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幼兒園中秋節相關知識
擴展閱讀
同學說我是美女怎麼辦 2024-11-07 04:48:15
經典紅是什麼色的 2024-11-07 04:45:06
什麼事決策的基礎 2024-11-07 04:37:07

幼兒園中秋節相關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7-20 23:29:49

『壹』 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點

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一切活動均圍繞著月亮這一主題。吃月餅、拜月、供兔兒爺等。在漢代已普遍崇拜月亮。古代帝王祭祀太陽,也祭祀月亮。北京的月壇為祭月的建築。中秋正直秋高氣爽的季節,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節。中秋節的象徵食物莫過於月餅。月餅還象徵著全家團圓之意。這種象徵明代已經開始。
中秋節在蒙古、回、壯、彝、朝鮮、侗等20多個少數民族中也廣為流行。
中秋節是我國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傳統節日文化的尋根,對繼承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建設和諧社會,乃至營造健康的節日市場氛圍有著一定的啟迪意義。
明清中秋成「大節」
中秋節還要點「中秋花燈」。
農歷八月十五,恰處一年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是夜,月亮圓而亮。東晉時,在隸屬於南京的牛渚(今採石磯),高士謝尚、袁宏於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詩賞月,故而有了「牛渚玩月」這一佳話典故,且對中秋賞月的形成影響頗大。至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明清以降至民國時代,中秋節成為盛大節日。解放後,民間仍盛行中秋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等。
賞月過中秋,在蒙古、回、彝、壯、布依、朝鮮、滿、白、侗、土家、哈尼、黎、拉祜、納西、達斡爾、羌、錫伯、鄂溫克、裕固、京、鄂倫春、赫哲等少數民族中也頗流行,說明中華民族大家庭文化同根、習近俗同。

『貳』 關於中秋節的一些知識。

關於中秋節的一些知識。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

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葯,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

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

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節的習俗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叄』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簡單易記,幼兒園小朋友用的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歷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盪然無存。另有一說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余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肆』 中秋節由來的方案

《中秋的來歷》幼兒園小班中秋節活動方案

設計意圖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積淀著許多洋溢著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節日正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無不大力弘揚著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傳承民族精神。

時值中秋節的來臨,讓我們的孩子了解這一傳統節日,學到科學小知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把禮儀滲透到各個細節處。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環境布置

1. 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制出的「月亮變化冊」。

2. 在語言去投放相關月亮知識的圖書。

3. 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家長工作

1. 家長幫助搜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並提供給大家分享。

2. 為這次主題活動准備一些月餅盒。並與幼兒一起做一個燈籠,最好是共同製作的。

3. 督促幼兒節前節後連續觀察月亮,並記錄月亮的變化。

4. 關注主題活動的進展,及時協助主題活動的展開。

5. 有時間帶幼兒在有月亮的夜晚賞月。

 

活動主題一:中秋的來歷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知道為什麼要過中秋節,什麼時候開始過中秋節。

2、幼兒能夠通過多種渠道來收集資料,並學會分享交流資料。

活動准備: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以及一些中秋節的圖片。

『伍』 幼兒了解中秋節的教育意義

1、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通過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陸』 關於中秋節的知識簡短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葯,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葯的蟾蜍。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歷史發展,後來歷法融合,使用陰歷(夏歷),所以將「祭月節」由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吳剛折桂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30]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玉兔搗葯

兔子登上月宮搗葯,最早見於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對月亮有什麼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葯。」據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葯」是由「蟾蜍搗葯」變來的。

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葯杵,夜晚在葯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葯。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故事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據說,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柒』 幼兒園中班怎樣給幼兒講解中秋節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准備: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嘗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