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宗教與法律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印度之夜歌詞是什麼 2024-11-07 10:47:12

宗教與法律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07-19 16:11:04

❶ 聽了<憲法與宗教信仰自由》的講座,可以圍繞哪些要點寫感想

即:1.宗教信仰自由 2.宗教平等 3.政教分離 4.基本規范 5.國教與國教事務 6,教會自主及其法律地位 7.宗教教育 8.新宗教團體的設立 9.宗教活動的限制 10.神職人員的限制 11.其他。

❷ 《宗教知識》的心得體會作文

宗教學習心得體會
2011年11月15日下午在新疆教育學院音樂廳內認真聆聽了閆科培老師主講的關於新疆地方史與民族宗教政策 民族團結教育的講座,講座內容的涵蓋面很廣,老師形象生動的從古至今來闡述新疆的發展過程,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各個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曾經存在矛盾與不和,發生過沖突和戰爭,
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歷史的主流,從古代史上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兩次大分-裂以後又分別重歸於好的事實是中華民族偉大向心力的
生動表現。漢朝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滿族的康熙帝都為中國的統一建立了不朽功績,以及張騫的出使西域,在西域建立都護府,更能說明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歷史一再證明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在當前形勢下極少數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也極力鼓吹民族獨立,他們的陰謀及破壞活動一直也沒有停止,我們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國際上的敵對勢力一直蓄意挑撥我國各兄弟民族之間的親密關系,企圖分-裂我們統一的社會主義祖國。我們知道因民族發生分-裂必然會引起社會動盪,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都會帶來損失乃至災難。09年的「 7.5」事件就是一個血的教訓,使生活在新疆的我們更加體會到穩定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團結我們很有可能讓敵對勢力有可成之機。面對國內外嚴峻的形勢,我們更應該做到團結,用一種全新的姿態來面對世界!時代需要楷模,精神引領發展」。省財政廳選派幹部沈浩同志,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篇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壯麗華章。「滄海橫流顯本色,一片丹心為百姓」。沈浩同志用自己人生譜寫了一曲「熱愛農村、為民謀利」的感人篇章,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諾言,為我們詮釋了人生的真諦。

通過學習沈浩同志先進事跡,我感觸頗深,從中學習和領悟了沈浩同志平凡當中有追求;平靜當中有激-情;平常當中有責任;平淡當中有奉獻;平和當中有執著。學習沈浩同志,

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是世情、國情賦予民族宗教幹部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我們要深刻理解建設學習型政黨的戰略部署,適應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要求,堅持馬
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全面理解和正確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通過多種渠道、運用多種形式、採取多種手段獲取知識,不斷提升民族宗教工作管理水平。同
時,提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能力是服務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的必然要求。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著眼點就是做好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工作,我市有4萬少數民族群眾和15萬信教群眾,民族宗教工作任務繁重,為此,民族宗教幹部要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出發,學習沈浩同志「一草一木都含笑、一石一水皆有情」的親民、愛民的朴實情懷,認真做好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的工作,堅持信仰上相互尊重,政治上團結合作,積極引導他們投身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為蚌埠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就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是全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宗教工作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社會大局的穩定,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主動深入基層、深入到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中間,傾聽他們對我們工作的意願和要求,認真調查核實群眾反映的問題,始終把他們的利益作為最高追求,把黨的利益與群眾利益高度統一起來,重實際,摸實情,辦實事,求實效,切實維護好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學習沈浩同志「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公僕情懷,當好群眾的貼心人,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溝通與交流中同群眾建立起感情,取得信任。

❸ 如何正確的認識和對待宗教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與宗教問題的基本觀念以及處理宗教問題的綱領、政策的總和,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1,宗教的產生有個人主觀的虛幻感覺和神秘體驗因素。

2、形成宗教的理論基礎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3、宗教的社會功能在於麻痹人們對社會制度的思考。

二、認識到大學生肩負重要使命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作為公民的大學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學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重要歷史使命。

大學是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慾望強,不僅要學習各種專業知識,還對承載著這些知識的人類歷史上的各種思想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必須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三、正確看待宗教

1.分清宗教與邪教的區別,自覺提升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

2.認清宗教信仰與現代文明的關系,在以客觀正確的態度對待宗教的前提下,也定不能忘記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因子。不能將封建迷信當作宗教信仰而產生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現象。應學會以辨證的思維摒棄陋俗凈化風氣。

大學生要有正確的宗教信仰觀,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打造溫馨健康的校園文化。



(3)宗教與法律知識講座擴展閱讀: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可相應地開設有關民族、宗教的選修課,將宗教知識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宗教觀、人生觀及對待學習宗教知識的積極態度。

重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使大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了解和認識宗教,正確辨析科學與宗教、宗教與其他社會現象的區別,熟悉和掌握黨的宗教政策。

掌握國家的宗教法律法規,正確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入到如何為國家和民族奉獻力量上來。

(二)把握校園文化的政治方向,充分利用媒體傳播的有效途徑

校園文化是全校師生所共同創造的文化環境和學習氛圍的總和,它可以引導學生以及更有效地激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是加強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媒介。高校要充分利用媒體傳播的有效途徑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加強大學生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營造出積極向上、陽光和諧的校園氛圍。

加強校園刊物、校園各大學生組織、書籍等的管理和建設,使校園內的宣傳教育起主導作用,加強高校綜合防控,把積極的政治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及時將先進文化引入校園來規范大學生的文化取向,防禦和抵制庸俗文化。

(三)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靈活性,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參與社會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而且在精神信仰上能夠進一步正確引導大學生,並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組織大學生參與民族地區的建設,對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民俗民風的文化調查等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充分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高對民族宗教政策的認識。在社會實踐中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充分發揮高校心理教育功能

切實關注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將此作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觀及進行無神論教育的輔助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如專題心理講座、主題心理報告、心理咨詢等)傳授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心理調適。

有針對性地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學會以積極的心態自我調適,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增加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人文關懷,將理想教育與大學生個人生活及思想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予以學生心靈深處的關懷,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心理健康模式。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西藏網-宗教法制建設挑戰與應對

❹ 宗教人士為什麼不能在本宗教活動場所以外的地方開辦宗教知識講座

並不是不能,而是盡量避免。。
主要原因是為了維持宗教之間的互相尊重,和諧。。

❺ 大學生怎樣正確認識和對待宗教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與宗教問題的基本觀念以及處理宗教問題的綱領、政策的總和,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1,宗教的產生有個人主觀的虛幻感覺和神秘體驗因素。

2、形成宗教的理論基礎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3、宗教的社會功能在於麻痹人們對社會制度的思考。

二、認識到大學生肩負重要使命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作為公民的大學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學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重要歷史使命。

大學是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慾望強,不僅要學習各種專業知識,還對承載著這些知識的人類歷史上的各種思想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必須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三、正確看待宗教

1.分清宗教與邪教的區別,自覺提升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

2.認清宗教信仰與現代文明的關系,在以客觀正確的態度對待宗教的前提下,也定不能忘記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因子。不能將封建迷信當作宗教信仰而產生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現象。應學會以辨證的思維摒棄陋俗凈化風氣。

大學生要有正確的宗教信仰觀,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打造溫馨健康的校園文化。



(5)宗教與法律知識講座擴展閱讀: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可相應地開設有關民族、宗教的選修課,將宗教知識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宗教觀、人生觀及對待學習宗教知識的積極態度。

重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使大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了解和認識宗教,正確辨析科學與宗教、宗教與其他社會現象的區別,熟悉和掌握黨的宗教政策。

掌握國家的宗教法律法規,正確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入到如何為國家和民族奉獻力量上來。

(二)把握校園文化的政治方向,充分利用媒體傳播的有效途徑

校園文化是全校師生所共同創造的文化環境和學習氛圍的總和,它可以引導學生以及更有效地激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是加強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媒介。高校要充分利用媒體傳播的有效途徑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加強大學生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營造出積極向上、陽光和諧的校園氛圍。

加強校園刊物、校園各大學生組織、書籍等的管理和建設,使校園內的宣傳教育起主導作用,加強高校綜合防控,把積極的政治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及時將先進文化引入校園來規范大學生的文化取向,防禦和抵制庸俗文化。

(三)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靈活性,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參與社會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而且在精神信仰上能夠進一步正確引導大學生,並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組織大學生參與民族地區的建設,對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民俗民風的文化調查等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充分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高對民族宗教政策的認識。在社會實踐中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充分發揮高校心理教育功能

切實關注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將此作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觀及進行無神論教育的輔助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如專題心理講座、主題心理報告、心理咨詢等)傳授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心理調適。

有針對性地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學會以積極的心態自我調適,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增加適應社會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人文關懷,將理想教育與大學生個人生活及思想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予以學生心靈深處的關懷,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心理健康盧梭宣布上帝已死,會促使很多神令論者相信如果沒上帝的存在,人類的道德判斷也就是失去了道德判斷的依據,也就失去了獎懲的依據。但是隨著現在自然科學的進步和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如2013年12月15日我國「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球表面,都表明世間是沒有神或者上帝存在的。但是宗教在我們生活中對於社會穩定和對人的精神的慰藉來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那我們應該怎麼來客觀的看待宗教呢?
宗教是人類精神的溫床,是人類很多深層次精神需求的表現,它促使人能夠超脫自身的有限性,實現對宇宙,對人類的終極目的關懷。這都表明宗教可以成為人認識世界的一種心理基礎,但是並不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邏輯基礎。通過宗教這種途徑也是可以幫助很多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教等神學的信徒們提供更為簡單的方式通向道德的殿堂。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很多的聖人就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形象來影響他們的信徒的,這種對於道德宣傳作用是形象的。但是虔誠也同樣可以為惡或者善所利用,歷史上的宗教審判庭,宗教迫害的事情發生並不少見。
只能說宗教和道德的關系猶如道德和各種文學作品的關系一樣。任何一個豐富,發展成熟的國家裡的文學作品中都不會缺少神話、文學和藝術。最為尋常百姓所了解的神話作品有《寶蓮燈》,沉香「劈山」救母的場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現的,但他採用虛構的形式,誇大了沉香救母這種急切的心情,給了我們最生動、親切和直觀的觸動。向傳達了中國最大的善—孝道。也證明了「母愛」這個具有豐富道德內涵的概念並不是隨意捏造的,也不簡單是促使基因成功的傳播而以,而是他就是那樣讓你無法言明的存在著。暫且不議道德的存在,讓我們接著來看道德和宗教,道德和神話,宗教和神話之間的關系。宗教會如神話等其它的文藝作品一樣可以做出宣傳道德有效手段,作為塑造道德形象,傳播道德理念的有利途徑。
正如盧梭所說的那樣,上帝已死,或許道德離開了宗教的束縛,立法者脫離了上帝的監控,對於我們人類來講是件好事。或許沒有上帝我們同樣可以為道德尋找到存在的標准,或許我們人類自己可以為我們的道德立法。

❻ 《宗教知識》法律講座講稿

直接搜一篇論文算了

❼ 為什麼要學習宗教知識

請耐心的讀完: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呢?我相信你看完你會清楚很多.

禪是禪非
2015年02月15日

為什麼要學佛呢?

好,今天呢我要講的題目就是——為什麼要學佛呢?因為這個題目,是信仰佛教的人和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想知道的重要問題。那麼,為什麼要信仰佛教呢?

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從事其他的任何一個行業一樣,咱們人無論是做什麼、說什麼、想什麼……,一切的目的就是在於:如何才能夠減輕痛苦;如何才能夠增長快樂?就這個問題。

所以說呀,學佛和信仰佛教,目的就是為了減輕痛苦,更是為了增長快樂。

讓自己從簡單的意義上說,能減少一點痛苦,增長一點快樂。如果往更深的角度來說,斷除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樂和安樂因!以這樣的目的,咱們要信仰佛教,學習佛法。

有些人就會有疑問,說:「信仰佛教,真的能減輕痛苦嗎?真正能讓人增長快樂嗎?」我說:「是的!佛教確實是能讓人減輕痛苦,也能讓人增長快樂。」

為什麼呢?

因為佛教具備有非常哲理的,非常科學的,非常實際的,正確的,減輕痛苦的方法和增長快樂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任何一種其他的減輕痛苦的方法和增長快樂的方法,都要更為徹底,更為正確,更為究竟!

所以說,學佛和信仰佛教,確實是能讓人減輕痛苦,增長快樂。因此,我們要信仰佛教。

那麼就會有人問我們:「如果說佛教有什麼辦法讓你減輕痛苦,有什麼方法讓你增加快樂呢?」其實,在二千五百二十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在印度的菩提金剛樹下,證得無上菩提果位之後的四十九天以後,來到瓦藍納西(Varanasi),佛陀第一次轉動*輪,初次講法時只有五個比丘,就是譑陳如等佛陀的頭五個弟子。

當時佛陀講到了非常簡單,又非常深刻的一個法。那就是四諦法。什麼是四諦法呢?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般若心經》裡面有這么一句話:「無苦集滅道」,佛陀第一次講的法就是「苦、集、滅、道」四諦法。

當時佛陀怎麼說的呢?他說:「眾比丘呀,當知苦、應斷集、證得滅、趨入道」。

佛陀自從在他三十六歲那年的四月十五日證得佛陀果位之後,過了四十五天,頭一次講了「苦集滅道」四諦法。由此開始,直到圓寂為止,總共宣講了四十六年的法。轉了三轉次*輪。

不過,無論是第一轉*輪第二轉*輪,還是第三轉*輪。無論是小乘的聲聞教法,還是大乘顯宗的教法,還是密宗的教法。都離不開頭一次所講的「苦、集、滅、道」這四諦。所以,我今天說,佛教就是用這四個字來讓人減輕痛苦,增長快樂的!

剛才所說「當知苦,應斷集,證得滅,趨入道。」那麼佛教究竟減輕的是什麼苦,增長的是什麼快樂呢?釋迦牟尼佛他就講了兩個法。一個是世間法,一個是出世間法。所以說,通過世間法的修習,讓你可以暫時或者現前得到人天之快樂。而通過出世間法的修行,可以讓你徹底脫離輪回之苦,到達永久安樂及安樂因的菩提果位。所以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對寶行王說了非常重要的這么一個概論,他說:

「先生增上法,後生決定善,

由得增上生,此生決定善,

增上生極樂,定善為解脫。」

他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他說,如果一個人修煉佛法的話,那麼首先,應該修「增上生」的法。什麼叫「增上生」的法呢?就是世間法。然後應該修「決定善」,就是出世間的法啊。那麼先修「增上生」的世間法,能夠使人脫離什麼苦,得到什麼快樂呢?答案是,能消除今生之中一切疾病、災難、障礙等等各種各樣的災難,讓人今生中能享受榮華富貴,及福、祿、壽、財、智慧和慈悲等等,這樣的一個人生享受。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來生不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的痛苦當中,讓你繼續享受人天的快樂。所以說「增上生極樂」。

那麼,「出世間法」的「決定善」能做什麼呢?讓人徹底脫離輪回的行苦、壞苦、苦苦等一切痛苦。破除人們在輪回當中的最根本因素——「我執」和「法執」,讓我們遠離愛恨之心,能夠得到永久的安樂以及安樂因的涅槃菩提果位。所以說,這叫出世間法。

佛陀所講的一切法就是這兩種,無論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首先就要「當知苦」。什麼叫「當知苦」呢?如果你想脫離苦,應該知道苦。如果不知道什麼是苦,也就無法無所謂「擺脫一切痛苦」了。所以首先必須知道什麼苦。那麼苦有多少呢?苦有無數的,不過呢,大略上,苦可分為三種、六種、八種等等。今天我把苦分為三種來講,分別叫行苦、壞苦、苦苦。

其中有些苦,人們平常就知道,但有些苦,人們至今還不知道是苦,反而一直認為是快樂。

應當認識痛苦之一:行苦

比如說行苦,這個行苦是什麼呢?是過去所造的,身、口、意之善惡業力導致的,將來會受苦的,一種不自由的狀況。它就被稱之為行苦。比如說,人等天下一切萬物生靈是沒有自由的。今生的幸福或者今生的得失,都是由前世所造的善惡業力所推。他的現在的一切快樂和痛苦,是過去的善良業力的所推。所以說,如果不願意受苦,只能現在行善積德,爭取從明天開始得到一點快樂,不過,當天,當前的痛苦卻是沒有一點自由。

比如說上半輩子你殺過人,造過許多傷害百姓、傷害他人的事情,結果你的後半輩子就不得安寧。為什麼不得安寧呢?因為你上半輩子所造的,惡的業力所報的怨,就讓你不得安寧,所以說這叫業力所推。比如說你過去造過這樣的殺人、放火一直沒有破案,但未來的某一天一旦破案了,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你不由自主的,肯定要被槍斃,或者被判刑等等,或被別人復仇所殺等等。總之有許多都是不自由的。

同樣,我們生下來就是第一個不自由。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出生在貴族家裡,還是平民百姓家裡;富有的家裡,還是窮人的家裡。這是由不得我們的。這是第一個「由不得」。就是由於出生的由不得,今生的命運會由於這個受非常大的影響。比如說由於你的出身是低處,如果你真的想闖過這個坎的話,你比別人多付出五倍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夠達到出身稍微好一些人的效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命運的安排。我說,這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自己過去的安排,今生所報的。因此這叫「由不得」。

那麼生下來之後,就有許多許多的不自由了。包括得到什麼樣的學歷;學習當中由於生病或其他原因無法完成學歷;等找到工作之後又出現各種意外,就出了什麼事啦;或者正當你的事業搞得非常好時,有一天由於自然災害或某種原因,其實你自己沒有任何一個錯,無緣無故事業被毀於一旦等等。在一生當中有許多許多「由不得」。況且更大的由不得就是「生病」。誰願意生病呢?可是由不得不生病。誰願意死?可是由不得不死!死後會到哪裡去也由不得自己,都是由善、惡業力所推。所以說,這就叫行苦。

應當認識痛苦之二:壞苦

其二,叫壞苦。文字里也有叫幻苦的,但這是不斷變幻的苦。而人們常常把壞苦當作快樂來享受。比如說我們世間上所受一切有漏快樂,實際上在佛菩薩看來都是痛苦。為什麼呢?比如說你站了兩個多小時,心中會認為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呢?那就是坐下來。可是,如果坐下來真的是快樂的話,應該越坐越快樂啊。因為你坐的時間越長,不就快樂積累的越多了嗎?然而恰恰相反,坐的時間長了,他就慢慢膝蓋也疼了,難受了,認為站起來才是最快樂的!所以說坐下來也不是快樂的。同樣,比如說對飢餓者而言,吃飯那是最快樂的。但吃飯真的是快樂的話,應該吃的越多越快樂啊。為什麼呢,因為積累的快樂多啊。可是吃飽後,他就肚子痛,他就難受,也不快樂啊。作為熱帶的或者非常熱的情況下,人們常常認為越涼快越好。結果真的涼快就好嗎?不是的,一旦涼快時間長了,就會受不了,稍微暖和一點感到非常快樂。那麼這種快樂究竟怎麼回事呢?這種痛苦積累的非常多,

從而顯得非常明顯了,明顯了就難受了,有非常強烈感受了。一旦從這種痛苦轉入另一種痛苦的時候,因為另一種痛苦一時間還沒有積累出來那麼多,所以還沒真正引發這種苦的真正的覺受,它還不明顯,所以就有一種輕松感,這種輕松感人們往往把它當作快樂。實際上時間長了,就積累的多了,它就又變成痛苦了。

所以說,我們所認為的,因為非常熱,認為涼快好;因為非常冷,因此認為熱好。其實熱和冷都不是快樂,關鍵的問題,你這個痛苦積累的稍微少一點的時候,雖然他有苦,不過他的苦並不明顯,所以就感覺不到苦,他就有一種輕松感,因此他就有一種快感而已。世間上很多把它當做作快樂的東西,其實也就是這樣。

你看。曾經我們家鄉有一個女的,這個女的跟另一個男人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她希望跟他結婚,然而她的父母就不同意。由於不同意,她心裡就特別特別地難受。她想不通,就吃安眠葯。吃了整一個小盒的安眠葯。唉,這父母著急得不得了。把她帶到醫院裡面去,馬上就急救啊洗胃啊什麼的,解救出來了。她一醒過來,父母對她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同意,我們同意你的婚事,你千萬不要做這樣的傻事……」產生如此大的深愛,該不該白頭到老呢?當然按道理是應該的。可是過了三年之後他們又不和了,離婚了。

任何一個東西,當你得不到的時候認為怎樣都好,一旦得到之後,一點都不好。反過來你又對另外一些得不到的東西發生興趣。這是為什麼呢?

除了我剛才所說的,這種痛苦轉為另一種痛苦,還沒有積累出痛苦感的輕松感快感之外呢,這個上面有三個問題在作怪:一個是新鮮感;一個是難得感;還有一個是神秘感。

什麼叫新鮮感呢?任何一個事物新接觸的時候那就是新鮮的,可是接觸的時間長了它就不新鮮了。因為不新鮮它就沒有新鮮感了,因此就不覺得好了。

何為難得感呢?因為得不到所以說他就有了難得感,可一旦得到了它就不難得了。不難得了就沒有難得感了。因此他就不認為好。

何為神秘感呢?又能看得見,但是看得很模糊,看不清。他就認為是神秘。一旦看清楚了它就不神秘了。他就不想看了,他也就不覺得好了。

所以說作為一個窮人而言,有錢有勢的人非常快樂。可有錢有勢的人認為,他能減少一點事情,減少一些事務,稍微能騰出一點時間讓自己可以輕松輕松,反而他覺得好啊!過一些普通人的日子他認為他現在好!所以說人間沒有這個一定好,那個一定

❽ 怎樣正確認識宗教講座要寫觀後感

宗教在我們國家屬於比較特殊的領域,不是那麼見得光也不是那麼見不得光(姑且這么說哈)。而做宗教講座則是政府對群眾的思想工作重點,目的使人們有正確的宗教觀,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引導走向社會主義道路。
先拋開宗教,寫觀後感,可以了解講座對於聽眾的影響效果,
再者可以了解人們關於宗教的觀點看法,為下一步工作計劃做參考。

❾ 大學生宗教知識內容

宗教的定義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人的異化形式,宗教的本質就是人的本質,是「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了人」。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
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四句話是一個有機整體,前三句是重大政策和原則,最後一句是根本方向和目的。
宗教規定知多少
我國憲法第3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既然宗教信仰是自由的,那麼,大學生為什麼還不能從事宗教活動呢?

始終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
作為高等學校的大學生,如果樹立的是宗教世界觀和人生觀,就不可能是合格的現代化事業接班人,也不符合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當代大學生,必須堅持科學無神論的世界觀,以崇尚科學為榮,弘揚科學精神,努力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自覺抵制各種有神論思想的滲透和影響。
0 1
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
我國是政教分離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行政、司法、教育等國家職能的實施和婚姻等社會事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教育法》第八條規定:國家施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中發〔1982〕19號)指出:絕不允許宗教……干預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宗教事務條例》、《河南省宗教事務條例》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抵禦利用宗教對學校進行滲透和防範校園傳教,關繫到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關繫到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計,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必須嚴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規要求,防範有關組織和個人對校園進行傳教和開展宗教滲透活動。
02
各學校不得組織和舉行宗教活動
《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信教公民的集體宗教活動,一般應當在宗教活動場所內舉行,由宗教活動場所、宗教團體或者宗教院校組織,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主持,按照教義教規進行。」第四十一條規定:「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非指定的臨時活動地點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贈。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開展宗教教育培訓,不得組織公民出境參加宗教方面的培訓、會議、活動等。」
0 3
法律規定嚴禁在高校從事宗教活動
《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第十三條要求,在校內組織講座、報告等活動,不得宣傳封建迷信,不得進行宗教活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四十三條要求,學校應當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原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學校進行宗教活動。《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三條要求,高等學校應當尊重外國留學生的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但不提供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校內嚴禁進行傳教及宗教聚會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