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唐朝的七條歷史冷知識,有幾條日本至今還保留著
一:《新唐書》載李淵「體有三乳」,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見到李淵,「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猜猜他吮的是哪個?
二:唐朝時分,南方所能享用的水果大約有桃子、李子、杏、葡萄、石榴、櫻桃等為數不多的幾種,北方的水果南方人很難見到。
北方的水果十分稀缺 ,南方普通人根本嘗不到。
三:唐代制止吃鯉魚,捕到必需立即放了,賣者要杖六十。法律說道:言「鯉」為「李」也。
四:唐末文人羅隱詩文出眾,得宰相鄭畋之女愛慕。尤其是「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一句詩,鄭氏最為欣賞,時時吟誦。
後來鄭氏劍道他的樣貌,絕口不提他的詩了,長得太對不起審美了。
現實證明人丑就要多讀書這話相對是謬論,丑就曾經註定了你的命運,文采、外延這種東西基本加不了分,連老婆都娶不到。
五:唐朝人愛吃生魚片
日本料理以生魚片最為著名,可謂日本菜的代表作。殊不知,日自己對生魚片的酷愛其實是從唐朝傳過來的,如今贛南一些客家人聚居地都有吃生魚片的傳統,這種傳統或可追溯到唐代。
六:唐朝 老道葉法善有一個鏡子,每當人有病的時分就拿過去照一照,可以看見五臟六腑上得病灶。
所以說CT在中國唐朝就曾經有了。
七:唐朝有放妻協議,這協議並非是休妻,單方還是比擬對等的,感情和睦,戰爭分手。
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絕對……既以一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
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欣。
② 唐朝真是「以胖為美」嗎
眾所周知,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非常多的朝代,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強大的王朝,比如我們熟悉的唐朝就是其中最讓人懷念的一個。因為那個朝代是我國最開放的時候,不僅思想文化是開放的,連人也是很開放的,所以很多事情都會被得到寬容和理解,除此之外,唐朝的社會風氣也是得到了許多文人雅士的認可和贊美,比如唐朝的「以胖為美」就是一件看似很先進的事情。
就連著名的詩人杜甫都曾這樣歌頌過楊貴妃,說她「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這就足以說明楊貴妃的真實身材是很勻稱的,而且皇帝喜歡她的也不僅僅是身材,更重要的還是她身上散發出的超凡脫俗的氣質和才華。所以看完之後,那些兩百斤的快樂小胖子還不決定減肥嗎?即便你們是「夢回大唐」也是沒人敢要的啊!
③ 曼克傑森:關於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唐朝言「鯉"為李也,所以禁止食用鯉魚,捕到要立刻放掉,否則賣鯉魚者杖責六十。雖然明令禁止,仍擋不住食客們的嘴,私下裡照吃不誤。唐人最喜食魚,烹飪多以為膾為主,「膾"大概就是現在的生魚片。杜甫有詩贊曰:「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意思是切成雪白的魚片,就著春天生長的香嫩小蔥,食之為最佳。在《膳手經手錄》中記載,膾,鯽魚為最佳,然後排列分別是:鯿魚、魴魚、鯛魚、鱸魚……因此可以證明,倭國日本食生魚片還是由遣唐使從我們這兒學過去的。
再說玩,唐人喜歡馬,一為戰場上需要戰馬,另一個是達官貴人們也喜乘馬出行,如《虢國夫人游春圖》,圖中不論貴婦,還是隨從人等全都騎乘而行,陣勢搞得很大。所以那時也從西域引進不少名馬,比如「天馬",是指從中亞引進的名駿,估計其中也包括汗血寶馬。
不論王公貴族都喜歡看「打馬球」,分為兩隊,騎馬用帶環的手桿擊鞠,以擊入對方門洞多者為勝,更有王子公孫還要親歷球場一試身手,一時間駿馬的身價倍增,而且居高不下。
④ 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第一、皇帝也嘚瑟
李隆基年輕的時候很低調,有次路過昆明池看到一群富二代在喝酒行樂就過去湊熱鬧。富二代們沒見過他,看他的樣子以為是個小人物就有人提議自報家門,想以此來羞辱他。
第四、俊臣酷吏名字好
著名的酷吏來俊臣,他其實本來不姓來,應該姓蔡。他的生父叫蔡本,賭錢賭輸了沒法還就乾脆拿老婆抵賬。而那個債主也原本就和蔡本的老婆有私情,就順水推舟收下了。
當時蔡本的老婆就已經懷了孕(很難說這到底是誰的),生下來的孩子就隨了情夫的姓,姓來。順便一提,這個來姓人的名字,叫來cao,對,就是和老曹同名的字。
⑤ 歷史上哪些好玩的冷知識
歷史上好玩的事情,各類話題都很多。這次就說說相對「冷門」的一類:歷朝歷代經濟與生活領域,一些趣味無比的歷史真實。
一:受歡迎的「漢朝製造」
漢朝暴打匈奴後,貫通歐亞的絲綢之路從此暢通,但除了中國絲綢外,另一件「漢朝製造」也賣火——漢朝的鋼鐵武器。
比如夾在漢朝與羅馬間的波斯帝國,就是被漢朝使者嘲笑「兵弱」的安息國,正是漢朝冷兵器的大買家。有「漢朝鋼鐵」壯膽的波斯國王,朝著老對手羅馬人霸道喊話:「你將很快看到用進口的中國鋼鐵來代替向你們交納的黃金。」然後手持漢朝冷兵器的波斯軍隊,把稱霸歐洲的羅馬人揍得頭破血流。
但千萬別以為,在足球運動發達的北宋,做職業球員是個好差事。大型比賽輸了球,可不止是挨罵罰錢的事。輸球一方的球員們不但要挨鞭子抽,還要臉上塗紅白粉受辱,比起現代職業球員,不是一般的慘。
六:「換衣癖」張居正
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發達,各種消費都火爆。萬曆年間內閣大學士於慎行說,北京城裡賣鹽醬的小販,都常有數千萬的資產。上街買趟油鹽醬醋,沒准就能撞上土豪。
但要論更土豪的,還要屬於慎行的老師——萬曆年間大改革家張居正。這位名臣平日穿衣最講究「鮮美耀目」,每天的名貴衣服絕不重樣,一天要換好些套。就連他每天中午在內閣吃飯,都是吃一會就去換衣服,一頓飯下來能換四五次,全是衣料名貴的服裝。有這位「換衣癖」帶頭,明末的競奢風氣甚囂塵上。
七:「廣東豬」攻克歐美
晚明年間時,廣州已是重要對外貿易口岸,歐洲各國商人紛紛來掃貨,一件廣東「土產」,卻和絲綢瓷器一樣火熱受歡迎:廣東家豬。
廣東農村常見的家豬,怎麼這么叫歐洲人瞧稀罕?實在是中國的家畜養殖,當時領先歐洲太多。易肥且易繁殖的廣東家豬,也叫歐洲人瞧了稀罕,然後就不惜重金瘋狂爆買,拉到歐洲農村去配種。之後不到一百年裡,廣東家豬強勢登陸英國農村,英國本土「種豬」近乎絕跡。廣東家豬交配出的「約克夏豬」遍及歐洲,又在十九世紀初席捲美國,造就了美國的「波中豬」。近代西方的家畜養殖業,從此進入井噴發展。
以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話說:中國家豬在改進歐洲品種中,具有極高的價值。
這樣的「極高的價值」,也見證了中國幾千年裡,一批批農業工作者的偉大。中國歷代王朝國富民強的繁華記憶,更是他們沉默奠定。只此一條,這些大多數名字已不可考的祖先們,當得起比帝王將相還重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