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立冬的小知識飲食上有什麼注意的
導語:立冬到來之後,我國的冬季也就開始了,雖然有些地區冬季跡象不是很明顯,但在養生方面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了。那麼,一般立冬養生小知識及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2019立冬節氣養生常識。
2019立冬節氣養生常識 立冬養生小知識及注意事項
立冬節氣養生
1、起居
立冬後太陽升起較晚,落下偏早,因此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立冬後是感冒高發季節,老年人常因此引發老慢支、肺心病、心衰等疾病,尤其是對於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而早睡晚起可避免寒氣侵襲,預防感冒。
2、飲食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在立冬調養中尤為重要。立冬一到,就代表了初冬的到來,早晚溫差也比較大,此時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要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的攝入量,還可多吃雞、甲魚、羊肉、桂圓、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
3、適當運動
進行戶外活動,可增加熱量、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而運動時應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一定不要穿過厚衣服,以微微汗出為宜,避免大汗淋漓,有選擇地做一些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習劍等適宜冬季鍛煉的項目。
4、調攝情志
從「立冬」開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雖然一些南方地區還不冷,但還是要順應自然的變化,入冬以後起居調養都應該以「養藏」為主。情志方面,中醫講究入冬後,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慾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於養藏。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鬱郁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立冬之後注意事項
立冬注意事項
1、飲食增加熱能為主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2、少食咸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咸,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正如《四時調攝箋》里所說:「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3、少食生冷,不宜燥熱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卜、青菜、豆腐、木耳、銀杏果等。
4、飲食因人和地域而異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於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其他注意事項:
1、多「點」水: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2、出「點」汗: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3、防「點」病: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葯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② 秋季疾病預防 有哪些養生的小常識
1、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
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4、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攝氏度至27攝氏度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5、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2、皮膚病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濕潤,注意居室衛生,保持清潔,飲食均衡,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遇到過敏情況要及時查找過敏原。
3、骨性關節炎預防
注意防寒保暖,均衡飲食,補充鈣、維生素;還要補充軟骨營養,抑制和消除骨關節炎症,使關節和機體免疫力得到提高,避免過分活動使關節勞累,採取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多用熱水泡腳。
(2)應季小知識擴展閱讀:
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
山葯: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消暑熱、化暑濕、健脾胃、增食慾。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入秋食鱔,不但補益力強,對人體血糖還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黃鱔、炒鱔絲、黃鱔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壯骨的作用。
胡桃: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又能益氣養血、潤燥潤腸。
花生:深秋後花生成熟,用鮮花生仁研沫煮湯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紅棗: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苦瓜: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蓮藕:蓮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熱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蟄、胡蘿卜、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秋季養生
③ 各個季節的應季蔬菜和應季水果是那些
四季水果
春季水果:枇杷、草莓、香瓜.....
夏季水果:菠蘿、香瓜、西瓜、荔枝、黑布林、....
秋季水果:梨、蘋果、盧柑、文旦 、棗子(9月)、葡萄(9月)...
冬季水果:柳丁、桔子四季性的水果:香蕉、木瓜、檸檬、葡萄、楊桃.....
④ 幼兒園育兒知識小常識秋季
隨著秋季的到來,氣溫開始下降,開始步入寒冷的季節,天氣也變得乾燥起來。
幼兒皮膚稚嫩,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陰虛內熱」的徵象。
做好各項保健措施,對維護幼兒健康十分重要。幼兒園育兒知識小常識秋季:
1、給孩子多喝水
秋高氣爽,孩子應該多喝白開水,如果孩子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防止幼兒出鼻血等症狀。在幼兒園里時,老師也會關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時多給孩子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孩子體內水分平衡。
2、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3、呵護孩子皮膚
媽媽在給孩子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孩子的嘴唇容易乾裂。媽媽應先用濕熱毛巾敷在孩子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後塗抹潤唇膏。孩子鼻腔內的黏膜比較容易乾燥,媽媽可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
⑤ 有關秋季兒童的生活小常識
隨著秋天的到來,氣溫開始下降,天氣也變得乾燥起來。寶寶適應能力差,皮膚稚嫩,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陰虛內熱」的徵象。做好各項保健措施,對維護寶寶健康十分重要。
訣竅1:給寶寶多喝水
秋高氣爽,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在幼兒園里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
平時多給寶寶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訣竅2:「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訣竅3:呵護寶寶皮膚
媽媽在給寶寶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後,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
寶寶的嘴唇容易乾裂。媽媽應先用濕熱毛巾敷在寶寶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後塗抹潤唇膏。寶寶鼻腔內的黏膜比較容易乾燥,媽媽可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
訣竅4:冷水鍛煉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寶寶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製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鍾後食用。
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寶寶對冷的適應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沖淋和游泳。冷水鍛煉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後用干毛巾擦乾。冷水沖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後用干毛巾擦至皮膚輕度發紅為止。
訣竅5:預防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寶寶。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寶寶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訣竅6:營養調理
多給寶寶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訣竅7:及時打預防針
及時預防接種,防範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後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寶寶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
⑥ 秋冬季節育兒知識
訣竅1:給孩子多喝水
秋高氣爽,孩子應該多喝白開水,如果孩子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防止幼兒出鼻血等症狀。在幼兒園里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時多給孩子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孩子體內水分平衡。
訣竅2: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