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農業方面的知識
玉米祖先在美洲,1492哥倫布從古巴帶回玉米,這種當時這種很稀奇的植物。中國本不產此物,某些電視劇讓唐代,宋代人家院子里掛上玉米棒子,那是胡扯。玉米據說是1512年傳入中國。(我在後面會專門講述)。有一種推斷說是,中國最早發現了美洲,證據就古代史書中記載扶桑國。扶桑就是玉米。現在我把記述扶桑國紀錄附上
梁書卷54
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說雲:「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葉似桐,而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綿。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為紙。無兵甲,不攻戰。其國法,有南北獄。若犯輕者入南獄,重罪者入北獄。有赦則赦南獄,不赦北獄。在北獄者,男女相配,生男八歲為奴,生女九歲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
我不知道專家是怎麼推斷的,」扶桑葉似桐」,玉米葉和桐葉有什麼相同之處,我不得而知。說它初生如筍倒有一定道理。但以次認為扶桑就是玉米,有些專家未免有些武斷。有人認為扶桑國就是日本,(後來很多時候以扶桑指代日本)但是日本也沒有兩萬余里,唐代日本派遣遣唐使,坐船走南線,快著三日可達中國。兩萬余里,這么遠就有人認為是美洲。還有的人鄭和下西洋到達美洲,這更叫人匪夷所思。我自我認為這不大可能是美洲,首先扶桑這種植物不可能是玉米,再個當時美洲沒有成熟文字體系,印第安人沒有文字,瑪雅人的文字是天書沒幾個人懂。
哥倫布把玉米帶回西班牙,西班牙把玉米帶到全世界。西班牙占據呂宋(菲律賓),很可能玉米從呂宋(伴隨而來的還有梅毒,圍城裡方鴻漸曾經為此做報告)。資料里說中國最早對玉米記述是嘉靖39年(1552年)《平涼縣志》里,當時叫它番麥(和番茄名字有異曲同工之妙)。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玉蜀黍種出西土,種者甚罕,說明當時種植人很少。因為是新引進品種,所以每到一個地方推廣就有一個新名字,除了番麥、玉蜀黍、西天麥(好笑,象是唐僧帶過來一樣),還有包穀、苞谷、六穀、腰蘆等名字,(至於其它叫發大家可以貢獻幾個)。當時引進來是多用來做副食品。後來由於它適應性強,且容易栽培,春玉米又比其它春播植物成熟早,易於填補青黃不接時候空白,因此很快成為山區地區農民的口糧,後來逐漸擴散到平原地區。20世紀50年代後玉米栽培大為發展,超過栗成為第三大糧食作物,(前兩位稻、麥)。
玉米現在多作為飼料使用,當然也開發甜玉米等新品種食用玉米。請問世界上玉米吃法對多地方是在那裡,是在墨西哥(不愧為玉米的故鄉)。玉米還有重要一條做爆米花,三十年代的美國就是爆米花加電影的時代,看電影吃爆米花是當時一種時尚。
當然玉米也可以釀酒,山區很多地方就以玉米釀酒。湖北西部有些地方玉米酒就很不錯。
上面有的人提到吃玉米面的時代,那個時代誰沒吃過玉米面,那時是有的地方是60%粗糧,40%雜糧。玉米在那個時代人已留下深刻影響。
窩窩頭也稱窩頭,是過去勞動人民的主食品種 ,用玉米面 加少量「起子」(即小蘇打)或食鹼蒸成,因底部有凹窩得名。加棗兒蒸制叫棗窩頭,調入紅糖的稱糖窩頭,加入蔥和鹽的稱咸窩頭。過去一般百姓只有年節待客或收獲小麥季節才能吃上幾頓白面饅頭,平常都得吃窩頭。當然有些人為了調換口味,偶爾也吃些窩頭,現在超市也賣玉米窩頭,嚴格來說不叫窩頭,因為它沒有窩,它加入麥面吃起來就沒有那麼粗糙。過去窩頭可是比較粗糙,是越嚼越多讓人難以下咽。老舍先生就是吃窩頭長大,所以他的作品就貼近民眾,相比而下徐志摩、林語堂、胡適等就了好多庸俗氣。
61,62年糧食困難的時候,我們老家人用麩子(麥子磨面後剩下皮,現在一般用來喂豬)和蘿卜在一起蒸窩頭,由於沒有黏性只得捏成一團一團的。就是這都是好東西,那時我們那裡人什麼吃了,樹皮,草根,玉米葉...就差沒吃人了。
B. 適合小學生的農業知識
一、蔬菜
帶小朋友觀察、觸摸、採摘自己喜歡的蔬菜,展示蔬菜不同生長時期,介紹蔬菜的一生。
二、多肉
准備多肉植物、盆栽土、小容器、製作多肉盆栽。
三、種子
了解種子的萌發條件、探究種子的不同結構,辨識各種農作物的種子,手繪種子發芽過程。也可以親手種下人生第一株植物。
四、動物
觀看動物、投喂動物,講解動物的生活習性。
五、將戶外自然景觀搬進室內
微縮自然景觀可以把戶外搬入室內,在幼兒園的一角放上真實的樹木,沙石,花壇,或搭建一個小花園,可以讓孩子耳濡目染,多接觸真實的自然情境。
在環境創設時,老師也可以引導孩子關注戶外和室內的自然元素,邀請孩子加入材料的准備和布置,在戶外尋找合適與喜歡的材料和場景,並共同搭建教室的自然一角。
C. 農業種植知識
我也說不準,沒人回答,我來拋磚引玉吧:一畝地需要80斤水稻種子,一斤水稻種子需要10元錢,一畝地需要50斤小麥種子,一斤小麥種子需要5元錢。
D. 你都知道哪些農業知識
農業知識可以說分的特別多,有一些農作物可以說是農作的知識,可是在一些其他方面也是非常值得的,我對於一些果樹就特別的熟悉,因為我們家是開果園的,所以我對於什麼蘋果,梨子桃或者是石榴等等,直接說怎麼樣才能讓他們結果子在適當的時候怎麼樣修剪一句,應該怎麼樣給他們施肥料,這些我都是特別熟悉的,這也是對於農作物的一種理解吧,也是一種農業知識。
E. 我想了解關於農業方面的一些知識
歲稔年豐 :稔:莊稼成熟。指農業豐收。同「歲豐年稔」。拽耙扶犁:從事農業活動,以種田為業。強本節用:本:我國古代以農為本。加強農業生產,節約費用。精耕細作:指農業上認真細致地耕作。耕耘樹藝:耘:鋤草,樹:栽植;藝:播種。耕田、鋤草、植樹、播種。泛指各種農業生產勞動。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不稼不穡 稼:播種;穡:收獲穀物。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時和歲豐 :四時和順,五穀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瑞雪兆豐年:瑞:吉利的。適時的冬雪預示著來年是豐收之年。麥秀兩歧:亦作「麥秀兩岐」。①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②唐教坊曲名。五穀豐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穰穰滿家:穰穰:豐盛。形容獲得豐收,糧食滿倉
F. 有關有趣的農業的小知識有哪些
(一)什麼是無公害蔬菜
無公害蔬菜是指沒有受有害物質污染的蔬菜,有的稱為綠色蔬菜或潔凈蔬菜。實際上它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毒物質,或把有毒物質含量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以內,即農葯殘留不超標,硝酸鹽含量不超標,「三廢」有害物質不超標,病原微生物不超標。達到上述標準的,即可稱為無公害蔬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國內對生產、供應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十分關注。在蔬菜的生產中,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認識不斷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工業污染、農葯、化肥中的硝酸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會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會危及生命。為此,人們對蔬菜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生產綠色蔬菜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和供應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廣大群眾的歡迎。因此,採用科學的方法,以生態學、環保學、社會學為基礎,生產無公害蔬菜,不僅是滿足城鄉人民對潔凈菜籃子的需要,而且也是關繫到千家萬戶乃至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
(二)什麼是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三)什麼是無公害農產品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其安全質量符合有關強制性國家標准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優質農產品及初加工品。
(四)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同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葯、生產調節劑和家畜飼料添加劑的生長體系。標准草案根據公眾的要求禁止基因工程技術和經過輻射處理的產品標示為有機食品。是一種純天然、無污染、商品位的食品。是受國際承認的環保食品。綠色食品是從中國國情出發,結合世界先進農業的發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農產品。無公害食品包容著有機、綠色食品的基本特徵,是綠色食品的過渡食品。都是以安全、環保、健康為目的可持續發展食品,代表著中國未來食品的發展方向。
G. 農業科技小常識有哪些
春大豆栽培技術
1、適時早播。在土溫達到12℃以上時即可播種,而在14℃以上播種較安全。為防止爛種、提高出苗率,可採用地膜覆蓋早播及選用春大豆秋繁的種子。播種期一般閩東南地區掌握在「雨水」至「春分」前後,閩西北地區在「春分」至「清明」。
2、合理密植。採用窄畦雙行種植栽培方式,在中等肥力田地,一般種植密度為畝植1.8-2.1萬株,畦寬頻溝80厘米種2行,穴距20厘米,每穴種3苗。土壤肥力高的種植密度可稀些,瘠薄地的密度可密些。
3、科學施 肥。大豆是需肥較多,大豆一生總施肥量中氮、磷、鉀的比例以1︰0.8︰1.2為宜。在肥力較高田地,防止植株徒長是關鍵,要增施磷鉀肥,限施氮肥。畝施25-30公斤過磷酸鈣、5-6公斤氯化鉀的基礎上,早施氮肥,每一片復葉展開時,輕施一次速效氮肥作起苗肥,畝施硫酸銨3-5公斤,開溝條施;在大豆花莢期,以控為主,一般不施或少施花肥。鼓粒期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施肥,如出現早衰長勢,立即噴施氮、磷結合的保尾肥。
4、中耕排水。大豆是中耕作物,在苗期應進行中耕,既可消滅雜草,還可鬆土,為根系和根瘤的生長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福建春季多雨,根系生長受影響,因此還要注意排澇除漬。一般苗期中耕2-3次,結合追肥。開花前再進行一次中耕培土,促進根系生長,防止倒伏。
5、防治病蟲害。主要病蟲害有蚜蟲、豆青蟲、銹病等,應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注意及時防治。
6、適時收獲。在黃熟末期收獲,此時植株全部變成黃褐色,莖和莢全部變黃,呈現品種固有色澤,籽粒與莢壁脫離。
H. 有哪些農業農村的基本知識呢
http://futures.money.hexun.com/1481_1928616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