻刺秦王知識點小結2六、重點實虛詞1、發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 打開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出發
發盡上指冠 頭發2、故
故遣將守關者 特意
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緣故
鯫生說我……故聽之 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登上
軻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雞黍 老,舊3、誠
誠能得樊將軍首 如果真的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的確,確實4、度
度我至軍中,君乃入 估計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常態,氣度5、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 回頭
大行不顧細謹 顧忌,考慮6.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被
為之奈何 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 准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 做為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發出7.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 並且,表遞進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卻,表轉折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相當於「地」或不譯,表修飾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2.然則將軍之仇報 (既然這樣,那麼)
3. 荊軻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6.以故荊軻逐秦王 (因此)
l
《鴻門宴》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納」)
二、古今異義詞
沛公居山東時 古:崤山以東地區 今:山東省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約為婚姻 古:兒女親家關系 今:男女結婚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意外的情況 今:表程度,很、甚
而聽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說來
三、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 12個 )
1.軍
沛公軍霸上: 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 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 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忽擊忽失: 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於坐: 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 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名詞,碰撞。
3.內
毋內諸候: 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 名詞,裡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 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 名詞,內心,心裡。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 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 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 動詞,及、比得上
5.倍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 副詞,愈加。
6.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 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動詞,感謝。
7.意
然不自意: 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 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詞,神態,神情。
8.坐
項王、項伯東向坐: 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於坐: 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 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 介詞,因為。
9.舉
殺人如不能舉: 副詞,盡。
舉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 動詞,列舉、舉出。
10.勝
沛公不勝: 杓 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 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形容詞,優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 動詞,勝過、超過。
11.斗
玉斗一雙,獻與亞父: 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 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動詞,爭斗。
12.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 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 動詞,擺、設。
四、古今異義
1.山東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
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 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黃河以北地區。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 古:黃河以南地區。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6.婚姻 古:兒女親家
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四、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 原義軍隊,此處義為 軍隊駐扎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原義話語,此處義為告訴
沛公欲王關中 原義大王、首領,此處義為做王
不可不語 原義言語,此處義為告訴
吾得兄事之 原義事情,此處義為侍奉
道芷陽 原義道路,此處義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庫 原義簿籍,此處義為登記
范曾數目項王 原義為眼睛,此處義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 原義為刑罰,對犯人的體罰,此處義為用刑罰懲處
B.名詞作狀語
君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對待兄長那樣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在夜裡
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向上
道芷陽間行 從小路
C.形容詞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 原義為好,此處義為善待、交好
D.形容詞作名詞
君安與項伯有故 原義為舊的,此處義為老交情
E.使動、意動句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以(之)為王
項伯殺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來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使(百餘騎)跟從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 使(他)停止下來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 使(關中)被攻破
五、特殊句式
1.判斷句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2.倒裝句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長於臣(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籍何以至此(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賓語前置)
3.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吾屬今為之虜矣(「為」表示)
4.省略句
為擊破沛公軍(省介詞賓語「之」吾)
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省略狀語「於其」)
六、固定結構
1.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2.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與……比,哪一個……」)
3.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
七、成語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八、古代文化常識
坐席:古代君王、諸侯臨朝聽政,或各級官員治理民事,皆面南而會,即以此稱君。而以北面為卑,或以之稱臣。東西坐席一般以東為主,以西為客。但漢代剛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古代「座次」問題:
1.官職:古代以右為尊。「位在廉頗之右」
2.車騎:由以左為尊。「信陵君虛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
3.室內:西為賓、長、貴;東為主、幼、賤。
4.堂上座位:北為帝(尊),南為臣(卑) 左為貴,右為輕。
5.四面環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東
項羽(伯)——亞父——沛公( 張良)
不好意思答案太長,只能分開發
6. 高中語文必修二,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的學習重點,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
我設計本課教學時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感覺課堂效果很好。1、你對課文的那些段落或語句感興趣?讀一讀。這個環節在課堂上效果特別好,大家紛紛朗讀文章的後半部分,讀得群情激昂,教師再適時引導,范讀,特別好。2、你為什麼對對這些段落或語句感興趣?引導學生鑒賞其中的排比句,比喻句,體會這些手法的作用。3、由此可見演講稿該如何寫?引導學生明確演講稿的語言應該有激情,多運用排比句、比喻句,使演講有氣勢,演講內容形象、生動。最後帶出一個問題,演講不僅要有氣勢,形象,生動,還要讓聽眾明確你演講的思路,本文如果讓你寫,你會如何安排思路?學生大都能回答:有怎樣的夢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夢想?該怎樣實現這個夢想?從而理清本文思路。試試吧,我的經驗,很好的。
7. 高一必修二語文赤壁賦全部知識點,要詳細的
赤壁賦
前赤壁賦
原文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
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dǒu )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niǎo],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zhú)艫(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釃(shi)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mí)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zhǔ)。寄蜉(fú)蝣(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xié)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zhǎng)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zhǎn)更(gēng)酌 (zhuó)。餚(yáo)核既盡,杯盤狼藉(jí)。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注釋
[1]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一,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因後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後赤壁賦》。赤壁:實為黃州赤鼻磯,並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舊址,當地人因音近亦稱之為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2]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歲在壬戌。
[3]既望:既,過了;望,農歷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4
]徐:舒緩地。
[5]興:起,作。
[6]屬:通「囑(zhǔ ),勸酒。
[7]明月之詩:《詩經·陳風·月出》有「舒窈糾兮」之句,故稱「明月之詩」、「窈窕之章 」,與下注釋相同。
[8]窈窕之章:《月出》詩首章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窈糾"同"窈窕"。
[9]少焉:不一會兒。
[10]鬥牛:斗、牛,星宿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橫江:白茫茫的水氣。橫江:籠罩江面。
[1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盪。縱:任憑。一葦:像一片葦葉那麼小的船,比喻極小的船。《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如:往,去。凌:越過。萬頃:形容江面極為寬闊。茫然,曠遠的樣子。
[13]馮虛御風:(像長出羽翼一樣)駕風凌空飛行。馮:通"憑",乘。虛:太空。御:駕御。
[14]遺世獨立:超越塵世,獨自存在。
[15]羽化而登仙: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想長了翅膀一樣,認為成仙後能夠飛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敲打著船邊,指打節拍,舷,船的兩邊。
[17]桂棹(zhào)兮蘭槳:用桂樹木做的棹、用木蘭做的船槳,棹,一種劃船工具,形似槳。
[18]擊空明兮溯流光:船槳拍打著月光浮動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動清澈的江水。
[19]渺渺兮予懷:我的心思飄得很遠很遠。渺渺,悠遠的樣子。
[20]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詩文多以指自己所懷念嚮往的人。
[21]倚歌而和(hè)之:合著節拍應和。倚:依,按 和:同聲相應。
[22]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傾訴。怨:哀怨。慕:眷戀。
[23]餘音:尾聲。裊裊: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24]縷:細絲。
[25]舞幽壑之潛蛟:幽壑:這里指深淵。此句意謂:使深谷的蛟龍感動得起舞。
[26]泣孤舟之嫠(lí 離)婦: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孤居的婦女,在這里指寡婦。白居易《琵琶行》寫孤居的商人妻雲:"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這里化用其詩。
[27]愀(qiǎo 巧)然:憂郁的樣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著 危坐:端坐。
[29]何為其然也:曲調為什麼會這么悲涼呢?
[30]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31]夏口:地名,故城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
[32]武昌:今湖北鄂城縣。
[33]繆:通"繚"盤繞。
[34]郁:茂盛的樣子。
[35]孟德之困於周郎: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吳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擊潰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周郎:周瑜二十四歲為中郎將,吳中皆呼為周郎。
[3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劉琮率眾向曹操投降,曹軍不戰而佔領荊州、江陵。方:當。荊州:轄南陽、江夏、長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帶。江陵:當時的荊州首府,今湖北縣名。
[37]舳艫(zhú lú 逐盧):戰船前後相接。這里指戰船。
[38]釃(shāi 篩)酒:斟酒。
[39]橫槊(shuò 碩):橫執長矛。
[40]侶魚蝦而友麋鹿:把魚蝦、麋鹿當做好友。:伴侶,這里用作動詞。麋(mí):鹿的一種。
[41]扁(piān 篇)舟:小舟。
[42]匏(páo 咆)尊:用葫蘆做成的酒器。匏,葫蘆。尊,通『樽』。
[43]寄:寓托。
[44]蜉蝣:一種昆蟲,夏秋之交生於水邊,生命短暫,僅數小時。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45]渺滄海之一粟:渺:小。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
[46]須臾:片刻,時間極短。
[47]長終:至於永遠。
[48]驟:屢次。
[49]托遺響於悲風:餘音,指簫聲。悲風:秋風。
[50]逝者如斯: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往。斯:此,指水。
[51]盈虛者如彼:指月亮的圓缺。
[52]卒:最終。消長:增減。長:增長
[53]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語氣副詞。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造物者:天地自然。無盡藏(zàng ):佛家語。指無窮無盡的寶藏。
[55]適:享有。
[56]更酌:再次飲酒。
[57]餚核既盡:葷菜和果品。既:已經。
[58]狼籍:通「藉」,凌亂。
[59]枕藉:相互枕著墊著。
[60]既白:已經顯出白色(指天明了)。
通假字:
舉酒屬客(「屬」通「囑」 勸酒)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 乘)
山川相繆(「繆」通「繚」 環繞)
尊("尊"通"樽")
狼籍(「籍」通「藉」,凌亂)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詞類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動,歌詠)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狀,像長了翅膀似的)
3、空明:擊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5、泣:泣孤舟之嫠(lí)婦(使動,使……哭泣)
6、正:正襟危坐(使動,整理,端正)
7、南、西:烏鵲南飛……西望夏口(名作狀,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8、下:下江陵(名作動,攻下)
9、樵: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①名作動,砍柴 ②可以認為無活用,漁、樵本身就為動詞)
10、侶、友:侶魚蝦而友麋鹿(意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11.舳艫(連接)千里:(省略謂語)
譯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於赤壁之下。清風緩緩吹來,江面水波平靜。於是舉杯邀客人同飲,吟詠《詩經·陳風·月出》一詩的「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白茫茫的霧氣籠罩著江面,波光與星空連成一片。我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多麼遼闊呀,像是凌空乘風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多麼飄逸呀,好像變成了神仙,飛離塵世,登上仙境。
於是,喝著酒,快樂極了,敲著船舷唱起來。歌詞說:「桂木的棹啊,蘭木的槳,拍打著清澈的江水啊,船兒迎來流動的波光。多麼深沉啊,我的情懷,仰望著我思慕的人兒啊,她在那遙遠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簫的,按著歌聲吹簫應和。簫聲嗚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餘音悠揚,像一根輕柔的細絲線延綿不斷。能使潛藏在深淵中的蛟龍起舞,孤舟上的寡婦啜泣。
我不禁感傷起來,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著,問客人說:「為什麼會這樣?」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川繚繞,鬱郁蒼蒼,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當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順著長江東下的時候,戰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灑酒祭奠,橫端著長矛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裡呢?何況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打柴,以漁蝦為伴,與麋鹿為友,駕著一葉孤舟,在這里舉杯互相勸酒。只是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穀粒。哀嘆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窮無盡。希望同仙人一起遨遊,與明月一起長存。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經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簫聲的餘音寄託給這悲涼的秋風。」
我說:「你們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嗎?(江水)總是不停地流逝,但它們並沒有流走;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它終究也沒有增減。要是從它們變的一面來看,那麼,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羨慕它們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才成其為聲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為顏色,佔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你們共享。」
客人聽了之後,高興地笑了,洗凈杯子,重新斟酒。菜餚果品已吃完了,杯盤雜亂地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中,不知不覺東方已經亮了。
鑒賞
第1段,寫夜遊赤壁的情景。作者「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懷抱之中,盡情領略其間的清風、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興之所至,信口吟誦《詩經·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體態嬌好的美人,期盼著她的冉冉升起。與《月出》詩相回應,「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並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雲:「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氣一貫。「徘徊」二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柔和的月光似對遊人極為依戀和脈脈含情。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霧氣籠罩江面,天光、水色連成一片,正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遊人這時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因而「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乘著一葉扁舟,在「水波不興」浩瀚無涯的江面上,隨波飄盪,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風飛行,悠悠忽忽地離開人世,超然獨立;又像長了翅膀飛升入仙境一樣。浩瀚的江水與灑脫的胸懷,在作者的筆下騰躍而出,泛舟而游之樂,溢於言表。這是本文正面描寫「泛舟」游賞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作者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這里所說的「美人」實際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這段歌詞全是化用《楚辭·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之意,並將上文「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內容具體化了。由於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已流露了失意和哀傷情緒,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簫的音調悲涼、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竟引得潛藏在溝壑里的蛟龍起舞,使獨處在孤舟中的寡婦悲泣。一曲洞簫,凄切婉轉,其悲咽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
第3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此段由賦赤壁的自然景物,轉而賦赤壁的歷史古跡。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古跡作答,文理轉折自然。但文章並不是直陳其事,而是連用了兩個問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問道:「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勝問道:「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兩次發問使文章又泛起波瀾。接著,追述了曹操破荊州、迫使劉琮投降的往事。當年,浩浩盪盪的曹軍從江陵沿江而下,戰船千里相連,戰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滿,趾高氣揚,在船頭對江飲酒,橫槊賦詩,可謂「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裡呢?曹操這類英雄人物,也只是顯赫一時,何況我輩!因而,如今只能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才把悲傷愁苦「托遺響於悲風」,通過簫聲傳達出來。客的回答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個方面。
第4段,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客曾「羨長江之無窮」,願「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即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認識。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過是轉瞬之間;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又何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須臾」了!這表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並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而後,作者又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予以進一步的說明。那麼什麼為我們所有呢?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我們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此情此景乃緣於李白的《襄陽歌》:「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進而深化之。
第5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後,轉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至於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文章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無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而暢遂也。」蘇軾通過各種藝術手法表現自己坦盪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盪,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1)駢散結合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闢理念。散文的筆勢筆調,使全篇文情鬱郁頓挫,如「萬斛泉涌」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對偶不同,它相對更為自由,如開頭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飭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韻,但換韻較快,而且換韻處往往就是文意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宜於誦讀,並且極富聲韻之美,體現了韻文的長處。
(2)形象優美,善於取譬
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怨:「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連用的六個比喻,渲染了簫聲的悲涼,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音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寫得具體可感,效果極佳。
謝謝採納!如若需要,還會補充!
8. 高一語文復習知識點有哪些
古詩文默寫和文言文字詞理解 特別是文言文的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虛詞的翻譯 省略句 倒裝句 一堆亂七八糟的知識點 主要就這些必須看記憶和理解 其他就是自己長久以來的積累能幫你的
9. 人教新課標版高一年級必修二文言文知識點梳理檢測
赤壁賦 【默寫要求全文,故字形皆為重點!慎查之!】 1游於赤壁之下 遊玩 狀後 2舉酒屬(zhǔ)客 舉起 3白露橫江 充滿 引申為籠罩 4縱一葦之所如 如 到 5凌萬頃之茫然 越過 6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 馮 通「憑「 乘 乎 ….的樣子 知不可乎驟得 句中語助詞 生乎吾前 同於 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 同於 在 7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像 遺 拋棄 8於是飲酒樂甚 在這時 9客有吹洞簫者 定語後置 10不絕如縷 絕 斷 1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舞 泣 12蘇子愀(qiǎo)然 神色嚴肅的樣子 13正襟危坐 正 整頓 危左 端正坐著 14何為其然也 賓前 然 這樣 15烏鵲南飛』 名狀 向南 順流而東也 名動 向東行進 【名動 名狀區分乃重點】 16山川相繆 通「繚」 環繞 17方其破荊州 當 下:攻下 18順流而東也 名動 19釃酒臨江 臨 面對 橫槊(shuò)賦詩 橫拿 20固一世之雄也 本來 21侶魚蝦而友麋(mí)鹿 意動 而 表並列 22哀吾生之須臾 為動 之 取獨 23挾(xié)飛仙以遨遊 表修飾 24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夫 那 25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 漁樵 名動 狀後 26而未嘗往也 而 表轉折 27而卒莫消長(zhǎng)也 卒 最終 28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蓋 句首發語詞 將 如果 自 從 其 那 以一瞬 通「已」 一眨眼 【本句重點翻譯】 29苟非吾之所有 如果 30耳得之而為聲 而 表順承 遇 看到 31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之 不譯補足音節 32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適 享受【由滿足延伸】 33洗盞(zhǎn)更酌 (zhuó) 再 34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 交錯【貌似有錯】 游褒禪山記 本課知識點異常重點本課知識點異常重點本課知識點異常重點本課知識點異常重點1!!!!!!!!!!!!!!!!1褒禪山,亦謂之華山 之 代指山 2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舍 名動 築舍定居 狀後 3而卒葬之 最終 4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以故 因此 名 命名 其 那 5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zhǒng)也。 之 的 判斷 6距其院東五里 其 代寺院 【東 名動 向東走】 7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以 因為 乃 表判斷 「是、為」 8有碑仆道 省略於的省略句 9其文漫滅 碑文 獨其為文猶可識 文字 10有泉側出 名狀 從側面 11由山以上五六里 以 表范圍 【有爭議】 12有穴(xué)窈(yǎo)然 窈然 幽深的樣子 13問其深 形名 14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形動 走到盡頭 15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以 表修飾 16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動作名 前進 17而其見愈奇 動名 見到景象 18不出,火且盡 將要 19蓋余所至, 句首語氣助詞 有大概意思 2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不到十分之一 21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 動作名 到達的人 22方是時, 當 正在 23火尚足以明也 形動 照明 24既其出 其 語氣助詞 無實意 25則或咎其欲出者 責怪 26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其 自己 而不得 而 表因果 極 盡興 動詞 夫 那 27於是余有嘆焉 於是 對於這種情況 【前面還有個於是 在赤壁賦】 28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之 主謂 於 引賓 29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以 因為 之之之之 補語標志補語標志補語標志補語標志 30夫夷以近 以 同「又」表並列 31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非常 平時很難見到 險遠 形名 32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省略賓語 【課本注釋 必然是重點】 33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xiàng)之 至於 到了….. 相 輔助 34於人為可譏 為 表強調【或者「是」。..爭議著 靈活吧】 35其孰能譏之乎 其 難道 36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以 以之 因此 由此 37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謬 使….錯 傳 流傳或流傳的文字 名 稱說【本課名很多】 38何可勝道也哉 勝 盡 完全 39長樂王回深父 通「甫」 男子尊稱 張衡傳 1衡少善屬文 善於 2游於三輔 游學 狀後 3因入京師 於是 4觀太學 省略介詞 5貫六藝 六藝 禮樂御射書數 6雖才高於世 比 7而無驕尚之情 表轉折 8常從容淡靜 從容 穩重 9不好交接俗人 結交 10衡乃擬班固《兩都》 於是就 模仿 11精思傅會 組織文句 12十年乃成 才 13衡善機巧 靈巧裝置 14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向來 15遂乃研核陰陽 於是 16妙盡璇機之正 道理 17順帝初,再轉 調動官職 18衡不慕當世 指權臣大官 19輒積年不徙 提升【有語境,不能解釋為調動官職..】 20以精銅鑄成 用 21飾以以以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用 22中有都柱 大 23施關發發發發機 撥動 機件 24其牙機巧制制制制 那 構造 25覆蓋周密無際 際 縫隙 26伺者因此覺知 因 憑借 27而七首不動 表轉折 28尋其方面, 方面 方向 29乃知震之所在 就 之 的 30驗之以事 狀後 31未之有也 賓前 32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咸 全 都 征 應驗 【此處學者古今同義】 33衡下車 官吏初到任 34永和四年卒 死 35舉孝廉不行 舉薦 36因以諷諫 用 省略賓語 37公車特徵拜郎中 授予官職 38再遷為太史令 兩次 調動官職 39自去史職, 離開 40形似酒尊 尊 【字形 還有金樽清酒斗十千 莫使金樽空對月 之類的】 41出為河間相 離京外任 琵琶行 本課千古名詩,重點是默寫 語法點就這些了吧0.. 1 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左遷 貶官委婉說法 2明年秋 第二年 3使快彈數曲 省賓語 4予出官二年 出官 離京外任 5感斯人言 話 6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才。 7因為長句 於是作 8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 9命曰《琵琶行》 取名 10主人忘歸客不發。 發 開動 11 別有幽愁暗恨生 幽深 低眉信手續續彈 信 隨意 12,鐵騎突出刀槍鳴。 突然沖出【古今】 13 自言本是京城女 說 14名屬教坊第一部 排在 15秋月春風等閑度 等閑 隨便的 16弟走從軍阿姨死 離開 17暮去朝來顏色故。 顏色 容顏 18夢啼妝淚紅闌干 闌干 縱橫交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