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教育方式
很多家長並不懂如何教育子女,只知道像養寵物一樣讓他們吃好穿好用好,而不懂得塑造小孩的性格和習慣。其實教育子女很簡單,只要做到培養小孩自信、自尊、自愛、自強的性格習慣,就是成功的教育。
自信就是讓孩子樹立信心。不要貶損,多鼓勵,不要總是拿他和別人比,要讓小孩和自己比,養成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越別人的生活態度和習慣。做到自信而不自大,讓孩子知道,在偉大的自然規律面前人的能力擁有是有限的。
自尊就是讓孩子沒有負擔的成長。不要將自己的過失遷怒到孩子身上,不要因為自己婚姻家庭事業的失敗卻總是歸罪於孩子,「如果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增加孩子的自尊感和負罪感。對孩子說話總是以命令的口氣,不要挖苦諷刺孩子,不要使用\\"你真蠢\\"\\"你混\\"\\"沒見過你這么傻的\\"\\"怎麼生了你這么個東西\\"這樣的語言。不要體罰孩子。
自愛就是讓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使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獨立決策的習慣,懂得與別人合作,不隨意附和別人,做到尊重他人而不獻媚任何人。
自強就是讓孩子養成努力奮斗的習慣。把超越自己作為奮斗的目標,不斷提升自己,當達到頂峰之後還要不斷地體察時勢的變遷,避免那些使自己成功的因素變成失敗的源頭。使孩子懂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人應該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謀事、做事,不要對結果太過於苛求。
⑵ 現代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現代教育的特點:
1、教育的終身化。
終身教育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一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質在於,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一生。
2、教育的民主化。
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它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包括教育起點的機會均等,教育過程中享受教育資源的機會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結果的均等。它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權的擴大,根據社會要求設置課程、編寫教材的靈活性,價值觀念的多樣性等。
3、教育的全民化。
主要表現為全民教育,即教育必須面向所有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4、教育的多元化。
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模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現代化。
具體表現為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上的運用,並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
近代教育的特點:
(1) 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19世紀以後,資產階級政府逐漸認識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並逐漸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統。
(2) 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機械化工業革命的基本完成和電氣化工業革命的興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並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質條件。
(3) 教育的世俗化;與共了教育的發展相應,教育逐漸建立了實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標,從宗教教育中分離出來。
(4) 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發展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教育的每次重要進展或重大變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和提供保證。
⑶ 簡述下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基本特點
全體性
所謂「全體性」,廣義地說,是指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任何一名社會成員,均必須通過正規或非正規的途徑接受一定時限、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狹義地看,素質教育的「全體性」,是指為全體適齡兒童開放接受正規基礎教育的大門。換言之,素質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許對入學的兒童按照某種標准(例如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和經濟地位等差異)進行篩選。「全體性」是素質教育最本質的規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這一點,就談不上什麼素質教育。為什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把素質教育與實施義務教育聯系在一起,其原因就在於義務教育從立法上保證了教育機會的均等化與受教育權利的公平性。 堅持素質教育的「全體性」其主要定義在於:第一,保證使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接受教育是每一個兒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權利。第二,保證使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中小學教育應為提高全體人民的基本素質服務,推進國家經濟發展與民主建設。第三,為貫徹社會主義「機會均等」原則,為每個人的繼續發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條件。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未來的合格公民奠定素養基礎。
基礎性
所謂「基礎性」是相對於專業(職業)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質教育向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質」而不是職業素質或專業素質,是讓學生擁有「一般學識」(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為某一專門領域的「小專家」或某一勞動職業的「小行家」。 堅持素質教育的「基礎性」其主要意義在於:第一,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基本素質,才有可能實現向較高層次的素質或專業素質的「遷移」。基礎教育以發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質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礎教育的本質就是素質教育。第二,人類蘊含著極大的發展自由度,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強;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業,如果在基礎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專門化的訓練,而不是著眼於把普通的基礎打扎實,那就等於抑長趨短,將非特化功能倒退為特化功能,縮小了發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第三,從教育控制論的意義上講,教育是一種人為的、優化的控制過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預定目標持續發展。但如果把基礎教育局限於職業的、定向的訓練,就會使本來應得到擴大發展的可能性空間過早地停滯、萎縮,這豈不是同教育(優化控制)一詞的本義背道而馳嗎?怎麼能指望培養的學生善於應付社會繁雜多變的「不確定性」呢?
發展性
所謂「發展性」是指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知識與能力,真正把學生的重心轉移到啟迪心智、孕育潛力、增強後勁上來。這是強調培養能力、促進發展,是指在正確處理知識和能力之間的關系這一前提下而言的。知識與能力雖不是完全等同的東西,但是,如果學到的知識是「活化」的知識,是能夠「投入運轉的知識,是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的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就能順利地轉化為能力,成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素質教育的「發展性」強調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學會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動力是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素質教育倡導尊重、發揮和完善學生的主體性。它十分注意培養學生強烈的創造慾望、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從本質上說,「發展性」符合「變化導向教育觀(change—oriented pedagogy)」的趨勢,即把適應變化、學會變化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從接受教學(教師奉送答案)向「問題解決」(教師引發思考)轉變。教師從一名鼓勵者、促進者、溝通者、幫助者和咨詢者等角色發揮作用。
全面性
所謂「全面性」,是指素質教育既要實現功能性的目標,又要體現形成性的要求,通過實現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因為,素質教育應該是完善意義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質的。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當指出,「全面發展」已經列入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教育目標之中。但是,我們的任務是要在社會主義的素質教育中探索「全面發展」的具體規定性,我們認為,素質教育中的「全面發展」有兩個方面的具體規定性。第一,針對一個個體來說,它是「一般發展」和「特殊發展」的統一;第二,針對班級、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群體而言,它是「共同發展」和「差別發展」的協調。全面發展既要講共同性,又要講個別性,它決不排斥有重點地發展個人的特殊方面,允許在一個群體中各個體之間有差別地得到發展,全面發展決不能被理解為均勻發展和劃一展。全面發展實際上就是「最優發展」。最優化不等於理想化,而是力求取得對具體條件來說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只有這樣,每個學生才能有信心根據他自己的特點找到發展的「突破口」或「生長點」,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 全面發展是最優發展,也是個性的最優發展。「發展個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最近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提出了「從系統一—結構觀點來分析個性」的建議,強調應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個性是社會實體的觀點,從人的心理的整體上把握「個性」。因此,可將個性定義為「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動態系統」,以此來表明個性是一般性和個別性、動態性和穩定性的統一體,是社會化的產物,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我們立足於教育學的基點,從實際出發,堅持素質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性,可認為「個性」是「社會主義公民基本品質和素養的總和在每一個學生身上不同的優化結構」。其特點為:①「個性」必須首先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品質和素養的總和為前提,它強調的是個性發展的共同性一面;②「個性」也是社會主義公民基本品質和素養的總的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不同結構。這種不同的結構是每一個學生個性發展的獨特性一面,它是因材施教、個別對待的依據;③我們不僅要承認每個學生應該有不同的素質結構,同時還要使這個結構達到盡可能的合理化。優化結構,這是教育者應盡的責任。總之,把個性最優發展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這是實現將年輕一代培養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可靠保障。
未來性
所謂「未來性」是指立足於未來社會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一般說來,教育具有較強的隋性和保守性,它總是在努力使年輕一代學會老一代的思維、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們在批評現代學校教育體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時候,往往批評它是根據「昨天」的需要而設計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標是使年輕一代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⑷ 中國教育方式的普遍特點是什麼
填鴨式教育方法,不管你是否真的知道原理或有實踐0,只要知道如何套公式,死記硬背就行了。
動手能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數
應試教育
⑸ 中國式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1、棒喝教育。棒喝教育是指用暴力、責罵等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
2、極端教育態度。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3、過多注重己願。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的人生夢想或人生意願強加給自己的孩子。
4、重結果輕過程。分數的高低無法准確檢驗出我們是否學會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5、重智商輕情商。智商、情商、財商,這些對於一個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6、多物質少時間。一些人以為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報各種課外班,給他們請最好的老師,培養他們的各種特長。
(5)什麼是13教育方式有哪些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對於輿論將「中國式接孩子」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應試教育、安全等問題上,中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主因在於當前的家庭教育,缺乏公民教育意識,「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是未成年的社會公民,作為監護人,目的是把孩子培養為合格的社會公民。
因此,不少父母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決定孩子的一切;同時,只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卻不關心孩子獨立意識、責任心的培養。」
⑹ 什麼是幼兒教育活動的特點有哪些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是幼兒園進行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特點是在活動之前要經過縝密的籌劃,而不能偶發和隨機的。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依據教育的目標、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以及幼兒的興趣、需要,制訂本次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制訂好完整的教學計劃。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或更改計劃中的某一環節,但就整個計劃來講,是教師事先制訂好的。 數學活動實例 活動名稱 雙條件家族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注意周圍環境中事物的形狀和數量。 2.學會概括圖形的某兩個特徵並按物體的這兩個特徵分類。 活動准備 1.教室中的物品。 2.交通工具圖片。 3.幼兒練習卡。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交通工具圖片,問幼兒這些圖片可以怎樣分?每一種分法分出來的交通工具都可以成為一個家族,如2個輪子的家族、4個輪子的家族、動物交通工具家族等。 2.舉例說明兩個條件的意思,如輪子和顏色、車門和輪子等都算是兩個條件,讓幼兒理解按兩個特徵分類的意思。 3.請幼兒找一找,教室里既是紅色又是圓形的東西(如插片、蘋果、圖形卡片等)。 4.請幼兒看幼兒練習卡,想一想這些卡可以怎樣分(如分成動物家族、4隻腳家族、2隻腳家族等)。 5.請幼兒找一找哪些既是2隻腳又是動物的卡片,並將符合條件的卡片圈起來。 這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數學教學活動計劃,是讓幼兒感知邏輯關系,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一個教育活動。分類就是把相同屬性的東西歸並在一起。分類可以是單一標准,也可以是多重標准。在師生的互動中,在擺弄操作材料的過程中,使幼兒充分感知、體驗、探索;在教師的指導下,引導幼兒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周圍的物體,關注物體的形狀和數量;在活動中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2.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游戲性的特點 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是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做的只是與他們興趣相投的事情。雖然數學教學活動的計劃是教師依據教育目標事先制訂的,但在計劃制訂過程中,往往會對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不夠。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將制訂的教育目標轉化為幼兒自己需要的教育內容,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教師平時應注意觀察幼兒的興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發現積累幼兒的需要以及他們遇到的問題;把幼兒熟悉的、喜聞樂見的一些游戲活動,依據數學教育的目標、要求,改變其規則;通過音樂游戲、體育游戲、游戲化的情節等,調動幼兒的情感力量,激發和強化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探索,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讓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創設了「小雞找家」的游戲活動。在活動現場,教師用積木搭了3隻小雞的家,上面分別貼有不同幾何圖形作為家的標記,教師扮演雞媽媽,其中一名幼兒扮演狐狸,其餘的幼兒帶有圖形卡片扮演小雞。雞媽媽帶著小雞在草地上邊玩邊唱兒歌: 小小雞,嘰嘰嘰, 尖嘴巴,圓身體。 身上穿著絨毛衣, 愛吃小蟲愛吃米。 兒歌唱完後,扮演狐狸的幼兒大聲喊:「狐狸來了」。隨即,狐狸就開始追捉小雞。雞媽媽要求小雞按自己帶的圖形卡片分別找家,身上帶著什麼圖形卡片,就找什麼圖形標志的家,並趕快鑽進家裡去。如果小雞躲進家裡,狐狸就不能捉了。 游戲結束時,檢查一下有沒有找錯家的小雞。數一數有幾只小雞找錯了家,然後把他們送回家,再數一數狐狸捉到了幾只小雞。 幼兒交換卡片,重復游戲過程。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更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形式。在活動中幼兒不僅感知著圖形之間的不同,而且培養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幼兒的學習願望。 3.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操作性的特點 幼兒的數學學習是在操作活動中進行的,幼兒只有親自通過操作、擺弄材料進行探索和體驗才能將其掌握。操作活動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應該說,無論是集體活動形式,還是小組活動形式,幼兒的操作活動是數學教育活動的基本部分。因為,幼兒動手操作活動材料,與材料發生相互作用,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師應盡量提供材料,並注意以下問題: (1)盡量提供多層次、多功能、多變化的材料,供幼兒經常、自由地選擇和運用,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 (2)所提供的材料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便於幼兒操作。 (3)提供數量、形狀、時間、空間方位等多項內容的材料,材料要體現數概念的屬性特徵。 同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並進行個別指導;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時間,讓他們在擺弄、拆拼材料的過程中,充分感知、體驗、探索。 4.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 幼兒在與物的接觸和人的交往中,獲得了一些關於數學的感性經驗,同時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經驗,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但這些經驗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有時甚至是表面的數學經驗,並不能使幼兒感受到有關數概念的本質屬性。要使幼兒建構一些初步的數概念,並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必須要給予指導,啟發幼兒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幫助幼兒歸納、整理零散和無系統的感性經驗,將物體的數量、形狀特徵、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鮮明地凸現出來,使幼兒注意到物體的這些特徵,感受到蘊含於物體中的數量關系,從而有助於幼兒形成初步的數概念。而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正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無論是採用集體活動的形式還是小組活動的形式,都有利於教師對幼兒的學習活動進行直接指導,幫助他們獲得一些粗淺的、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集體活動、小組活動的形式還有利於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影響,他們可以進行交流、對話,可以從同伴中獲取相關的經驗。 另外,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也比較適應當前我國相當一部分幼兒園存在的班級人數較多,各方面條件還不理想的現狀。
⑺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點和方法有哪些
不教而教、不學而學是家庭教育最大的特點
西方文化中,對兒童的尊重,鮮明地表現在對兒童「模仿」學習特點的尊重。如「西方式過馬路」,以往盛贊「紅燈,馬路上無車,西方人也不過馬路,直至綠燈。」但是,後來有「版本」說,實際上,「紅燈,馬路上無車,西方人也有闖紅燈過馬路的」,但是如果此時有兒童等著過馬路,所有成人都不「闖紅燈」。再如法國足球明星齊達內,在球場因口角,用頭撞擊對方胸部。後來,齊達內公開道歉,向誰道歉?他向兒童道歉!因為,成人已經具備了道德與是非的判斷能力。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著主體責任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獨家面向教育系統頒布《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即10號文件,是一個標志性的文件,教育部明確將指導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統工作序列。
文件最大的亮點之一是: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以往國家的文件里沒有突出強調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
這在認識上是一個澄清。實際生活中,一些家長早已存在「孩子交學校,教育我無責」的心態和行為,更不懂得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學而學」的特點,不檢點自己在家庭、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要把點醒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當承擔主體責任,作為今後我們家庭教育工作指導的重點內容之一。
要幫助家長首先明確:「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法定職責」,認識和擔當家庭中教育子女的「主體責任」。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了:家長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教育法》中也規定:學校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導。樹立教育子女是父母人生職責的意識。古人雲:人生之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愛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善,猶為不教也。」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方法
根據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學而學」的根本特點,我認為,家長的主體責任可以概括成八個字: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真正實行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家長,家長要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自覺地用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正確行動教育引導孩子;不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堅持立德樹人導向,以科學的育兒觀、成人觀、成才觀引導孩子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響和幫助孩子養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習慣。做到「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是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孩子成為什麼人,家長首先做什麼人。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指出:「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身教言傳,是寶貴的民間智慧。因為子女的教育是從模仿雙親開始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兒童社會化的過程,就是向成人學習的過程。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信息化社會,言傳身教作用更有特殊意義。有人說,五、六十年代是讀寫一代、八十年代是視聽一代,當代孩子是網路一代。孩子獲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快速化,但是身教仍然沒有過時,具有事實勝於雄辯的功能。
身教最能體現家長的信仰、價值觀是什麼。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在斯得哥爾摩的第一場演講,首先講到自己的母親,一連講了好幾個故事。一次,莫言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多算了一個買菜老人一毛錢。放學回家,母親並沒有罵他,只是流著淚輕輕說:「兒啊,你讓娘丟臉了。」母親傷心的眼淚讓莫言的心靈凈化,信守誠實。一次,家中遭遇挫折,母親看出莫言擔心她自尋短見,就開導莫言:「兒啊你放心,盡管我活著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母親的從容,讓莫言學會堅強。
母親的「言傳身教」,可以說影響了莫言一生的價值取向!莫言母親的故事,堪稱「中國好家長」的範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⑻ 現代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第一,教育的終身化。
終身教育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一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質在於,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一生。
第二,教育的民主化。
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它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包括教育起點的機會均等,教育過程中享受教育資源的機會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結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它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權的擴大,根據社會要求設置課程、編寫教材的靈活性,價值觀念的多樣性等。
第三,教育的全民化。
主要表現為全民教育,即教育必須面向所有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模式的多元化等。
第五,教育的現代化。
具體表現為現代科學技術(包括工藝、設備、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運用,並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
拓展資料: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肓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
中國的現代教育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通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⑼ 中國式的教育是什麼樣的,都有哪些特點
中國式的教育,更注重的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期待和對孩子的理想成才的方向的重視。言簡意賅的說,就是父母覺得你做什麼可以,那麼你就必須去做什麼。
一、有的中國式的教育有可能會通過棍棒等方式進行管教孩子,讓孩子不得不去做某些事情。如果孩子一旦違背父母的意願么就有可能通過他的方式讓孩子覺得他自己的思維是錯誤的,所以就只能跟著父母的思想走,讓父母替孩子去思考,孩子沒有別的選擇。
四、有的父母還只注重結果是什麼樣子,然而卻不會想到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什麼,是否已經盡力的去完成這件事情。如果是沒有完成父母就會責備這也是一個中國式教育的明顯特點。
五、有的家長還會過度的給孩子報一些補習班或者是興趣班,並沒有爭取孩子的意見,並不知道孩子究竟是需要什麼,也從來都不了解孩子真正的興趣是什麼?這也無形中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壓力,也剝奪了孩子在假期課余時間內能夠放鬆的時間。
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還是應該多尊重一些孩子的意見,這樣也能夠讓他學習的更輕松,也更願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