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民教育思想的雛形是什麼
全民教育思潮的產生及其背景
(一)產生:
1990年3月5日至9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兒童基金會、開發計劃署和世界銀行發起和組織的世界全民教育大會在泰國宗迪恩召開,大會討論並通過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實施宣言的《滿足基本學習需要的行動綱領》。由此,發展全民教育成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向國際社會做出的政治承諾,成為這些國家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並作為制定國家教育政策的指導原則。
(二)背景:
1、二戰後,世界教育水平雖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各種教育現象依然存在,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阻礙了教育的發展;
2、教育民主化的發展在理念上催生了全民教育。
㈡ 第一個提出「全民教育」思想的是誰
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泰國召開了世界全民教育大會,明確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全民教育的基本內涵是,掃除成人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消除男女受教育之間的差別。2000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教育論壇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召開,通過了《達喀爾綱領》,使得全民教育的目標更為具體化並確定了時間表。
㈢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由來是什麼
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意義深遠。首先,有利於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自1996年起,中國確定每年3月份最後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設立這一制度是為全面深入地推動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率,切實做好中小學生的安全保護工作,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2008年3月31日是第十三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是「迎人文奧運,建和諧校園」。3月31日,教育部、公安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安監總局、國務院應急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海淀區公共安全館聯合舉行了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中國
面臨著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內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非傳統領域安全日益凸顯,因此,制定一部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國家安全法,是應對國家安全新形勢的需要。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要制定實施政治、國土、經濟、社會、資源、網路等重點領域國家安全政策,保障國家政權主權安全,防範化解經濟安全風險,加強國家安全法治建設。
㈣ 全民教育的顯著成就
中國全民教育顯著成就--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
(2005年11月)
(一)2000年達喀爾會議以來,中國全民教育實現了新的突破:義務教育發展取得歷史性進步,「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攻堅取得顯著進展,成人識字率有較大提高,教育的性別差異明顯縮小;農村義務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視和推進,投入水平、教師素質、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教育發展有力地支撐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目前,中國6-14歲兒童約有1.8億人,在2000年中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之後,這幾年中國政府又實施西部「兩基」攻堅,特別是對貧困地區家庭學生提供資助政策的出台,對提高農村學生的鞏固率、降低輟學率以及保證適齡兒童按時入學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有利地促進了農村義務教育發展。2004年全國通過「兩基」驗收的縣(市、區)達到2774(含其他縣級行政區劃單位199個),「兩基」人口覆蓋率由2000年的85%提高到93.6%。西部12個省(直轄市)已按要求全面推進「兩基」的實現。2004年全國小學在校生1.12億人,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8.95%,小學畢業生的升學率達到98.1%,比2000年提高3.2個百分點,農村與城市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初中階段在校生6528萬人,毛入學率達到94.1%,比2000年提高5.5個百分點。
成人掃盲取得巨大成就。2001-2004年全國共掃除文盲803萬人,年均掃除文盲200多萬人,青壯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成人識字率居發展中人口大國前列。2000年成人識字率已達到90.9%。1984年至2004年間,中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國際掃盲獎」中,榮獲「野間掃盲獎」及「野間掃盲獎」榮譽獎、「娜傑達.克.克魯普斯卡婭獎」、「國際閱讀協會掃盲獎」、「世宗王獎」及「世宗王獎」表揚獎、「國際掃盲獎」表揚獎等共14個獎項。其中,中國的四川省巴中縣、山東省五蓮縣、河南省西平縣、新疆、全國婦女聯合會、甘肅省天水市和青海省等獲得了國際掃盲大獎並頒發了獎金。
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技術培訓得到進一步發展。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動力轉移培訓。
目前,中國小學適齡女童基本都能接受教育。2004年女童小學入學率為98.93%,男女性別差異進一步縮小,從1995年的0.70%縮小到0.04%,初中入學的性別差異顯著縮小,女童入學難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少數民族教育與特殊教育進一步發展。民族地區「兩基」攻堅取得新進展,到2004年底,全國民族自治地方共699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中,已有474個縣實現了「兩基」目標,占總數的67.8%。中國的殘疾兒童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特別關愛。2004年,全國特殊教育學校達1560所,比2000年增加了29所;在校殘疾學生37.2萬人,比2000年基本持平。其中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達到24.3萬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總數的65.3%。中國政府始終把全民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了更好地落實《達喀爾行動綱領》確定的各項目標,中國政府對21世紀初教育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從加快農村教育發展、推進成人掃盲工作以及消除性別差異等三個方面切實推進了全民教育的發展。同時,探索出一條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道路。中國政府從國情出發,實施分區規劃與分類指導,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提供了條件保障;中國政府將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關鍵,並充分利用遠程教育來提高教育質量;堅持農業、科技、教育相結合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統籌與協調發展,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國政府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 建立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城市對農村的對口支援制度,廣泛動員和鼓勵民間捐資助學,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際援助,推進了全民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動下,第五屆全民教育高層會議將於11月28日在中國北京隆重開幕。第五屆全民教育高層會議是中國教育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承辦的國際會議,它是在中國召開的第一次規模較大的、規格很高的政府間國際教育盛會,若干位國家首腦、近40位教育部長或國際援助部長以及重要國際組織(包括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團體)的首席執行官匯聚北京,將在今後幾天的會議中圍繞全民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和掃盲教育問題進行廣泛地交流與探討,共同促進世界各國全民教育事業的發展。本屆大會的特點是:在延續以往幾屆會議的基礎上,本屆大會在向社會作出有關全民教育發展的莊重承諾的同時,務求實效,在推動全民教育發展方面力爭出台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行動。將要發表的《北京公報》不僅是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重申實現六大目標的庄嚴承諾,也將包含推動全民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期望本屆大會將成為推動全民教育發展歷史上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1990年,在泰國宗滴恩召開的世界全民教育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等國際組織首次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其基本內涵是:掃除成人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消除男女受教育之間的差別。自世界全民教育大會以來,世界各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諸如每年有1000萬兒童入學;具有讀寫能力的成年人男性比率提高到85%,女性提高到74%,基礎教育入學的兒童從1990年的59900萬提高到1998年的68100萬;失學兒童由12700萬下降到11300萬。同時,仍有1億兒童失學,仍有87500萬成人文盲。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教育論壇通過了《達喀爾行動綱領》,確認了為每個公民和社會實現全民教育的六項目標,從而使全民教育的目標更為具體化並確定了時間表。從此每年召開世界全民教育高層會議,討論全民教育六項目標中的一項。高層會議被視為監督和指導全民教育目標的實現和發展的最主要的機制。第一至四屆高層會議分別於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在法國、奈及利亞、印度和巴西召開,第五屆全民教育高層會議由中國來承辦。
本次會議主題是:「掃盲工作與農村教育」。會議主要內容是:總結實現全民教育目標過程中取得的成績;教育在農村人口實現千年目標中的作用;實行教育的性別平等以確保千年發展目標與達喀爾目標的協調;為全民教育籌集資金,發布聯合公報。全民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五大部門計劃活動的重中之重,也是聯合國系統包括世界銀行、兒童基金會、開發計劃署、人口基金、糧農組織艾滋病署等專門機構共同參與的重大活動。全民教育不僅是教育問題,首先是發展問題。全民教育六大目標(掃盲、發展幼兒教育、普及初等教育、促進男女教育機會平等、生活技能培訓、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中,有三項(掃盲、普及初等教育、男女教育機會平等)已列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千年發展目標」。推動全民教育的發展與推動「消除貧困、男女平等」的千年發展目標密不可分的結合在一起。
(三)1月27日舉辦的「中非教育部長論壇」,是中國政府在推動中國全民教育發展的同時,加強同其他國家、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以共同推進世界全民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的舉措。這個論壇是中國教育部與中國外交部、商務部聯合舉辦的,是「中非合作論壇」的重要後續行動之一,是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開展教育多邊合作的一種新嘗試。
「中非教育部長論壇」將邀請來自貝南、剛果、埃及、馬里、肯亞、南非、奈及利亞、幾內亞、模里西斯、蘇丹、衣索比亞、盧安達、阿爾及利亞、莫三比克、坦尚尼亞、吉布地、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喀麥隆等19個非洲國家的19位教育部長和中國教育部、外交部、商務部、財政部和發展改革委員會的領導參加此次論壇。論壇將圍繞「中非國家教育發展戰略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這一主題,就發展中國家普及義務教育的戰略規劃與基本政策、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與模式、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與專業發展、高等教育質量的保障機制與措施、中非教育交流與合作的主要領域與成功模式等多方面內容展開對話與交流。論壇期間,中方還將舉辦教學儀器展、遠程教育展和農村教育展。中非教育部長論壇是為發展中國家教育發展做出的貢獻。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和非洲大部分國家同為發展中國家,有著相似的歷史發展歷程和廣泛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教育領域,由於中國和非洲大部分國家的教育發展總體水平仍然比較落後,在謀求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相似的困難和問題,肩負著共同的發展任務,也面臨著共同的挑戰,有很多地方值得相互學習、交流與合作,中國在全民教育領域積累的經驗可供非洲國家參考和借鑒。此次論壇的舉辦,將會給中非國家的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思路,為中非國家在各個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開拓出新空間,並將進一步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教育發展問題的解決提供更為廣闊的視野。
(四)20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中國政府率先承諾在中國普及「全民教育」,為此,中國政府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推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使中國人口的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全民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10年來,中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2000年,中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地區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目標,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成就。目前在發展中人口大國里,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同時實現「文盲人口減半」和「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中國在全民教育領域取得的成就世界矚目,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廣泛好評。
但是也要看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不斷進步,中國的農村教育事業和掃盲教育工作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由於人口眾多、國力相對落後,中國內地仍有8700萬成人文盲,其中青壯年文盲2300萬人,全國8%的地區還沒有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區,這些地區又是非常困難的地區,在農村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大力推動西部『兩基』攻堅任務,本屆政府決心要在任期內完成這項任務。
中國不僅要保持已經取得的成果,還要面對和解決不斷出現的新問題。而此次高層會議恰恰為各國代表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和探討的平台。雖然我們各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制度,有自己的國情,各國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教育差異,但我們都有著共同的全民教育發展的奮斗目標,相信此次會議將有力地促進全民教育有關問題的解決。相信這次高層會議的召開,必將為世界全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㈤ 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 最早在哪一年發布
2005年11月10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首次發布《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出席發布會並對該報告進行了詳細介紹。
㈥ 全民教育理念是在哪個會議上提出的
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泰國召開了世界全民教育大會,明確提出了全民教育這一概念
㈦ 義務教育最先是哪個國家提出的
你好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是德國.
德國在1619年頒布世界上第一項義務教育法令,距今已有380年歷史。
㈧ 中國的全民教育始於什麼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
㈨ 現代教育制度最早誕生於哪個國家
在今天柏林洪堡大學主樓的一條長廊上,懸掛著很多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物都是在各個領域里取得了重要成就的本校教授,其中的29人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諾貝爾獎得主。這是很多國家舉全國之力都不能企及的一個數字。這29個名字卻屬於同一所大學。
在許多國家,這些精英的照片全被存置於富麗的殿堂中,而在這里,這些時代的驕子卻都樸素而平凡地佔有一片小小的空間,以深邃的目光注視著來來往往的學子。也許這種甘於淡泊、不求名利的自信,正是大學的品位,獲獎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所有的榮譽與廣闊而嚴肅的科學天地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柏林大學成立於19世紀初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就在慘敗於拿破崙4年之後,柏林大學誕生了。創辦者是普魯士教育大臣威廉·馮·洪堡,後來他被稱為德國現代教育之父,因為他為德國教育做了許多具有開創性的工作。1949年,柏林大學改名為洪堡大學。
1810年的普魯士正在向法國支付巨額戰爭賠款,下決心要辦教育的國王拿出了最後一點家底,每年為柏林大學撥款15萬塔勒。
威廉三世把豪華的王子宮捐獻出來作為大學的校舍。而在威廉·馮·洪堡為學校做的經費預算中,只有最微不足道的部分用作了建築費用,較多的經費則用在了聘請教授方面,因為洪堡要聘請第一流的學者。這正如中國的教育家梅貽琦先生所言:「大學,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
剛創建時,柏林大學教授的標准工資是年薪1500塔勒。在當時發達的港口城市,一個熟練的手藝人家庭,年生活費用約為150塔勒;一個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家庭,年生活費約為750塔勒,也就是說,柏林大學教授的工資足夠養活10戶手藝人家庭,或是兩戶中產階級家庭。
沒有蓋大樓的洪堡為柏林大學請來了大師。
首先,洪堡請來了第一任校長,他就是呼籲推行全民教育的費希特。接著,在這個大學的講台上出現了黑格爾、叔本華,出現了格林兄弟,出現了愛因斯坦,出現了費希爾、蘭克……
與講台上的燦爛光芒相輝映的是講台下的風雲際會,馬克思、俾斯麥、費爾巴哈、海涅、拜耳、赫茲、諾伊曼……
在洪堡的辦學經費預算中,比工資預算還要多出一倍的是用於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預算。洪堡還提出:國家必須對教學活動給予物質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學術活動,「為科學而生活」成為洪堡大學的校風。
大學是有靈魂的。洪堡用學術自由、教研並重的辦學理念,為這所大學灌注了獨特的生命。而他也始終沒有忘記興辦教育的目的。洪堡認為:「大學是一種最高手段,通過它,普魯士才能為自己贏得在德意志以及全世界的尊敬。」他很快就如願以償。
柏林大學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大學始祖,而由洪堡開創的德意志大學教育在短短數十年間就超過英法等國,被全世界所尊敬和效仿。
在德意志的大學里,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驗室、第一個研究所、第一個研究生院和研究生指導制度、第一本專業科技刊物。
普及全民教育為德意志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學和科研並重的辦學方針,使德意志在19世紀站在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
1864年到1869年,世界生理學的100項重大發現,德意志民族占其中89項;
1855年到1870年,德意志民族取得136項電學、光學、熱力學的重大發明,英法兩國合計為91項;
到1869年止,德意志民族取得了33項醫學發明,英法兩國合計29項。
在當時,一個美國或英國科學家如果沒去德國留學一段時間,師從某一位著名學者,他的教育就會被認為是不全面的。
智力成為德意志最大的資本。1903年,一位美國的商務代辦這樣寫道:「在德國居住和研究的10年,使我得到這樣一個認識,這個帝國最大的資本是它的智力。」
一個多世紀後,德國前總理科爾仍然這樣說:
「我們德國人對大學教授的尊重遠遠超過對商業巨子、銀行家和內閣部長,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㈩ 中國近代是誰提倡的全民教育
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所謂學習型社會,是指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制度和氛圍,能夠滿足社會成員知識更新技能提升和身心發展要求的社會。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和貫徹黨的十八大關於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對於我國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所謂學習型社會,就是有相應的機制和手段促進和保障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其基本特徵是善於不斷學習,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其核心內涵是全民學習、終身學習。