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家庭教育知識有哪些
擴展閱讀
愛了散了是什麼歌詞 2024-11-15 09:14:20
學科基礎都包括哪些 2024-11-15 08:49:13

家庭教育知識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3-15 02:01:45

A. 家庭教育應該教什麼

一、家庭教育的內容:

首先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氛圍,然後要了解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中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徵,家長要學習怎樣與孩子溝通,最後再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在不同的階段,給孩子最適合的陪伴和教導。

二、家庭教育的原則:

  1. 夫妻關系大於親子關系

  2. 親子關系大於管教,好的親子關系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前提。如果沒有好的親子關系,一切的家庭教育和管教都是無效的,並且可能還會產生負面效果。

  3. 父母好好學習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成長身教大於言傳

  4. 父母要學會放手,孩子越大越要給他獨立的空間。

  5. 在孩子三歲之前,撫養人要盡可能的多嘮叨,但進入青春期以後要盡可能的少嘮叨。

  6. 尊重孩子,學會好好說話,不擺家長的威風。

  7. 孩子需要愛,也需要原則。

  8. 父母學習家庭教育越早越好

也可以學習家庭教育指導師!報考家庭教育指導師還是很不錯的!

B. 家庭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家庭教育包括對孩子進行知識能力以及素養方面的培養。

C. 經常聽到所謂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到底包括哪些方面

家庭教育包括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目的是教育我們的孩子如何做人。事實上,我們的祖先為我們濃縮了五個詞,“仁、義、禮、智、信”,它們我們家庭教育的精髓。

良好的人際關系。心胸豁達,尊重他人,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尊重紀律和行為准則。對知識有強烈的渴望。孩子的興趣會廣泛,熱愛觀察身邊事物,善於思考問題,思維敏捷,想學習一切,嘗試一切,對新事物反應迅速,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

D. 家庭教育理念有哪些

1、心理問題滯後反應

「我們小時候都沒人管,現在不都挺好?」這是我聽過最多的話,可當孩子真遇到問題,可能已經晚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這些病不是在確診前一周里罹患,一旦確診,也不可能短時間治好。

孩子心理問題也一樣,前面不做工作,事後很難扭轉。因此,孩子成長中家長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心理養育越早開始越好。

2、孩子的問題大人造就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先考慮自己在哪些問題上能調整。很多教育問題看似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大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應講究「同進步」,學會跟孩子一起成長,改正錯誤。

3、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重要

父母愛孩子,大多體現在物質上,買名牌、報私教、國外游……但這些都抵不過「心理撫養」。心理學里有一個試驗叫做「感覺剝奪試驗」,說的是把試驗對象囚禁在一個房間里,然後滿足他所有物質需求,但禁止他交流,也不給他閱讀權,結果沒有一個人挺過一周,出來後紛紛表示快要瘋了。

這說明,當人被剝奪「感覺」之後,會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所以,心理撫養最重要的就是要給予孩子情感,要給他感覺,不要只靠豐富物質生活。

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心理撫養和人性教育是互通的,我在研究犯罪案例時常常聽到大家評論某些犯罪人員毫無人性,其實這些人大多是沒有家庭生活的。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高校投毒殺人事件,罪犯智商很高,卻缺乏人性。這說明有些家長在教育問題上只注重孩子的成績,而不重視人性的培養。

5、性格才決定孩子的命運

這是一個全世界都公認的觀點。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堅韌的性格,助他日後走向社會成為一個有規矩的人。這些性格品質是生存、為人處世、贏得機遇的基石。

6、保護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是「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愛你沒商量」,但不商量其實就是不尊重。「尊重」不只是說話要有禮貌,而是孩子在成長中要擁有一些必需的權利。我有一個朋友去國外學習,在超市買雞蛋時發現價格差距很大,工作人員跟他說:貴的雞蛋是有「雞權」的母雞生的,它們想吃就抓個蟲子,消化不良就吞兩顆石子,是根據自己需求生存的;便宜的雞蛋都來自養雞場,吃喝由飼養員控制,沒有選擇權。

所以孩子成長過程中,要讓他們有自我選擇的權利,而不是一味地命令他們。當孩子不願意練琴時,就告訴他:「現在有2個小時自由時間,如果你盡快把曲子練完,就能下樓玩久一些,如果磨磨蹭蹭,玩耍時間就會少了,你可以自己選擇。」

E. 家庭教育內容有哪些

一、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後,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家庭教育由於發生在家庭之中,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熏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
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了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於思索,善於學習。歌德8歲時能用法、德、英、義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有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於歐洲的詩歌《少年維特的煩惱》。再如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1350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瑪拉,從小被狼叼去,8歲時被人發現,但其生活習慣已與人兩樣,其生活習慣幾乎與狼一樣,四肢爬行,吃生肉,晝伏夜行,後來經過人為的訓練,兩年後才能站立,六年後可以象人一樣行走,四年內學會了6個單詞,在他17歲時,智力水平僅達到3歲孩子的水平。據《中國婦女報》披露,我國南京市一姓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將自已的三個子女從小鎖在家中,人讓他們與外界接觸,長達十幾年,致使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語遲緩,與同齡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異很大,近於白痴,所以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連續性
家庭教育第二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如在中國近代,無錫人嚴功增補清未《國朝館選錄》,統計自清順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絕者,如蘇州繆、吳、潘三姓,常熟翁、蔣兩姓、浙江海寧陳、查兩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往往對人才群體的崛起有著重要影響。這種情況。
古、近代比較突出,在當代隨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待業的增多,人們擇業面寬,一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不可能都從事同一種工作,但都不乏見到這種情況,即有些家庭成員工作中屢屢出現成績、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員違法犯罪接二連三。這都與家庭教育連續性有著很大的關系。
(三)、家庭教育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系、撫養關系、情感關系,子女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面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母對子女有較大的制約作用。
(四)、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
在家長高興時,孩子也會參與歡樂,在家長表現出煩躁不安和悶悶不樂時,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即使是幼兒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親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氣暴躁,都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家長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對子女的影響也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也會使子女遇事沉著冷靜,這樣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家庭教育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幼兒園、學校教育要及時。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麼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故此做為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紀人才的必要條件
《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指明:「今天的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兒童的自下而上保護和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是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兒童抓起。」並提出:「在2000 年要使90%兒童(14歲以下)的家長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這頂目標明確了家長們肩負著為國家造就21世紀人才的重任。能否把這一代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關繫到國家是否後繼有人的百年大計。福祿貝爾還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長首先要明確教育方向與國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則,不能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要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孩子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家庭這個小環境終將步入大社會,接觸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會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大人採取隔離手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家庭中的電視錄像也會從不同角度不斷地反映著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兇殺暴力、荒誕下流的鏡頭映入孩子的眼瞼。家長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的鑒別能力,同時還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優化兒童心靈,預防兒童犯錯誤,甚至於違法違紀。家庭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有助於安定小家庭大環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有了健康的細胞,才能有健全的肌體,細胞有病,就會引起肌體發病。古人雲:「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總之,做為家長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建設人才,亦為子女成才盡到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錯誤的贊美讓孩子自以為是
忠告1: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優秀
忠告2:多贊美孩子的行為和品行,少贊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
忠告3:不要在別的家長面前過多贊美你的孩子,如果要贊美就去贊美別人的孩子
忠告4:要學會運用鼓勵、激勵代替空洞的贊美
二、物質生活豐厚,讓孩子好逸惡勞
忠告1:再富也要窮孩子
忠告2:別把孩子當豬養
忠告3:不要用金錢、物質獎勵,激勵孩子學習做事
三、孩子的事,家長替代做,讓孩子懶惰成性、嚴重缺乏自立能力
家庭教育漫畫
忠告1:孩子的事,自己做
忠告2:家長的事,孩子幫助做
忠告3:家長在孩子事情上,能懶就懶一點
四、把孩子圈養在眼皮底下,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
忠告1:放養孩子,回歸自然
忠告2:讓孩子交上積極向上的朋友
忠告3:進行付出和挫折等素質教育
忠告4:為社會付出,量大福就大
五、沒有家風和家規,隨意性管理,導致孩子與家長逆反、對抗
忠告1:用家風樹立正氣
忠告2:用家規監督行為
忠告3:讓家規去懲罰違規者,而不是人來懲罰
六、自己做不到的,偏偏要求孩子做到
忠告1:想讓孩子怎麼做,你就去做什麼
忠告2:麻將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學習時在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經常喝得醉熏熏的回家。架可以吵,也可以打,但找個孩子不在的地方盡情的吵和打

通常認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F. 家庭的知識教育是指什麼

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既包括:一、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二、聘請專門從事家庭教育的教師對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對應英語是home ecation, family ecation, teaching in home。家庭教育簡稱家教。
但是,反過來,家教既可以指家庭教育的簡稱,也可以指家庭教師的簡稱。家庭教師屬於家庭教育這個大范疇。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為了適應當代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長必須認真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論,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長學校則肩負著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現代家教理論,幫助家長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協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任務。當前家長學校要著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過去,家長的養兒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觀念,必須代之以為國教子的觀念,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把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
傳統的德育觀念必須改變,如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聽話才是好孩子;不為人先,不為人後;「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險)……應該培養孩子的科學與民主、自立與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精神。
傳統的重智輕德體,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實際水平的觀念必須改變,應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學習知識與發展能力並重,重視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的發展。
2、學習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①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不僅無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相結合。既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又要重視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③態度一致,教育統一。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要一以貫之,而且要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統一。④說服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⑤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相結合。⑥感情與理智相結合。⑦及時教育與持恆相結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經驗,研究家教中的新問題。家長學校應在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養高素質的一代新人的任務。

G. 家庭教育內容有很多,你有哪些了解嗎

一、誠信教育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人無信而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因此,親子教育把誠信教育做為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家庭贈給小孩生活的最好禮物。

二、孝敬教育

中華傳統文化講究百善孝為先,孝以順為本,順以敬為本。根據孝敬教育,對小孩灌入愛的基因,教會小孩合理的孝敬,就相當於為小孩的人生道路簽訂了幸福快樂的合同書。

七、心理健康教育

心態改變狀態,狀態影響心態,在我們不能夠改變命運的時候,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根據改變心態的方法改變自己,變悲觀為積極主動,變陰暗為陽光,變不好為有益,這就是心理健康的獨特風采,幸福人生的不二法寶。

H. 家教知識都有哪些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是最基本的生活單位,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有著其特殊的重要性,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發展, 對後來的教育具有奠定基礎的作用, 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與父母的婚姻狀況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特殊家庭青少年家庭條件相對較差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特殊家庭青少年中更多的來自於農村,其中四類特殊家庭青少年中留守兒童來自農村的最多,其次為父母為養父母的兒童。
特殊家庭青少年父母親為高學歷所佔比例相對於非特殊家庭青少年的母親小,父母親的職業多為工人、經商、個體戶和無職業;來自特殊家庭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家裡的經濟條件為中下和貧困所佔比例大於非特殊家庭的青少年,四類特殊家庭青少年在經濟條件上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出現這種結果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特殊家庭中的留守兒童,而今留守家庭最多還是出現在農村,他們多數是因為父母的工作地點變換而來到城市,所以來自農村的特殊家庭的青少年相對多一些,父母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差。以往的調查研究表明單親家庭也存在著經濟條件相對低下的情況,與以往的研究一致,這可能與單親家庭中因為是一個人負擔家庭花銷有關。本研究表明特殊家庭的青少年中對家庭氛圍、父母之間的關系滿意度小;特殊家庭的青少年對父母之間的關系滿意、認為自己的家裡人關系很親密並且認為自己的家是最好的由少到多的比例為離異重組家庭、留守家庭、父母一方去世的家庭和養父母家庭;父母一直或者經常有很嚴重沖突的情況在特殊家庭中比較常見。單親和重組家庭的兒童大多經歷過父母整日吵鬧、敵視,甚至大打出手的不安全家庭環境,父母無暇顧及子女教育,對待子女要麼過分溺愛,要麼把子女看成出氣筒、累贅,加之單親本身對兒童造成的心理傷害,形成了單親兒童特有的個性特點。研究表明單親家庭,特別是離異家庭對兒童心理造成的消極影響是長久的。留守兒童長時間沒有與父母共同生活,對自己的家庭狀況存在一定的不滿。本研究這些問題在父母一方去世中家庭中情況好一些, 考慮與以下因素有關喪偶往往是疾病、天災人禍等人們可以接受的原因造成, 但是對於孩子對於父母的印象並沒有經歷過離異家庭離婚時父母親的吵鬧等,所以對自己的家庭環境、父母等並沒有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喪失家庭的兒童情感經歷了喪失親人的重大打擊,經過一段時間的悲傷、居喪後, 情緒就會恢復正常。而養父母家庭給兒童提供的生活環境與非特殊家庭差異不是很大,這一點國內外的很多研究都已經證實了。本次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特殊家庭青少年與父母溝通的少一些,與父母和兄弟姐妹說心理話少,更願意與老師和朋友以及其他人說心理話。有研究表明特殊家庭的初中生,對家庭成員特別是親子之間的互相承諾、幫助和支持,成員公開活動、情感直接表達等方面評價低。而他們對成就性或競爭性活動,家庭成員之間公開表露憤怒、攻擊和矛盾以及對倫理、宗教和價值觀的重視等方面評分高。特殊家庭青少年因為父母關系緊張、親子關系低下、父母長期不再身邊等原因造成了不願與家裡人說心裡話,而轉向老師和同學述說心理話。在碰到問題,需要幫忙的時候,特殊家庭學生獲得的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及社會支持總分與傳統家庭、核心家庭組相比顯著減少。這可能與學生的父母兄弟姐妹是其獲得社會支持的一個主要來源,家庭缺陷者則不利於學生的積極參與和社會支持的主動獲得。在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在同伴中感到自卑和抑鬱,他們不願意和其他人交流;再加上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情感表達與傾訴的對象少,心理困惑可能長期壓抑。

I. 幼兒家庭教育的知識有哪些

1家庭環境影響孩子成長,良好的家庭環境幫助孩子成長。
2對孩子教中有愛,愛中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