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是什麼
擴展閱讀
爐石經典卡包得買多少 2024-09-29 10:59:04

教育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3-14 13:13:24

⑴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含義

教育的含義
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教育的解釋
教育
jiào

ecation
培養新生一代為從事社會生活做好准備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
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人們的思想品德水平的活動,都是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⑵ 教育是什麼

「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創造更高的社會財富,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一個是社會的角度,另一個是個體的角度。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家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
(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分配著且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
教育最本質性的理解,就是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一,教育的對象是人;二,內容必須是良性的有意義的。從而使人民去改造社會。
(2)狹義的:指個體精神上的升華。這種定義方式強調社會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把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於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
(3)更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個主要指的中國校園的應試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如果圍繞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來定義,可以把教育定義為教育是指人有意識地通過若干方法、媒介等形式向他人傳遞信息,期望以此影響他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狀態,幫助或阻礙他人獲得某種(些)觀念、素質、能力的社會活動。處於前者角色的稱為教育者,處於後者角色的稱為教育對象。這樣定義符合所有的人類教育活動,可以作為教育的基本定義。
當代詩人、文化學者張修林在《談教育》一文中有如下解釋:
所謂教育,應當是作為對社會文化的傳授、傳播。而社會文化,包括文理學科,它應當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次是指高層次文化,既抽象的、看不到存在的,比如社會心理、美學和價值,第二層次指從第一層次具體下來的,盡管看不到具體存在,但能切實感覺到它的結構與活動方式存在的,比如政權及其機構,第三層次指表面文化,既看得到又摸得到的,物品或物質的文化。簡單地說,就是精神文化、精神的物化文化以及物質文化。教育的目的,說是教化育人,其實就是讓人接受各種有用的知識,以期將這些知識吸收、溶化,能夠將其直接作用於社會,或者把這些知識作為基礎,升華出新的知識,即發現和發明。前者像物理變化,接受的人如同一個盛東西的容器,接受的幾種東西還是那樣的幾種東西,不過是換了個地方,有了些混雜,這大概就是常說的實用型人才——技術或技藝的人才;後者則類似於化學反應,已經生成了不同的、另外的東西,這類人才能夠很好地掌握第一層次的文化,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治學思想、理念和方法。這就是創造型人才。一個國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文化影響,主要就是第一層次的文化、創造型人才的影響。人類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是教育產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前提。它提供了感受、記憶、聯想、想像、推理等完整的思維功能,使人的意識能夠相互影響並得以傳播。

⑶ 「什麼是教育

教育的意思

1、按一定要求培養人的工作,主要指學校培養人的工作。

2、按一定要求培養:教師的責任是教育下一代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

3、用道理說服人使照著(規則、指示或要求等)做:說服教育。教育幹部要清正廉潔

一、教育的拼音

jiào yù

二、教育的文學作品示例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拿起我這支筆來,想寫點我在這地面上二十年所過的日子,也就是說我真真實實所受的人生教育。」

(3)教育是什麼擴展閱讀

教育的近義詞:培養、培育。

一、培養[ péi yǎng ]

1、以適宜的條件使繁殖:培養細菌。

2、按照一定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使成長:培養人才。培養接班人。

文學作品示例:陶行知 《新學制與師范教育》:「我們要什麼教員就須培養什麼教員。」

二、培育[ péi yù ]

1、培養幼小生物,使其發育成長。

2、使某種感情得到發展。

3、培養教育。

文學作品示例:鄧小平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毛澤東思想培育了我們整整一代人。」

⑷ 教育是什麼

教育是能夠促進人的成長的最重要的人際互動。教育應該是一種互動的實踐,不應該是這「教育」兩個所表示的單向的活動。在教育的平台上,活動著老師和學生兩種主要角色。這必須是兩種平等的角色,因為若不如此,互動就無法達成,互動能造成的好的結果就無法得到。教育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教育的結果要能主要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同時也必須促進老師的成長。

⑸ 什麼是教育

一、歷史的追述

(一)中

1、中國先秦(甲骨文):「教」,監督小孩學習;「育」,婦女養育孩子。

2、孟子:最早將「教」和「育」二字合為一體作為一個詞使用的。(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敵,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意為:君子有三種樂趣,但是以德服天下並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3、《中庸》:修道謂之教。

4、戰國荀子: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5、春秋戰國末期教育名篇《學記》:教者也,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6、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始作善也。

(二)外

1、古希臘語:「教育」一詞與教仆有關。(教仆:陪護奴隸主子弟上下學的奴隸的專稱。)

2、英語、法語、德語:由拉丁語而出,本意思為「誘導、引出」。

3、近代啟蒙思想家盧梭:教育應當依照兒童自然發展的程序,培養兒童所固有的觀察、思維和感受的能力。

4、瑞士民主主義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教育的目的在於代表人的一切天賦力量和能力。

5、德國近代教育家赫爾巴特:教育的全部問題可以用一個概念——道德——包括

6、19世紀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教育是「為我們的完美生活作好准備。」「即如何治身、如何養心、如何處事、如何立家、如何盡公民的義務、如何利用天然的資源來增進福利、如何善用我們的才能達到最高效用,以求人己皆利,要言之,如何經營完美的生活。」

7、20世紀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學校即社會。」他認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教育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教育既然是一種社會過程,學校便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

*二、基本含義

1、廣義的教育: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廣泛地說,凡是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動,不管是有組織的或是無組織的、系統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狹義的教育:即學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和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傳授知識技能,培養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服務的人。

⑹ 教育性質是什麼

教育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

1、教育具有永恆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恆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職能決定的。

2、教育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這是因為教育既受當時生產力的制約,同時也受生產關系的制約。

3、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⑺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信息化2.0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教育信息化2.0將帶來以下轉變:
 
教育資源觀轉變。「過去,我們將知識資源數字化、平面資源立體化,但這還不夠,我們要更強調基於互聯網的大資源觀。這個大資源觀既包括知識,也包括知識之間關系、即知識圖譜;既包括填充學生頭腦的,也包括點燃學生智慧的,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滿,更多是把一團火點燃。」
 
技術素養觀轉變。從技術應用能力轉向信息素養能力,「我們不僅要利用技術,更要利用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合作。」
 
教育技術觀轉變。教育技術不能僅停留在學習環境,而要嵌入學習系統中去。
 
發展動力觀轉變。「過去,我們非常強調教育系統的應用,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尚未得到充分體現。」
 
教育治理水平轉變。過去的教育治理是補救型的,先出現問題、後治理問題,沒有強調教育治理現代化。
 
思維類型觀轉變。「當今教育面臨的問題之一是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工業時代,我們的思維類型急需從工具型思維轉向人工智慧思維。」
      
教育信息化2.0時代如何實現?
 
      
「三通」提效增質、兩平台融合發展。三通包括「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兩平台包括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
 
      
教育信息化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演進,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將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推動改進教學、優化管理、提升績效;推動師生從技術應用向能力素質拓展,使之具備良好的信息思維,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要求,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學習、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成為必備的基本素質。
      
構建一體化的「互聯網+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務模式,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系統,逐步實現資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銜接與開放,建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融合眾籌眾創,實現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信息紅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侵刪)

⑻ 教育的概念是什麼

教育的概念是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一個教非常重要的考點。對於教育的概念主要從社會的角度;個體的角度;個體和社會相結合的角度;還有特殊的角度來進行講解,特殊的角度主要介紹的是謝弗勒的定義。
社會的角度主要包括廣義、狹義和更狹義三個方面來論述。廣義的教育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這三種教育中學校教育佔主導地位,因為學校教育更加專門有效而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具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但是洛克認為家庭教育重於學校教育。學校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作用主要主要表現為三方面:學校工作的指導思想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學校的教育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系程度如何也會直接影響影響學生的發展。家庭教育具有先導性,感染性,權威性,針對性,終身性和個別性,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的方式有互訪、家長會、開辦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沙龍。狹義的教育指的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對受教育施加影響。
個體的角度是個體學習的過程。
個體和社會相結合的角度:教育是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相結合的實踐活動。通過這個概念去判斷是不是教育現象主要通過兩方面:一方面是耦合性,是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兩個方面不能片面的強調一點;另一方面是後天動力性概念中是「促進」是積極的方面,如不良少年教小孩偷到的技巧不是教育。
特殊的角度主要是美國教育學家謝弗勒探討了三種定義的方式,即規定性定義、描述性定義和綱領性定義。規定性定義是作者自己創制的定義,其內涵在作者的某種話語情境中始終是統一的,是作者本人創制的;描述性定義是指對被定義對象的適當描述或對如何使用被定義對象進行適當的說明。如教育是什麼。綱領性定義是一種有關定義對象應該是什麼的界定。任何一種定義可能兼具規定性、描述性和綱領性。
練一練:
【單選題】下列屬於教育現象的是()
A:老鷹教小鷹飛翔 B: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C:機械的灌輸 D:路旁的公益廣告教育了我們
【答案】:BD解析:教育是人類獨有的,A選項老鷹教小鷹飛翔是動物的本能不是教育;B選項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廣義的教育;C選項機械的灌輸只是強調個體社會化而沒有強調社會個體化所以不是教育;D選項路旁的公益廣告教育了我們是廣義的教育。
【知識點】教育學——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教育學發展階段
【難度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