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教育問題有哪些
一高中生寫的論文,很深刻,正如作者所言:「覺路遙者在途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看了這篇論文你會知道,應試到底意味著什麼。
題目《中國的諾貝爾獎在這里嗎》(中學畢業論文)
航天之父錢學森曾對溫總理陳詞:「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一個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的人才。」他還說,「現在的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老師教到什麼程度,學生就學到什麼程度,這樣的教育是不行的。」可見錢老先生著重審視了我國的高等教育。當我們迫切地渴求「傑出人才」時,人們在各方面找原因,眾說紛紜,卻很少有人看一看學校里的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反思一下這樣的學習能否成就傑出人才。
有時聽到學生感嘆:「以前我很喜歡自然科學,牛頓簡直是我心中無人能比的偶像,但自從學了牛頓定律以後,就對他產生了恨意。」這句話說得有點誇張和滑稽,但更多的是學生的憂郁和困惑。有人說,思考是人生最大樂趣,可這種被動的學習沒能使學生感受到獨立思考的樂趣。
當牛頓看到蘋果落地時,能引起他的思考,少年愛因斯坦思索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最終給出了一種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丁肇中中學時對牛頓第二定律思考了許多天,試著領會其中的美妙。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刻苦地「學習」?那是很自然的一種本性,是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這種「熱情」是創新的原動力,是搞學術研究的必備條件。多數科學成就,就是興趣吸引著人們去發現的。有成功者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王小波作品中且寫到「現代文明的特快列車竟發軔於一種興趣。」我們一向強調的「創新能力」也是以興趣為基礎的,對一方面沒有興趣,沒有那樂於其中的熱愛,不可能在這方面有創造性的發現。
對於我們學生,我們或許沒有如此濃郁的興趣,而且這種學習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老師說,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可以放棄,因為我們時間有限。我們每天都要背英語、讀課文,一連學習幾門功課,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每一分鍾都要按套路做事,每一道題都要按套路思考,否則,你就要落伍。高考競爭如此緊張,哪有時間思考那些非考試范圍之內的問題?
落地的蘋果給了牛頓激情和靈感,這會給學生帶來什麼呢?倘若學生有機會看到了蘋果落地,他們的思緒一旦碰到 「F=am」之類的東西,就會立馬轉移思考,因為他們對那些知識已經沒有了原始的興趣和熱情,甚至想到它們時就產生負重感。看看這種「思維逃避」現象是怎樣造成的。學生們為了達到所謂的「熟練程度」,每天都要一遍遍 一本本地做習題,恐怕他們看教材的時間遠遠不如做練習題的時間多。就連第一次思考,也是在老師的「牽引」下理解的。然後是一遍遍被動無味地做題,甚至每天掙扎在永遠做不完的題海當中,哪有時間體會其中的「美妙與和諧」?牛頓定律對於他們來說只不過是用來解題的一個等式,知識變得麻木、僵硬,甚至成為累贅。「F=am」已經勾不起學生對它激情的思考,失去了那起初的激情和興趣,就難以用敏銳的思維對知識深刻地思考。在「忙碌又緊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腦中怎能容下丁肇中連續幾天對「F=am」的思考?天才與常人在這里拉開了差距。即使是那些理科狀元,「F=am」對於他們來說又是什麼呢?
身在學校之中,一切都是為了考試,人確實需要學習,可是考試就是人類學習的最終目的嗎?最終目的偏移,事情就不可避免地變質,這是真理,更是事實。
老師也不得不承認這些,語文老師直接又含蓄的說;「我不是培養文學家,我只是教你們怎樣在規范的層面上答卷。」當然,數學老師並不是培養下一個華羅庚,物理老師並不是培養未來的丁肇中。學生們接受了「規范」,殊不知失去了更多,而失去的那些很難再補救。有的人說中小學學生的主要任務是一心學習積累知識,到了大學才能談創新談個性的發展。其實,知識的不足可以補救,而創新思維的缺失確實很難補救。為了發展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學校為我們推薦的一些課外探究課題(這本來就是一項補救工作),我從中選出了「金屬的腐蝕與防護」這一課題,爭取組長的同意,可組長剛一聽到這一課題,臉上輕松自在的笑容立刻不知去了哪裡,有點為難的說;「這個課上都學膩了,換個別的吧。」這也是「思維逃避」現象的表現。原本十分美妙的東西卻成了「思維的陰影」,這種思維定式一直會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和創造。缺失的東西在大學里能夠補救回來嗎?
現在考試題目的大量化,更是讓學生們重復地、尋規踏矩地、按部就班地做習題,以達到「不用動腦」就能把題目很快答完的熟練程度,他們沒有時間和興致去質疑或向其它方向思考。這可能還不如《賣油翁》中的射技有點炫耀的資本,他們還有些實用的價值,這只不過是「手熟爾」。在當今的考試選人制度下,應試教育的現狀很難改變。應試的海洋里,哪能泛起創新的浪花?
很多地方的高中教材中編入了一些先進的科學理論(比如相對論和量子物理),乃至列入了考綱。多學些知識是好,但這也讓人擔憂。如果「應試」讓這些美妙的知識同樣變得枯燥、無味,甚至成為了「思維的陰影」,那還不如不去學,讓學生保留最初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在空閑的時間里,找來幾本關於相對論或量子物理的書,懷著那種激情,讓獨立的思維自由地進展,或許才能真正享受到思考的樂趣。這要比在課堂上學來的更有意義。愛因斯坦說:「把課堂上學的東西都忘掉,剩下的才是教育。」我們理解,被動的接受永遠不如主動的尋求。
學生的課外發展也越來越被動。我們周圍有很多人在學奧數、上特長班、參加藝考,有的二三年級的小學生也有好幾門特長班。發展特長很好,但多數學生並不是因為喜歡而去學,而是出於家長的要求或強求,很多比學校里的學習還被動。學習藝術原本的目的很自然,就是體會其中的樂趣,豐富精神世界,同時給他人社會帶來好處。而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這種學習就完全變質了,這不僅是對個人的損失,也是對人類文明的損失。
我認為上面提到的各種不和諧現象的本質應該是:人們的學習和創造本性受到人為的干擾。人的學習和創造本性是很自然的東西,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環境下任其發展,才能發揮出它的光彩和力量。這種「人為的干擾」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社會經濟可以用經濟利益誘導其發展,而培養高素質人才,物質利益的誘導和外加壓力的方式只能適得其反。而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們的學習競爭還不是很激烈,學生還沒有太大的升學壓力,有一個較為自由自主的學習和創造環境。這也是那個時期歐洲的科學和藝術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前一段時間有這么一短消息,溫總理就我國人才培養的問題親自詢問了幾名國內大學教授和教育專家,他們中有的說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師;有的說人才培養需要做好高等教育與初等教育的銜接。不知道那些專家教授為什麼要這樣說,雖然不能說教師完全沒有責任,但可以說在這種體制下,只是加要求與教師和學校確實是強人所難,是不會有成效的。這些我們早已經看到。人們即使認識到素質教育意義之深遠,又能怎麼做呢?我們不提倡應試,可把數十年錘煉得來的應試手段拋棄掉,高考成績不下滑那才怪。提高高考成績肯定比培養一個天才來得更容易。改革原本就是一種付出,不是獲取什麼功利,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才的培養不僅是教育制度的問題,而且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現在的社會幾乎到處都是金錢的影子,社會環境讓金錢更有吸引力。人們生存在當今,要大消費,就要增大收入,是金錢的魅力讓人們努力勞作。如今大學的各專業中,「貿易」「金融」成了熱門專業,而那些富有文化深蘊的「文學」「自然科學」卻被人冷落。在生活的壓力、金錢的誘惑之下,即使剛剛寫完「一切於我是浮雲」的手,也會左右搖擺不定吧。誰都想有個較好的家庭,誰也不願讓孩子給同學說我爸爸沒錢。
這種社會現狀應該是「經濟領導人」的用心設計,可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如果我們依舊還是建國初的計劃經濟的話,現在我們與美國的差距會更大吧,社會主義的地位用什麼來維護?我們早就相信「發展才是硬道理」。發揮金錢的作用在解放生產力中是很有效的,但是,人類文明的主流或人類前沿文明的發展,並不是靠這種利益來驅使的。在基礎自然科學中的一些開拓性的發展並不能夠很快地轉變成生產力,人們重視科學技術是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搞經濟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後面的「技術」兩個字。日本的「技術」就相當好,雖然起步也晚,也沒見出過幾個大科學家,但他那「非基礎性」的科學的確是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力。中國肯定在向日本學習這一點吧。對於個人來說,搞這東西也不會給自己帶來直接的利益。整天為賺錢著想的人不可能成為大家。這個社會也不是不要偉人大家,只是還有更迫切的需要。
姐姐沒有考大學,中學畢業後就工作了,我對她說:「你不只是失去了一個機會,也得到了一個機會,你也可以自學嘛,那很自由。」
直到現在來看,我當時的話更多的已成了安慰。做到「自學」也很難,尤其是一般人。那些不上學的青年,找工作,賺錢,找對象成為了他們的必修課,如果還整天抱著書本「裝學問」,肯定會被看為沒責任心沒上進心的人。看看那些社會上的青少年,大多沉浸於燈紅酒綠,迷戀於網吧歌廳,追星族者成群,看名牌者一片。在路上走著撞到電線桿上的也有,只不過不是因為他在思考大學問,而是因為戴著耳機、眼睛瞅著別人是否在欣賞他的名牌!如今,我們還能否看到有誰一隻手料理著生意,一隻手看著孩子,還有一隻手研究著世界上最美妙的智慧?還能否看到有誰一邊賣著菜,一邊拿著書本研究數學問題?直到相對論發表之前,愛因斯坦曾被人們視為「瘋子」。當今社會,那80後90後,那虛榮浮躁的心,還能否做這種「異類」?還能否堅持自己的立場,體會高級趣味?
走在上學的道路上,「現實」使我不得不埋頭苦讀聖賢書,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離開學校,處身於塵泥喧囂之中,徘徊於現實與「理想」之間,又難以獨守立場,追求真美。
我有所迷惑,但無暇憂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我的興與亡,要看高考。
作者:海澤
Ⅱ 關於教育的問題
http://esatc.hutc.zj.cn/pages/jky/zxjx/jxkj/3.ppt#256,1,第三章 教育的本質
找開看一看,看有沒有要找的答案?
Ⅲ 現在的教育問題有哪些
1,忽略學生的身心健康
2,讓學生養成了功利心理。
3,自尊心得不到保護(尤其差生)
4,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是學生整日埋沒在習題中而未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
5,使中國青少年近視率增高並偏向低齡化。
6,使學生沒有多餘的業余時間去發展的、自己的興趣愛好。
7,削弱學生的活動能力,一天到晚都要坐在書桌前上課、寫作業,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運動(難怪現在的學生都吃不了苦)
8,扼殺學生的創造力。
9,告訴學生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只有教材上的觀點才是正確的,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造成學生「書呆」
10,雖說現在是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還有很多學校有亂收費現象。
11,學費昂貴。
Ⅳ 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有哪些
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如下:
1、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家長應當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以身作則,帶動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盡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視覺環境。0—6歲是孩子視覺發育的關鍵期,家長應當尤其重視孩子早期視力保護與健康,及時預防和控制近視的發生與發展。
2、增加孩子戶外活動和鍛煉
讓孩子到戶外陽光下度過更多時間,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近視。要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使其在家時每天接觸戶外自然光的時間達60分鍾以上。已患近視的孩子應進一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延緩近視發展。
3、控制孩子電子產品使用。
家長陪伴孩子時應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鍾,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鍾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鍾,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4、減輕孩子課外學習負擔。
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負擔,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5、避免孩子不良用眼行為。
引導孩子不在走路時、吃飯時、卧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監督並隨時糾正孩子不良讀寫姿勢,應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與書本距離應約為一尺、胸前與課桌距離應約為一拳、握筆的手指與筆尖距離應約為一寸,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0分鍾。
6、保障孩子的睡眠和營養。
保障孩子睡眠時間,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階段學生8個小時。讓孩子多吃魚類、水果、綠色蔬菜等有益於視力健康的營養膳食。
7、關注孩子視力健康問題
掌握孩子的眼睛發育和視力健康狀況,隨時關注孩子視力異常跡象,了解到孩子出現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電視時湊近屏幕、抱怨頭痛或眼睛疲勞、經常揉眼睛等跡象時,及時帶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的干預和近視矯治,盡量在眼科醫療機構驗光。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3、鼓勵他多運動
陪自己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鏈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自己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自己。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自己說話時,盡量停下自己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自己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10、放棄完美主義
大人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凈,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若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Ⅳ 學校教育問題有哪些方面的問題
:一、行政管理1.嚴格執行教育法律法規.2.建章立制,依規治校.3.分工負責,科學管理.4.規范學校管理過程.5.抓好開學和期末工作.6.堅持工作例會制度
Ⅵ 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有哪些
孩子的教育問題主要有:
1、家長是否能夠將正確的思想及行為習慣教授給孩子。
2、家長在傳授思想的時候方法是否正確而不偏激。
3、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遭受挫折時的沮喪心理。
4、孩子有了不良習氣家長應如何糾正。
5、孩子受了委屈家長應該以什麼態度去疏導。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思想: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
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
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
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
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
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五、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
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六、實際鍛煉: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
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是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七、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八、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志,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最好和子女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十、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Ⅶ 中國教育現存問題有哪些
中國教育現存問題主要有:
Ⅷ 關於教育的熱點問題有哪些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熱點問題。
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
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
(8)關於教育的問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新世紀初,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世界范圍內的科技競爭、經濟競爭,尤其是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高低。
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教育在綜合國力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江澤民說:「 國運興衰,系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
Ⅸ 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問題
一、關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教育制度可謂是十人評價九人搖頭啊,我們天天要求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們的高中教育,無不是只重視升學率,每年一個學校能考上多少個清華、北大,整天學生是埋首於故紙堆之間,作題、作題、還是作題。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東,以及一些縣立高中,只要高考資源不能在全國各地相對平均的分配,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
二、關於教育產業化的問題
幾時教育變成了一種產業,盡管國家一直都不承認這個問題,可是教育已經成了一門產業,教育的收費問題真是一大頑疾,西部的許多地區的孩子上不起學,農村的許多學生上不起大學,在一些大城市裡面有高額的擇校費,據說,教育曾被評為「十大暴利行業」之一。
三、關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
教育資源是什麼,如師資力量就是一類,但是我這里所說的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國家分配不公,國家的財政支持、政策支持。財政支持的不公,具體上是東西部的不公,農村與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與縣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體是高考是分省錄取、高考有許多的加分政策等,這樣,就產生了許多問題,高考大省里的學生們,拚命的學習作題,人數教少的省的學生過的是瀟灑有滋味,還有什麼高考移民等。
四、關於九年義務教育的免費問題
為什麼世界上有許多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如我國,卻已經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免費,像古巴、東南亞的許多國家,而我們卻在口口聲聲的說以目前的形勢看,中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想問一下,到什麼時候我們才具備呢?十年前我們這樣說,十年後我們還是這樣說,真是悲哀啊,教育是一長久投資長久收益的行業,其在我國現代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中國教育制度中的這些問題,之所以不能解決,還大程度是我們的政腐在縱容,在現在的社會,一方面,國家在改革中強調效率,另一方面,卻又在忽視公平,許多的利益群體的幕後操縱,是現今中國存在的許多的問題的原因之一。
中國教育中存在的三個問題:
1.教育收費越來越高。
2.中國教育教知識不教做人。
3.中國教育教知識不教方法。
目前的中國教育(主要包括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在步入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缺陷變得越來越大。——甚至製造很多抑鬱症、自閉症患者!原因是現代教育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知識教育上,而實踐教育比如做人的道理、道德品德教育和做事能力技能的培養等這方面缺失嚴重或可說幾乎沒有,時間幾乎完全被知識教育侵佔。有讀萬卷書,卻沒行萬里路!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教育非常適合知識和做事能力的培養,而家庭教育是啟發做人道理、道德、品德的溫床。知識永遠學不完,對孩子真正有用的知識又有多少呢!知識、做人、做事、品德哪些對孩子的未來更重要?把孩子束縛在凳子上,何苦呢!很多事情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從小學到初中的九年義務教育。從法律上來說,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學生的學雜費全免。實際上,在城市裡,九年義務教育仍然收費,雖然一般普通小學和初中學費很低(約每年200~700人民幣左右),但因為學校師資差異問題所產生的教育差別,仍然一些師資較好的學校仍以「贊助費」等為由收取費用。在農村,自2007年以後中小學九年教育為免費,而廣大農村地區卻很少設立初中,甚至出現一個縣只有一所初中的情況。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生被迫被剝奪義務教育權被一點一點的重視起來,在城市地區,剝奪義務教育權被視為很嚴重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