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未來教育的特徵是什麼
擴展閱讀
如果愛可以重來什麼歌詞 2024-11-13 06:24:31
動漫頭像用什麼軟體 2024-11-13 06:07:36

未來教育的特徵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3-12 12:02:02

⑴ 未來的沖擊所預言的未來教育特徵

《未來的沖擊》是托夫勒奠定聲名之作,本書的出版也標志著未來學進入美國文化的主流領域。
在社會的劇變下,短暫性的訊息不斷襲擾人類的感覺,新奇性的事物不斷撞擊人類的認知能力,而多樣化的選擇則不斷攪亂人類的判斷能力。當人類無法適應這三股聯袂而來的變動刺激時,便導致了變動的疾病:未來的沖擊。
未來沖擊的大風暴此前早已席捲一些發達國家,許多人一提起「未來」便為之色變。他們患了「未來的恐懼症」,開始逃避「未來」,盲目地走回「過去」。
在未來的襲擊下,他們開始退卻,拒絕介入社會。嬉皮避進荒野之地,流落到孤島,不願再食人間煙火,寧願去過著一種「單純而愚昧」的生活。他們開始抽大麻煙,因為神經麻痹之後便不會再去想到未來。他們追求銷魂的高潮經驗,因為這種高潮經驗可使其忘我。他們走向神秘主義,因為神秘主義可使他們返回過去的幽遠之鄉。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應該想想自身是否也會遭遇未來沖擊的問題。發達國家今日所面臨的危機,乃是過去盲目、單向發展科技所致。因此,倘若我們能借鑒其中,計劃性地去發展全面和諧的社會,則不僅可以減少許多西方過去所遭遇的危機,而且即使我們經濟起飛到達先進階段,也可克服許多未來沖擊的危機。
近日得知,世界著名未來學家、社會思想家阿爾文·托夫勒已於6月27日去世。對於熟悉他的人不必多解釋,大家對這位未來學巨擘以及他的未來三部曲《未來的沖擊》、《第三次浪潮》、《權力的轉移》都耳熟能詳,並且深受其影響。對於不甚了解他的人來說,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就曾預言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人類社會將進入信息(或服務)社會,並且他預測到未來電子郵件、計算機、網路聊天等技術將會普及,他的大多數預言都已成為現實。在托夫勒生活的年代,這些預言簡直是天方夜譚,而現在卻成為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現實,這或許就是托夫勒和未來學的偉大之處。

就像媒體在報道中說的那樣,「托夫勒走了,世界依然活在他的預言里。」如今重新翻閱他的思想著作,依然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未來氣息。
在教育領域,托夫勒的預言也同樣振聾發聵。托夫勒曾說,「21世紀的文盲不會是那些能讀能寫的人,而是那些沒有能力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人。」並且他在《未來的沖擊》一書中專門用一個章節勾勒出他預想的未來教育藍圖。其中他提出的「面向未來的教育」和「為未來而培養人」的觀點,對當下教育仍有極大的警醒作用。
帶著時間傾向性理解教育
托夫勒認為,每個社會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特定的態度,這種時間傾向性也反映在每個時代的教育上。
在日復一日的農耕社會,過去的知識和經驗在未來也會反復使用。托夫勒認為,在停滯不前的社會,對孩子來說最切合實際的教育方式就是用過去的技能武裝他,因為這些技能恰恰是在那個社會的未來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因此,農業社會的知識主要通過家庭、宗教機構和社會學徒制進行傳播。
對於工業社會的教育,托夫勒認為,由於面對從前從未有過的情況,人們不得不花費越來越多的精力了解現在,於是教育本身的重心,開始從關注過去的知識和經驗轉移到關注現在。而且為了讓孩子們適應一個全新的工業社會,適應重復的室內勞動、機器、噪音、集體紀律、擁擠的居住條件等工作環境,解決辦法是建立一種模擬工業世界的教育體系。於是就出現了托夫勒稱之為「工業主義製造的精巧的機器——大眾教育」,它集合了大量的學生(原料),由教師(工人)在集中的學校(工廠)里加工其所需要的那種成人。
如今,這種工業社會遺留下來的教育體制還在上演,在一段時間內這種教育模式對推動知識傳播和普及,推動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的優勢明顯。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缺乏個性和創造性等弊端日益顯現。
未來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托夫勒在當時就預見到這種教育的危險,因此他提出,為了避免培養「工業人」的弊端,避免未來的沖擊,必須建立一種超工業的教育,並稱之為「新的教育革命」。
他所說的這場教育革命,是建立在一種新的技術體系之上,即快速、易變和自動調節的機器執行例行任務,人則執行創造性的任務。這種新的技術體系與當下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技術何其相似,而且人工智慧的研發初衷也是為了把人從機械、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然後從事更具創造性的工作。結合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實,我們有理由相信人工智慧的時代遲早會到來。那麼在這種技術背景下,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未來教育的目標又是什麼呢?
托夫勒預測,未來社會將不需要機械工作、機械服從命令的人,而是需要能做出重大判斷的人,能在迅速變化的現實中做出敏捷反應的人,需要「骨頭里都有未來」的人。為適應這種新的人才需求標准,托夫勒進一步推斷,未來教育的目標將是提高人對變化的方向和速度的應對能力。
當下教育熱點已被托夫勒言中
托夫勒預測到的問題確實是當下教育的頑疾,但同時他也給出了應對未來的策略,他認為教育制度的組織結構、革新教育的課堂和鼓勵更注重未來的方針,將是未來變革教育的三個目標。其中,在教育的組織結構上,他對「進行教育的適宜場所是學校」表示質疑,提出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和隨時隨地的教育將成為可能。此外,他預測到計算機、電子錄像、全息照相等技術將對未來教育有輔助作用,並且有讀者指出他曾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反觀當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在線教育、慕課、教育大數據等成為教育熱詞,不禁再次被托夫勒敏銳的預見性所折服。

在未來學家的世界裡,比已經發生的消息更重要的是預想的習慣。托夫勒認為這種習慣地想到未來的能力在適用未來中起關鍵作用,而教育理所應當的承擔起培養這種對未來的好奇心和未來意識的任務。

⑵ 未來教育什麼樣

  1. 本人覺得未來教育將致力於通過中小學生學習能力開發和培養、自主學習社區建設、家庭教育研究和咨詢及課外輔導服務等個性化教育服務不斷推進中國素質化教育進程。未來教育以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 為教育理念,通過個性化的教育和培養幫助每一個孩子找回學習的樂趣。秉承該理念,未來人將致力於傳播先進教學思想,研究先進教學方法,開發先進教學產品,提供先進教學服務,幫助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2. 未來教育將憑借著專業的服務團隊、一流的師資隊伍、先進的教育輔導系統和獨特的運營模式,通過建立覆蓋全國的個性化教育網路,服務於中國億萬家庭。未來教育的使命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優化教育資源,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此推動素質教育進程。通過強大的網路化平台,整合和吸收社會更高品質、更具效率、更先進的教育資源,配置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最適合的教學方案,最大程度地釋放每位學生的潛能,讓每位需要成長機會的人都能獲得最優質的教育。

⑶ 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中所預言的未來教育特徵是什麼

1、帶著時間傾向性理解教育

2、「工業主義製造的精巧的機器——大眾教育」

3、未來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⑷ 未來教育的特點

未來教育的五個特徵

臨泉縣高塘鎮范集文達幼兒園
2018-12-05 閱讀 504
關注

1、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加開放和包容。人類社會正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2、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加普惠和公平。公平參與發展,平等分享發展成果,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訴求。

3、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加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前,全球技術革命和生產方式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經濟結構,也帶來了人才需求結構的深刻變化。

4、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加關注人的發展。人的發展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前提。

5、未來的教育應該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也深刻改變著教育,其影響將是長期的、深遠的。

發布於 2018-12-05

⑸ 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這篇課文中未來教育有何特徵

他們那時候多有趣,這篇課文在么?未來教育如何特徵?他們授課都是代替用機器人,而且所有的人都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⑹ 以下哪些是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中所預言的未來教育特徵

1、在線和多媒體教育

2、致力於培養學生適應臨時組織能力和通用技能

3、多師同堂

4、小班化

⑺ 未來教育是什麼

針對未來教育,理解和看法就是教育的手段,目前的形勢變化較大發展的前景通過網路信息,這種手段來進行交往,以及品德修養的教育。

⑻ 以下哪些是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中所預言的未來教育特徵

《未來的沖擊》是托夫勒奠定聲名之作,本書的出版也標志著未來學進入美國文化的主流領域。在社會的劇變下,短暫性的訊息不斷襲擾人類的感覺,新奇性的事物不斷撞擊人類的認知能力,而多樣化的選擇則不斷攪亂人類的判斷能力。當人類無法適應這三股聯袂而來的變動刺激時,便導致了變動的疾病:未來的沖擊。未來沖擊的大風暴此前早已席捲一些發達國家,許多人一提起「未來」便為之色變。他們患了「未來的恐懼症」,開始逃避「未來」,盲目地走回「過去」。在未來的襲擊下,他們開始退卻,拒絕介入社會。嬉皮避進荒野之地,流落到孤島,不願再食人間煙火,寧願去過著一種「單純而愚昧」的生活。他們開始抽大麻煙,因為神經麻痹之後便不會再去想到未來。他們追求銷魂的高潮經驗,因為這種高潮經驗可使其忘我。他們走向神秘主義,因為神秘主義可使他們返回過去的幽遠之鄉。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們也許應該想想自身是否也會遭遇未來沖擊的問題。發達國家今日所面臨的危機,乃是過去盲目、單向發展科技所致。因此,倘若我們能借鑒其中,計劃性地去發展全面和諧的社會,則不僅可以減少許多西方過去所遭遇的危機,而且即使我們經濟起飛到達先進階段,也可克服許多未來沖擊的危機。

⑼ 未來教育到底長什麼樣

類似國外的,真正的素質教育,學生們沒有過多的作業,能保證睡眠,
高考取消,大學憑平時成績和入學
沒有課外班,學生不用家長接送,自己上學去,學校周邊的交通也得到緩解
從高中開始,每周有家務課,教學生怎麼做菜,做家務,做人

⑽ 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研判中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於今日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安排、社會的變化、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教育自身演變的規律,可以預判未來中國教育將有十大重要發展趨勢。
一、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更加廣泛
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四次產業革命,第四次產業革命以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為標志。第四次產業革命已經影響了許多領域,整個社會越來越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而在教育領域,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影響也日漸凸顯,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業務開始智能化、自動化和數字化。MOOC、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都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智能教學系統(ITS)、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智能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系統也迅速發展,物聯網已經在課堂教學、課外學習和教育管理三個方面給教育提供了相應的支持。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能夠提高教育的效率,降低教育投入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進步,可以預見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二、教育培養目標轉向能力培養為主
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和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有著極大的不同,在未來許多職業將被人工智慧等技術所取代,許多新職業將產生,根據研究,在未來我國710萬工作崗位將消失,700種職業,47%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慧/機器人取代,而同時也將出現許多新職業。面對未來職業的改變,教育領域必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傳統上的教育是主要以知識傳授和理解為主的,但在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方面,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人類,在未來靠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為主的工作將全面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所以整個教育體系的目標必須全面地加以調整,由知識記憶為主轉向能力培養為主,更加註重培養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更加註重培養人機合作的能力。可以預見中國未來的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必將加以調整。
三、混合式學習更加普遍
混合式學習是指面對面式的學習和在線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結合的學習方式。混合式學習不單是兩種方式的簡單混合,而是混合多種教學設備、多種教學方法、多種學習策略與評價方法、同步學習與非同步學習、多種課程和學習資源等。混合式學習汲取了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的優勢,比單純的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更有效,在學習計劃制定、學習方法設計、學習效果評價和學習記錄跟蹤等有突出的優勢,有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學習效果的突出優勢,在許多發達國家,混合式學習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是未來教育的重要形態和發展趨勢。我國學校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比例,推動混合式學習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物質條件,實踐中,有些學校也已經採用混合式學習方式,這對於提高我國學校的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預測在未來,混合式學習將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勢之一。
四、學生的培養將更加個性化
個性化培養是指學校根據每個學生特點而採取針對性教育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與工業時代學校統一化、標准化和規模化的學生培養模式相對應的一種培養方式。因材施教是自古以來的教育理想之一,也是最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培養模式,在農業社會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說是個性化的,但是只是針對少數人群,也並不系統,進入工業社會後,為了大規模培養與工業社會相適應的人才,對學生的培養採取了統一化、標准化和系統化的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為工業時期的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標准化人才,但是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主要體現在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智力水平和種類,統一化、標准化的培養模式在培養了大量標准化人才的同時也抹殺了人的個性,不利於發揮每個人的潛能。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在教育中的應用,為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提供了技術的和經濟上的可能性。例如通過大數據,學校和教師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習傾向、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和學習愛好等,能夠實現個性化的推送學習資源,精準化的輔助學生,自助化完成學習目標等。因此,可以預測,在未來的我國,對學生的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培養將越來越普遍,這必將成為我國教育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之一。
五、學習更以學生為中心
在工業社會所形成教學模式中,教師處於支配地位,整個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作為受教者的學生更多時候是被動接受學校和教師的教學安排,而教師的教學是在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安排統一下進行的,學生學習缺乏缺乏主動性。而隨著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模式正在發生改變,正在越來越以學生為中心。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人,這需要學生在學校教育時期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願望,這必然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以學生為中心。同時,互聯網的大發展也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提供了可能,互聯網的教育資源已經極大豐富,未來還將更豐富,這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將全面輔助學生課程內外的學習,這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此外,混合式學習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學習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總之,社會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和學校教學模式的轉變都要求學習更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這必將成為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之一。
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發生變化
千百年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到的是主導者和知識傳授者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一是教師角色的分工更加明顯。傳統上,雖然有資歷和職稱的差別,但是所有的教師都幾乎做著同樣的工作,但是教師隊伍日趨分為授課教師和輔導教師兩大類,一些講課能力強、水平高、能夠契合學生需要的教師將主要擔當起授課教師的角色,除了面授,這類教師的講課視頻將通過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廣泛傳播,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而許多教師將承擔起輔導教師的角色,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輔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二是教師將主要承擔起學生學習規劃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而不是直接的知識傳授。隨著信息技術的特別是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混合式學習日漸普及,學習更加以學生為中心,大部分教師的作用將不再是直接傳授知識,而是要承擔起為學生訂制個性化學習方案的角色,將起到學生學習規劃者和引領者的作用,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學習規劃,並且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這和傳統上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有著非常大的不同。以上教師角色和作用的兩個變化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體現,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國大部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不可避免的分化和遷移。
七、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生改變
從歷史發展階段來看,學校辦學形式主要經歷了農業社會組織形式相對鬆散的模式和工業社會標准化、系統化和統一化組織嚴密的模式,而隨著社會需要的變化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學校的辦學模式開始進入了追求個性的時代,追求個性時代的學校主要有二個明顯特徵:一是從千校一面到個性發展。工業社會時期學校所形成的學校辦學模式適應了工業社會的生產模式,但也使得千校一面,大多數學校是統一面孔出現的,統一組織體制,統一課程體系,統一授課模式,隨著社會發展,這種組織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國初等教育已經基本上普及,高等教育也開始進入普及化時代,人們未來的教育需求將從教育需要的滿足向追求更好教育的方向演進,所謂的更好教育就是適應每個學生特點的教育,在教育基本普及的情況下,人們更加期望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個性化學校,這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加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需求;二是學校的組織模式將更加彈性靈活。工業社會學校組織模式的典型特徵是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體系,隨著學生的培養更加個性化,學校的組織模式也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其基本動向就是彈性學制的採用和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學校將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採用更加個性化的教學安排和活動安排,組織層級也將相應減少,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體系將日趨扁平化。因此,在未來可以預見我國學校的組織模式也將發生變化,
八、終身學習將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
終身學習是一種學習理念,在古代世界就產生了終身教育的思想,但是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終身學習並沒有普及,人們的學習主要是在學校中完成。但是隨著人類社會邁入知識社會,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社會對人們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日新月異,學習主要在學校完成的方式顯然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知識社會需要人們不斷更新知識和能力,以滿足職業的要求和社會進步的需要,這將帶來終身學習的普及,而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人們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互聯網上豐富的教育資源為人們終身學習提供了現實的條件,人工智慧能夠成為人們終身學習的有力助手,信息技術與終身學習深度融合呈現出雙向互動新趨勢,也在推動繼續教育轉型升級。此外,終身學習不但要求人們從學校畢業後繼續學習,也要求學校教育方式的轉變,要求學校更加培養人們的終身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精神,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終身學習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九、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發展
當今世界是一個國際化的時代,許多領域都在日趨國際化,教育也不例外,各國政府認識到了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及對其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積極採取舉措促進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重大趨勢,學生和教師的流動日趨頻繁,教育理念、課程體系、教師、辦學模式日益呈現國際色彩,這種趨勢在我國也已經日趨明顯,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高達54.45萬人,1978-2016年出國留學人數累計達458.66萬人,我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留學國。2016年留學生規模突破44萬,我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中外合作辦學的規模也日趨擴大,全國經審批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500餘個,其中本科1200餘個,高等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約45萬人,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超過150萬人。根據全球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和我國既定的對外開放政策,可以預判,我國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發展。
十、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教育逐漸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10萬所,招生1640.28萬人,各類教育在校生達4825.47萬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可以預見民辦教育將迎來大發展,主要的理由有三點:一是私立教育的大發展是世界性趨勢。全球范圍內大多數國家的私立教育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教育民營化的比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學校由社會力量舉辦、運營和提供經費;二是我國政府對民辦教育的發展採取了鼓勵的態度。《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提出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的方針。《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放寬辦學准入條件、拓寬辦學籌資渠道、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同等資助政策、落實稅費優惠等激勵民辦教育發展的種種措施,已經形成了民辦教育持續發展利好的政策環境;三是我國社會需要民辦教育的大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教育領域,這個主要矛盾體現在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教育領域的矛盾,不但需要公辦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也需要民辦教育的大發展。基於公共財政投入的限制,公辦教育主要辦學方向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務,而民辦教育則能夠提供更多優質的差異化教育服務,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教育需求,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相互補充,相互協作,才能夠化解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基於以上三個理由,可以預計,在未來,我國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