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基礎知識都考哪些內容
一般要考教育理論基礎,就是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時事政治等。
一學習的意義
(1)學習可以讓我們賺到更多的錢,因為你有了別人沒有的知識。知識是可以變成財富的。不同的職業因為所需要的知識水平不同,得到的錢也會有一定的差別。你的知識會以錢的形式回報給你的。
(2)我們形容某個人有氣質的時候經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有知識的人會自帶一種文人氣質,這一點可以從他的言行舉止,一舉一動等地方看到。所以,學習可以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的氣質,提高我們的修養。
二教育對國家的意義
(1)教育強國,是我們一直要實現的目標。而教育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有利於塑造民族的性格,個人素質,國民素質,對社會的發展進步是有深刻意義的。教育能夠讓我們在面對選擇時,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2)教育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有利於引領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啊,教育能夠讓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更加客觀全面,而教育強國也能培養更多創造性的人才,為以後,智能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
Ⅱ 請問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包括哪些
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全點
一、教育學
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我國春秋末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3、捷克誇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了「現代教育派」。
5、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把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
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現法的教學方法。
7、蘇聯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網路全書」。
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環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勞動後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1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14、「雙基」是指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17、蔡元培於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並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養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3、教師勞動的特點:(1)復雜性、創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性、空間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範性。
24、教師的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
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
26、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從根本上說,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
27、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28、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9、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
31、編寫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穩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32、知識不等同於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並不能標志智力發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
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1)激發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循環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38、常用的教學方法:(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法;④實踐活動法。(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現法。(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3)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40、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1)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突出重點,難點,抓住關鍵。(3)結構合理。上課有高度計劃性、組織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態度從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4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提高的過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德行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順序發展的,但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可以作為品德培養的開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
43、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礎。
44、德育原則: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45、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6、德育的途徑:思想政治課是特別的重要途徑,其它各科教學是最經常、最基本途徑。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三種。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觀察法是一種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這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心理學
5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又稱心理活動,它包括:心理過程、個性心理。
52、心理過程:(1)認知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像;(2)情緒、情感過程;(3)意志過程。
53、個性心理:(1)個性心理動力(傾向),包括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2)個性心理特徵,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實質: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映象。
55、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反射。
56、意識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識的基本特性:自覺的目的性、主觀能動性、社會制約性、以第二信號系統為主的兩種信號系統的協同性。
57、心理學科的性質:心理學是一門介於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
58、需要的種類:(1)根據起源分:生理需要、社會需要;(2)根據對象分:物質需要、精神需要。
59、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可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稱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60、動機產生的條件:內在條件是需要,外在條件是刺激誘因。
61、興趣是指個體積極認識、探究事物、從事活動的心理傾向。
62、興趣的品質特性:傾向性(又稱指向性)、廣博性、穩定性(又稱持久性)、效能性。
63、學習動機的激發:(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4)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水平適中,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65、成就結構理論認為:有三種現實的課堂結構:合作型、競爭型、個別化型。合作型目標結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66、成敗歸因理論認為,學生常將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四個方面:能力、努力、運氣、任務難度。
67、創設問題情境的理論基礎是成就動機理論。
68、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綜合整體的反映。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整合。
69、生物鍾現象:人體內的一切物理變化和化學都是有節律的,這些節律性的變化就是所謂的「生物鍾」的機制。
70、知覺的特性: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恆常性。
71、注意的的特點: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動的組織特性。
72、注意的種類: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隨意後注意(有意後注意)。
73、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規律的間接、概括的反映。間接性與概括性是思維的兩大基本特徵。
74、思維的種類:(1)根據憑借物與思維形態劃分: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2)根據是否遵循邏輯規則分:非形式邏輯思維、形式邏輯思維。(3)根據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75、思維的過程:分析與綜合、比較、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
76、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斷、推理。
77、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1)提出問題(發現矛盾的過程)。(2)明確問題(找出主要矛盾的過程)。(3)提出假設(以假設形式找到解決問題方案)。(4)檢驗假設(通過理論和實踐形式檢驗假設)。
78、啟發是從其它事物能夠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對解決問題起到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勢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准備狀態(心理傾向),又稱心向。
80、遷移是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對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影響。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促進另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是正遷移,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反之為負遷移。
81、理解是學生對教材中有關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理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
82、想像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想像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感性材料是想像的基礎,實踐活動是推動想像的原因和動力。
83、想像的種類:(1)根據想像時有無目的意圖分:有意想像、無意想像:(2)在空間想像中,根據內容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分:再造想像、創造想像;(3)根據想像活動與現實的關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維品質的特性:(1)廣闊性與深刻性。(2)獨立性與批判性。(3)邏輯性。(4)靈活性和敏捷性。(5)創造性。
85、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三個基本環節,從信息加工來看,即對輸入住處的編碼、儲存、提取的過程。
86、記憶的分類:(1)根據內容與對象分: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2)根據信息加工與記憶階段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87、保持是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的過程。保持是記憶的中心環節。
88、遺忘: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與回憶,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再認與回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遺忘進程不均衡,有「先快後慢」的特點。
89、聯想的種類與規律:接近性聯想(空間、時間上的接近)、相似性聯想(性質上相似)、對比律(性質上、特點上形成對比)、因果律(因果關系)。
90、良好的記憶品質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確性、准備性(指能否及時地從記憶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識,是提取的應用特性)。
91、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練習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
92、知識為活動提供定向依據,而技能控制活動的執行。
93、高原現象:在操作技能練習到中期,會出現成績進步的暫停頓現象。
94、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特徵。知識、技能達到遷移程度,能「舉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
95、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創造力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形式。
96、超常兒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兒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緒是與生理需要相聯系的;情感是與社會性的需要相聯系的。基本情緒分為:快樂、悲哀、恐懼;情緒按強度的持續時間可分為:心境、激情與應激。
98、克服內外困難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徵。
99、意志行動的目的沖突有四種形式:雙趨式沖突、雙避式沖突、趨避式沖突、多重趨避式沖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經活動分成許多類型,其中有四種典型類型與氣質類型對應:強、不均衡型為膽汁質;強、均衡、靈活型為多血質;強、均衡、不靈活型為粘液質;弱型為抑鬱質。
101、性格是一個對現實的穩固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徵。氣質形成得早,表現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現在後。性格是個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現實標准: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系協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定;人格結構完整。其它標准還有: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標准、「未來新人類」標准。
103、心理咨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為矯正法——華生;人本主義療法——羅傑斯;理性情緒療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異性交往的原則:自然、適度。
Ⅲ 教育類研究生考哪些科目
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和教育管理專碩。
根據所選擇的院校和專業來選擇不同的考試科目。
教育學碩一般考試科目為4門,思政,外語,教育學原理和專業課。
Ⅳ 大家誰知道小學教師招考考的 教育教學知識與應用是什麼
(1)筆試
筆試內容為教育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分中小學、幼兒教育要求命題。教育教學理論考試內容為教育學和心理學,其中《教育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王道俊、王漢瀾主編;《心理學》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葉亦乾、祝蓓里主編。學科專業知識的考試科目是報什麼學科、考什麼學科。其考試范圍是:報考中小學教師為普通高中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其中報考小學科學的考試科目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中選擇一門報考;報考幼兒教師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依據;報考心理學和特殊教育免專業知識考試。
筆試時間為:語文學科3小時,其它學科2.5小時。各學科卷面滿分統一為100分,其中:教育教學理論佔40%(心理學、特殊教育專業100%計入),學科專業知識佔60%。理論考試成績按60%計入總成績。
(2)面試
根據招錄人數和筆試成績,按1∶2(錄用人數在10人以上的崗位按1∶1.5)的比例確定面試對象。面試不分學科專業,其內容為教學技能。主要考核舉止儀表、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技能技巧等五個方面的內容。面試滿分100分,按40%計入總成績。
Ⅳ 教師招聘考試筆試中科目《教育基本理論》考什麼
教育基本理論考察知識涵蓋了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新課改,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更多教師招聘問題,請在瀏覽器搜索框搜索「教師招聘幫幫團」
Ⅵ 教育學要考哪些科目
教育學研究生考試從2007年開始全國統考,教育學研究生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理論(滿分100分)、外國語(滿分100分)、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滿分300分)三門科目,滿分500分。由教育部統一命題。
思想政治理論考試涵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等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
外國語根據考的不同語種,考試內容也有所差別,一般參加英語考試的最多,英語考試包括閱讀理解和寫作,主要考查詞彙及語言運用能力。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教育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博仁教育學考研輔導班老師建議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把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外國語作為復習的重點,因為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滿分300分,是提高總成績的科目,而且現在一般重點名校的研究生復試最低分數線為180分,比如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外國語也是令很多同學頭疼的科目,自主招生院校考研復試分數一般在50分到60分之間。所以,同學們一定要重視對這兩門科目的復習。
Ⅶ 教師招聘時公共基礎知識和教育基本理論主要考什麼
教育學佔分多。從各地歷年考試來看,教育理論知識雖然考查范圍廣泛,但相對來說,教育學是重點考查的學科,案例分析題一般都考查的是教育學的知識。一般在只考查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試卷中,教育學往往能佔到半壁江山。
中小學教育理論知識:考試范圍主要涉及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能力等;其中主要考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教師招考中的公共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法律(刑法、民法、經濟法、憲法、公務員法等等)、經濟、時事、常識、毛概鄧論等等。
拓展內容:
教師招聘考查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教育基礎理論和面試
教育基礎理論和面試這種考查類型是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的考查方式,筆試部分考查的重點是教育基礎理論,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教育法規等,面試通常採用說課或是試講的方式來測試考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即具體學科的講授,例如語文、數學等。
2.教育基礎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和面試
教育基礎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和面試這種組合方式逐漸成為各地教師招聘考試的命題范圍。它不但對教育學科所涉及的各門科目進行考查,同時也會考查考生對於所報專業學科的基礎能力和知識,以上兩部分會成為筆試出題測查的重點。
參考來源: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基礎知識考什麼-中公教育網
Ⅷ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包含什麼內容
教師招聘考試的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教育理論基礎、政治理論基礎、時事政治、經濟基礎、法律基礎、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的考試內容一般包括政治、經濟、法律、時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網頁鏈接
Ⅸ 教師招聘教育理論考試內容考什麼
不同學段的教育理論考試的內容範圍不一樣,具體根據考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育理論知識的題型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大類型。客觀題主要是指單選題、多選題、不定項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等;主觀題主要包括名詞解釋題、辨析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題(活動設計題)等。一般地域不同,題型也有所區別。
Ⅹ 教育教學基本理論都包括哪些
1、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法等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與教育相關的法律知識;
2、專業(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能內容。包括專業(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與本專業(學科)相關聯的實踐能力、對本專業(學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理解掌握水平等;
3、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內容。包括分析教材、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運用教學語言、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等;
4、基本教育教學素質內容。包括儀表舉止、口語表達、思維能力、心理素質等。
(10)教育理論及應用考什麼擴展閱讀
描述或說明人和動物學習的性質、過程和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的學說。教學理論是「在某種意義上的約定俗成的通例,它闡明有關最有效地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方法規則。
從規范性和處方性角度考慮,教學理論關心的是促進學習而不是描述學習。具體地說,教學理論主要研究「怎樣教」的問題;學習理論主要是在描述和說明「學習是怎樣發生的,以及學習開始後會發生一些什麼情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