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拆台式的夫妻關系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危害
1、孩子無法分辨好與壞,對與錯,所以無法長大學會什麼是公平、公正
2、形成小團伙的壞習慣,從小就要學會站隊。
3、無法擁有完整的愛,無法擁有親情的滿足感
4、生活在壓力的環境中,精神長期緊張,容易失眠,發育遲緩
5、不明白什麼是愛別人,如何才是真正的愛
6、學不會饒恕人,寬容人,包容人,忍耐人
7、不會與異性或同性接觸、容易憎恨異性或者同性;這樣容易發生早戀、同性戀的傾向
8、性格孤僻、甚至乖僻、乖謬
其實危害多方面的,而且影響深遠。
2. 父母互相唱反調的教育,會是最好最合適的方式嗎
一些家庭里,媽媽教育孩子,爸爸卻唱反調?
這種唱反調,有時是故意的,他可能不認同妻子的做法,卻沒直接跟妻子溝通,而是通過「拖後腿」的方式;有時不是故意的,爸爸只是疼愛孩子而退讓。這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說的,媽媽「唱白臉」,爸爸「唱紅臉」。「唱白臉」就是約束、批評孩子;「唱紅臉」就是表揚、縱容孩子等。
一
有一對夫妻,小黃與太太,婚後一直恩愛有加,可自從有了寶寶,他們的和諧氛圍總是面臨破局危機。
有個周一早上,小黃的兒子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說是肚子疼。媽媽立刻心軟,急著打電話給老師請假,而小黃卻懷疑兒子是「裝病」,教育兒子男子漢要迎難而上。
小黃和妻子平時就經常互相唱反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妻子說飲料有添加劑,孩子不能喝;小黃說,偶爾喝一兩次也沒什麼,就當是帶孩子認識新事物。妻子說不能給孩子吃零食,否則就吃不下正餐;小黃說,可以少吃一點,孩子餓壞了可怎麼辦。。。。。。
小黃和妻子像是僵持在繩子兩端的拔河選手,勢均力敵、互不相讓。任何一件關於兒子的小事,他們都各持觀點,扮演著正方和反方,有時正確有時偏頗。
長久下來,兒子修煉成了「小人精」:
他知道媽媽會在哪些事上心軟,也知道爸爸會對什麼問題不拘小節。有些事找媽媽准沒錯,有些事須爸爸做掩護。
在爸爸的掩護下,零食吃多了,正餐也就吃少了,生長發育緩慢,醫生說孩子營養不均衡;
在媽媽的心軟中,三天兩頭因身體不適而逃避去幼兒園,缺乏與小朋友的交流,少了幼兒園繪畫、音樂、手工課的熏陶,老師說兒子的各方面能力比其他小朋友落後一大截。
二
有個孩子,曾寫過這樣一篇日記:
「每次爸爸讓我休息一會兒的時候,我都不敢,因為媽媽總會跳出來反對,然後他們就會吵架。。。。。。
我不知道該聽誰的,只能盡量最好每件事,不想爸爸媽媽總是因為我吵架,可是我好累啊。。。。
爸爸媽媽一直這樣,我永遠都不會開心了。」
對孩子來說,他既愛爸爸又愛媽媽,當爸爸媽媽對一件事有兩種不同意見時,到底該聽誰的?
也許,在孩子心裡,聽誰的都是一種背叛。
父母意見不統一,最難受的是孩子,最吃虧的也是孩子。
三
媽媽爸爸互相唱反調的教育會帶來什麼危害?
1、教育效果被破壞,甚至反作用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愛,但是這種關愛和養育,切忌一個指東,一個打西
3. 當夫妻之間因為教育產生分歧的時候,該怎樣有效溝通
如果是父母的話,希望孩子長得好,「夫妻家庭教育觀念不一致」的問題只能現實地存在,但這種差異不是無可救葯的嗎?在共同目標的指導下,「大同,求小異」只有建立家庭教育和諧統一戰線,無疑會為孩子們創造健康的氛圍,為成長提供持續的營養和動力。孩子上四年級了,媽媽對他說:「看後年就要上初中了。一定要考個好學校成績是最重要的。」所以平時媽媽總是帶孩子學這個學習。爸爸說:「不要聽媽媽的話。幸福是最重要的只要學習就可以了。」說。每當媽媽聽到爸爸這樣說的時候,都會生氣,一個地方都不出來,「孩子學習的話,你什麼都不用管,每天都很沮喪,你是什麼意思?」無語了。……所以,在孩子茫然的表情下,夫婦又吵了一架。
我們知道分工合作、團隊建設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夫妻雙方因性別、個人優勢、社會角色等形成了不同的長款單品和短板。夫妻雙方要善於利用這種差異,根據孩子自己的特點,有意識地合作和完善。不管是誰,只要是父母,都希望子女茁壯成長,在這一共同目標的指導下,構建「拯救大同,拯救小差異」、家庭教育中和諧的統一戰線,無疑能為孩子營造健康的氛圍,為孩子的成長持續提供養分和動力。
4. 夫妻二人總是因為教育孩子的事情吵架,該怎麼辦呢,有什麼好的方法
父母之間存在教育分歧,並不足以造成親子教育的障礙。真正的障礙是夫妻兩人把自己的意見、包括對彼此的不滿和抱怨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能跟自己「同仇敵愾」,從而達到「贏了」的目的。 姚柯煒專家說過父母相互抱怨並認為只有自己的方法是對的,這不是教育,是發泄不滿。夫妻兩人關系不協調的家庭比比皆是,不只你一家。即便如此,在孩子面前也要盡可能合理化對方的行為。如果孩子向媽媽抱怨爸爸太嚴厲,媽媽可以說:「那當然了,爸爸是想你長大以後有出息嘛!」同樣,如果孩子向爸爸炫耀媽媽說可以玩,爸爸可以說:「媽媽是怕你學累了,玩的時候要好好玩,玩完了在好好學。」這樣,孩子不容易在父母有分歧的教育中鑽空子,使得父母皆失去權威。 你首先要做的是在對方用合理的情緒教育孩子的時候,立即給予對方一個贊成的姿態,表達給你的愛人,他會感受到來自你的尊重和認可(你暫且不要要求你的愛人同樣這樣對你)。這種認可需要積累,積累到你的愛人開始以同樣的態度贊同你為止就有效了,你要知道,這個過程也許需要很久,我可以鼓勵你堅持這個做法,希望你有恆心有耐心堅持下去。 強調兩點。 第一點是:在愛人對孩子使用合理的態度教育的時候,第二點是:你需要認真的贊成你愛人,不誇張也不含蓄,直接表達,例如「你爸爸說的很對。」 夫妻倆互相不認同,再好的教育也是零。不要總去教育你的愛人,你的「能耐」會激發TA的挫敗感。你需要以退為進,營建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我要提醒你,這的確需要很久的時間,你得很有力量才能做好。因為這裡面你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還要通過你來影響你的丈夫,再通過你丈夫的變化使得孩子的教育往好的方向良性循環。你看,這個循環是不是要經歷很多環節? 孩子對家長的教育是有選擇的,這是無意識呈現的行為,孩子某些行為會因家長的教育得當而改善,某些行為卻屢教不改,這就可以檢驗你和丈夫的哪些行為對孩子有效。留下你有效的教育行為,將無效的教育行為去掉並尋找新的教育方式代替。希望能幫到你!
5. 嚴父慈母相互拆台,這種教育方式可取嗎
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意見。在今天的生活中並不罕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認真教育子女時,配偶或家裡的老人不僅無助於教育子女,還在旁邊打擾你,替孩子說話。後台收到了這樣的信息。「我和丈夫的教育觀念正好相反。提起6歲女兒的教育問題,總是臉紅。他總是說女兒要寵愛,什麼事都取決於孩子的脾氣。昨天,6歲的女兒哭了一個幼兒園的孩子,老師打了幾個電話,晚上我想努力教育孩子,誰知道丈夫一直在保護小牛呢?「孩子們之間就玩吧,上網上做點小事!是這樣嗎!」女兒抱著爸爸的胳膊說:「是的,我不是故意的!」說。看到大大小小的東西,我很生氣。在我家,壞人都給我做了,爸爸像孩子的「救世主」一樣,經常為她說好話。」
陶行知老師說:「中國家庭教育的主人強壯溫柔。爸爸往往不太嚴厲,媽媽往往不太寬。父母使用的方法不一致。有時相輔相成,但流弊太大。方法太嚴格容易失去孩子的愛,太寬容易失去孩子的敬意。」教育,父母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同樣的態度。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6. 拆台教育怎樣傷害孩子優秀的父母都怎麼做
群里很多人問,關於孩子的教育理論,雙方都有不同的看法,常常為此爭執的臉紅聲啞。還在群里使勁吐槽:
爸爸總是希望孩子能自己吃飯,可是孩子總是不安分,東撥弄一下,西撬一下,渾身都是飯菜。媽媽也不管讓孩子獨立吃飯,直接上手就去喂,追著喂。"那能怎麼辦?總不能讓孩子餓著吧?你這么厲害,你來讓他吃完!"
孩子看中一款玩具,媽媽卻堅持因為家裡玩具夠多不肯買,而爺爺奶奶則是唱反調,想買就買嘛,我家大孫子要的能不給嗎?
媽媽面對哭鬧的孩子,心疼的上去安撫,爸爸卻是覺得不能慣壞孩子,大聲斥罵:"哭什麼哭?再哭打你!都是你,慣得,看吧!"
這些都是家裡常常出現的場景,很多時候都是孩子的大哭結場。父母雙方的拆台教育弄得家裡雞飛狗跳,孩子也是備受傷害,而優秀的父母早早就學會一個絕技---結盟。
- 先尊重對方再諒解
雖說夫妻之間的關系是最親密的,但恰恰有時候,夫妻間就和容易出現太過於不尊重對方。甚至在教育孩子上有不同的看法,面對說教孩子的另一方,馬上就拆台。
7. 夫妻對孩子的教育觀點不同,怎麼才能做到統一呢
不知道在育兒,你會不會不同意你的搭檔?隨著時代的發展,育兒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孩子要健康快樂的成長,就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那麼問題來了。當我們和另一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分歧時,應該怎麼做才能在不破壞家庭和諧氛圍的情況下達成一致?我們來看看以下幾點,可能會讓你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